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表演藝術中的“行動”
在一切以演員自身為創作材料與工具,并以自身“化身”為人物形象的表演藝術,如戲劇、電影和電視劇表演中,都要以行動作為它的基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經明確指出:“在舞臺上需要動作”,“動作,活動——這是戲劇藝術、演員藝術的基礎”。
關鍵詞:行動 表演 基礎
第一章 肢體語言的體會
人生如戲。一晃眼四年的戲即將演完了,在大學里的這場四年戲劇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感悟了很多東西。感謝在我四年的戲中扮演的每一個角色,是這些角色賦予了我更多的生命力和想象力,也讓我從表演中學會了人生的許多道理。
表演特征是運用接近生活的動作和語言創作影視角色形象。表演的特點是:演員就是創造者,自己的身體和聲音是創造工具,運用肢體動作和語言手段來體現角色的表演行動。因此,演員的創作狀態應是既有藝術創作性的體驗、感受又有高度的自我控制的能力。表演的肢體語言包括動作、語言,表演主要是運用動作和語言來進行創作的,用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動作和語言作手段來創造人物形象。影視表演藝術的特征是:一種運用接近生活的動作和語言創造角色形象。首先演員應當考慮,他不僅必須模仿自然,而且還必須把自然完美地再創造出來,以及在他的表演中真善美是相結合的,因此,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應當在演員的支配下,使他能夠隨心所欲地根據既定目的和諧而優雅地運用任何一部分的肢體。
表演的肢體語言的體會:
1、動作和語言。演員是運用動作和語言來體現角色的舞臺行動,行動的體現靠動作和語言,語言就是劇本臺詞。經過演員的精心處理,在表演時說的對白,在表演時做的動作和說話,都應讓觀眾看懂角色的行動的目的,觀眾看懂了你是為了什么才做這個。為什么你不是這樣做而是那樣做,這就是觀眾被吸引的時候,他們想知道你下面做什么、最后什么結局,所以演員為了讓觀眾看到有目的的行動,自己首先就要弄清楚你所扮演的角色行動及其目的性。行動是一環套一環的,是不斷的,演員必須反復分析臺詞和行動指示,從字里行間去尋找有些行動目的。劇作者劇本中作必要的行動指示,其中很多是動作提示,但并非每個劇本都有具體的行動提示,全憑演員來創造,我們叫組織動作。在表演過程中都沒有規定的動作和表演,全是靠演員自己去創造,而且一定要真聽、真感覺,才能使得大家覺得戲不假。所以演員一定要好好地去分析語言中的每一句話,以及一個字一個詞的真正含義是什么。分析準確的潛臺詞,組織具體的內心獨白,才能把它很好地表現出來。
2、演員的身體和聲音。演員的身體和聲音是我們創造的工具。每次表演都是創造,為了保持作品的準確性、生動性,就必須體驗、感受、熱情飽滿。在這里強調身體、聲音、表情都是創造角色的手段、動作和語言、表情牢牢地掌握在演員自己手中,要創造好所扮演的各種角色。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身體松弛,肌肉沒有任何的緊張,整個形體器官完全服從于演員意志的支配,這對創作狀態有很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訓練,便能呈現組織良好的創作之作,演員便可以自由無礙地用自己的身體,把心靈所感覺到的東西表現出來。”當一個沒有幾句臺詞的角色,其重要的戲份其實都在這里,沒有臺詞的戲常常就是最好的戲。當中演員就需要通過動作和表情把它細致準確地表達出來,讓觀眾清楚地“看”到它。
3、演員的感受和控制。表演必須準確,有分寸,合乎人物、情境的需要和劇情發展變化的節奏。這一切,都必須由演員體驗、感受、控制才行。影視中的哭與笑,既然是藝術創作,就不能流行自然主義,要給人以一種美感,給人以一種藝術的享受。生活中人們的哭笑,不論是悅耳還是刺耳,都無關大局,但在銀幕中則必須使人感到如同音樂一樣動聽感人,要使自己的表演能感動觀眾,不要給觀眾造成一種生理上的不良刺激。演員本人的感情與角色產生了共鳴,才能體現更為動人的“創作狀態”,但演員仍然會進行控制,這種控制的程度就在于不破壞“藝術的真實”而陷入真哭的境地。心里的感激、無奈慚愧等多種交錯復雜的心情,讓大家的心都糾結在一起,所以演員一定要有控制自己的情緒的能力。把握好分寸,才能抓住觀眾的心,才能使戲本身真實地展現在大家眼前。
第二章 行動是表演藝術的基礎
1、什么是行動。有的演員,特別是一些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演員,在表演上往往總是想要直接地去表演情緒,或者是直接地去表演“形象”,更有甚者,則是以在舞臺、銀幕或者是在屏幕上常常可以看到的某種模式去表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強調演員在表演中首先要抓住行動。但行動究竟是什么呢?前蘇聯著名戲劇家查哈瓦指出:“行動——這乃是由意志產生的、有一定目的的、屬于人類行為的動。行動有兩個基本特征:(1)由意志產生的;(2)有一定的目的。行動的目的永遠是想要改變行動的對象,或者如此或者如彼地改造它。前面所說的這兩個基本特征就把行動和情感從根本上區別開來了。”
