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精選12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1
[摘要]針對目前高等的發展現狀,從思想素質、教育理念、修養和敬業精神、人文素質、科學素質和知識能力結構、實踐素質、創新素質及發展性素質、教學、身心素質等方面探討了新時期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綜合素質,文章重點論述了高校教師應具備的創新性教育理念。
[關鍵詞] 教師素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戰略出發,規劃描繪了未來10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科學確定了教育改革發展的改革思路和重大舉措,為確保《綱要》目標如期實現,必須進一步強化教育改革發展的保障措施,提高教師素質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技術、資源,而是教師素質。重新思考、審視高校教師素質,決不是老生常談。本文基于目前高等教育的發展現狀,以多元化的視角對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綜合素質進行探討,以期為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高校師資隊伍提供一些理論。
一、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
目前,一些高校教師不再以教書育人為正業,而以上課題、爭基金、出成果為要務,導致研究成果“泡沫化”、學術貪腐現象日趨猖獗。為此,強化高校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就變得尤為重要。政治思想素質是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的統稱,主要是指高校教師應當具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組織紀律、政治鑒別力、政治敏銳性等政治思想品質。政治思想素質決定著教師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約著教師的道德規范,影響著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熱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對教師的科學文化素質及專業技術素質以及身心素質具有重要影響。政治思想素質在教師素質體系中應居主導地位,是衡量教師是否合格的重要標準。政治思想素質好的教師,能以高度的政治熱情,積極負責地從事平凡而艱苦的教育工作,憑借自己較高的思想覺悟、政治敏感,及時察覺學生中某些不良的思想表現或傾向,進而及時指正。反之,就可能置育人重任于不顧,雖有較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術素質,卻待價而沽、急功近利、不能盡心竭力地搞好教學工作。所以,高校教師一定要加強自身思想政治修養,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增強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明確和強化自己的使命,自覺擔負起應負的責任、使命。
二、創新性教育理念
1、育人為本德為先,以人為本促發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高校教師必須首先堅持“育人為本德為先、以人為本促發展”的基本理念,關注學生的生存狀態,關注學生的發展空間。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影響力的大小,而教師的影響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組成。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職業的示范性極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須時時、處處用模范的言行去影響學生、教育學生。高校教師要以德為魂、修德為先,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認真踐行“和諧德育”“生態德育”,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從學生實際和需求出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根據國家高等教育的方針政策,努力把學生發展成為一個健康完整的主體,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生活、學會創新。
2、創新教學目標觀。創新教學,是教師借助課程、教材引導學生按照明確的綜合性目的(或多元化目標),循序漸進地掌握一定的知識、方法、技能、態度等的一種教育活動過程。高校教師必須改變單一的教學目標,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方面的整合,構建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創新教學目標體系。教師的工作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應增強服務意識,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死”的知識和技能,而是以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為載體,依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使學生正確看待科學的“結果”與“過程”。要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靜止觀,樹立以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設計多元的評價體系,為學生的成才成長創造更好的育人,不斷地提高高等院校的教育質量。
3、開放的大課程觀。課程觀決定課程體制,構建符合新時期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課程體制,必須樹立開放的大課程觀,拋棄學科本位主義、重視課程的創新價值,由學科課程、綜合化課程、實踐活動類課程和潛隱形課程四部分組成。課程的價值在于為學生構建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和諧發展的基礎,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突出教學改革對課程建設的能動作用。另外,課堂教學是課程執行的基本單元,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程式,而是要鼓勵師生在互動中超越預定目標、迸發即興創造的火花。課堂教學應該具有生成性,高校教師應善于構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讓科學世界(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回歸,令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并成為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4、正確的教師觀。教師不是“教書匠”,教師應轉變職能定位,實現由“教”到“導”的角色轉換。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與學生都具有獨立的人格價值,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互動的人際關系。通過教學交往,重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創新教學的特征之一。教學交往意味著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對話,意味著學生主動參與,意味著二者的相互建構,它不僅是一種教學活動方式,更是充盈于師生之間的一種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圍。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課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在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同時,引導學生能動地走向知識世界。
5、學生自主發展創新的教學觀。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僅僅在于他是否會講述知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所以,高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傾聽學生的各種想法,要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判斷,進行富于啟發價值的評價,潛移默化中將學生鮮明的個性導往正確的發展方向。質疑能力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表現,只有通過質疑和提出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夠得到不斷強化,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夠得以不斷提高。教師給予學生真誠的鼓勵,學生就敢于質疑;教師給予學生科學的,學生就善于質疑。教師要努力創設、寬松和自由的教學氛圍,歡迎學生提出問題,教會學生提問題的方法、角度,注重問題提出的性、嚴密性、獨特性和創造性。
6、終身學習觀。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發展的必然趨勢,高等必須適應未來社會對各類人才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師要將“學習”作為最重要的職業需要,樹立“人人是學習之人,時時是學習之時,處處是學習之處,事事是學習之事”的學習理念。同時,高校教師要將這一理念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遷移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去,注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習慣,使其具有發現、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興趣與能力,具有收集、交流、處理和使用信息的意識與技巧,為他們日后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寬厚扎實的基礎。高校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場所,更是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搖籃。
三、崇高的修養和敬業精神
教師的道德修養是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它充分體現了其特有的職業理想、態度、規范、作風、情操等。“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和靈魂,學博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道德、品質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影響。高校教師要具有治學嚴謹、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和學術精神,以自己高尚的道德修養影響學生。敬業就是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學工作,遵循教育規律,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熱愛學校,關心集體;團結協作,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能與家長、社會密切合作,共同育人。沒有敬業之心,就不會有精業之道。一個富有敬業精神的教師應當有一種強烈的上進心,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所以,高校教師要敬重教育事業,潛心研究業務,不浮躁,不急功近利,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
四、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能力結構
高校教師要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其中知識結構包括: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結構。前者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實踐知識(科研)、教學經驗的積累,后者則是與教育有關聯的理論知識,如教育學理論、學理論等。上述各類知識構成了高素質教師知識的基本框架,這些知識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它們相互交叉,相互影響。高校教師的能力結構中教學能力是主體。教學能力是個綜合性概念,它包括多方面的能力,如教學基本功、自我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高校教學、工作的復雜性,要求高校教師還應具備科學管理和組織能力如計劃能力、決策能力、協調能力、控制能力、監督能力等。在國際化、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社會,高校教師還應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和熟練的能力等。此外,高校教師要注重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淵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培養一顆博大寬容的仁愛之心等。
五、在實踐基礎上培養創新性、發展性素質
創新源于實踐,能力源于實踐,素質源于實踐。高校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在獲得寶貴的直接經驗的同時,積極借助各種傳媒廣泛地汲取間接經驗。在此基礎上,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教師的創新性素質是指高校教師基于自身的角色特點和崗位特點,必須具備更高層次的創新性要求,只有具備了創新素質才能更好地承擔高校教師的責任和使命。作為從事的高校教師,不能再簡單滿足于一般教學,必須把握本學科最新的發展潮流,了解最新的學科動態,對創新性命題的敏銳度要高、研究欲望要強。只有這樣,才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更好地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高校教師的發展性素質,要求其要善于推動各學科領域教學科研的合作,以重大科研成果的立項、科學研究和成果轉化為載體,適時抓住契機,組建若干個特色鮮明、規模合理的科研團隊,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的身心進步。這種發展性素質,不能要求每個高校教師都必須具備和形成,而是要求每個高校教師必須有廣闊視野和前瞻精神,具有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具備自發、自主、自覺的合作意識和協作精神,具備良好的角色定位能力,通過組建、涵養強有力的發展性團隊,發揮團隊的創新作用,解決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六、過硬的教學素質
教學是高校教師的主要工作,創新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的天賦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高校教師要有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或教學藝術,如藝術、體態藝術、板書藝術等。教學藝術可將教學技能與師生間的感情交流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結合起來,促進教與學的轉化。高等教育高速發展的社會要求高校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素質,做到與時俱進、不斷開拓,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成為教育創新的典范。高校教師應熟悉所教學科知識,準確把握教材體系,理解教學要求,明確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應把握學科的教改動態和知識的更新狀況,不斷完善和豐富自己所執教的學科知識;應加強對授課方法和策略的研究,豐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授課效果。高校教師要學會運用教育學、心理論開展教學,了解教育對象,因材施教,教書育人,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善于創造的能力;善于依據教育對象、教學條件,抓住教育時機,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創設輕松愉快的教育、和諧融洽的心理氛圍,從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學質量等。
