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專業論文常用[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會計專業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會計專業論文1
一、開發注重學習效能的交替式專業培養方案
有效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在以能力養成為主線的“三段式”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引下,必須以注重學生學習效能為出發點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基礎認知階段適宜安排在第一學年,培養方式以課程學習為主,可采用現場參觀、實地調研、課堂講授、專題研討和交流分享等多種形式,學習地點以教室、報告廳、禮堂、企事業單位、市區等為主。在教學組織中結合學生數量、場地使用情況、訪問地點的條件及學校的資源狀況,可將學生分為A組、B組、C組……,分組交替學習不同的內容,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達到充分利用資源的效果。專業模擬階段應安排在第二學年內,主要以教學項目為主線來設置學習內容。可將教學項目分為若干個模塊,其中每類項目都圍繞特定的工作內容來進行設計,教學項目的內容應融為一體,要完整模擬企業財務的全部工作內容和流程,且業務和數據之間應保持嚴密的勾稽關系。該階段的學習地點可在實訓中心完成,有條件的院校也可全部安排在理實一體教室完成,教師可以按任務分組安排,各組之間也可采取穿插交替的辦法來安排教學進程。企業實戰階段安排在最后一年為宜,可采取頂崗實習的方式,將學生完全置身于真實的企事業單位的工作環境中,去應對無序、隨機發生的經濟活動。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學習適應環境和經濟業務的變化,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主動獲取和積累信息,學會發現問題和總結經驗。高職院校應與各類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的網鏈式的合作關系,為學生創造成熟的實戰訓練環境,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一定的就業機會。
二、體現夠用為度的交融式課程結構和內容的設計
對會計專業來說,按照體現夠用為度的理念,在課程設置上要進行大膽改革,將寶貴的在校時間運用到最佳效果。應對基礎課進行徹底的改造,在必修課中只保留少量的經濟數學、經濟應用文、專業外語等課程即可,將其他基礎課均列入選修課范圍。不論是主修課還是選修課都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充分的改造和整合,既要體現夠用為度,還要體現充分的交融和模塊化。選修課要建立學生跨年級、跨專業、跨系的選課制度,為學生自主學習、個性發展創造條件。主修課可劃分為專業課程、教學項目和綜合能力訓練三大體系,其中專業課程可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層次,初級課程應包括經濟活動與企業管理、經濟行為與會計活動、會計法規體系與會計法、經濟法規及案例分析、會計基礎及其應用、會計機構與崗位設置;中級課程應包括財務管理與財務分析、內部控制與基礎工作規范、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會計崗位與工作任務;高級課程應包括經濟學與市場經濟、制度設計與財務監管、項目管理與評估、會計監督與審計。教學項目可分為會計核算模塊、財務管理模塊、內部控制模塊和綜合崗位模塊四大模塊。綜合能力訓練主要結合一般崗位基本工作能力的需要,安排一定量的計算機、外語、文字和語言表達等方面的訓練內容。需要說明的是,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主修課程必須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滲透到三個階段的培養內容當中,這些課程也可能是以單獨理論課的形式講授,也可能成為某一個教學項目的配套學習知識,也可能成為完全的實際訓練內容等等,且每個階段都可穿插安排相應的綜合能力訓練。
三、注重潛能開發的會計師資隊伍培訓
教師是辦學的第一資源,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動力源泉和基本保障。會計專業教師的培訓與能力開發可從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職前引導培訓
從入校開始,就要對新教師進行職前引導,即學習高職院校的管理體制、會計人才市場需求狀況、專業教學管理與教學方法、會計專業模式創新與辦學特色、教學設計與學生個性等等,也可結合校情開展專題探討,激發教師對會計專業的熱愛、對教師職業的使命感和對學院發展的責任感。
(二)個人培訓計劃
教師每年必須參加學院規定的業務培訓,培訓內容一方面要包括會計人員后續教育的內容,隨時了解會計法規政策的變化動向,另一方面結合各自專業能力成長的需要參加某一領域的財經類培訓。
(三)國內外進修
可安排會計專業教師到國內外知名高校、企事業單位(公司)或研究單位等接受各種形式的學習培訓、高層企業論壇、財經領域的研討會等,為培養教師的綜合專業能力提供更多的機會。
(四)企業實踐活動
要鼓勵和支持會計專業教師在校企合作中參與企業財務管理項目或方案的論證和研究、項目分析和經濟咨詢工作,以兼職顧問或咨詢專家的身份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支持,也可允許兼任企業的管理職務。(五)參與教學項目設計所有會計專業教師都必須參加教學項目的設計和開發,或者對現有的教學項目進行修訂,鍛煉教師的專業創新能力,從而不斷提升適應最新會計管理活動的能力。(六)教師輪崗要有計劃地安排會計專業教師到財務、人事、后勤等行政管理部門從事階段性的工作,也可到計算機、機械、工程等專業系部擔任輔助教師。在多次的輪崗中可提高教師的綜合工作能力,也有利于尋找更適合教師發展的領域,充分體現人性化的人才培養理念。
四、以持續改進為目標的質量監控系統
人才培養質量的保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依賴于先進的培養方案、科學的課程開發、合理的教學設計和長效的師資規劃,還依賴于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系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應突出對培養過程的監控,建立以持續改進為目標的質量監控系統,為確保會計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
(一)確定以市場導向為主的質量保證策略
質量保證依附于既定的人才培養模式,最終為實現特定的辦學策略而服務。會計專業的質量保證策略,要結合會計專業發展策略,體現以市場為導向的核心要素,在廣泛的校企合作中形成有機的供需網鏈,并建立廣泛的專業市場需求跟蹤機制。在有效的質量監控系統的配合下,對市場經濟和企業經濟活動的變化作出快速反應,及時更新培養方案和教學系統的內容,持續培養業務能力過硬的會計教師團隊,并形成長效的反饋循環機制,保證會計專業培養模式和方案始終處于良性的.、動態化的自我更新狀態。
(二)構建基于全面質量管理(TQM)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系統
高職院校必須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建立有效的人才培養質量監控體系。針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系統的構建,應明確以學院教學管理委員會為領導決策組織機構,并在會計專業咨詢委員的技術支撐下開展工作;在管理執行系統方面,要在配套的質量保障框架下,建立會計專業的質量標準體系;監測與診斷系統要依賴于學院的網絡監控與診斷系統,建立會計專業教學管理績效評價規則;在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上,要完善學院層面的信息平臺搭建,各個專業都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平臺實現其對專業質量水平的監控。
(三)建立以ISO質量標準體系為導向的質量評價體系
高職教育實施ISO9000族標準的意義深遠,是高等職業教育市場未來發展的一種趨勢,也是增強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ISO9000族標準適用于各行各業,特別是20xx年版以后的ISO9000族標準適應面更寬,尤其適用于高職教育。它可以強化按規則辦事的意識,把“依法治校”落到實處,能夠實現全過程的控制,使高職院校全面管理工作走上規范化的軌道。通過實施第三方認證,可提高知名度,尤其是取得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和教育行政機構的信任和支持,同時對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好職業教育也提供了可靠的保證與有力的支持。因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要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教育服務質量目標,高職院校就要積極推行這項復雜而又艱巨的工作。
(四)完善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監督機制
質量保障應當以獲得就業單位認可為目的,因而質量監督的主體不應僅局限為學校一方,從質量監控、評價、監督體系的設計、完善到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與社會單位的參與。會計專業也同樣需要拓寬監控渠道,一方面依靠由政府、主管部門、財政、稅務等行業及企業事業單位形成的組織咨詢系統,另一方面依靠學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信息反饋,最終形成以學校為主體,學生、用人單位與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網絡化的人才培養質量監督機制。總之,會計專業以其穩定而又廣泛的社會需求,成為各類高職院校不可或缺的專業設置門類,為社會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基層會計和財務管理人才,其中也不乏走上高層管理行列的優秀會計人才。人才培養質量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高職院校作為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軍,必須著力構建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財會人才的需求。
會計專業論文2
(一)單獨開設法務會計專業,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并未設置獨立的法務會計專業,對于法務會計人才培養僅限于會計專業或法學專業下增設法務會計方向,導致法務會計人才的培養缺乏系統性。因此,筆者建議,應盡快單獨開設法務會計專業,并針對其特點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比如:組建法務會計專業教師團隊;編寫科學合理的專業教材;制定積極有效的學業評定機制;加強法務會計專業的就業指導等。同時,還應根據法務會計跨學院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即:以會計學與法學課程為基礎,重點開設法務會計專業課程;將法務會計崗位培訓作為課程體系的核心環節;開設一些與法務會計相關的輔修課程,鼓勵學生選修以豐富專業知識體系。
(二)擴大高校師資隊伍,建立理論研究與交流平臺
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強大的師資力量。要想培養出大批的法務會計復合型人才,就必須建立專業性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具體來說:通過與相關司法機關或會計師事務所建立合作關系,定期將學校里的一線骨干教師安排到實務部門進行培訓,以彌補高校教師缺乏司法實踐經驗的不足。同時,高校也可引進法務會計一線崗位的專家或業務骨干及國外院校法務學科的知名教授,為培養法務會計專業人才儲備師資力量。此外,專業理論研究氛圍的形成也有利于法務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法務會計理論研究與學術交流平臺,讓高校教師定期與專家學者進行交流與學習,以提高法務會計專業教師的專業理論研究水平,有效促進法務會計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
(三)通過前期試點教學,制定人才培養計劃
基于我國法務會計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現狀,可以先選擇一些法學與會計學教育基礎較好或者具有豐富法務會計方向教學經驗的高校進行前期試點教學,根據會計學與法學跨學科的特點,制定具有合理性、科學性的本科培養計劃,實行階段性教學模式:第一階段要求學生學習完成課程體系里的全部內容;第二階段安排相關司法實踐教學任務;第三階段鼓勵學生參加資格考試及繼續深造。待試點教學模式成熟、預期教學目標實現之后,再在全國高校范圍內進行推廣。由于法務會計復合型人才既要求掌握會計核算、審計評估等相關專業知識,還要求具備扎實的法學、司法鑒定學等相關法律基礎知識,因此,高校在制定培養計劃時,需結合復合型人才一專多能或多專多能的特點,突出法務會計學專業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從而滿足司法實踐工作的需求。
(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創建校內外聯合培養平臺
高校培養的法務會計專業復合型人才最終還是要服務于社會,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司法會計的培養不能脫離司法實踐,必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因此,在培養計劃中,除了已有的法務會計課程體系的安排,還應增加校外實踐的機會,積極與司法機關、會計師事務所及司法鑒定機構等進行合作,建立法務會計專業學生的實習基地,實現學校和社會共同培養。最好建立起長期合作的共建模式,打造穩定的校內外聯合培養平臺。此舉不僅能夠使高校學生積累豐富的司法實踐和會計實務經驗,為以后提升實際工作能力打下基礎,還有利于法務會計人才社會價值的實現。
會計專業論文3
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政策由來已久,有其歷史淵源,但是隨著各界對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認識和定位的進一步清晰,人民銀行目前執行的這一政策,無論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存在很多缺陷,本文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一、財務公司及其存款準備金政策特點
