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軟件工程的若干熱點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軟件工程的若干熱點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軟件工程的若干熱點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論文 篇1
1、引言
軟件工程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誕生以來, 經歷30余年的坎坷, 它已經成為計算機科學領域一門綜合性和工程性的獨立學科。 現在以及未來若干年內, 軟件工程的研究熱點將主要集中在軟件重用和軟件構件技術、中間件、分布式計算和網格計算、標準化、智能化以及軟件可靠性工程等方面。 了解和掌握這些熱點技術問題的研究現狀, 對我們進一步學習和研究軟件工程無疑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若干熱點技術發展狀況
2. 1 軟件重用和軟件構件技術軟件重用和軟件構件技術是軟件工程領域長期研究的一個主要熱點問題。 其中, 構件是核心和基礎, 重用是方法和手段。 構件的重用, 能使軟件開發人員減少甚至擺脫 寫代碼0的低效工作, 致力于更高層次的 搭構件, 把更多精力放在問題定義過程, 促使問題空間與求解空間盡可能一致。 早在1968年, 軟件構件與 軟件組裝生產線的思想就在國際NATO軟件工程會議上被提出來。 從那以后,采用構件技術實現軟件重用, 采用 搭積木0的方式生產軟件, 成為軟件業長期的夢想。
構件化應用開發必須要有開發工具的支撐, 包括集成開發環境、應用運行環境、應用管理及構件庫管理等。 不同行業領域應用的公共業務邏輯, 體現在構件庫中不同的業務構件或構件組。 領域構件體現了個性化需求, 包含有特定領域業務構件的應用基礎平臺就是該領域的應用平臺。
基于構件的軟件工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建造構件模型和確立軟件體系結構即構架。 構件模型決定了軟件系統構架的思維邏輯。 在構件和構架模型中, 有必要把構件與構件間的交互作用相分離, 以提高構件的獨立性和可重用性。 業界目前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構件和構架的清晰準確地描述、構件庫的管理、可重用構件和構架的獲取等方面。 目前流行的NET 和J2EE 采用兩種不同的構件模型和技術, NET 采用COMPCOM+ 模型, J2EE 采用EJB 模型。
據美國專家研究預測, 2005 年以后至少70%的新應用將主要建立在軟件構件和應用框架的基礎上。 也有專家進一步指出, 軟件重用與凈室模型、自動開發技術一起被認為是今后高效開發高質量軟件產品過程的發展方向, 而基礎是重用技術。 無論怎么說, 以軟件重用為代表, 基于構件的技術將使軟件工程及其軟件開發方式發生巨大的改變。
2. 2 中間件技術軟件重用及構件化應用開發和運行需要有不同層次的中間件平臺的支撐。 中間件興起以后, 構件技術才逐漸走向現實。 構件必須在中間件平臺上才能發揮作用, 只有在適當的中間件平臺上, 軟件才有可能被抽象和隔離, 最終成為構件。 因此中間件技術近年來成為軟件工程關注的焦點和軟件業發展的關鍵。
中間件按功能大致可分為5類: 數據庫訪問、遠程過程調用、通信、事務處理和分布對象中間件。
中間件技術將對軟件重用和軟件構件技術的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
首先, 中間件本質上是對分布式應用的抽象,它拋開了與應用相關的業務邏輯的細節, 保留了典型的分布交互模式的關鍵特征。 應用在中間件提供的環境中可以更好地集中于業務邏輯上, 并以構件化的形式存在, 最終自然而然地在異構環境中實現良好的協同工作。
第二, 基于構架的構件化軟件開發應當是面向需求的, 即設計者集中精力于業務邏輯本身, 而不必為分布式應用中的通信、效率、互操作、可靠性、容錯性、完整性等大量與業務無直接關系但又非常重要的問題去耗費大量的精力, 理想的構架在這些方面應當為構件軟件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 事實上, 這些正是中間件所要解決的問題。 在大型軟件工程系統中有70%的錯誤來自于需求分析和系統設計, 中間件的發展為人們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第三, 中間件最大的特點就是屏蔽多樣的系統資源。 它是位于底層基礎平臺( 硬件和操作系統) 和高層應用之間的通用服務。 這些服務具有標準的程序接口和協議。 針對不同的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它們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協議規范的多種實現, 以提供開發和實現分布式系統及與環境隔離的構件開發模式。 應用構件開發者只需要按照中間件規定的模式進行設計開發, 不必考慮下層的系統平臺, 這就為構件可重用甚至 即插即用提供了保障。