七、健康的身心素質
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是人體活動的一種能力,是指人體在運動、勞動和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性機能等能力。高校教師只有具備強健的體魄,才能承擔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心理素質是指一個人在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特征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本質特征。教師的心理素質是在其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是教師發揮心理潛能的基本條件,是促進教師素質全面發展的保證。由于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社會競爭的加劇,使人產生緊張、焦慮、壓抑和苦悶等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健康的心理品質、良好的人格,不僅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對自身的不斷提高和完善有重要作用。所以,高校教師應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如開朗的性情、勇于進取的精神、抗挫折的能力、情緒自我調節的能力以及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始終使自己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狀態,并用它去感染帶動學生的情緒活動。
總之,高等教育的時代性與多樣性為教師各方面素質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高校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是實現高等教育健康、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其中,良好的思想素質是根本,創新的教育理念是指導,崇高的道德修養和敬業精神是支撐,完善的知識能力結構、扎實的實踐素質、較強的創新素質以及發展性素質是關鍵,過硬的教學藝術素質是基礎,健康的身心素質是保障。高校教師應該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我,從而使自己成為一名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教師。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2
【摘要】近年來家長及學校對學生素質教育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培養基礎性素質人才是學生最重要的使命,增強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基礎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現如今應該將素質教育改革方向轉移到職業道德方面來,將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有效性作為高校素質教育改革的重點部分,探究加強高校職業道德改革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教育;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問題與現象;手段與措施
一、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與素質教育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高校院校是培養專業性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但是對于高校學生素質教育不足的情況,仍需要高校院校提供更有效率的素質教育計劃,現代社會中素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對于高校教師職業素質的問題,需要受到高度重視,在高校管理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仍存在著素質教育過程枯燥乏味,導致高校學生對專業素質教育產生抵觸心理,對學生造成了負面影響,所以我國教育改革希望通過素質教育管理工作加強學生學習,這樣的素質教育系統優點很多,尤其是能夠在上加強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素質教育,另外通過素質教育管理工作系統,還能夠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無論從學生的角度還是老師的角度來說,素質教育管理系統都是有效改革我國高校素質教育工作的有效方法。
二、分析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與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與現象
(一)教師職業道德在素質教育中對學生培養的認識不夠深刻,導致不能對進行有效的培養。老師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方式往往是灌輸式的,在上將大量的知識點交給學生,或木訥的在“照本宣讀”,使得老師不能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做到實際的了解,并且在素質教育過程中,老師也并未認識到這種素質教育方法有問題,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去,只會導致學生與老師的距離越來越遠,既不利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習,有不利于學生與老師之間的關系發展,因此,要老師正確認識到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在素質教育中引進培養機制,全面發展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素質教育水平。
(二)由于在職業道德觀中不重視加強培養的素質教育手段,導致學生對素質教育學習的知識了解不夠深刻。在高校職業道德的素質教育歷史中,培養的手段一直沒有被實際利用起來,沒有受到教師職業道德觀的重視,然而在職業道德中實施培養體系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之后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更能有效對老師的`素質教育進行反饋,讓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一定的了解,以便于安排之后的素質教育計劃,由此可見培養在高校職業道德中的重要性,但是在之前的素質教育中,培養體系明顯受到老師的輕視,以至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夠深刻,對知識的了解也不充分,是造成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觀差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探究加強我國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與素質教育水平的手段與措施
在高校教育通過培養體系激發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習潛能。我國高校教師本身對關于素質教育的職業道德基礎不牢固,需要基礎性的職業道德觀來帶領學習,但是職業道德上灌輸式的素質教育方法直接導致高校學生喪失了對素質教育學習的興趣,所以要引進學生的培養體系。
積極進行高校職業道德培養體系的改革與嘗試,加強素質教育的有效性。在高校職業道德的素質教育中,老師應該積極進行培養系統的方法探究與嘗試,來完善我國學生素質教育培養與體系,教師在進行素質教育的時候要及時根據自己班級的整體素質教育學習能力與職業道德水平調整素質教育方法,不能夠繼續使用那種灌輸式的素質教育方法,那種方式會嚴重影響學生了解素質教育的興趣,對素質教育學習的效率有負面影響,而且也不能體現出老師的職業道德水平,要注意嘗試那些能夠調動起學生學習素質教育的方法,可以將職業道德的測試代入素質教育中,這樣既能夠全面帶動學生參與到素質教育中,又可以對職業道德能力進行全面的鍛煉與培養,這需要老師和同學之間的密切配合,所以老師要在素質教育中積極嘗試新式培養的素質教育方法,為高校職業道德的素質教育改革提供有效的意見。
老師可以通過培養體系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職業道德計劃培訓。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導致班級中存在著不同的學習效果,而培養系統也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好方法,老師可以通過素質教育來考察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以及其擅長的學習方式,將相似的學生分到一組,并在準備素質教育計劃的時候按照不同的組別設計幾種素質教育方案,在素質教育階段,將學生進行分組培養,帶動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來達到最佳的學習水平,尤其是那些素質教育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這樣的個性化學生培養體系耗費的備課時間較長,但是素質教育效果卻是極為喜人的,為我國的加強引導素質教育,需要得到高校教師及素質教育計劃安排中心的重視與考核。
四、結語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的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學生素質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直接被凸現出來,國家也將不斷大力扶持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發展,保證學生能夠為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打下基礎,但是相對的,學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質教育水平,保證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基本素質也是過硬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道德能力已經成為合格人才的一項重要標準,因此學生一定要注意加強職業道德效果,通過構建學生的培養體系來加強學生對于素質教育的學習,保證學生的素質教育學習效果,加強學生教師的整體職業道德觀水平,并為我國教育界的素質教育方法的改革提供可參考的經驗。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3
教師的職業素質是影響培養學生質量高低的關鍵,是學校軟實力的體現。明確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素質的內涵,分析當前的不足,然后找出相應的提升途徑和方法,是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我院教師職業素質的不足
1.責任感不夠強
我院的教師結構趨于青年化,70后80后占了大部分。青年老師相較于中年老師除了業務水平的欠缺以外,還有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責任感有所欠缺。現在的高職學生除了學習和就業問題以外,其實還面臨了其他很多問題,例如愛情、親情、友情等。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學生是沒有辦法全身心的投入學習中的。但是現在有些青年老師只管教書,不管育人,也不管教學質量,雖然這是個別現象,但是對于學生的未來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
2.理論水平欠缺
我院多數青年教師都是直接從學校到學校這種工作模式。雖然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都有進行相應的專業知識學習,但是學習知識和教授知識畢竟是不同的過程。在學習階段,我們更多的是被動地去吸收知識,很少自動去思想和自我學習;但是在教授知識階段,我們更多地是要自我學習,然后思考怎么樣才能把這個知識點講清楚并讓學生輕松地接受。現在有部分老師只管把教學任務完成,根本不去考慮學生是否接受了,會應用與否。青年教師在工作后需要轉換角色,并且很成功,短期內是不可能的,這必須要經歷很長一個過程才行。
3.實踐能力欠缺
高職學院的教學和本科階段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截然不同的。在本科階段,我們更多的是去培養管理型的人才,但是高職院校更多關注的是技能型人才——即要求學生的動手能力要強,當然理論知識也要過關。然而這方面的能力我們的青年教師是非常欠缺的。我們的老師在學習階段所接受的都是理論知識的教學,基本是沒有機會在校園里面鍛煉實踐能力的。特別是我們財務管理專業,這個專業在教學中需要老師非常清楚企業的財務崗位的設置,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只有親身去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我們才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我們才知道如何去和學生講清楚,說明白,在教學中我們才能得心應手。
二、高職教師職業素質的提升
1.設立激勵機制,提高教師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學院可以專門針對青年教師設立一些類似“優秀青年教師”之類的獎項,然后給予老師一些物質上的獎勵。俗話說:要想馬兒跑的.快,得讓馬兒吃的飽。只有老師的付出得到相應的回報,才能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學院如果設立了相應的激勵和考核機制,青年教師就會更加努力去專研專業知識,培養自身的責任感,從而提升職業素質。
2.開設相應培訓課程,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上文提到,現在的多數青年教師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還是過關的,但是在教書育人上還有待提高,畢竟接收知識和傳授知識是兩個不同的過程。首先青年教師在實踐能力上是非常欠缺的,因為大多數老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的工作模式,并沒有去企業工作的經歷,在教授實訓課程上面是比較困難的。學院可以針對實踐能力欠缺這部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來提升老師的素質。再者青年老師在德育工作方面也有待提高,學校可以組織一些專題講座來提升老師的個人素質。針對老師自身素質不夠的問題,學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解決:
第一,在每周的教研活動中可以安排青年教師的學習機會。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可以安排中年教師傳授一些理論知識以及教學經驗、方法。會計這個專業在近些年來的改革比較多,變動也較大。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中年教師可以多談一些理論知識的變動,同時也在教學方式方法上多給予青年教師一些幫助。畢竟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聽明白。除了日常的青老教師的交流學習,我們還可以組織青年老師來一場講課比賽。通過這樣的方式,最終會讓我們的老師迅速成長起來。
第二,在寒暑假的時候,學校可以統一安排老師出去靜修。培訓內容主要涉及理論知識和育人方面的德育知識。對于青年教師來說理論知識的教學雖然有個適應的過程,但是只需花點時間和精力基本都是能夠勝任教學工作,畢竟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老師還是有一些積累和沉淀的。不過在德育工作上青年教師沒有任何經驗與理論基礎,我們在這些方面是很欠缺的。作為老師,傳授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對于學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我們也不能松懈。特別是學生進入大學以后,就好像是一個小的社會,他們會遇到除了學習以外的很多煩惱,如果我們不能為學生排憂解難,他們是不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學習的。想要學生在大學期間真正掌握專業知識,作為老師我們必須引導他們主動學習,只有主動地去學習知識,把每個問題追根結底,那么學生才能真正適應這個社會,以后進去社會工作,遇到問題也可以輕松應對。所以我們不能一味的傳授理論知識,我們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適應這個社會生存法則,我們應該更多地去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4
終身教育和繼續教育是現代化社會的產物。教師的繼續教育大多注重專業知識的更新和教育理論的李習。筆者認為教師的語文修養亦應列入繼續教育的內容,它的重要意義不低于其它內容課程的設置.
