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院校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職院校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高職院校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1
論文摘要:
需求和高職的發展對學生的聽說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各種教學理論的深入學習及教學的不斷優化,使大學英語聽說課的改革創新成為必然和可能。因此,應在對高職英語聽說課教學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建構主義、ESP教學理論和實踐教學,探討高職英語聽說課教學的改革措施。
論文關鍵詞:高職院校;英語;聽說課模式;教學改革
當前,我國與國際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企業越來越青睞既有專業知識,又有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能熟練地運用英語與外商進行專業方面的技術交流、談判與合作的人才。用人單位在招聘人員時,不僅要看畢業生的英語等級證書,還對聽、說、讀、寫、譯的實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0年,教育部司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對高職高專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作出了明確規定:“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國內外的許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學家、教育技術專家多年來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提高教學質量作了大量的研究與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其中就有建立在認知學基礎上的建構主義理論和近年來在領域盛行的ESP理論。為了使學生在將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作為一線英語教師,筆者進行了大量的實踐探索,認真研究學習建構主義和ESP理論,旨在努力創新高職高專英語聽說課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與ESP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在教師的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契合了教學過程中的人本觀念,即注重人的認知、心理及情感狀態。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即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專門用途英語或稱特殊用途英語,即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是近年來教育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其教學研究尤其受到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關注。這是由于 ESP將與學生將來的職業聯系起來,針對性強,與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和要求十分適應。理論可以指導實踐,ESP課程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交際需要,而傳統的EGP則僅把英語作為一門獨立的語言課程來教。1985年,在斯里蘭卡ESP國際討論會上,學者Strevens提出了ESP的四個根本特點和兩個可變特點。四個根本特點是:課程設置必須滿足學習者的特殊需要;課程必須在內容上與某些特定的學科、職業及活動有關;重點應放在努力使詞匯、語法、篇章結構與那些特定的活動相適應的語言運用上;必須與EGP有鮮明的對照。兩個可變特點是:可以只限于某種語言技能的培養;可以根據任何一種教學法進行教學。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屬于ESP還是EGP呢?有研究者提出,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要服從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即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就業的需要設計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因此,高職公共英語從某種角度上也可以劃歸到ESP的范圍內。ESP代表了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是高職英語教育的精華所在。
綜合這兩大理論,筆者在高職英語聽說課教學中進行了改革嘗試。
高職英語聽說課引入游戲教學
高職英語聽說課將聽和說融合在一起進行交流互動是這門課程的主要特點。但是高職學生往往無法達到自然、流暢而準確地運用英語完成交際任務的目的。原因何在?一方面,教師支配著一切教學活動,實際分配給學生操練的時間不多;另一方面,在有限的課堂活動中,學生要么缺乏學習動機,積極性不高,要么因膽怯、害羞而不敢開口講英語,抑或認為沒有適當的口語環境練習口語。要在高職英語聽說課上使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完成特定的交際任務,關鍵在于學生愿不愿意開口說話。游戲教學就是一種很好的嘗試。
在教學改革實踐中,高職生對于英語聽說課引入游戲教學是持歡迎態度的。尤其是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對于這樣的游戲教學,在情感上是有需求的,他們希望以一種輕松、享受的方式練習聽說。事實上,英語聽說課引入游戲教學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的英語學習氛圍,減少了學生由于基礎差所產生的膽怯或害怕犯錯誤的顧慮。另外,將某些英語游戲附加上比賽的性質,引入競爭機制,使參加游戲的人都抱著渴望獲勝的心理,能增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有助于克服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建立起更多的個人成就感。游戲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學生與教師的距離,為互動協作提供和諧的情境,促進成功的英語交際,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實踐能力。
當然,游戲是為教學任務服務的,只是教學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流于形式,教師不能為了片面追求課堂的活躍性而本末倒置。在這一環節,絕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和監督作用。
采取與視頻相結合的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情境,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是學習的一部分,脫離情境的學習是少有成效的。在高職英語聽說課教學中,給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創造一個人為的、模擬的英語情境,對于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聽說能力至關重要。視頻教材在英語情境教學中具有一般文字教材所不具備的優勢:
(1)可使學生接觸自然地道的英語。影視作品所使用的英語是原汁原味、地道的英語,當然也是自然、純正的英語。
