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英詞匯的語義對應與轉換策略
論文關鍵詞:漢英翻譯 詞匯 語義對應 轉換策略
論文摘要:詞匯是構成語句的基本單位,詞匯語義的轉換是翻譯活動的首要環節。本文探討漢英翻譯過程中詞匯語義的對應情況以及常用的轉換策略。語言與文化差異造成了漢英詞匯之間極其復雜的對應情況,大致可以歸為:完全對應、部分對應、交織對應和詞位空缺四種情況。譯者要在具體的語境中準確判斷原語中詞匯的確切含義,選用適當的轉換策略,將其在譯入語中準確地加以再現。
Abstract:Vocabulary is a statement of the basic unit, the semantics is to translate words into action. the first part of a chinese-english glossary of translation of languages in common sense and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trategy.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d a chinese-english glossary in extremely complicated between the corresponding situation, generally, for its part, correspond entirely : and words correspond and a vacant four.Translator in the context accurate assessment of the exact meaning of words and adopt appropriate transition strategy to be translated into the language in the right to reproduce.
Key words:C-e translation ;Words ;Semantic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所承載的文本信息轉換到另一種語言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漢英翻譯的首要環節是實現詞匯層面上的語義對應與轉換。漢英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系,構詞方式、語義內涵以及表達習慣都不盡相同。不同的地域環境、宗教信仰以及風俗習慣又使兩種語言中各有其特有的詞匯。
1、漢英詞匯的語義對應情況
就詞匯的語義而言,漢語的詞義比較嚴謹、凝滯,英語的詞義相對比較靈活,詞的內涵比較豐富。漢英詞匯之間的語義對應情況,大致可以歸為以下四類:
1.1 完全對應(Full Correspondence)。完全對應是指漢英詞匯所表達的語義在任何上下文中都完全一致。這種完全對應的現象只限于有固定譯文的專有名詞、專業術語以及部分普通名詞,如:Asia(亞洲)、the Pacific Ocean(太平洋)、the UN(聯合國)、vitamin(維生素)、radar(雷達)、greenhouse effect(溫室效應)等。但要注意一些普通名詞在特定語境中語義的轉移和變化。例如:
The old farmer has two large rough hands. 那位老農有著一雙粗糙的大手。(語義對應)
Her grandma has a light hand with pastry. 她的祖母很會做糕點。 (語義轉移)
1.2 部分對應 (Partial Correspondence)。部分對應是指漢英兩種語言的某些詞匯在語義上只能部分或大部分重疊,這是兩種語言間詞匯語義對應的主要表現形式。不同的文化背景與思維方式不可避免地給語言的使用帶來影響。中國傳統社會注重家庭觀念,反映到親屬稱呼上就出現了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而英國相對簡單的家庭關系使親屬稱呼的詞匯相對簡單。整體觀使得漢民族偏重直接而全面觀察事物,用詞比較籠統含糊,而英美人注重對客觀世界的觀察與分析,用詞分類更加細微。例如:
cou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妹……
carry:搬、提、抬、舉、攜帶、運送、搬運、承載……
走:walk, go, leave, move, advance, tread, stride, stroll, stagger, shuffle, tramp, pound, tiptoe, limp, hobble…
樂:joy, fan, glad, thrill, amusing, bliss, pleasure, pleased, pleasant, delight, delightful…
1.3 詞義交織 (Semantic Interweaving)。漢語和英語中都有大量的一詞多義現象,這就造成兩種語言中部分詞語的語義呈網狀的交織對應狀況。以英語動詞“kill”為例:
(1)Their eldest son was tragically killed in a road accident.他們的長子不幸在一次車禍中喪生。
(2)Too much sauce would kill the taste of the soup. 過多的醬汁會破壞湯的味道。
(3) He likes to kill time by reading books. 他喜歡借讀書來消磨時光。
(4) The Stock Exchange voted to kill the project. 證券交易所投票否決了該方案。
反之亦然,一個漢字“打”所表達的語義,由于不同的搭配環境在翻譯成英語時也要對應不同的英文單詞。
(1)孩子們在隔壁房間打牌。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cards in the next room.
(2)那位新戰士第一槍沒能打中靶子。The new soldier missed the target at the first shot.
(3)一個巨浪把小船打翻了。A large wave upset the small boat.
(4)他剛打電話通知我開會。He called to inform me of the meeting just now.
