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論文
1明確教學目標,激發學習興趣
非會計專業會計類課程會計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基本財務素質,讓他們“懂會計”而不是“做會計”,能看懂會計信息、并使用會計信息。這樣他們就需要熟悉國家相關財經稅收法規及政策,銀行結算方式,會計報表的分析,理財與投資的知識。會計老師要會同各專業老師進行認真研究討論,確定好符合非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有重點結合專業實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授課老師做到因教學對象不同、專業不同而對授課內容有所增減,進行因材施教,因專業施教,相關學校與相關專業還可以經常搞一些教研與調研活動,主動聯系企業,從而達到對非會計專業的基礎會計教學目的和要求。
2整合教學內容,重視教材的選擇
為滿足非會計類專業對“基礎會計”課程教學目標的需要,必須調整“基礎會計”及相關知識的教學內容。鼓勵編寫結合各專業特點的校本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減少會計理論教學,增加會計業務知識的教學。具體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第一:會計基礎知識
1)會計核算原則
此部分介紹會計核算的基本原理,是學習會計的基礎,是會計的語言一定要掌握,才能理解和學會使用會計的思維去理解會計。
2)會計基本等式
會計有兩個基本等式,由其根據權責發生制引出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的編制原理,區別在收付實現制下的現金流量表的理解。
3)會計核算方法
會計核算方法就是科目、帳戶和帳簿。在此不需要介紹很詳細如何進行會計核算,只是介紹其基本使用方法就可以了。第二:銀行支付結算方法重點介紹同城的'支票、銀行本票的結算方式。一般介紹異地的銀行匯票、托收承付、匯兌的結算方法,以及票據的認知和使用。任何企業在實際工作中都會與銀行打交道,通過實訓讓學生了解各種票據在企業與銀行間的流動和使用方法。第三:稅收籌劃著重介紹三大流轉稅: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籌劃與交納。特別要介紹營改增的內容。一般介紹所得稅和其他的常用稅種。第四:會計報表分析
1)會計報表結構
介紹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大主要報表的結構和側重點。強調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下如何理解這三大報表。
2)會計報表常用分析方法
那就是比較分析方法和主要比率法。從而了解企業的償債能力、變現能力等指標。
3改進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如果教師對會計知識與非會計專業的內在聯系認識不清,不同的專業采用同一個教案,放一放同一個PPT,對教學對象所學專業內容,如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市場營銷、商務英語、等不同專業缺乏必要的了解,就難以把握會計對于各種專業的作用,只能就會計論會計,直接損害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新性。除了必要的課堂講授外,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手段與時俱進、培養途徑開放的全新的教學模式,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實踐性教學。本文以銀行支付結算方法為例,談談這個章節的教學過程。
1)教學目標
了解銀行七種支付方法的使用和異同
2)同城使用的支付方法
支票、銀行本票異地使用的支付方法:銀行匯票、托收承付、匯兌同城異地均可使用的方法:商業匯票、委托收款通過演示教學方式,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制作生動活潑,直觀的教學課件,講述銀行支付結算方法,注意事項。
3)分組實訓
將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七個小組,每個小組分發一種銀行結算票據,對學習中的問題隨時展開討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交流總結
每組成員將每個結算票據的結算方法進行演示和介紹,教師需要點評學生的實訓情況,指出各組討論分析結論中的優缺點,最后總結歸納正確的結論。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分,由小組成員分享,計入平時考核成績。
4優化教學評價,全面反映學習效果
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教學目標、教學課時數、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與會計專業存在很大的區別,那就必須采用適合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的考評方式。第一,考核內容應著重“懂會計”而不是“做會計”。準備幾張報表,讓學生作出分析,能否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盈利水平、償債能力等等。第二,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過程性考核主要按照課程所設計的每個項目以及項目對應的每個任務,予以及時考核,及時評價,并給出每個項目的得分。終結性考核就是對學生對財稅知識的應用及能力表達,對在學習和應用上有創新的學生應給予加分鼓勵。切忌一張卷一個分。表面上學生成績合格了,卻什么也沒學到。
【高職院校非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