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實用主義價值觀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影響
摘要: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裝生產加工基地,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服裝來自于中國制造。我國服裝產業在國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服裝外貿出口多年來一直是我國第一大出口行業。然而服裝高等的并不長,僅僅二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服裝教育中陳舊的實踐教學體系已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新型商業及產業運行機制。怎樣構架新型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服裝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本文以服裝產業的變化為根據,以培養學歷教育與職技能培養相結合的新型培養模式為切入點,研究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架與實踐。
論文關鍵詞:服裝設計;新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一、我國服裝設計專業教育發展歷程及現狀
(一)發展歷程
我國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國紡織業發展迅速,帶動了染織行業發展,隨著人才需求的激增,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極具盛名的老牌院校中央工藝美院率先成立了染織專業,1985年中央工藝美院第一個服裝設計班開課。培養的學生畢業后的去向仍然是工廠的技術科,但是,中國高校的服裝人才培養就此開始。培養方式與課程設置模仿日本,學制通常為2--3年,以專科及中等職業教育、短期職工技能培訓為主。這一時期的服裝設計專業以染織及工藝為主導,真正的服裝設計課程及實踐教學體系還未完善。
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服裝設計專業形成與完善時期。改革開放以后,大力發展輕,輕工業部成立了屬下的八所輕工業學院,都設置了服裝設計專業,再加上老牌八大美術院校都開設了服裝專業,服裝專業教育開始踏上蓬勃發展之旅。雖然仍服裝專業在設計教育的框架下,但已逐步實現了專門化教育。該時期在服裝設計專業發張過程中,由于人才的需求及行業的市場細化,又派發出兩個新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表演(模特類),形成了較完善的學科體系。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到至今,隨著服裝產業的大力發展和國內服裝品牌的國際化,中國正在從服裝加工制造大國向“中國創造”轉變。這一時期中國的服裝出現了一些國際知名大品牌,部分國際品牌在國內成立研發設計中心,對服裝專業人才需求大增,也促使服裝專業教育迎合其發展。90年代末期,藝術類大肆擴招,一時形成藝術教育“白熱化”,該時期除八大美院及輕工業部下屬的幾所輕工院校開設服裝專業外,各種理工大學等綜合類院校以及職業技術院校、民辦高校、高職高專也都開設了服裝專業,服裝專業由原來的零星辦學到遍地開花。服裝專業教學體系也日趨完善。
(二)當前服裝設計專業教育整體情況
1、專業設置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近200所高校設立了服裝設計本科專業。20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設立了服裝設計專業碩士點。服裝設計本科專業大部分開設的學制為四年制。目前服裝專業按照學科起源背景大致可以分為3個專業方向:一是服裝藝術設計類,約占50%;二是服裝設計與工程類,約占40%;三是服裝設計與表演(服裝模特)類,約占10%。
學科分類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個區域,一是長江三角洲流域,如上海、武漢、杭州等地域;二是珠江三角洲流域,如廣州、深圳等區域;三是東北部區域,如北京、山東、東三省等;四是中原地區,如西安、鄭州、重慶等區域。
2、專業教育存在問題。就我國服裝專業教育整體情況看,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人才培養模式與職業需求相脫節,畢業生知識結構無論從專業基礎的廣度,還是從專門化部分的深度都與職業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服裝專業學生有50%轉行,而與此同時,服裝卻在呼吁人才嚴重匱乏。學生設計得不到發揮,作品難以轉換為產品;企業抱怨大學生理論和市場脫節,雙方把矛盾源頭都指向學校,認為學校沒有培養出它們所需要的人才;(2)教學手段單調、落后,對學生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考慮不足。專業教育重藝術,輕技術,重紙面效果,忽視服裝的內涵本質等。由于許多院校初期的服裝教學是由搞繪畫藝術或染織工藝的美術教師擔任,學生所接受的訓練多是美術基本功和服裝畫的描繪技法,沒有更多意識到服裝設計所涵蓋的藝術與技術的內在聯系,造成了學生只會畫,不會裁,也不會做(特別是對有變化的結構),無法使設計意圖得到完整體現;(3)服裝專業教育規劃不合理。