關于小學語文方面的論文
【一】小學語文方面的論文:淺談觀察入手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摘要: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小學生常常感到:無從下筆、無話可說。為解決這個問提,我們從觀察入手,做如以下探討。我認為首先要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讓他們從平常的生活觀察起,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寫作素材;其次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使他們能按順序選材,抓住特點展開聯想,生動作結合起來,讓觀察與寫作服務。
關鍵詞:觀察 興趣 積累 聯想 激勵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學生最感頭痛的是面對作文題目“無話可寫,無從下筆”。或者干脆抄襲,究其原因,關鍵是學生不會觀察。魯迅說過:“作文第一需要是觀察”。而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礎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在寫作教學中,要避免學生“閉門造車,低頭寫作文”,要把學生的寫作與多彩的生活結合起來,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大環境中,增強寫作的實踐性、真實性、趣味性、生活性。這就要求學生熱愛生活、善于觀察,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要善于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好奇心很強,他們對周圍所有的新事物都會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使之因好奇而產生興趣,因有興趣而樂于觀察。興趣是情感的體現,是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作文心理研究也指出,興趣是直接推動兒童作文的一種強大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集中在學習對象上。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呢?
1、 培養學生敏感的新視覺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許多學生認為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熟悉的人物沒啥寫。去年冬天的霧天特別多,為了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在一個舞色朦朧的早上,我向同學們提問:“今天你們感到天氣與往日有什么不同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回答:“今天下霧了”。“你們喜歡嗎?”“喜歡”。 “為什么呢?”“因為霧中的景色很美”。“怎么美?”“誰來說給大家聽聽?”教室里鴉雀無聲,我抓住時機,語重心長地說:“同學們,生活就像萬花筒,絢麗多姿。只有仔細觀察的人才能發現事物那與眾不同的美。下面我們一起到校園里轉轉,看看霧中校園那獨特的美,好不好?”同學們在我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在校園里漫步,認真地觀察著,伸出手去想抓住從身邊飄過的霧,還不時地發出贊嘆聲:“太美了!像小精靈調皮地在我身邊跑來跑去。”“像媽媽的手在撫摸我。”“像走進仙境一般。”……我也被霧中的美景陶醉了。這是不知誰驚叫一聲:“看,那時什么?”這不由地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順著他的手指一望,啊!每個教室在霧的籠罩下發出耀眼的光芒,使你的眼睛不由得一亮。瑯瑯的讀書聲由遠而近,聲聲入耳。這美麗的景象沒有哪位畫家能夠描繪出來。再看看同學們好像已經忘記自己身在何方,張大嘴巴。從學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對眼前的景物是多么的喜歡,對熟悉的事物有了新的視覺。
2、 通過學生5w的口頭禪,培養學生的觀察興趣。 俗話說“多說胸中有本,勤寫筆下生花”。為給學生寫作積累素材,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的觀察興趣,我讓每個學生把一天當中看到、聽到的事,用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因的句式,大家感覺很容易,這樣就大大調動了他們觀察的積極性。這時我要求小組長把同學們說的最新鮮的事記下來在中隊交流。推薦出最好的,把它當作當天的“新聞”播出一次,當聽到自己的“新聞”時。個個高興得眼睛瞇成一條線,高興雙手不停地叫好。看到別人的成功,其他同學也都躍躍欲試。有的同學為收集到比別人更好的“新聞”,回到家中,看電視、聽廣播、閱課外讀物,用心發現生活中的小事,養成了留心觀察的習慣,自然也有了濃厚的興趣。
二、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觀察。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之不盡”。這段話概括出了作文與生活關系:生活是作文之本。只有讓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大環境中觀察認識、體驗,才能在寫作時下筆如有神“,我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每天5分鐘演講,激發學生觀察興趣。
1.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
目的任務明確與否,直接影響到觀察的效果,所以,在觀察前,需要我們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如有一次我帶領學生參觀敬老院,參觀前先給學生講清楚這次觀察的重點,如:敬老院有哪建筑設施?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員待老人如何?參觀時你聽到了什么?你是怎樣想的?帶著這些問題去參觀,學生有了明確的目的任務,他們象小記者一樣邊走邊看,邊問邊記,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在觀察敬老院后,有的同學在作文中寫到:“走進敬老院,一坐高樓映入我的眼簾,墻上貼著白瓷磚,顯得莊重大方。再看院內專為老人娛樂的乒乓球臺、各種健身器材,應有盡有。老人們在這里生活的快樂無比,一個個神采奕奕,精神煥發。”還有的在作文中寫到:“再看看那些工作人員,一個個比親人還親,來回穿梭,幫著為老人倒茶、按摩,忙的不亦樂乎,老人們高興得臉上樂開了花。”由于此次活動同學們明確了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有重點地進行觀察,學生覺得有內容可寫,文章也寫得有聲有色。
2.讓學生學會按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進行觀察
