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途徑
論文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內容和重要環節,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基地。教師必須遵循語文學科的性質、特點及其教學規律,把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語言文字訓練的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
論文關鍵詞:閱讀教學 滲透 思想教育
一、找準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
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就是作者感情最集中,最強烈而又能貫通全文,最能體現中心的段落和時間,把握住這部分內容就能從文章的部分回顧文章的整體,體察作者構思之處,遣詞造句之美,又能借助這些語言揭示中心,感染學生,使他們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即傳授了知識,又進行了思想教育。
如《一夜的工作》這篇文章的最佳結合點就是最后兩段。
提問:作者不斷地想什么?為什么要高聲對世界說?前幾段作者用了不少量詞,如“一個、兩把、一疊、一尺、一杯、幾顆”等,這與結尾一段中作者的“想”有什么關系?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調動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學生體會到,周總理所以如此簡樸、勞苦,是為了新中國的繁榮昌盛。他心理想的只有國家和人民,唯獨沒有想到自己。所以作者才高聲對全世界說“……你們見過這樣的總理嗎?”緊緊把握住這部分讓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和作者強烈的感情發生共鳴,受到了高尚情操的熏陶,產生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熱愛,達到智育與德育相結合的效果。
二、把理性語言轉化為感性語言,直觀形象地滲透思想教育
文章內容和體裁不同,滲透思想教育的方法也各異。如《落花生》一課,在議論花生的部分,父親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作者正是用父親的話道出了做人的道理,點明了本文的中心。很明顯,這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點,它是詠物喻人,從落花生的有用到有用的人之間還有一個從理性轉化為感性的過程。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所理性的抽象語言轉化成形象的具體語言。落花生有用,怎么就和做有用的人聯系起來呢?什么是只講外表沒有好處的人呢?教學中,先引導學生從落花生的對話中,有條理的找出:花生給人帶來的好處——味美,可榨油,價值便宜;花生的本質——有需要較高的條件,易種易收;花生的特征——外表不好看果實埋在地下,等到成熟了挖出來才知道它有果實。然后抓住這三點啟發學生展開聯想,開拓學生的思路,把花生的本質特征與人的本質特征聯系起來,使學生懂得具有花生品質特征的人就是不為名,不為利,不炫耀自己,踏踏實實為人民作貢獻的無名英雄,當把抽象的道理具體化以后,學生頭腦里就會出現直觀的形象的東西。因此,當我提出,“具有這些品質的人在你們印象中有哪些?”提這個問題時學生紛紛舉手回答:“雷鋒、史光柱、張海迪,工人、農民、科學家、教師,我的爸爸、媽媽……”
通過這樣聯想,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活生生的形象。不僅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聯想思維方面受到了一次訓練,而且使學生找到了自己學習的榜樣,受到了教育。
三、披文入情,滲透思想教育
學生生活經歷不廣,認識水平有限,對于自己陌生的一切事物都很難理解,更談不上感受了。教學時盡管找到了最佳結合點,如果不能誘導學生設身處地和他日常生活所遇到的情景相類比,就很難使他產生共鳴。因此,必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有如身臨其境,使他們感同身受,這樣才能收到思想教育的效果。
《小站》這篇文章的點晴之筆,就是最后一段中“這噴泉,這杏花,給旅客帶來了溫暖的春意。”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溫暖的春意”包含兩個意思,一個是環境美,呈現了春天的景色;另一個是體現小站工作人員為旅客服務的思想感情。后一個是體現小站工作人員為旅客服務的思想感情。后一個含義不容易理解,為什么這竟會使旅客感到溫暖的春意?特別是“溫暖”一詞又怎么落實到旅客身上呢?這確實是個難點,也是滲透思想教育的結合點。但是面對生活經歷不足的學生,怎樣引起他們進感情,使他們有如身臨其境,感同受身呢?教學中,用他們日常生活中接觸過的類似情景,啟發他們去想象旅客在小站的感受。比如“當你走累了,又熱又渴的時候,有人給你送來一杯涼開水,你的感覺怎樣呢”、“當你在城市鬧區住煩了的時候,一旦來到一望無際,空氣清新的田野,你的感覺又怎樣呢”。這樣對照誘導后,他們明白了,領會到小站工作人員精心設置“這噴泉,這杏花”就像給又熱又渴的人送去一杯涼開水,服務到了旅客的心坎上;旅客來到小站就像在城市鬧區住久了的人,來到空氣清新的田野一樣,在山地旅途中所產生的煩悶,枯燥的感受就會一掃而空,眼睛亮了,心情舒暢了。這就是“這噴泉,這杏花”給旅客帶來的“溫暖春意”。
四、想象抒情,感受思想教育
文章中豐富的思想感情是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教師在找準結合點后應以火一樣的熱情,帶領學生深入到課文的環境中去,使學生身臨其境,如聞其聲,使他們在思想感情上與什么都融為一體,產生共鳴。讓課文中美好的形象,撥動學生的心弦,陶冶學生的心靈。《大海的歌》一文,什么都以清新優美的文字描繪了海港繁榮的景象和大海壯麗的景色,歌頌了欣欣向榮的祖國,歌頌了日新月異的四化建設。要把課文中洋溢的愛國主義熱情送到學生的心頭,可先令其看圖讀文,跟隨作者步入畫境,同時抓住描述海港的重點詞句“只見海港兩岸……碼頭兩邊”,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啟發學生想象;此時此刻,你仿佛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在學生浮想聯翩之際,可抓住描述海上景色“海天之間”、“一座城堡”、“咱們自己的石油鉆探船”等重要詞句,引導學生領略大海的壯觀和石油鉆探船的雄偉氣勢,讓其暢懷抒發自己的感情,說說此時此刻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這樣引導學生想象再抒情,由景入情,以情觀景,會使其整個身心都沉浸在愛國主義情感的海洋中,感受到祖國的壯麗可愛,從而產生強烈的愛國熱情。
五、抓蘊含豐富的標點符號,滲透思想教育
結合課文中的語言環境,抓住蘊含豐富的標點符號,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有幾處的標點發人深思。“等靈車”一部分中,“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膀踮著腳望著,望著……”這里的省略號意味深長,即表現了紅領巾懷念總理情真意切,又突出了他們為了總理的靈車而忘記疲勞,望眼欲穿的決心。“追靈車”一部分中,“人們多么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實際上,車子和時間都不可停下來。什么都運用了這樣的語言,最后巧用了這樣一個嘆號,這里的表現手法獨巨匠心,意在真實地表達人民熱愛總理的強烈感情,反映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總理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這樣挖掘標點符號的含蘊,即能使學生認識標點符號的作用,又使其受到了思想教育。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途徑】相關文章:
論音樂教育在思想教育中的應用11-23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03-05
論小學美術教學中怎樣融入思想教育02-25
論校園文化在德育中的滲透作用論文03-23
論融思想教育于科學課堂教學中11-23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03-10
論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11-23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