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教育探析
摘要:我國女性農民工的文化素質普遍偏差、心理素質普遍偏弱、就業能力普遍偏低。為此,教育論文職業教育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可從喚起自我潛能意識、提高職業核心能力、加強多樣化的職業技能培訓等方面來促進女性農民工的就業能力和城市適應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農民工;女性農民工;職業教育。
一、女性農民工的界定及特點。
(一)女性農民工的界定。
農民工,是指在本地鄉鎮企業或者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業戶口人員,是我國特有的城鄉二元體制的產物,是我國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農民工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農民工包括兩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的離土不離鄉的農村勞動力,一部分是外出進入城鎮從事二、三產業的離土又離鄉的農村勞動力;狹義的農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狹義農民工的數量為1.2億人左右,廣義農民工的數量大約為2億人。[1]這里所研究的女性農民工是狹義的農民工中的女性群體,即指擁有農業戶口,從農村進入城鎮,在城鎮謀生的女性社會群體,她們既非傳統意義上的農民,也不具有真正的工人身份。相對于男性農民工而言,由于生理性別的差異及社會性別的不同,使得她們在職業選擇、社會報酬、心理素質和幸福指數等等方面都處于弱勢地位,是一個更為特殊的群體。
(二)女性農民工的特點。
1.文化素質普遍偏低。長期以來,在廣大農村地區,對女孩的教育問題不夠重視,這就必然使得來自于農村女性中的女性農民工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其中文盲、半文盲比重較大。他們中的許多人知識水平偏低、學習能力差,接受進一步學習的難度較大。“女性教育意識”缺失在這種實踐層面上體現出來的是女性農民工不能達到現代城鎮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能適應越來越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作。
2.心理素質普遍偏弱。女性農民工的弱性心理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自卑心理。由于受幾千年封建思想的影響,不少女性農民工自卑感嚴重,缺乏自信心,缺少進取精神。嚴重的自卑心理,再加上面對城鎮新的環境和新的工作,使女性農民工不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對許多事情都感到不能勝任,有的進而產生痛苦感,久而久之,她們便失去了自信。自卑心理不僅影響社會對女性農民工的評價,而且也成為女性農民工事業發展的最大的心理障礙。其次為依賴心理。農村女性不但在生活上具有依賴性,而且從思想上也具有依賴性。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農村女性認為“男主外女主內”是理所應當,“女子無才便是德”這種觀念根深蒂固。隨著社會的發展,雖然當代農村女性對男子的依賴正逐漸減少,但依賴心理在潛意識里仍然存在。調查顯示,農村婦女在選擇配偶的過程中,仍然希望借助于婚姻尋找對男人的依賴。依賴心理使女性失去成才和成就事業的愿望和動機,絕大多數女性農民工亦是如此,進城務工,大多都是跟隨丈夫而來,自己的成才動機和成就意識不強。可見,依賴心理是束縛女性農民工成才的重要心理因素。三是退縮心理。工作的開展、事業的發展,除了需要一定的文化素質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撓的精神,堅強意志是一個人能否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所處環境不同,導致女性農民工在文化素質等方面遠遠落后于農村男性及城市女性,那么她們要想干出一番大事業,則既需要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更要有堅強的意志。然而,在成才的道路上,女性農民工卻存在著諸多特殊的困難。有些女性農民工在順境情況下,還能努力進取,頗有信心,但一遇困難,就知難而退。她們承受壓力和面對挫折能力不強。退縮心理和意志力薄弱是阻礙女性農民工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成就動機普遍偏低。從心理學研究來看,成就動機是推動一個人努力獲得成就、達到目的的一種欲望,是推動一個人完成某項任務的內部動力;它對人的學習、工作起著定向和推動作用;在某種情境中,對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抱有很高期望值的人,會比期望值很低的人表現得更為出色。[2]同樣,女性農民工成就動機的高低,也影響著她們實現內心目標的可能性。然而,不少的女性農民工認為:女性就應該操持家務、養兒育女,取得成功是男性的事;她們總歸是女人,首要的任務是做好妻子和母親,養家糊口是男人的事。可見,女性農民工的成就動機的偏低,她們對自身的社會價值認識不足。
二、女性農民工的就業狀況分析。
(一)主要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低、單簡重復的操作性工作。
受教育的程度、文化素質的高低是衡量進城務工人員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也是進城務工人員擁有的重要社會資本。由于沒有較高的文化程度,也缺乏相應的技能,女性農民工很難在城市找到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作。因為沒有專業技能,且缺乏競爭力,她們大多都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簡單重復的操作性工作。她們主要集中于紡織、服裝、印刷、食品加工、玩具、電子等勞動密集型輕工業或者保姆、家政服務、餐飲、娛樂、休閑服務員、售貨員等服務業,其向上層職業流動的機會遠遠少于男性。[3]從她們所從事的輕工業方面的工作來看,通常勞動強度都較大、工作環境較差,工資福利與勞動付出不成比例,工作時間較長且很少休息娛樂時間和活動;從她們所從事的服務業方面的工作來看,大多對年齡和外形有條件,一般要求年輕和形象好,這種工作職業生涯短暫,競爭激烈,而且地位低微。女性農民工在這些行業就業,沒有什么發展前景,收入也不穩定,且社會地位低下,她們在城市的生存狀況不理想。
