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民營企業國內發展瓶頸分析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從市場、資源、技術、勞動等幾個方面分析了民營企業在國內經營所遇到的困難,并在此基礎上,基于個人的認識,提出了一些關于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和對策。
【論文關鍵詞】民營企業;發展;瓶頸
1.前言
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較長時間內,民營企業作為“資本主義的尾巴”在我國經濟社會基本上被消滅,并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的民營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必要和有益補充”逐步發展起來;黨的十五大以后,非公經濟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到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又徹底解決了民營企業的“國民待遇”問題。
30幾年以來,隨著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性障礙的逐漸消除,民營經濟從無到有,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推動者,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源泉。在穩定經濟增長、創造稅收、繁榮市場、促進就業和社會穩定等諸多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為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長久以來,民營企業的發展大多是以簡單的追加投入來實現的,其結果是重復建設、資源耗費、環境破壞等問題日益嚴重,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給企業未來的國內發展預埋了許多的隱患。不難預見,民營企業未來的國內經營將面臨越來越多的發展瓶頸。
2.市場瓶頸
我國雖然是一個人口大國,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是經過長達30幾年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在諸多行業領域都已開始出現市場飽和、產能過剩現象。以家電行業為例,在市場需求萎靡甚至負增長情況下,行業內產能過剩危機日趨嚴重。以家電行業為例,到2010年底,我國冰箱年產能已經超過1億臺,但2011年全年銷售的冰箱還不過4500萬臺;我國空調內外銷總量大約為1億臺,但實際產能在1.5億臺以上,產能利用率大大低于國際公認的75%的水平,這絕不是特例,整個家電行業的情況都是如此,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家電行業產成品資金占用812.9億元,同比增長18.7%。
目前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行業主要分布在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汽車、銅冶煉、水泥、紡織等行業,這些行業也是民營企業分布相對比較集中的領域。根據相關統計,鋼鐵行業產能過剩2.5億噸左右;電解鋁行業閑置產能達400多萬噸;鐵合金行業目前的開工率不到40%;電石行業生產廠家生產裝置平均開工率維持在50%左右;2011年中國汽車閑置產能已經高達600萬輛;預計到2016年,閑置產能還將上升至900萬輛;在商務部監測的84種紡織品服裝中,86.9%的商品供過于求;手機行業領域,2005年我國手機產能就已經達到5億多部,國內市場一年的容量只有7000萬至8000萬部左右,而且很難有再大的增長。
更糟的情況是,民營企業所在行業大多數是競爭性比較強的行業,特別是價格的競爭十分激烈,企業要想在如此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得到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降低成本,這就客觀上要求企業擴大生產規模以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因此,行業特征又需要企業不斷擴大產能。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是想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降低成本,市場產能過剩更是嚴重,企業生存環境更加惡劣,經營風險更大。這些年紛紛倒閉的民營企業就是因為盲目擴張而又不注意開拓新市場導致的惡果。
3.資源瓶頸
我國雖說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但是各種戰略資源的相對量卻很低。目前,我國已發現171種礦產,其中,煤炭、鐵、鉛、鋅、稀土、鎢、錫、鉬、銻等40余種礦產儲量均排在世界前5位,但人均擁有量極低,石油、煤炭、天然氣人均儲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10,主要金屬人均儲量不足世界人均值的1/4。
