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精選11篇)
難忘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一定都對畢業設計充滿畏懼,而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1
一、本課題選題的依據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為素質教育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學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中學教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教育模式產生了質的飛躍,網絡化教育將成為信息時代的重要標志和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構建適宜于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決的課題,也是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在網絡教育時代,不僅需要有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高效互動的教學方式,更需要有豐富實用的教學資源、完備的教學體系。在網絡化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成為網絡教育的主導力量。而目前,我們的教師對信息技術、網絡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網絡實施教育教學尚有距離,尤其是建立“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還有待起步,基于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條件
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背景條件:國家教育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教育,虛擬學校、遠程教育等應運而生;重慶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通過評選信息技術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區率先建立局域網,并通過已經實施了三年的“雙創課題”研究,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有了極大改觀;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入,現代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基礎條件:我校通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斗,信息技術無論在硬件上,還是軟件上,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纖為網絡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網,集視頻教學、監控、信息服務、學校管理于一體的校園網絡,實現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裝了數字投影機、實物展示臺、100英寸電動玻珠屏幕、多功能講臺、監控攝像機、29英寸電視機,上課教師人手一臺筆記本電腦。
軟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資源庫”,包括《k12學科資源庫》、《數字圖書館》(近兩萬冊電子書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電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數據庫、試題庫、資料庫,涵蓋國情教育、心理咨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升學指南、教育法規等教育信息庫,能充分滿足現代教育管理和一線教學的需要。 人員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術中心,配備了專業人員,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有相當造詣。信息技術中心,對全校教職員工進行了信息技術素質修養和實際操作的`培訓,全校教職員工基本掌握信息技術教育,能滿足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育教學的需要。
三、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1、觀念問題:有了好的硬件環境,如果觀念不更新,只是“換湯不換藥”,那就失去了研究價值。本課題必須著力解決教師教育觀念更新的問題。
2、理論問題:目前網絡教育缺乏科學、系統的教育理論作指導,本課題應在實踐中創造性地應用現有的理論,不斷探索、總結、歸納、概括,形成適用于網絡教育的理念、原則、策略。
3、技術問題:信息技術,顧名思義,技術性是很強的。如何使教師技術精湛,使精湛技術與優質教育緊密結合,培養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人才,是一個值得認真探討的問題。本課題希望在這方面能作出一點貢獻。
4、實踐問題:網絡是一個新環境,如何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出符合自己實際的教育教
學模式,需要從實踐中不斷總結,不切實際地模仿別人,拷貝別人,是不可取的。本課題倡導教師努力進行實踐。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和創新之處
1、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基于網絡平臺的符合當代教育理念、具有現代教育特色、綜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2、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是:
(1)21世紀的教師應該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模式實施教育教學。
②在網絡環境中,教師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終身教育以保持新鮮活力,促成教育教學可持續發展。
③適應現代教育的新趨勢——網絡教育,對教師素質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紀的學生應該
思考自己的學習問題:
