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
提問是一門語言藝術。英語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師生互動、進行合作教學、訓練技能的形式之一;是培養學生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達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溝通,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有效途徑之一。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淺談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 篇1
一、 正確把握提問的頻率
教師在課堂上提問的次數不僅反映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頻率,也反映了課堂節奏的快慢。課堂節奏是影響課堂控制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會出現注意不穩定或注意范圍狹窄的現象。而且,我國學生是在缺少目標語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外語,再加上大班教學的客觀環境,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更容易出現,因此保持課堂教學的快節奏和稍高的提問頻率十分必要。為了節約教學時間,增加提問人次,擴大提問的覆蓋面,需要師生之間的默契配合。教師應充分利用體態語調控全班學生的行為,甚至一個眼神都能成為督促學生時刻準備回答問題的信號,或是指揮學生個體答、集體答、依次答或隨即答的教學指令。當然,并不是提問越多越好,過多的提問不僅使學生應接不暇,還容易使學生對提問產生緊張和厭倦的心理,而且會干擾學生的自主學習,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課堂提問頻率要與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節奏相適應,并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做相應的'調節,做到起伏有致,快慢相諧,相得益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此乃“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也”。
二、 合理把握提問類型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類型較為豐富,其中課堂秩序性問題運用較多。這種問題旨在落實教學計劃,實施課堂活動和檢驗學生的理解狀況,例如:let’s sing a song ,ok?/let’s play a game, understand?/ Who can read ? 等,在學習英語的初始階段,學生主要以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學習基本詞匯和進行簡單的句型操練為主,課堂提問的任務是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模仿和操練的機會,例如:引出新詞和新句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重復朗讀或者做簡單替換,此提問,只要求學生做出快速和正確的反應。故而,多數情況下,教師可采用“one 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 ,the whole class”等提問方式進行依次模仿和連鎖回答,從而增加提問人次,擴大提問的覆蓋面。在教學活動中采用程序性問題的提問形式不僅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還有利于教師控制課堂。
隨著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增加,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語思維習慣的養成,在課堂教學中應增加課文理解性提問和有真實交際意義的提問比例,即教師應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出能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課文理解性問題是教師就具體教學內容進行的提問,教師運用此類問題可以給學生的閱讀提供導向,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聽力,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而有真實意義的問題有利于教師與學生溝通和交流,能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例如:“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 Why do you like it?”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不僅要從大腦中搜尋相關的詞匯,而且在聆聽不同答案時也能擴展其詞匯量,進而培養其用英語思維的能力,教師在設計此類問題時應注意由易到難的過渡,幫助學生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三、 巧妙把握提問時機
1.導入新課時提問
在一堂課的開始,教師以free talk 的形式,通過與學生回答交流,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新的學習主題,例如:在教學do you like +doing 句型時,教師可以用如下富有啟發性和連貫性的問題導入新課:“I like apples/bananas? Do you like apples?”/what do you like? I like sports.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What do you do after class?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Why do you like it?”通過提問引出 do you like +doing 句型的學習,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強烈的解疑愿望。
例如,在教學”what time is it?”這一句型時,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個圓,再問學生:“what’s this? 他們可能會回答”It’s a zero /circle...”接著教師在圓內畫一個小圓點,再問學生,他們可能會回答“It’ a cake /an apple...”最后,教師在圓內畫長、短針或者標上數字,學生便會馬上領悟:It’s a clock.”進而引出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2. 新舊知識過渡提問
教師從一個知識點講到另一個知識點時應銜接自然,多角度和多方位地設計各種問題,以發展學生的橫向、類比、逆向和聯想等思維方式,使學生不僅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而且能利用已學知識去創造和探索。所以,教師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設問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系和整合,有利于突出知識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可以使學生養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習慣。
3. 強化重點時提問
一般來說,課文的主要內容(主要句型)就是教學重點,設計課堂提問抓住了重點,也就抓住了主要的訓練內容,教師備課時應準確把握好教學重點,并以此為主線,聯系其他教學內容,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中,教師不僅可以了解其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還能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補充與調整教學內容,并通過讓學生反復操練促進學生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 靈活掌握提問策略
1. 面向全體,兼顧差異
從提問的策略上講,教師提出的問題后應目光掃視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問題都產生群體效應,保證全體學生都有時間、有動力對問題進行思考,同時,教師要針對不同的語言材料和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問”,實行分層次教學,以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操練的機會,并允許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深淺程度上有所差異。
2. 設置情景,化難為易
教師在提出問題時應精心簡化問題語言,使用學生能聽懂的詞匯和句子結構表述問題。為了保證學生對問題的正確理解,教師可以使用圖片、簡筆畫、板書和多媒體等直觀演示以及表情、手勢和動作等體態語言創設情景,以降低語言的難度,使學生在情景的提示下充分理解問題并作出正確的回答。
五、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會學生質疑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關鍵在于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學習“Christmas”這一課時,教師拿出一張圣誕賀卡來啟發學生的思維:“I got a postcard yesterday.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it?”學生的發散思維會由這一張賀卡而延伸開來:“where is it from? What does it say?...”教師順著學生的提問自然過渡到有關“Christmas”教學內容的學習。
