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
摘要: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關鍵詞:數學課堂;問題情境;創設方法;教具演示;動手操作;運用多媒體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問題情境是指能夠激起學生情感體驗的一種問題背景,其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由于教科書的編寫要考慮到實用的廣泛性,書中呈現的問題情境難以滿足課堂教學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提倡教師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的具體環境,大膽而創造性地創設問題情境。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若用學生所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來創設問題情境,就會使學生親臨其境,喚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結合學生實際巧設問題情境,激活數學課堂,使課堂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在第三學段(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才能巧設問題情境,激活數學課堂呢?筆者認為創設“問題情境”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用教具演示巧設情境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貼近生活實際是新課改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學習中體會生活,是提高新課程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教具(實物或掛圖)創設情境,能增加數學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數學教具除了常用的作圖工具外,還有常見的模型,如:正方體、長方體、圓錐等。另外,教學掛圖、生活用具也是常用的,當然,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內容還可以自制教具。
例如在教學“圖形認識初步”時,可以運用豐富多彩的圖形(案)來進行直觀的教學。如用正方體堆放不同的實物圖來進行“三視圖”教學;又如在講解“圖形的旋轉”時,借助于“時鐘”這一實物,學生很直觀地就理解了旋轉的定義并知道了“順時針”和“逆時針”的概念。又如例舉一些生活中對稱的圖形來進行“對稱性”的教學等。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善于挖掘教材與生活的聯系點,用教具巧設情景,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實例巧設情境
在推進新課程改革中,教育家指出:教師要盡量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從生活中引入的,盡量從生活中引入。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的教師一般都體會到:概念、定理等是數學教學中的難點,教師不易講解透徹,學生也不易理解深刻。對于這樣一些比較抽象難懂的知識板塊,我們如果直接講解,學生往往會出現死記硬背、概念混亂、錯誤疊出等狀況。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課本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結合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設簡單易懂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進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整式的加減中的“同類項”一節時,有個教師沒有用直接講解的方式,而是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他在上課時先拿出準備好的8小袋紙制硬幣(面值為1元,5角和1角),要同學們分小組數一下各袋有多少錢。結果出現了這樣的三種情況:有兩個小組的同學是把硬幣一個一個從口袋中拿出來,邊拿邊加數:5角,1.5元, 2元……(都在兩分半鐘后得出共48元);有四個小組的同學則是把1角的硬幣10個10個的拿出來,把5角的2個2個的拿出來……(都在二分鐘后得出共48元);還有兩個小組的同學則是先將硬幣倒在桌上,然后把桌上的硬幣分成三堆:一堆全是1元,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別數出每一堆的數量……(最快的在一分十五秒后就得出答案共48元)。顯而易見,最快的小組采用了先分類再計算的方法,至此,教師才點出在整式中也有一種類似的分類,那就是“同類項”。課后,有同學說:原來合并同類項和數錢的道理是一樣的啊。
教師如果能在教學中經常運用實例巧設情境,讓學生參與經歷和體驗學習過程,那學生就會愿學、樂學,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
三、動手操作巧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布魯納也曾說: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教學中,教師就應該讓學生主動去體驗、探索、構建數學知識,發展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和態度。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新知、嘗試成功。
例如,在講解三角形三邊關系時,筆者提前一天讓學生準備了4根小棒(4cm,5cm,12cm,13cm各一根),開始上課就提出問題:“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連而成的圖形,那么是不是只要給出三條線段就一定能構成三角形呢?”接下來就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自己動手拼接、嘗試。最后三角形三邊關系是由學生在操作、觀察、思考、討論概括中得出來,學生嘗試到了成功的快樂,不但掌握了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信心和興趣。 四、運用多媒體巧設情境
媒體具有直觀、形象、具體、生動的特點,運用媒體創設情境,可使抽象概念具體化,使難理解的問題容易化。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性質”時,利用計算機里的幾何畫板,畫出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當轉動“第三條”直線時,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的度數也發生變化,但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始終未能改變,通過演示學生就能更好的理解平行線的性質。又如,在教學“數據的表示”時,讓學生在計算機教室里上課,利用Excel折線圖、條形圖和餅圖(即扇形圖)來對一組特定數據進行分析,然后可以很直觀地看到這組數據的某個特性,學生也能很好地對自己親自收集的數據進行表示和分析。通過使用多媒體巧設問題情境,學生會興趣盎然,自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進而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五、模擬生活巧設情境
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是實現“再創造”,也就是學生能把要學的知識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有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現代心理學認為:教學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逼真的問題情境,喚起學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突出知識的實際背景,立足社會需求,模擬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于逼真的問題情境中,體驗數學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品嘗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時,筆者結合了當地的實際,設計了這樣一題:佳惠超市在春節期間出售了一種優惠購物卡,用50元買一張卡,憑卡購物可享受8折優惠,你家購年貨需要買卡嗎?這樣把問題交給學生,使學生帶著自己的實際問題進行學習。通過分析、思考得出花250元購物,用購物卡和不用購物卡用的錢一樣多,超過250元用購物卡合算時,學生就會為家人做出選擇了。又如,在本市推行的“新教材大練兵活動”中,八年級一位數學教師在同級的八(4)班上習題課時,進行了這樣的開場白:“上周星期六,我有一位親戚讀八年級,他問了一個八年級的題,我做了半天都沒做起,聽說你們班的同學都很聰明,現在請你們幫我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出示問題,學生就融入了認真分析、思考問題的氛圍。因此,模擬生活巧設情境,可以激活數學課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創設問題情境是為了更能吸引學生,因此,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要構思巧妙,讓學生感興趣,還要緊扣教材。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到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點,巧設問題情境,這樣才能夠激活數學課堂,讓數學課變得生動而又充滿活力,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永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初探[J].青海教育,2008(Z1).]
[2]教育部.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伊紅 鐘旭天 陳士軍.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相關文章:
英語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論文08-03
數學課堂教學問題情境創設之我見的論文05-07
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論文04-28
談數學教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的論文05-01
分析創設問題情境下談課堂教學的銜接06-12
談問題情境創設的幾個方法06-12
創設問題情境 主動建構數學知識論文05-01
新課標下生物課堂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教育論文05-0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的論文06-05
情境創設在幼兒園數學教學中的巧妙運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