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學生科技文化意識
[論文摘要]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的科技文化意識培育,既是現代社會職業崗位客觀要求,也是加強學校內涵建設的必然選擇。文章在對高職院校學生科技文化意識教育的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科技文化意識教育的途徑。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文關鍵詞]科技文化意識 高職院校 技能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科技文化意識教育的必要性
1.適應當代科技文化深刻變革的需要。從廣義上說,科學技術屬于社會文化系統。科技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以特有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法、行為方式與生活方式等。隨著當代由于科技發展帶來的生態退化、無性生殖、能源枯竭、網絡犯罪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凸顯,對科技及其應用效果進行反思和批判的科技文化形成了廣泛影響,主要包括人文主義科技觀、綠色科技觀、理性化科技觀等。它們的共同特征就是反對科學至上論和萬能論,要求全面看待科技的作用,特別要對科技的負面作用加以限制和克服。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到來和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確立,通過提高人們包括高職學生的科技文化意識,促使他們在科技學習和運用過程中進行人文思考,避免科技應用活動造成嚴重的社會后果,這對于我國走科學文明的經濟發展道路、探索高科技時代的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自誕生以來.就與現代生產中的科學技術應用密切相關。高職學生主要從事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生產與管理活動,隨著企事業單位生產系統科技含量的日益增長,高職學生作為先進科技的掌握者、傳播者,需要在運用科技知識的同時,了解和掌握現代科技文化反思和批判的主旨和意向,才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承擔起科技工作者應有的社會責任。
2.提升高職學生科技文化素質的需要。高職院校在專業教學體系中根據實用性要求,強化一線操作技術的教學和訓練,但是在學生的科技文化素質上缺乏深度。這就需要根據科技文化的層次,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科技文化素質。科技文化是在科技發展的歷程中積淀而成的關于科技精神本性的理論形態。科技文化的結構層次可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質層面的科技文化與人類生產、生活狀況的改善和進步聯系最直接、最密切。高職學生接觸的科技應用知識和技能,就屬于物質文化。物質層面的科技文化是指人類實踐活動的物化對象,具體體現在由科技進步所不斷創造出來的物質成就、科研儀器、生產設備等方面,具有重大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科技價值的科技發明與科技,特別是重要生產工具的開發,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狀況,具有深遠的歷史性影響。我國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人生價值取向在今天還有深刻影響。高職學生專業意識薄弱、學習動力不強,與此有莫大關系。通過了解物質層面科技文化的重要社會價值,能激發高職學生學好專業、精益求精地鉆研技術的自覺性,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價值。
3.促進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需要。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指出:“(高職高專)學生應在具有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為了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職業教育質量建設的指導文件精神,高職院校在加強專業科技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同時,聯系學生的專業學科屬性和未來從事的工作崗位需要,開展相應內容的科技文化教育,凸顯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文屬性。當前高職院校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但是高職院校的人文素質,不能是一般化的人文知識,而要以學校專業建設為基礎,融合前沿科技文化動向,打造高職特色校園科技文化,培育學生的科技道德品質,形成學校品牌實力和影響力。作為科技應用和傳播的專門機構,高職院校要大力營造科學氛圍,形成求真務實的科學風氣,樹立科學合理的發展戰略。在學校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制定上,突出科學論證和理性選擇,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增加科技文化的含量,在學校的各項評比檢查中突出科技文化特色,形成全體師生員工崇尚科學、堅持真理、勇于批判和反思、與時俱進的良好文化氛圍,達到科技興校的目標。
二、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科技文化意識教育的內容