1.國內財務公司的發展與定位
財務公司作為企業集團內部金融服務機構,同國內其他金融機構如商業銀行、信托公司一樣,在“摸著石頭過河”的漸進改革過程中,曾經出現過一些問題。伴隨著三十年來金融改革的迂回曲折,財務公司針對出現的問題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方向和定位,從最初的企業集團“內部銀行”,到九十年代初期無所不做的“全能”金融機構,再到痛定思痛后的企業集團“資金池”和資金集中管理平臺,業務范圍不斷縮小和集中,經營不斷向“歸核化”發展,發展也逐步趨于規范、有序和健康。
2.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的政策悖論
關于財務公司是否可以稱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問題,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中并未明確。大多數法律法規把財務公司歸類到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等同樣性質的“其他金融機構”(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八章第五十二條、《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一章第二條第三款的相關規定)。銀監會頒布的《企業集團財務管理辦法》規定:財務公司辦理集團成員之間的內部結算、協助成員企業實現資金收付(收付也是結算)、經批準可辦理成員單位產品的消費信貸、賣方信貸和買方信貸。這些業務無疑不是與結算和存款相關,但是《人民幣銀行結算賬戶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20xx]5號令)在《總則》的第二條明確提出:“本辦法所稱銀行,是指在中國境內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經營支付結算業務的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含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城市信用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這一說法明確將財務公司排除在銀行體系之外。
理論上說,中央銀行是商業銀行的最后貸款人和最終擔保者。單就存款準備金而言,體現了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之間的一種“權利”和“義務”關系。一方面,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上交存款準備金,作為最后支付保證,可以視為中央銀行的一種“權利”和商業銀行的一種“義務”;另一方面,中央銀行承擔商業銀行最后清償力保證,可以視為中央銀行的一種“義務”和商業銀行的一種“權利”,當商業銀行出現流動性不足時,可以通過“再貸款”或“再貼現”的方式從中央銀行那里獲得支持。
但是,《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三十條明確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貸款。也就是說,財務公司出現頭寸不足時無法得到中央銀行的再貸款支持,中央銀行并非財務公司的“最后貸款人”,財務公司不能享受中央銀行“最后支付保證”這項“權利”。根據20xx年《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申請設立財務公司,母公司董事會應當做出書面承諾,在財務公司出現支付困難的緊急情況時,根據實際需要,增加相應資本金,并在財務公司章程中載明。因此,企業集團才是財務公司的“最后貸款人”和擔保者。當財務公司出現流動性不足時,只能向企業集團獲得“救助”。二十多年來,財務公司在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另類”地位和“待遇”嚴重影響了其正常發展和業務開拓。
3.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政策在實踐中有進行調整的需求
筆者認為,財務公司是中國金融市場和“產融結合”的創新舉措,對財務公司實行的存款準備金政策有進行調整的必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財務公司的機構職能不同于商業銀行
按照《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財務公司是集團內部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是集團“內部資金管理中心”,資金來源為集團內部運行資金,業務也限定在集團內部。財務公司的存款并非公眾存款,只是在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框架下,把原來分散在各成員的資金集中到財務公司,再由財務公司統一存放到商業銀行或進行必要的資金運作,改變的只是集團內部存款結構。同樣,由于財務公司不能開具支票作為一般支付手段,其結算業務也完全不同于商業銀行的結算,只不過是集團成員內部的資金劃轉和記賬。此外,公司的貸款也與商業銀行完全不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貸款,是集團內部成員之間的資金有償調劑,屬于集團內部資金管理范疇,沒有也不會對整個金融體系創造信用和新的貨幣供應,更不可能對國內的貨幣政策產生沖擊,與貨幣銀行體系中商業銀行的存、貸、結業務完全不同。對財務公司的內部存款征收準備金,相當于央行對金融體系之外的產業集團直接管制和“征稅”,不僅可能造成產業集團自身流動資金緊張,也有可能加劇信貸市場供需矛盾,更重要的是,這一措施可能會造成央行對金融貨幣體系之外的直接干預,從而誤導政策或偏離政策目標。
(2)財務公司的風險性質不同于商業銀行
存款準備金制度的基本政策目標,一是防范金融機構風險,二是調控貨幣供應量。作為商業銀行的“最終貸款人”,央行對其征收存款準備金并適時調整這一比率,既具有法理上的依據,也是貨幣傳導機制調整的必然。相比之下,財務公司的功能是加強企業集團內部資金管理,不對公眾開展業務,不存在公眾風險,而且集團母公司承諾要為財務公司可能出現的支付困難承擔最終支付責任。這說明,財務公司無論在資金來源、服務市場、業務經營和金融風險等方面,都具有完全的“內部化”特征,其存、貸款業務不同于商業銀行的存、貸款業務,既沒有創造信用和貨幣,也不會產生外溢性、公眾化風險,更不會造成金融體系風險,以防范風險為目標的準備金制度不需要套用到財務公司。
(3)財務公司的業務本質是代管集團內部資金
財務公司作為集團全資子公司,其資產負債表的“信托存款”項并不能體現在集團合并報表的“銀行存款”項下,企業集團的“銀行存款”只能是集團外部商業銀行存款(包括財務公司已繳存央行的準備金),財務公司的“存款”以不同的資產形態體現在集團合并報表的.其他資產項下。這說明,企業集團存放在財務公司的內部資金,只是委托財務公司臨時代管,并不是真正的“存款”,只有財務公司存放在商業銀行的那部分資金,才會形成貨幣體系中的“存款”。因此,對財務公司資產負債表的“存款”項收取準備金,人為放大了“存款”基數,使企業集團以自有資金承擔了金融體系的貨幣義務和負擔。
(4)設立財務公司的基本出發點是支持企業集團發展
中國銀監會明確規定財務公司的職能是“以加強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和提高企業集團資金使用效率為目的,為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提供財務管理服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這一定位無疑是正確且符合中國國情的。在實際工作中,企業集團高度支持財務公司的發展壯大,把財務公司定位為集團內部的“結算中心、籌融資中心和資金管理中心”。但是,高額的存款準備金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集團把資金集中到財務公司的積極性,資金正不斷從財務公司轉移到其他部門或機構,財務公司履行“集團資金池”職能將面臨嚴峻挑戰,現有功能定位和長遠生存發展也將面臨危機。
二、有關的政策建議
1.取消財務公司存款準備金政策
由于財務公司吸收的存款只是企業集團的內部自有資金,并不存在金融體系的貨幣創造功能,與商業銀行的社會化業務相比,財務公司的內部業務不會產生社會化風險,因此并沒有足夠的理論基礎支持現有的財務公司上繳存款準備金政策。特別是在金融危機造成貨幣傳導機制不暢、經濟增長迫切需要進一步刺激和活躍實體經濟的前提下,需要央行能夠從兼顧行業利益和國家宏觀政策出發,適時研究取消財務公司繳納存款準備金政策規定,為企業集團資金“松綁”。
2.大幅降低財務公司準備金率,并適度開放央行清算行號
票據業務將成為中國金融與貨幣市場發展的新熱點,這不僅是因為便于央行減少經濟生活中的現金投放和流通量,更是因為成熟的金融市場中票據作為支付結算、融資投資工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財務公司不能像傳統意義上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一樣,擁有人民銀行的清算行號,從而制約了財務公司對票據業務的參與和金融服務,也不利于企業集團實施包括票據在內的資金全面集中管理。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向財務公司開放清算行號,不僅有助于提高財務公司的金融服務能力,也有利于央行對票據交易和融資行為的監管。一旦向符合條件的財務公司開放央行清算行號,就意味著財務公司在央行清算結算體系中的“升級”,即具有了一定的“貨幣創造”功能,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可以考慮采用較低的準備金率,以與商業銀行區別對待。
3.以結算賬戶為突破口,解決財務公司異地開戶政策問題
企業集團推行資金集中管理已經得到了絕大多數監管部門的肯定和支持,但是,要實現以財務公司為平臺的企業集團全面集中管理,還存在很多政策障礙。一方面是因為財務公司設立異地分支機構存在很多困難,銀監會作為主管部門,在頒布《企業集團財務公司管理辦法》后,仍然缺少關于財務公司異地分支機構設立的實施細則,山西大學排名,異地開展業務的金融許可證難以獲得,使得成員企業集聚的地區只能以財務公司(總部)名義開戶辦理結算。另一方面,按現行規定,財務公司并不是真正的“銀行”,沒有開立賬戶資格,財務公司無法實現企業集團“資金池”的功能,在當前國內現金使用量和使用范圍都比較大的情況下,不能為企業開立基本戶意味著財務公司實施資金集中管理時只會增加企業賬戶數量,不利于企業集團的資金集中管理。
在實際操作中,工商、稅務、財政等機構又都普遍認可企業在做賬務處理時把財務公司的存款作為銀行存款,很多財務公司甚至實現了“結算核算一體化”,完全替代了成員企業的財務功能。因此,筆者認為人民銀行應該充分考慮到財務公司職能定位、發展狀況和對中國清算結算體系以及金融市場的重要補充作用,應進一步完善《人民幣結算賬戶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解決財務公司異地開戶辦理地區成員企業資金集中管理和收支結算的政策問題。
會計專業論文4
根據新《大綱》要求編寫的中職《語文》教材,創造性地設置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板塊,卻遺憾地未能體現專業間的區別,不利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本研究將“項目教學”理念和做法引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首先,基于職業能力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其次,基于會計崗位工作任務,選擇課程內容;再次,基于項目發展順序,設計課程結構;最后,基于能力訓練,安排課程活動方式。本研究打破當前僵化封閉的教學模式,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態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等職業通用能力的發展,為中職語文教師進行教學實踐提供可行性參考。
近年來,根據新《大綱》要求編寫的中職《語文》教材已得到廣泛應用。該教材是在職業教育大力推行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制度的時代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其中創造性地設置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一板塊,增加和強化了具有職教特色和體現職教改革要求的教學內容,如口語交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訓練點大為增加,為教學中創設職業情境提供了一定條件。
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筆者感覺到該板塊設計未能按照專業分類是最大缺憾,不利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因此,如能依托項目教學法,以《創業設計》為項目進行語文綜合能力訓練課程的整體建構,不僅能彌補新教材中綜合活動職業針對性不強的缺憾,而且教學實施增加了彈性。
一、基于職業能力分析,確定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體現,是預期的課程結果,即期望學生學習某門課程后,在知識、技能、態度方面能達到什么狀態,是選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的依據。新《大綱》強調加強語文實踐和語文應用能力的培養,實際上明確了中職語文課程應用性、實踐性的特點,使語文課程更擺脫長期以來“學科中心”的傳統體系,調整到以應用為主要特征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將“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和文化素養”作為課程教學的核心目標,并提出“(使學生)養成自學和運用語文的良好習慣”“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這其實是中職語文與高職語文的區別。雖然新教材中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一定程度上強調了語文教學的應用性與實踐性,但由于缺乏專業定位,針對性與適應性不強,無法滿足職業性需要。在日常課程容量允許的條件下,不妨將語文綜合能力訓練作為一門課程來做整體建構,從專業培養目標入手,有針對性地選擇項目,并依據專業所面向的工作崗位及工作任務來設定課程目標。