1.4 詞位空缺 (Null Correspondence)。詞位空缺,指一種語言中的詞匯在另一種語言中沒有語義對應的詞,或雖有相應的表達,但沒有具體詞匯,這是文化現象空缺的結果。 漢語中一些反映漢民族獨特文化和習俗的詞匯,如“糖葫蘆”、“風水”、“活閻王”、“紅娘”、“特困生”等在英語中沒用對應詞。一些表示英語國家獨特文化及科技發展的新詞,在漢語里也缺乏現成的對應詞,如:mouse potato(電腦迷)、Yuppies(雅皮士)、cyperpunk(網絡高手)等。
2、漢英詞匯的轉換策略
漢英詞匯的翻譯與轉換,通常有一些策略可以遵循。基于漢英詞匯的語義對應情況,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轉換策略:
2.1 等效直譯法 (Literal Translation)。對于語義完全對應的詞匯,可采取直譯的方法,用譯入語中的對應詞將漢語詞匯直接轉換成英文即可。例如:微波爐(microwave stove)、生命線(lifeline)、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高壓線(high-tension line)、亞太地區(Asia-Pacific region)、A型框架(A-shaped framework)等。用直譯的方法翻譯詞匯,既有利于保持原詞的內容,也便于譯入語的讀者理解和接受。
2.2 語義引申法 (Semantic Extension)。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語義部分對應的詞匯,通常采用引申法,根據語境和上下文的邏輯關系,擴大或縮小原詞的語義指稱范疇,進行抽象化或具體化的引申。例如詞匯“宣傳活動”(publicity)、“運輸工具”(transportation)、“準備工作”(preparation)都屬于抽象化的譯法,而大吵大鬧(raise the roof)、歸心似箭(be anxious to return home)則是具體化處理。
2.3 音譯補缺法 (Transliteration)。對于文化缺省導致的詞位空缺現象,音譯法是常用的彌補方法。有些詞匯以音譯取得很好的效果,并最終以音譯形式被另一種語言所吸收和接納。如Citroen(雪鐵龍)、domino(多米諾)、Pizza(比薩)、Wall Street(華爾街)、clone(克隆)、humor(幽默)等,都以音譯的形式進入漢語,英語中的china (瓷器)、silk (絲綢)、 tea (茶)、tofu (豆腐)、Tai Chi (太極)、typhoon (臺風)等,也依靠音譯的方式從漢語借入。更加簡便的方法是原詞移植,如:WTO、KTV、OPEC、AA制、卡拉OK等。
2.4 釋義加注法 (Explanation)。釋義加注法通常用來解決文化詞語的翻譯與轉換問題,適用于在目的語中找不到對應詞而又無法將原詞加以引申或移植的情況。語言是文化的產物,也是文化的載體,很多典故都有文化、宗教或者歷史的出處,必須借助于釋義法或加注處理,才能使目的語的讀者明白原語所表達的含義。例如:
(1)他這是班門弄斧,自取其辱。He is just making a fool of himself by playing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ancient Chinese master carpenter.
(2)三個臭皮匠, 頂個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compete against Zhuge Liang`, the master mind.
3、結語
詞匯轉換是漢英翻譯的首要環節。由于語言、文化以及思維習慣的不同,漢英詞匯并不能完全地實現一一對應,有些詞匯的語義只是部分對應,大量"一詞多義"現象又造成詞義復雜的交織對應,而文化缺省使有些詞語在目的語中并沒有對應詞,造成詞位空缺。完全對應是譯者期待的最佳狀態,可以簡單地采用直譯的方法。對等直譯是翻譯中最常用、最重要的翻譯方法。對于語義部分對應的詞匯,翻譯時則需要根據具體的語境對原詞的語義進行抽象化或具體化的引申。詞匯空缺是文化差異在語言上的反映,通常采用音譯法、釋義加注法等進行補償。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詞義除了表層的對應關系外,還會受到使用者表達傾向與情感特征方面的影響,譯者需靈活運用各類詞匯轉換策略,巧妙地將原語在目的語中加以再現。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 英漢詞匯對比研究[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
[2] 馮慶華. 實用翻譯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3] 連淑能. 中西思維方式:悟性與理性[C].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4] 劉宓慶. 文體與翻譯[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1998
[5] 孫致禮. 新編英漢翻譯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6] 張培基等. 英漢翻譯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3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漢英詞匯的語義對應與轉換策略】相關文章:
談漢英詞匯的語義對應與轉換策略02-22
高中詞匯教學策略11-22
含有漢英語碼轉換的廣告呈現出三點特征論文02-15
高中詞匯學習的策略教學11-21
語義韻研究在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論文提綱11-18
簡論詞匯學習策略培訓實證研究03-03
談詞匯習得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選擇02-25
職高英語詞匯策略教學實踐探索11-25
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探究02-2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