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對稅收征納的影響論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稅收工作與秩序得到了進一步完善。然而在事業單位的稅收征納工作方面,由于現行的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存在的差異較多且較大,使得事業單位的稅收征納工作質量受到了很大影響。為此,加強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的管理,實現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制度、規范和稅法的一致與協調對于推動我國稅收征納工作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鑒于此,本文闡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化的必要性,提出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之間的差異,介紹其對稅收征納工作的影響,并結合筆者多年實踐經營,就完善事業單位稅收征納工作的對策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稅收征納;差異;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基本實現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完善與調整,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經濟問題,對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其中事業單位的稅收征納工作一直是我國稅務管理工作的重點同時也難點,這主要與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規范和稅法之間的差異性有關,嚴重影響稅收征納工作的效率與質量。為此,進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變革,完善事業單位稅收征納工作勢在必行。
一、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化的必要性
在規范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對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環境以及法律背景予以充分分析與了解。在發展過程中,除要滿足我國國際化發展要求,還要對發展形勢進行分析,實現均衡發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事業單位在多個方面都有著巨大變化,包括形式、經濟管理等,為迎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必須針對其經營模式的管理內容展開深入研究,以推動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工作的開展。財務會計工作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扮演著支撐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角色,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對事業單位微觀經濟管理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并且要對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要求加以充分認識與了解。任何企業都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操作規范執行開展財務會計工作,如此才能給事業單位的穩步發展提供充分的保障,確保事業單位能夠獲取準確的信息,為財務會計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依據。
在事業單位開展財務會計工作的過程中,為確保財務信息真實有效,在開展財務會計工作時必須嚴格按照財務會計工作的規范要求,做好財務信息披露工作,防止信息失真,使事業單位能夠與我國經濟發展需求相適應,為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工作的正常進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與稅法之間的差異
目前,很多事業單位的服務領域都有所外延,資金來源的渠道增多,有效提高了經費自給率。在這一過程中,事業單位納稅義務的發生在所難免,這同樣也是稅務管理工作的范圍。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現行制度存在明顯的滯后性,難以滿足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目前,我國事業單位仍執行1998年實施的一系列財務會計制度與準則。其中從事科研、醫療衛生、教育等事業單位執行的會計制度又是本行業自行制定的,有的部門也有本部門專門的相關財務會計規范與制度。然而這些財務會計規范缺乏與稅法的一致與協調,很多方面存在漏洞,難以按照相關要求將其與稅法的制約因素銜接,使得稅務處理和稅法之間的一致性難以得到滿足,存在大且多的差異,加大了事業單位履行納稅義務過程中相關會計核算工作的工作量與難度,同時也對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這顯然影響到稅收征納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1.費用扣除規定不同