以會計專業為例,其專業培養目標為:具有必備的會計學基礎理論知識和計算機專業知識,具備電算化會計實務操作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在各企事業、會計軟件咨詢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等部門單位記賬、出納、檔案管理、統計等崗位從事會計核算、生產統計及各項管理工作,具備良好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能力,以及相關金融、稅務、貿易、法律等方面的素質,適應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工作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會計信息化領域高技能人才。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及職業崗位方向,對其職業能力進行分析,確定《會計專業語文綜合能力訓練課程》的目標為:能夠撰寫與會計崗位相關的所有應用文體;能利用專業知識進行財務基本測算;能運用PPT將項目設計內容當眾演示;能通過PPT演講鍛煉口語表達能力;能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團隊合作意識;能通過成果展示實踐商務禮儀知識。創業項目設計過程包括:市場調查、項目確定、市場分析、成本核算、可行性分析、策劃書撰寫、項目設計演示、PPT演講等,符合課程各能力培養的需要。
二、基于會計崗位工作任務,選擇課程內容
要實現基于職業能力之上的課程培養目標,就必須將與崗位任務緊密聯系的.語文知識作為重點課程內容。要確定知識與任務之間的聯系,就必須先對崗位各工作任務的能力需要進行細致分析,有針對性地歸納出各類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并整合歸納出各種工作任務所需要的語文能力及其他綜合能力。就“創業設計項目”為例,具體情況可見表1。
三、基于項目發展順序,設計課程結構
長期以來,課程微觀內容的設計與編排遠未跳出學科體系與學生自身知識體系建構的藩籬,致使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止步不前。無疑,課程內容的序化已成為制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就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地思考方向——按照工作過程來序化知識,即以工作過程為參照系,將陳述性知識與過程性知識整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整合。這樣做意味著適度、夠用的陳述性知識的總量沒有變化,而是這類知識在課程中的排序方式發生了變化。課程不再是靜態的學科體系的顯性理論知識的復制與再現,而是著眼于動態的行動體系的隱性知識的生成與構建。
項目教學法在語文綜合能力訓練課程中的應用就很好地運用了姜教授的“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中職階段學生所需要培養的語言感悟能力、應用文寫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現代媒體技術運用能力等,通過“創業設計”一個項目得到了整體地提升,這種提升不僅是語文能力的提升,更是綜合能力的提升。而這些課程內容的設計和編排,完全是按照項目的進行循序展開,真正地體現“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觀”,所謂,“知識的總量未變,知識排序的方式發生變化”。
四、基于能力訓練,安排課程活動方式
要使學生在項目策劃的過程中培養綜合職業能力,不能僅憑一個個抽象的工作任務,而要從能力訓練出發,選擇合理有效的課程活動方式,讓學生在教師有意的引導下,通過參與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模擬活動,獲得直接經驗的積累。以“市場調查”為例,具體內容見表2。
以上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職業教育“能力為本位”的“工學結合”培養目標,完全符合在“做中學”的課程改革方向,使學生在活動中深刻體驗知識,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發展綜合能力的目的。
傳統教學觀念認為,項目教學法比較適宜實踐性較強的、理論知識點相對集中的課程,像語文這類的文化課比較適合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如果生硬地套用項目課程教學法,反而不利于理論知識的傳授。但從“創業設計項目”實踐來看,借鑒項目教學理念來開發語文綜合訓練課程是一種很好的嘗試,雖然還尚待完善,但至少擺脫了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體現了職業教育為專業服務、為就業服務的教育功能,為職業教育文化課程的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會計專業論文5
摘要:在大數據時代,無論是在企業的風險管理,還是在企業的決策分析領域,管理會計所具有的作用都變得愈發重要。文章首先說明了大數據時代對管理會計應用產生的影響,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啤酒制造行業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最后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管理會計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啤酒制造行業;管理會計;應用
作為對啤酒制造行業管理工作精細程度進行提升的重要途徑,管理會計所具有的作用,在大數據時代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以大數據時代為背景,以啤酒制造行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為基礎,對管理會計的應用進行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合理應用管理會計,不僅可以保證企業所制定管理方案的科學性,還可以保證企業與社會發展方向的一致性,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一、大數據時代對管理會計應用產生的影響
(一)拓寬了管理會計參與企業管理的渠道
在大數據時代,對數據進行收集的方法與之前相比有了非常明顯的變革,管理會計在對與所在企業生產的產品相關的信息進行收集時,可以獲取到更為及時并且完善的內容[1]。正是由于大數據時代所涵蓋數據均具有實時性的特點,因此,以此為基礎所開展的數據分析工作,其結果與之前相比在準確性方面具有了質的飛躍,這也在很大程度上為企業管理人員制定相關決策提供了便利。
(二)使管理會計具有的作用愈發明確
在大數據時代,各企業能夠對自身所需信息進行獲取的來源變得愈發廣泛,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對大數據所具有的數據收集、整理和分析功能進行應用,保證數據分析工作的高效完成,為企業管理工作提供科學信息,保證管理人員制定決策的有效性。可以說,對處于大數據平臺之上的企業而言,管理人員能夠對企業的發展現狀具有更為準確的'認識,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啤酒制造行業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
(一)相關專業人才的缺乏
處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企業,通常需要面對大量所收集到的數據信息,因此,想要保證獲取商業信息對企業發展具有其應用的價值,就需要對所收集數據信息進行深度的挖掘與分析,此時,從事管理會計的員工整體能力的高低就顯得尤為重要[2]。但是,我國現有管理會計隊伍普遍存在建設水平較低的問題,這就導致大部分企業內部均缺少能夠對企業發展情況進行科學分析與預測的員工,進而對企業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
(二)管理人員存在認知偏差
到目前為止,仍舊存在部分管理人員無法對管理會計的含義進行準確定義,而是將其與記賬、核算等基礎性會計工作畫上等號,從而忽視了管理會計對企業發展具有的重要意義。這一觀念的存在,對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推廣和應用是非常不利的。
三、啤酒制造行業管理會計的應用策略
(一)及時轉變管理觀念
對于啤酒制造行業而言,在對管理會計進行推廣和應用的過程中,重要的影響因素包括管理人員的意識、導向和觀念。因此,想要保證在大數據時代,將管理會計對啤酒制造行業發展具有的積極作用進行完整展示,企業的管理人員需要及時對自身觀念進行轉變,明確數據管理與價值創造間的關系[3]。以啤酒制造行業所具有的特點為基礎,對管理人員應當具備的觀念進行分析,可將其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在大數據時代通過對管理會計加以應用,保證管理精細化程度提高,從而實現企業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約型管理進行轉變的能力。在具體的經營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當通過對大數據方法的應用,提升針對經營數據所開展收集、分析與歸納工作的效率,通過與同處于啤酒制造行業中的先進企業進行橫向比較,以及與本企業歷年經營管理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縱向比較的方式,完成對管理差距的尋找,從而針對現存不足對管理措施進行調整或優化,將管理“潛成本”進行消除,最終實現企業的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對大數據加以應用的方式,完成對以啤酒制造行業為基礎所開展智能化管理工作進程的推進,保證服務效能的提升。對于以盈利作為最終目標的啤酒制造行業而言,當其處于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對大數據理念以及管理會計的應用,完成對所在企業面向消費人群的特征進行分析與歸納的工作,為企業發展方向的確立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在保證企業所制定發展方案大方向正確的基礎上,避免企業遭受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二)著重培養相關人才
人才乃管理之根本,對于包括啤酒制造行業在內的任意行業而言,想要保證自身在大數據的時代背景下,所開展一系列管理工作的科學性,當務之急在于針對社會的發展趨勢、企業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對相關人才進行重點培養。現階段,對于啤酒制造行業而言,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當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以下兩個層面之上:首先是對管理會計行業的從業人員整體能力進行提高,通過針對財會人員主要工作內容定期開展技能培訓的方式,保證對財會人員所具有知識體系結構進行更新,實現由核算型財會人員向管理型財會人員進行轉變的目標,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為管理會計實施效率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是通過構建完善的人才激勵制度的方式,實現對管理會計的尖端人才進行培養的目標。想要實現這一目標,管理人員應當根據啤酒制造行業的發展趨勢,以及所在企業的發展現狀,在企業內部有針對性的設立起財務管理師或其他與管理財務密切相關的高級職位,用來保證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經營和生產過程中所占據地位的提升[4]。通過對啤酒制造行業現階段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較為突出的問題在于,啤酒制造行業所包含企業普遍缺少能夠對大數據和管理會計所涉及知識進行準確掌握的人才,這對于企業的進步和行業的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想要解決該問題,企業的管理人員應當實施將“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選擇財會技能過硬、工作經驗豐富的企業員工前往更加高端的國家會計員進行深造與學習,將企業所具有的與大數據時代要求不符合的缺口進行彌補,保證將企業對大數據進行收集、分析與歸納的能力進行提升,從而實現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可視情況在企業內部引入社會高端人才,實現對企業員工所具有工作積極性的有效調動。
(三)營造適宜的內部環境
想要保證管理會計在最短的時間內與企業各部分系統達到契合狀態,不僅需要管理人員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還需要保證企業內部環境與管理會計所具有的需求相適應[5]。第一點,應當保證企業內部所具有工作氛圍的和諧,根據啤酒制造行業的發展趨勢制定相應的企業發展方案,并且調整對管理會計所具有的要求,構建完善的項目決策制度,這樣做的目的在于保證企業經營決策與管理會計的有效結合,明確管理會計員工在對企業經營決策進行制定時所具有的重要性,完成對良好氛圍的營造;第二點,管理人員應當將針對財務信息化所開展的建設工作與企業發展規劃相結合,通過對財務核算體系進行統一的方式,保證信息處理規則的規范性,從而構建起與大數據時代要求相適應的企業信息化管理平臺;第三點,管理人員需要投入相應資金,用以保證軟件和硬件設施的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對大數據處理的能力進行提升的目標。除此之外,管理會計員工也應當對自身所具有的觀念進行及時轉變,將工作的范圍擴大至對所制定決策進行輔助的方面,而不僅僅是局限于傳統的記賬與核算上。
四、結論
綜上所述,作為在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管理會計對于社會、相關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而言,所具有的作用都是無法替代的。大數據技術的出現,又為企業管理過程中管理會計的參與提供了全新的途徑,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啤酒制造行業更應當重視對管理會計進行推廣與應用的意義,通過對行業管理精細程度進行提升的方式,保證其獲得應有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財參考文獻:
[1]孫瑩,朱瑩.青島啤酒基于渠道管理的營運資金管理模式[J].財務與會計,20xx,06:22-23.
[2]張曉.企業環境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以青島啤酒為例[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xx,01:58-59+83.
[3]尹冰玉.戰略管理會計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應用分析[J].時代經貿,20xx,19:13-15.
