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靜脈穿刺的幾點技巧
靜脈輸液是臨床護士必須掌握的常規護理技術操作,雖看似簡單,卻有不少技巧。如果使用得當不僅能有效減輕病患的疼痛感,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減少醫患糾紛。在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實踐中,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立足崗位特點,現總結了幾點技巧。1血管的選擇
靜脈穿刺常選用肘部淺靜脈,及腕部、手背、足背部淺靜脈。對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輸液者,注意保護和合理使用靜脈,一般由細小靜脈到大靜脈,由遠心端到近心端,且一根血管的同一部位不能連續使用(搶救例外)。血管的選擇確定是穿刺成功的前提,當遇到血管狀況不良的患者,一定要耐心細致認真的尋找血管。血管選擇確定的原則是做到“心中有數”,即對欲穿刺血管的位置、方向、深淺、活動度等了如指掌,爭取一次成功。千萬不可做試驗性穿刺,否則針一刺進皮膚就出現盲目感,容易失敗,給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因此,血管的選擇決定穿刺的成敗。
2穿刺前的握拳方法
穿刺前握拳是輸液的常規方法,多年來一直廣泛應用于臨床,但目前資料認為,采用背隆掌空握杯狀手和握指法更符合人體的生理學特點。此法利用術者左手握住病人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手指皮膚上下左右四個方向被動牽拉繃緊,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兩個彎曲,克服病人握拳時指掌關節高于手背皮膚妨礙穿刺進針角度的缺點,又可使血管顯露,易于固定。
3穿刺的方法
3.1將手背以橈側至尺側三條靜脈依次分為a.b.c靜脈組,對穿刺部位疼痛進行比較,三組全部采用針頭在靜脈正上方斜行快速穿刺法,結果顯示三組有顯著差異,靠近尺側的C組穿刺時疼痛最輕,而靠近A組疼痛最明顯,這可能與神經分布,皮膚松弛及張力有關。
3.2對于穿刺的角度,靜脈穿刺傳統的進針角度為15°~30°,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增大針頭與皮膚之間的進針角度,以45°或接近45°角進針容易且省力,不會出現皮膚隨進針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現象。且由于角度大,通過真皮層的時間減少,可減輕進針引起的疼痛或達到無痛。這與注射時皮膚所承受的壓力,皮膚血管神經及皮膚結構特點有關。
3.3對于長期輸液、血管條件較差、穿刺困難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靜脈逆行穿刺法,其優點是回血好,滴數不受控制,不影響血流,可彌補指掌關節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點。采用此法必須選用手足背血管,而不應選擇手指、足趾向上上的小靜脈,因此處無交通支,逆行穿刺將造成血液淤積,使穿刺失敗。
4幾種特殊患者的靜脈穿刺
4.1水腫患者的靜脈穿刺:臨床上此類患者不少,此類患者因血管前水腫組織所掩蓋,不易看到和捫到,穿刺很易造成失誤。遇到這種患者,注射前科先將肢體抬高,用手指沿血管解剖部位壓迫片刻,以暫時驅散皮下水分,使血管暴露后立即消毒正中進針,可不用止血帶。
4.2末梢循環差的患者的靜脈穿刺:末梢循環差的血管表現為收縮和擴張功能低下,血管不充盈,通透性增強,往往只能隱約看到淺藍色的血管走向。
此時在靜脈近心端扎緊止血帶再向靜脈回流方向充分捱壓血流或用一些物理刺激,如拍打局部或熱敷等,使局部靜脈暫時充盈暴露,采取正面挑起進針,使血管上下分離,也可用二度進針法,即刺入靜脈見回血后,暫不放松止血帶,緩慢注入少量藥液,使血管內壓增大二擴張,再度進針,直至適宜深度,這類血管的穿刺往往沒有回血,因此,穿刺時要細心體會,才能覺察到針頭進入血管的落空感,如未察覺到,可擠壓血管的近心端也許可見少量回血,以判斷穿刺成功。
4.3消瘦或血管硬化患者的靜脈穿刺:患者皮下脂肪少,靜脈明顯暴露,但很粗硬且管腔狹窄,彈性也差,易滑動,不易固定(此類血管一般不選用)。穿刺時因管壁增厚,針尖不易刺入官腔,穿刺時可感到血管堅韌如繩索狀。穿刺時用左手拇指與食指分別固定血管上下端或用左手把血管兩旁的皮膚拉緊固定血管。穿刺時針尖應在血管的上方向下壓迫,進針角度為30°,進針要快而穩,見血后放平針體,再慢慢進入血管少許并固定即可。 4.4肥胖患者的靜脈穿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靜脈細且位置較深,不顯露,有的用止血帶后仍不明顯,無法看清靜脈。手指摸時靜脈較固定不易滑動,有飽滿感,多采用正中進針,與皮膚成30-40°角刺入,待回血時將角度減少,再向血管進針少許。
