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體育應重缺陷家庭學生的心理教育
論文關鍵詞:健康第一 ; 人際關系; 以人為本;團體意識
論文摘要:缺陷家庭的學生已成為社會、學校、家庭的焦點;提高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又成為學校關注的另一個焦點。而學校體育鑒于自身特點,對提高缺陷家庭的學生心理素質,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以學生為本,全面實施“健康第一”的宗旨,學校體育的責任更為重大。
1 研究目的
具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學校暴力案件明顯增多。筆者從2002年7月開始對本區初高中1000名學生走訪、問卷、追蹤調查,統計近六年結果:心理健康優良率占1⒎6%,合格率占2⒏4% ,34.6%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而34.6%的學生中家庭缺陷的學生占82.6%;筆者還通過學校政教處、當地派處所對學生違法犯罪統計,其中家庭缺陷學生犯罪率占83﹒3%。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應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兩健,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
2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缺陷學生家庭類別和心理健康現狀
2.1 婚變家庭
這類學生父母離異,由于家庭上的破損與情感上的殘缺,使這類學生有一種被遺棄感來自這類家庭的學生學習興趣低靡,注意力渙散,心神不寧,易沉溺于幻想之中,集體情感意識淡漠化,郁郁寡歡而不易合群,不自覺地疏遠正常的學校集體活動。
2.2 災變家庭
此類家庭受到了自然災害、疾病重癥或意外事故等侵襲,而造成經濟上的重大損失或家庭成員身體上的傷害。此類學生的心情往往變得低沉消極,心理脆弱,學習精力被轉移分散。
2.3 留守兒童家庭
此類學生往往被委托給其他人照顧,生活上難以得到周密細致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此類學生直接精神支柱因父母的外出而產生動搖。他們遭遇到小困難就易產生挫折感,易自我放棄,意志上顯得不夠堅定。
學校體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4 改善情緒。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為郁積的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發泄口,尤其可使遭受挫折后產生的沖動得到升華和轉移,可以消除輕微情緒障礙,減緩和治療某些心理疾病。
2.5 行為適度。學校體育活動大多是在規則的規范要求下進行的活動,在學校體育運動中,每一位學生都會受到規則的約束,個人的行為要符合規則要求,因此,學校體育運動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有著重要和積極作用。
2.6 自我認識正確。體育運動集體性、競爭性的活動,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使學生在體育活動易暴露自己的缺點發現自己的優點,不斷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對自己的潛能和長處發揚光大,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
2.7 培養意志。學校體育有助于培養人的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團結友愛、相互幫助的集體主義和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使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2.8 人際關系和諧。學校體育存在著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班級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相互交往性。這種交往性可以使群體中的成員,產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溝通,從而增進了解。又因學校體育的集體性和公開性,能夠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發展,融洽關系,團結協作,這也有助于心理健康。
2.9 培養合作與競爭意識。無論學校體育活動還是其它體育活動都包括個人和集體項目,在一個集體中每個學生為達到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學生的一切行為都要有整體意識,要從全局出發,要拋棄個人的私心雜念,為加強和發揮整體力量而努力。因此,體育運動可以有效地培養人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3 結果與分析
3.1 改進教學方法,突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教學
通過體育理論課的方式講授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了解真正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一定的社會適應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其中身體健康是其它兩個方面的物質基礎,心理健康能使生理健康產生更大的價值。并且經常找這些同學談心,了解他們心中的苦悶,幫助他們找問題的癥結,為他們提供正視現實的方法,向他們提出具體的要求。同時要注重對這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向他們指出家庭的不幸雖給自己帶來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增強自己的耐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同時,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標準,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掌握心理健康保健方法,使學生能及時而恰當地調節自己的心態,并鼓勵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在運動中尋求快樂,陶冶情操。