[4]范英杰,李曉媚.環境管理會計的企業內部驅動機制研究——以青島啤酒為例[J].商業會計,20xx,08:18-20.
[5]徐寬.新會計準則頒布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xx.
會計專業論文6
摘要:本文指出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會計專業文化建設對學生形成規范的會計職業行為具有指導作用,從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專業文化、課堂教學融入專業文化、加強實訓基地文化建設以及開展豐富多彩的會計文化活動等方面,探討了專業文化教育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具體做法。
關鍵詞:會計專業文化;高職院校;職業素養
高職院校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為目標,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高職院校學生在畢業后能迅速地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及適應現代企業文化。然而,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會計人員必然不可避免的受到市場經濟環境中的各種誘惑。因此,企業在人員招聘中對應聘者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確指出會計人員要具備會計崗位的專業技能,還必須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需構建具有職業特色的校園文化,專業也應該建設具有職業特點的專業文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我國《會計法》《、企業會計制度》等把對會計人員的道德素質要求上升到法律法規的高度。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必須加強對專業文化的建設。會計專業文化建設是會計專業建設的一部分,指在會計人才培養過程中突出會計的職業特征和職業素養,主要應體現出會計的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態度、職業人文素質。以會計職業道德為主線,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價值觀、行為準則等方面進行熏陶,將會計專業文化培養與企業文化融合,使會計學生的文化素養與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相一致,提升會計人才的培養質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從業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使會計人才的培養符合社會需求,能夠真正做到遵守會計準則“誠實守信,不”。
1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形成校企融合的專業文化
(1)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要依托學校建立的校企合作工作站以及成立的會計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校企人員共同商討制定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借鑒和吸納優秀企業文化,提煉先進的企業文化精髓,將其融入到專業培養目標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中。(2)采用“三明治”式人才培養模式,工學交替,學生在校學習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技能后,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企業認知實習、生產實習、頂崗實習。讓學生深入企業,在熟悉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接受企業的文化,通過企業人員現身說法,加強學生對團隊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敬業精神等方面的培養,打破以往單純灌輸的模式,讓學生切身感受企業的經營理念和行為方式,從而縮短職業院校課程與社會工作的距離。(3)優化課程體系,以企業調研和企業的崗位能力分析為基礎,將會計職業道德素養貫穿始終,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育人,共同構建課程體系、制定課程標準。明確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必須突出職業道德素質培養,會計專業的學生需具有較好的誠實守信、團隊合作、熟悉法律、堅持準則、不的職業意識。
2課堂教學融入專業文化,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
(1)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在著重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培養的同時,也是專業文化建設的主要渠道。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進行知識講解時,應融入專業文化教育,貫穿會計職業道德的知識。使學生在學習處理各項經濟業務的過程中,明確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和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有哪些規定、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行為是違法的。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遵守準則,真實反映各項具體經濟業務,嚴格按正確行為的法律法規進行賬務處理,抵制錯誤的違法行為。(2)會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模擬企業經營、賬務處理程序,融入會計專業文化教育,注重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還要加強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加強會計專業學生對企業管理環境的熟悉度,提高會計專業學生對企業文化感性認知水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操守,使會計專業學生樹立會計文化的.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3)教學過程中建設專兼相結合的師資隊伍,一方面定期組織校內教師到企業進行參觀交流,與企業人員、一線會計人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或跟崗學習,切身感受企業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聘請企業會計、出納等經驗豐富的人員到學校兼課或開展講座,采取任務式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掌握操作技能。并且在教學過程中向會計專業學生系統的介紹企業經營哲學、經營理念以及企業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確立“誠實守信,不”的會計專業文化的精神內涵。
3建設具有教學、約束等功能的實訓基地文化
(1)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突出實踐技能的加強,實訓場所的文化建設,可以讓學生走進實訓室體驗到文化的要求。通過實訓室的文化標識界定實訓室的作用,實訓室中各類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操作圖紙等文化內容也起到了教學的功能。通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引進企業的先進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營造良好的實訓環境,形成具有會計專業特色的專業文化,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團結合作的工作精神等職業素養。(2)在會計專業的實訓場所的走廊等懸掛著名的會計師事務所、企業財務總監、總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的事跡照片介紹,以及違反財經紀律的警示圖片,讓學生可以領悟到會計職業的優秀榜樣的風范以及會計工作違規操作之后的嚴重后果,主要是給予學生精神上的一種強大推動力,使學生能夠積極向上,也對學生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明白潛在的危險并加以約束。(3)實訓場地內,按照企業的崗位要求進行會計賬務處理程序的崗位分工,擺放辦公桌椅、辦公設備、文件柜等物品。實訓場所內通過張貼手工會計核算流程圖、電算化會計核算流程圖、納稅申報與稅務會計流程圖、財務審計流程圖等,這些文化內容可以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擴大知識視野,提高學習興趣,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4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的會計文化活動
(1)會計專業的文化建設可以與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相結合,以課外文化教育活動為主要形式。經常組織各種會計知識競賽、會計手工賬務處理技能大賽、財務決策大賽、珠算比賽、點鈔大賽、會計電算化比賽等賽事。通過第二課堂形式多樣的活動彌補會計課堂文化教育的不足,豐富會計專業學生的課余生活,激勵、引導學生的會計行為,構建和諧的校園會計文化環境,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會計文化熏陶。(2)成立由學生組成的會計協會,聘請專業教師進行指導,由會計協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利用微信、APP等進行會計文化宣傳,在數字生活中也能體會到會計文化的正能量,使會計職業道德和素養要求盡可能通過開發更多的課外活動,使會計文化教育生動活潑,寓教于樂,又能對學生有所啟迪,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專業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優秀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會計專業的日常教學中需要加強重視,校企合作共建會計專業文化并在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加以融合,培養具有誠實守信、嚴謹細致、認真仔細的會計專業人員。
作者:劉希玲 單位: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
參考文獻
[1]葛杰.財經類職業院校會計專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以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會計師,20xx(1).
[2]劉玉梅.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文化建設探析[J].遼寧經濟,20xx(10).
[3]任高飛.高校會計專業學生會計文化建設調查研究——以九江學院會計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xx(6).
[4]潘玉琪.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途徑——以會計職業文化建設為例[J].東方企業文化,20xx(12).
[5]李坤,丁佟倩.關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加強專業文化教育的思考[J].職教通訊,20xx(3).
[6]李盼,符學龍.會計專業文化建設與職業素養培養研究[J].經營管理者,20xx(10).
會計專業論文7
論文關鍵詞:職業資格證書;專科會計專業;培養模式
論文摘要:探討了專科會計專業培養的目標與重點,提出了應該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探討了如何通過“考證”提高專科會計專業學生動手能力和推進會計教學與考證“融合”的具體措施。
一、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的專科會計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畢業生跟蹤調查和人才市場社會需求調查,認為構建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的專科會計專業培養目標應該是:根據社會經濟環境發展變化的要求,以培養經濟單位第一線高素質應用型電算化會計專門人才為目標,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確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依據教育規律,科學構建理論教學體系,精心設計實踐教學體系。
二、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全面推進教學內容創新
“以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應主動適應考證的需要,更新教學內容,重組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內容包括調整、壓縮理論課程教學時數和增加實踐教學的比例,制定了可操作性比較強的實踐教學大綱。在課程設置上,實行基礎培養和專業培養相結合,課程板塊整體優化、循序漸進。基礎培養以公共基礎課和職業基礎課為主體,重在夯實職業理論基礎;專業培養以職業主干課和職業能力延伸課為主體,確定專業口徑,突出個性發展。同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的需求,對有關課程進行了改革和整合。對“Excel20xx”“數據庫”等課程經過專家論證,認為與學生的就業和社會需求有一定的距離,決定停止開設,并新開設了“Excel在財務會計中的應用”“稅收籌劃”等課程。
三、“考證”是手段,培養動手能力才是核心
會計專科教育應本著“寬口徑、厚基礎、重能力、高素質”的教學思路,面向社會需求,培養“復合型、實用型、創新型”的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會計人才。通過考證教學,學生基本掌握了現代會計理論和會計核算方法,懂得會計準則等法規,會計憑證的編制、會計報表的分析等基本內容和操作方法。真正的“實戰”經驗還是來源于各種形式的實際操作訓練。實踐教學采取三結合,即單項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踐相結合;手工實訓與會計電算化實訓相結合。會計業務是對企業的經濟業務進行處理,如果脫離企業,會計就不存在,如果學生對企業的情況不熟悉,那是很難理解會計相關概念,及其處理原理的。通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去企業了解企業經營模式,讓學生了解熟悉公司運作,熟悉公司經濟業務,鼓勵學生大膽設想,編制模擬公司概況,模擬公司經濟業務。培養專業興趣。手工操作實訓中,學生明確了工作身份,由無從下手,看不懂原始憑證,到得心應手,編制記賬憑證。逐漸進入會計工作狀態。還有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通過加強上機操作,讓學生在會計電算化教師指導下,在完成手工賬的同時,學會使用各種會計軟件同步完成“證—賬—表’,全盤賬務的`上機操作。通過模擬實訓的實踐,使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和掌握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操作方法及步驟,增加感性認識,以一套完整的會計實務賬作為原始資料輸入電腦,從建賬、輸入憑證、記賬直到輸出會計報表。培養了實際操作能力。
四、全面推進會計教學與考證“融合”
教師水平的高低,影響教學質量的好壞。應提倡“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抓好“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建立一種會計職業界與教師界的聯系與交流機制,保證教師投身會計實踐,了解會計實際問題,掌握會計實踐技能,以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鼓勵教師在校外從事技術兼職,以增加教師閱歷和實踐知識,積累實際工作經驗,充實和豐富教學內容,改進和提高教學質量;積極從企事業單位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會計師、稅務師等兼職教師,進行實訓業務指導。真正做到“教師與師傅的融合;學生與徒弟的融合;教室與車間的融合;作品與產品的融合;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學院與社會的融合”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的教學師資隊伍,促進考證與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
推進會計教學與考證“融合”要求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實際需要,編寫模擬實習講義,革新教材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實行“三段式”(概念講授、實際操作、交流提高)教學模式;推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各種教學方法相輔相成。并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展示各種憑證、賬頁、報表,以及公式的推導過程等,對探討性的理論問題,組織學生討論,教師點評,這樣舉一反三,使理論掌握的更為扎實。還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外財務公司進行業務實習;做一定數量的習題以及進行必要的考證模擬測驗與考試分析,各種教學方式相互融合,共同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功富,大學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會計之友,20xx(5)。
