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職藝術生心理行為特征與家庭教育方式關系的調查研究
論文關鍵詞:高職藝術生 心理行為特征 家庭教育方式
論文摘要: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資料,對其進行科學測評與理性分析,從而總結出高職藝術生心理行為特征與家庭教育方式的關系,為培養具有較高人格修養和實踐能力的藝術人才提供保證,為高校學生管理部門及文化藝術管理部門提供參考,從而更好地推動高職藝術教育的良性發展。
藝術高職院校大學生是當代大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由于受藝術專業特點影響,他們又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與特殊性。已有的研究成果對此關注很少,缺乏有針對性的實證研究。藝術高職生需要真正地被認識、理解和尊重,從而找到更加適合其身心和諧成長的教育方式,使其最終成為社會需要的、綜合素質過硬的優秀藝術人才。
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場所是家庭,個體的社會價值觀念和社會化目標首先是從家庭中獲得的,而自尊是社會化的重要方面,應對能力是個體社會適應性和社會技能發展的重要指標。因此,家庭教育方式對個體的自尊發展和應對能力具有顯著影響,它不僅影響著個體自尊的總體水平,而且影響著個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內外研究者從家庭系統內外的諸多因素,較全面地探究家庭教育方式對子女心理健康的影響。對于自尊,國外學者提出了本質論,認為自尊是人們在應對生活基本挑戰時的自信體驗和堅信自己擁有幸福生活權力的意志。國內學者認為自尊即自我價值感。對于應對能力,研究者認為個體的應對水平不同,相應的應激反應水平則不同,從而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不同。
高職藝術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是其步入社會的準備,良好的自尊水平和出色的應對能力是其順利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基礎。眾所周知,科學的家庭教育對子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方式與高職藝術生心理行為方式的關系如何,家庭教育方式對藝術生心理行為方式產生怎樣的影響,高職藝術生與普通大學生相比具有哪些復雜性與特殊性,這是本研究首要解決的問題。
在已有的調查結果中,普通大學生群體中存在相當程度的假性自尊,高職藝術生群體雖具有特殊性,但也不乏假性自尊的存在。精神分析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藝術者具有多重人格氣質和傾向,每個從事藝術創作的人都是相互矛盾的各種自然傾向的綜合。作為高職藝術院校大學生,他們正是由于多重人格傾向的豐富多彩,才使靈感永不枯竭、常變常新。這種多重人格特征因素對于高職藝術生的應對能力必然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高職藝術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經濟狀況以及父母的職業、文化程度等多種因素必然會對其心理行為特征產生影響。
本研究以河北藝術職業學院600名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通過數據分析,總結出高職藝術生的心理行為特征與家庭教育方式的關系,從而進行應用對策研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提出科學的建議,為高校學生管理部門、文化藝術管理部門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結合教育方式預測應付方式的復回歸分析可以得出在教育方式、自尊和應付方式三者之間,自尊起中介作用,父母的情感溫暖、理解可以通過自尊對藝術生成熟型應付方式產生影響,父親的過度保護和母親拒絕否認亦可以通過自尊來影響藝術生不成熟應付方式的應用。因此,改善藝術類大學生父母教育觀念,增加積極教育方式的使用,有利于真正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自尊水平,從而促進其良好應付能力的形成,身心健康的發展,為我國文化藝術發展提供強大的、高素質的、“德藝雙馨”的后備人才。
通過本次的調查研究,可以發現藝術生的自尊水平雖然較高,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假性自尊問題,藝術生面對問題時應付方式是靈活的,但在應付方式的選擇中與他們的多重人格有關。由此可見,對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使藝術生的自尊水平真正的提高,應付能力真正成熟起來。因此,應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一、家庭教育方面
藝術生的家庭條件往往比較優越,家長為子女提供了很好的物質基礎,但由于工作繁忙,缺乏與子女的日常交流溝通。而學藝術的孩子,由于長期從事表演活動,使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表演性的人格特點。總是力求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 對于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挫折避而不談,使得一些心理問題不易被發現。因此家長應加強與子女的情感交流,以理性的態度來對待子女的教育問題,學會接納子女不同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觀,對錯誤的認識和行為給予耐心地引導,并以善意和令人舒心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對子女進行約束的同時,讓子女有表現自我的自由,培養子女善于協商的處事態度;在家庭中讓子女獲得足夠的安全感,使其充分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正面支持,從而增強他們對自己的認可程度,認為自己有能力去解決問題,自己有價值,這樣他們即使遭遇失敗也會充滿自信,從而建立穩定的自我價值,形成較高的自尊水平和較強的應付能力。