稅法規定,事業單位應按照一定的百分比進行費用扣除,然而有的直接列支的費用在應稅所得額的計算中是不能扣除的,在計算中,就已扣除的職工福利費而言,是不能繼續扣除醫療基金的,這一費用扣除標準在事業單位與企業通用。然而在會計做賬時,大部分情況下的費用扣除都以我國財務部門的相關規定為依據,這就使得職工福利費用等扣除有所差異,費用都是以事業支出的形式進行直接處理。
2.收支確認的原則不同
稅法規定,事業單位一旦發生應稅業務與非應稅業務,其收支確認工作的開展應以權責發生制為依據,然而現階段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工作以收付實現制為收支確認原則,這就使得在開展與確認有的業務時會有所差異,實踐表明,事業單位為實現會計工作簡化,大部分情況下會采用非經營性收支業務的確認方式來完成經營性收支業務,其會計記賬與操作會采用收付實現制。
3.資產處理的方法不同
根據我國稅法的相關規定,在對事業單位進行稅收征納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標準進行。然而就現實情況而言,目前事業單位所遵循的財務會計規范中關于資產處理和計算的方法與稅法的相關規定有很大的出入。在固定資產的確認標準方面,稅法中將超過一年使用年限的與生產經營有關或者超過兩年使用年限、具有一定價值的非生產經營主要設備的物品規定為固定資產。而事業單位所遵循的財務會計規范中對固定資產的定義卻有所不同,其中重點強調了資產的單位價值,要求資產的單位價值要滿足相關標準的要求,即對于一般的設備,其單位價值應當在500元以上,而對于專用設備,其單位價值應當在800元以上,同時要求在使用過程中沒有發生物質形態變化,滿足上述標準的資產才可以稱之為固定資產。在固定資產購置支出的處理方法上也有很大不同,按照事業單位遵循的財務會計規范,固定資產購置產生的費用可以納入“事業支出”的范疇,而稅法中卻規定,固定資產購置支出不能在計算所得稅之前就扣除,因為稅法認為固定資產購置支出是一項資本。此外還有固定資產折舊與維修費用,稅法規定,固定資產應當計提折舊,在計征所得稅時,不得在稅前扣除非盈利組織根據財務會計規定提取的修購費用。但在事業單位所遵循的財務會計規范中卻采用了不同的處理方法,如對于單位中的固定資產,是不能折舊的,同時在對單位設備進行維修時也需要按照“事業單位收入”和“營業收入”的比例來確定,并且維修費用還屬于“事業支出”和“經營支出”的范疇。稅法中用于固定資產修繕的費用在稅前是不能扣除的,如果費用額度比較大,超過了相關的標準,就可以計入固定資產原值。但在事業單位的遵循的財務會計規范中,用于固定資產修繕的費用要計入到“事業支出”“經營支出”和“成本費用”中。
4.無形資產處理方法
按照事業單位所遵循的財務會計規范,對于無形資產的處理要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單位內部沒有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在對這些事業單位進行無形資產處理時,無形資產的成本要采用一次攤銷方法,計入到“事業支出”中;另一種是在進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的成本要在受益期內進行攤銷,并采用分期記錄的方式,計入“經營支出”。但在稅法中采用直線攤銷法,不分情況直接將無形資產的成本在受益期內進行攤銷。
三、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的差異對稅收征納的影響
通過上文中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和稅法之間的差異進行分析,可以看到,這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涉稅業務,使其工作難度加大,特別是對應納所得稅的計算更是難上加難。再加上大部分繳納所得稅的事業單位除了應稅收入之外,還存在非應稅收入,因此在進行相關計算時不得不把兩類項目產生的費用分開計算,使原本就比較復雜的計算過程變得更加復雜。通常產生的結果會造成事業單位在征收所得稅的計算中難以滿足稅法規定。盡管針對這類情況,國家稅務部門頒布了相關規定與辦法,然而其涉及到的內容過于單一,僅為企業所得稅的一個稅種,再加上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規范與其規定的稅款計算與征收管理方法的差異很大,難以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定與稅法差異產生的影響得到根本性解決。因此,很多地方的稅務部門對非營利組織的所得稅計征中都采用“核定征收”的方法。以某市為例,其地方稅務部門規定,以收付實現制為計算稅收方法的并遵循事業單位會計準則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非企業單位等,其企業所得稅的征收均以“核定應稅所得率”為準。而對于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并遵循企業會計制度的單位,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能對稅收項目和免稅項目及其相關費用進行詳細精準劃分,同時能準確計算應納稅款的單位,才能按照查賬征收方法征稅。此外,該地方稅務部門還對各類單位應納所得稅率進行規定,從事產品生產、商品銷售和經營服務的事業單位,應納所得稅率為8%,其他的事業單位要低一些,定為5%。事業單位應納所得稅的計算遵守下述規則:應繳納的所得稅是應納稅所得額和相應稅率的乘積,而應納稅所得額是應納稅收入款和應稅所得率的乘積。應納稅收入要通過計算單位的收入和免征企業所得稅的項目收入之差而得。
雖然這種應納稅額的計算方式能夠將一些事業單位的稅前調整環節省去,節省了一部分時間,實現了對所得稅征收受到的大幅度簡化,也使得稅收征管效率有所提升。然而事實上是將所得稅進行了轉化,與流轉稅很相似,應納稅款只和流轉額大小和相應的稅率有關系,而和納稅企業的日常管理費用、實際運營成本和企業收益水平等因素并沒有直接的關系。對于不同行業企業應稅所得率檔次劃分的單一性過強的情況,實際收益水平的差異較大,其適用的應稅所得率通常是相同的。這大大降低了稅負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同時也給納稅人提供了規避所得稅的漏洞,通過不同的稅款計算方法,使得稅收收入的計算存在誤差的可能性。