總之, 中間件作為應用軟件系統集成的關鍵技術, 保證了構件化思想實施, 并為構件提供了真正的運行空間。 中間件領域工業化標準的制定、統一及實現, 使基于構件的應用開發成為可能。 反過來,構件對新一代中間件產品也起到促進作用。 中間件平臺化和應用構件化的結果將導致軟件工程方法的繼續演變, 也將導致軟件產業鏈的組成發生變革。 中間件的研究開發需要引入現代軟件工程方法, 而軟件工程的發展又需要借助中間件等一類新興軟件技術的牽引和推動。
2. 3 標準化技術標準化既是軟件重用和軟件構件技術發展的需要, 也是其必然結果, 同時還是軟件產業健康發展的強力支撐。 軟件工程標準包括軟件標準和軟件過程標準。 而軟件過程標準的建立是軟件工程成熟的重要標志。
最近幾年, 國際軟件工程標準化活動異常活躍, 產生了從企業到國際一級的各種各樣的標準,對世界軟件產業產生了巨大的規范化引導作用。 目前, 國際流行兩大軟件工程標準框架。 一個是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PIEC) 的 軟件工程和系統工程標準分技術委員會提出的軟件工程標準框架。 這個框架從支持軟件工程各個基本要素的角度出發, 表述了軟件工程對標準的需求。 另一個是美國國防部提出的軟件工程標準指南。 這個框架性指南圍繞軟件工程環境、軟件生存周期過程、軟件工程安全性、程序設計語言和語言聯編等提出了強制要求和建議采用的支持軟件系統工程化的標準。
雖然這兩個框架在覆蓋范圍和詳細程度上有所不同, 但其共同之處都是以ISOPIEC12207 為主線標準, 并且針對支持軟件工程中的 離散0活動和 連續活動, 考慮了其他一些必要的標準。 國際標準ISOPIEC 122075軟件生存周期過程歸納了整個軟件生存周期中的普遍被認為行之有效的各個過程( 即關于活動的描述) , 以及它們之間和它們與供、需方之間的關系。 圍繞這個標準的是一批支持各個過程實施的過程規范標準。 在現行的50 多個ISOPIEC 有關軟件工程的標準中, 與上述 離散活動對應的標準約占1P3, 與 連續0活動對應的標準約占2P3。
我國軟件工程標準制定工作相對于軟件產業而言, 起步較早。 上個世紀80 年代初, 我國就開始了軟件工程標準的制定工作。 在軟件質量標準方面, 首先是針對中文信息處理產品制定了大量標準, 其次, 密切跟蹤國外軟件質量標準化的進程, 著手分析研究工作。 就專業領域而言, 我國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基本上覆蓋軟件工程的過程一類, 在其他類別上覆蓋率還比較低。
下一階段, 軟件工程標準化工作的重點仍然是軟件過程的標準化, 其發展方向主要是基于軟件生存周期的整個軟件開發流程的標準化和具體系統的標準化, 包括針對各種用途的軟件開發流程標準和開發環境及專用工具系統標準。 而且, 軟件過程標準化和軟件標準化將進一步緊密結合并協調發展, 在此基礎上逐步產生軟構件標準、中間件標準和自動化生產標準。
2. 4 分布式計算技術計算模式的發展經歷了中央主機模式、客戶機P服務器模式以及分布式計算模式。 每一種計算模式都對計算科學的進步作出了貢獻。
分布式計算是近年提出的一種新的計算方式。
所謂分布式計算就是由兩個或多個軟件互相共享信息, 這些軟件既可以在同一臺計算機上運行, 也可以在通過網絡連接起來的多臺計算機上運行。 分布式計算比起其它算法具有的優點主要有: ? 稀有資源可以共享; ? 通過分布式計算可以在多臺計算機上平衡計算負載;可以把程序放在最適合運行它的計算機上; ?構件可以在網絡內的不同平臺上運行, 用戶可以不知道構件的物理位置。 其中, 共享稀有資源和平衡負載是計算機分布式計算的核心思想。
從理論上講, 分布式組合具有高性能、可擴展、支持軟件重用和資源共享的特點, 但由于服務的'物理分布并發控制局部失效、構件軟件市場和技術尚不成熟, 異質互操作及規格多樣性大大地增加了應用軟件的功能性規模和復雜性, 因此, 網絡互操作性分布對象技術、對象之間的通訊以及分布式系統的開放性( 如系統的動態裁剪遷移和進化) 等問題已經成為軟件工程的研究熱點。
近年來業界推出了一些分布式計算技術的應用和工具。 如Sun 公司在其Java 技術的基礎上推出了應用于BPS 架構的J2EE 的開發和應用平臺;M-icrosoft 也在其DCOM 技術的基礎上推出了主要面向BPS 應用的。 NET 開發和應用平臺。 它們都是基于對象構件模型的開放式系統, 但設計目標和實現方式差別很大。 隨著異構分布應用的發展, 對互操作性的要求將不斷增加, 人們在繼續探討如何為開放的不斷演化的系統提出一類交互模型作為分布式計算的基礎。
2004年4月,IBM 提出了SOA( 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 解決方案, 它能將異構平臺上應用程序不同的功能部件( 稱為服務) , 通過定義好的接口和規范, 以松耦合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由于其方案簡單、實現方便, 一出現就受到廣泛關注。 目前所有國際著名的計算機公司, 都在應用SOA 技術開發相應的平臺和工具。 SOA 已成為軟件工程領域的研究熱點。
分布式計算技術今天已經成為計算技術的主導, 顯然, 它的深入研究和應用將對軟件工程技術和軟件產業的發展帶來深刻影響。