二、學校教育方面
(一)建立心理咨詢室
心理咨詢的重要功能是幫助學生找到解除煩惱的金鑰匙,使其心態保持平穩。要想做好藝術生心理咨詢工作,首先,要與學生進行“心靈交換”,要獲得學生的充分信任,讓他們愿意向你敞開心扉,進行交流溝通。其次,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找出有心理障礙或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重點的輔導和監護。最后,每天用固定的時間,采取多樣的交流方式,如:設立心理信箱,開通心理熱線電話,借助互聯網開展網絡心理咨詢等,為不愿面對面交流的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二)在藝術院校開展心理活動課
藝術生天性活潑好動,理論化的心理教育課程往往不能夠引起他們足夠的興趣,因此具有實際訓練操作性質的心理活動課是在藝術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活動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等,通過這種體驗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一些轉移情緒、發泄憤怒、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樹立自信的心理調節手段,從而全面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樂觀、向上的積極心理品質,促進他們人格的健全發展。
(三)提高專業教師的心理教育素質
由于藝術院校多是采取“一對一”專門授課或是小班上課的專業授課模式,所以藝術院校大學生往往與專業教師的關系非常密切,專業教師在他們心目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藝術院校中專業教師的素質水平對藝術生的影響非常大。作為專業教師,首先要樹立積極的學生觀,相信自己的學生有巨大的潛力可挖掘;其次要尊重和愛護學生,關注學生的專業成長,相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后,還要自覺培養自己良好的個性,以良好的人格來影響學生,使學生能夠從容地面對生活。
(四)創建具有藝術特色的校園文化。
每一所藝術院校的成長都會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成就,而這些都是無形的財富。因此,在藝術院校有必要開展“校訓”“校歌”“校史”教育。通過對學校名師、名學生的真實事跡的宣傳, 突出追求“真、善、美”的藝術精神和學校精神,凈化學生的靈魂,在學生中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質和藝術真諦的風尚,使藝術生在校園中充分感受到濃郁的藝術氣息,從而很好地傳承優秀的藝術文化。
三、社會教育作用
藝術是人類寶貴的精神食糧。自古以來,藝術就具有社會教化功能。孔于說“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巴爾扎克說“藝術乃德行的寶庫”。藝術可以陶冶性情、涵養人格、建沒道德風尚。在當今社會的藝術生活和藝術活動中,由于利益驅動的影響,那些被大眾所推崇的藝術家們,往往一首歌出場費要10萬元、一幅畫售價在20萬元、一筆設計業務要50萬元……,這些社會現象和現實問題,強烈地刺激著藝術類學生的神經。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藝術大學生的金錢觀、物欲觀被進行了不正確的強化。因此,凈化藝術市場,發揚民族優秀傳統藝術精神,為藝術大學生步入社會,創造良好的藝術氛圍,是全社會值得關注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1]談文娟.父母教養方式與大學生自信水平、應對方式的相關
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25(4).
[2]李麗,陳慶良,洪明.大學生心理健康及父母教養方式相關
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2002,20(4).
[3]潘軼群.音樂與非音樂專業大學生人格特質及自尊的比較研
究[D].[碩士學位論文].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上一頁 [1] [2]
【淺談高職藝術生心理行為特征與家庭教育方式關系的調查研究】相關文章:
淺談高職院校體育文化的特征04-11
淺談提高職業教育學生藝術素養的意義與方法08-23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的調查研究08-22
淺談保險類企業的組織行為06-09
高職生學習心理問題的分析與建議的論文06-17
淺談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建設08-25
淺談高職院校學生日常管理05-14
淺談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關系08-24
淺談法律與自由的關系論文04-18
淺談幼兒美術教學的藝術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