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教育的初探
論文關鍵詞:學校體育 終身體育 改革措施
論文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對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教育相背離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學校體育應以終身體育思想為先導,實現學校體育階段效應和長遠效應的結合和最大化,為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
受終身教育思想影響以及人們對體育運動需求的增強,“終身體育”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本理念被正式提出。20世紀60年代法國教育家保羅提出終身教育觀,70年代日本在終身教育發展中提出了“生涯體育”觀念,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的《體育運動國際憲》第二條規定:“體育是全面教育體制內一種必要的終身教育因素”“必須有一項全球的民主化的終身教育制度來保證體育活動和運動實踐得以貫徹于每個人的一生”,從而進一步從制度上明確了體育不僅是終生教育的因素,而且還需要終身教育制度來保證。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接受體育教育和參加體育鍛煉,通過從事體育鍛煉逐漸形成的一種體育運動的意識、習慣和能力,并且這種習慣是可以持續一生的。學校體育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身體的發展,增強學生體育意識,培養學生體育能力,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由此可以看出,終身體育和學校體育的關系: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終身體育的入門期和社會的銜接點,也為成人體育奠定基礎。但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教育相背離的狀況,忽視了培養終身體育觀念。
一、學校體育的現狀
1.對終身體育觀念認識不足。目前,學校體育只重視學生的體育成績、運動隊建設、校外運動競賽成績,不重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的效果和質量。對終身體育缺乏深刻理解和忽視對終身體育教育的宣傳和引導,導致一大部分學生沒有從體育鍛煉中形成體育運動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甚至出現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現象,忽略了體育鍛煉的終身受益性。
2.體育教學觀念相對滯后。傳統的學校體育是只重視技術傳授而忽視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培養,仍然是以體育教學為主,忽視了學生內在的體驗和感悟。由于長期的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阻礙了終身體育習慣、興趣和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能力的培養。
3.教學內容陳舊,脫離現實生活。現行的教學模式比較僵硬,教學內容死板和高度重復,只追求近期效益,缺乏對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意識和習慣以及獨立進行鍛煉的能力的培養。理論部分缺乏實效性、針對性和長遠性,實踐部分技術環節和技術細節難度太大,大多項目缺乏終身受益的意義。現代體育正向著娛樂、休閑、健身(健美)和探險、極限的方面發展,現行的學校體育難以適應這種需要。因此,課堂教學脫離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缺乏對完滿、健康生活的構建。
4.體育教學中留給學生的精神空間狹小。體育教學內容安排上強調系統性,形式上體現規范性,學生練習要求紀律性,形成了固定陳舊的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被視為多余,過分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情感、思維的發展空間,想象和創造的空間更是極為狹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能被激發和調動。實質上,對運動的需要是一種內在的渴望,是不需要強制的,強制性的手段對培養學生對體育的感情是不利的,更無益于他們終身從事體育活動。
5.考試評價體系影響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體育課程學習評價過分注重學生的競技運動成績,學生的自我鍛煉能力和課外自覺鍛煉習慣得不到反映。缺乏師生互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方式,而是教師對學生的絕對性評價,即注重終結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因為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興趣各異,統一的考試標準不一定科學合理,導致一些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害怕,甚至厭惡情緒,并使大多數學生體驗不到成功的樂趣,因此在體育課程中教師應發掘新的課程評價方法,從而改變以往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被動的角色。
二、學校體育改革的措施
1.樹立終身體育觀念,轉變體育教學觀念。積極改變學校長期以來體育教學只重視技術傳授而忽視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培養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應該明確學校體育是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環境及從事終身體育的觀念、興趣、習慣、能力的主要階段,是通過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進而拓寬學校體育的總目標,要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把終身體育視為不可缺的一種教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個性,變灌輸為交流,變被動為主動。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上,使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培養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體育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教案設計、課堂教學、課外活動、運動訓練時,都應當體現出“終身體育”的思想理念。體育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體育的教學改革和終身體育的實施,要對自身專業知識有更深的理解,也要開闊視野,學習掌握多方面的系統知識。為了適應終身體育的要求,突破以往固定教材模式的束縛,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思維,體育教師必須從“專業型”向“全能型”轉變,從“技能型”向“智能型”轉變。
2.豐富和優化教學內容與項目。現在學生對體育的要求是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確定教學內容和選編教材時應結合學生的愛好和興趣,使教材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系,注重教材內容的系統性和終身效應。應重視和增加體育理論教學,通過理論教學來提高學生對終身體育的認識,提高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著重向學生傳授體育鍛煉的原則、內容、方法、效果評定以及體育衛生知識、養生保健方法等。教學內容要從面向健康生活、終身受益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把個體的、可控的、簡便的、學生樂意長期堅持的體育活動作為“終身項目”。教學方法上確立個性化、多樣化、開放化、無形化等原則。比如,開設健身跑、游泳、網球、乒乓球、健美操、體育舞蹈等興趣選項班和休閑體育項目,向學生傳授多種體育鍛煉方式,使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愛好的項目進行學習。通過讓學生自主自愿地參加適合于自己的體育活動實踐,使學生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意義,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運動興趣的培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不管現在學生有沒有意識到體育對他個人成長的真正意義,但已經不知不覺地在接受體育。因此,體育教育要通過教學理念、教學思想的變革來改變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和發展學生的運動興趣,塑造學生鮮明的運動個性,這樣才有可能促進他們終身體育觀的形成。
