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音樂課堂中的科學運用
論文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音樂 課堂教學 科學運用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四種誤區:舍本逐末—表現形式掩蓋了教學目標:喧賓奪主—輔助功能代替了主導作用:越姐代泡—直觀形象壓縮想象空間:削足適履—程序既定抑制了臨場發揮。最后,在上述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應用建議。
當今已進入信息社會,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改革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了強大沖擊。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綜合運用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可以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化繁復為簡潔,“現古今于一瞬,撫四海于須臾”,突破了傳統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的限制,大大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增強了學生的審美體驗,給傳統的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
憑借傳統教學手段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多媒體輔助教學贏得了廣大教師的青睞,在城鄉學校中得到了迅速推廣。特別是在各級公開課、優質課中,大有“無多媒體不成課”之勢。但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在多媒體手段廣泛普及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誤區,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四種。
一、舍本逐末—表現形式掩蓋了教學目標
在筆者觀摩過的一些音樂優質評選課中,經常會發現有的教師為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把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多媒體表現形式上,挖空心思尋找教材中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現的知識點,制作上一味追求新穎、靚麗、動感,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課堂上,課件畫面的確精美、色彩紛繁、音效極佳,學生表現倒也投入,但不是投入在教學內容中,而是沉浸在“視覺盛宴”里。這種“花哨”的課件,最終只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興趣產生遷移,反而對實現教學目標形成了阻礙,可謂舍本逐末、適得其反。
二、喧賓奪主—輔助功能代替了主導作用
由于過分迷信多媒體的作用,許多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手段時追求一種“全程”效果,從課堂導入到課時結束,均以課件形式呈現,把一節音樂課變成了一部音樂劇。課堂上,教師只需輕輕移動鼠標,教學語言只是了了幾句串聯話,弱化了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組織者和指導者的作用。課件成了事實上的“主角”,教師變成了“放映員”,學生們則成為了“觀眾”,原本的“課件輔助教師”變成了“教師輔助課件”。這其實就是“填鴨教育”在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的異化,只不過由“人灌”變成了“機灌”。
三、越姐代厄—直觀形象壓縮了想象空間
音樂欣賞主要是以聽覺為主的感知和想象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教師需要啟發、引導學生通過融合自身思想情感、生活體驗的想象,把音樂描述的情景、形象“再造”出來,做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而在一些音樂課特別是音樂欣賞課中,不少教師往往在課件中大量使用自己制作或從網絡下載的MV, Flash等音像結合的多媒體資料,使音樂表現內容實現了直觀化、形象化。但正是這種形象化,壓縮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影響了學生自主參與審美創造的積極性,阻礙了學生的個性化感悟與體驗。這其實是以教師自己的個體感悟壓制學生的多元化感悟。音樂欣賞最大的魅力在于“只能意會不可言傳”,非常重視個人的體驗和感受,當“一千個哈姆雷特”變成了一張“標準照”時,這將是音樂教育莫大的悲哀。
四、削足適履—程序既定抑制了臨場發揮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相結合的復雜雙邊活動,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思維活躍、個性迥異的學生,他們的心理特點、智力水平、思維方式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在課堂教學中就必然會出現許多未知因素,因而需要教師隨機應變地對教學方案進行適時調整。多媒體課件盡管具有一定的交互性,但基本上按照固定程序線性推進組織教學。當教師的教學設計出現偏差而使學生無所適從,或當學生的思維超出了原先設計等“意外”發生時,教師往往受課件的束縛難以做出“即興發揮”,只能“削”師生智慧火花之“足”來“適”教師既定思路之“履”,本應是提升教師教學藝術的機會,卻把教師搞得焦頭爛額。
綜上所述,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仁,若不顧音樂教學實際需要盲目濫用,不分環節、不顧效果,一味求多、追求形式,反而會淡化教學主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對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要科學合理、把握好“度”,運用得好會讓課堂錦上添花,否則只會弄巧成拙。如何在音樂教學中準確而恰當的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呢?筆者認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準確定位:多媒體手段在課堂中的作用是“輔助”。多媒體手段作為一種現代化教學輔助工具,有著傳統教學媒體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與黑板、投影儀、幻燈機、掛圖一樣,它根本上還是一種提高教學效果、擴大教學范圍和延伸教師功能的教學工具。
教學是一種細膩、復雜、雙向互動的過程,不僅有知識的傳遞、信息的交流,還有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互動;更何況像教學風格、教學機智等都是教師在多年教學實踐中積累所得,是作為“物”的多媒體手段所不可能具有的。特別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根據教學情境而進行的入情入境的范唱、優美動人的舞蹈、精湛高超的演奏給學生帶來的感染和體驗,是任何先進設備都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教學手段不能離開教師而單獨存在,更不能代替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只有明確了這個原則,才能真正從音樂學科的教育特點、每節課的重難點出發,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2.使用有度: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應適時、適量、適齡。俗話說:“兵不在多,而在其精。”這句話用在多媒體的使用上再恰當不過。只有在教學中適時、適量、適齡運用,才能為音樂課堂錦上添花,否則就是“畫蛇添足”。
適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要把握最佳時機、尋找最佳的切入點,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比如,上課伊始學生注意力尚未集中時,課堂中需要闡釋抽象理論時,以及在學生思維的堵塞處、情感的模糊處等“節點”的適時運用,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媒體手段激發求知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的作用。
適量。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對學生實行多媒體手段“全程轟炸”,而應該根據是否有利于教學重點、難點突破,來確定是否使用多媒體以及用多用少的問題。要借鑒中國畫的“留白”藝術,留下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進行自主探究。
適齡。不同學段的學生在生理、心理上都有明顯的年齡特征。因而在設計、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適應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
3.優勢互補:多媒體手段要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音樂教學中有明顯的優勢,但并不排斥傳統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選擇應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多種因素。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多媒體手段,有時通過教師獨具個性魅力的課堂語言、板書、手勢等,往往能成功地調控課堂情緒和氣氛;教師適時而為的范唱、演奏、舞蹈示范等,往往比多媒體上音樂家的表現更能達成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更能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審美的主動性。因而,我們應該繼承那些仍然適合教育發展要求的傳統教學方式,并把它與多媒體教學方式有機結合,使其各展所長,相輔相成,以實現音樂課堂教學的最優化。
綜上所述,多媒體手段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應該科學合理地運用,對其過分依賴并不可取。正如英特爾公司原董事長克瑞格·貝瑞特所言:“如果教師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運用技術,所有與教育有關的技術都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談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音樂課堂中的科學運用】相關文章:
談多媒體教學手段在音樂課堂運用11-14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運用11-21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06-29
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12-05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11-13
多媒體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12-05
多媒體教學手段在物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11-21
翻轉課堂在高校音樂專業舞蹈教學中的運用03-20
律動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論文01-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