2、行動的真實性。表演藝術,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是以人物的行動作為它的基礎。行動則永遠是一個活動的過程,一方面它將占有一定的空間,因而具有直觀性;另一方面,它在時間上也會有一個過程,因此也有著過程性。無論是演員在創造人物時,還是觀眾去觀賞演員的角色的創造時,都是在這種直觀性和過程性的統一中完成的。演員在一部電視劇中實際上是通過人物的一個又一個行動的過程才能夠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觀眾則是從演員所展現出來的人物的一個又一個行動的過程,欣賞到演員的創造。因此,創造出人物的行動的有機過程就是演員在掌握創作方法時應該注意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任何人在行動時都會有一個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就存在著感覺、判斷、產生態度和做出決定這樣一些環節。演員在表演中去完成任何一個行動時,也同樣應該有這樣一個過程和過程中的各個環節。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演員在表演時都能做到這一點,有的演員往往是在直接地去表演結果,因為在劇本中總是已經把人物要做什么寫出來了,演員在表演時也就很容易去直接撲向結果,而忽略了行動的有機過程,丟掉了行動過程中的某些環節。這種表演,就被人們稱之為“表演結果” 。這樣一來,演員的表演就必然會使人物的行動失去了真實性和有機性,結果是顯得十分虛假、造作。演員如果要想使自己的表演做到真實、有機,他在行動中就應該像在生活中一樣地去把握住行動的有機過程,特別是把握住行動過程中的主要環節。也有人把行動過程中的環節稱之為“行動的鏈條”,在含義上與行動的環節是完全一致的。
首先,演員在去完成任何一個行動時都應該真正地去感覺。這里所說的感覺,是指演員要用自己的感覺器官去感知劇本中發生的事件和事實,去感知你的同演者的行動中的一切微妙的反應,絕不能因為劇本中把一切都寫出來了,演員就可以不去感覺而未到先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演員裝模做樣地看了一下手表,然后說“他怎么還沒有來” 之類的話。但是,如果你問他剛才你看表時是幾點鐘時,他可能瞠目結舌地回答不出來,因為他根本就沒有真正地去看表,只是做了一個看表的樣子。
在感覺(感知)的基礎上,演員就有可能去進行判斷。但是,我們說判斷是在感覺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不是說要先感覺完了之后判斷才開始,而是說在感覺的同時判斷也就會隨之而出現。而它們之間的區別就在于感覺到的永遠只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判斷則一定會帶有主觀的分析。 盡管判斷在人物的行動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但是,演員在表演時一定要注意,判斷雖然是在感覺的基礎上出現的,但是不應該誤解為它們之間是分割開來的。事實上,判斷總是在感覺客觀上存在的事實的同時就出現了,只不過是有些事實只要一去感覺就可以做出判斷,而有的事實則要在不斷的感覺中才能完成你的判斷。例如:在一個劇本中,人們在山洞里被困住了,尋找出口的時候,通過水流聲,尋找水源,摸索出口在哪個方位,馬上就可以判斷流水的盡頭就是出口。然而如果一邊是流水的方向,另一個方向卻是光線,那么就得思考到底怎么走、哪邊才是出口、該怎么過去等等一系列問題。至于對一些重大的事實的判斷,如了解敵人的戰略意圖、偵破一個案件等等,則只能在反復不斷地搜集事實和分析研究這些事實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完成。
演員在表演中也應該是像生活中一樣,對劇本中和同演者表演中提供出來的事實進行判斷。一定要根據劇本的規定情境、人物關系、自己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和當前所面臨的事件與事實的性質,在真正地去感覺的基礎上真正地去判斷。如果說感覺是要求演員去真聽、真看的話,那么判斷則要求演員要真正地去思考,而且應該在看的同時就思考,在聽的同時就思考,并且還要按照生活的邏輯去進行思考與判斷,該長則長,該短則短。有的演員在表演中不是如此,而是為了判斷而判斷,在哪里去表演思考,本來是聽到對手說了一句一聽就明白,應該馬上就可以做出反應的話,卻要停下來去思考一會兒才反應,結果給人覺得影響節奏的感覺。盡管在有些電視劇中,對于一個事件的判斷過程一直要到全劇結束時才能完成,例如像一些偵破案件的電視劇就是如此,但是這并不是說演員在每一個行動中都要有一個長時間的判斷。在表演中,有時可以有很長時間的判斷,而有時則完全可能只是在感覺到的同時,在一個瞬間就完成了。這就要求演員必須認真地去研究劇本所提供的規定情境、人物性格、人物關系,以及所發生的事件與事實的性質等等,然后還要按照生活的邏輯去創造出符合人物的準確的(不一定是正確的)判斷的內容,只有這樣,才可能真正地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來。