一、現代語文素質的內涵與外延
近十多年,人們站在哲學的高度,運用系統論理論,從多種角度審視語文的內涵。人們不僅采用實驗技術和歸納方法,而且采用建立數學符號模型和形式演繹的方法,經過理性思維的升華,認識到“語文”概念屬于單一形態的范疇,它是多種內容的統一體,是一個復雜的信息系統。現代語文的內涵就指這一內涵。它要全面包含語文的研究對象和各個要素、有關方面和相互關系,并能由此而闡明它的系統特征。現代教師注重語文素質的培養不僅要掌握語文內涵的這種系統特征,而且要在這種系統特征的基礎上掌握語文研究對象的幾個具體方面的內容:
(一)要掌握語文的四種表現形態:口頭語言、書面語言、體態語言、計算機語言。口頭語言,尤其是書面語言研究歷史悠久。體態語言是20世紀的事,它是用態勢動作來交流思想的語言,是內部言語在體態上的表現,在塑造視覺形象中尤為活躍。它有含蓄、朦朧美與幽默感等特點。計算機語言,是先進的信息處理工具—計算機,跟最古老的信息處理工具—語言的緊密結合。這種結合使語言學進到現代層次,不僅是基礎學科,而且成了人文科學的帶頭學科。這四種語言中,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仍是應用最廣泛、最靈便、最基本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工具。
(二)要認識到語文是表現多種文化存在形態的工具。人們創造語言,賦予語言以內涵,又借助它進行會話、表達、傳遞、交流,同時它又借助各種媒介,如書刊、影視、廣播、唱片等成為文化傳遞的工具。基礎教育中各個科目實際上都是文化的存在物,是文化結構上的不同層次和要素,其社會的知識、自然的知識、文學藝術的知識等等都內涵于語言文學符號系統之中。因此,學習各學科的知識也是學習語文,學習文化。語文在此,不僅僅是重要的學習工具和手段,而且也是塑造人的媒介和憑借物。
(三)要加強語文內涵中聽、說、讀、寫四種能力的培養。口頭語言是人類所具有的最廣泛的、適應性最強的符號媒介,它的外顯形態為自己說和聽別人說;書面語廠言也依然是人類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信息載體,它的顯現形態為,閱讀書面文字和寫書面文字。因此,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具體為聽、說、讀、寫四種能力。這四種能力合稱為語文能力。語文能力是語文學習內涵的核心部分。四大能力關系密切,聽讀側重于理解,說寫側重于表達;聽說又是讀寫的基礎,讀寫是聽說的加工形式。
(四)還要掌握形成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語言理論、文學理論、相關學科理論。語言理論,如語音學、文字學、詞匯學、語法學.文學理論,如文藝學概論、美學、寫作學、文章學。相關學科,如思維科學、心理學、社會學等等。細分,語言理論中還有口頭語言的理論,如交際學、演講學、教師語言修養等。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理解和表達,除了需要運用上述知識外,還需要運用自然的、社會的等許許多多語言以外的知識,此外個人生活經驗的參與也是個重要因素.從認知科學的角度看,語文能力所需要的知識泛指貯存于人腦中的一切認知信息。由此看到語文的內容理蓋面之寬。由上看到,現代語文內涵的揭示,注重形成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種種條件、因素及其聯系,注重知識和能力的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關系,不是偏重子一方揭示其內涵。現代語文素質、就是上述內涵融合而成的高水平的語言能力、語言文化素養。現代教師正是在教師主導地位和滬學生主體地位確立、素質教育目標確立的基礎上掌握這種高水平語言能力的典范,實踐這種語言能力,用以指導學生學習和造成跨世紀人才的典范。上述現代教師語文素質結構說明:
1、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就是使用知識、駕馭知識,它籽互為前提、互為條件、互相依存。
2、現代教師的語文素質具有多重性,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素養,其聽、說、讀、寫能力強于學生,能指導學生,并能訓練學生相應的學科能力。
二、學科教育價值的要求
現代基礎教育以素質教育為目標,教育的價值以滿足兩個“需要”為尺度,即學科教育既要體現社會需要未力求符合現代社會各種規范和要求,又要充分滿足青少年自身的需要,使個體的人格價值、審美價值和創造力價值獲得健康的發展和充分的展示。這種價值追求,其落腳點就在于以高水平的師資去培養學生的學科專業能力.其間,教師高水平的語文素質在培養和形成學生的學科專業能力上將發揮合成知識的作用,活化教學過程的作用。這里僅以學生的主體性間題和教學關系的處理來說明教師加強語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一)教師高水平的語文素質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的生成。學科教育價值論認為,教師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體地位的確立及其主體性的發揮,是形成學科素質能力的關鍵,因此,教師發揮學生主體的能力,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至關重要。學習主體指在對象性的學科學習活動中,學科學習的行為的主動發出者,它始終是學習對象性活動中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相互作用過程中的學習實踐者、學習調控者和學習創造者。主體性則是進行主體活動的主體特征,指在對象性的學科學習活動中,學科學習行為的主動發出者所具有的本質特征,主要包括: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它們是學習關系中的一種存在。在學校,學生主體性生成的原生點在于教師要能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與學習內容形成一種認識關系、價值評價關系和轉換關系。如在認識關系中,如果教師能使學生經過思維,使學習內容主觀化,加以吸納,內化為新的知識結構的一部分,則認識關系就成了轉換關系。這種轉換過程就是主體性展開和生成的動態過程,其間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學習手段、學習情感、學習意志,以及學習反饋均呈綜合運動狀態。上述教學過程顯示說明:
1、只有以教師為主導‘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各種學習實踐活動,并使之拓展深化時,學生的主體性才得以生成,體現出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其成為學習能力的一種品格。
2、教師的語文素質,在很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上述教學活動中最直接、最現實的價值關系是教師作為主導、學生作為主體與教育情境、教育媒體之間的價值關系。在這種價值關系中主要的傳通形式是具有口頭形式和筆頭形式的言語語言,也有運用體態語言和計算機語言的.從教師看,其言語活動表現為不斷發出信息又不斷接受信息,以學科知識為基本內容,創造合適的教育情境,借助各種有效的傳播工具,使用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使教師、學生、教材進行多向轉換活動,使教育活動趨向于既定的價值目標,形成正確的價值評價關系。這個教學活動中所顯示的教師語言是為著實現既定的價值所進行的促使價值關系相互作用、相互轉換的語言活動。因此,教師的語文修養之重要自不待說了。事實也是如此。例一,教差生學習語文知識和寫作。一位教師在講授倒敘手法時,板書如下公式:10:123456789。
出作文題《喜事》,作審題引導,這位教師又說:“寫這個題目,要以‘事’為圓心,以“喜”為半徑,來進行選材、剪裁和組材。”例二,教物理原理。一位物理老師講平面鏡成像原理,卻把《紅樓夢》中劉姥姥進怡紅院照鏡子的片斷念了一遮,接著把描寫劉姥姥鏡內外動作的詞抄在黑板上,對照分析,由此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另一位,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在導入時講了一個氣功師與鳥的故事。說吳式太極拳門中一位大師有一絕招,不管什么樣的鳥,只要放在他的手掌中,怎么也不能飛出他的手心。間為什么。學生爭先恐后回答,一致認為,氣功師把鳥“吸”住了。老師說,不對。因為,鳥往上起飛時,首先要用爪子向下蹬,借蹬力騰飛。氣功師的觸覺相當敏感,當覺察出鳥要準備起飛時,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手往下略微一沉,使鳥的爪子蹬空,沒有向下的蹬力,鳥也就飛不起來。這是力的作用。那么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就拿這個例子來分析一下。上面教例說明,語文存在于人們的語言實踐活動之中。教語文的用數學的語言來開啟,教物理的則用文學的故事來引發,都成功地調動了主體學習的積極性。這里,教師的語言素養在多學科的交叉協作和多層次的知識合成上都發揮了作用。
(二)教師高水平的語文素質有利于建立和諧的教學關系。教師工作范圍廣泛,內容豐富,層次多。從不同角度看,大致可分為全過程工作、全層次工作、全關系工作三個方面。這里的“全”,意在要求形成有機整體。全過程工作屬于工作程序,指教學的六大環節(備課、教課、批改作業、輔導、考試、教學質量分析總結)。全層次工作屬于系列教學內容,涉及知識、能力、智力、育人等方面。不同的`學科其質、其量、層次均不同。如語文,就其中心教學內容看,縱向涉及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橫向包括語文學科的五大要素(語文雙基、讀、寫、聽、說),三大領域(知識、能力、智力),二大課堂(課內外語文學習),五育(德、智、體、美、勞)。全關系工作屬于工作的教學規律,它是存在于學科教育系統內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聯系、作用。其關系可分為共性關系和個性關系,共性關系指反映各學科普遍性規律的關系,個性關系指各學科特有的、不同于其它學科的關系。
個性關系,如語文就是指文道關系、聽說讀寫關系、思維訓練與語文能力關系、課內外語文學習關系.共性關系,指教師和學生的關系,知識、能力、智力的關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系,面向全體學生與因材施教的關系,傳統教學方法與敢于改革和創新的關系等等。以上工作要具有有機的整體性就要建立起合諧的教學關系,而要建立起和諧的教學關系,關鍵是形成教學言語的規范和具有高度的語言文化素養。所謂教學能力是特指教師主體在教學活動中除必須具備的心理素質外,其主要表現亦是從教師主體辨認、理解和使用語言符號的能力方面看的。因此,語文素養是教師手里最重要的工具。現代教師要有效地利用這個工具,必須面對世紀之交的被教育者,完成自身的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的向現代化的轉變。
個人的效率和效能感是現代教師心理的主導面。如在教師和學生關系的處理上,從關心和愛護學生的身心健康而言,就要準確地把握學生先前形成的心理,并善于從學生現有的心理水平出發,因勢利導。如果屬于認知意義上的障礙就要幫助他們提高認識,分清是非,使他們的認識與教育的價值要求一致起來;如果屬于情緒干猶障礙就要善于兼顧學生的合理要求,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和耐心,消除學生的對立情緒,如果屬于習慣隋性的障礙,則應幫助學生解脫不良習慣的束縛,采取喻之以理,導之以方,繩之以紀,持之以恒,耐心地幫助他們,引導他們養成一種良好習慣。這里,教師不僅是“愛者”,也是“智者”。如,有一位教師剛接一個新班,班上有幾名聰明且帶有股小小傲氣的孩子總是不大聽管教。這.位老師是“先用才,再用情,讓他們先服我,再愛我.”這位教師總是利用中午課余時間下到教室,跟他們談KENT系列產品、IBM中國計算機軟件硬件水平、“密集陣”系統、21世紀的“空,中精王”,談《紅樓夢》、《紅與黑》、流行歌曲……大凡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位教師都能佩侃而談.由上看到,和諧關系的出現與教師深厚的語文功底和精細入微、點化入心的語言能力相關。
三、教學效果離層次的要求
語文能力也是一種認識能力。要提高現代教師語文素質,除豐富知識、增進閱歷、完成從心理、思想、態度和行為方式上向現代化的轉變外,還要全力提高教師自身的思維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就是不斷擴充對事物的認識能力,豐富感受力,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思維能力是語文素質的活化劑、深化劑。語文,作為母語教學,或作為媒介語,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水平有高下之分,甚至出現無效和負效。
這種現象,從語文素質上看則決定于教師對本門學科的認識態度,對學生的價值要求,以及自身使用語言的技能、技巧水平及語言行為和語言習慣。因此,現代教師的思維要沿著素質教育的軌道行進和提高,在正確教學思想指導下,高水平地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將教育價值的創造上到一個新臺階。如講授法的運用,有傳統和創新之分。在注入式思想指導下,教師只管自己灌,學生被動學的,屬于傳統中的弊端一類.在啟發式教學思想指導下,講授法變為一種極為重要的邏輯操作,它由比較、對比、分析、綜合、概括等方式組成的,屬于傳統中精華的繼承和創新一類。
后一類的創新性在于,整個設計,力求做到如石投湖,時時注重在學生的心中激起思考的漣漪,給學生以啟迪、智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同屬講授法,效果有別,除觀念作用外,后者的語文素養明顯強于前者的語文素養,其思維的深廣度、靈活性、應變性均高于前者.又如,小說體裁的中專數學教材.這是一部鑒定了的改革型的教材.全書通過一對宵年教師的愛情故事,生動地自然地展開了以三大計算、三大應用為主體骨架的高等數學的系統知識.這一成果是一位畢業子師范學院數學系的老師創造的.畢業初教數學,為改革改教語文,經過六年苦鉆終于溝通了兩門學科聯系,實現了“在數學和文學交叉地帶栽上兒棵樹”的理想追求,使嚴謹的科學系統的數學知識在引人入勝的情節中合情合理地展開,大大提高了數學學習的效率和效益.這里,作者改革的初衷和效果追求既適于接受對象的心理,又反映了社會對學習效果的要求。教師的語文能力在此從思維層面深入到了社會學和心理學的層面上。人類和文化的雙向建構關系充分體現在這位教師身上。
人類創造文化,文化又塑造著人,這種雙向建構都是以創造性思維為特征的語文能力為基礎的.在基礎教育階段,人類文化的諸多方面,如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通過各門學科的設t,各以自己的語文組合形式表現了一個人化的自然界和社會的某些側面,作為教師要在這些具有“文化意義”的世界里通過自身的語文素質吃透它,并通過自身的語言的表述進行再創造,不僅打開一個具有各種現實、歷史和未來意義的文化、科學、思想的世界,而且能將最新成就融合于基本原理和方法的闡述之中,引導學生看到一個新的價值世界,看到一個現代化的價值世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標。
以上所論及的三個方面,無論是語文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教學價值論的需要,還是教學效果高層次的新觀念,都充分表明現代教師語文素質的培養是基于社會的現代化的歷程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需求而提出的。在中西文化大沖撞、大匯合日益加劇的今夭,整個華夏文化只有緊緊抓住語文素質培養這個重要環節,在各地區華人語文能力普遍提高的情況下充分發展我們炎黃子孫的語文能力,才能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從而在與世界其它民族語文的比較、鑒別、滲透、融合中,使我們民族語言對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5