高職院校開展學生科技文化意識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科技文化素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科技文化素養是一個人的科學知識、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綜合表現。它要求高職學生具備基本的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能正確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用科學思想來思考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并自覺用科學精神來塑造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1.開展必備的科技知識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的專業知識教育強調“必需、夠用”的基本原則,這是適應高職院校學制縮短、學生基礎薄弱的狀況提出的教育方案。但就學生的終身發展來看,高職院校不能滿足于這一原則,而要在現有的條件下,積極創造條件彌補由此帶來的科技背景知識儲備不足等缺陷,進行科學史和科學觀知識拓展教育。在科學發展史上,有一些思想至今還有啟發意義。我國古代的自然觀講究天人合一,強調人與世界的統一性和人對世界整體的歸屬性,對遏制當代環境危機大右捭益。西方近代自然科學丌始對自然界分門別類地研究,從而形成了自然科學的各個門類,應當對這些門類的大概線索進行梳理,以滿足高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科技文化需求。如哥白尼的日心說極大地動搖西方封建迷信的宗教世界觀;18世紀下半葉以后,細胞學說、能量轉化與守恒定律、生物進化論等一系列重大科學成就為馬克思主義科學世界觀奠定基礎;近現代世界科技革命加速推進,蒸汽革命開創了工業革命時代,電力和內燃機革命促進了生產領域的新變革;核能的開發與運用開辟了人類獲取能源的新途徑,計算機技術進一步揭開了開發和擴展智能革命新的篇章等。這些都是高職學生應當了解的科技常識。應當注意的是,根據高職學生的培養目標,對基礎知識的教育要緊密結合實踐應用來進行,達到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2.開展基本的科技思想教育。高職學生在了解基本科技知識的基礎上,要進一步上升到科技思想和科技方法的層面,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思維模式,這對于高職學生成長為創新型實用人才有著積極意義。科技思想教育要結合中西方科技發展的主要線索來進行。我國傳統的科技思想重視整體思維,用整體和過程的觀點看待事物的方法,著重研究整體性,把自然界看做是一個有機整體,立足從整體來把握事物及其規律,強調把握事物之間的關系。從科技成果側重點來看,我國古代科技非常重視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很少去思考那些與社會生產發展無關的抽象問題。在西方,古希臘文化的自然觀是泛自然主義的,將人類視為自然的一部分;中世紀后西方的宗教自然觀則使人變成了支配自然的主人,造成人和自然的對立,科技工作則根據經驗和實驗的方法從外界對自然界加以掌握;歐洲大陸哲學家提倡數學演繹等邏輯推理工具,對科學理論形成大有裨益;西方理性邏輯思維傳統種孕育了經典力學、電磁理論、相對論、量子粒子理論等科學發現。由于目前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基本上不涉及哲學和思維科學,造成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下降。學習和研究西方科學思想中的思維方法等內容,是提高學生理性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高職學生將要面對的封閉化工作單元,需要提高分析判斷能力,因此,高職學生加強科學思想學習,進行思維鍛煉,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幫助。
3.培育初步的科技文化素養。高職院校由于學時緊張,存在重科技而輕人文的教育傾向。同時,高職院校的人文教育往往也打上了“應用技術”的烙印,重視談判、禮儀、公文等實用文科知識,甚至將文科知識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從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技能人才”的高職德育目標來看,高職院校加強內涵建設就要從科技文化素養方面加強學生教育,使學生成為具有科技操作技能與人文素養的復合型人才。
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進程中,伴隨科技革命而產生的理性、規范批判、創新、效率、公平、寬容、作等思想觀念,成為推進工盟化發生變革的科技文化因素。科技倫理和科技道德是科技文化的核心層次,是科技發展與應用的重要屏障,促使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活動中抵制危及人類健康和安全的活動。科技道德規范,如普遍性、公有性、無私性及合理懷疑性,體現著科技活動的規律和要求,是科技工作者特有職業道德人格的體現。科學精神是科技文化的升華,是科技工作者在追求真理、科技研發活動中形成發展的一種精神氣質。科學精神包括獨立開拓意識、思想自由觀念、獻身真理覺悟等科學人格,還要袁批判求異糖捧,藪繇對權威的盲目迷信。科學精神不僅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強大鮑思想理論武器,而且也是促進現代社會健康、協調發展的重要精神基礎。