(2)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隨著全球一體化的迅速發展,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間的商務往來愈發頻繁,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必需。
(3)視頻可以刺激學生的感官。比如商務專業或專業的聽說課,可以將接待、介紹、談判、景點解說等通過視頻加以展示,具體的人物、場景、情節可以不斷刺激學生的興奮點,吸引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聽下去、看下去、學下去,通過模仿強化聽說,實現學習者大腦的“語法內化”,最終獲得創造性使用語言的能力。
捷克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情境教學法使學生如臨其境,可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但是將視頻用于聽說教學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保持高度的教學敏感度,絕對不能將其當作簡單的影視鑒賞課。要運用視頻教材獲得理想的效果,必須經過刺激、反應、模仿、強化四個過程,才能使學生獲得運用能力。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情境,可以通過視頻實現視覺、聽覺與感覺等多種感官同時刺激神經系統,達到活躍氣氛、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效果。模仿看似枯燥乏味,卻是學習必不可少的過程。在融入劇情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會置身于自然的語言中,在不經意中掌握英語的習慣表達方式與句型語法等,并使已有的知識得到鞏固強化,實現從單純模仿到自主運用的轉變。
情境教學法不僅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也可以綜合運用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和模擬現實法等各種方法盡可能地逼近現實,還可以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學工具間的交互性,體現聽說課教學的廣泛交流性。
結合典型工作任務,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實際發端于古老的“學以致用”及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學中做,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近年來盛行的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則進一步為其提供了理論依據。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的建構活動。要達到對知識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質、規律以及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而不是僅僅通過聆聽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去感受和理解。這便是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這種“建構”的觀念更能體現學習的本質特征,因此,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以“任務”為線索,以“子任務”為模塊,精心組織教學內容,使其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特別是強調所學知識要與時代同步。在教學方法上,強調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用“任務”引導學生自學,使學生根據“任務”的需求學習,變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知識,由“學會”到“會學”。在能力培養上,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合作意識。當然,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并適當地給以點評,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積極參與。
ESP理論注重有一個特殊的目的,這個目的規定了使用英語的具體場合,也規定了應該具備的語言技能。結合當前要契合學生畢業后的職業、崗位需求,筆者在聽說課教學中將專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場活動分解為具體的模塊,比如我院開設的商務、、等專業,可以從外事接待(迎送、單位介紹)、產品/服務推介(功能、業務介紹)、商務洽談、一線工作(、報告)等方面開展英語聽說訓練,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技能。
關注聽說課的情感因素
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在努力調整教學方法、整合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要留意學生的學習情緒。西方研究者的經驗表明,認知與情感是語言教學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解決情感問題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效果。消極情感如焦慮、害怕、緊張、沮喪、懷疑、厭惡等等,都會影響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與此相反,積極情感因素如自尊、自信、移情、愉快、驚喜等有助于改善學習者的狀態。教師是否重視高職英語聽說課中的情感因素,學生在聽說課上處于怎樣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教師在進行英語聽說課模式改革中需要注意的。
在聽說課上,不管采用游戲教學、情境教學還是任務驅動教學,教師都要重視學生情感的釋放和情緒的表達,以合作者的平等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因人而異地給予不同的問題,引導其思考和討論,允許學生在表達上或語音上犯小錯誤,不要一出現問題就批評,以使學生有表達的欲望和語言環境。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也要注意增強聽說課堂的趣味性,使課堂形式呈現多樣化。可以積極地使用多媒體,選一首學生喜歡的英文歌曲作為聽力材料,讓學生對所聽材料進行模仿;在聽說課一開始的Warm-up環節,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因素,從而提高整節聽說課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忘記觀察學生的言行舉止,發現學生有焦慮心理,要及時幫助、引導其采取措施克服焦慮。教師與學生交流思想、感情、觀點、經歷,可以使學生放下心理包袱,在輕松愉悅的環境里,學習才有好的效果,用積極的學習情緒參與聽說教學,才能提高實際交流能力。
在高職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英語教學質量越來越受到重視。職業崗位對學生交際能力的需求,更要求我們不斷改革創新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從建構主義理論、ESP教學理論和一些認知發展理論出發,改革聽說課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語用交際能力,為今后就業做好充分準備。
高職院校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2
1高職院校英語視聽說課程的現狀
1.1英語視聽說課程面臨的要求