①在網絡環境中,如何變更傳統學習模式,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②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學會學習。
③在網絡環境中,如何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3)21世紀的學校應該思考建設新型師資隊伍,培養新型學生的關鍵途徑;加強資源庫的建設,為網絡教育提供堅實保障等問題:
①如何進行資源庫結構的建設。
②如何強化教師和學生的網絡意識。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資源庫,實現新的教育教學目標。
3、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
(1)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基于信息化大發展。傳統教育與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階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大膽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課題研究中,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采用生動活潑的網絡課堂教學與豐富多彩的課外教育相結合的形式進行教育教學實踐。
(3)手段先進。利用校園網絡和個人主頁資料,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積極思維的素材,強化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的目的性。
五、本課題的前期準備工作
xx年3月至xx年2月,對全校教師進行了12輪培訓,從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到簡單課件制作、網絡課件制作,以及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基本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系統培訓,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國家、市、區各級的技能競賽,多人獲獎,從而推動了教師個人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六、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力論、現代教育學、現代心理學和科學研究方法論等。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方法為文獻索引法、行動研究法。以網絡技術、人工智能、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技術作為研究手段,采用觀察、文卷調查、經驗總結、實驗、對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進行多個輪回的研究。
七、本課題研究的成果
1、論文集:本課題研究的報告、總結、論文、案例、教案精編(內部印行,爭取正式出版)。
2、專著:《扣開未來之門——在網絡環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電子出版物:《求精中學優秀網絡課件選》(若干輯)
八、本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xx年2月至xx年1月
(二)研究步驟分三個階段
1、xx年2月——5月為準備階段
宣傳發動,組成課題組,醞釀課題實施方案及相關措施等。
2、xx年6月——xx年8月為實施階段
第一輪(xx年6月——8月),主要工作:課題組統一認識;申報課題。確定子課題,各分課題組分別開展研究工作;積累資料;統計分析,寫出可行性研究報告。
第二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繼續開展研究。爭取有一定的成果,并寫出第二期研究報告,接受中期檢查。
第三輪(xx年9月——xx年8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并爭取在某些學科實現質的跨越。爭取每人有一篇論文;寫出第三期研究報告并接受中期檢查。
第四輪(xx年9月——xx年12月),主要工作:繼續開展研究;出論文集;寫出高質量的研究報告;申請結題。
為了使課題研究順利進行,我們將本課題分為四個研究小組,分別在信息技術、文科類、理科類、藝術類四個方面開展研究,逐步互相滲透、融合,最終形成一個開放的、立體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3、xx年12月——xx年1月,結題驗收,主要工作:接受專家組審查鑒定;根據成果獎勵優秀參研人員。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2
據悉,在學校期間,學生們都普遍關注學習成績而忽視了今后就業等相關問題。對于未來需要好好把握,只有在校期間把基本知識打牢固才能在今后靈活運用,畢業開題報告也就比較好完成。下面為大家推薦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學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朋友們可以借鑒。
題目:論汪國真詩歌的特點
系(部):中文系
專業:漢語言文學
學科:中國現代文學
學生:xxx
指導教師:xx
一、論文研究的來源及意義
對于20世紀90年代初才紅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詩人汪國真來說,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學生,可謂耳熟能詳,汪詩因此有一大批忠實的讀者, 汪詩不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種明白曉暢的表達方式,而且汪詩更有一種超然、豁達、平易、恬淡的人生態度,這種人生態度來自于詩人汪國真對中國宋元以來傳統詩歌的那種豁達、飄逸和灑脫的人生哲學的二次創造。詩人汪國真的這種人生態度被現今社會稱為"汪國真式的人生態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夠讓廣大的青年人在復雜的生活中得到極大的啟迪,堅實理想信心。
