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評析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內容涉及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辦學目標定位、培養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環境的保障等方面。文章在對我國當前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的文獻分析基礎上,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內涵進行解讀,就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辦學目標定位、培養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環境等的研究進行梳理,指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化。[論文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 辦學模式 改革 文獻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規模的急劇擴張,制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辦學條件、育人模式、就業水平三大瓶頸的矛盾日益突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中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對接不夠緊密,辦學目的定位不清,學校運行機制不順,尤其是還沒有真正建立與踐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些已經成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和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調動行業企業積極性的新的歷史起點上,針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現實困境,提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方向,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創新與變革,成為教育學界日益關注的命題。
一、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內涵分析
在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的相關文獻作出述評之前,有必要首先明確什么是“辦學”、什么是“模式”、什么是“辦學模式”,從而可以更好地理解什么是“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
(一)關于“辦學”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上,學校作為獨立的教育機構一經產生,與其密切相關并反映這一現象的概念“辦學”就應運而生了。辦學作為一個概念,其內涵多樣,外延寬泛。從字面上講,按照我國現在的《辭海》和《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辦學即創設、興辦、管理學校。而從學校的辦學實踐來說,人們對辦學主要有兩種理解:一是舉辦學校,二是具體地管理(經辦)學校。而從辦學模式的語境中理解,“辦學”含有“立”和“辦”兩重含義。“立”,即“投資興建”的意思,它的本意是指由誰來出資辦學;“辦”為經營和管理,是指學校的運行機制,而所謂運行機制包括校長和教師的聘任、招生方式、經費籌措等。基于上述理解,我們認為辦學應當包括舉辦和管理學校雙重內涵,是一個動態的概念。
(二)關于“模式”
模式,其英文為model,原義是模型或范型等,是從一般科學方法或科學哲學中引用而來。《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指出:“對任何一個事物的探究都有一個過程。在鑒別出影響特定結果的變量,或提出與特定問題有關的定義、解釋和預示的假設后,當變量或假設之間的內在聯系得到系統的闡述時,就需要把變量和假設之間的內在聯系合并成一個假定的模式。”從當前的文獻來看,關于模式的定義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界定:一是認為“模式”是一種方法,如《牛津字典》認為“模式,即方式方法、樣式風格”;也有學者認為“‘模式’作為一種科學方法,它的要點是分析主要矛盾,認識基本特征,進行合理分類”。。二是認為“模式”是一種模型、標準或范本,如《辭海》中認為“模式,亦譯為‘范型’,一般指可以作為范本、樣本、變本的式樣”;《現代漢語大辭典》認為“模式是某種事物的標準形式或使人可以照著做的標準樣式”;也有學者認為“模式是指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在一定條件影響下逐步形成的由若干要素構成的,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模型或式樣”。三是認為模式是一種對某種事物規律或現象的抽象或概括,如趙慶典認為:“所謂模式,是指人們對某種或某組事物的存在或運動形式進行抽象分析后做出的理論概括,即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對認識、研究對象的運動、表現或相關聯系的形狀、發展態勢以及機制、動作的方向等方面做出的高度理論性描述。”。而美國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也認為,“所謂模式,就是現象的抽象。它包括一些被認為是重要的變量,同時也會舍棄了那些對于解釋現象無關緊要的因素。”
(三)關于“辦學模式”
國內關于辦學模式的概念尚無統一的界定,其概念也只是散見于高等教育學的相關研究成果中。潘懋元和鄔大光在《世紀之交中國高等教育辦學模式的變化與走向》中指出:“辦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以一定辦學思想為指導,在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規范化的結構形態和運行機制。”董澤芳從要素的角度出發將辦學模式界定為“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制約與一定辦學理念支配下形成的,包括辦學目標、投資方式、辦學方式、教育結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在內的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理論模型或操作式樣”。趙慶典認為辦學模式是指舉辦、管理或經營學校的體制和機制的樣式或范式。田玉蘭等人認為辦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以一定的辦學思想為指導,在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規范化的結構形態和運行機制,它是有關辦學體制、投資機制、管理體制與高校之間形成的相對問題的權力結構和關系”。楊輝認為辦學模式是指“舉辦、管理或經營學校的體制和機制的模式或范式”。而對于何為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代表性的觀點體現在唐林偉博士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論綱》一文中,他認為:“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是指為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在充分了解職業教育內涵特征、準確把握職業教育發展規律基礎上,在一定辦學理念指導下,對職業教育實施機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所做的特色性、系統性歸納與設計。”
通過以上觀點的分析,我們認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是指其辦學主體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教育制度約束下,按照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目標,在辦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規范化的人才培養方式和學校運行機制。辦學模式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因素涉及辦學的方方面面。通過現有成果的系統分析,我們發現當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下四個方面,即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目標、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環境的保障。