[2]馬光華,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討,[J].平原大學學報,20xx(8)。
會計專業論文8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財務管理的典型模式以及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兩大類型,集中型和混合型。 進而在此基礎上,分析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選擇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財務觀念落后、家族制的影響長期存在、模式轉化不能緊跟企業發展步伐。 最后,提出了優化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選擇的建議。
關鍵詞:民營經濟;財務管理;模式
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是中國市場經濟不斷走向成熟的重要動力,民營企業的管理水平也隨之不斷提高。其中,財務管理水平是民營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體現。 企業規模的壯大、人才比重的提高以及科學管理方法的應用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民營業務財務管理模式的變革。 近年來,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迅速,投資競爭的加劇,迫使民營企業更加重視進行科學的資金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一、財務管理主要的模式類型
財務管理模式可以概括為三種類型:集中型、分散型及混合型。 三種管理模式各自具有優劣,不能絕對得將某一模式套用在特定的企業中。 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及所處的行業不同時,其適用的財務管理模式也不同。
①集中型財務管理模式。這種財務管理模式一般主要運用于規模較小的企業中,這種模式下,企業的籌、投、贏、分的權力集中在管理層,下屬部門只具備很小的財權。 企業的財務管理實質上為財務核算。絕大多數的財務預算、投資角色、資金使用都是由企業所有者或所有者團隊決定。 這種模式的具有統一管理、內部協調、快速反應等優勢。而其劣勢在于資金利用效率不高、財務風險較大。
②分散型財務管理模式。分散財務管理指將財權下放到各部門,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它主要運用在超大規模的企業中。 該模式的優點是充分調動了部門的積極性,同時將財務風險分散到了各部門。但它同時也帶來了許多弊端,例如,各部門之間會對企業整體運營成本的分攤產生矛盾, 各部門投資和分配各自為戰,缺乏整體意識,從而引致部門間的惡性競爭。
③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是集中型和分散型的綜合,它主要運用在中型以上規模的企業中。 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的特點是, 在企業整體層面的保有核心的財務管理權限,而將部分財權下放到各部門。 集團財務管理機構對各部門起到協調的作用,其關注點是企業整體財務狀況的改善和競爭力的提升。而各部門具有一定獨立預算、投資和分配的權力,其各項活動需要受到集團財務管理機構的監督和管理。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能夠克服前面兩種模式的缺陷,既調動了部門積極性,又能很好地進行部門間協調。
二、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典型模式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 我國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的特點是:
高度集權、家長式領導,財務管理實為財務核算,資金的控制權和使用權都集中在所有者的手中。盡管我國絕大多數的民營企業都存在上述問題。然而,隨著我國民營企業規模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已經運用了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建立了現代財務管理體制。 因此,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典型模式主要存在集中型和混合型兩種類型。
1.中小型民營企業中集中型財務管理模式
我國的民營企業絕大多數為規模較小、 主營項目傳統單一,主要競爭力來源于廉價勞動力或相對低成本的原材料。集中型財務管理模式的的優勢在中小型民營企業中能夠充分的發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財務運行簡單高效。 所有者或領導者能夠將資金集中在企業的主營業務中,對資金預算、使用能夠快速決策,同時能夠及時得獲得財務管理結果的反饋。公司財務人員的作用主要是日常財務核算以及定期進行財務匯報,而公司的財務風險由所有者承擔。其次,對外財務關系簡單。中小型民營企業的籌資活動主要是商業信用下的借款以及短期銀行貸款,幾乎不存在其他如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融資方式。另外,家族關系對財務關系影響十分明顯。 中小型企業的財權主要集中在所有者家族成員手中,家族成員之間的合作和斗爭, 成為企業財務管理中一個關鍵影響因素。
集中型財務管理模式的隨意性高,企業的業務變遷和資金投向取決去所有者。近年來,隨著房地產、金融市場等投資領域的發展,積累了一定資本的民營企業家將大量的實業資金投向這些高風險行業。 利潤率較低的制造業已無法滿足企業家們的逐利需求。 這樣一來,原本穩定的主營業務被拋棄,企業組織也隨之解體,我國東部沿海有許多中小民營企業正在消失。
2.大中型民營企業中混合型財務管理模式
市場經濟的規則本身就是不但地優勝劣汰,在數量龐大的民營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優秀的企業在堅持中創新,在改革中謀求發展。 同時,在互聯網、通信等高科技行業中,中國的民營企業取得了讓世界震驚的成就。 而它們的財務管理,也早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
縱觀這些優秀的企業,包括騰訊、淘寶、蘇寧等知名企業在內的一大批中國民營企業,都或多多少地采用了混合型的財務管理模式。 以華為為例,目前華為擁有運營商、企業網及終端三大業務,其財務管理的組織架構為:集團財經管轄下屬三大業務模塊的財務管理機構。 在財務預算上,華為各業務模塊根據集團的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承接相應指標。各模塊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業績目標和財務預算,并報集團財經審批,審批通過后即可執行并調整;在利潤分配上,集團財經保證各業務模塊的基本薪金和運作費用,同時根據各業務模塊的業績進行獎金包的下放以及預算的提升。各業務模塊內部對整體獎金包的分配以及預算的調整有自主權。
同時,集團根據企業整體的發展目標和戰略,對各業務模塊進行財務上的協調和平衡。例如,華為企業業務處于發展的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短期內很難有收益。 當作為集團未來的主攻方向,集團財經對企業業務進行了財務傾斜和補貼,同時嚴格控制其財務預算的`科學性。
企業規模的壯大、多元化經營等客觀因素迫使民營企業樹立現代財務管理理念,采用科學的財務管理方法。另外,每年大批的高層次財務管理人才,將先進的財務管理方法運用了民營企業的實際業務運作當中,加快了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選擇中存在的問題
民營企業的財務管理模式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不是絕對一成不變的,它隨著企業規模、組織結構及業務單元的變化而改變。因此,及時調整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的模式,使之與民營企業發展的狀態相匹配,是一個重要的課題。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模式的選擇上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財務觀念落后
民營企業大多在不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下發展起來,在經營上大多表現出重銷售、重質量,而對財務管理卻不夠重視。其中突出的表現是財務管理對業務目標制定缺少支撐和約束。民營企業在制定業務是,“拍腦袋”的現象普遍存在。 部門領導或企業所有者根據自己的預估或是政治意圖,盲目制定年度業務目標,人員預算等,從而給財務預算帶來巨大壓力和風險。 正是因為企業中的財務管理讓位與管理者的權力,才導致上述現象的出現。
另外,民營企業的管理成本往往價高,資金管理混亂、流程復雜、預算外資金使用較多等等,都反映出企業所有者、管理者及員工的財務觀念落后。
2.家族制的影響長期存在
盡管隨著民營企業規模的壯大,企業創始人在企業管理決策中的影響力逐漸下降。 但無論在企業發展的什么時期,企業創始人的家族勢力或多或少都會持續滲透到民營企業的管理層中,在中國,這一現象尤為突出。 在我國許多知名民營企業的管理高層中,往往能見到企業創始人親屬的身影,例如蘇寧、俏江南、華為等。
家族勢力在民營企業中的勢力過大,會影響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的代理關系。 尤其是在財務管理體系中,家族勢力往往掌握實權,企業往往不能擁有頂尖的管理人才,因為他們在公司的發展會遭遇隱形障礙。我國在遺產繼承上的法規以及觀念都加強了家族勢力在民營企業中影響的持續。因此,無論,財務模式如何變遷,創始人家族勢力的影響會長期存在。
3.模式轉化不能緊跟企業發展步伐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中人的影響根深蒂固,在企業發生重大變化是,無法及時進行調整。民營企業在弱小是,往往采用集中型的財務管理模式。 而隨著企業不斷壯大,企業財務管理的權力需要進行適當的下放和分散。企業所有者和領導逐漸淡出財務日常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科學的財務指標和體制。但在現實中,我國許多民營企業在變革中,財務管理的架構建立看似十分迅速。 但核心的財權及評價制度卻遲遲難以建立。
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需要依據企業的發展階段來選擇:當企業規模較小時,應當選擇集中型的財務管理模式,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需要引進高層次的財務管理人才,建立較為系統的財務管理體系,進行適當地分散管理。 當企業發展到超大規模是,應當充分進行分散地財務管理,基于下屬單位更大的財務自由。 另外,推行民主管理、科學管理的理念,是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選擇中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1]孫明貴。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研究[J].會計師,20xx,(02)。
[2]付俊超。我國民營企業財務管理創新途徑研究[J].中國商貿,20xx,(09)。
[3]李雪鵬。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特點及優化[J].會計之友,20xx,(09)。
會計專業論文9
一、會計實踐性教學的現狀
目前,會計實踐教學偏重手工模擬實訓,理論教學和模擬實訓內容在時間安排上脫節,沒有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真正意義上的滲透與融合,學生畢業后不能很快適應會計工作的要求。
1、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近年來,高職教育的擴張,使教師出現了年輕化態勢。高學歷、高職稱教師增多,但他們缺少專業實踐和教學實踐經驗。會計實驗實訓的教師基本都由會計學類專任課教師兼任,而這些教師大都是從校門到校門,沒有從事會計工作的經驗,他們很難在教學中清晰、準確地講授會計的實際應用。教師只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理論知識指導學生進行業務操作,而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往往有一定的差距。教師在講授會計理論和指導實訓時缺乏真實性和權威性,不能有效地組織會計實踐教學。教師實踐指導意識不強,缺乏指導經驗的積累。
2、實驗實訓室建設不完備
會計模擬實驗實訓室的模擬實驗對象、模擬演練、模擬試驗程序不完備,學生對賬務處理的每個環節掌握不牢固,每項操作不熟練,體會不到會計工作的嚴肅性,賬務處理程序混亂,過分強調會計核算,忽略了會計監督和管理。實驗實訓室建設仍舊停留在手工記賬的程序上,遠未達到仿真要求,無法滿足會計實驗實訓的需求。
3、實驗實訓基地缺乏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水準不高,實踐設施的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學生的專業實習無法真正落實。缺乏相對穩定的合作企事業單位作為校外實習基地,使學生的實習得不到妥善的安排和落實,嚴重影響了校外實踐環節的教學質量。
4、實驗實訓教材不完善
實訓教材的質量也是制約和影響實訓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缺乏系統的`、高質量的會計實訓教材,沒有完整的會計模擬數據系統。大多數內容跟不上相關的法律法規、會計制度和準則的變化,往往不是過于簡單就是過于復雜,針對性不強,選擇的業務類型單一和模式化,不能反映企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遇到的各種繁雜的經濟問題,一般都是要求完成從憑證賬簿報表的循環,而省略了審核、監督環節。
5、實踐性教學的方法陳舊
教學方法因循守舊,實訓教學角色錯位。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往往先說明實訓的步驟和要求,然后布置實訓任務讓學生去完成,在指導學生完成實訓任務時經常代替學生解決問題甚至代替具體操作。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設計性實訓中的弊端更為明顯,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6、手工與電算化脫節
雖然建立了手工模擬實驗室和電算化實驗室,以期兩部分相互補充。但在教學中,會計手工實驗與電算化實驗基本上各自為政,忽視了彼此之間的關系,數據、教材等資源不能共享,手工實驗的結果不能為計算機實驗起到基石的作用,也不能通過計算機得到驗證,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完全被割裂。
二、會計實踐性教學的思考
傳統的會計教學方式通常采用文字表達經濟業務,T字型賬戶講解會計處理的教學模式,面對日益激烈的會計就業市場的壓力,提高學生對會計實務的實際操作能力,必須改變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的缺陷。
1、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建立教師實踐制度,專業課教師每隔一段時間必須接受實踐教育,并作為業務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是要求教師深入車間、班組,了解企業各項管理制度、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產品生產特點、成本核算方法、工時定額、材料消耗定額等,掌握會計核算的最原始資料。二是選擇部分從事會計理論教學的教師到公司、工廠財務部門鍛煉,掌握不同會計崗位的技能,熟練掌握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編制會計報表實務知識。
2、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
教師要精通財務核算流程及操作,把成為雙師型教師作為不斷提升自己素質的目標,真正成為既是講臺上講課的好教師,也是本專業、本行業實踐操作的行家里手。請會計師事務所或企事業單位的會計師來校任課或舉辦講座,或者對教師進行培訓;廣泛吸收企事業單位會計崗位專業人員參與職業教育活動,逐步建立起一支以企事業單位專家為主體的真正意義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從而實現師資隊伍的職業化。
會計專業論文10
1. 現代會計發展與經濟環境的關系
2. 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理論與方法的影響
3. 近代會計思想的發展與演變
4. 信息技術與會計變革
5. 當前我國會計環境若干問題的探討
6. 近代會計發展史研究
7. 會計信息質量的評價標準
8. 轉型經濟時期會計的特征分析
9. 金融危機中的會計問題研究
10. 法律制度與會計監管模式
11. 法律制度與會計模式
12. 經濟全球化與會計國際化
13. 現代會計在經濟資源配置過程中的功能分析
14. 會計環境的變化將導致會計理論的重構
15. 我國上市公司的會計環境分析
16. 企業目標、會計目標與內部會計控制
17. 中國會計法規體系的框架結構研究
18. 進一步完善我國會計準則體系的構想
19. 貫徹執行和進一步完善《會計法》方面的問題
20. 我國會計法規與其他相關法規的協調問題
21. 會計人員管理法規與規范
22. 完善我國會計法規體系的思路與措施
23. 影響會計準則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
24. 會計準則與會計信息質量
25. 中外會計準則制定模式比較
26. 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建設問題
27. 試論我國會計概念框架的構建
28. 會計理論發展對會計準則制定的影響
29. 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改進建議
30. 試論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
31. 中國會計制度的變遷及其基本規律
32. 從會計舞弊案例看會計準則與制度改進和完善的主要路徑
33. 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經濟后果分析