本篇論文通過對汪國真詩歌的藝術特點進行研究探索,旨在為廣大的文學研究者提供一些膚淺的價值理論,讓更多的人廣泛地認識并認同這位上世紀盛名卓越的抒情詩人及其詩歌特點,明確汪詩在詩壇上的地位,從而期望有更多的讀者和文學愛好者對汪國真及其詩歌添加關注的眼神。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汪國真作為當代一位抒情詩人,他完全不同于聞一多、徐志摩、顧城、舒婷等這些早期中國詩壇上的領軍人物,汪國真的詩歌創作階段比較晚,將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詩歌中沒有一絲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語言抒發著平凡的人、事、物,樸實無華卻雋永深刻,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的詩風是難能可貴的,因此其詩歌在廣大的讀者中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盡管如此,現今中國文學界對其詩歌的研究屈指可數,缺少廣泛而有力的.學術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國外這塊廣褒的文學土地上,依然沒有他光輝的影子。當然,這種現狀的產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詩的影響力幾乎只局限于青年人這一層面上,詩歌內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體味,因此在創作上不必進行權威的學術解析;二是現今文學界里,詩歌這以文學形式的地位每況愈下,已經處于文學的低潮階段,其發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約。所以,對于汪國真詩歌的研究,我覺得應該著力加強。
三、論文研究目標
本論文研究目標是:對汪國真詩歌的特點進行探究,凸現汪詩的藝術魅力,進而弘揚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使廣大社會認同"詩歌來源于生活,卻更深層次地反映生活"的觀點。
四、論文研究內容
汪國真是20世紀90年代至今蜚聲文壇的著名中年詩人兼書畫大家。汪詩能從平凡的事理發現偉大,從普通的感受中看出永恒,主題昂揚,寓意深刻雋永,表現出詩人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學功力。本文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汪國真的時代背景;
2、關于汪國真創作高峰期的分析研究;
3、汪國真詩歌的特點及研究;汪詩的特點主要體現在:題材上較有針對性、篇幅短小、明白曉暢、精煉而富有哲理、充滿了音樂美、詩中小我與大我并存,等等;
4、汪國真及其詩歌在當代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
五、論文研究方法
分析研究、對比研究、研讀歸納研究
六、論文進度安排
20xx年11—12月,收集材料,建立論文大致的框架模型
20xx年1月上旬,完成開題報告并提交導師審批
20xx年1月下旬至2月,寫作論文初稿并提交導師審閱
20xx年3—4月,根據導師的意見和建議,對論文進行二次修改完善
20xx年5月,在二次修改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最后定稿
七、論文參考文獻
01、《詩學原理》,徐有富著,北大出版社
02、《詩歌美學》,謝利文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03、《詩論》,朱光潛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04、《謝冕論詩歌》,謝冕著,江蘇文藝出版社
05、《中國古代文論精選》,北京大學出版社
06、《汪國真詩文集》,汪國真著,廣東旅游出版社
07、《從席慕容、汪國真到洛湃》,楊光治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08、《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3
1、目的及意義(含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分析)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時發展尖端技術的基礎,是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重要標志。我國從‘“九五”規劃開始,已將其列為關鍵技術之一。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是包括精密微加工、精密測量和精密控制的一門綜合學科,而精密微致動技術是其中的關鍵。
目前超精密加工中所使用的刀具大多采用基于壓電陶瓷材料(PZT)的致動元件,其輸出功率低,且必須采取有限措施防止沖擊力和高驅動電壓造成的擊穿短路等問題。因此采用超磁致伸縮材料制成的超磁致伸縮驅動器(GMA)成為近年來研究微致動技術的熱點。它的發展,勢必促進微致動技術在微機電系統(MEMS)和超精密加工、半導體生產、光學加工等領域的應用。
國外在超磁致伸縮致動器(GMA)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理論及應用成果,日本用直徑6mm的超磁致伸縮棒制備了精密機床工具伺服裝置,其每平方毫米面積閃的驅動力為588N,是壓電材料(PZT)的20倍,加工單晶硅晶面的平均粗糙度為1.9nm。美國Etrema公司開發的大行程精密Terfenol到D致動器應用在活塞非圓加工機床上,最大行程為640μm(最大動態行程350μm),位移精度達2%±1.1μm,最大輸出力為2670N。另一超磁致伸縮驅動器的應用領域是微型馬達,包括直線馬達和旋轉馬達,德國L.Kiesewetter教授研制的超磁致伸縮蠕動型直線馬達,可產生1000N的驅動力,極限速率為20mm/s;美國的J.M.Vranish等利用超磁致伸縮材料開發的轉動式步進馬達扭矩輸出達12.2N?m,精度達800微弧度。在流體控制領域,瑞典ABB公司設計了一個用GMM棒作為驅動原件的燃料注入系統,該系統能實現對燃料的精密、瞬時控制,使燃料充分燃燒,減小污染,它在飛機和汽車等內燃機中已得到應用
國內在磁致伸縮致動器(GMA)的.研究方面起步較晚,夏春林等(1999年)用超磁致材料制作了用于壓力氣動閥的驅動元件;浙江大學開發研制了活塞異型銷孔的制造系統,成功的解決了異型銷孔的制造難題;甘肅天星開發了商用化的超磁致伸縮智能振動時效裝置;長江工程地球物理勘測研究院開發了井間聲波發射換能器等稀土超磁致伸縮智能振動時效裝置;武漢理工大學智能制造與控制研究所研制開發了超精密超磁致微動執行器。
然而,超磁致致動器工作時,驅動線圈的發熱及超磁致伸縮棒的渦流與遲滯損耗均導致超磁致伸縮棒溫度的升高。而溫度的上升將導致超磁致伸縮棒的熱變形,嚴重影響致動器的輸出位移精度。因此,在超磁致伸縮致動器的設計中,必須采取措施消除或抑制由溫升帶來的不利影響。
本畢業設計的旨在對某微進給刀架中執行元件超磁致伸縮致動器的溫度特性分析并對其進行優化,以盡量消除或抑制溫升對超磁致致動器性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使其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更高的輸出位移精度,進一步推廣它在精密加工、超精密加工領域中的應用,提升我國機電產品的綜合競爭力。
主要參考文獻:
[1]賈振元,王福吉,郭東明.功能材料驅動的微執行器及其關鍵技術[J].機械工程學報,2003,39(11):61~67.
