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論文關鍵詞】主動探究 語言實踐 自由選擇 展示自我 探究環境
【論文摘要】《新課標》在課程實施方面,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權利。通過反思,我認為可通過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使學生不僅在課堂內學得主動,而且在離開教師、離開教材、離開課堂的情況下,也能主動探究學習,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
《新課標》在課程實施方面,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權利。所以,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切實讓每一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養成良好的主動學習語文的習慣,使學生不僅在課堂內學得主動,而且在離開教師、離開教材、離開課堂的情況下,也能主動探究學習,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將會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為此,我對自己以往的一些教學思想、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得出以下幾點體會。
一、應在語言實踐中培養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
1、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差異是客觀存在的。要讓學生根據興趣需要,學會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形式,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特點,或圈點,或查寫,或操練,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重視學生個體的有效參與,真正做到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歸納,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學法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效果讓學生自己去評價。
2、給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新課標》提出:語文課要把重點放在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素養上,要調動學生語言實踐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提高,并主動地進行意義建構,形成能力。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學的積極性,教師要在“活動”促“發展”的理論指導下,挖掘活動因素,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多讀、多動、多思、多說、多聽。
①朗讀活動。朗讀就是讓學生自覺地參與形象創造的過程,“進入角色”主動地感受語文教材中蘊含著的思想情懷。學生用自己的口替作者講話,能更加真切地了解文章,能更加深刻地體驗作者表達的感情。朗讀活動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可采用輪讀、領讀、自由讀、默讀、齊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并展示其能力。
②表演活動。可運用于有形象、有情節、語言生動的課文教學中。例如學習《草船借箭》,請出五位同學分別扮演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和大將,其他學生為吳、魏兩軍將士。“周瑜”妒忌“諸葛亮”故意發難,“諸葛亮”胸有成竹,立下軍令狀。學生邊看課文邊表演,對人物各自的特點理解得更清楚、深刻了。
③實驗活動。通過活動,拉近學生與書本的距離,使知識變為簡單的、具體的、淺顯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例如學習《烏鴉喝水》,取一長頸瓶,讓學生演示:烏鴉銜來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這樣,讓學生親自參與問題的解決,形成一種自覺持久的內驅力。學生自身的主體性得到開發,得到喚醒,獲取了操作悟性,會對教師的信息與指令產生批判性的、創造性的、發展性的乃至超越性的能動反映。
通過這些活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自然而然會對學習內容進行主動探究。
3、給學生探究學習的環境。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空間,讓他們有自主學習和直接體驗的過程,努力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同時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問題,不排斥學生的錯誤或失敗,公正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機會發表自己意見或看法的機會,并能得到適當的評價和肯定,而當學生一旦看到了自己的探索成果,那種煥發出來的自信心,以及由此激發出來的智慧力量,往往是出乎教師意料的。
二、應在課外實踐中發展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
1、擴大陣地,自主閱讀。實踐告訴我們,單憑手中的一本語文書是學不好語文的,所以,語文老師要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如學習了課文《赤壁之戰》《田忌賽馬》《晏子使楚》一組課文后,指導學生自學《雞毛信》《孫臏和龐涓》《海軍名將鄧世昌》等文章,學生自然會想到運用課堂上學過的知識來理清文章的條理,領悟人物的品質特點。這是對課堂語言學習的一種延續和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學生獲取消息的途徑明顯地拓寬。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利用網絡媒體查找有關資料,并在此基礎上整理出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信息的習慣,這種探究學習,使學生獲得的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2、走出課堂,參與實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同。課內打好語文基礎,目的是在課外求得發展,把主動學語文輻射到學生生活各個方面,這樣才能增強語文學習的活動。所以,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校內外活動,引導他們觀察體驗豐富多彩的生活。
比如,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的前幾天,先動員學生利用網絡了解有關的環保問題和環保知識,再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周遭的環境,然后根據這個主題用筆寫下心中的所思所想,寫下自己的氣憤、呼吁或者建議等。在此過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經歷了看一看、想一想、評一評、寫一寫等運用語言的各種實踐嘗試,并且當中蘊涵了很多與語文結合的探究性學習,激發的是求知欲,發展的是思維,提高的是語文素養。
通過《新課標》的學習,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本身,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因此,我們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不要輕易剝奪他們主動探究的權利;要樹立大語文觀重視探究,加強實踐,努力使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從更深、更新的角度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從中有所領悟、有所發現,體驗探索與創造的樂趣,實現思維質的飛躍,從而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
參考書目:
1、《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人民教育》
2、《為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而教》主編成尚榮
3、《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
4、《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一頁 [1] [2]
【淺析主動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相關文章:
淺析如何培養中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06-04
淺析水利工程特色專業建設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方案探究12-11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06-07
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12-04
淺析小學數學探究式學習03-28
淺析化學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06-07
淺析關于高職教學中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03-07
淺析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01-15
小學生寫字教學與能力培養的探究11-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