3.建立多樣化的課外活動,培養自覺鍛煉的習慣。課外體育活動是指學生在學校體育課之外的時間里,采用身體練習的方式,從事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娛樂身心、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等為目的的身體活動。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體育活動與體育課一起,成為增強體質、豐富校園生活、培養學生體育興趣、養成個人體育愛好的重要途徑。但是目標上仍局限在以增強體質為主,傳授體育“三基”,并為學校發現、培養體育骨干和運動人才。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指導和提高課外體育活動的效率和質量。可以嘗試組織各種類型的俱樂部和協會,如健身俱樂部、球類協會等,組織興趣小組,鼓勵學生憑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自主選擇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或者是針對各自的薄弱項目組成各種體育鍛煉小組,配備有體育專長的教師或學生分工負責、現場輔導;或者是組成各種運動隊,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訓練,提高運動成績。總之,應該發揮學生個性傾向對于體育興趣、態度、習慣和能力培養的積極作用,使學生真正認定一兩項今后能長期從事鍛煉的項目,并掌握必要的鍛煉知識,“學會鍛煉”并科學地進行鍛煉,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使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才是學校體育健康教育的共同目標。與此配套的措施是加強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因為體育場地設施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物質保障,是增加體育項目和拓寬體育活動領域,培養學生運動能力和體育鍛煉意識的物質基礎。
4.學校體育應與健康教育相結合。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是改革的重要方面。應該在運動技能教學內容中融入體育理論知識,在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中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注重學生對健康意義的理解,掌握保健的正確方法,這對于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運用所學知識指導行動,促進身心的同步健康發展,提高適應社會需要的生存能力、競爭意識,樹立健康第一的意識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健康第一、終身體育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是,我們的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較晚,很多方面缺乏經驗、需要完善。雖然基礎教育改革一再重申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現實中遠遠沒有落實。一方面,由于各級院校重視度不夠;另一方面,則因為我國沒有相應的面向健康教育的師資培養。因此高等師范大學有可能也有必要開設健康教育專業,提高健康教育老師的質量和數量。
5.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終身體育的角度來看,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價應以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終身體育意識、是否具有良好終身體育能力、是否具有良好終身體育習慣作為評價標準,進而整體、系統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評價方式上教師可采用多元化、多樣化的評價,以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思想和方法為指導,既注重終結性評價,更注重過程性評價。在評價內容上,既包括對學生體能與技能的評價,又要將技術評價和理論評價有機結合。在評價過程中應關注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在每一次的進步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與喜悅。合理的教學評價對于調節、改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模式,發揮教學效能,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
總之,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保障與基礎,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中間環節。必須以“終身體育”思想為主導思想,立足學校體育的階段效應和長遠效應相結合。將“終身體育”作為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依據和大目標,與社會的發展相適應、和社會緊密聯系、注重社會功能,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在全民素質教育中的綜合作用。學校體育在“終身體育”和“全民健身”中要起到有效的銜接作用,學校、社會和家庭一體化缺一不可,只有實行體育的社會化,發揮社會各層面的優勢才能最終實施終身體育,真正實現學校體育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曾紀榮,肖鋒,黎冬梅.終身體育與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6(26).
[2]張龍栓,陽紅林.蔡元培健全人格教育思想與大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培養[J].中國成人教育,2007(21).
[3]許莉.終身體育理念下高師體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
[4]楊旭峰.從高校體育到終身體育的思考[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7(4).
[5]李曉芳.從終身體育教育觀審視我國高校體育生活化發展趨勢[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6]郭芙芙,于永生.終身體育習慣的可操作性途徑探析[J].繼續教育研究,2005(4).
[7]趙克鋒,頡夢寧,宋建勇,王新年.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培養[J].教育探索,2007(12).
【學校體育與終身體育教育的初探】相關文章:
論述高校體育中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08-24
高中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培養05-26
探析高校體育教育對終身體育習慣養成的影響論文(通用5篇)04-29
論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終身體育意識08-18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與終身體育的當議08-08
試論高中體育教學在終身體育中的作用08-09
體育發展戰略與奧運戰略關系初探08-08
現代教育技術對學校學校體育教學的影響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