[2]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實精密測控有限責任公司.微驅動應用領域概述[EB/OL].[2004到11到25].http://www.bsjm.com.cn/bs//11/yingyong.pdf.
[3]GoranEngdahl.HandbookofGiantMagnetostrictiveMaterials.SaDiego:AcademicPress,2000.
[4]郭東明,楊興,賈振元等.超磁致伸執行器在機電工程中的應用研究現狀鋼.中國機械工程.2001,12(6):724~727.
[5]楊大智.智能材料與智能系統鋼.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2、基本內容和技術方案
本畢業設計對給定的微進給刀架中超磁致致動器在給定驅動電流并恒溫水冷條件下進行熱分析,通過對超磁致致動器進行有限元分析與仿真,研究超磁致伸縮棒表面的溫度場與熱變形。根據分析結果,對超磁致致動器進行結構上的優化,提高其工作性能。
論文的主要內容包括:
第一章:緒論。介紹本畢業設計的研究意義和研究內容,綜述超磁致伸縮材料的物理特性、應用及超磁致致動器的優勢,闡述超磁致伸縮致動器的應用研究現狀及主要類型,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文的研究內容。
第二章:超磁致致動器的發熱影響分析。列出所有導致超磁致伸縮棒發熱的因素,從理論上分析超磁致伸縮棒溫度升高對致動器輸出精度的影響,總結常用的超磁致致動器的溫控方法以及其適用場合。
第三章:超磁致致動器的熱分析理論論以及軟件仿真。介紹有限元熱分析的基本理論和步驟。在Abaqus環境下建立當前微進給刀架中致動器的三維模型,并對超磁致致動器施加的驅動電流以及恒溫水冷的溫度下,對超磁致致動器幾何模型施加的約束以及邊界條件,網格劃分等步驟后,經軟件計算分析得到在該工況下超磁致致動器中超磁致伸縮棒表面的溫度場。
第四章:超磁致致動器結構優化。根據前面所得出的有限元分析結果,介紹針對該超磁致致動器的結構優化方案以及為什么要采取該方案,熱門思想匯報確定最終的驅動器結構參數和所采用材料的熱屬性參數。對優化后的致動器施加相同的條件,利用軟件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到優化后致動器中超磁致伸縮棒表面溫度場。將優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結果進行得出對比,得出結論,以證明優化的有效性和正確性。
第五章:總結與展望。概括畢業論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展望了今后需進一步開展的工作。
畢業設計的技術路線主要包括:
(1)超磁致驅動裝置的三維建模。分析微進給平臺的圖紙,在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環境中建立微進給刀架中超磁致驅動裝置的的三維模型。
(2)基于Abaqus的超磁致致動器的溫度特性分析。在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環境下,建立好超磁致致動器的有限元模型后,對幾何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并施加相應的約束以及邊界條件,對超磁致致動器施加設定的驅動電流以及25℃的恒溫水冷條件,利用軟件進行有限元分析,得到超磁致伸縮棒表面的溫度場和熱變形量,分析溫升對超磁致致動器輸出精度的影響。
(3)超磁致致動器的結構優化。根據前面所得的有限元分析結果,對超磁致致動器進行結構上的優化,改善超磁致伸縮棒的溫度場分布均勻度以減小熱變形誤差。初步設想主要從兩方面進行優化:
一,對超磁致致動器的線圈發熱進行分析,得出線圈發熱模型,根據模型對線圈進行結構優化改善超磁致伸縮棒的溫度場分布情況:
二,將超磁致伸縮棒與線圈間套筒的材料換成相變材料,利用其相變過程中吸收潛熱,溫度維持不變的特性,抑制線圈發熱對超磁致伸縮棒的影響,總體采用相變加水冷組合溫控的技術方案。
(4)對比對優化后的超磁致致動器在Abaqus環境中施加相同的驅動電流及恒溫水冷的條件,進行有限元熱分析,得到優化后的致動器中超磁致伸縮棒表面的溫度場。將優化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結果進行對比,得出結論,證明優化的有效性和正確性。
3、進度安排
(1)第1到3周:畢業實習,完成實習報告。
(2)第4到5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明確研究內容,了解研究所需的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確定方案,完成開題報告。
(3)第6到8周:學習軟件有限元分析軟件Abaqus,完成超磁致致動器的三維建模與仿真。
(4)第9到10周:在Abaqus環境下完成超磁致致動器在給定驅動電流條件下的熱分析,并針對分析結果對超磁致致動器進行結構上的優化,對比優化前后的熱分析結果。
(5)第11到12周:根據分析結果,撰寫畢業論文。
(6)第13周:修改、完善并打印畢業設計論文,提交畢業論文準備論文答辯。
(7)第15周:制作答辯幻燈片,進行畢業設計答辯。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4
1.設計(或研究)的依據與意義
十字軸是汽車萬向節上的重要零件,規格品種多,需求量大。目前,國內大多采用開式模鍛和胎模鍛工藝生產,其工藝過程為:制坯→模鍛→切邊。生產的鍛件飛邊大,鍛件加工余量和尺寸公差大,因而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藝環節多,鍛件質量差,生產效率低。
相比之下,十字軸冷擠壓成形的具有以下優點:
1、提高勞動生產率。用冷擠壓成形工藝代替切削加工制造機械零件,能使生產率大大提高。
2、制件可獲得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冷擠壓十字軸類零件的精度可達ITg到到到IT8級,表面粗糙度可達RaO.2~1.6。因此,用冷擠壓成形的十字軸類零件一般很少再切削加工,只需在要求特別高之處進行精磨。
3、提高零件的力學性能。冷擠壓后金屬的冷加工硬化,以及在零件內部形成合理的纖維流線分布,使零件的強度高于原材料的強度。
4、降低零件成本。冷擠壓成形是利用金屬的塑性變形制成所需形狀的零件,因而能大量減少切削加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從而使零件成本大大降低。
2.國內外同類設計(或同類研究)的概況綜述
利用切削加工方法加工十字軸類零件,生產工序多,效率低,材料浪費嚴重,并且切削加工會破壞零件的金屬流線結構。目前國內大多采用熱模鍛方式成形十字軸類零件,加熱時產生氧化、脫碳等缺陷,必然會造成能源的浪費,并且后續的機加工不但浪費大量材料,產品的內在和外觀質量并不理想。采用閉式無飛邊擠壓工藝生產十字軸,鍛件無飛邊,個人簡歷可顯著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1)不僅能節省飛邊的金屬消耗,還能大大減小或消除敷料,可以節約材料30;由于鍛件精化減少了切削加工量,電力消耗可降低30;
(2)鍛件質量顯著提高,十字軸正交性好、組織致密、流線分布合理、纖維不被切斷,扭轉疲勞壽命指標平均提高2~3倍;
(3)由于一次性擠壓成型,生產率提高25%.