顯示在生活中學會了觀察,這就解決了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內容空洞的毛病。可多數學生在活動之后,寫的文章卻條理不清,內容一團糟。因此學生在明確了觀察的目的和任務之后,還要注意觀察的順序,抓住特點進行觀察。讓學生明確觀察常常常常的順序,要根據不同的觀察對象,觀察的目的確定。觀察景物一般采用空間順序,可以定點觀察,也可以異步換景;觀察人物,可以從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等方面去觀察,觀察物件、動植物可按事物構成的幾個方面去觀察;觀察運動著的事物,則應注意運動的全過程,注意時間上的變化。除此之外,還要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重點觀察。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先要對事物的全貌有個比較清晰的認識,然后從諸多方面考慮什么才是事物的特點。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學生抓住事物的特點,又能掌握觀察事物的方法,寫作時就能得心應手。比如我讓學生寫《我的家鄉》一文時,我先讓學生找出教材中寫某地景色的課文;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天山牧場〉〉、〈〈西雙版納密林奇觀〉〉,再讓學生細細體會,看看作者抓住事物的什么特點,采用什么樣的順序寫,為學生提供寫作的范例,最后才讓他們聯系自己的家鄉,學會抓住特點按順序描寫自己家鄉的美景。這次作文同學們有的抓住春季百花盛開的特點描述,有的抓住秋季美麗的田園風光描述,有的抓住家鄉的特產進行描述。濃濃的鄉土氣息躍然紙上,真實的再現了家鄉的美景。 在作文有個學生寫道:“你看遠處,這塊瓜秧像綠色的地毯,棉花象無邊的白色海洋。沉甸甸的棉桃把棉枝壓彎了,一個個棉桃似一個個銅鈴,在晨風中叮當作響。近處,田埂上的野花雖叫不出名字,卻開得爭奇斗艷,有粉的、有白的、有藍的……上面還有一些小水珠,晶瑩透亮。”這段話從遠到近,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地瓜秧、棉桃、野花的特點,寫得美麗動人。
3.引導學生在觀察中要善于展開聯想的翅膀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此要重視想象能力的培養,設法活躍學生的思路,啟迪思維。平時學生看到的人、事、物、畫面,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想象越豐富,才思才會敏捷,學生作文時的思路就會越開闊。例如:在洛南新區參觀時,學生看到眼前高樓林立、美如花園,回憶過去的荒涼,觀察眼前的美竟,展望更加美好的未來。一位學生寫道:“我眼前呈現的仿佛是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它要從開發區的懷抱中起飛,它飛向藍天,飛向全國,飛向世界,它要告訴天下所有人,洛陽高新技術開發區,要騰飛了。”學生想象的翅膀展開了,寫作的源泉找到了,勤于動筆的寫作激情也就產生了。
三、堅持寫日記,讓觀察所得文字化
只觀察不記錄,許多新鮮的印象 、有趣的人物、事件、生動的場面就會象天上的流星一樣,轉瞬即逝。當用到的時侯再去回憶,就會覺得朦朦朧朧,很難提筆成文。如果把每天感動的事情寫下來,寫文章就會有豐厚的素材基礎。另外,還應當看到,寫觀察日記,不單是鍛煉觀察能力的問題,也是一種對觀察內容的思考,寫多了,也有助于增強思維能力。 在日記中學生可以寫下來當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雖然事件不必驚天動地,語言不必華麗動人,但是這一件件小事成了學生作文的素材。如:李偉同學在放學路上,看到洗車店的工人拿著水籠頭任意揮霍,浪費水資源,就寫了《這樣做不應該》,發表了自己對水的不滿,并提出了較為合理的建議。劉利 觀察到班上同學本子沒有用完便扔,鋼筆舊了就不用等不良現象,就展開想象寫了《垃圾箱的對話》,文中以學習文具的口氣抱怨現代獨生子女奢侈浪費、不懂節約的行為,后來,這篇日記經過修改后參加了縣委組織的“道德規范進萬家”征文比賽獲得一等獎。寫日記不僅僅鍛煉了學生寫作能力,而且使他們自身的靈魂受到了一次熏陶和升華。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開拓思路,我們還舉行了“評選優秀日記”的活動,這樣激發了學生爭強好勝不服輸的心理,漸漸地學生作文水平得到了提高。 總之,我們要從觀察入手,交給他們觀察的方法,并及時進行訓練。讓學生在觀察中積累寫作素材,積累語言,積累寫作方法,積累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一句話,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時,要讓他們的不善觀察的眼睛變成愛觀察的眼睛,從課內到課外,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感受生活的真諦,感受人間的真情,陶冶他們的情操。 讓他們感到作文與生活一樣,是對生活的再現,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小學語文方面的論文:淺析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困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教師應盡發職責。
一、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切奏、停頓和速度,輕后果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特別像《十里長街送總理》和《再見了,親人!》這類感情色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朗讀得平平淡淡,甚至結結巴巴,那就無法表達出全國人民在十里長街盼靈車,送總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遠懷念總理的無限深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同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依依惜別之情,更難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之間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深情厚意。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已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二、依據教材指導朗讀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就高級來說,在指導朗讀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篇的教學充分發揮朗讀在理解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愛的草塘》等這類意境深遠,情感濃郁,文字優美的課文,更要讓學生在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礎上,用恰當的語調、語速,有感表情地朗讀。