34. 我國會計準則執行機制的構建
35. 會計準則國際協調與趨同研究
36. 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與完善對策
37. 對我國××會計準則的思考
38. 損益表觀和資產負債表觀的比較研究
39. 試論目標導向的會計準則制定模式
40. 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均衡研究
41. 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與會計準則的執行
42. 中美××會計準則比較
43. 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比較研究
44. 現代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基本功能
45. 內部人控制現象的會計學分析
46. 現代企業制度與現代理財觀念
47. 現代企業制度與企業稅務會計
48. 會計準則對企業納稅的影響
49. 產權制度與現代企業會計
50. 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構造及其分層設計
51.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會計控制的關系
52. 公司治理與會計信息質量
53. 企業目標與會計目標的基本關系
54. 內部會計控制在××公司的運用
55.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56. 內部控制與會計信息質量
57. 企業的內部控制的目標與方法研究
58. 我國上市公司會計政策選擇的問題研究
59. 會計判斷與盈余管理
60. 會計估計與盈余管理
61. 試論會計職業判斷中的責任問題
62. 論會計職業道德與內部控制
63. 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評價
64. 內部控制的執行監管研究
65. 利用內部審計加強內部會計控制
66. 會計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
67. 關于強化會計監督的思考
68. 中外會計管理體制比較研究
69. 現代企業制度下會計監督的新特點
70. 財務總監制度的發展與優化
71. 會計委派制的發展與優化
72. 會計信息質量評價體系
73.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中外比較
74. 會計信息失真的經濟學透視
75. 上市公司財務信息披露方法
76. 會計報表附注信息的利用
77. 企業信息的自愿披露與強制披露
78. 會計監管與審計的關系
79.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經濟學思考
80. 試論會計披露的透明度
81. 會計監督弱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82. 試論會計的不確定性與會計信息質量
83. 會計信息披露的博弈論分析
84. 企業進行會計操縱的動機研究
85. 試論企業會計披露的透明度問題
86. 透明度與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87. 表外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研究
88. 試論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問題
89. 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90. 試論財務報表附注的撰寫
91. 企業會計政策選擇的動機分析
92. 試論業績報告的改進
93. 會計職業自律機制研究
94. 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與思考
95. 會計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
96. 會計信息披露違規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97. 對財務會計基本假設的重新思考
98. 試論會計計量中的會計估計問題
99. 試論現行財務報告的局限性及其改進措施
100.試論資產的計量理論
101.試論收益、收入和利得的關系
102.費用的定義及其特征研究
103.試論支出、費用、成本和損失的關系
104.資產計價方法的選擇
105.金融工具及其信息披露
106.會計計量屬性探討
107.試論公允價值計量
108. 公允價值計量問題的國際進展及其在中國應用的思考
109.利得與損失的確認與計量
110.論歷史成本計量屬性
111.實質重于形式原則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應用
112.對實質重于形式會計原則的認識
113.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探討
114.股份支付的會計問題探討
115.企業研究與開發費用會計處理問題探討
116. 股東權益稀釋會計探討
117.試論××會計原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118.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
119.運用現金流量表分析會計收益質量
120.企業社會責任會計探討
121. 權責發生制在政府會計中的應用
122.綠色會計要素的確認
123.我國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的探討
124.破產清算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的理論比較
125.資產證券化中的會計處理問題
126.中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與注冊會計師審計變革研究
127.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模式研究
128.中國審計規范體系建設及執行效果研究
129.產權保護導向的審計法律制度重構問題研究
130.審計風險模型的演進研究
131.審計失敗與風險控制
132. 期望差距問題
133. ××公司審計案例分析
134.企業財務管理體制創新
135.戰略財務管理問題
136.債務重組的財務與會計問題
137.股權激勵及其對財務的影響
138.企業財務能力分析
139.企業適度負債研究
140.企業財務控制機制
141.管理層收購中的財務問題
142.企業績效評價問題研究
143.企業集團管理控制模式選擇
144.公司價值評估模型及其評價
145.公司治理對公司價值的影響
146.信息披露與公司融資成本
147.平衡計分卡問題研究
148.內部資本市場配置效率
149.××國企股利分配
150.財務風險預警與防范
151.人力資源成本管理
152.質量成本管理
153.成本粘性問題研究
154.時間在管理會計中的運用
155.成本動因分析
156.價值鏈成本分析
157. 研究開發成本與企業核心競爭力
158. 計算機會計系統內部控制
159. 電算化系統審計的若干問題
160. 計算機環境下會計模式的新發展
會計專業論文11
一、人才培養模式和應用型人才的概念
社會可以對不同的人才在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四類分別為理論型工程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它是通過工作和活動的目的來進行分析的。
在1997 年,以頒布的世界教育分類標準,普通高等教育重在培養理論型和工程型人才,而高等職業教育則更偏重于應用型人才。那么我們所說的應用型人才其實就是把成熟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那么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要想被塑造成應用型人才,往往取決于你就讀的院校是怎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但在通常情況下,所謂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教育理論指導下,為了培養目標所采取的教育手段和組織模式。那么人才培養的模式的主要構成是培養目標、教育培養內容、教育培養過程(方式和方法)、教育培養制度(保障)和教育培養評價等。那么高職院校要先培養什么樣的人,通過什么方式去培養是其關鍵,如果在某些不足的地方得以調整,那么就會對人才類型的培養有非常大的影響。
二、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
對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主要是有個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其包括教育培養目標、課程與教學原則、方式和方法的集中概括和體現,這也是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的關鍵。但是在目前,對于許多高職院校來說,沒有對培養目標有準確定位,一方面也因為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過高和過廣,都是以培養寬口徑、厚功底的通才為目標,且更多的是需要會計實務工作、教學和科研人才的培養。但是這些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往往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因為現在大多的畢業生他們的理論知識不扎實,且又缺乏實際工作的經驗和一些熟練技能。另一方面又會更注重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強調最多的是多證書教育,其導致的結果就是偏向了高職教育。在我們認為,應用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的目標的準確定位更多的是要把握市場的需求,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所以首先要認識到如今的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程度在不斷的提高,那么我們就要立足學校地方性這一根本特點。再一個因為我國正面臨激烈的國內和國際的競爭,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目標它就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根據經濟、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專業規范、標準的更新作及時的調整。總的來說,要具備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的條件,就必須按照各層次會計人才目標,培養學生扎實的理論知識,且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意識,并具備一定的組織、管理和領導企業能力。
三、高職教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途徑和對策
1.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創建專業特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是要對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會計就業崗位群及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會計類人才。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探索“ 就業導向、工學結合、理實一體、內涵式發展”。并且要對其進行高職教育會計專業的準確定位,并要做到在充分的行業調研、市場人才需求調研和專業分析的基礎上。二是要創建專業特色,實施差異化的“錯位策略”,避免專業設置和建設的同質化。根據《上大學網》高等院校最愛的專業排行榜顯示,會計電算化專業可以算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在高職__院校和本科的專業,它的點擊量是非常高的,可以算是“同源共流”。在近些年會計專業是非常熱門的一個專業,招生火爆甚至呈現“一窩蜂”現象。但是學校的一些教育和設備還有場地都沒有什么改善,還是局限于一般性的常規教學,缺乏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戰略思考,這很不利于這個專業建設的持續發展。所以個高職院校要建立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創建專業特色,實施差異化的“錯位策略”,避免專業設置和建設的同質化,做到以特色化求發展。三是要推進課程建設。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和關鍵,也是專業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我們要做到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改革教學內容,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那么課程的建設和開發不僅是體現對社會需要的會計職業能力的培養,也是體現了會計職業資格的標準與課程內容的對接,重構和優化課程體系。
2.將會計工作過程設為主線,把實際工作任務作為導向并按技能項目進行構建課程體系,使實際的教學工作和教學內容保持一致性,這也可以說是將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改造。其次就是將會計準則、制度、政策法規的新變化以及會計行業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標準、新方法,對會計基礎、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納稅實務、財務管理、會計綜合實訓、審計實務等專業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和改造。
3.要拿專業教學的`標準來規范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并建立以能以培養為目標來評判的特色鮮明的課程標準。將職業崗位標準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與職業崗位標準有機融合。使之更容易適應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需要,建立專業教學標準和職業標準聯動開發機制,也可以將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證內容放入到現實的教學內容中去,實行“課證結合”,推進專業設置、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相銜接。
4.將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形成對接,把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做到不斷加強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也可以利用會計是一個專業實踐性很強的一個專業,其就業對工作經驗也是有一定的要求,可以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作為會計專業建設的重頭戲和特色,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培養模式,推進校企一體化育人。
5.做到改革實踐教育的環節并高度重視實踐和實訓的教學環節,采用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實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教學做一體化,當然在教學設備、軟件配置、功能齊全、能滿足會計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項目化教學的需要的校內實訓室,支持與專業課程配套的虛擬仿真實訓系統開發與應用。
6.要以職業能力培養和就業能力提升為核心,不斷地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推行“工學交替”、“訂單育人”,與企業合作建設會計訂單班,建設產學研結合的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縮小學校專業教育與就業的距離,為學生打造一個“培訓+實習+就業”的職業發展平臺,拓寬就業渠道。
7.適應會計行業技術的新發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重視優質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的利用。要充分利用現代的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各大信息網絡課程的教學方式,將課程大綱、授課計劃、學習指導、教學課件、電子教案、各章習題、實踐教學指導書與報告、學習實習實踐成果、課程錄像、操作錄像等資源全部上網。做到加強網絡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這樣學生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課程上進行預習,先自學再復習,教師也可以布置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上的教學資源進行對課程的預習,并布置課程作業。學生在預習中遇到什么在線答疑區,在課程中,師生之間可以展開互動,拓寬學習渠道。
8.教學的方法要通過精講多練,采用案例式、啟發式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都是主要以書本為主,單一的以教學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現在是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練并重,教學統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更多的采用案例教學法、問答教學法、技能模擬訓練等,也要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更多的激勵和鼓勵學生做獨立思考,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是主導地位,師生之間也要相互互動,把教學方法全部改革,開設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訓、出國進修、下企業鍛煉、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思考方法。