而長久以來,民營企業走的是一條粗放式的經濟增長道路,即靠大量消耗能源、資源來換取經濟的發展。過去15年來,我國能源資源需求快速增長。國內礦產資源消費保持兩位數增長,石油、鐵、銅、鋁、鉀鹽等大宗礦產的進口量大幅攀升,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分別為:石油56.7%、鐵礦石56.4%、精煉鋁52.9%、精煉銅69%、鉀鹽52.4%。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煤炭、鋼鐵、氧化鋁、銅、水泥、鉛、鋅等大宗礦產消耗量最大的國家,石油消耗量居世界第二位。未來10-20年,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時期,礦產資源需求呈現剛性上升態勢,資源短缺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約束將進一步增強。據對45種主要礦產可采儲量保證程度分析預測,到2020年,有25種礦產將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其中11種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礦產。按照現有查明資源儲量與預測需求量分析,我國石油、鐵、銅、鋁、鉀鹽等大宗礦產品對外依存度仍將處于高位。
這種經濟發展模式直接導致環境破壞、國內有限的資源更加匱乏。據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工業化進程所需的45種大宗礦產資源,將沒有幾種能夠實現自足。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資源貧乏已成為制約我國企業未來發展的一個瓶頸,而民營企業因其所處的行業領域競爭性強,民營企業更是首當其沖。
這種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的,近幾年我國能源、原材料、土地價格快速攀升,環保準入條件日趨嚴格,就已充分說明這一問題。
4.技術瓶頸
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要想實現飛躍性的發展,提升企業在行業內部的競爭力,就要靠企業的技術優勢。技術的短缺勢必導致企業生存危機,成功的企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它們擁有某一領域的專利技術和享譽世界的商標,而這些知識產權才是它們利潤的主要源泉和創造動力。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不斷補充、更新知識,持續創新,及時把握技術和市場所提供的機會,積極實施自主品牌戰略。只有擁有自己的品牌,企業才能站在產品價值鏈的高端。
雖然大多數民營企業家也非常重視技術創新,但現實條件下大多數民營企業卻面臨著創新人才缺乏、創新資金不足、信息不靈等嚴重制約技術創新的障礙,民營企業的技術創新困難重重。
5.勞動瓶頸
我國是一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企業用工成本低,一直以來是支持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但是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這種狀況正在發生逆轉。據統計,我國目前老齡人口數已經超過一億,占全國總人口的8%以上,是目前世界上老齡人口唯一過億的國家,根據人口統計學推算,到2020年,老齡人口將超過1.5億,占10%以上;到2030年,這一人口將超過2.5億,占總人口的16%。人口老齡化一方面增加需要照顧撫養的人口數量,另一方面減少勞動人口的比例。再加之,我國產業轉移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開工不足將成為許多民營企業經營上無法克服的經常性困難之一。另一方面,低勞動力成本意味著低收入,據全國總工會的數據,我國居民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達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續下降,到05年,下降到36.7%,而且,大部分員工收入增加速度落后于CPI的增長,員工成了企業賺錢的機器。這種落后的盈利模式既反映了我國民營企業落后的發展方式,又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企業的制約作用。
因此,無論從我國勞動力供給的現狀看,還是從企業發展的大局看,民營企業依靠勞動優勢來實現低成本擴張之路在我國已然走到盡頭。
6.結論
除了上述因素制約了民營企業的國內發展,近幾年人民幣不斷升值、宏觀經濟政策緊縮等也給民營企業的國內經營帶來很大壓力。各種因素疊加在一起,如果民營企業不改變發展思路,不用說發展,即便生存也必將成問題。
因此,民營企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改變其發展思路:首先,必須轉型升級,盡量降低對資源的過度依賴,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其次,改變發展方式,要從單純的追求“量”的增長轉變到“質”的增長方向上來;再次,創新盈利模式,要從賺勞動者的“辛苦錢”轉變到通過培養優秀員工和創新型人才來賺他們的“智力錢”;最后,開拓新市場,不僅要賺國人的錢,更要賺外國人的錢。
上一頁 [1] [2]
【試論民營企業國內發展瓶頸分析】相關文章:
試論民營企業的管理瓶頸—信任機制的缺失03-25
民營企業的管理瓶頸—信任機制的缺失12-20
試論電子物流的發展12-04
融資對國內股價波動的分析02-25
試論美國國內法案對國際貿易的影響12-11
分析民營企業奧運營銷戰略03-28
論意向性及言語行為理論發展的“瓶頸”11-15
民營企業營銷模式發展現狀論文02-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