(二)勞動報酬和職業認同程度偏低。
一般來說,女性農民工比男性農民工的勞動報酬低。據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調查發現,女性農民工的月工資比男性明顯偏低,女性農民工平均月工資為910.78元,男性農民工為1100.24元,二者相差近200元。[4]原因主要有:(1)由于所從事的行業不同或受教育程度不同引起勞動報酬的差異。通常,男性農民工主要從事建筑業、運輸業、制造業、野外施工等艱苦行業的工作或從事管理和技術性工作,因行業艱苦或腦力勞動含量高,因而報酬相對要高一些。(2)由于性別歧視。許多用人單位從利益最大化角度出發,存在男女農民工同工不同酬的現象。很多單位認為招收女性農民工要承擔更多的人力資本,女性的生理、生育、照顧家庭等都會增加用人單位的成本,她們甚至會因為生育、哺乳的情況隨時被中斷工作,而且在相同的福利待遇下,女性農民工創造的財富可能相對要少一些。[5]這些情況都會讓企業減少招用或不招用女性農民工,即使迫不得已要招用女性農民工,一般給的報酬也盡可能壓低。
同時,由于女性農民工沒什么文化和技能,她們對于工作的性質、場所、職業沒有什么挑剔,來城市打工的目的主要就是掙錢,工作體面與否倒是其次。另外,由于勞動力供大于求,工作不好找,只有工作選人,不可能人選工作。因此,女性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一般被等同于“沒有技術、沒有地位、沒有前景”的職業,難以得到社會正面的評價。這樣也就使得女性農民工內心普遍有種被排斥、失落、沒有尊嚴的感受,她們的職業認同程度偏低。
(三)從業穩定性不高,壓力大,幸福指數偏低。
女性農民工來到城市就業,一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由于自身的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的欠缺,再加上就業市場信息的不暢通,她們就業困難重重,工作極不穩定,大多是短期或臨時性的。另一方面,女性農民工還要在家庭中承擔起家務、生育、撫養子女和照顧老人的責任。青年女性農民工因生育行為而暫時退出勞動力市場,等孩子稍大些時,她們又重新投入城市務工市場。生育前后這一過程身體、心理的變化都會對她們的重新就業產生影響,相對于男性農民工來說,她們所要承受的精神負擔和壓力要更大一些。基于以上的種種原因,女性農民工在就業中會表現出困惑彷徨、焦慮無助,女性農民工的幸福指數(幸福指數是指農民工對自己在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狀態的心理滿意程度,是一種主觀心理感受。幸福指數與自身的心態、價值觀密切相關)一般低于男性農民工和其他城市女性。有報告指出:在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女性農民工比男性農民工更不樂觀。有43%的女性農民工表示自己經常“心情煩躁”,這一比例比男性農民工高5.5%。[6]
三、積極推進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教育,提高其就業能力和城市適應能力。
(一)宣傳現代女性角色觀,喚起女性農民工的自我潛能意識。
在職業教育的內容里,要大力宣傳現代女性角色觀,改變女性農民工舊的傳統的女性角色觀(賢妻良母)和性別特征定勢(怯懦、柔弱)。要讓她們意識到,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女性的社會角色也在發生變遷。女性農民工不應該只附屬于丈夫和從屬于家庭,應該讓她們認識到在新時代自身所承擔的重任和義務,意識到自身的價值體現。因此,職業教育要宣傳新的女性角色觀,提高人們的性別覺悟,要對女性農民工的社會地位、社會作用和社會價值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要對女性生理、心理特征等理論知識進行宣傳教育,以幫助女性農民工正確的認識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也啟發男性及整個社會正確的評價女性農民工,從而為她們的職業教育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同時,職業教育應該改變傳統觀念里的對女性潛能認識的誤區。傳統觀念中,對女性整體的第一印象是柔弱,也普遍存在著“男強女弱”的偏見。由于受到來自于社會和家庭的多方面的“女不如男”的暗示,許多女性農民工自身也認為自己各個方面都不如男性。事實上心理學研究早已表明:在男性群體中,智、愚差別懸殊,而女性群體中,智力發展較為均勻,多屬中等。男女兩性智商平均值均衡,只是在智力的具體表現方面各有優劣。[7]然而,社會對女性潛能的認識偏差卻依然客觀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對女性潛能認識的不足。為此,職業教育應通過一定的宣傳和教育使廣大女性農民工認識自己的潛在能力,辯證地看待自身潛能的優勢和劣勢,發揮優勢,揚長避短;要認識到自己有可以提高和不斷成長的一面,不斷加強學習,充實自我,增強信心,把自身的潛能盡量發揮出來。
(二)加強女性農民工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
職業核心能力是職業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是:它不針對某種具體的職業和崗位,而是指可以遷移和運用到很多職業和崗位的能力,它具有相通性,即是人們從事哪一種職業都離不開的一種通用的職業能力。