基礎教育改革對小學教師素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有效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實現,需要對師范教育進行合理改革。本文從新世紀小學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入手,對新世紀小學教師素質與師范教育改革的對策進行研究和分析。
實現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目標的影響因素之一是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小學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基礎環節。為了促進該目標的實現,需要在充分了解我國小學教師素質的基礎上,利用有效的措施提升我國小學教師的培養質量。
一、新世紀小學教師的素質
從整體角度來講,新世紀小學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職業道德素質。職業道德素質是新世紀小學教師應該具備的重要基本素質之一。這種素質是指,小學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將相關道德準則和道德規范作為自身行為和思想的遵守對象。新世紀小學教師應具備的職業道德素質中主要包含學生方面的道德、學生家長方面的道德以及教育事業方面的道[1]。
2.思想政治素質。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新世紀小學教師應該具有愛國之情和共產主義信念。其中共產主義信念的作用是保證小學教師具有正確的三觀。愛國之情能夠培養小學教師產生樂于奉獻、團結等優良品格。
3.能力素質。在能力素質方面,新世紀小學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素質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小學教師的專業能力。可以將新世紀小學教師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看成是一種創新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自身創新能力的合理利用提升教學質量。與其他教師相比,擁有良好專業能力的小學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溝通、教學組織等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優勢。
(2)小學教師的基礎能力。就新世紀小學教師而言,其應該具備的基礎能力主要包含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記憶能力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教師需要通過適宜基礎能力的應用或多種基礎能力的混合應用高質量完成教學活動。
4.科學文化素質。在科學文化素質方面,新世紀小學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主要包含以下三種:第一,相應文化科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是小學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第二,心理以及教育科學方面的知識。當小學教師擁有這類知識之后,能夠科學地完成學生產生相關問題的處理。第三,專業學科知識。與其他兩種知識相比,可以將這種知識看成是新世紀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一種體現[2]。
二、新世紀小學教師的培養模式
新世紀小學教師的培養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大專師范學校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的培養時間為五年,其是從初中生開始的。其培養要求為:要求師范生掌握全面的小學教育理論、具有強烈的愛國、愛黨精神等。
2.中等師范學校培養模式。中等師范學校對師范生的.培養為三年制,其課程設置主要包含心理學、教育學、各學科教材教法等內容。
3.本科小學教育培養模式。相對于以上兩種培養模式而言,本科小學教育培養模式更加正式,其對師范生的要求也相對較高。
三、師范教育改革的有效對策
實現師范教育改革目的的有效對策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對師范教育培養觀念進行調整。從本質來看,調整師范教育培養觀念是實現改革目的的主要對策之一。我國師范教育的培養觀念主要包含專才教育觀和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等。為了促進師范生的良性發展,師范教育應該對自身的專才教育觀進行調整。這種觀念不利于師范生的綜合發展,因此,師范教育應該將培養觀念調整為寬口徑的綜合化觀念。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而言,應該將其調整為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在這種教育觀念中,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除此之外,還應該將教學方式調整為探究式、啟發式等有效教學方式[3]。
2.對師范生的課程進行調整。師范生的課程是實現師范教育改革目的的重要調整對象之一。師范生的課程是由專業課和專業課組成的。其中,專業課占師范生所有課程的比例約為32%,公共課占所有課程的比例約為68%。在這兩種課程中,教育課程的總課時為15%。從整體角度來講,我國目前師范教育課程設置主要表現為實踐課程數量較多、理論課程數量較少、師范性較差等特點。對此,應該在注重師范教育課程學術性與師范性、科學性與人文性關系的基礎上,對師范生的課程進行合理調整,進而促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目的的有效實現[4]。
3.對師范生的學習方式進行調整。師范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在擴展師范生思維能的基礎上,使得他們獲得相應技能和知識,且綜合素質也會發生提升。就上述目標實現的影響因素而言,師范生的主動學習會對目標實現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師范生學習方式的調整。當師范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有效突出之后,教師應該對師范生的主體意識進行合理強化。在這種背景中,師范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得到了良好的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學習會促進最終學習效果的提高。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教學需求等因素的變化對小學教師素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為了保證小學教育質量,需要應用調整師范教育培養觀念、課程以及師范生學習方式等對策的應用,實現師范教育改革目的。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6
一、幼兒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要有一顆摯愛之心
任何一名優秀的教師,都需要具有愛崗敬業的優良品質。幼兒園是孩子家庭生活的延續和發展,幼兒教育是愛的職業,愛心是幼兒教師的本質屬性。有愛心的教師清楚,幼兒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對孩子耐心、細心、呵護與培育并重,每日生活、活動都孕育著發展。幼兒身心健康的成長、安全的管理每一項工作,都牽連著家家戶戶。
2.要有一顆求知心
現代社會日新月異,各種新知新能層出不窮,需要教師設計富有活力的生活,創造嶄新的世界。倘若教師不及時更新知識,不積極謀求完善知識結構,無意識發展科學思維,還以陳舊落后的知識和方法去教育管理學生,這勢必就誤人子弟。因此,教師必須具有一種知識更新的緊迫感,迫使自己充分利用點滴時間,利用一切機會,克服困難,勤奮刻苦鉆研,使自己有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在教學中及時反映社會發展、科技進步與幼兒教育的前沿成就。只有如此,幼兒教師才具有永久的魅力和價值。
3.要有一顆合作之心
教師要以高尚的職業道德處理好自己與集體、與家長、與其他各方面的人際關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既有利于教育任務的完成,又能使教師個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幼兒園的工作更加需要相互信賴的合作氣氛,創造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的氛圍,幼兒園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和渠道是在合作中拓展的。
4.要有一顆健康樂觀之心
幼兒園是一種特殊的生命圈。幼兒的生存發展需要特殊的環境,需要童心和童趣。無論是真誠活潑的年輕教師,還是飽經風霜的老教師,一旦面對孩子,就需要保持或激發童心和童趣,真誠相待,歡快游戲,讓孩子在無憂無慮的環境中,盡情享受童年生活的燦爛美好。幼兒教師要對自己的潛能有樂觀的估價,對教育工作的成效和事業的發展充滿希望。敢于迎接挑戰,善于激勵自己,承擔風險,在教育教學中盡其所能,發展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充分相信自己,取得工作的成功。
5.要有一顆創新之心
勤于實踐、勇于探索是幼兒教師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精神的行為表現。面對現代社會發展的壓力和挑戰,人才素質和創新能力將成為國力競爭的焦點。因此教育必須創新,急切呼喚創造型的教師。這樣的教師具有探索的興趣,在工作中善于開拓創新,及時發現和捕捉學生的火花,并及時引導其進行思維創新;這樣的教師能夠在教育生涯中揚長避短、推陳出新,形成自我特色,成為專家型的教師。
二、幼兒教師相應素質的培養
1.加強理論學習,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幼兒教師戰斗在幼教一線,他們是教育理念的直接踐行者,所以,對幼兒教師進行教育理念的培養尤為重要。只有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教師,才會實施現代的教育。所以幼兒教師應通過對中外教育理念演變的了解,對先進教育理念的關注,來樹立正確的現代化的教育觀和科學的兒童觀。
2.創設寬松、公平、多元化的環境,幫助幼師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心態
美國科普作家加德納認為:“人類所有的智力活動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現的。”個體智力的發展受到環境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和教育條件的極大影響,甚至因環境和教育條件的不同而表現出差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點是為幼教學生創設一個寬松、公平和多元化的`文化環境,使之形成健康向上的積極心態。
3.注重幼教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反思幼師的教育教學,不難發現,教師在培養學生個體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滯后于形勢的發展,以至于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缺乏將教育教學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因此,幼師教育教學的內容應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之掌握創造性地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應滲透到每個教育教學環節當中去。例如,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展示智力全方位的領域,從不同的角度,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知識,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智力潛能,從而獲得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進而促使學生不斷萌發創新意識,迅速提高創新能力。
4.引導學生學會參與和合作
當代教育所致力的目標是:學會關心,學會共同生活,學會學習。由于目前我國的幼兒教師基本以女性為主,獨生子女在其中的比例也越來越大,他們在感受、理解、調控、應用、表達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上有很多不足,這無疑會影響到下一代人才的培養。在學校教育中,對這部分智力培養的分量應加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盡力開闊教育對象的眼界,將各種現代化的媒體手段應用于知識的傳授之中,讓他們學會關心國家、社會、經濟生態和全球生存環境,關心他人、集體、人類及自己,關心真理、知識、學習,使其跳出個人狹隘的小圈子。同時應適當開放教育的環境,提供交往實踐的機會,讓教育者大膽地去實踐、去鍛煉,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和良好的情緒情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信、獨立、勇敢、有責任感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最終學會調控自己的行為,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7
【摘要】技工院校“雙師型”教師應該是掌握豐富專業理論知識,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專業教師。“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可以采取引進來、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等多種途徑培養。
【關鍵詞】技工院校“雙師型”教師素質培養途徑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等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人為教學目標。而人才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因此要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必須有高質量的教師。這就要求中職學校的專業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且必須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指導學生實踐的能力,就是我們經常所提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至今仍沒有統一的答案與標準,但是“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高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那么,“雙師型”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呢?又如何獲得這些素質呢?