2. 5 智能化技術人工智能( AI) 在軟件工程中的應用研究是近年來興起的熱門話題之一。 歐洲信息技術研究計劃( ES- PRIT) 就提出把AI 技術與軟件工程技術結合起來構成一個支持軟件系統分析和設計的工具。 有跡象表明, 人工智能與軟件工程的相互作用終將導致新一代軟件開發方法與管理的規范形成, 它能使軟件易于開發、修改和維護。 軟件工程的智能化是一個必然趨勢。
目前, 已經展現的軟件工程智能化的成果主要有: 運用專家系統和人工神經網絡系統設計軟件工程項目; 把智能化模塊組裝到大型軟件系統, 使得軟件適應快速改變需求; 應用推理技術提高用戶界面的友好性; 在圖形用戶接口、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基于約束或基于規則的程序設計中應用智能技術; 在大型分布式復雜軟件中引入Agent 技術實現軟件的高抽象層次的構件和連接件, 在不同層次上清晰描述和實現構件化的軟件體系結構等等。
軟件工程智能化在未來幾年間需要化解的難題還有很多, 諸如: 基于AI 的支持環境和軟件開發中的AI 機制的建立; AI 技術實用化, 如用啟發式搜索范例作為模型來刻劃設計和實現活動、用AI的知識表示技術描述軟件工程的全過程; 基于分布式計算的軟件項目如何應用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 DAI) 等等。
DAI 的研究重點是協調那些在物理上或邏輯上分散的智能體的智能行為, 使它們能夠協同工作。 DAI 的研究方向將從目前的分布式問題求解(DPS) 、多Agent 系統(MAS) 、并行人工智能( PAI) 等發展出更多的方向, 以適應分布式計算和軟件工程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 有專家預測, 對面向Agent語言及其程序設計的標準和風范的研究可能成為軟件工程智能化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重要因素。
2. 6 軟件可靠性工程軟件可靠性是軟件質量的最主要的特性之一。
軟件可靠性表明軟件的正確、完整和一致的程度。
用數學的方法嚴格證明軟件絕對正確、完整和一致是困難的, 甚至是幾乎不可能的。 而通過測試和其他分析方法, 建立在統計理論上的計算, 估算軟件的可靠性具有可行性。
軟件可靠性工程目前已發展成軟件工程的一個重要分支。 其主要目標是保證和提高軟件可靠性。 軟件可靠性工程對軟件產品的可靠性進行預測、建模、估計、度量和管理, 它貫穿軟件產品的設計、開發、銷售、使用、維護的全過程。 70 年代末至80 年代早期, 最初的軟件可靠性研究局限在軟件可靠性模型的比較和選擇。 90 年代以來, 軟件可靠性研究工作進展較快, 研究重點包括軟件可靠性設計、可靠性測試與管理、可靠性數據的收集和可靠性預測等方面。 90 年代中期, 軟件可靠性工程的理論和實踐基本形成。 研究的方法逐步改進, 范圍逐漸擴展。 一些可靠性分析、設計技術廣泛應用于軟件可靠性工程之中。 人們在諸如基于軟件可靠性模型的軟件可靠性預計與評價; 軟件系統結構、開發過程、使用環境、運行剖面等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對軟件可靠性影響; 利用規范化的軟件產品保證技術和方法指導系統軟件的分析、設計、編碼、測試、使用和維護等方面也取得了明顯進展。
可靠性建模一直是軟件可靠性工程的熱點。 學者們提出了各種類型的可靠性模型, 公開報道的軟件可靠性統計分析模型越來越多, 有的模型還被制造成標準的工具軟件出售, 如Musa- Qkumoto 模型、Jelinski- Moranda 模型、NHPP 模型、S - shaped模型、Duane 模型、Little- Verral 模型等, 還將有大量新的模型涌現。 由于軟件的特殊性, 這類模型都難免存在不同的缺陷和局限性。
國內軟件可靠性研究始于80 年代初, 一批專家學者在軟件可靠性建模、軟件可靠性分配及軟件可靠性管理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軟件避錯容錯技術、可靠性評估工具、可靠性測試和可靠性度量體系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軟件可靠性工程的研究雖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存在的問題仍很多, 例如, 過來一段的研究基本上是以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為基礎, 這并不完全恰當。 還需要從系統科學的其他分支中吸取營養,特別是從高層次的系統科學中尋求指導思想。 已經建立的數百種軟件可靠性模型,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對于模型的分類還沒有一個公認的體系,也沒有一種通用分析模型供人們使用。 還有支撐軟件測試的軟件失效數據庫建設及其失效數據的自動收集是工程實踐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各種軟件測試工具中測試用例的自動生成工具還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和完善等等。
