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護理示范病房不同陪護方式的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示范病房不同陪護方式對手術患者心理狀態及社會支持的影響。方法:使用焦慮自評量表和社會支持量表對我科住院的手術患者擁有不同陪護方式(無陪護和陪而不護)進行調查和比較。結果:無陪護組患者的焦慮標準均分明顯高于陪而不護組,無陪護組109例患者中SAS≥50分38例,焦慮檢出率34.86%,陪而不護組93例患者中SAS≥50分11例,焦慮檢出率11.83%。陪而不護組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與無陪護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無陪護組患者主觀支持分及社會支持利用度明顯較低(均P<0.005)。結論:無陪護對手術患者存在焦慮和社會支持的功能障礙,提示無陪護手術患者應加強家庭的支持功能及護理。【關鍵詞】無陪護;陪而不護;術后患者;焦慮;社會支持;調查分析
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深入開展,護理更加重視患者全方位的心理需求,因此對患者心理狀態的分析及社會支持的調查,了解患者的臨床心理問題,以便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婦科作為優質護理試點病房之一,對202例實施不同陪護方式(無陪護和陪而不護)的手術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選取2011年7月~8月間我科住院手術患者。以陪而不護為研究組,以無陪護為對照組。研究組109例,均為女性,年齡15~70歲,平均年齡為(39.56±6.61)歲,大專畢業以上并經濟收入達1500元/月的占32人,其他占77人;農保72例,城保22例,醫保8例,其它7例。對照組93例,年齡18~72歲,平均(41.25±5.56)歲;大專畢業以上并經濟收入達1500元/月的占35人,其他占68人;農保63例,城保18例,醫保5例,其它7例。兩組比較,在性別、年齡、醫保種類、學業層次與經濟收入等影響社會支持的各方面因素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調查工具
1.2.1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定焦慮患者的主觀感受。SAS由20個項目組成,包括心理感受和軀體癥狀兩個部分。為確保測試的正確性,填表前說明測試的目的和意義,強調獨立地不受任何人影響的自我評定。評定的時間范圍,應強調是“現在或過去1周”。將20項得分相加得出粗分,再據標準分換算表換算為標準總分,SAS總分≥50分為焦慮患者。
1.2.2采用肖水源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社會支持是指來自社會各方面包括家庭、親屬、朋友、同事、伙伴、社團等個人或組織所給予的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持。社會支持一方面對應急狀態下的個體提供保護,及對應急起緩沖作用,另一方面對維持良好的情緒體驗具有重要意義。該量表包括客觀支持(3條)、主觀支持(4條)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條)等三個維度。結果評定:總分、客觀支持分、主觀支持分、對支持的利用度。常模總分為34.56±3.73分,評分越高說明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該問卷具有較好的效度與信度。
1.3調查方法:對兩組患者出院前(術后5-7天)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組有親人陪護的109,對照組無陪護的患者93例。由護士發給調查問卷,采用單項選擇答題的方式,患者填寫,患者不能填寫的由發卷護士協助填寫,填寫后立即收回,回收率98%。
1.4統計學方法: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以p<0.05表明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表1顯示:無陪護組患者的焦慮標準均分明顯高于陪而不護組,無陪護組109例患者中SAS≥50分38例,焦慮檢出率34.86%,陪而不護組93例患者中SAS≥50分11例,焦慮檢出率11.83%。
表2顯示:陪而不護組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與無陪護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無陪護組患者主觀支持分及社會支持利用度明顯較低。
3討論