如教學《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正確地停頓;二是要讀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過這樣的朗讀指導,學生將會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沒有遮攔,顯得格外開闊,也叫人特別愉快。有了這種體會,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這種意境,也就會無拘無束地讀出作者那種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就文體來說,課文中有詩歌、散文、小說、童話、寓言、說明文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如朗讀感情濃郁,語言優美,筆調活潑的《桂林山水》,就必順采取鮮明的節奏,抑揚的語調,一氣呵成的語勢來朗讀,從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抒發作者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讀《激光》這樣的說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為《激光》是用具體數據來說明激光的特點與作用的。如果還照《桂林山水》那樣的節奏、語調、語勢、情感來讀就欠妥。這種文體的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層次清楚。從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從讀中發展思維和語言,就達到目的了。
三、重點段落著重朗讀
課文中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中心思想作用較大。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語、句段,可以幫助學生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當讀到《難忘的一課》中的“這里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在‘光復’了,畫上了我們中國自己的偉人。”和“我緊緊地握著這位年輕的臺灣教師的手,但是想不到還有什么話,比他剛才教給孩子的那句簡單的話,更足以表達我這時的全部感情。”這些語句時,教師就要先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中帶點的詞,然后反復朗讀,要求把帶點詞語讀重音,讀出感情來,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這個禮堂原來畫的都是日本的偉人,現在光復了,畫上了中國自己的偉人,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愛國情誼使作者的眼睛濕潤了。也確實只有“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才能表達作者當時的全部感情。又如《第一場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動形象地措繪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絢麗多姿。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著重指導學生讀好其中的兒化韻,然后讓學生反復朗讀,從中體會到雪后的自然美,讀出作者當時對雪后美景的喜愛之情。 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演出人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熟讀成誦激發興趣
《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讀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少年閏土》,作者用簡練、樸實的文筆,刻畫了一個勤勞樸素,健康活潑,聰明可愛的農村少年形象。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朗讀這種閱讀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多次與文字接角,讓閏土的可愛形象逐步地再現在學生的腦海中,最后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那么教師在講讀、理解人物形象時,可讓學生邊輕聲朗讀邊思考下面問題:
1、作者知道閏土要來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閏土來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樣?
2、作者是怎樣描寫閏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從閏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閏土是一個怎樣的農村少年?
通過以上的朗讀和思考,學生對閏土的形象已有了較深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自由讀、小組讀、同桌互讀等,讓學生熟讀課文。 又如教學《將相和》一文時,可找出廉頗說的話來讀一讀。要引導學生抓住“很不服氣”這個詞來理解整段話,突出他有“計較個人地位”的思想。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要讀得急重些:“:”得給他個下不去“要讀得緩重些來突出廉頗對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氣。而藺相如又是怎樣對待廉頗的呢?要引導學生認真朗讀藺相如說的那段話。”秦王我都不怕,還怕廉將軍嗎?大家知道,秦國之所以不敢進攻趙國,就是因為我們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如果我們倆鬧不和,就會削弱趙國的力量,秦國必然乘機攻打我們。所以避著廉將軍,為的是我們趙國的利益啊!“教師要特別指導學生讀好第一句,可用兩種不同的語氣來指導,第一種用讀普通反問句時的高聲調、重語氣來讀,第二種用沉緩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對比,哪一種語氣讓人覺得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種語氣更能反映出藺相如對敵狠,對己和的高尚品質。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把學生的學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含聲調、節奏等方面)去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小學語文方面的論文】相關文章:
哲學方面的論文03-08
電力電子方面的論文05-17
關于電力電子方面的論文03-16
企業文化方面的論文12-06
科學教學方面的研究論文12-07
管理學方面的論文05-19
交通燈方面的研究論文07-13
服務營銷方面的論文(精選13篇)06-21
小學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06-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