一“雙師型”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雙師型”教師既然是教師,除具備一般教師的素質外,還應具備以下素質:
1.高深的專業知識
“雙師型”教師應有高深的專業基礎知識和職業技術水平。只有專業基礎知識牢固,專業技術熟練,在教學中才能旁征博引;融會貫通;把握重點、難點;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硬的專業實操能力
過硬的實操能力是“雙師型”教師的一種重要能力。“雙師型”教師操作技能要達到高級工水平,并具有解決實際操作中的技術難題,改進和完善操作工藝的能力。在實際教學和技能訓練中,把實際操作中的工藝、步驟、技能、技巧與專業理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探索工藝中的科學性、合理性。
3.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
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性轉變對教育造成的沖擊,都最先、最直接地反映在職業教育領域,職業教育相對于其他教育而言,它與經濟改革的距離最近。如果沒有經濟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就不能準確地、透徹地理解經濟改革、企業競爭的策略,就很難深入地研究職業教育,也不能較準確地從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對勞動者素質的需求和對職業機構的調整中研究、探討發展職業教育的新增長點。
4.社會交往與組織協調能力
“閉門不出”、“從書本到書本”不可能研究好職業教育。發展職業教育,涉及企業、人才市場等,“雙師型”教師應積極主動與這類相關的人員溝通,獲取與本專業有關的信息,應用于教學,并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指導學生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實習等。
二“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
1.采取走出去的方法
學校可以把具有“雙師型”條件的中青年教師送出去學習,形式可以短期也可以長期。可以利用寒暑假到高等職業院校或一線企業培訓,也可以抽出一年或半年的時間進行長期牢固地學習,豐富教師的實踐經驗,掌握企業先進的生產技術、生產工藝,了解企業對各專業的需求情況。
2.采取請進來的方法
學校可以聘請工廠有經驗的技術員、工程師到學校講授工藝課,專業課教師可以旁聽,和學生一起學習,并將學到的新工藝、新知識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向“雙師型”教師靠攏。
3.學校要加強對專業課教師的培訓工作
第一,做好學校內部培訓和以老帶新工作。學校要有計劃的開展校內培訓,利用課余時間或假期組織理論教師參加技能培訓班,進行本專業的'技能培訓活動,提高理論教師的實踐技能;組織實訓教師的相關專業的理論培訓班,強化理論知識,提高理論講授水平,并在校內進行技能大賽,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向“雙師型”教師發展。并做好以老帶新工作,有經驗的老教師要培養1~2名年輕教師,使年輕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并努力成為“雙師型”教師。
第二,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各種校外培訓活動。學校每年要定期選派專業課教師參加各種形式、各種專業的技能培訓班,通過培訓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還可以了解本專業的發展方向,了解新知識、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并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工作,提高理論及實操教學水平。
4.學校要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技能比賽活動,推動“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技能競賽活動,并對獲獎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體現學校對人才的重視,以鼓勵更多的教師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為“雙師型”教師創造條件。更重要的是教師通過參加技能競賽,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理論知識,還可以提高教師的操作技能水平,尤其是提高教師的實戰經驗,從而推動“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5.專業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實行輪崗教學
理論課教師一學期理論,一學期實習,實訓教師一學期實習,一學期理論,理論與實習一起提高。或是一個專業理論教師帶一個實訓教師,一個實訓教師帶一個專業理論教師,這樣理論教師向實訓教師學習操作技能,彌補理論教師動手能力差的弱項,實訓教師向理論教師學習理論講授水平,彌補理論講課水平的不足、這樣可以取長補短,理論及實訓教師都向“雙師型”教師靠攏,有助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鍛煉,并使“雙師型”教師培養活動落到實處。
6.學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專業課教師積極向“雙師型”教師靠攏
例如,學校在進行職稱評定、評先評優、學科帶頭人、崗位津貼等各方面要向“雙師型”教師傾斜,督促教師積極向“雙師型”教師發展,樹立以“雙師型”教師為榮的觀念。
“雙師型”教師對技工院校是一項長期而漫長的工作,只有真正搞好“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才能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望引起有關領導的重視,真正辦好職業教育。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8
摘要:通過闡述師大美術教師對美術師范生素質的作用,對美術師范生素質現狀與提高師范生藝術素質的途徑進行了深入探討,旨在提高美術師范生的美術技能與藝術素質。
關健詞:美術 教師 師范生 素質 途徑
一.師大美術教師對美術師范生素質教育的作用
1.培養美術師范生學習能力
師大的美術師范生畢業之后主要做的工作是基礎教育,面向未成年的學生進行教育,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注意力等等,同時也包括推理想象能力。想要讓美術師范生能夠做好這些工作,作為師大美術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學習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通過美術課,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逐漸形成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美術師范生特色能力
美術師范生將來的就業要著重依靠其過硬的操作能力,學校在培養美術師范生的時候要更加注重提高其綜合素質,讓其具備特色的技能,增強動手能力。作為美術教師,是學生的直接引導者,需要從這些方面著手培養學生,這對培養出具有特色技能的人才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
二.美術師范生素質、師大藝術教育工作現狀
1.藝術修養與人文素質欠缺
一般來說,美術師范生的`綜合素質比較欠缺。在教育方面,過分強調知識的教育而忽視培養綜合素質,這是教育上的不足,造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現象。這就造成了美術師范生的素質不過硬,藝術修養也不達標。
2.對專業教育過度重視
對于美術師范生而言,技能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技能培養不能代替一切,其他的很多專業課程也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過度重視專業教育的問題比較嚴重,甚至很多美術教師認為其他專業課是負擔,這對學生的思想影響也很大。很多師范生會認為藝術素質并不重要,這樣一來也就不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藝術素質。同時很多師范院校采用學分制的模式,高教資源十分有限,這樣一來專業課程非常多,藝術課就比較少了,也不利于學生藝術素質的培養與提高。
3.師大藝術教育的資源不足
幾年來,我國高校規模擴大,學生數量大增,作為師范院校具備教學經驗和一定的師資資源,但是往往不能夠跟上學校擴招的腳步。造成師生比例失調,教育資源短缺,在美術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美術師范生素質的提高。
三.提高美術師范生素質的途徑
1.美術教師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美術師范生一般來說都比較缺乏藝術基礎,在美術課上,難免會有畏難情緒。如果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這種情緒是最佳選擇。作為美術教師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模式,因材施教,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師范生往往有文理、專業的差別,相比較來說,文科生的藝術素養要高于理科生。如果美術教師只運用一種教學模式,就不能夠適應不同學科的學生。這樣一來,會造成很多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因此,美術教師注重教學模式的創新,其是提高學生素質的必要條件。
2.結合當地美術資源,培養學生獨特的藝術素質
作為美術教師要善于挖掘當地的美術資源,將其運用到課堂中來,結合課本內容培養學生獨特的藝術素質。作為師范院校,也要充分了解當地特色,結合這些特色編寫美術教材。這種教材是十分有個性的,具有地域性強的特點,不但充分利用了當地的美術資源,更能夠讓學生了解本地特色,培養其獨具一格的美術氣質與藝術素質,克服同質化的現象。
3.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拓展學生素質內涵
在師范生的美術課堂上,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傳統的美術課堂內容與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將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變成光、影、聲音,給學生制造身臨其境的感覺。讓美術知識變得更加形象與生動,學生在接受這些知識的同時也更加愉快與輕松,感受課堂質感,實用性更強,學生的素質內涵得以拓展。
4.提高師大對美術課程的認識,發揮美術課堂提升學生素質的功能
美術課的課堂教育對于美術師范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提高師大對美術課程重要性的認識,發揮提升學生素質的功能十分重要。
首先,在對美術師范生培養的方案中需要重點強調美術課程的重要性,在課程安排、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模式的運用等方面做到更加合理,保障教學的時間與教學資源的配置。
其次,在進行人才培養評估的時候,將美術課的課堂教學效果也作為評估重點。這為美術教師和學生帶去了更多的壓力,教師才能夠更盡心盡力地教學生知識,學生也能夠更用功的學習。在效果評估方面,既要包括老師教學環節,也要包括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學習表現、考試成績評定等。讓學生充分重視美術課程的學習,在思想上改變學生的認識,才能夠與教師默契配合,完成高效課堂的構建,讓美術課堂充分發揮提升學生素質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宛俊勇.論高師美術師范生創造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11,(34):118-119.