數值模擬技術是CAE的關鍵技術。通過建立相應的數學模型,可以在昂貴費時的模具或附具制造之前,在計算機中對工藝的全過程進行分析,不僅可以通過圖形、數據等方法直觀地得到諸如溫度、應力、載荷等各種信息,而且可預測存在的'缺陷;通過工藝參數對不同方案的對比中總結出規律,進而實現工藝的優化。數值模擬技術在保證工件質量、減少材料消耗、提高生產效率、縮短試制周期等方面顯示出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目前,用于體積成形工藝模擬的商業軟件已有“Deform”、“Autoforge”等軟件打入中國市場。其中,DEFORM軟件是一套基于有限元的工藝仿真系統,用于分析金屬成形及其相關工業的各種成形工藝和熱處理工藝。DEFORM無需試模就能預測工業實際生產中的金屬流動情況,是降低他的制造成本,縮短研發周期高效而實用的工具。二十多年來的工業實踐清楚地證明了基于有限元法DEFORM有著卓越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模擬引擎在大金屬流動,行程載荷和產品缺陷預測等方面同實際生產相符保持著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度。
3.工作總結課題設計(或研究)的內容
1)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工藝分析,完成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設計。
2)建立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模具的三維模型。
3)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過程數值模擬。
4)相關英文資料翻譯。
4.設計(或研究)方法
1)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工藝分析,繪制模具總裝圖及零件圖。
2)建立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模具的三維模型。
3)完成十字軸徑向擠壓成形過程數值模擬。
4)查閱20篇以上與課題相關的文獻。
5)完成12000字的論文。
6)翻譯10000個以上英文印刷符號。
5.實施計劃
04到06周:文獻檢索,開題報告。
07到10周:進行工藝分析、繪制模具二維圖及模具三維模型設計。
11到13周:進行數值模擬。
14到16周:撰寫畢業論文。
17周:進行答辯。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5
一、課題的提出
緊張、 繁忙、 競爭的氣氛也同樣籠罩中小學校園。 家長的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教師不科學的教育教學方法,片面追求分數;學生自身能力、水平的限制致使那些臉上寫滿稚氣和青春的孩子們,背負著成年人的沉重期望,在本該悠閑的雙休日, 奔波于各種為他們特設的學習場所。 經過了一天的學校生活, 疲憊不堪地回到家中,大人們都在悠閑自在地欣賞電視節目,而小小的孩子還要伏案對付那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習題, 電視中精彩的節目對他們來說只是周末晚上的奢侈享受孩子們的負擔實在太重了。于是,有些孩子開始厭學,有些孩子因為不堪忍受而 逃學拒學,有些孩子甚至以自殺的方式來逃避煩惱。 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起跑線上的教師, 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急需解決,我們肩負的任務重如泰山。我們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 對學生中出現的厭學情緒要及時的分析與研究,找出問題的根源,尋求有效的解決途徑,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給他們一片蔚藍的天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目的: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 的最主要的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控制,就會發展為厭學癥。患有厭學癥的學生往往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失去興趣。 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怕考試,甚至恨書、恨老師、恨學校, 曠課逃學。嚴重者一提到學習就惡心、頭昏、脾氣暴躁甚至歇斯底里。厭學癥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是通過各種渠道對小學生厭學現象進行分析與研究,探尋其厭學原因,針對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決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 希望通過實踐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學習效率有所提高。
2、班主任工作更加細致、合理、有效,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更多的溝通,關系更加和諧、融洽。
3、家長的教育方法更得當,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更密切。
4、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
意義: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盡快從厭學情緒中掙脫出來。
三、研究內容
本課題以研究本校厭學學生為主,以研究家長的教育方式、 教師的教學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為輔,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學生的厭學原因,尋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幫助厭學學生更好地學習,健康全面地發展。
四、研究的原則
1、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厭學現象的分析與研究中樹立系統觀、整體現,對研究對象進行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生理 特點和心理特點以及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因素,通過各種 錯綜復雜的現象從中找出主導性的因素與線索, 從而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2、教育性原則
教育性原則要求教師在研究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 極進取的精神,尊重學生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
3、動態性原則
