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化學學習過程 提高化學教學效率
【論文關鍵詞】課程標準 化學學習過程 科學價值觀 【論文摘 要】伴隨著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實施,新課程已走進了我們教師的生活。面對全新的課程標準,全新的教材,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次新的挑戰。新的化學課程標準倡導從學生和發展的需要出發,發揮學科自身的優勢,將化學學習過程作為化學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為理解化學、進行科學探究、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一、化學學習過程解讀
1、什么是化學學習過程
一般認為化學學習過程是學習者以個人的化學經驗為基礎,接受前人的化學經驗,從而使人類的化學經驗得以傳遞、發展的過程。這里所說的個人化學經驗,既包括學習者在生活和社會活動中獲得的直接的化學經驗,也包括學習者在化學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實驗獲得的直接的化學經驗。前人的化學經驗常常概括為化學認識(知識),廣義的前人經驗還包括前人的化學學習經驗(化學認知經驗),它們對學習者來說,都屬于間接經驗的范疇。
2、化學學習過程的主要程序
化學學習過程通常由學習者的聽課、閱讀、觀察實驗或示范、思維加工、領會或體驗、整理、聯系、練習、實驗、表達、討論、作業以及預習、復習等內部和外部活動組成。這些活動按照一定方式組織起來形成化學學習活動過程。所以其一般過程可以概括為四個階段:
(1)感知——預備階段。(2)加工——形成階段。(3)聯系——鞏固階段。(4)應用——發展階段。
二、影響化學學習過程的因素探究
我們知道,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有知識基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教材和教師因素、學習方法等,這幾個因素不論哪一方面有了欠缺都會直接影響到化學的學習,變成學習中的障礙。
1、知識的缺陷積累造成的學習障礙
掌握化學基礎知識是學習化學的首要條件。因為新知識的學習是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已學過的有關化學知識掌握得不牢固,知識點出現空缺或模糊不清,就會直接影響到新知識的接受和消化。
前面知識的缺陷會直接影響到新知識的接受,而新知識不能及時消化、吸收、鞏固,又為進一步學習新知識造成了障礙,從而形成化學學習過程中的惡性循環。久而久之,知識的缺陷越積越多,障礙一個接著一個,進一步學習就難上加難,結果造成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喪失學習信心。針對性措施:預習并聽好新課、及時復習、認真完成作業、強化練習,把每章每節課都學好,才能消除學習中的知識障礙。
2、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學習障礙
智力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記憶能力和自學能力等五種基本能力,本文主要介紹前二種能力缺陷對學習造成的障礙:
(1)觀察能力不到位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通過觀察化學實驗獲取感性認識,經過思維上升到理性認識。因此,觀察能力是化學學習過程的重要能力。有的同學在觀察化學實驗時存在的主要缺陷是:①觀察無目的、無主次、無重點。②觀察時缺乏思維活動的參與。只有通過思維,才能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2)思維品質的缺陷
同學們都知道,在智力的各個因素中,思維能力是核心,思維品質的缺陷主要是思維定勢,思維定勢實際上是一種思維慣性,是同學們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新問題時的一種既定的準備。這種心理狀態形成的思維定勢可表現為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能迅速地連結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從而熟練、迅速、正確地處理和解決面臨的新問題,這是思維定勢積極作用的一面,可以使知識產生正遷移。例如,化學平衡的本質掌握了以后,就很容易理解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的本質,這就是化學平衡這部分知識對電離平衡、水解平衡知識的正遷移。
而另一方面,由于思維定勢是按一種固定了的思路去考慮問題,這種習慣性的思維使同學們在面臨新問題時常常盲目地搬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表現出思維的惰性和呆板性,成為解決問題的障礙。這就是思維定勢的負遷移作用,這是一種消極作用,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先入為主。②一葉障目。③因循守舊。④生搬硬套。
從上面幾個問題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化學學習中,消極的思維定勢存在面廣,對學習的影響較大,必須加以克服。
針對性措施:認真學習相關知識,注意訓練逆向思維、發散思維和變通思維,即對知識點進行反向于教材思維的考查,結論當條件,由相反方向推到已知條件,最后將各步進行歸納從而獲得正確結論。還要訓練類比思維,即此較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相同或相似之處,然后推測這兩個對象在其他方面可能相同或相似之處,并由一種對象遷移到另一種對象的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可以使新舊知識形成有機聯系,使新知識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去。
