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索
論文摘要: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的主要形式,其課程體系建設要從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分析入手,以課程的結構與重構為途徑,以突出校企結合“理實結合”為重點,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落腳點,實現基于工作過程的能力主導型課程體系建設目標。關鍵詞:高等教育 職業技術院校 課程體系建設
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的目標是要在各專業按照“工作過程導向”的思路,以工作分析為基礎,構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高職教育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開發以專項職業技能形成為核心的項目課程和“雙證”課程,建立反映職業能力要求的課程標準,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基本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由此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要從職業崗位和職業能力分析入手,以課程的結構與重構為途徑,以突出“校企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為重點,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落腳點,實現基于工作過程的能力主導型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一、職業崗位分析和職業能力分析
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中的職業崗位分析指系統全面的確認工作整體、以便為課程體系的設置提供各種有關工作方面的信息所進行的一系列工作信息收集、分析和綜合的過程。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必須首先努力適應社會對職業崗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專業培養方向,服務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專業的培養方向必須建立在廣泛征集企事業等用人單位的建議和意見基礎上。通過對各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部門、主要就業崗位以及技術崗位所需的職業資格等方面的調研,進行職業崗位能力分析。再根據目標崗位要求,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務,獲得行動領域,按崗位職業素質、基本技能、綜合技能設定學習領域。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由基礎到實戰,逐步遞進;課程內容體現基于工作過程,素質教育貫穿始終”的原則構建課程體系。
職業能力分析流程是:組織專業教師和企業技術骨干分析企業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和所需知識、技能、職業道德素養;根據技術領域和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對專業的目標崗位進行定位;針對每個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和工作過程特征分析得到相應的核心能力、考慮通用能力的培養;按照課程構建理論首先得到與職業崗位相對應的、滿足核心職業能力要求的核心課程;根據核心課程學習需要和培養目標要求,加入相應的支撐課程和職業素養培養課程,得到專業職業能力分析。
二、課程的解構和重構
通過前面的工作過程特征分析和職業能力分析,將典型工作任務的職業能力結合對應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證書要求,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訓練到綜合對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排序,系統化地設計基本素養培養課程和實踐能力培養課程,并使兩類課程相互交融,更加清晰地表現以職業能力增長為主線的基礎和實踐課程融合的總體結構。這一總體結構必然要求打破原有的學科型課程體系,將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融為一體,按照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和職業崗位能力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在這一重構的過程中,整個課程體系將被分為三個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基礎學習領域和素質拓展領域。專業學習領域主要是專業核心課程和校內仿真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基礎學習領域主要是職業通識課程和專業通用技術課程,素質拓展領域主要是指職業拓展課程。 課程重構的過程是一個使課程設置與職業崗位更好的接合的過程。同時結合課程改革進行教學資源建設,實現教學場所和實訓場所一體化,運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課程重構的結果是根據職業崗位知識、技能要求組織教學內容,形成滿足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業通識課程+專業通用技術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拓展課程”。按照工作領域與工作過程相對應構建項目化課程。將職業技能培養納入課程體系,將崗位標準直接引入課程標準,依據一個完整生產項目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結合高職教育理論與實踐構建項目課程。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整合和序化,根據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求的專項能力及綜合能力,構建以能力模塊為單元的課程體系。
課程的解構與重構要突出三個特點:(1)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態度三位一體的素質結構;(2)注重“人”的全面發展,即人的體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審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發揮和運用;(3)倡導實境耦合。學生在低年級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在校內專業實訓室進行模擬實訓,同時承接來自企業的真實業務來完成相應的訓教項目;高年級時,在校外實訓基地全日制工作,進行頂崗實習。
三、新的課程體系要具備的特征
課程體系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從專業基礎能力培養到核心能力培養,再到綜合能力培養,最后到崗位能力培養。通過這個能力遞增的過程,培養合格的適合企業需求的畢業生。在培養過程中,課程設置考慮和職業標準的要求,并和資格證書相關聯,逐步使學生能夠勝任相關崗位的各種能力素質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課程體系以多次企業崗位實習為基礎和實踐融合的關鍵點,每次頂崗是對前面課程的綜合性實踐,并通過企業實踐得到對職業崗位的認識,得到對勞動紀律、職業道德、企業文化等職業素養方面的提高。崗位實習還體現出能力遞進的過程,從新手入門到一個合格的技術人員。除了職業能力主線之外,還有三條線貫穿整個培養過程,第一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指導和就業指導;第二是政治素養、身心素質的社會能力;第三是專業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樣的課程體系,必須具備的特征是:
1.新的課程體系便于根據人才市場需求狀況和就業情況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方向。針對區域經濟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在專業群課程體系框架內,充分利用學校的辦學資源,可以靈活方便的擴展和設置新專業。對現有專業,通過及時調整或開發專業方向職業崗位能力課程平臺,拓寬專業口徑。
2.新的課程體系能適時滿足合作企業的用人需求。企業和用人單位生產有淡旺季,因此合作企業往往需要根據本企業生產發展規劃,確定對人力資源的需求計劃。課程體系能夠對此做出迅速反應,與企業聯合開發與企業生產流程、生產安全及企業文化有關的職業崗位能力平臺課程,在教學計劃中,對原來的平臺課程進行更換即可,更好地滿足了企業的需要。
3.新的課程體系能適應生產主導型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通識課程+專業通用技術課程+專業核心課程+職業拓展課程”課程體系在教學計劃實施過程中,經過專業技能平臺的教學,使學生初步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后,再通過多次的企業實習,使學生在生產中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使技能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使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新的課程體系能引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在專業拓展平臺內,開發設置若干門與專業及其專業方向先進技術相關的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拓展能力。每位學生可以從中選修,為自己未來的動態變化的職業生涯進行能力儲備。專業拓展平臺課程的設置是基于能力為本位的教育觀,平臺內的課程要緊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時開發新課程或調整課程內容,以引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索】相關文章:
淺析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專業人才培養07-10
高等專業院校聲樂教育之我見09-16
化學專業在高等林業院校的定位07-15
淺談高等院校漢語言文學改革探索10-22
關于高職院校課程庫建設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9-12
專業建設與高等學校的發展06-25
高等職業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探索09-23
“淺談高等音樂專業院校電腦音樂制作的普及07-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