這一原則要求教師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小學生, 力求通過動態考查把握學生出現厭學情況的來龍去脈和問題癥結, 不能靜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現象或行為表現,應由果溯因,以動態的視野尋求其心理機制的運行和外部影響的發展脈絡, 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綜合性原則
綜合性原則要求教師在分析與研究中, 既要重視心理學方法和技術的使用,又要綜合運用多種學科的方法和技術,以利于發現厭學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導性原則
教師在找到學生厭學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確的判斷之后,要組織力量予以糾正。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6
(一) 題目來源
在我國“中部崛起”的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中部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地區。中部六省位于中國內陸腹地,總面積102.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10.7%;人口眾多,2006年底總人口3.53億,占全國的27.3%。這些省份自然、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科教基礎較好,具有綜合區位優勢,是重要的農產品、能源、原材料和裝備制造基地,為全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中部六省為加快經濟發展,都將旅游產業定為本省的支柱產業,使得旅游產業具有了重要的產業地位。中部地區歷史上是我國佛教、道教的主要活動地,有著眾多的宗教遺產,構成了豐富的宗教旅游資源。合理開發宗教旅游資源,發展宗教旅游是該地區旅游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二)探究目的和意義
我國現代旅游業不斷發展壯大起來,而現代旅游的一個特點就是文化性強。隨著旅游的日益發展,人們的欣賞水平已不僅僅停留在原來的觀賞層面上了,人們更注重旅游產品的品味。宗教是人類文化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因此宗教旅游正迎合了現代旅游者的這種需求。宗教文化資源是我國豐富歷史遺產和文化瑰寶。開發及研究中部六省宗教旅游文化資源目的在于指導中部六省開發宗教文化旅游,完善中部六省旅游產品結構體系,并形成中部六省旅游鏈,促進中部地區經濟文化等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加強中東西部經濟文化交流,從而提升我國整理綜合實力。開發利用宗教文化資源有利于擴大中部六省之間的交流;有利于提高中部旅游的知名度;有利于豐富中部六省旅游產品種類;有利于構筑中部大旅游格局,提升中部六省的綜合競爭力,也是發掘中部歷史文化底蘊、展示中部六省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的`有效途徑。可以說,宗教文化具有巨大的旅游價值,宗教文化是寶貴的旅游資源
1、宗教旅游的基本概念
(1)宗教
(2)宗教旅游
(3)宗教旅游資源
2、中部宗教旅游資源開發現狀
(1)中部宗教旅游資源狀況
(2)宗教旅游資源開發現狀分析
3、中部宗教旅游資源開發現存問題
(1)各宗教文化景點間缺乏整體規劃
(2)宗教文化產品較為單一
(3)宗教旅游資源整體分布相對密集,但是局部分散
(4)宗教旅游資源主要停留在淺層次,缺乏深度開發
(5)旅游設施不完善
(6)對外宣傳不足,市場開拓乏力
(7)從業人員專業化程度不夠
4、中部六省宗教旅游資源深度開發的建議及對策
(1)指導思想
(2)開發利用的基本原則
(3)深度開發中部六省宗教旅游資源的建議
三、完成論文(設計)的條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實驗設計、調研計劃、資料收集、參考文獻等內容:
1、理論分析法:通過查閱大量圖書館、電子期刊、網絡等一切可以利用和參考的文獻資料,經過對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分析比較各種學術觀點,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最大限度的提高論文的準確性、嚴謹性、客觀性和全面性。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析目前我國宗教旅游資源開發模式,把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列出事實和依據,用真實案例來分析和證明論點。
3、與指導老師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保證論文的方向與質量。
4.論文(設計)的進程安排:
2012年12月以前確定論文題目 ;
2012年12月—2013年1月,撰寫開題報告;
2013年1月—2月,完成文獻綜述;
2013年2月—3月,完成論文初稿;
2013年3月—4月,完成論文二稿;
2013年4月—5月,修改論文,最終定稿。
5.指導老師意見及建議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7
1、選題意義和背景。
1.1選題背景:
攝影是一項偉大的發明,它可以將即將消逝或者己消逝的客觀事物的影像,運用物理光學技術和光的折射原理真實地保留下來。“在攝影術誕生的早期,當時人們是用柏油的玻璃板為感光材料,再敷以版畫,置于陽光下曝曬成像,謂之”曬圖“,然后在薰衣草油中”顯影“一一對柏油進行溶解。這種方法雖然能得到影像,但成像時間長,并且影像有太陽光照射的痕跡,質量不高,導致早期的攝影作品看起來像是抽象藝術作品。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們通常使用一種叫做”繪畫暗箱“的繪畫裝置準確地再現景物的比例和透視。19世紀20年代,法國畫家、美術設計家達蓋爾開始尋求一種能使”繪畫暗箱“中投射的影像得以固定的方法,另外法國人尼爾普斯也進行了一項稱之為‘舊光繪畫”的實驗,達蓋爾與之合作,便發明了“光的藝術',一一攝影。
1.2選題意義:
本文的目的在于解析繪畫與攝影的源流及相互關系,具體論證繪畫與攝影的藝術表現形式及其作品等方面的區別和聯系,從審美角度分析了攝影藝術與繪畫相互融合,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創新,逐步擺脫了依附于繪畫的局面,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的藝術道路,并形成自身的獨特風格。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門學科之間交叉重疊,利用攝影與繪畫之間的互為關系依然是藝術家重要的創作手段。西方繪畫對攝影的影響會產生新的獨特性,攝影不但再現客觀世界,并且改變著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重塑了今天的觀賞方式和視覺體驗。本文通過分析理解世界攝影大師的代表性作品,從新的角度揭示了攝影與繪畫的互為關系。攝影與繪畫之間的交流、影響、滲透,不僅創造出更多的藝術形式與風格,而且對強化藝術表現力、擴大表現領域、提高作品的藝術深度以及拓寬審美經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美學價值。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傳統繪畫和攝影藝術作為具備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符號,是大眾獲取藝術知識、培養美學理念的重要源泉之一。近幾十年來,隨著文化需求的增長,為攝影藝術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最初的攝影家主要對客觀世界進行重現和描繪,之后逐漸注重對自身內在思想的剖析和探討,在轉變的過程中一些視覺表現形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由于最初科學技術和媒介物的落后,導致了攝影作品只能簡單地模仿復制繪畫,藝術與普通大眾的嚴重脫節。人們審美需求的增長、各種藝術流派的興起都給攝影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沖擊。隨著攝影藝術的逐步成熟和攝影藝術理論的日臻完善,使攝影藝術真正走進大眾生活。
