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學的五大“誤區”
新一輪課程改革給我們的初中英語課堂帶來了新的氣息,英語課堂變“新”了,變“活”了,變“寬”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倡導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等新理念是符合時代要求的,這無可置疑。但課改的新理念與教師的教學行為之間總存在著一段距離,以致課堂上出現了許多“不正常,不正規”的形式主義現象,在我們的探索和實驗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出現了一些矯枉過正的現象,使課堂教學改革走入了誤區。一、 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角色何在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對傳統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的權利的消解和課堂“獨語”的顛覆,但是在新課程英語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片面理解學生的主體性,以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一切都是學生說了算,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就意味著教學放任自流、教師無所作為。課堂表面熱熱鬧鬧,十分活躍,其實思維無序,浪費時間。老師也不敢進行引導講解。有點談講色變。該講不講,該引不引,老師幾乎成了課堂上的擺設。于是,自主學習演化成了自由學習,“自定學習目標、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成了英語課上的“流行風”。教師滿足于做一旁觀者,甚至覺得自己的介入是對學生主體的侵犯,完全忘記了自身的“在場”,課堂有限的時間在學生“放羊式”的活動和教師的觀望中悄然流逝。這是一種典型的教師“不作為”的現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仍然是新課改英語課堂應該堅守的原則。老師仍然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要把握好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什么時候放;什么時候收,做到心中有數,靈活處理。當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見困難的時候,走入誤區的時候,認識浮淺的時候,老師就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加以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幫助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價值引領相統一的過程。學生的學是關鍵,是內因;教師的“導”是引領,是外因。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就失去了生命的根基;但離開教師的“主導”,教學就容易步入盲目、膚淺、低效的境地,也可以說,教師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是學生主體作用得以展開和實現的“催化劑”。優質高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是“主導性”和“主體性”的和諧統一。
二、 追求自主探索 教學目標何在
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把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權利和機會交給學生,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促進了學生個性發展。但在頻繁的運用中,我們似乎越來越高估了學生的能力,只是學生探究的問題越來越大、越來越難。那么一切知識都要學生親自探究嗎?教學過程當然應該是—個動態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創造性的多變的過程,但這不等于教師完全順其自然,對教學活動的運行和展開,教師還應該有一個基本的思路。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思路的教學能給學生帶來什么,只是具體到我們的課堂上不能成為一種程式,而要循著學生認知的曲線、思維的張弛和情感的波瀾,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隨時調整教學環節。但是,在一些課堂里,我們常常發現一些教學失序現象,課堂教學出現“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現象,從而導致教學的隨意性和低效化。有些老師東一榔頭,西—棒子,搞得學生思路散亂,不知道老師究竟想要讓他們干什么,一堂課下來,留給學生的是散亂的印象和茫然的感受。
教學應該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過程,教師要在認真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新舊知識間相互聯系的基礎上,順知識結構之序、學生思維發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一個個相互關聯的論題,形成清晰有序的教學框架。這樣,才能保證在教學過程中目標明確,思路清晰,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三、 倡導合作交流 有效教學何在