近幾年來, 軟件可靠性工程研究仍在深入發展。 為了使軟件可靠性分析、預計更加精確, 除應用標準軟件可靠性模型外, 人們還試圖采用校正、糾偏、加權組合、引入軟件復雜性和測試類型、開發方法類型影響因子等多種方法, 對傳統模型進行改進, 以增強其可靠性評價的準確性。 同時, 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和仿真技術等方法分析軟件可靠性也是一種值得關注的發展趨勢。
3、結束語
綜上所述, 諸如構件化、中間件、標準化、分布式計算、智能化、可靠性工程等技術的進步給軟件產業及軟件工程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除此之外, 軟件工程在過程控制、項目管理、軟件經濟、風險管理、領域工程等方面也在不斷發展。
軟件工程在未來若干年的努力方向主要是: 繼續利用各種先進的知識和工具, 加強軟件工程自身的科學理論基礎的研究; 剖析軟件工程過程中需求和設計之間的斷層現象, 建立應用需求和系統設計兩者之間的有效連接機制; 提出穩定可靠的提高軟件生產率的自動化和標準化措施, 解決系統設計到系統開發的平滑過渡問題; 研究降低軟件開發成本、縮短開發周期、大量實現軟件重用、提高系統可靠性的途徑和方法。
尤需指出的是Internet、網格技術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將對軟件工程和軟件產業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軟件工程必然要從封閉式開發走向開放式協同開發, 軟件工程基于實體驅動和確定目標、有序控制的開發模式必然讓位于網絡環境下的基于協同驅動和動態目標、實體聚合的開發模式。 地理上廣泛分布、系統平臺各異的多種計算資源用高速網絡連接起來, 將形成虛擬的超級計算平臺, 獲得前所未有的處理能力。 基于這種環境開發的軟件系統具有更復雜的特征, 如動態擴展性、系統平臺的各異性、結構的不可預測性、多級管理域等。 網格技術可以 粘合0不同網絡空間、不同系統平臺的中間件, 對整個系統實行統一的用戶管理、資源管理、作業管理和安全管理, 保障軟件系統的可靠運行。 有學者把在這樣一個開放、動態和多變環境下開發的軟件系統稱為 網構軟件0, 并預言網構軟件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將成為21 世紀的先進的軟件工程方法學體系。
總之, 軟件工程的總體發展目標是從根本上克服軟件危機, 逐步實現軟件開發的構件化、標準化、智能化和產業化。
【拓展】計算機軟件工程論文
摘要:雖然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但是我國計算機軟件項目管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得到創新。文章首先闡述了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主要內容,然后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了創新的主要對策,最后提出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創新
1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主要內容
詳細來說,計算機軟件工程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員工管理,對于軟件工程來說,主要任務就是通過編制各個項目的后續處理工作,并找到需要的信息,而員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對于計算機軟件工程來說,主要內容就是根據各個崗位的需求而設定不同的工作員工,并分配不同的工作內容。在員工管理方面,應該綜合考慮工程的規模大小和性質,對員工職責進行合理安排,確保將不同優勢和技能的工作人員用到位,員工管理與實際情況相一致。對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來說,員工不僅僅是一個團隊,而是各個行業的工作人員共同工作。
第二,用戶管理,因為計算機軟件工作的目的就在于為廣大用戶提供軟件服務,因為在開發軟件過程中應該做好調查的相關工作,根據用戶的需求而設計軟件。另外一方面,為了確保軟件更加人性化,應該在軟件設計環節盡量減少外界的干擾,并獲得用戶的誠摯反饋意見,切實考慮用戶的需求,設計更為科學合理的軟件。軟件設計應該遵循實用性和潛力性等原則,要滿足用戶的可操作性,并且具備改進的潛力,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
第三,組織管理,這一管理就是為了確保軟件信息能夠更為準確傳達到對方,從而進行明確的分工,在組織管理過程中應該注重組織結構的完整性,采用更為合理的組織分配原則,降低人員簡單的集合發生率。組織管理應該根據項目的具體要求而設計不同的系統模式,避免統一系統模式。