規劃專業教育對形勢變化不能做出正確判斷和積極回應,尚缺乏必要的反饋機制,這使得教育不但不能超前,反而滯后于規劃實踐。服裝設計師和版型設計師都是服裝企業的支柱人才,直接影響到服裝產品的品質和附加值;(4)辦學特色不顯著。服裝設計專業院校由于受設計傳統教學的影響,各個院校的老師都是“同門師兄”,傳授知識、課程設置、教學大綱、專業實習等模塊都如出一轍,缺乏新意,導致院校間的特色盡失,另外就像服裝的流行趨勢一樣,院校之間也存在相互模仿;(5)實踐環節相對孤立,不成體系。實踐環節是服裝設計人才培養中的重中之重。目前,服裝的實踐環節無非是課內實踐(制版、工藝)、集中實踐(專業考察、民族服飾考察)、畢業實習(頂崗實習)等,每一各環節的實習都是獨立的,缺乏聯系的。另外實踐環節的延伸度也較短,不外乎實驗室(工作室)、工廠等,很難突破這些固定模式;(6)校企合作深度不夠,停留表面。目前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一紙協議”的表面,都是為了應付檢查、樹立典型而強制性和企業“合作”,這種合作沒有深度,缺乏可持續性。
3、專業教育的趨勢。縱觀服裝設計教育的發展趨勢及我國服裝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將有下列發展趨向:(1)服裝專業教育的基礎:從總體上看,服裝專業相對獨立性日益增強;同時,與多學科、邊緣學科的聯系和結合趨勢也日益明顯。服裝設計除了仍以服裝設計、服裝打版、服裝工藝、市場營銷為學科發展的基礎外,工藝美術和設計的一些觀念、思考和工作方法也日益在服裝設計中顯示其作用;(2)服裝專業教育的重點:工程技術與社會、藝術三者并立;(3)服裝專業教學的方法:項目教學、案例教學、大賽參與教學特征日益明顯;(4)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相一致,與地方經濟發展相一致,與社會、產業、行業相一致,在工程型、應用型人才培養基礎上,加大研究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力度,在設計型人才培養基礎上,加大管理型人才培養的力度;(5)服裝專業人才培養特點:服裝設計是一門獨立、綜合性學科,其專業教育需要一個較寬口徑的專業基礎和個性的獨特教育,服裝設計人才應是一專多能,具有專長設計能力、制作能力,同時還應擁有一定的服裝生產管理能力、服裝營銷能力。
二、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總體思路
(一)服裝設計行業人才需求的特點
1、需求現狀。服裝專業需求崗位依次為服裝設計、銷售業務、技術人才、經營管理、工業工廠類服裝人才,占職位總數的74.43%。
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首席設計師、設計總監、女裝/男裝設計師、設計助理、制版師、樣板師、質檢、外貿人員、跟單員、銷售主管、區域經理、導購店長、營銷總監、市場總監、市場督導、市場拓展、生產廠長、車間主任、采購主管、QC等崗位。
2、需求趨勢。(1)熱點專業供不應求。從招聘單位需求職位與求職人員擇業需求專業比較來看,有4個專業需求吻合,即服裝設計、技術類、管理類、營銷類專業。這反映出這些專業在中國服裝經濟發展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這些專業人才是中國服裝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保障;(2)服裝設計師、制版師、陳列師等崗位仍然供不應求。服裝設計師、制版師、陳列師非常吃香。據中國服裝人才網的招聘顧問說,雖然該網站服裝人才遙居國內網站之首,但仍然有很多求職者一注冊簡歷,特別是從事過服裝業并且簡歷填寫得很完善的,就馬上有很多服裝公司打電話邀請面試。
(二)培養目標
藝術設計學科的服裝設計專業,涉及工業技術、藝術、經濟等多領域的學科,在傳統與現代、藝術與工程技術等幾個關鍵點上注重多學科相互交叉,其研究的范圍涉及面廣、應用性強,通過對產品包裝裝潢、廣告、室內外環境、媒體等進行藝術設計與創新,改善外觀質量,追求審美性和宜人性,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銷售,增強企業競爭力,滿足消費需求,以獲得綜合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目前,服裝設計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是:抓住全球經濟發展的這一契機,立足國內、輻射全球,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能夠掌握服裝設計與表現、服裝工藝基礎、服裝材料、服裝立體裁剪等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服裝行業、設計及時尚領域從事服裝設計、教學及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探析主義價值觀對我國當代大學生的影響】相關文章:
極少主義對當代中國室內設計的影響11-19
探析當代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散落12-05
探析當代誠信文化與治國方略11-14
網紅現象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論文04-17
我國傳統社會誠信機制對當代的啟示11-19
當代中國大學生生命價值觀芻論11-28
高校教育中的價值觀教育探析03-27
現實主義繪畫探析小論文03-22
我國傳統音樂倫理思想探析11-1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