對高職學生來說,提高科技文化素養,就要在創新性、進取性、靈活性等方面下工夫。先進科技總是在揚棄以往科技成果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創新是科技生命力的體現。高職學生在學習和一線工作中要有創新品格,成為創新型人才。科技發展是螺旋上升的過程,科技文化的發展也表現為科學與愚昧迷信斗爭的過程。科技文化的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但總的方向是前進的。高職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也要堅持進取性,努力適應科技不斷進步的步伐。科技文化的思想方法是多元的、開放的,鼓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提倡相互借鑒,共同發展。高職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也要有一個“開放的心靈”,靈活高效地學習新的科技知識,處理各種可能遇到的科技問題。
三、高職院校加強學生科技文化意識教育的途徑
1.建設高職特色的校本科技文化環境。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辦學歷史、辦學宗旨和辦學優勢的文化標示與體現,必須立足于校本化設計,在人文景點、校風、校訓、語言文字、圖書資料、實驗設備等方面全面設計策劃,要建立相應的標示系統,形成一種良好的科學文化和學術氣氛,并體現校本特色。高職院校辦學歷史不長,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尤其欠賬很多,千校一面,缺乏特色,影響了高職院校的社會口碑和辦學特色。高職教育以理工科為主體,應當將科技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而不能跟著綜合性大學的成熟校園文化亦步亦趨。在高職科技文化系統的幾個重要標示方面,高職院校的校訓選擇“真懂真會”“功夫到家”就比“至善”“明德”等更適應高職生的實際,高職院校的校風應當倡導知行統一,而不是片面強調學習分數和升學率。高職校園環境布置上應當結合高職院校的主導專業特色,合理布置人文景點,配備科學史上著名科學家以及工業史上著名實業家的掛圖、雕塑,使學生隨時受到熏陶和激勵,鼓勵學生們在學習和實驗中培養勤觀察、勤思考的習慣,并能夠在今后的就業和創業實踐中得到深刻的啟迪和精神力量。
2.進行科技文化的專業課程滲透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科技文化反思和教育是一條簡單易行的便捷途徑。從可能性上說,雖然高職院校面臨著學習時間短、學習任務重的問題,但是在現有的學制和學習管理制度下,也不可能做到每節課都滿堂灌,相反,在學科教育中把有關科學技術的當代發展狀況及其帶來的社會問題作為引入或者課堂討論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使學生關注現實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科技道德素質。從現實性上看,我國德育工作者已經在學科德育滲透工作中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值得借鑒。從教育實踐來看,在專業教育中,滲透與學科毫不相干的道德知識顯然是行不通的,為高職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和認識能力均達到了較為成熟和穩定水平,它們對教育內容有著自己的選擇和看法,因此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相關內容的科技文化反思比空洞的道德說教更有意義。高職教師作為雙師型教育工作者,與社會實踐關系密切,也最容易聯系實際,提出科學技術引發的現實思考。在具體方法上可以通過具有時代性、生動性、本土化的案例等方式,使專業教育與社會問題聯系起來。
3.開展專家學者及能工巧匠校園講座。現代科學發展與技術創新離不開專家、學者及能工巧匠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應定期聘請校外學有所成的科技工作者到校開展講座、輔導等。高職院校內部教師的優勢在于教學能力和知識系統方面,而校外那些既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又具有較高學術水平的專家、學者、致富能人、技術人員、能工巧匠、金牌工人等來學校現身說法,可以有效彌補高職教師隊伍在一線經驗缺乏之不足。高職院校要以制度化、協議化的管理方法對校外教育工作者隊伍實行有效管理,保障講座質量的提高。特別是對每次講座的主題、內容、時間、互動、輔導要有明確的規定,促進校外兼職教育隊伍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講座主題的選擇相當關鍵,高職院校要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邀請相應人員作特定主題的講座,特別提倡對前沿性的、影響重大的科技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和有效輔導,激發高職學生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提高他們關心科技應用后果的社會責任感。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高職院校學生科技文化意識】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文化與學生管理研究12-10
高職院校建設宿舍文化論文11-13
論高職院校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11-28
高職院校宿舍文化建設論文02-24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02-19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研究11-22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02-19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構建研究12-0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