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之自然 學也張揚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動。確實,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任何人都無法代替。作為教師并不要精心去打造自認為充實的課堂教學,他只是一個學生學習中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他的職責就是在創設的自然教學環境中營造一個有利于張揚學生個性的“場”,讓學生的個性在寬松、自然、愉悅的文化氛圍中得到釋放,在自由自在而又奮發進的氛圍中展現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去張揚學生的個性呢?我主觀地認為可否這樣試試:一、在課堂上張揚個性
1.多設計開放問題
在課文問題設計上,應摒棄強調“答案唯一性”的限定性問題,多設置一些能促進學生多向思維、個性思考的開放性問題,為學生馳騁思維、放飛思想、張揚個性提供廣闊的時空。比如教學《爺爺和小樹》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么問:“讀了這篇課文后,你想說些什么?”這是個富有彈性的, 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學生根據自身的認識和課堂上的學習,可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作出回答。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像天上的小鳥,無拘無束。他們有的會緊密聯系課文認為爺爺是個愛護樹木的人,小樹呢又是知恩圖報的;有的會結合第二幅插圖和平日所見所聞,提出樹木能幫人們做很多事,應該愛護樹木,搞好綠化……學生的回答是很難預料的,因而開放性問題情境的設置,猶如一方強勁的催化劑,有力地催促著個性的種子破土而出,茁壯成長。
2.多強調自讀反思
學習過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調控,是學生形成學習能力,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方法。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期待”強化“自讀反思”。在自我反思、自我調控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改進學習行為。一般地說,實現反思和調控有三個途:一是學生個體單獨完成,即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確嗎?我還有不同的見解或更有說服力的答案嗎?我能不能個角度或方法想想、做做……以此調整和深化學習活動。二是學生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發現其他同學在理解思維、方法等方面的獨特之處,尋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并獲得調整思路、修正認識、改進方法的啟示,達到集思廣益、相互啟發、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的目的。三是教師的點拔和調節。如教學《四季》,我會先讓學生讀課文思考,再問讀了每一個節后你知道了什么?每個季節還各有哪些變化?最后讓學生按課文中其中一節的樣子去編兒歌,這樣去啟發,會使學生自覺地去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自我把握、反思和調控中,逐漸深入,逐步全面。
3.多進行自主實踐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感悟了課文的語言形式后,教師可及時地讓學生把知識運用到自己喜歡的實踐方式中去,從而促進語言材料的內化,使情感得到升華。這種實踐可以是聽、、讀、寫,也可以是演、畫、唱、跳。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習的興趣,創設自由、愉悅、和諧的實踐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實踐,盡情舒展生命活力。如教學兒歌《輕輕地》之后,我讓學生邊演邊讀,可讓學生在演中得到感染又使讀有新的啟發;又如教學《四季》,可結合課后題目,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季節描一描、畫一畫、說一說,在演、描、畫、說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張揚了自己的個性,而教師也能在自然的環境中有新的體驗。
4.多運用各種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張揚他們的個性,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例如:在拼音教學期間,我們可將抽象的復韻母發音方法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體會練習,便能很快掌握了發音要領。為了鞏固拼音字母的發音,教師可采用多種練習方式,像找朋友、拼讀比賽、拼音節、摘蘋果等游戲。再如最后一課《小松鼠找花生》,以問題“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為結尾,把思索時間留給學生,也是挺有空間感的。“如果你現在是小松鼠,你會怎么做呢?”在課堂上讓學生將自己的想法表演出來,最后點一些科學常識,讓學生有了發揮想象的空間,極大地激發了學生想說、會想、合作、探索的興趣。 二、在課堂外張揚個性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沒有什么比親手摸一摸,親眼看一看,親口嘗一嘗,更能真切地獲得感受了。《課標》中指出:“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教學課程,課堂與生活要緊密聯系在一起。”先進入文本,再跳出文本,走向生活,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努力的方向,也是讓學生學習真正實現個性張揚的有效途徑。如在學習《自選商場》和數學《分類》課前,要求讓學生在媽媽的陪同下去超市走走,看看超市中商品標簽的式樣、內容、排列;在教學《圖形的認識》中可讓學生摸摸、玩玩平面圖形和立圖形,通過觸摸直接體驗物體的形狀及其特征;學習《秋葉飄飄》時,還可鼓勵學生走出家門去公園、野外觀察大自然的變化——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進入社會,走進大自然,使他們的語文學習與社會、自然緊密聯系,并能通過自己的感官得到真實的感受,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
三、在作業中張揚個性
1.讓研究性作業替代機械性練習
機械性練習雖可以加強陳述性知識的記憶,解決知識的貯存問題,但它容易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成為死的、惰性的知識,難以靈活應用。以獲取信息為目的的作業設計,以課本為中心又不局限于教材,強調以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作業來取代虛擬情景問題的解決,可以促使作業功能從識記為主向理解運用發展,從而使學生掌握可以靈活應用的知識。
2.讓尋找信息源活動替代消遣性活動
收看電視節目,參加社會活動、體驗實踐生活、閱讀課外書籍是學生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將學生的整個生活變成語文學習的場所,使消遣性活動成為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獲取知識的活動,促進學生以積極、主動的態度,自覺地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在積累、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如在識字這塊內容中,教師可讓學生專門用一本本子摘錄廣告、商場、書籍中的字詞,并請教家長或老師,理解它們的意思。然后,在四人小組中交流、展示,進一步強化對獲取信息的自覺性。
四、在評價中張揚個性
傳統的評價總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評價就像是金玉良言,學生都為之趨之若鶩,這對學生的個性發展顯然是很不利的,從而導致學生向同一化發展。學生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個性,要促使其個性化發展,育人者就需從各個方面去評價學生。
1. 以父母的眼光來欣賞
在父母的眼里,每一個孩子都是他們愛的結晶,都是他們用心血來澆灌的花朵,他們把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希望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雖然偶爾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合理現象,大多數父母都會溶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寬容在循循善誘中諄諄教導。作為教師,應該像父母親一樣,用欣賞的眼光來審視學生,把學生的每一個新的動作,每一句新的語言,都注以不同的詮釋,盡顯學生的個性。
2. 以朋友的角度來交往
在教師與學生的交往中,是否可以以朋友的身份來交流。一般來說,朋友之間以信任為主。當教師努力成為學生的朋友們后,就能進一步把評價落到實處,更設身處地地進行個性化的評價,讓學生在教師面前更有個性化的張揚。
3. 讓成長記錄袋成為主流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必定有許多值得開懷值得欣慰的地方,那是他們成長的足跡。教師的評價在這個過程中總不可能面面俱到,學生的成長記錄袋便為學生的自我評價提供了可能。只要學生覺得是好的,那都能在自己的記錄袋中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在評價中可將成長記錄袋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成為富有個性的過程,富有張揚的一面,從而達到動態評價和靜態評價的有機結合。
新課程改革是歷史的潮流,教師如果不能成為這浪潮中的浪花,必然會被時代所摒棄,更何況我們的學生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教師應該給他們提供廣闊的自由的自然的發展空間,那么學生的學習將得到順利實現,學生的個性也將得到充分張揚。
【教之自然 學也張揚】相關文章:
“先教”與“先學”的思考03-20
以“情”優教,以“景”促學01-17
改進“備、教、學”方法,打造高效數學課堂11-21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在文言文課堂上的運用02-23
淺析電子工藝學之電烙鐵使用方法11-14
優化帶教模式提升帶教質量12-06
我教“ABC”11-2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