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困境和出路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視頻攝錄設備的家電化,使得拍客博客等新鮮事物層出不窮,顛覆了傳統新聞學上獨家新聞、搶新聞的意義。海量的信息,各家媒體基本上是“你有我有全都有”,而如何“橫看成嶺側成峰”地解讀信息,各家媒體卻是“遠近高低各不同”。相比較而言,“說什么”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關鍵是“怎么說”、“誰來說”。一句話,解讀事實,正成為媒體出奇制勝的獨門法器。
評論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
“沒有評論的報紙是啞巴報紙”,同樣,沒有評論的電視是啞巴電視。評論是媒體的旗幟和靈魂。
電視新聞評論是指電視臺就當前具有較高新聞價值的重大問題和新聞事件發表看法,進行解釋分析,是一種具有政治傾向性的以廣大觀眾為對象的電視新聞體裁,是電視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實行輿論監督、指導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新聞報道體裁。
電視新聞評論是衡量電視臺實力的一塊試金石,是最容易塑造媒體形象和使媒體立于不敗之地的法寶。
據美國新聞界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在電視新聞收視率方面一直獨占鰲頭的CNN,開始落后于后起之秀FOX電視新聞網,不僅如此,CNN流失的大部分觀眾都轉向了FOX電視新聞網。以消息快捷、報道客觀充分而著名的CNN何以被FOX超越呢?經過調查分析,FOX新聞網的取勝之道在于對需要觀眾關注的新聞事實加上適當的評價以引導觀眾,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新聞。被CNN斥為靠“分析消息”吃飯的FOX在市場競爭中挫敗了靠“純消息”吃飯的CNN。這意味著,“純消息”滿天飛的今天,如何“分析消息”,那就要看媒體有沒有自己的高招了。在獨家信息不存在的今天,這一事實告訴我們,“說什么”的確不重要了,“怎么說”正越來越重要。電視新聞走向評論化,是媒體進入觀點競爭時代的一條必由之路。
目前國內的大多數電視臺都將精力集中在選秀和情感類的競爭上,電視正日漸成為娛樂工具,但隨著電視觀眾日益走向成熟,一味靠單純的電視劇和娛樂節目作為主菜的做法將使電視臺陷入困境。雖然從技術手段上來說電視已經進入了數字時代,但從節目的生產上來說,除央視和少數省級衛視以外,大多數省級電視臺打造精品節目、品牌欄目的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而能否擁有自己的電視品牌,是一個電視臺未來能否做大做強的關鍵。作為省級衛視,貴州電視臺應該有自己的新聞評論品牌,在眾多的聲音中應該爭取自己的話語權。
就功用而言,電視新聞評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在強化官方意識形態宣傳的有效性、疏導社會群體的不滿情緒、凝聚不同利益團體的共識方面,電視新聞評論有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在社會轉型期,批評報道的正面效應正日漸受到重視,不再被簡單視為對黨的權威和國家政權合法性的挑釁,而恰恰是對這一權威強有力的維護。電視新聞評論的主要收視對象是普通老百姓,在社會轉型期,他們對自己所遭受的某些不公非常關注,對以批評曝光社會丑惡現象、進行輿論監督為主要內容的電視新聞評論更是信賴,讓他們覺得有一個說話的地方,有利于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維護穩定。同時,在電視傳媒的企業化轉型過程中,作為營利機構,收視率被奉為第一準則,商業因素的過分侵入,或多或少地損害了電視傳媒的權威性,而新聞評論節目的存在,對電視媒體的權威而言是一種重樹。
貴州電視臺電視新聞評論的現狀
貴州電視臺的新聞評論節目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開始發端,從《今晚十點半》、《第三視線》、《旋風報道》,直至2006年停播的《今日視點》,這些電視新聞評論曾經都為樹立貴州電視臺的品牌和權威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客觀來看,因為體制等多方面的原因,這些欄目在發展中,都無一例外地遇到了自身難以克服的矛盾,星星之火始終匯不成燎原之勢。因此,新聞評論要成為本臺的支柱和品牌也就無從談起,其應有的對媒體本身發展的貢獻一次又一次地消失在起起落落之中。反觀別的電視媒體,則另有一番景象。從全國范圍來看,電視新聞評論是拉動電視整體改革的先鋒。中央電視臺從《焦點訪談》、《新聞調查》、《面對面》,直到今天的《新聞1+1》,可以說,從欄目發展到整個新聞頻道,無一不是電視新聞評論催生出來的,就在這個過程中,央視的大臺形象得到了塑造和強化。
自從2006年貴州電視臺唯一的一檔電視評論類節目《今日視點》改版為法制類節目后,新聞評論節目化整為零,散見于不多的新聞節目中,而且回歸到重報道輕評論的傳統上。
回顧過去《今日視點》的得失,對貴州電視臺今后電視評論類節目的發展無疑具有拋磚引玉的作用。