2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我國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也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詳細來說主要包括:
一方面,計算機軟件需求與實際生活存在一定脫節。需求分析和業務處理是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重要內容,但是我國在這方面的管理并沒有考慮二者的銜接性,導致整個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都沒有達到理想的目標。在需求分析階段,一些軟件開發人員沒有全面調查業務數據,也沒有全面調查開發和測試等活動,所以其作用就比較有限,只能局限于軟件框架開發層面,也沒有業務經營和規劃等方面,這樣就會導致很多計算機軟件開發人員不按照一定的業務規則工作,也不能深入分析需求,結果必然會造成計算機軟件工程的終端產品不符合實際需求的情況。
另外一方面,目前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不能正確評估其工作量,而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本身就屬于業務比較復雜、工作量比較大的管理業務,并且各種人為因素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員工的個人素質、綜合技能、理論知識等,但是現在很多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中都沒有對人的因素給予足夠重視,造成不能準確估算軟件開發工作量大小。因此本文認為應該在管理過程中持續改進和研究評估工作量問題,不斷探索更為準確的數據處理軟件和方法,從而能夠準確實現管理目標。
因此可以看出,我國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還沒有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存在一定的問題,而造成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
一方面是由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在我國還處于比較新的開發項目,很多關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的問題都處于剛剛發現的階段,并沒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另外一方面,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在運行時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并且這一管理工程本身就是特殊的技能,涉及到各個學科的理論知識,所以有效管理計算機軟件工程屬于比較困難的事情。
3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創新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國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而本文認為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創新對策主要包括:
第一,建立健全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體系。首先應該重視各種人為因素,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力度,注重計算機人才在軟件工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建立健全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人才體系,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軟件工程管理目標。其次應該鼓勵軟件工程管理人員學習計算機軟件相關理論知識,加強管理技能培訓,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掌握的計算機軟件理論知識應用于管理實踐中。最后是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機制,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格執行激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人員給予一定獎勵,而對于表現不合格的人員應該進行懲罰,并加強這些操作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保障整個工程順利完成。
