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
論文關鍵詞:大學計算機基礎 教學設計
論文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已成為當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學計算機基礎》的教學現狀、教學定位和教學條件,探討適合現階段教學特點的教學設計模式和實施過程。
1課程基本信息
《大學計算機基礎》總學時為64學時,其中課堂教學32學時,上機實驗32學時。授課對象為全校非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和專科生,課程類別為公共基礎課,先修課程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
2《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首先,學生在認識上存在誤區。學生普遍存在“重專業、輕基礎”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去學習,認為會用計算機上網、娛樂就可以了。其次,我校《大學計算機基礎》只對本科和專科進行不同教學內容的安排,沒有針對不同的專業的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教材缺乏解決專業問題的案例,學生很少學到與本專業有關的計算機知識。最后,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客觀上學生的基礎差異也很大。很多學生對計算機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他們高中就學習了《計算機基礎》這門課,并且內容有很多與大學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重復。而一些落后地區的學生還基本上沒有接觸過計算機。這樣就造成了入學時,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
3 教學定位分析
計算機基礎教學是大學教育的基本內容,計算機不僅是一種工具,而且計算機學科還有一種獨特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應把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作為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了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四個方面的能力培養目標[1]:(1)對計算機的認知能力。(2)應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3)基于網絡的學習能力。(4)依托信息技術的共處能力。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培養學生成為適應信息社會和經濟發展需求的新型人才中承擔著重要的職責。
本課程共8章,課程的重點是: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office 2003。課程的難點是:計算機數制與轉換,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原理和功能,網絡協議。
教師用通俗的實例和多媒體進行講解,同時理論聯系實際,觀察和分析實例。增添網上學習資料、加強上機輔導和答疑, 讓學生通過上機實踐來理解。鼓勵和引導同學通過互聯網學習,從而激發創造力、想象力,從實踐中理解并掌握本課程的重點與難點。
實踐環節極為重要,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上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驗學時與講課學時之比為1:1。
4 教學條件分析
在授課環境方面,我們采用多媒體大屏幕授課,授課用計算機都能上網,同時配有白板,以便書寫方便;教師上課采用自行制作的電子課件,并配有授課的各種軟件,因此軟件和硬件都能滿足上課要求。
在實驗教學方面,我校的計算中心機房設備配置完好,2011年新配置400臺計算機已經投入使用,上機學習用的各種軟件齊全,完全可以滿足實驗教學的要求。未來設想是實現多媒體信息的采集、處理和制作。
5 教學實施設計
(1)直觀授課方法。目前課程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是“教師+多媒體教室”的教學方式。由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信息量大,知識更新快,我們使用“計算機+大屏幕投影”的多媒體授課方式,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操作過程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方式將抽象內容具體形象化,教學效果直觀,能多角度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但該方法也帶來一些問題,如上課信息量大,同學不易記筆記。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我們利用課程網站,并將課件和教學文件等放在網上,供學生下載,彌補了多媒體授課方式的不足。(2)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靈活的教學方法,互動式、啟發式和引導式教學,充分激發學生求知的潛能和學習的主體作用。例如教師選取某些適合的章節(如計算機的輸出設備)在課前組織學生分組預習。同學們自行分工,利用網絡收集資料,然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用PowerPoint制作出課件,每組選出代表,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學生通過教師所給予的評價和指導意見,可以調節自己的學習,啟發自己的思維;而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和需求,發現和掌握學生的情感和技能水平,為下一步教學和管理提供依據。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經過這種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會獲得進一步的提高。(3)在實驗教學中,我們設計一些綜合應用性實驗,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做,尤其是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學習的重點應放在這一層次的綜合實驗練習上,滿足他們的求知欲。這種設計旨在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計算機知識與技術的能力,讓學生獨立、系統地掌握軟件的使用。學期末,布置一個研究與創新型實驗,組織學生進行作品競賽,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與創新意識。(4)完善教學網站建設。本課程在我校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開設了教學網站,提供《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教案、PPT課件、上機實驗指導以及一些網絡資源的鏈接等。學生可以登陸網站下載學習資料,使用信箱完成作業的下載上傳,教師可以進行作業批改、網上答疑等。網絡教學平臺的使用,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優秀教學資源的共享。網絡教學促進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并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對學生的社會參與能力、協作能力、知識學習與實踐都具有重要的訓練作用。
6教學評價設計
總成績=平時成績*30%+期末成績*70%
平時成績滿分100分,教師將課堂提問、日常小考、階段測試以及和實驗作業相結合,綜合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給出學生的平日成績。其中,出勤30分,實驗作業40分,其它(包括課堂提問、日常小考、階段測試等)30分。
期末成績滿分100分,考試在萬維全自動網絡考試系統上進行,試卷由考試系統隨機抽取,考試結束后系統自動評分。考試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操作題。客觀的基礎知識和主觀的實踐操作均在計算機上進行。這種考試方式真正實現了教考分離,真實地考出了學生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水平,能較全面地反映出教學效果,并可為以后改進教學提供參考。
結語
總之,通過授課、上機實驗與教學網站的緊密結合,學習《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后,學生將具備熟練的信息獲取和處理能力,及在網絡環境下熟練掌握和應用計算機的基本技能。
當今,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廣大一線教師要認真研究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特點, 改進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和核心課程教學內容,研制豐富的教學案例,不斷學習,勇于實踐,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水平,為國家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聯合聲明[J]. 中國大學教學, 2010,(09).
[3] 何欽銘, 陸漢權, 馮博琴. 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任務是計算思維能力的培養——《九校聯盟(C9)計算機基礎教學發展戰略聯合聲明》解讀[J]. 中國大學教學, 2010,(09).
【淺談《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校藝術設計中繪畫基礎教學的淺談06-11
淺談關于高校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04-30
淺談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電子教學設計08-26
淺談問題設計論文08-09
淺談固定資產投資統計基礎工作08-06
淺談基礎醫學專業神經生物學教學體會04-13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02-24
談計算機應用基礎任務驅動教學法08-06
淺談新課改下高校美術基礎教育創新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