我國教育部教育司在2000年10月頒布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要重視語言學習的規律,正確處理聽、說、讀、寫、譯之間的關系,確保各項語言能力的協調發展。”從這一要求出發,為適應中國市場不斷深化的國際合作,以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高等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高專院校將列居英語五項技能之首的“聽、說”作為英語專業的教學重點。各校紛紛設立“英語聽說”或“英語視聽說”課程,并將其作為英語專業的必修課,旨在強調對學生實際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此外,大學英語考級證書是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必需的敲門磚。而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持續發展,各類英語考級中明顯加強了對英語聽說能力的考核,各個用人單位在面試中也很看中應聘人才的英語實際交際能力。因此,掌握相當的聽說技能對高職高專英語專業的同學而言是十分必要的。
1.2高職學生的學情特點
相對于高職英語教育對聽說技能的要求,我們學生的學情特點不容樂觀。高職院校的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入學時基礎知識薄弱,學習態度長期被動,對老師的單向傳授過于依賴。當這些學生身處于需要一定基礎、強調實踐的“英語視聽說”課堂中,往往力不從心,害怕參與教學互動。學生的畏懼心理和消極態度直接影響了“視聽說”教學效果,老師的教學進度不理想,許多教學設計也得不到良好的體現。
因此,考慮到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情特點,高職“英語視聽說”課程應為學生盡可能多地創造立體生動的語言習得環境,努力激發他們學習和使用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
2將電影引入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的優勢分析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藝術體,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傳播媒介。將電影作為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在我國已被多位教育專家論述過,如黃光遠、戴正男等。無數英語教師的教學實踐也證明,電影有其他教學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勢。
2.1語境真實生動
傳統的英語聽說教學多采用被動盲聽的教學方法,聽說教材也以非生活化的語言居多,內容單調,自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現代電影技術融視、聽、說于一體,充分調動人的多種感官來接收信息。英文電影中呈現的場景立體而生動,學生被自然而然地設立于真實的英語交際場景中,課堂上的習得環境由此形成。對于基礎薄弱但活潑好奇的高職新生而言,習得環境下的“情境式”教學法能有效地喚起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并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從而進一步實現師生間的實時互動及有效操練。
2.2語言地道規范
電影場景多半源自現實生活,因而,演員們的對白往往十分地道。尤其在英語主流電影中,母語為英語的演員們發音準確、語調標準,用語也相當規范。通過教師精選的英文原聲電影,學生們能在英語視聽說的課堂上借助即時模仿,學習正宗的英音或美音發音,調整自己的語調,掌握英語國家不同生活場景下的英語用法,甚至獲得書本上很難體現的最新口語表達方式。
2.3跨文化素質拓展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語言即是學習文化。英語電影正是包羅萬象的英語文化的載體,影片中不同的場景、對白、情節向我們的學生傳遞了各式各樣的文化信息。通過英語電影教學,學生可以切實體驗英語國家的歷史傳統、生活習俗、思維方式等,加深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了解,從而拓展了自身跨文化交流的素質。
3電影在高職英語視聽說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要想運用英文原聲電影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高職“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師需注意以下的授課細節。
3.1影片選材的把握
3.1.1影片內容
任何有效的授課都應緊扣具體的教學主題,英語視聽說課程也不例外。各個出版社推出的的視聽說教材通常每個單元都有特定的語言主題,因此,在視聽說課堂中引入的英語影片內容除了需健康、有趣外,還應盡量貼合當日的教學主題。教材中的語點、用法和文化背景應能在影片中得到驗證,甚至進一步的延伸。
3.1.2影片難度
除了對影片內容的把握,用于教學的影片難度也必須適應聽課學生的聽力理解水平。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本來就容易渙散,因此,教學所選影片的難度太低或太高都很可能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令他們覺得興趣寡然。理想的視聽說教學影片應略高于學生當前的聽力理解水平,既不挫敗他們的自信心,又能調動他們對新知識水平的征服欲。
3.1.3量的掌控
英語視聽說課程的教師切忌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將電影播放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對具體語境下的語點、用法、文化的講解、分析,以及學生的參與、師生間的互動才是視聽說教學的主要內容。電影播放僅僅是教學內容的切入點或引導手段,切不可本末倒置,直接播放全篇電影,將原本該承載相當信息量的課堂變成娛樂放松的影院。
3.2電影視聽說教學的具體實踐
基于無數“視聽說”授課教師的教學經驗,若想將電影在高職高專“英語視聽說”教學中運用得當,按照教學的步驟,可參照如下細節實施:
3.2.1觀前準備
觀前準備包括師生雙方的課前準備。教師應圍繞教材單元主題,遵循影片的選材原則,精選與主題相關的影片。除了準備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還需精心設計教學步驟,制作適量的教學課件,以引導學生自然融入語言習得環境,接受“情境式”教學。學生則應預習教材內容,通過多渠道查詢,了解單元主題的相關文化背景,以跟上老師的引導步伐,提高自己在課堂上的效率。
3.2.2觀時教學
觀影時,教師應遵循精看、精聽、交互的原則,將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對于影片涉及的文化背景、語點不走馬觀花,首先讓學生反復精看、精聽,而后自主發現問題,最后通過老師設計的課堂練習,習得新知識,掌握新技巧。
3.2.3觀后拓展
恰當的觀后課堂活動可使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深化。其一,教師可讓學生復述影片內容,從而帶領學生回顧其中的知識點;其二,教師可讓學生圍繞影片主題或內涵展開討論,充分發掘學生的對英語文化的自主思考能力;其三,教師還可選取影片中的一兩個場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配音,讓學生在快樂的練習中增強語感。
【高職院校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改革探索】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大學俄語聽說教學改革探析06-14
淺析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08-22
試論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改革思考06-06
林業院校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探索08-02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給側改革模式研究08-03
探討高職法律院校合作教育模式的實踐08-04
談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思考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