注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促進個體適應新環境新工作,能促進個體終身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形成。在我國,一般依據職業核心能力活動指向的不同,將其分為學會學習的能力、交流能力、社會活動能力、組織和管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五種。[8]而我國女性農民工自身所具有的特點顯示出她們對職業核心能力的缺失,越來越注重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職業教育應采取一定的舉措來提高她們的職業核心能力,從而促進其就業和對城市生活的適應。具體來說,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1)在強調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要注重對失地農民基礎文化知識的補充,促使他們養成自我學習的意識,提高學會學習的能力。應對她們進行基礎文化知識(如讀寫算、生活常識、健康知識、市場經濟知識、計算機基本操作、簡單的外語口語等)的補充;要讓她們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的意義,使其慢慢形成積極主動學習的意識和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擺脫身份認同危機感,建立起與城市居民良好的交流和溝通渠道,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活動,提高交流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3)開展組織和管理知識培訓,消除以前在農村所帶來的小農經濟管理模式的影響,學習并領會現代企業或公司的管理理念,一方面使其更好地習慣并遵守工作單位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一定程度地促進其組織和管理能力的提升。(4)進行城市適應性教育,提高其面對城市生活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對其進行現代觀念、文明準則和城市意識教育,樹立城市人際關系意識、城市公共意識、城市衛生意識、城市文化意識,使其思想與城市發展相協調;幫助他們樹立現代公民意識、權利意識和平等意識,提高他們在多元利益分配格局中的發言能力、對話能力、組織能力和依法維權能力等。
(三)采取多樣化的職業技能培訓,解決女性農民工的就業。
職業教育應根據女性農民工就業群體的非同質性而采取相應不同的措施。第一,要在新農村建設中解決部分返鄉女性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主要針對“60后”和一部分“70后”女性農民工;第二,要在城市化進程中解決女性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主要促使“80后”和部分“70后”女性農民工適應城市生活,在城市化進程中轉變為城市工人。
1.引導部分返鄉女性農民工回鄉從事高效農業生產、農副產品加工或從事養殖業。這主要是針對“60后”
和一部分“70后”、因種種原因感到在城市就業壓力太大而情愿返鄉的那一部分女性農民工。這部分女性農民工的城市適應能力不強,在城市發展受挫,應該做好她們的心理疏導工作,積極幫助她們回鄉做好相關的農業、農副產業或畜牧養殖業的技術指導和創收工作。為此,職業教育應在農業更新換代的基本知識、勞動技術知識、婦女保健、實用科技、畜牧養殖、經營管理等方面加大對返鄉女性農民工的培訓和指導,使其盡快掌握相關農業科技知識,促進其增收致富。
2.促進女性農民工的城市就業。這主要針對“80后”
和部分“70后”、相對年輕、有一定文化、城市適應能力稍強的那一部分女性農民工。一是鼓勵女性農民工個人或家庭在城市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或建立微型商業。可鼓勵其本人或夫妻雙方共同在城市打工創業,如開小百貨店、小飯店或服裝店等微型商業。對于這部分女性農民工政府要給予她們稅收上的優惠或管理上的人性化支持,職業教育要從經營管理知識、財會知識、稅法知識等方面對她們進行培養、宣傳和教育。二是對那些想進入企業或單位的女性農民工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政府要加大投入,定期舉辦一些相關技能的培訓班(免費或部分免費);企業要積極開展對女性農民工的入崗培訓和在職培訓;要充分發揮和利用職業院校豐富的師資力量和雄厚的辦學條件,在職業院校設立夜校,協調女性農民工的時間,使其利用晚上的時間來學習相關技能和知識;充分利用社區組織的力量,加大社區教育宣傳,對女性農民工進行相關心理咨詢和輔導,緩解她們的工作壓力和內心焦慮,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在城市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劉雙良。農民工城市住房保障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0,(1):52-57.
[2]李寶峰。論農村女性成才的心理障礙[J].成人教育,2004,(10):3.
[3][5]國曉麗。我國女性農民工的就業特點與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0,(3):67,68.
[4][6]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課題組。農村遷移工人在城市勞動力市場表現方面的性別差異[J].共產黨員,2008,(12)。
[7]周毅剛。職業女性繼續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河南大學學報,2000,(2):89.
[8]楊明。論職業核心能力及其培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7,(24):12.
【女性農民工的職業教育探析】相關文章:
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目標定位的價值取向探析11-15
國外職業教育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的合作11-24
職業教育論文11-17
論述關于德國職業教育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03-21
農民工的身份認同與農民工的市民化03-29
探析現代建筑理論02-21
建設工程管理探析01-17
職業教育論文15篇06-01
鄒韜奮體育思想探析03-1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