隨著信息渠道多元化和受眾群體不斷被細分,電視節目的生產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觀眾需求與時俱進,而欄目的基本模式卻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革,觀眾難免出現審美疲勞。欄目和節目在輿論導向、適應受眾需求和市場要求三方面出現了卡殼,主要表現在:
1.欄目運行多年來,欄目結構和節目樣式基本沒有多大的變化,節目形態比較單一。而觀眾的結構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媒介競爭市場也發生了變化。受眾需求在變、環境在變,而節目本身缺乏相應的變化,事實上這也是電視新聞評論類節目普遍存在的硬傷。
2.節目內容和形式單一。內容的單一使選題過于集中于以揭露曝光為主,而在現實的環境下,許多題材無法做更深入的采訪報道。觀眾的胃口越來越大,其他媒體這方面的信息越來越多,相比之下電視新聞節目就顯得技不如人,時間長了還會使觀眾產生新聞評論的功能就只是揭露和批評的感覺,節目選題不能關注更為廣泛的多元化的社會生活。此為其一。再者,形式的單一使節目的表現過于嚴肅而缺乏親和力,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使節目和觀眾保持著一定的距離。節目主持人沒有發揮的余地和空間,結果是主持人不能形成個性,最終導致欄目個性的缺失。
3.節目缺乏靈活性和時效性。長期以來,《今日視點》對時效性比較強的新聞事件的反應速度比較緩慢,這是欄目的軟肋。一件時效性很強的新聞事件,《今日視點》往往要在幾天以后才出來,制作周期過長。在新聞的發布和對背景的分析上都比報紙晚,節目應有的沖擊力和公共輿論的積聚就這樣在緩慢的節奏中被消解和弱化掉了。傳播學要求,媒體要“通過對當天關系到公眾事務的新聞和觀點的傳播,來形成公共輿論”。從這個角度來看,《今日視點》中的“今日”只是節目生產者認為的“今日”,而非受眾認可的“今日”,因為很多題材對于觀眾來說已經是昨日、前日甚至是往日了。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出路
評論一度是新華社和《》的專利,而央視如今在《新聞聯播》里也建立了評論員機制,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更是在所有的全天直播的新聞節目里隨時切入新聞評論員的訪談。
新聞評論節目對提升媒體影響力的效果正日益顯現,但開辦電視新聞評論節目既不能單憑主觀意志,也不能完全單純依照觀眾的口味和市場需求。媒體的政治屬性要求它必須承擔相應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在了解大多數觀眾需求的同時,應當努力把握不同層次的觀眾的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所以,要注意把黨的意志和人民群眾的呼聲結合起來;把弘揚主旋律和群眾喜聞樂見結合起來;宣傳與服務并重,從而實現對輿論的控制和引領。在這場輿論制高點的爭奪戰中,評論員正日漸成為意見領袖,因此,加強評論員隊伍建設,既是媒體市場競爭的需求、觀眾的需求,更是國家輿論引導能力的戰略需求。
對貴州電視臺而言,要重振新聞評論的雄風,關鍵就是引入新聞評論員,解決“誰來說”的問題,光靠傳統的衣帽光鮮唇紅齒白的主持包打天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試想假如鳳凰衛視沒有了曹景行、央視沒有了白巖松,他們原來主持的節目又有誰會去關注呢?
新聞評論員分為媒體型評論員和專業型評論員。曹景行和白巖松都屬于媒體型評論員,為軍事迷耳熟能詳的張召忠則屬于專業型評論員。評論員從哪里來,來源有二:專業型評論員面向社會征集;媒體型評論員要靠自己培養,可為資深的記者和主持人提供一個上升空間。
評論員通過自己的眼光來選擇和解讀當天大事、要事、貼心事、有趣事,努力延展新聞的深度和廣度。小新聞、大背景、細評說、有個性。以小新聞為由頭,找到專業化和大眾化的平衡點,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表達,從而形成一定范圍的輿論氛圍,成為輿論引導的中堅力量,使評論作為一種精神滲透在電視媒介中并使之大眾化。
如今,具有強烈個性色彩和社會影響力的新聞評論,已經引領媒體進入觀點競爭時代。在這個觀點為王的時代,新聞評論成為媒體面對競爭所能拿出的有效武器,行政級別越高的電視機構,所能批評的范圍和領域越寬,其發言也越具權威和影響力。從長遠來看,新聞評論作為社會傳播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在貴州電視臺著眼于未來、傾力打造自有品牌、走新聞立臺的路子上,電視新聞評論應該而且必須有所作為。
【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困境和出路】相關文章:
試析中職學校體育困境與出路11-22
談高校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困境與出路02-27
企業市場營銷面對的困境及出路論文03-23
高職師范教育發展的困境與出路論文05-02
勞動教養制度困境與出路的法律論文提綱11-17
試論應用型大學通識教育的困境與出路11-21
論文答辯目的和意義11-26
論文答辯的程序和目的12-09
論文答辯的目的和意義12-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