[2]王樹剛.美術專業在教育實習中如何培養師范生的任教能力[J].美與時代:下,2012,(11):75-76.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9
目前,隨著社會對技術應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我國高職院校將人才培養的重點放在實踐技能的培養上。通過培養滿足生產、管理、建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打造獨特的市場優勢。而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已成為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要素。
一、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的作用與影響力分析
(一)在專業建設方面
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中離不開既具有專業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技能和教學科研能力的雙師素質教師。一流的雙師素質教師能夠敏銳地洞察市場的需求狀況,及時了解崗位信息,準確把握專業培養方向,科學設置課程體系。雙師素質教師使高職教育更加貼近于市場實際需求,使課程設置更加具有針對性、實用性。
(二)在技能培養方面
為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打造獨特的市場競爭優勢,很多院校要求學生必須同時獲取畢業證書和從業資格證書才能準許畢業。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具有夯實的理論教學能力,而且必須具有較強的操作能力和實踐經驗,并且能和企業合作從事教學科研、技術服務等方面工作。而雙師素質教師正符合這樣的能力和素質要求。他們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理論、技能雙重優勢,承擔理論教育的名師和實踐行家的雙重角色,切實做到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融合,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
(三)在教師發展方面
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是指教師在專業理論水平、實踐操作技能和教學科研能力方面從淺入深的發展歷程。高職教育能否快速發展決定于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就是說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水平達到雙師素質的綜合水平,學院才能有條件實現的培養目標,高職教育才能發展。雙師素質教師成為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
二、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現狀及成因分析
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為了擴大人才培養規模,不斷從各種途徑引進教師以彌補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的教師是基于這種情況,直接從學校招聘而來,被稱之為“門到門”教師。這些從學校畢業直接就到高職院校任教的教師,進校前參加專業實踐鍛煉的經歷很少甚至沒有,進校后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項目少等原因而導致實踐鍛煉的機會又很少。從而造成教師缺少行業、企業的實際工作經歷,實踐經驗匱乏。一少部分引進的雙師素質教師,由于工作的轉型也難以維持與企業的聯系,所以引進的雙師素質教師素質出現退化,甚至出現有名無實的現象。
為了引進滿足高職院校培養特色的雙師素質教師,學院要不斷拓寬教師的引進渠道。盲目引進行業的高級工程師來轉崗任教,雖然實踐經驗非常豐富,技能水平非常高,但是他們沒有教學經驗,缺少對高職教學的了解。他們豐富的實踐經驗與技能只能通過進一步的高職教育培訓才能完全傳授給學生。而有些高職院校不重崗位培訓,錄用即上崗的做法亦導致雙師素質教師質量有所下降。 "
三、高職院校雙師素質教師培養策略
(一)強化教育素質培養
1、經常開展校內外的專業經驗交流活動。通過開展經驗交流活動加強校企之間、校校之間以及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以及教學科研能力都得到促進和補充,大大提升雙師素質教師的素質。專業經驗交流活動通常有校內交流和校外交流兩種方式。校內專業交流活動主要是以同行交流為主要形式。專業教師彼此之間由于在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方面優劣不一,通過各種形式的交流可以互相揚長避短,共同提高高職院校整體師資隊伍素質;校外交流主要有校校交流和校企交流兩種形式。校校交流活動是指高職院校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它主要是采取參觀學習、專業研討等方式使同類院校的相互切磋,共同探討專業建設等方面問題,從而共同提升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學校和企業的交流主要是以每學期召開專業建設委員會會議,會員通常是由教師和相關的業務人員組成。通過定期召開專業建設委員會,使教師能夠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需求情況以及人才培養方向等相關信息,使教師實用性理論教學水平和技能性實踐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2、定期進行高職教育理論培訓。高職院校為了滿足人才培養規模的擴大,不斷從社會引進教師。引進的教師一部分是學校畢業生和直接來自于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這些人員的執教水平和高職教育相關理論都十分欠缺。通過邀請教育專家定期對教師進行教育理論培訓,可以使教師更為準確地了解高職教師的職業特點、理解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及工作技能,為加強雙師素質隊伍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重視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
1、安排專業教師下企業進行鍛煉。有計劃地選送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專項實踐訓練。通過教師輪流到企業的具體崗位上實踐鍛煉,使教師掌握新知識,了解新技術,熟悉新流程,理解新管理方法,從而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使教師在外訓中懂得自己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掌握領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把握實踐鍛煉崗位的知識結構,教師將鍛煉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理論知識及前沿技術在教學中及時反饋給學生,大大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2、定期進行實踐技能培訓。高職院校應該對不同類型的教師有針對性地培養,使參差不齊的師資隊伍得到全面發展。通過組織專業教師參加國家或行業組織的職業技能等級鑒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培訓,經過理論考試、實踐考核并通過最終鑒定取得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針對理論水平基本滿足高職院校的“夠用”標準,而實踐經驗又豐富的教師,可以通過個別的指導,使他們快速掌握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并且讓其參加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從事實踐教學工作。
3、對“門對門”教師進行崗前培訓。高職院校的一部分教師是從學校畢業直接進入高職院校工作。這部分教師雖然理論水平基本能滿足高職教育的'需要,但是缺乏專業實踐經驗和實踐教學能力。對這部分教師進行崗前培訓是較好的途徑,教師的崗前培訓是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前,首先進行實踐經驗和實踐教學能力的訓練,并相應地到校內外的實習實訓基地或企業進行定期實踐鍛煉。
4、鼓勵教師考取專業職業資格證書。高職院校為了提升辦學質量,提高學生職業技能水平,加強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的溝通,應全面推行“雙證書制”。這就要求高職教師必須能將課堂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從業能力,增強學生的競爭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之外,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是十分必要的。使專業教師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工作,又能培養技能水平,勝任相關職業資格的培訓與輔導工作,從而達到高職院校雙師素質的素質標準。
5、推行“產學”相結合的辦學機制。高職教育以培養學生優良的職業素質、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要任務。“產學”相結合的辦學機制是指為了充分發揮學校、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育資源的優勢,以課堂講授專業理論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踐技能的生產、科研有機結合的一種辦學機制。通過產學的結合,使高職院校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實踐和科研活動。為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提供有效途徑。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及科研單位建立高職院校的“產學”基地,定期組織專業教師到基地實踐。使教師能不斷的了解前沿技術,掌握新的理論知識,掌控企業和社會對專業管理人才的需求狀況,從而不斷豐富和改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內容,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地教學。
(三)推行有效的激勵機制
雙師素質教師是專業教師的追求目標和方向,也是高職院校發展的重要保障。加強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已經被各個高職院校納入學院發展的長遠規劃中。根據專業教師的經歷、學歷和教學水平等相關因素,制定出符合高職院校辦學條件的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培養制度和培養計劃,建立相應的雙師素質教師評價考核標準和激勵機制,是激勵教師提高雙師素質的必然條件。通過精神激勵和競爭激勵等方式,鼓勵專業教師通過提高學歷、掛職鍛煉、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來提升雙師素質教師的素質和能力。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10
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高中數學的教學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新的授課方式、新的學習方法、新的數學內容,這些無疑都為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但在某些方面還存在著不足。比如高中數學教師專業化素養還有待提高。本文通過結合當前高中數學這門學科的發展,主要提出了四方面的措施來促進高中數學教師專業化素養的提升。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數學的教學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新的授課方式、新的學習方法、新的數學內容,這些無疑都為高中數學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但是無可回避的是高中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高中數學教師的專業化素質的培養問題,也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數學在整個高中課程體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促進學生科學理性的思維方式的養成、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學科可以說是眾多學科的基礎,從這些可以看出高中數學的地位,因此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數學教師的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以及數學教學的進步。作為數學老師必須不斷的適應這種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更好地進行高中數學教學。
我們這里所說的高中數學教師的專業化素養是指在數學知識上能夠熟練掌握高中數學的整個知識體系,在數學教學方面能夠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有較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具有足夠的創新意識,在思想觀念上能夠對數學有正確的認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這些對于高中數學老師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專業化素養的提升必須從其他方面著手綜合開展。通過實際教學經驗和調查研究發現,促進高中數學教師專業化素養的提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加強教師數學教學觀念培養,對數學學科形成正確的認識,提升數學能力
“態度決定高度”,提升高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不斷的提升數學教師對于數學學科的正確認識。專業素養不僅僅包括專業知識,同時還要有“情誼”,即數學教師必須充分了解數學的發展史、演變史、數學的邏輯思維方式、數學的延展性等等,這些方面也是數學的魅力所在。教師只有對這些方面有了正確的認識,才能夠在數學教學中以懷有更高人文素養的情懷進行授課,這樣學生才能夠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而不是對數學產生畏懼的心理。另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師對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才能夠不斷提升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觀念的提升能夠幫助教師更加深刻地去認識數學知識,因為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往往對于知識性的東西研究較多,忽略了對于相關學科觀念的培養,只有通過對數學觀念的培養,教師才能夠對于數學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的`邏輯體系,從而促進數學教學的完整性和聯系性。