四、完善事業單位稅收征收工作的對策
如前文所述,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和稅法之間的差異對當前事業單位的稅收征收和管理工作產生了阻礙作用。因此,事業單位要實現財務工作健康發展,必須要重視這些問題,切實做好自身的財務會計改革,以確保自身會計制度與稅法的一致與協調,同時還要加強事業單位稅務會計體系建設,確保稅收征納工作中能夠有效應用到會計信息,提高稅收征納工作的效率與質量。關于完善事業單位稅收征納工作的對策,具體情況如下所述。
1.制定和稅法一致的財務會計規范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對我國事業單位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現行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規范顯然已經難以與其發展要求相適應。因此,我國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變革勢在必行。財務部門與會計學界也針對這一情況做了積極的準備工作。目前,我國事業單位遵循的財務會計規范和稅法之間的偏差比較大,使得對事業的稅收工作變得更加困難。在這種背景下,筆者認為我國應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推動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和制度的建設工作,實現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和稅法相協調的目標。例如,在美國,對于不同規模的非營利性的組織,所采用的財務會計規范是有所不同的。對于規模較大的非營利性組織來說,他們會使用權責發生制進行會計信息記錄,而對于規模嬌小的非營利性組織則使用收付實現制進行會計信息記錄。根據這種情況,美國相關的組織部門提出專門規定,要求無論是何種類型的非營利性組織,在其財務報告的編制中,必須基于權責發生制進行。日常的會計人員在財務報告的編制中采用收付實現制,但必須在此基礎上根據權責發生制進行適當的挑戰,從而確保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的一致性。同樣以美國非營利性組織的資產處理為例,美國非營利組織公認會計原則指出,資產處理方法應大體符合稅法規定。其實際資產處理方法也基本與稅法規定一致,如存貨計價、折舊計提等方面的規定。這種規定為稅務工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有助于非營利組織納稅義務的正常履行。
在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我國大部分的事業單位都屬于服務性質的的非營利性組織。因此,在我國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變革與調整中,完全可以借鑒美國非營利組織工人會計原則。
2.完善事業單位稅務會計體系
為了減少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對稅收征納的影響,就必須對事業單位的稅務會計體系加以完善。稅務會計屬于財務會計的分支,其指的是根據稅法規定,通過對會計學原理與方法的應用,對相關稅務活動進行核算與監督的會計。稅務會計是在財務會計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的,其依據稅法的相關規定,對納稅人的財務信息和稅務信息等進行計算和分析調整,從而使得稅收征納工作順利完成。如果財務會計規范和稅法之間存在偏差,就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現階段,已經有了關于企業稅務會計的相關定義,并且近年來在我國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然而滿足事業單位發展需求的稅務會計仍然缺失,這嚴重影響事業單位稅收征納工作特別是所得稅征納工作的質量。就算對事業單位會計規范與稅法的協調予以了高度重視,但二者如果沒有一致目標,必然會存在不可調整的差異。為此,為了實現事業單位課稅環境的改善,使事業單位稅收征納工作效率得以有效提高,就必須實現事業單位稅務會計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五、結語
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實行的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存在較大差異,這對稅收征納工作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不僅阻礙了我國事業單位的進步與健康發展,同時給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利用財務會計制度的漏洞,進行偷稅漏水等行為,進而造成國家稅收的流失。為此,必須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的差異進行細致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進對策,實現財務會計規范與稅法的協調一致,為我國稅收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規范對稅收征納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
稅收的論文06-07
稅收籌劃論文11-18
稅收籌劃論文05-21
稅收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差異分析論文01-14
【精華】稅收籌劃論文05-22
稅收籌劃論文[實用]06-29
稅收籌劃論文15篇11-20
稅收的論文實用【15篇】06-08
稅收籌劃論文(15篇)06-07
論文寫作規范03-2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