新課程實施以來,英語課堂變活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主動精神,但“參與”的背后,卻透露出浮躁、膚淺和形式化傾向,學生的“參與”和“活動”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繁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浮于表面的自主。名義上是“自主”,實際上是“自流”,課堂展現的是學生表層的、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卻是教師有的放矢的引導、點撥和糾偏。(2)流于形式的合作。表面上學生之間一會兒小組討論,一會兒大組交流,但大多是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的被動式、應付式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的碰撞:另外,有些教師把合作當成是課堂的一種形式,只是走過場,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合作時間,剛一開鑼就草草收兵,合作有名無實。(3)處于邊緣的對話。對話語境缺場,價值話題缺少,對話規則缺失,對話調控缺位,對話成了師生言語上的簡單的你問我答,成為一種“邊緣的點綴”,因而,這種對話僅僅是言不由衷的“假對話”和沒有深度的“淺對話”、缺乏意義的“空對話”和形式主義的“偽對話”。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鍵是要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有效性,而實現學生參與的有效性,關鍵是要走出形式主義的誤區,要讓學生從參與的邊緣走向中心,從形式走向實質。創設真實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是實現學生有效參與的前提;拓寬參與的時空,是實現學生有效參與的關鍵。
四、 提倡自由民主 課堂秩序何在
傳統的課堂紀律多為強迫紀律,無視學生的主體性、無視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對學生進行強制規定和限制等。新課程的實施,打破了這種舊有的課堂規則,一種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民主氛圍洋溢在我們的英語課堂里,應該這是令人欣慰的,它有利于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有利于為學生創造一種心理放松、敢于質疑的空間,使學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長的自由與快樂。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課堂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主要表現為:(1)喧鬧過度,少了必要的安靜;(2)松散過度,少了必要的專心;(3)放縱過度,少了必要的秩序。有些課堂上,學生隨意下位,追逐奔跑,大聲喧鬧,甚至吃零食,有些學生游離于集體活動之外,做一些與學習毫不相干的事情:有些學生樂于湊熱鬧、只顧自我表現,不尊重甚至無視他人。而有些教師聽之任之,不敢放手管理,不敢及時制止和調控,害怕戴“教學不民主”“違背課改精神”的帽子。課堂秩序是課堂上師生之間通過互動行為的規定性得以體現的狀態和規則,它制約著教學活動的成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建立良好的課堂秩序,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規范。沒有一個良好的課堂秩序,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新課改所倡導的理想課堂,應該既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又體現教師對課堂的有效控制。真正做到“民主”與“秩序”的有機結合。
五、 倚重媒體運用 教學情趣何在
隨著我國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多媒體教學似乎已成為英語課堂輔助教學不可缺少的形式了,我們英語課堂的教學手段也越來越時尚了,課堂里聲、色、光、影一應俱全,絢麗多彩,美輪美奐。可是,當我們在課堂上領受多媒體教學所帶來的諸多便利和恩惠時,我們突然發現,由于我們對現代媒體的濫用、亂用,課堂的溫馨味沒有了,學生的想像力變弱了,教學并未收到應有的效果。有的教師把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當作自己的看家本領和教學亮點,不管該不該用、有沒有用,一律使用多媒體,嘩眾取寵,課堂上充斥著大量的圖片、視像,英語課變成了“讀圖課”和“欣賞課”。“鼠標”成了課堂的唯一航標,“點擊”成了教師最拿手的動作,課堂從過去教師的滿堂“講”,演變成如今教師的滿堂“放”,學生只能被動地聽、看,機械地回答和應對。有的教師在一堂課中走馬燈式地切換幻燈片,整堂課教師沒有離開過鼠標,學生沒有離開屏幕,教師只起到了放映員的作用。有的教師為形式而形式,圖解文本,用屏幕畫面代替語言文字創設的意境,用聲像的欣賞代替語言的品味。
我們并不排斥現代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使用,如果運用得恰當,的確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但是,教學媒體它畢竟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它不應該成為教學的主導。如果我們在英語課堂里一味地依賴教學媒體,甚至走向“技術化”的極端,它必然破壞學生對文本的深度閱讀,擠占學生接觸文本的時間,制約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從而影響英語課堂教學的整體效果。英語課堂情感教育的作用自然削弱了。
英語教學要洋溢著生活的情趣,充滿著時代的氣息,透射出一種真切的生命體驗。我們教師要真正領會課改精神,使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得到有機統一,千萬不要流于形式,讓學生真正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真正的發展。
【警惕新課程理念下英語教學的五大“誤區”】相關文章:
新課程下的英語教學理念與思考11-29
新課程理念下的練習教學12-04
“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應用12-11
論新課程理念下的美術教育11-22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中考科學復習12-12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之我見12-11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03-2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