3、非智力因素的缺陷造成的心理障礙
心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同學學習落伍并不是由于智力水平低下造成的,而是由于他們在學習興趣、意志、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有缺陷,沒有起到定向和動力作用,甚至妨礙了智力的發展,從而導致學習上的落伍。但這一點往往被同學們所忽視,特別是一些智商較高的同學,自恃學習能力較強,忽視了自己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造成學習成績停滯不前。據,目前同學中的心理障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懶惰心理,(2)過度焦慮,(3)自卑心理。
針對性措施: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樹立遠大理想,樹立報國之志,端正學習態度,培養學習興趣,形成強大的學習動力,培養良好的學習性格,為學好化學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4、教材的編排順序
任何一門成熟的科學,都有自己的系統,這是客觀世界某一領域內各種現象的本質聯系的反映。教科書的內容是根據學科教學目的從科學系統中精選出來符合教學要求的,但這些材料的組織仍然要反映該門科學的概念、原理、規律之間的內在關系。有邏輯順序的教材有兩大優點,一是學生易于學習,能夠舉一反三,也能促進他們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二是有利于學生繼續學習,最終掌握這門科學的系統,認識客觀世界的真實面貌。
教材的邏輯順序是由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技能結構、能力結構和科學過程結構四種因素經過科學地排列、整合之后構成的。過去編寫教科書,常常只考慮教材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而沒有考慮它的能力結構和科學過程結構,結果這樣編出的教科書,不利于在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科學方法的訓練,不利于培養開拓性人才,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
教學經驗證明,凡是違反一定原則的教科書,學生學習必然遭受挫折,影響教學質量。案例:美國60年代出版的CBA化學課本,通篇都是理論、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識僅是作為理論、概念的例證出現。教材的邏輯順序是嚴謹的,但十分抽象、艱深,違反了學生的認識順序和心理發展順序,沒有照顧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結果學生學不會,不愛學。
這三個分化點是:
(1)第一、二章的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分子式編得太集中,學生記不住,影響了學習興趣。
(2)第三章的溶解度,要求學生進行同時改變溫度、濃度等條件的析晶計算,這些習題的難度已達到高考試題水平,超越了初中學生的認識能力,學生算不出,喪失了學習信心。
(3)第五章單質、氧化物、酸、堿和鹽的相互關系,這段教材邏輯順序安排不好,牽涉面過寬,而教材提供的準備知識不夠,學生無法應用規律進行演繹,造成學習困難。
這三個分化點都是教科書體系沒做到三序(教材的邏輯順序、學生的認識順序和心理發展順序)有機結合的結果。
5、教師因素
影響學生化學學習過程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學習課堂上,教師應做到“三個轉變”①是轉變以知識鏈為主線,忽視學生思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傳統,倡導以學生思維活動為主線,兼顧知識、情感、態度、價值觀,以確保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真正積極主動地思維。②是教學過程應設計若干個真實開放性的學習情境,這種學習情境要對學生有智慧上的真實挑戰性,以促使學生的思維真的動起來,活起來。③是積極實踐長程設計和二度設計的教學設計思想。
同時,為了貫徹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處理好“三個關系”:①是營造健康的課堂,讓學生學會真誠地欣賞他人的智慧、創造和美,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從而讓教學過程不但成為質疑互動的過程,而且成為彼此真誠欣賞的過程。②是課堂教學要從外在形式的動轉變為內在思維的動,由部分學生的動轉變為全體學生的動,由被動轉變為主動,由單向的動轉變為雙向、甚至多向生成性的動。③是真正實現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變,即教師不僅是“教”者、還是“學”者、“思”者,更是整體活動過程中靈活的操作者和局部障礙的排除者。學生不僅是“聽”者、“學”者,還應該是“問”者、“思”者、“論”者,有時還甚至是“教”者。
三、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的途徑研究
在新課程標準中十分重視學習的過程,它強調了獲取信息及知識的全過程及在學習過程中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也改變了評價的體系。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最終形成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現狀,而新課程標準十分注重結論的同時,也同樣重視提高能力的過程。