3、參考文獻。
著作:
[1]顧錚:《世界攝影史》,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年。
[2]【澳】馬克·蓋勒:《藝術設計攝影技巧》,浙江:浙江攝影出版社,2003年。
[3]【美】蘇珊·桑塔格:《論攝影》,黃燦然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年。
[4]王宏建:《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
[5]【法】羅蘭·巴特:《羅蘭·巴爾特文集一明室:攝影札記》,趙克非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
[6]聶勁權:《數碼攝影基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7]【德】瓦爾特·本雅明:《機械復制的時代的藝術作品》,王勇才譯,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年。
[8]【美】羅伯特·凱普托:《風景攝影》,唐杰譯,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07年。
[9]遲柯:《西方美術史話》,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
[10]李澤厚:《哲學探尋錄》,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
[11]周海英:《數字新媒體論》,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12]林路:《攝影藝術》,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4年。
[13]徐國興:《攝影藝術的美學特征》,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97年。
[14]愛德華·韋斯頓:《按照攝影的方式看待攝影》,中國攝影,1998年。
[15]何政廣:《世界名畫全集:米勒》,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美】美國紐約攝影國際中心,《美國工CP攝影百科全書》,王景堂等譯,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95年。
[17]吳煒:《攝影發展圖史》,長春:吉林攝影出版社,2001年。
[18]李澤厚:《美的歷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
[19]安得烈亞斯·法寧格:《攝影構圖原則》,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83年。
[20]林路:《攝影思想史》,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8年。
[21]【法】安德烈·巴贊:《攝影影像的本體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
[22]李元:《談美國攝影》,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99年。
[23]作/譯者: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外國美術簡史(增訂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年。
[24]殷雄:《現代具象語言/油畫語言研究》,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年。
[25]周憲:《視覺文化的轉向》,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6]黃宗賢:《從原理到形態-普通藝術學》,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
[27]孫京濤:《時代的眼睛》,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年。
[28]阮一忠:《攝影美學七問》,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1999年。
論文:
[1]李文輝:《淺談攝影與繪畫的相互影響》,《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0卷第4期。
[2]邱志杰:《重讀攝影史》,《當代藝術與投資》,2007年第4期。
[3]盛靜、王曙明;《攝影技術與繪畫藝術關系的研究分析》,來稿;學術論壇。
[4]武建國:《好光線出好作品》,《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32卷第3期。
[5]高偉信:《以攝影與繪畫色議藝術的交融與發展》,來稿:藝術與人文。
[6]馮國棟:《解析色彩在攝影造型中的應用》,《世紀橋》,2011年第1期。
[7]宋偉:《作為大眾文化的攝影藝術》,《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8]宋一葦:《從”攝影作為藝術“到”藝術作為攝影“一視覺文化問題史研究》,《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
[9]白楊:《探討攝影技術在藝術攝影中的應用》,《影像技術》,2012年。
[10]任虎、吳韻:《色彩在攝影中的運用》,《文藝理論》,2009年。
碩士論文:
[1]馮欣艷:《繪畫元素在攝影中的運用》,河北師范大學,2008年。
[2]郭志恒:《借鑒促進融合一淺談攝影與繪畫的互動》,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3]王愛珍:《論攝影的”特殊效果“對當代中國油畫的影響》,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4]全敏:《讀圖時代一創作中國寫實油畫的輝煌》,西安美術學院,2008年。
[5]高佳:《現實主義繪畫影響下的紀實攝影研究》,山東大學,2010年。
[6]武建國:((好光線出好作品一一論攝影用光》,武漢警官職業學院,2012年
4、論文提綱。
緒論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及目的、意義
第一章西方繪畫與攝影的歷史淵源
一、西方繪畫的風格
二、藝術攝影的發展歷程
(一)藝術攝影的源起
(二)藝術攝影的發展
(三)藝術攝影的特點
第二章現代藝術中的攝影與繪畫
一、攝影與繪畫的聯系
二、攝影與繪畫的比較二
(一)攝影與繪畫的相同點
(二)攝影與繪畫的不同點
三、攝影與繪畫的融合
(一)時空差異的融合
(二)審美構成差異的融合
第三章攝影藝術的獨特性
一、繪畫表現特征
二、繪畫元素在攝影中的運用
(一)繪畫中的光線在攝影中的運用
(二)繪畫中的色彩在攝影中的運用