9.不斷加強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使師資隊伍成為高水平的團隊,要不斷的改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結構,同時去提高教師行業的企業經驗和職教能力。不斷的加強師資隊伍培訓工作,可以通過將教師派出學習高級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培訓、出國進修、下企業鍛煉和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培訓能力。更要以老換新,不斷的有年輕的血液,也是提高教師隊伍的職業教育、科研能力水平的一大關鍵。在教師進入工作中,要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訓基地(實訓室)、培訓青年教師、指導實訓等方面積極作用。共同打造具有社會培訓服務能力的“雙師型”專兼職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
會計專業論文12
1) 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大學治理結構研究
2) M公司新產品開發項目成本管理研究
3) 福建電力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4) A企業集團資金集中管理案例
5) 基于A項目投資共建的成本控制研究
6) E企業的L水電項目融資分析
7) 面向不確定性的機械產品生產成本預測與監控方法研究
8) CH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可行性研究
9) BET公司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0) 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債權融資問題研究
11) 中信銀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分析
12) A物流集團物流金融業務模式及風險研究
13) 《湖北省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指導意見》政策研究
14) W公司總價包干民用項目施工費用控制研究—花滿庭13#樓項目施工費用控制
15) XX銀行基于細分產品的經濟利潤考核方法研究
16) 基于運營流程的S公司營運資金管理體系構建
17) 初創期科技企業估值方法分析與運用
18) 我國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財務績效評價研究
19) 星巴克成都公司財務案例分析
20) 零售企業采購業務內部控制研究
21) 建筑工程項目成本信息化管理方法研究
22) DY公司(生豬行業)的融資方案與效果分析
23) 產能過剩背景下水泥企業的財務分析
24) 外資K會計師事務所績效評估實施的研究
25) E科研所全面預算管理研究
26) DHL國際快遞公司的應收賬款管理研究
27) A出口企業匯率風險規避模式研究
28) 成都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軟件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29) XD無花果種植BOT項目財務評價與風險分析
30) 雙流縣監管羊坪村農村集體“三資”的案例研究
31) 廣能集團全面預算信息化項目溝通管理研究
32) 格力電器財務報表分析
33) FDI對中國工業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
34) DQ風電公司稅務籌劃
35) A公司內部控制體系改進設計
36) 基于銀擔合作的存貨質押融資模式研究
37) H公司項目進度和費用協同控制研究
38) DP公司制造人工成本管理控制研究
39) 某省DH投資控股公司財務風險防控研究
40) CFQF柴油發動機生產線投資項目財務評價和風險分析
41) 基于價值鏈的.MES公司成本管理研究
42) 京承高速三期BOT項目融資風險管理
43) D物流公司物流金融模式創新及風險控制研究
44) SP公司投資價值分析
45) GQ管理咨詢公司商業計劃分析
46) A家電公司B項目財務管理的評價與優化
47) XYZ會計師事務所員工激勵機制研究
48) 廣漢市地方稅征收成本控制的案例研究
49) 家電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研究
50) X綠色藥業公司中藥配方顆粒項目投資的綜合分析
會計專業論文13
摘要:技能大賽在高職院校教育中的地位越來越不容忽視,是高職院校會計教育教學改革的策略選擇。論文以提高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以技能大賽為視角大膽剖析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而科學地提出了改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措施。
關鍵詞: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技能大賽;高職院校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明確指出:要把開展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之一。由此可見,階段性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不僅能夠促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同時也為眾多技能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工作拓寬了空間。鑒于會計技能大賽在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育工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國家鼓勵各高職院校結合自身的歷史背景和發展方向,踴躍參與到會計技能大賽中,以此為切入點對學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究,為社會培養出一批符合行業和企業需求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
一、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綜述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形成了以下幾種主要培養模式: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的”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四川現代職業學院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會計高職能力培養模式。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對會計專業課程改革的研究。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是基于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依托當地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學校專業、人才、區域的優勢,首創“縣校合作模式”,探索了政府、高校、企業合作的辦法新模式。以上已經進行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踐,都是以上各學院結合各自的辦學特色,經過充分調查和精心研究分析之后,再通過嚴密的制定流程確定下來的,而且已經實施卓有成效了,對社會有廣泛地影響和輻射作用。這些說明,隨著現代高職教育體系的建設發展,高職院校會計職業教育的發展越來越成熟,開始進入高職會計特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而這些變化,都是為了配合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而進行的,高職教育會計人才培養已經不再是一概而論,而是各顯其能,進入理性人才培養發展過程。
二、技能大賽視角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會計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是毋庸質疑的,然而會計技能大賽的開展對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也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技能大賽存在重個體,輕群體現象
很多高職院校片面地只注重提高參賽學生技能大賽的成績,從而針對比賽內容組建訓練隊,忽視那些沒有設置為賽項的技能,造成技能只是針對學校技能競賽隊學生參賽內容的訓練,訓練標準要求比較高,無法使該學院全部會計專業學生都受益。
(二)實踐教學條件有待提升
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的實訓室形同虛設,當前的實訓條件根本不能滿足實踐教學,尤其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條件更是有待提升。一是校內實訓條件簡陋,軟件設備落后,亟需改進。比如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的《財稅一體化》、《會計信息化》、《審計實訓》等軟件需要升級;二是隨著會計專業招生的火爆,辦學規模的擴大,會計專業校外實習基地急需擴充,否則難以解決高年級學生頂崗實習的問題。
(三)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亟需改革
全國職業院校高職組會計技能大賽不僅展現了會計專業基本技能的比賽過程,也反映了會計專業實踐的教學過程,更是檢驗了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當前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本無法滿足當今企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必須改進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是高職院校當務之急的一項任務。
(四)專業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國家越來越重視高職教育,出臺了一系列職教優惠政策。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招生火爆,造成會計專業教師隊伍嚴重不足;另一方面,目前高職院校一大部分一線專業教師隊伍由高校畢業生構成,雖然具有扎實的理論功底,但是嚴重缺乏會計專業方面的實操經驗,不能將理論知識與會計實務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難以滿足高職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亟需“雙師型”師資隊伍,迫在眉睫。
三、技能大賽視角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措施
作為我國職業教育一項重大制度改革與創新,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已基本形成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體系,有力地推動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意義,促進了產教融合,使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強,使社會不再崇尚“唯學歷論”,而更青睞具備一技之長的畢業生。會計技能大賽是高職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制度創新,是高職院校創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會計技能素質的新途徑,也是連接學校與企業、學習與就業、理論與實踐的新橋梁。會計技能競賽對于高職院校、指導老師、參賽選手均有著重要的影響和輻射作用。
(一)以會計技能大賽為依托,明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由于會計技能賽項設置緊密對接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發展,故會計技能大賽對于加快明確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強力的支撐功能。很多高職院校都是從中職院校升格而來的,所以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理解參差不齊。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大賽目標與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具有緊密相連的內在關系,因而高職院校可通過承辦或參與會計技能大賽,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會計高職能力的培養為主線,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做到校企深度融合,豐富會計專業內涵,進一步明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適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高技能的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
(二)以會計技能大賽為紐帶,改善會計專業實習實訓條件
現如今實訓教學環節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應的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以會計技能大賽為契機,加大對學校內外實訓基地的投入,不斷改善會計專業學生實習實訓條件,重視其在教育教學中發揮的作用,進而能夠使教學能夠更加貼近現實,在教學過程中引入仿真教學法和崗位教學法,進而形成競賽常態化機制,以賽促學、以賽促教。
(三)以會計技能大賽為抓手,推動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擬設賽項基本都體現了中、高職專業或專業大類的綜合核心職業能力要求,達到以賽促教的目的。通過專業教學內容的極大豐富,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大賽的項目設置及競賽標準得以準確制定,進而對教學也起到了示范作用。高職院校以會計技能大賽為抓手,以賽促教、教研融合,推動會計專業課程實施。高職院校應大膽地將現有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會計技能大賽緊密結合,根據技能競賽能力要求,開設專業知識課程,從會計技能大賽中汲取精華,推動現有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此同時,高職院校還應以會計技能大賽為著力點,實現會計專業課程開發主體的多元化。比如課程開發可以由以院校為主體及時向行業、企業及院校共同開發轉變,讓行業、企業的專家根據實際工作中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參與制訂會計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同時確定會計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及評價標準。
(四)以會計技能大賽為載體,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筑底強基,師資先行。大賽指導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實操經驗直接決定了參賽學生的比賽成績。我國高職院校應該借助高職技能大賽,和相關行業和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一起參與到大賽的籌備工作中去,對學生賽前培訓及學習共同指導。通過培訓學生,教師的實操技能也會相應得到很大提升。因此,通過備戰技能大賽,學校在培養學生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出一批富有改革精神、具有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教師,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研究表明,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大賽作為一項新生事物,其意義已絕非賽事本身,而更多的是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推動和促進。為加強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和高職技能的培養,推進高職院校會計技能比賽的制度化建設,必須充分認識會計技能大賽對會計專業技能培養的作用,構建適應于技能大賽的教學管理體系和評價機制,完善適應技能大賽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這也是高職院校會計教育教學改革的策略選擇。
參考文獻:
[1]李明宇,劉柏霞.基于高職技能大賽視角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教育與高職,20xx(8):33-35.
[2]王瑩.會計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xx(11):255-256.
[3]董玉峰,邱碩,周艷海.職業技能大賽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探索[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xx(6):119-123.
[4]王艷玲,李艷花.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J].現代職業教育,20xx(09):43.