4.5癱瘓病人的靜脈穿刺 宜選擇患側肢體血管,因其肢體固定易于穿刺保留時間長,不影響健肢的活動,還可以促進肢體血液循環。
5靜脈輸液液體外滲補救方法
靜脈穿刺輸液時由于操作不當,針尖的斜面一小部分位于血管外,或因病人肢體活動幅度過大,會出現液體外滲現象。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急于拔出針頭重新穿刺,而應首先選用下面兩種補救方法。
5.1關緊輸液器上的調節器,扎緊止血帶,將針頭順著靜脈向前稍微進一下,觀察片刻,若液體滴數正常且不再外滲,則表明已補救成功。
5.2有回血,但有少量滲液,可將針柄翻轉過來從右邊調到左邊,使針尖斜面向下貼于血管壁,也可使液體不再外滲。
6穿破后的補救方法
對靜脈穿刺時扎穿血管后,采用指壓扎穿部位法止血進行補救,即扎穿血管后,針頭緩慢往外撤,當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壓扎穿部位,同時松開止血帶,用1條膠布固定針柄。先以指重壓1s左右,然后打開輸液調節器,手指輕按以液體能緩慢通過為準,觀察1min左右無外滲可停止按壓,膠布固定針頭,調整滴數。認為此法特別適用于嬰幼兒、老年人和不易尋找血管的患者。對此方法作了進一步的補充,即扎穿血管后,針頭外撤有回血后,不應停止,還應將針頭再前行少許,使針頭超過扎穿部位,可避免滲漏。在作靜脈穿刺時,輸液針頭應留1/4長度的針梗在皮膚外,才能實現穿破血管后加以補救。
7拔針方法
拔針時壓迫穿刺處的手法不正確或壓迫時間過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靜脈顯露不良,出血量大時血腫機化壓迫血管,致使血管易與周圍組織粘連,使該血管無法繼續使用。因此正確拔針是保護遠端周圍靜脈的重要措施之一。拔針時應先將手指腹順靜脈走行平壓在覆蓋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壓迫范圍以皮膚和血管壁兩個穿刺點為中心,而且要大于兩個穿刺點,針尖拔出后立即按壓穿刺部位2min~5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在按壓穿刺部位的同時拔出針尖則會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血管壁損傷。拔針時由于持針柄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損傷、疼痛反應及血管周圍淤血等。目前認為以拇指與示指持針柄的上下面拔針法明顯優于拇指與示指持針柄的前后緣拔針法,二者差異有顯著性,上下法在拔針時針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壓力,可保持針尖在管腔內與之平行,明顯減輕針刃對血管造成的機械性切割損傷。
8小結
在給患者做靜脈穿刺時,護士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是穿刺正常發揮的關鍵。遇到靜脈穿刺難的患者,要保持鎮靜,仔細、耐心、認真的選擇血管,不要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要有“一針見血”的堅定信念,穿刺在意念的作用下成功率會很高。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是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臨床上常有些患者由于精神緊張,穿刺前選好的血管顯而易見,但針一刺進去,血管則變得模糊不清或表皮收縮,進針困難或肢體移動,造成穿刺失敗。因此,穿刺前護士要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做好心理護理,使患者對護士產生高度信賴,相信護士能予最嫻熟的技術,消除恐懼的心理,以取得最佳配合,為穿刺成功創造良好的條件。靜脈穿刺的技巧是穿刺成功的關鍵,不同靜脈的穿刺有不同的技巧,如果不掌握各種靜脈穿刺技巧,即使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患者的最佳配合,良好的血管,也可能使穿刺失敗。同時,護士要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提高技術操作能力,在臨床實踐在勇于探索,掌握更多的靜脈穿刺技巧,以減輕患者的痛苦。
【淺談靜脈穿刺的幾點技巧】相關文章:
淺談關于深化對科學勞動認識的幾點思考08-22
淺談加強高校公共選修課管理的幾點思考08-06
淺談對高中歷史校本課程開發的幾點認識08-24
淺談加強電費抄核收管理的幾點措施08-11
兒科靜脈輸液護理投訴原因分析及預防06-14
走進新課改后的幾點想法05-08
新課標下的幾點教學嘗試08-21
關于政治新課改的幾點思考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