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生提升主觀幸福感方法初探
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主觀幸福感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等越來越關注的現代人的主觀體驗,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的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是指人們對自己生活所做出的總體主觀評價,由生活滿意度和情感體驗兩個基本成分組成,前者是體格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即在總體上對個人生活做出滿意判斷的程度;后者是指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包括積極情感(愉快、輕松等)和消極情感(抑郁、焦慮、緊張等)兩方面。因此,主觀幸福感由對生活的滿意、積極情感的體驗和消極情感的缺乏所構成,對整體生活的滿意度越高,體驗到的積極情感就越多、消極情感就越少,個體的幸福感體驗就越強。[1]對于中職學生,有較滿意的主觀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標志。1 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
影響主觀幸福感的因素主要有:
1.1生活事件 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社會生活的變動,結婚,升學,親人亡故等。對生活事件內控的個體,較為樂觀和主動,多采用問題指向的應對方式,往往能較好適應周圍環境,有利于個體的適應及身心健康,從而有助于幸福感的保持和提高。外控傾向者則常常把行為的結果歸結于機遇、運氣或其他一些自己無法控制的外部力量,較為悲觀和被動,采取的應對方式比較消極,不利于個體的適應及身心健康,由此可能會損害幸福感。
1.2家庭因素 家庭環境和條件、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成員的關系等。
1.3自尊 是幸福感的一個最有力的預測因素,高自尊者對自己持肯定的態度,樂觀自信,能較好地應對各類問題,幸福感相對較高。
1.4控制感 是對個體性格特征和行為與其所經歷的后果之間的關系所形成的一種概括化的期望,并反映人們內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傾向性。內控者傾向于把行為后果看作是由行為本身所決定的,而外控者則認為是由行為以外的因素(如他人、環境、命運等)決定的。
2 促進心理健康,提升主觀幸福感
心理健康可概括為正常的智力和認知,穩定而快樂的情緒,高尚的情感,堅強的意志,健全的性格,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適應等。研究者發現,對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緩沖作用的是人類的力量:勇氣、樂觀、人際技能、信仰、希望、忠誠、堅韌等。我們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許多心理現象(包括我們常說的許多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并以此來激發我們自身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我們都能順利地走向屬于自己的幸福彼岸。提升主觀幸福感的方法有:
2.1培養積極的人格特征 積極的心理品質包括信任、欣賞、感激、堅強、耐挫、熱情、愛等。教師應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接受自我、具有個體生活目標或能感覺到生活的意義、感覺獨立、感覺到成功或者是能夠把握環境和環境的挑戰,并不斷地在實踐中磨練,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養成。
2.2建立與他人的積極關系 學習溝通技巧,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和優良的道德品行,與他們建立良好積極的關系,當自己需要的時候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在別人需要的時候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幫助,看重與他人的關系并對于已經達到的與他人的關系表示滿意。
2.3培養“樂觀型解釋風格” 當遇到挫折時,學會用“樂觀型解釋風格”來調整心態,讓自己認為失敗和挫折是暫時的、特定的情景事件、由外部原因引起的,而且這種失敗和挫折只限于此時此地。
2.4營造積極的學校生態環境,提升對學校生活的滿意度 改進學業成績,體驗成就感;改善與同學和老師的關系,體驗人人交往的融洽和溫暖等。
2.5積極利用社會援助資源 對自己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學會利用周圍的有效資源,及時向親人、老師、朋友甚至有關機構尋求幫助,是解除困擾、建立積極情緒的最便捷的方法。
參 考 文 獻
[1]葉瀾.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中職學生提升主觀幸福感方法初探】相關文章:
關于組織公平對員工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的論文02-26
怎樣提升中職學生對語文課的鐘愛12-02
論述關于中職英語情境教學初探12-05
中職學校女生體育興趣培養初探11-19
試析中職化學課堂學生情感參與策略初探12-09
中職學校學生職業指導的方法與內容02-23
中職學校學生創業教育方法的研究與實踐11-18
中職學校實施彈性化體育教育初探11-21
學校人事專干工作方法的初探12-11
淺談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策略初探12-0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