3.1陪而不護對手術患者的影響 :調查結果顯示,陪而不護組患者獲得的社會支持與無陪護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提示絕大多數手術患者希望親人陪伴和家庭的關懷,也就是說對親人陪護有較高的需求,表明家庭和社會給予患者較多的支持,家人的支持能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與決心,鼓起面對生活的勇氣。同時,來自同事、朋友、社會團體的關心和幫助能夠讓病人生活環境和諧健康,可以減輕患者的焦慮、應激反應,對手術的配合以及術后康復都是有益的。
3.2無陪護對術后患者造成的影響:研究顯示,無陪護組的焦慮得分明顯高于陪而不護組,無陪護組患者主觀支持分及社會支持利用度明顯較低,因為護士是患者主要的社會支持源泉,護士與患者接觸的時間較多,尊重、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心理上的安慰…生活護理做得再細致入微,也無法彌補患者親情的缺失,因此反映出患者對來自醫院的支持利用度低、焦慮。焦慮的原因主要是擔心手術后性功能變化影響夫妻生活;擔心術后體力難以恢復;擔心手術后形體改變……因此特別需要丈夫的支持和家人的理解,沒有親人的陪伴對患者術后心理狀態的調整極其不利。這點我們要特別重視。
3.3雖然我們護士做生活護理有一定的專業化、規范化,但有些患者認為讓一個陌生人為自己洗腳、洗臉、擦身等一下不能接受,甚至不舒服。有些家屬認為醫院有無陪護理,把病人放在醫院不管不問,不在身邊照顧視為不孝;一些年輕的女性也特別希望丈夫陪在身邊。雖然我們一直把患者當親人,但是患者認為親人的支持是任何護理服務無法代替的,包括客觀的、主觀的支持。我們一直提倡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滿足患者的個性化要求。患者的康復需要家人的親情支持,患者能從親人那里獲得資源,心理上、情感上的甚至實物上、金錢上的幫助,社會的支持加上護士的專業護理讓患者達到最佳的住院狀態。
3.4對策 倡導“陪而不護”的陪護方式
3.4.1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患者采取保護性策略,有效地減輕焦慮、緩解壓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給患者心理上的安慰、治療上的信心和配合。大多數患者對“陪而不護”表示肯定,因此我們不能為了方便病房的管理而一味地要求無陪護。
3.4.2無陪護并不代表家屬完全放手;陪而不護,也不代表全家齊上陣。患者入院我們會征求患者及家屬的意見,對于那些家屬因工作忙或其它原因無法陪伴者,我們予以無陪護理,每天有規定的探視時間,每次探視不超過兩人,不能禁止或硬性不讓家屬陪伴或探視。
3.4.3我們應該在管理好陪人的同時倡導“陪而不護”,做好健康宣教,加強護患溝通,定期開展工休座談會、心理咨詢、健康訓練等護理工作,每日檢查護理工作落實情況,收集整理病人合理化建議,改進工作不足,促進護理服務更貼近患者,更貼近臨床,更貼近社會。
4結論
手術患者對親人陪護、家庭關懷有較高需求,反映出患者在住院期間,特別是圍手術期間,更需要親人的關懷和照顧,因為這不僅可以給患者帶來情感上的滿足、生活上的方便、心理的安全感,而且能減輕患者無言的孤獨,從而使患者能以良好的心態配合疾病的治療,讓患者縮短住院時間,早日恢復健康,從而提高總體生活質量。在優質護理示范病房,我們應該鼓勵和支持親人陪護、家庭關懷,特別是我們婦科手術患者都是女性,最需要丈夫的關懷。本研究結果提示我們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無陪護”給手術患者帶來焦慮和社會支持功能障礙,護理重點應側重于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和心理上的安慰,因此,我們自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以來提倡“陪而不護”,也就是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既有家人陪伴,又有護士為其提供規范化、專業化的生活護理,扭轉以往在生活護理工作中依賴家屬、依賴護工的局面,一切治療護理全部由護士承擔。
參考文獻
[1]郭念峰.《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
[2]丁常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關懷度及護理策略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3,23(8)
[3]王菲.淺談住院患者陪護的管理技巧.中國民康醫學,2008,20(6)
【優質護理示范病房不同陪護方式的探討】相關文章:
探究開展優質護理示范病房的方法與效果03-29
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探討11-15
創建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區的做法和體會03-09
細節護理在骨科病房中的應用03-29
落實基礎護理與提高護理質量的探討11-17
更新護理用具節約護理勞動落實優質護理服務11-18
高職教學中理論考試方式的改革探討12-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