會計專業論文14
摘要:為了更好地服務于醫療、教育、衛生等領域的建設,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改革不斷推進,故而對單位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財務會計在事業單位的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故而需結合事業單位特點,大力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本文從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角度出發,先分析其必要性,然后從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關鍵詞:專業能力;事業單位;財務會計;重要性
與一般的社會企業相比,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要求相對較高,主要表現在政策性、規范性和技術性三個方面[1]。隨著事業單位的不斷進步,我國各個領域的服務質量均得以提高。但是,不可忽視的是,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預算超標、賬務不清等,嚴重阻礙了事業單位的良好發展,提升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專業能力迫在眉睫。
一、提升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專業能力的必要性
(一)滿足工作新要求的需要
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當今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知識化和信息化特點,故而對財務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的財務會計工作中,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主要是核算和監督職能,但目前以及涵蓋資金管理、財務預測與計劃、成本控制、業績評價等,不僅需要財務會計具有處理日常工作的能力,而且還要具備良好的應急能力,工作難度和復雜性均大大提升。因此,只有事業單位不斷提升財務會計專業能力,才能勝任這份工作。
(二)迎合會計制度變革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與國際接軌,故而在財務會計領域加大了改革力度。比如20xx年修訂了六項《企業會計準則》等,它與以前的會計制度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新的會計準則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事業事業單位結合財務會計部門的實際情況,著力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
二、提升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專業能力的措施
(一)加強財務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思想認識對人的行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事業單位應對財務會計人員展開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認識,促使他們在心理上接受并積極加入自我專業能力提升的活動中。一方面,事業單位需要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服務意識;另一方面,給予法律教育,促使他們了解財務會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在日常工作中遵紀守法,抵制不良誘惑。
(二)加強財務會計專業培訓
對財務會計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可以幫助他們提高處理財務工作的能力。在專業培訓中,注意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路。所謂“引進來”,就是以高薪聘請國內外的資深財務專家,在事業單位展開培訓,同時舉辦講座。所謂“走出去”,就是委派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人員參與國內知名財務專家會議、講座等。外出學習歸來后,召集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一起學習、討論,尤其是針對會議和講座中涉及的財務棘手問題,促使事業單位人員可以及時掌握財務動態。
(三)重視財務會計人員的學習和實務能力
在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中,工作人員專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工作效率、財務管理水平的高低[2]。但是,在一些事業單位,不注重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忽視對他們學習能力和務實能力的考察,嚴重影響工作積極性和熱情。鑒于此,事業單位應提高重視度,積極借鑒商業性企業的管理,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的成績與績效直接掛鉤。針對考核不及格的財務會計人員,要求補修、重考,直至合格,從而提升他們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在員工績效考核中,注重對務實能力的考察,進一步提升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
(四)建立健全事業單位激勵機制
為了進一步調動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事業單位應效仿商業性企業,建立健全激勵機制[3]。對于日常工作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相應的獎勵,比如職位晉升、外出旅游福利等,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針對工作中混日子、懶散、不思進取的人員,應給予相應批評和思想教育,進一步端正他們的工作態度,同時積極參與單位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工作能力。對于屢教不改的員工,則可以根據情況予以辭退。
(五)財務會計人員自身的學習
在當今知識經濟下,不學習就相當于在退步,最終會被社會所淘汰。因此,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人員不僅要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培訓,同時還要充分利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利用網絡信息、圖書資源、同行交流等,不斷更新個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工作效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環境下,提升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能力,既是滿足工作新要求的需要,同時也是迎合會計制度變革的需要。因此,事業單位應從加強財務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開展財務會計專業培訓、重視財務會計人員的學習和實務能力、建立健全事業單位激勵機制幾個方面著手,同時財務會計人員自身也要不斷學習,從而進一步提高財務會計隊伍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李芳芳.縣級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提升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xx(2):135-136.
[2]石曉玉.淺談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素質和專業能力[J].商業經濟,20xx(10):103-104.
[3]李春艷.芻議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素質提升[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xx(24):212-213.
會計專業論文15
論文關鍵詞:高校 會計專業 職業道德 教育
論文摘要: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是國家會計隊伍的預備人員,是未來會計工作的后備軍,他們是否具備會計職業道德,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會計工作的好壞。然而,目前高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師結構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對會計專業學生過于傾向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造成學生不重視職業道德。高校應通過完善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師結構,發揮考試導向等措施,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會計職業道德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履行職責活動中應具備的道德品質。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指為了使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能履行會計職業道德義務,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對高校學生進行的相關教育活動。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是國家會計隊伍的預備人員,是未來會計工作的后備軍,他們是否具備會計職業道德,將直接影響到未來會計工作的好壞。高校作為會計人才的搖籃,作為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對培養學生會計職業道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若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將會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和習慣奠定基礎。然而,當前許多高校都十分重視對學生會計專業知識的傳授及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對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卻重視不夠。因此,加強對高校在校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勢在必行,研究當前高校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目前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會計專業教材建設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存在缺失。同經管類專業及其他文科類專業相比,會計學科專業性強、自成體系,所以無論學校還是學生,都更加關注會計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沒有重視。與此相對應,在會計專業的教材建設和教學內容上普遍存在著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內容的缺失。與西方發達國家普遍重視對在校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不僅有許多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著作和教材,而且發行量大的教材都有相當篇幅的會計職業道德知識的論述相比,我國目前各高校的會計教材很少涉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內容,而專門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會計學原理》和《審計學》兩門課程雖然涉及了一些會計職業道德和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的內容,但前者只是介紹了少量會計法規和《會計法》中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內容顯得空洞蒼白,后者雖然在職業道德一節講解了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基本原則,但因教學大綱的限制,課時安排非常少。以上情況無疑會使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失去先天基礎。
2、會計專業教師隊伍中會計職業道德教師的缺乏及會計專業教師自身的缺陷。會計教師對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會計人才、發展會計事業負有重要職責。會計教師和其他教師一樣,在給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專業技能的同時也應該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然而,目前高校會計教師的教學結構卻存在一定的缺陷,這種缺陷表現在:高校會計專業的教師一般分為基礎課程教師(主要講授英語、高等數學等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教師(主要講授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等專業課程),而根本沒有專門對會計專業學生進行會計法規、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師,即在會計專業教師隊伍中專門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教師缺位。這種會計教師隊伍的結構缺陷,使得會計專業學生在會計法規、會計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知識的先天不足。另外,一些會計專業教師由于自身素質問題和本身會計職業道德意識不強,因而對學生進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意識也模糊,導致不能在會計專業知識的傳授過程和會計專業技能的培養過程中對學生滲透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
3、各種會計專業的考試中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缺乏。針對會計專業學生的各種考試,如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會計電算化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研究生考試等,主要都是考會計專業知識,而較少涉及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而且內容分值較小。調查發現,會計專業學生在校的一大部分時間用于準備各種會計考試。以筆者就讀學校為例,少數人在大一下學期即通過了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部分人大二下學期、大三上學期通過,大三下學期以來,部分人忙于考研、部分人準備注冊考試。這說明會計專業的在校生格外重視各種會計考試,也說明各種會計考試對會計專業的在校生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正是因為這些考試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其內容、分值的匹配才應該更趨合理而不應該發生偏斜,但是,當下此類考試的`導向卻發生了嚴重的偏斜——偏重會計知識和理論的內容,而較少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容。以注冊會計師考試為例,考試科目有《會計》、《審計》、《經濟法》、《稅法》、《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成本管理》,可以說涉及會計及相關領域的所有內容,而涉及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幾乎沒有。在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涉及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也很少,分值也很低。在這樣的考試引導下,學生為了通過考試很自然會把學習重點放在會計專業知識上而忽視會計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學習。"
二、加強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1.改革現行的會計學科課程體系,增設會計職業道德課。針對高校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中缺少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的缺陷,高校應調整會計專業教學計劃,增設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并有計劃地將其納入會計專業教學體系中,使其成為會計專業課程的組成部分。具體講就是,把會計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會計法規教育等課程定為會計專業學生的必修課,通過這些課程的開設,向在校大學生灌輸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幫助會計專業學生樹立會計職業道德觀念。只有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納入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并將其定為專業必修課,才能引起方方面面對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視,才能使其在高校會計教學體系中獲得應有的地位,并在師資、教學條件和教學時間等方面得到保障,從而不斷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實效。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最好安排在大學四年級,因為此時學生已系統地修完了各門會計專業主干課程,對會計理論、技能和知識有了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案例系統地講授職業道德,就可以廣泛地涉獵企業財務、稅務、審計、電算化等內容,這樣既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使學生拓寬知識面;在提高學生會計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能提高其政治思想水平和法制觀念,從而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幫助他們形成職業道德觀念和良好的職業品質。
2.加強會計專業教材建設,豐富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內容。針對目前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教材的缺乏,國家應積極組織會計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高校教師,結合會計實際工作中出現的道德困境和典型案例,共同研究編寫專門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材,以供各高校開設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時選用。同時,應積極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會計專業現有核心課程的教材進行修訂,以增加相關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并選編相對應的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對其中的道德難題進行討論,使學生在掌握會計專業技術知識的同時加深對相關職業道德要求的領悟,從而促使學生在將來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道德自省。在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教材出版的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會計專業教育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即在講授會計專業課諸如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稅法等每一門課的過程中,結合具體情況融入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比如在學習《中級財務會計學》的會計要素——資產中“現金”、“銀行存款”時,教育學生自覺維護財經紀律,嚴格遵守銀行結算制度,加強企業貨幣資產的管理,保護國家財產的安全與完整,從而培養學生強烈的制度意識。
3.完善高校會計專業教師結構,加強會計教師隊伍建設。會計專業教師在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說高校會計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是會計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啟蒙教育,對會計專業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品質,成為具有高素質、高風尚的會計人才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建議設置會計專業的高校一方面要培養專門講授會計職業道德、會計法規課程的教師,以彌補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缺陷,完善高校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也要特別注重對現有崗位上的會計教師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要培養他們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因為道德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如果教師本身不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或者教師的言行反映出教師本身的職業道德水平低,就會對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4.發揮考試的引導作用,在各種類型的會計考試中增加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針對當前各種會計考試內容中會計職業道德內容少、分值小的情況,今后國家應該在各種會計考試中增加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提高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分值,以便通過各種類型的會計考試引起人們尤其是在校大學生對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視,從而發揮會計考試在建設和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方面的功能。應該說,學校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就應該把對會計職業道德內容的考試和對會計專業知識的考試以及會計專業技能的考核放在同樣的位置,比如增加會計法律制度、會計職業規范、會計道德修養方面的考試內容,并增大這方面的分值,以便通過平常的考試,讓學生在心底感受到職業道德的重要性。在各種會計考試中增加會計職業道德方面的內容和分值不能僅是走形式,重要的是要通過考試在學生中產生一種導向作用。
【會計專業論文】相關文章:
會計專業論文05-20
本科會計專業論文12-04
會計專業論文寫作03-13
會計專業論文[集合]05-20
會計專業工作研究論文11-12
會計專業論文答辯11-15
會計專業論文提綱范文03-28
會計專業論文開題報告01-14
會計專業畢業論文05-15
會計專業的論文提綱模板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