由此可以看出,所謂判斷,在生活中就是人們對于周圍環境以及在這個環境中所發生的事件與事實的分析與思考;在表演中,則是演員對于劇本中的規定情境以及所出現的事件和事實的分析和思考。所以在表演中有時也稱之為“判斷事實”。行動的過程所要展現的實際上是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把握住人物在行動過程中的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在表現人的心理過程時做到真實和有機,因為任何一個環節的脫落,都會暴露出演員的虛假。譬如沒有看見和聽見什么就做出喜悅、驚訝、惶恐的表演,沒有思考和判斷就裝出某種態度和做出某種行動等等,這都會破壞行動的有機和真實,因而也會使演員的表演失去可信性。我們必須首先要聽到有人來的腳步聲,才能做出相應的反應。只要是來的人沒有發出腳步聲,我們都不能有任何反映以及動作,只要做出了虛假的反應和行動就表示著這已經失去了戲本來的真實性,觀眾自然就會覺得這戲很假,那么這場戲就是令人失望的。所以演戲一定要源于生活,真實地去接受將要發生的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
演員在創造人物的行動過程中所出現的心理活動,實際上就已經是演員對人物的思想感情的體驗。這種體驗,還同時必須借助于形體性動作和語言性動作才能夠為觀眾所感知。因此,演員就必須考慮和尋求最準確、最鮮明的形體性動作和語言性動作,表現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在表演中,一方面是絕不應該有離開行動過程和對人物心理活動的體驗的外部表現形式;而另一方面,也不應該是完全沒有外在表現形式的行動過程和心理體驗過程。演員在創作中只有做到內在的體驗與外在的表現相統一,才能真正地表現出人物的行動過程和人物的心理過程。
第三章 結論
行動是表演中最重要也是最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演員之前所做的所有準備,就是為了這一刻表現出來,即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舞臺上所取得的成績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獲得的,而是通過長時間的摸索與實踐以及訓練才能達到的。舞臺行動也是演員自身在成長中必須掌握的舞臺要素之一。
行動是戲劇表演的靈魂,表演藝術實質上是“行動的藝術”。舞臺行動作為一個藝術的創造過程,它本身就具有獨特的規律性,具有科學的邏輯順序,演員必須掌握舞臺行動的全過程。在行動過程中存在著一系列行動的環節,只有在過程中經歷這些環節,才能顯示其真實性。舞臺行動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反映,它與生活本身一樣具有豐富復雜的方面。演員必須懂得舞臺行動的種種類型,借以規范豐富復雜的行動,并在創造中掌握其細致的差別,使舞臺行動充滿生氣。演員扮演的任何角色形象都毫無例外地要透過舞臺行動過程展示在觀眾面前,因此,行動是表演的基礎,也是表演中最根本、最難把握的要素。掌握好舞臺行動,就能夠幫助演員流暢地完成角色的塑造,這是演員畢業生需要研究和挖掘的主題。
四年的學習,四年的生活,四年的經歷,演完四年這場戲。
淺談表演藝術中的“行動” 篇1
關鍵詞:戲劇表演;行動藝術;生成路徑
中圖分類號:J61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1-0132-01
戲劇表演是典型的視覺藝術,需要利用動態的視覺形象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的推進和思想主題的升華,行動藝術在戲劇表演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戲劇藝術反映現實生活的核心手段。因此,加強戲劇表演中行動藝術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價值。
一、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的藝術特性
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具有鮮明的藝術特征,并集中體現在以下三方面:首先,交際性。行動藝術是演員利用形體動作向受眾傳達信息以完成表演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戲劇表演中,演員通過四肢全部或局部形態變化,展現喜怒哀樂等情緒,是情感表達和心理呈現的重要方式,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其次,可視性。戲劇表演就是通過直觀形象的藝術呈現,傳達相關思想和情感的藝術。在此過程中,行動藝術的可視性不僅為演員的情感表達提供了巨大便利,而且有效豐富了戲劇表演的藝術呈現方式;最后,發展性。喜劇表演中的行動藝術具有非常強的表現力,演員能夠結合不同身體部位的不同表現,針對性挖掘內在潛能,進而達到情感延伸,這就是形體動作的發展性。具體來講,在戲劇表演中,演員要利用形體表達特定的情感和心理動態,進而實現表演效果的最佳化目標。