數學學科是一門嚴謹的學科,對于人的思維鍛煉、解決問題方式的鍛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這些方面的鍛煉,教師應該不斷加強學習,一方面要在知識層面上去完成更多的學習,才能夠深入淺出的為學生講授數學知識;另一方面還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從而帶動數學課堂教學,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二、加強和完善數學知識的學習,對高中教師進行職業培養
完備的數學知識體系是進行高中數學教學的前提。要想提升數學教師專業化素養,最基礎的一步就是不斷提升教師的數學知識,在這里需要強調的一點就是,數學知識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學的基本定理,還包括整個數學發展史、數學其他背景知識等,這一點往往是數學教師所忽略的地方,因為只有把握了整個數學的發展史,才能從宏觀的角度進行數學教學的設計,才能把高中數學講授得更具人文氣息,使學生更容易接受。
另外當前數學教學的發展是突飛猛進的,高中數學的教學必須要緊跟這種發展步伐,把最新的數學教學理論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來,從而更好的促進數學教學。對于教師而言,一方面要善于運用網絡教學資源獲取當前有利于發展數學教學的一些有用信息,學習那些優秀教師是采用哪種方法進行教學的。另一方面學校也應該加強對于教師的數學專業化素養提升等相關的培訓,通過教學培訓來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素養,是一種集中高效的方法,這樣通過培訓以及教師之間自身的交流,能夠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數學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并且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數學教學的進行。
三、加強數學相關技能的學習,讓數學教學方式多元化
在高中數學體系中,很多知識需要具體的模型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學習。在這一方面,教師應該予以重視,首先來說,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對計算機等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完成數學模型的構建和使用,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夠更加直觀的幫助學生去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在數學模型的支持下,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認識到數學背后的實質內容,幫助學生完成空間想象能力的鍛煉等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學習數據庫、電子表格、制圖軟件等等其他和數學相關的工具,這樣不僅僅有利于數學教學,更重要的一點是通過把數學知識展現到這些軟件工具之上,能夠更好地幫助自身的數學學習和教學。
四、加強數學知識向數學能力轉化的培養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具有豐富的數學知識,但是教學成績卻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沒有把握好教學方法、數學知識向數學能力的轉化。因此數學教師為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應該加強這方面的鍛煉,一方面教師應該向其他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去傾聽學生的訴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心理狀態,能夠真正的從學生角度出發來設計數學課程,從而更好的促進教學的進行,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方法,把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
總之,數學學科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在推動科學的進步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對于幫助學生養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和培養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也是大有裨益。數學教師的專業化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還需要從多方面進行努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只有不斷提升數學教師的專業化素養,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完成數學知識和相應技能的學習,從而不斷促進高中數學教學進步。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11
在創造性人才繁多,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每一門學科的教育改革都在不斷要求教師的創造性素質的提高。少兒舞蹈教師肩負著少兒舞蹈教學和創作的重任,擁有良好的創造性素質是創編高質量舞蹈作品的強有力保障,也就是說教師要編好舞蹈必須具有良好的創造性素質。少兒認識事物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因而少兒舞蹈的編排在構思和方法上與成人舞蹈有著很大的區別,文章重點從具有創新精神的少兒舞蹈創編特點、要求和途徑來談少兒舞蹈教師應具備的創造性素質。
一、具有創新精神的少兒舞蹈創編特點、要求和途徑
(一)少兒舞蹈創編的特點和要求
少兒舞蹈創編應從少年兒童自身的心理、生理出發,同時遵循少兒舞蹈藝術特點的規律。少兒時期是人的一生中身體和心理發展變化最迅速、最重要的時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身體發展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少兒身心發展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從量變到質變的極其復雜多變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創編少兒舞蹈時要善于發現少兒的特點,并依據其特點進行創編。
1.少兒舞蹈創編應注重趣味性
少兒生性好奇心強,好玩。濃厚的興趣是少兒舞蹈表演的動力,如何才能使舞蹈創編變得童趣盎然、絢麗生輝?首先,將舞蹈創編與游戲巧妙地結合起來,在玩的過程中與少兒舞蹈結合,讓小朋友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他們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其次,教師在舞蹈創編時應把握主體思想,并通過游戲啟發小朋友們創編自己的舞蹈語匯,這樣創編出的少兒舞蹈作品飽含兒童情趣并生動感人。例如在舞蹈《小小解放軍》中,一群小男孩在教室里玩一個打仗的游戲,誰來當解放軍呢,個個都舉手爭當,游戲開始了,他們以兩手展開八字當作槍,用上課的凳子擺成地道、小山等形狀,在里面穿來穿去,時而匍匍前進,時而打個滾……正因為這個舞蹈與游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才使得這個舞蹈富有童趣。
2.少兒舞蹈創編應注重純真性
純真是少兒情感和思想的特點,孩子們通常想象力豐富、奇異,他們把一些無生命力的東西看成是有生命力的朋友,他們的內心是不同于成年人的另一個具有想象力的世界,教師應該從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去審視世界,從他們的生活當中去擇取題材。例如少兒舞蹈《真逗》,一群戴著面具的娃娃,踏著歡快舞步,抖動雙肩,邊舞邊逗,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孩子們的無憂無慮,純真可愛的天性。舞蹈動作簡單,隊形的調動、畫面的布置也都不復雜,烘托了整個舞蹈的氣氛,小朋友們容易接受,因而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3.少兒舞蹈創編應注重作品的積極向上性
積極向上的少兒舞蹈作品,可以陶冶少兒的情操,培養少兒對美的認知,它符合少兒思想特點。少兒通過訓練、表演,受到了美的教育,從而受到了思想教育。例如舞蹈《心隨爸爸飛翔》是從少兒心靈想象出發,歌頌飛行員無私奉獻的精神。通過排練這一積極向上的舞蹈作品培養了少兒良好的審美感覺,同時也是對少兒人生觀、世界觀良好的教育。因此,教師在舞蹈創編時應當注重舞蹈作品的積極向上性。
(二)少兒舞蹈創編的途徑
1.音樂的選取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吳曉邦在《新舞蹈藝術概論》中說:“任何舞蹈的藝術形象上都必須通過音樂,才能把它的意想完整的表現出來。”^選擇兒童舞蹈的音樂,一般按以下途徑進行:先有舞蹈的構思,再根據構思創作舞蹈的音樂,或者選一個適合此舞蹈的現成音樂;聽到一首好的樂曲,再根據這首樂曲的感覺構思一個舞蹈。不論哪種方式,少兒舞蹈的音樂要求節奏清晰、樂句短小、音階跨度不大、形象化、旋律簡單易記且動聽,歌詞順口、押韻,富有感染力,讓孩子們聽后富有想象力,能啟發孩子們主動舞蹈,并且能夠加強孩子們對音樂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去表現舞蹈。另外,少兒舞蹈的音樂要具有強烈的時代感。舞蹈的音樂應具有當今時代的特點,才能反映當代少兒的特點,才易于當今少兒去表現。
2.題材和主題的選擇
題材是構成藝術作品的原始材料,是客觀社會或歷史生活事件以及現代生活現象,是作者對生活素材經過選擇、集中、提煉加工而成的。主題是舞蹈作品通過對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意蘊和中心思想。m題材的選擇是舞蹈創作中十分關鍵的環節,它是塑造形象,提煉主題的基礎。然而并不是所有題材都適合編舞,選材時要從舞蹈本體出發考慮它是否具有可舞性。少兒的生活豐富多彩,思維奇特,教師在創編時應走進他們的世界,觀察少兒生活中的角色,從他們的喜聞樂見中選取“可舞性”材料,要求主題新穎,具有教育意義。另外要關注孩子們喜愛的書籍、動畫片,提煉舞蹈動作,進行創編。
3.舞蹈結構與動作的把握
兒童舞蹈作品的結構與成人舞蹈作品結構一樣,需要主題鮮明突出,內容簡練新穎,結構精巧明晰,而且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少兒舞蹈動作應緊緊圍繞舞蹈形象進行設計,準確把握童真、童趣、童稚、童心的兒童特點,不應過于繁瑣,過于復雜,應適合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在表現形式與表現風格上,力求新穎,多樣化。少兒舞蹈語匯可以從古典舞、民族民間舞、芭蕾舞、現代舞以及孩子的生活動作(勞動、游戲及反映他們童心的習慣動作)中去擇取和提煉。例如,舞蹈〈備球樂》中的動作全取之于孩子們的日常動作。舞蹈《喜迎歸》選擇綜合了漢族東北秧歌、陜北秧歌以及云南花燈里的一些動作。另外,舞蹈語匯不宜多,2-3個比較適合。
二、少兒舞蹈教師應具備的創造性素質
(一)豐富的綜合知識結構和良好的專業知識結構
舞蹈來自生活,如何反映孩子們生活的美也便成了少兒舞蹈編導的首要任務之一。好的少兒舞蹈教師應具備寬廣、厚實的知識,這不僅指本學科的`知識,還包括相關的其他社會生活、歷史文化、教育科學等多方面的知識以及在文學、戲劇、音樂、美術等方面的修養,因為這些知識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機會和靈感的把握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這對舞蹈的創編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另外,少兒舞蹈教師在專業知識方面,還應該對中國舞、芭蕾舞、現代舞等舞蹈有深入的了解。少兒舞蹈教師在創編時除了具有成人編導相同的職責之外,還須按專業的特征及其自身發展的工作規律,尊重兒童發展特征,了解兒童思想、生活規律,掌握兒童生理與心理特征,根據兒童不同的年齡階段,創作適合兒童需要的舞蹈。
(二)崇高的舞蹈理想和美好的教育情操
新一代的少兒舞蹈教師要有崇高的舞蹈理
想,對藝術領域要有廣泛興趣和愛好。這一理想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為祖國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具有崇高理想的少年兒童。教師具有崇高的舞蹈理想,才能以身作則感染學生,才能使孩子們從小具有崇高的理想。作為少兒舞蹈教師,需要付出更多,承受更大的艱辛和壓力,他們不僅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舞蹈基本功的訓練,而且隨時需要細心的觀察、思考、挖掘舞蹈創作的素材,進行舞蹈創作。沒有堅強的意志、常年不懈的韌勁是完成不了節目的編排。因此,熱愛與忠誠于舞蹈教育事業,以身作責,為人師表,樂于奉獻是少兒舞蹈教師必備的素質。
(三)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教師不是單方面的傳道者,應使“道”得到延伸、升華,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少兒舞蹈教師更是如此,他們不僅傳授舞蹈現有知識,還要不斷創作新的舞蹈。富有創新意識、時代氣息的少兒舞蹈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使舞蹈得以發展,因此,作為新一代少兒舞蹈教師首先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要有挑戰精神和探究精神。這種創新意識能幫助他們時常捕捉到生活的浪花,撞擊創作靈感。其次,少兒舞蹈教師應具備創造的能力,在少兒舞蹈創編時,在創作題材的選取上要別具一格,在音樂的選取上要挖掘鮮明獨特的音樂,在舞蹈動作的編排上講宄新穎個性化,在舞臺美術效果的設計上要求新穎別致,這樣才能創造出獨特新穎的少兒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2王海英,肖靈.舞蹈訓練與創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 篇12
摘要:本文通過對“雙師素質”內涵的解析,分析了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青年教師隊伍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分別從完善青年教師培訓體系,加強青年教師“雙師素質”培訓力度和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為青年教師提供機會進行企業實踐等方面闡述了青年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途徑與措施。