二、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分析
在中國期刊網(CNKI)數據庫中,以“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為題名進行精確檢索,發現從2000年至今發表論文分別為14901和230篇,但與本研究直接相關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成果較少(僅為42篇)。通過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進行著作檢索,以“辦學模式”為題名檢索學術著作為31本,其中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著作較少(僅5本相關)。以下主要就本文相關的研究現狀作簡要梳理。
(一)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
關于辦學主體的界定,是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實踐提出的迫切需要理論上作出回答的重要問題。在高等職業教育領域,相關理論觀點較多地聚焦在“誰來辦學”這個問題的追問和探討上,其主要觀點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有人認為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就是高職院校。代表性的觀點,如嚴智雄認為高職院校既是辦學主體,同時也是利益主體,并且其辦學產生學生利益、社會利益、投資者的利益以及社會需求利益之間的互動。其次,有人認為企業應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如有學者認為長期以來,傳統的公辦高職教育的辦學體制,已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的發展,并由此提出了以產業為基礎,以行業為依托,把企業作為高職教育的主要辦學主體,加快校企合作,構建符合時代發展的新型辦學體制。第三,也有學者認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主體應當走向多元。如牛征認為實現職業教育辦學主體多元化,一是使多種經濟企業參與辦學,二是賦予學校自主辦學法人地位,三是加強政府在職業教育資源配置上的主導作用。也有學者認為,目前高職教育辦學主體應當由普通高等學校、高等專科學校、成人高校以及部分國家級重點中專等組成。面對高等職業教育多元辦學主體導致的管理問題,楊勁松認為多元辦學主體管理認為鼓勵私人辦學是發展職業教育的活力源泉,而管好公立職業學校是規范多元辦學主體行為的關鍵。
(二)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目標定位
辦學定位,指辦學者根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及學校所處的環境,從辦學條件與辦學現狀出發,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奮斗目標、建設重點與辦學特色。有學者借鑒企業經營管理的思想及方法,針對高職高專教育辦學目標定位的實際,討論了高職高專教育在整個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中定位,以及高職高專院校在區域化經濟一教育體系中定位時應注意的問題。也有學者從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出發,分析了高職院校的定位,認為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區別,在于注重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施教;與中等職業教育的區別在于除職業崗位能力的水平要求普遍提高外,更注重基本素質的養成和應變能力的加強。而楊林生等人認為高職院校辦學定位應當涉及人才培養定位、辦學特色定位、辦學層次定位、辦學模式定位以及發展方向定位五個方面。此外,周建松認為當前高職教育的辦學定位必須摒棄高職升本之風,務必要求高職安于其位,辦出特色,此外,還必須建立相對獨立的、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辦學評價體系和標準,建立相對獨立的師資隊伍結構體系和評價標準。
(三)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方式
在圍繞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中怎么辦的問題的探討中,聲音最強的莫過于高等職業院校的領導結合學校辦學經驗的論述。典型的有溫景文基于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探索與實踐,論述了高職產學研結合辦學模式的構建。蔡澤寰在基于襄樊職業技術學院辦學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高職教育辦學模式創新的思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院長俞仲文分析了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若干特征,認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改革必須有獨特的位置定位和獨特的培養目標、獨特的辦學任務、獨特的專業設置及課程設置、獨特的養成教育模式、獨特的教學方式及教學過程、獨特的實訓基地、獨特的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獨特的辦學體制。杜世祿在基于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辦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統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基地、教學、科研、招生、就業”五位一體、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并取得初步成效。程江平從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校企聯合辦學模式分析人手,就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方式改革等方面對高職學院校企合作辦學模式進行了闡述。 (四)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外部制度環境
一種辦學模式在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生存與發展,關鍵因素是支持其發展的各種外在條件,如相關制度、勞動力市場特征、文化因素等。有學者認為,高校辦學模式既受一定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是辦學主體主管選擇的結果。制約和影響高校辦學模式的主要因素分為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文化傳統與國民意向、教育體制與教育政策、辦學理念與辦學基礎等方面。趙明安對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進行了比較研究,分析了德國國家控制下的教育行政與行業協會主導模式、美國國家監控下區域行政主導模式、英國國家職業資格框架下教育行政主導模式,作者提出,高職教育的健康發展既需要政府政策與經濟支持、行業組織積極參與、高職院校治理結構改革,又需要轉變管理方式,探索國家監控下,教育行政主導、行業積極參與的辦學模式。有學者以歷史發展的視角,對工業革命中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職業教育制度案例——英國和德國進行歷史和比較分析;也有學者選擇了較為發達的德國、英國、美國的職業教育制度進行了比較,認為德國的各種職業教育政策、英國的層級式結構、美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法案等,可以為我們所借鑒。
三、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評析