總之,教師盡可能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或要求教師和同伴予以解決。除了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外,也可以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多種提問方式交替使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問答可以使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變成師生的多邊互助。課堂提問最終要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激發他們學習熱情,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陽光的沐浴,真正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真正做到把陽光撒向每一個角落,真正做到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努力創造一個和諧、無差別的教育氛圍。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活起來,也才能具有生命力。教育教學的質量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淺談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 篇2
一、實行高中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意義
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可以說與教學本身俱來,《論語·子路、曾哲、冉有、公西華侍坐》篇記載了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啟發弟子談志的事例,其中便有提問的成分。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提問是一項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提問在課堂教學中被廣泛運用。因此,教師不僅要做到會設計提問,而且還要會運用提問,做到設計得精,運用得好,以下我們將探討提問的重要意義:
提問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創設問題情境,以引導學生積極、定向的思考而提出疑問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這里所說的問題情境,是當代問題教學理論提出的概念。研究者認為人的思維過程是在問題情境中實現的,問題情境是形成思維的中心環節。問題情境的基本組成成分有三:
一是新的、未知的東西,反映的是思維的對象——內容。
二是對未知東西的需要,反映的是思維的動機。
三是學生的可能性,包括學生的創造能力及已達到的知識水平。
問題倩境的這些組成成分表現了思維的內部條件。作為教學活動方式,課堂提問的形式有語言形式(主要的)和非語言形式(輔助的,如手勢、面部表情等)兩種。語言形式有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如字條、小黑板、投影儀等)兩種,口語形式還有疑問句式和陳述要求兩種,提問能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活動,通過對問題的調節,語言會更加清晰易懂,更加適合學生,對交互活動的開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探討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口語提問形式。
二、提高英語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方法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應分層次進行,所謂的層次提問的層次不僅僅指語義的層次,表達功能的層次或問句的難易程度的層次,它還與精讀過程的分析——縮合——引申三大步驟有關,即由淺入深,以下將詳細分析這三個步驟:
1、第一層——表層分析性的提問
所謂表層分析性問題,就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課文閱讀內容中的句子或語段中的生詞、短語和重要結構所提出的問題。這種淺層次的分析提問,可以為學生局部的理解課文鋪平道路,教師這時是在啟發學生由部分開始,對全句的意義和結構進行分析式的信息處理。這一步驟在教學法上是抓表層結構方面的問題,核心是初步認識,關鍵是要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就能以一知識點作為啟發的切入點,然后隨著展開趣味性的提問,如在教學《Healthyeating》,教師在上課伊始,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瘦身男女》的電影片段,當同學們都笑話電影中男女主角肥胖的體型時,教師就可以圍繞著Health yeating展開提問,引入課堂學習:What is a healthy diet?此時學生就會思考,怎樣才能擁有健康身體呢?必須要控制飲食,營養要做到均衡,這樣自然的就過渡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了。
2、第二層——綜合理解性的提問
一旦第一層問題引導完成后,教師即開始引導學生對課文整體內容進行全面的學習和進行初步的綜合理解。
即設置一些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課文而找到答案的問題,這樣就有效地促進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文學習,并通過尋找教師設置的綜合性理解提問,從而掌握課文的內容,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通過這一層的問題設計,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話對原句進行“換湯不換藥”式的解釋,促使學生利用英語思維來進行表達,有助于提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談論,思考問題的主動性。這是一種運用分析、綜合、回憶、聯想等復雜信息處理能力的問題,在課文精讀中,把這層問題的回答可叫做paraphrase,其核心就是對課文的綜合理解。
QuestionA:What’s the mainidea of this text?
QuestionB:In your opinion,what are the features of healthy food?
QuestionC:Can you guess what theauthor will talka boutin the nex tor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通過設置一系列深層次的綜合性問題,教師此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探討,并結合文章的內容和自己的看法進行創造性的解答。
3、第三層——引申交際性的.提問
第三層引申交際性問題包括內容比較多,教師可以在完成前兩層提問之后,提出這種引申交際性問題,要求學生對句子進行綜合概括、抽象、歸納,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明該句、該語段的確切含義、真實含義、目的、情感、結構及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或對句中包括的觀點、形象、情節、修辭、風格、寫法,予以個性的評論鑒賞。
這一層次的提問是一種在全句水平上或超句子,超段落水平上進行的師生間、學生間的即席的信息交流。也是一種交際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某些教師把這一層問題或改在Paraphrase階段,或用做練習題,可做可不做,實際上對這一層次的忽略,也就是對交際階段的忽視。
QuestionA:Which foods do you like better,We stern food or Chinese food?
QuestionB:Why is Western fast food so popular?
QuestionC:Can you give me some suggestion show to make heal thyeating?
經過這樣引申性的設問,學生之間就會展開討論與思考,并對課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結合了自己的實際經驗探討如何才能實現“健康飲食”,通過口語交際達到對文章主題內容的深度理解。
三、結束語
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轉變自己的角色,成為閱讀教學的引路人,巧設疑問來激發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并通過設置問題而促進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的探討與思考,以達到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效率的教學目的。
【淺談英語課堂提問的藝術】相關文章:
淺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11-21
淺談英語課堂學生提問的行動研究12-11
淺談新課標下英語課堂的提問方法03-17
品味提問藝術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12-08
淺談語文課堂創新教學中的提問藝術11-18
淺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02-27
新課改下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11-21
英語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和藝術性探究11-21
淺談英語課堂的互動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