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嘗試
作者:許本柯 劉兵 周曉娟 劉本菊眾所周知,人體解剖學是所有醫學專業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也是醫學生接觸醫學科學最早的啟蒙學科,而且內容枯燥難記,不少學生反映人體解剖學難學。如何根據護理專業特點,引導學生對醫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掌握人體解剖學知識?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教研問題,為此,我們在護理解剖學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一些嘗試。
1 調整教學內容,突出護理專業特色
在教學內容上,結合專業特點,精心組織教材內容,注意突出實用性,精簡系統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內容,增加與專業有關的臨床應用解剖學內容,調整解剖學的教學框架。為此我們選用項濤主編的《人體形態學》教材,按照細胞、組織到系統的人體構成,然后按局部分系統、從大體到顯微結構描述具體的器官,并加以局部記載,適當聯系臨床應用實施教學。學時安排96學時,教學內容的學時分配:緒論、人體構成12學時,軀干(脊柱、胸、腹、盆、會陰部)44學時,4肢16學時,頭頸部10學時,中樞神經系統14學時。鑒于學生的實際能力,我們著重講解重要臟器的形態位置、結構毗鄰、血管和周圍神經的行程、投影以及與護理專業相關局解知識,逐層講清講透。如學習四肢肌時,聯系注射技術講解常用肌肉注射部位、層次結構、毗鄰關系及常用淺、深靜脈的注射部位。學習頭、頸、胸、腹、盆部時聯系穿刺技術、插管技術講解;如學習頸部時聯系氣管切開講解氣管的位置、層次、毗鄰關系;學習胸部時聯系胸外按壓術講解胸廓的形成,心的位置;聯系心內注射講解心腔、心壁的結構和血流方向;聯系胸膜腔穿刺技術講解胸膜、胸膜腔、肺下界、胸膜下界等結構及穿刺的具體部位、層次;學習腹、盆、會陰部時聯系插管技術講解食管三部、三狹窄;男性尿道三部、三狹窄、二彎曲以及與灌腸有關的直腸、乙狀直腸的形態結構;學習中樞神經系統時聯系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講解反射弧各環節的結構、位置、意義。有條件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尸體上的這些重點部位進行解剖,以加深印象,使解剖學的內容很好的服務于臨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根據教材內容,全方位立體教學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直觀性很強的學科。面對高護專業解剖學內容多、學時少的現狀,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完成教學內容而進行“填鴨式”授課,不僅學生難以掌握有關知識,還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繼而對本課程產生厭學情緒。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講課時應精選教學內容,在知識的系統性的基礎上突出重點和難點,把重點和難點在課堂上講清楚。這要求教師在課前認真備課,精心裁剪,合理安排。在書本知識的講授中,傳統的以板書為主的授課方式依然是深受學生歡迎的授課方式。同時還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根據各章節的特點,分別用歌訣式或表格式教學與趣味性比喻相結合,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1]。如講腦顱骨時,用“前額后枕中間蝶,上頂側顳篩中切”歌訣,學生即能形象理解,又能牢固記憶。又如講胰腺時,將胰腺比為懶漢睡覺:胰腺橫臥在1~3腰椎前面,頭枕在十二指腸降部,腳蹬在脾門,胃當屏風,脊柱作后盾。這樣學生容易接受,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加深了印象。在輔助教具的使用上,充分發揮掛圖﹑模型標本各自的優勢。掛圖給人以線條清晰,顏色明快,對比性好之感覺:模型使用靈活,直觀方便,可拿在手上邊講邊指點:標本真實準確,對學生有很大吸引力。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使得解剖課形象生動,聲像并存,圖文并茂,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解剖學的興趣。利用它的這一優勢,可使人體解剖學教學中許多難以在黑板、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方式中表達的內容,得以形象生動地表達,使一些深奧的內容簡單化,枯燥抽象的理論問題直觀化,能形象,直觀地反映出所展示的豐富內容。例如講心的各腔、瓣膜的形態和作用是一個難點,課件中模擬瓣膜形態,并應用動畫展示瓣膜的活動,同學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瓣膜是如何關閉房室口和動脈口,從而防止血液的倒流。非常生動形象,促進理解和掌握。教學的各個環節用文字,圖象,形態,動畫,音頻,視頻等交互呈現出來,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刺激點,豐富教學信息資源,增強其感性認識[2]。若在實驗學時不足的情況下,可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及晚自習開展第二課堂來補充。老師可根據需要將示教內容重復播放,或者放大相關圖象,使同學更好領會教學內容,掌握重點和難點。對于臨床工作中常用的體表標志及應用要點,要求學生在掌握好基礎知識,充分熟悉標本的前提下,用透視的眼光審視活體,將所學知識與活體一一對應,為臨床操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重視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的培養
培養學生智能是教學的重要內容。在解剖教學中我們應用〝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總結〞的五段教學法[3],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自學能力。在學習每一章節時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學生現有水平,將解剖學知識與臨床知識進行整合,以一些真實或假設的臨床個案為依據,制定課堂討論大綱。如學習神經傳導路時,提出強光照射一側瞳孔,為什么二側瞳孔均縮小?危重病人會出現瞳孔散大等臨床表現,通過學生分組預習,利用課余時間圍繞討論提綱中的問題進行預習教材和查閱資料,教師課堂啟發,學生分組討論、闡述問題,最后教師總結歸納本次課的重點。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瞳孔對光反射的傳導途徑及臨床意義,使學生能學到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教師點撥,學生找路的教學,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4 結語
總之,在解剖課堂教學中既要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二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怎樣有機地把二者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解剖授課質量還需不斷探索和努力。
參 考 文 獻
[1]許本柯.王兵劉.行坦.解剖學教學模式的探索.醫學信息.2007.20(5):744-745.
[2]齊金萍.金韻.王效杰.高護專業解剖學教學改革探討.沈陽醫學院學報.2005.7(3):196-198.
[3]梁紅英.淺議在解剖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解剖學雜志.2006.29(3):395-397.
【高等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嘗試】相關文章:
人體解剖學多媒體教學的優勢11-14
人體解剖學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與實踐11-16
如何提高中職衛校人體解剖學的課堂教學效果11-18
醫學護理專業教學分析03-27
高等數學教學與后續專業課程探討11-30
斷層解剖學實驗教學的探討11-25
專業建設與高等學校的發展03-01
化學專業在高等林業院校的定位02-19
高等專業院校聲樂教育之我見11-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