隨著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為我們今天從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成果借鑒。但是通過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發現,當前圍繞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一)理論研究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理論是指人們對自然、社會現象,按照已知的知識或者認知,經由一般化與演繹推理等方法,進行合乎邏輯的推論性總結。無論是以獲得理論本身為研究取向,還是以獲得實踐方案為研究取向的課題,理論研究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進行深入、科學的理論研究,才可能獲得對現有實踐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未來實踐的充分想象,從而產生更為現實且更具前瞻性的實踐改革方案。近年來,隨著國家各項文件法規以及領導人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的不斷重視,學界也開始將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作為研究的熱點之一,相關成果逐年增多,但總體來講其理論研究深度不夠。首先,體現在“經驗介紹多,理論提升少”。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針對某個案學校辦學模式改革和探索的經驗介紹和宣傳,缺乏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概念和內涵的學理性分析和歸納,常常把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改革定位于單一的、局部性的運作行為調整,沒有從綜合的、整體的制度創新的高度來認識。其次,基本概念混淆。就辦學模式這一概念而言,到目前為止尚無統一的界定。通過上述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內涵研究成果較少,而對于辦學模式的內涵的討論,研究者也往往出于自身角色和研究角度的不同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內涵有著不同的認識。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探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問題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有些文章把“辦學模式”等同于“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以及“教育模式”,有些文章則是從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實踐方面談辦學的經驗。今后在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理論研究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明確界定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內涵,建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基本理論框架,探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基本規律、核心特征以及相關制度與政策環境的配套,以此來指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改革。
(二)研究內容有待于拓展和綜合
由于人們對辦學模式的不同理解,其研究的邏輯起點不盡相同,研究的視角大體上是沿著兩個維度展開,其一是從宏觀的教育系統出發,探討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投資體制和管理體制;其二是從微觀的某所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實踐出發,探討其運行狀態。而對于現狀的研究,一方面存在重復與泛化的現象,個別案例的闡述較多,而對辦學模式之間的共同特征研究太少,外部現象研究多,內部生成和實做過程研究少,這就使得其研究的實踐指導意義大大降低;另一方面,這些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層次較淺,很多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或者是單一辦學模式的論述,缺乏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宏觀的把握和系統的理論研究。重視研究的綜合和系統,克服實踐研究與理論研究的“兩張皮”現象,在理論與實踐之間“鋪路架橋”,是今后研究的一大課題。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進一步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現狀進行全面了解之外,還應當加強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歷史沿革、國外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典型經驗借鑒以及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外部制度環境等問題進行探索。
(三)研究方法有待于多樣化的創新
當前學界對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和追問,往往通過實踐工作來認識,對其認識的角度也往往隨著研究者的工作和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是,這樣一來,由于缺乏可靠的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他們的認識也就僅限于經驗上的認知,缺乏理論性和科學性。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多基于文獻研究和“應然性”“演繹性”分析,以及對某地區或個案院校實踐探索的介紹,缺少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對接,以及對實踐探索的深度解讀。此外,由于研究成果多出自某學校或某科研機構研究者或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缺乏多元主體合作的綜合研究,導致缺少范式,造成研究者相互之間溝通困難以及合作機會缺乏,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出現。筆者認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的“范式”應當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共同體所共有并且共同認可的“研究傳統”“方法體系”和“理論框架”。今后的研究期望形成多元化的研究團隊,既要有高等職業教育的行政管理領導,又要有科研機構的專業研究人員。這樣研究既能從宏觀角度人手,全面系統把握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改革與發展,又能從學校的實踐人手,小處見大,以保證研究的綜合性和系統性,實現研究成果的創新。
總之,我國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對上述成果的分析和評析也僅僅邁出了關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的第一步。今后,從理論層面深入探究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內涵及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現狀與問題有整體的把握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期待更多高等職業教育理論學者和實踐人員的關注。
【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評析】相關文章:
試析對高等職業教育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探討03-03
高等師范音樂教育辦學模式論文提綱03-29
高等中醫藥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11-16
淺談高等職業教育現狀與設想12-01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探究11-22
職業教育模擬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3-09
分析高等職業教育課程結構研究03-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