關鍵詞:旅游管理青年教師;雙師素質;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一直以來就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職業教育培養的專業技術型人才,所以它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高職院校在辦學理念與人才培養目標的設置上有別于一般的普通高等院校,其著眼點是培養具有一定創新意識,較強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較高的職業道德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要想培養出這樣的人才,相應地,高職院校在師資隊伍的打造和建設上也有別于普通高等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就顯得尤其重要。而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都通過不斷地引進高學歷的青年人才來提升自身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然而在引進青年人才進入高職教師隊伍的同時,如何去打造一支理論知識豐富、專業技能扎實過硬、具有較強的職業素養的“雙師素質”青年教師隊伍就成了擺在高職教育界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難題。
1、“雙師素質”教師的內涵
1995年,我國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中第一次有了“雙師型”教師這一說法。之后在1998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在吸收其他國家職業教育的成果和經驗并結合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自身發展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又提出了“雙師素質”教師這個概念。在2004年國家出臺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以下簡稱“評估方案”)中,又對怎么樣才是一名“雙師素質”教師提出了一個具體的量化標準。通過對評估方案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一名合格的“雙師素質”教師在具備理論教學素質的同時,還應具備實踐教育教學的素質和能力。換言之就是,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擁有扎實的專業技能,并且有突出的成績;擁有企業一線豐富的實踐工作經歷;擁有較強的`社會溝通、組織、協調能力。這一評估指標的提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高職旅游管理“雙師素質”青年教師隊伍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2.1“雙師素質”青年教師的人數不足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師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普通高校的往屆或應屆畢業生。這些新進的青年教師從普通高等學校的大門走入職業院校的大門。他們雖然有著深厚的理論知識,但是在專業技術、實踐教學能力與實習實訓指導方面還有所欠缺,還不具備稱之為“雙師素質”教師。針對這一情況,現在各高職院校也在有目的地引進一些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人才。但是由于政策措施不夠健全,加之教育教學工作本身的特殊性,使得這項工作開展起來還存在著一些困難。在2004年出臺的“評估方案”中對職業院校“雙師”素質教師人數方面提出了要求。專職教師中“雙師”素質教師人數必須達到一半以上,而示范院校則要求三分之二的教師為“雙師”素質教師。由此可見國家教育部門對于教師“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2.2面向旅游管理專業青年教師的職業教育專業培訓缺乏
目前高職院校在引進的專業青年教師時候大多考慮的是是否專業對口,而對于是否學習過教學法,有沒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經驗并不是特別看重。這些青年教師進入職業院校從事教學工作后,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雖然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但由于大多青年教師畢業于非師范院校,他們沒有接受過系統師范教育培訓,因此,新進青年教師大多缺乏教育教學方法的專業訓練,對高職學生的學情特點沒有充分的認識,對有效組織教育教學工作缺乏經驗,故而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較差。針對這一問題,雖然各個學校都采取了些措施,如對新進教師進行崗前培訓,針對高職青年教師的系統培訓并不多,許多青年教師還是處在自己摸索和向老教師私下請教的狀況中,這對他們的個人發展和成長尤為不利。
2.3旅游管理專業青年教師企業一線實踐技能不足,實踐渠道較少
新進青年教師絕大多數接受多年普通高等教育都具有較高的學歷背景,專業理論知識豐富,因此他們在思想觀念上或多或少還停留在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上,對職業教育認識不深,重理論研究輕實踐動手。大多缺少企業一線的實踐經驗,對于行業發展趨勢和變化掌握不夠充分。而職業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較強,適應社會發展和企業需要的專業技能型人才。如果教師只有深厚的理論基礎,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話,很難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這樣學生即使知道理論原理也不知道如何運用,這就沒有辦法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不斷發展,許多學校旅游管理專業都與一些具有一定行業影響力的旅游企業建立了長期深入的校企合作關系。并且各個學校也出臺了政策要求專業教師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到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一線進行頂崗鍛煉。但是由于不同的專業特點不同,有些專業短期的實踐鍛煉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申請長期頂崗鍛煉,對于專業教學也有很大的影響,故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達到理想效果。
2.4對“雙師素質”教師的理解較為片面
很多教師對“雙師素質”的概念理解較為片面,認為所謂“雙師素質”就是教師既具備職業學校教師職業資格,又具有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即可。這一片面的認識導致在現實情況下,很多青年教師都盲目的去考各種職業資格證書。他們誤以為只要擁有全國導游資格證書,他們就是“雙師型”教師。其實通過對“評估方案”的解析,我們不難看出“雙師素質”教師的內涵范圍十分廣泛,考取相應的行業資格證只是其中一種方式。更多的其實是體現在與本專業相關的各類技能實踐活動之中。而參加技術實踐(如下企業頂崗鍛煉、參與旅游行業的發展等)更有利于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這是個長期的經驗積累過程,很難短期內收到明顯效果,所以常常被人忽視。
3、旅游管理青年教師“雙師素質”的培養途徑與措施
3.1采用“引聘結合”的方式,擴充旅游管理專業“雙師素質”青年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除了常規的人員招聘之外,還可以制定一系列相應的政策,引進學科帶頭人,通過學科帶頭人的影響力和專業能力,來帶動整個專業的發展和青年教師的培養。同時還可以聘請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或者高級技術人員作為本專業的兼職教師。既可以采用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方式,讓企業一線的專業人士對學生和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定點幫忙和培養,也可以聘請他們進行某些專業課程的教學或者實踐教學環節的專業指導。青年教師可以通知日常的工作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這些學科帶頭人和校外專家不僅是整個專業師資隊伍中的重要補充,同時對于優化和改善整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結構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完善青年教師培訓體系,加強青年教師“雙師素質”培訓力度
(1)重視青年教師“崗前培訓”,強化教育理念。在成為一名合格的“雙師素質”教師之前,首先是要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青年教師在入職前,應該接受系統的教學方法和師德素質培訓。教師這一職業區別于其他職業,有其特殊之處。作為“傳道受業解惑“的人,只有系統學習高等職業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及時掌握高等職業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高職教育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才能更好地掌握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規律,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同時還要熟悉高職院校常規教學管理和規范,了解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教學要求,不出現重大教學事故。
(2)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全面提高職業素養。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時間不長,而且地區發展不平衡。要想更好地發展職業教育,需要我們走出校門,去其他地方學習和借鑒別人的成熟經驗。青年教師有熱情有沖勁,敢想敢干是他們的特點。因此,高職院校可以選派一些優秀的青年教師到職業教育較為發達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學習和交流。通過走出去學習,拓寬視野,了解國際上最新的職業教育理念,提升人才培養的國際化意識。也可以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到國內外著名的大學或實驗室進修,或參加各類專業培訓及專題講座。同時我們也可以邀請國內知名職教專家、教學名師來校與青年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通過這些專家學者的講座和經驗分享,了解最新的職業教育動態和專業發展趨勢。
(3)實施“傳幫帶”計劃,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強化經驗傳承。旅游管理老教師在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上有很多地方是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因此充分發揮教學團隊的互學互助精神,選擇一些政治覺悟高、專業技術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對青年教師進行專業指導,幫助青年教師更快更好地適應高職教學工作。同時在技能大師工作室中,有很多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行業專家,跟他們一起學習交流可以互相收獲很多經驗知識。
(4)幫助青年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既是對教學科研工作的計劃又是對自己的鞭策。青年教師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教學安排、科研目標、實踐鍛煉等各個方面進行系統科學合理的規劃,這個規劃中不僅要對短期教學工作進行規劃,還要有中長期乃至長期的職業發展規劃,甚至包括個人的學歷提升的計劃。完成規劃后,還可以邀請行業專業和學科帶頭人一起來對青年教師職業規劃進行評估,幫助他們只有一步一步有計劃有目的完成規劃,獲得更大的成就。
3.3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以技能大師工作室為平臺,為青年教師提供機會進行企業實踐
青年教師在加強教學能力培養的同時,還應該跟多的深入企業一線進行實踐鍛煉。這不僅是培養“雙師素質”教師的一個重要舉措,對于企業來說也是很有幫助的。高職院校應該營造寬松的環境,鼓勵青年教師到本專業合作的企業中去進行頂崗鍛煉。在事先做好實踐鍛煉計劃的前提下,有目的有計劃的融入到企業一線崗位中去,了解企業的工作流程,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環境之中,為今后的理論教學積累經驗和案例,同時也為后面的科研項目積累素材。而企業可通過專業教師的參與和幫助來完善技術革新,幫助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形成企業、學校和教師三方之間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鄧志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要求下的教師隊伍發展策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6).
[2]姜維.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國際化路徑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6(5).
[3]姜建清.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可持續發展[J].職業技術教育,2007(11).
[4]程敬恭.高校教師崗前培訓再論[J].教師教育研究,2009(3).
[5]石振保.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7(8).
[6]陳小燕.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內涵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8(17).
[7]劉代友.論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88-90.
【新時期高校教師素質及其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醫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論文04-25
青年教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論文05-08
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的論文04-16
企業稅務風險及其防范論文04-21
探討新時期高校計算機教育論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