二、戲劇表演中形體動作的三要素
在戲劇表演中,演員的行動主要由任務、目的和方式三大要素構成,具體內涵如下:
(1)行動任務。在戲劇表演中,行動任務是演員在充分理解劇情的基礎上,明確具體的任務內容,也就是要明確“做什么”。行動任務會因情節和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并會造成動作的改變。優秀的`戲劇表演者,要隨時明確自身的行動任務,要通過想象將文本內容轉化為動作行為,實現行動藝術與人物形象的高度契合;
(2)行動目的。在戲劇表演中,所有的行動都有著特定目的,但這種目的不單單是簡單的理性分析,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依據,能夠有效激發演員的表演激情,促進演員具體行動的正面生成。演員在充分理解劇情后,會對人物形象形成初步認知與架構,然后通過想象對其進行豐富拓展,在明確行動任務后,通過具體行動進行塑造,進而達到預期的表演目的和效果。可以說,優秀的戲劇表演者必須對每一個行動目的都了如指掌,這樣才能確保行動的真實性和自然性,進而實現戲劇表演的精細化和個性化;
(3)行動方式。在戲劇表演中,行動方式是行動目的的具象化呈現手段,就是演員結合劇情走向、人物關系、情景轉變等,采取不同方式做出不同動作。本質上來講,行動方式就是讓行動目的更加具體化,就是讓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立體地呈現給受眾。
三、戲劇表演中行動藝術的生成路徑
首先,加強觀察,強化體驗。藝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歸于生活。因此,演員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觀察,強化角色體驗,這是成功塑造戲劇人物形象的先決條件。具體來講,第一步要對人物外部特征進行全面觀察,包括年齡、習慣、神態等,第二步要對人物內心動態進行把握,包括成長經歷、思維習慣、人際交往、教育背景等,第三步要對人物生活進行親身體驗,精準體會角色在特定生活環境下的思想情感。可以說,角色的生活體驗是明確行動任務的關鍵,是所有戲劇表演者都要把握的。
其次,熟讀劇本,深入分析。在拿到劇本后,演員首先要進行熟讀,全面掌握劇情發生的時代背景、人物設置、情節走向等,并進行深入分析以明確行動目的。在戲劇表演中,所有人物形象都是特定情境和行動結合的產物,所有演員的表演都無法脫離具體情境,而人物形象塑造的好壞與演員對情境的理解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演員要想塑造出性格飽滿、形象立體的人物形象,就要站在人物的生活立場去把握和理解特定情境,抓住人物行動的精要,如此才能真實、自然地將人物形象塑造出來。
最后,行動適應,深層把握。行動適應是人物在情感、訴求上相互作用時所采取的一種心理回應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外部行動適應,能夠將人物的情感、訴求充分表達出來,進而有效確保人物交流的持續性,以及人物行動的發展性;另一方面是心理維度適應,就是要對共同參演的演員所給予的刺激在自身心理層面要產生真實感受,并能夠真實反映出他人所給予刺激時的自然心理反應。
總之,在戲劇表演中,演員要在明確行動藝術特征的基礎上,全面把握行動任務、行動目的和行動方式的關系,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行動藝術的高效生成,既要加強觀察,強化體驗,又要熟讀劇本,深入分析,同時要行動適應,深層把握。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戲劇表演效果的最佳化,才能實現角色塑造的全面性。
【淺談表演藝術中的“行動”】相關文章:
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教學05-25
淺談歷史哲學中的批判哲學08-04
淺談歌唱中的呼吸問題論文05-01
淺談體育教學中的師生關系08-23
淺談激勵理論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08-27
淺談攝影過程中的心理意識06-11
淺談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06-15
音樂表演藝術風格06-06
淺談語文教學中辯證思維的培養08-18
淺談現代管理中的企業員工培養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