從信息論角度講化學學習過程是化學知識信息傳遞、運動的過程。人類的化學經驗是信源,教科書和化學實驗是信宿(信息載體),有關的化學教學手段是信道(信息傳輸手段),化學學習過程是學習者從化學學習信宿獲取有關信息,進行變換、編碼、存貯、傳輸、利用和控制的過程。
當信息變換、組織不當,不能跟接受方(學習者)匹配、共鳴,或者信息的組織程度較差、信息傳輸效率和可靠性低、噪音干擾嚴重,以及學習者接收、再變換和再編碼能力低下時,就不可能實現化學教學信息有效和可靠的傳輸。因而,必須系統地研究化學知識信息的變換、組織(編碼)、發送和傳輸,研究學習者對化學知識信息的接收、再變換和再編碼,以及對整個信息運動過程的調控等影響過程效率的重要環節。
化學學習過程可以看作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習系統,而學習系統一旦構成,就具備了它特有的幾大環節。幾大環節主要指:
1、信息接收——化學信息獲取、加工和使用的過程
化學信息是化學學習系統運行的基礎。從信息傳輸的觀點考察,信息接收是化學學習系統運行的啟動環節。信息接受的能量或水平及其效果如何,對于化學教師、學生與化學教學媒體相互作用的程度及效果影響深刻。換句話說,化學信息獲取的優劣主要取決于信息接受的水平和效果。
2、信息轉化——對化學信息進行傳遞、加工、存貯的過程。
信息轉化是與信息接收同步展開的傳輸過程。從信息論的觀點看,這是信息接受器將獲取的信息編碼進行存貯的過程。
我們知道,學生的知覺與人們的知覺相似,總是集中注意少數重要的刺激或刺激的重要方面(信息給出的信號),而排除次要的刺激干擾,這是信息接收階段的一種特征。如“乙烯在空氣中燃燒”時伴隨有現象:明亮火焰、稍有黑煙,它的本質:含有雙鍵、碳的質量分數提高、發生不完全燃燒;學生一旦接收了這些信號隨即進行信息轉化,將獲取的有效信息內化為智力動作(實現存貯),以備需要時提取、使用,外化為外部的實際動作(轉化)。
3、定向控制——化學信息進行感知、檢測、識別、傳輸、存貯
化學學習系統作為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復雜的信息運動過程,怎樣做到使系統朝向預定目標(有序的方向)發展.或者根據學習需要進行激疑問難。使學生接收信息向著無序的方向運動,隨后再收攏為有序,這就需要依賴于定向控制。如在制備氯化鎂時,要求學生們用6種制備方法,從而加深對物質制備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有利于信息的傳輸與存貯:
(1)鎂與氯氣(金屬單質與非金屬單質)反應:
Mg+Cl2==MgCl2;
(2)鎂與鹽酸或可溶性銅鹽(金屬單質與非氧化性酸)反應:
Mg+2HCl==MgCl2+H2↑Mg+CuCl2==MgCl2+Cu;
(3)氧化鎂與鹽酸(堿性氧化物與酸)反應:
MgO+2HCl==MgCl2+H2O;
(4)氫氧化鎂與鹽酸(堿與酸)反應:
Mg(OH)2+2HCl==MgCl2+2H2O;
(5)碳酸鎂(或硫化鎂等)與鹽酸(鹽與酸)反應:
MgCO3+2HCl==MgCl2+H2O+CO2↑MgS+2HCl==MgCl2+H2S↑;
(6)硫酸鎂與氯化鋇(鹽與鹽)反應:MgSO4+BaCl2==BaSO4↓+MgCl2。
4、結構改變——化學信息、積極反饋、知識存貯量增大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講,是學習者獲得經驗的過程,是學習者的認知結構發生變化的過程,也可以說,學習過程是學習者對信息的獲得和運用改造的能動過程。如學生在學習了甲烷、乙烯、乙炔的化學性質后,對有機物烴有了相當的認識,或者說已經有了一種認知結構;當繼續學習苯的化學性質后,使學生對原有的認知結構發生了改變,從而使得化學信息量、知識存貯量增大。
5、評價完善——運用知識、及時反饋、不斷完善化學知識體系
評價反饋是促進學習、排除教與學的障礙,改進和強化學習活動的一種策略或操作。它對于學習系統起著調節和保證作用。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具有動員和強化功能;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具有提供評價信息、促使他們查明全面情況,及正確地把握施教方向的功能。
化學學習評價,從分析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研究學生思維的最佳軌跡來考察,主要包括:學習重點評價、集中缺陷評價和動態提示評價等。化學學習評價的形式多種多樣,只要具有其相應的有效性,均不失為可信的評價形式。
總之.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師生雙方均應本著全面實現教學目的的精神,從化學學習系統的特征出發,積極主動地交互作用、契合運作,力爭達到最優化的境界。
參考文獻
[1] 《化學學習學》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王煥濤.
[2] 《化學課程論》廣西教育出版社,劉知新.
[3] 《化學教學系統論》廣西教育出版社,劉知新,王祖浩.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關注化學學習過程 提高化學教學效率】相關文章:
重視實驗教學 提高化學教學效率11-14
淺議怎樣提高初中化學教學的效率01-18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有效教學11-21
如何提高初中化學概念教學06-20
化學教學與化學學習的“可持續發展”12-01
淺談化學習題教學11-15
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課堂效率03-05
如何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07-29
優化教學設計,提高化學課教學質量12-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