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儒家傳統思想對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之啟示
論文關鍵詞:儒家 思政教學 以人為本 因材施教
論文摘要: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蘊藏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啟迪與借鑒作用。如何從儒家傳統教育思想中汲取精華以為當前中學思想政治課提供方法論上的指導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
依據新課程標準,思想政治課是一門德智共生的課程,它由師生、教材、課堂和特定的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等諸多要素組成,并以此為依托言近旨遠地講授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文化學、心理學、倫理學、法學的基本觀點和方法以及我國的國情國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常識,其根本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質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以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常識的為智力支撐,發揮思想教育的德育功能,是思想政治課區別于日常德育工作的內在特性。在我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求其社會成員明確政治立場、政治觀念、政治行為,還要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儒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集中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它所提出的有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原則、方法等方面的觀點, 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啟迪與借鑒作用。如先秦孔孟、東漢王充、宋代朱熹等人都對思想政治教育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方法論,這對當前思政教學開展在方法論上有著深刻的啟發與指導。
1以人為本
荀子在《王制》里講道:“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強調“天人之分”, 要“敬其在己”“制天命而用之”,認為人應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作用。體現在當前的中學思想政治課堂上,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潛能和興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以達到課程教學效果最優化。
2因材施教
孔子主張教育方法因人而異,要因材施教。根據教育對象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教育對象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首先,應針對學生的不同智力水平采取與之智力相符的教育方法。孔子按智力水平將學生大致分為“上智”“中人”“下愚”(《論語•陽貨》)三類。并言:“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主張教給學生與其智力水平相符的知識。同是“問仁”,針對不同的提問者孔子的回答不盡相同。如“以一知十”的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而“以一知二”的子貢問為仁,孔子則答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衛靈公》)。因此在當前的思政課堂上,我們應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給予不同的期望和要求,不能強求學生達到遠遠超出其能力范圍之內的水平。
其次,應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進行不同的教育。孔子認為,學生的性格各異,故教學的方法應有所不同,教學的內容也應各有側重,不能千篇一律。 在《論語•先進》篇中,子路“好勇過我”,遇事魯莽,故孔子告誡他凡事要謹慎考慮,三思而后行。而冉有膽小怕事,遇事退縮無主見,則鼓勵其要行事果敢,不要瞻前顧后。同樣在中學的思政課堂上,學生有不同的性格,有沉默內斂、有活潑奔放、也有急躁沖動。因此,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在對其進行德育培養中,施以不同教育。
再次,就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進行不同的教育。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論語•雍也》),孔子弟子眾多,所好不一。顏回好仁,子路好勇,子貢好商,冉求好政。孔子根據其不同的興趣愛好分別設立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這樣便使其特長都得到了充分發揮。將這點借鑒到當前的中學思政課堂上,在評價學生時,不僅要考慮到其智力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還要綜合考慮其在品德、美術鑒賞、體育等方面的成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能單從智育上來判斷一個學生的素質,應鼓勵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取得全面發展。
3有教無類
《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其大意是:對待教育對象,要一視同仁,不能按照人為標準將其他們分成三六九等。主張教育沒有類的差別,不論貧富、貴賤、善惡、智愚,這是一種教育平等思想。當前,教育已成為全體公民的需要和共享的權利,教育資源也應做到全民性和普及性。在思政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一視同仁,這種一視同仁并不是否定“因材施教”,而是指要把學生看成平等的學習主體,他們是各有其靈魂,各有其人格尊嚴的人。不僅要在教學資源上做到平等和共享,還要在心靈上給予同等的尊重。
4啟發示教學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其中“憤”和“”悱是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兩種狀態:“憤”是指學生對某一問題正在積極思考,急于解決而又得不到完滿解決時的矛盾心理狀態而“悱”則是指學生對某一問題已經有一段時間的思考,但尚未考慮成熟,處于想說又難以表達的另一種矛盾心理狀態。“啟”是指針對前一種狀態,教師應對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適時給以指導,以幫助學生開啟思路。而“發”則是針對后一種狀態,教師應幫助學生明確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質屬性,然后用比較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既體現了孔子注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以學生為主體,又區別于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倡導啟發式的教學理念,強調教育對象的能動性和自主性。
5內心自省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在于“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故在對學生的人格培養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師長發揮的作用應如春風化雨。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看見賢人,便應該想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便應該自己反省,更是強調內心反省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說教式教育,但說教必須與受教育者的內心自省結合起來。教育者的說教是外因, 受教育者的內省才是關鍵,外因與內因相結合,才能收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效果。
儒家思想之精髓乃我中華文化之瑰寶,歷經千年仍有其獨特價值。中學思想政治課作為一門旨在提高學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質,培養健康完善人格, 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課程, 只有不斷吸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精髓,構建自身豐富的文化內涵, 堅持以人為本,做到因材施教,多種教學手法相結合, 才能不斷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王先謙《荀子集解》 中華書局1988-9-1
[2]朱熹 《四書章句集注》 中華書局 1983-10
[3]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01
【淺談儒家傳統思想對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之啟示】相關文章:
淺談高校的思想政治專業教學改革06-13
淺談儒家思想對中國法制的影響04-13
儒家思想對中國傳統醫學倫理思想的影響08-03
儒家“慎獨”思想的倫理意蘊08-09
淺談體育教學之美06-10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管理08-24
淺析儒家“慎獨”思想的倫理意蘊08-30
淺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政治思想04-28
淺談思想政治教師要提高政治素質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