第二,重視軟件工程的風險管理。通過上文分析我們能夠知道,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比較復雜,涉及到各個環節和工作,其中不可避免著各種風險。從整個階段來看,風險主要包括需求、成本、技術和進度。詳細來說,需求就是客戶沒有按照軟件工程的相關要求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操作和管理人員沒有按照客戶提供的需求進行設計,導致軟件與預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客戶要求重新設計,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費,影響整個管理工作的進度。對于有效防治軟件工程管理中的各種風險,本文認為風險管理的主要對策可以包括:首先是建立健全相應的風險管理體系,形成一定的風險意識,并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知識,加強培訓工作,及時進行風險信息反饋,解決軟件管理中遇到的各種風險問題,并提交風險報告。其次是加強風險識別工作,準確辨別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風險,采用轉移、減緩等具體措施開展風險管理工作,降低經濟損失。最后是準確把握軟件開發工作的進度,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制度,實時監控軟件工程進度,解決各個階段的風險問題,確保整個工作的進展。
第三,創新軟件工程管理工作理念,轉變傳統管理理念,掌握更為先進的管理辦法,提升管理效率。在軟件工程管理過程中應該加強對需求的分析,明確其基本功能和約束條件,并編制用戶使用指南,方便用戶使用。為了準確獲得用戶的需求,可以組建需求調研小組,考慮各個群體的差異性,并選擇最為經典的案例作為需求決策的基本依據,加強后期用戶交流,從而獲得用戶的認可。另外一方面,還需要統籌規劃軟件開發平臺,也就是形成統一系統操作平臺,保證在既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任務,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此類的平臺,因此需要加大該方面的研究力度,嘗試形成統一平臺,應用于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中。
4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在工作中的應用
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我國正處于飛速發展的階段,各個領域都可以看到計算機網絡的身影,而計算機軟件工作管理有效運用是網絡運用的基礎,所以目前各個行業都在應用計算機軟件工程。另外一方面,計算機軟件對校園也產生了很大影響,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授課、傳遞知識,而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軟件統計信息等。總而言之,21世紀就是信息化的社會,計算機軟件為辦公自動化和信息化提供了技術支持,也推動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根據實際工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進行不斷改進,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用理論來指導實踐。
參考文獻:
[1]石曉山.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創新與完善[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5(4):102
[2]于文龍.關于如何創新和完善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探討[J].網友世界,2014,16:1
[3]于文龍.關于如何創新和完善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的探討[A].網友世界,2014:1
[4]修鵬鵬.如何創新和完善計算機軟件工程管理[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3:110-111
【軟件工程的若干熱點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論文】相關文章:
建筑節能技術發展現狀05-24
關于信息技術發展的論文(精選8篇)08-11
軟件工程論文題目06-05
水文地質勘查的若干問題論文04-29
完善城市水價機制的若干問題論文05-05
淺析校園低頭族現狀論文04-19
高校法制教育現狀論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