3.2 以學生為本,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現代教育理念倡導“以人為本、育人育體、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而缺陷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愛。往往性格孤僻,心境憂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進取心。心理學家認為:“贊揚、勉勵,可鼓舞勇氣,提高信心。”故特別要尊重他們,滿腔熱情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開展“我能行”的活動,使學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難和挫折都難不倒自己,培養起他們自信。當然,對他們僅僅有“愛”是不夠的,還應嚴格的要求他們,沒有嚴,也就沒有教育。對他們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曉之以理的基礎上要求嚴,使他們明白“嚴”要求的目的是讓他們進步,成長得更好;有“方”要講究教育方法,要有針對性。因為他們在性格、習慣、經歷、環境、氣質上有所不同,差異大,所以要講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藝術,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發現閃光點,選好切入點,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對他們的要求不能過高,也不能偏低,要適合他們努力的程度。特別要有耐心,不怕反復,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寬容,多些親近。
3.3 因材施教,加強教學的針對性
體育教師要深入到缺陷家庭學生中,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運動技術水平以及身體素質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因人而異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對孤僻、怪異的學生適宜選擇籃球、足球、排球、集體接力、拔河等項目;對優柔寡斷的可讓他們多參加球類的活動如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項目;對靦腆、膽怯的學生可選擇武術、體操(單杠、雙杠、跳馬等)、以及籃球、足球等項目的鍛煉;對急躁、易怒的學生適宜選擇下棋、太極拳、慢跑、長距離的步行以及游泳等項目;對缺乏信心的學生應選擇一些簡單、易做的項目,如跳繩、俯臥撐、廣播操、跑步等;對遇事緊張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多參加激烈的比賽,特別是足籃排項目;對自負、逞能的學生可選擇一些難度較大、動作較復雜的技巧性項目,如健美操、技巧、長跑、跳高、跨欄等項目。從而,學生在身體練習過程中,通過自身體驗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將心理影響積淀在自己的心理結構之中。逐漸培養健康的心理品質。
3.4 建立平等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具有寬容、熱情、友愛、合群等品質,能妥善處理人際關系。而缺陷家庭學生心理學生性格孤僻古怪,不合群;愛猜疑,易嫉妒、易憤怒。教師若以平等朋友的身份和他們相處,真誠地關心、愛護、鼓勵他們,理解他們的心靈,尊重學生的人格,并以次贏得缺陷家庭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就會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其在情感上抹平心靈的創傷;又因體育教學自身特點,學生隨著活動直接或間接地溝通和交流,在不自覺中就會產生親近感,并會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同時在體育活動中必須服從裁判、尊重觀眾、團結同伴,努力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為,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在交往中的社會公約和團體規范意識,加強自身的義務感和責任感。這些都能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使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3.5 利用課外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體育課外活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課外活動有著趣味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學生容易接受,愿意積極參與,同時它不受課堂教學中的時間、空間、形式上的極限,更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深刻,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使教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自然延伸,由硬性統一課業向自主選擇課業轉變。學生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實際能力,選擇活動內容和形式,甚至在玩的過程中完成某種“練習”,使大量無效流逝的間隙時間變得充實有意義,使玩所涉及的人、物、事變成促進自我素質提高和能力發展的活教材,把自己置身于社會大課堂中接受錘煉,使身心健康成長在課外活動時間,比如:讓那些個子較矮和體胖的學生或體育素質較差的學生先練習下節課所要上的內容,給他們提供練習的器械和場地,在課中就讓這些學生出來做示范,如在沙包擲遠教學中,讓臂力強的大胖子來示范,在技巧課練習中,讓那些個子較小但技術動作掌握的好的同學做。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鼓勵他們,使他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獲得成功。
4 結論與建議
體育教學是促進健康的有效手段。學校體育應堅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應努力尋找教學鍥機,創造教學環境,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發展的人。讓缺陷家庭學生隱性的思想問題顯示出來,在活動中加以引導和改善,促進他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從而培養文明的行為規范、高尚的道德修養和學生良好的意識、認識、情緒,行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促使學生經過失敗、成功、再失敗、再成功的不斷體驗,增強耐挫能力,保持穩定的情緒、樂觀的心境,這樣使學生明白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學》M大學教材.
[2]《教育心理學》M大學教材.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學校體育應重缺陷家庭學生的心理教育】相關文章:
中學體育教學中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11-21
學校體育環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11-23
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的互動發展論文03-13
淺談高校應重視體育教育中的德育教育11-15
班主任應注重單親家庭學生的教育12-04
學校體育教育中的和諧教育06-08
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教育的初探11-21
論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教育11-22
中職學校體育教育論文03-13
幼兒家庭藝術教育中的家長心理11-1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