(三)繪畫中的'構圖在攝影中的運用
三、繪畫風格在攝影中的體現
四、攝影藝術獨特的呈現方式
(一)從攝影技術中看獨特
(二)從攝影造型藝術中看獨特
五、當代中國攝影的藝術考量
(一)攝影在新媒體藝術中的地位
(二)攝影對數碼時代的影響
5、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本文對攝影藝術獨特審美訴求的提出是重建傳統西方繪畫的研究為理論基礎,探索攝影藝術在繪畫審美風格影響下的意義為價值核心。以攝影術與西方繪畫的誕生、發展流派為研究起點,從比較、借鑒、融合審美的角度,分析研究攝影藝術在西方繪畫的審美風格影響下所具有的獨特的審美訴求。
研究方法:中國攝影藝術吸取西方繪畫的藝術表現風格,在攝影術發明初期,大量的攝影作品僅僅是對繪畫進行機械摹仿。至今繪畫與攝影藝術有密切的聯系,攝影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獨特的表現手法,區別于繪畫和其他藝術形式,從技術和藝術特征都體現出獨特魅力。因此,在寫作過程中,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相關論文的參考收集與整理。通過對藝術史、攝影史、西方繪畫史、美學等相關文獻的查閱和了解,形成了大量理論概念、攝影大師的思想、攝影作品案例以及其他相關書籍和論文資料的閱讀、整理和收集,為本文寫作提供了比較翔實準確的資料,同時也對西方傳統繪畫藝術的源流和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其次,通過大量攝影大師的作品案例,對其進行了分類與整理,用例證對本論題進行了補充,展示出攝影藝術在西方繪畫的影響后的獨特魅力。第三,攝影藝術研究文獻以及策展人、攝影師等評論、著作也為本文的完成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通過攝影藝術與傳統西方繪畫的對比分析,論證了攝影藝術審美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從而指出了攝影藝術美好的發展前景。
6、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攝影從誕生初期便開始取百家之長,從各門類藝術中借鑒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中主要借助于繪畫的表現手法來挖掘自身獨特的審美風格。這段時期,很多攝影師極力向畫家靠攏,照片的構圖方式、題材都模仿繪畫,希望能夠通過攝影營造出繪畫般的藝術效果,而不是簡單的影像記錄。他們致力于精心安排布景、布光和模特的姿勢,拍攝出的照片秩序感很強,給人以永恒與瞬間交織的奇妙感受。20世紀之前,攝影流派的發展也深受繪畫的影響,從最開始的在風格形式上追求繪畫效果的畫意攝影,到受印象主義繪畫影響的印象主義攝影,再到提倡攝影家回到自然中去尋找靈感的自然主義攝影,都離不開繪畫形式和風格的影響。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攝影開始尋找屬于自己的獨立風格和表現形式,攝影本身的瞬間性和紀實性特征逐漸顯現出來。攝影藝術與繪畫藝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攝影開始對現實世界的記錄,這是攝影術的進步,是對攝影的自身語言進行探索的重要成果。隨著攝影技術的普及和發展,攝影逐漸探索出自身獨特的審美特色,但攝影的審美方式和表現自始至終都受到繪畫的影響。在一段時期內,這種影響表現為攝影藝術風格與同時代的美術風格有著十分緊密的內在聯系。攝影藝術從繪畫的多各思潮、流派、風格中汲取審美上的元素,如畫意派攝影對安格爾寫實主義的模仿;紀實派攝影師納入現實主義畫派的再現原則等。此外,像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等藝術思潮的美學法則,都對攝影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7、預期的結果。
數字媒體藝術及技術在攝影、電影、錄音、電視等傳播媒介中的運用,各種新工具、技術、媒介的使用使藝術傳播到了一個令人驚嘆的高科技發展階段,藝術創作在表現手法和技法上更加豐富。攝影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數字技術發展的今天,攝影具有了更強大的生命力,并且在媒介及表現手法上也日趨多樣化。隨著時代的發展攝影在技術層面會逐步發達,而繪畫的發展也將越來越趨于多樣化和多元化,攝影與繪畫的互動還將繼續延續下去。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8
選題名稱
南方學院校園設計——校園中心區景觀設計
研究的目的
及意義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景觀設計要充分體現校園的文化氣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校園景觀能對學生的行為產生積極地引導作用。探索空間環境的景觀文化意境完美結合的表達方式,創造符合校園精神特征的優美的教學環境和理想的生活家園。校園的景觀規劃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起著重要作用。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家園,安靜、衛生、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為師生提供課外休息活動的場所,能夠使師生觀賞到優美的植物景觀,呼吸新鮮空氣,調劑大腦,消除疲勞。同時,優美的.校園環境能使學生得到美的熏陶,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對學生的健康品質的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1]。把握校園文化的特質,深入研究校園環境特色,建立一個生態效益良好,景色優美的中學校園具有重要的作用。
國內外同類研究概況
我國校園景觀設計開始朝著強調環境景觀的文化性、藝術性、共享性和均好性、"賞心悅目+實用價值"、"鮮活風情+建筑特色"、"植物布局+水景點綴"、"一步一景+季節變幻"等方面發展。
國外注重生態居住區的建設,這些居住區的生態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環境生態方面,使用可再生能源系統,保護自然維護原生環境;第三,文化生態方面,尊重不同文化,加強社區歸屬感,強調創造性,把藝術作為社區與外界交流的方式。
研究內容及計劃內容:
道路、建筑物、植物的合理規劃布局,營造出生態環境優越的綠色網絡體系,
計劃:校園中心景觀設計中園路線條自然流暢,主次分明創造一個學習、住宿、工作、有特色的校園物質環境,校區規劃注重整體布局,各個區相互分離,同時又有緊密的聯系,實現各種設施的優化使用。以整體的景觀空間環境設計為原則,創造良好校園場所空間。通過軸線控制,多層次空間滲透,融匯自然等手段,創造豐富活潑的校園景觀環境.
3.10-3.20選題,開題
3.21-4.5收集資料,閱讀相關文獻,對設計理念進行整理
4.6-4.25初步設計,相關圖紙的繪制
4.26-5.16補充完善設計,文本的制作
5.17-5.28準備答辯
特色與創新特色:
1)校園規劃布局合理,功能分區明確。
2)校園道路系統完善,便捷,步行空間與非步行空間關系處理得當。
3)校園內部綠化自成網絡系統,具備自我調節、發展、循環的功能;綠化植物豐富多彩,力求做到四季有花,四季常青,達到以點帶面的綠化效果。同時多采用對人體有益的植物,創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環境。
4)校園采取先進技術和嚴格、科學的管理方法,對校園內的空氣、噪聲污染、垃圾處理、污水排放等進行監控,污水、垃圾等有害物質的收集與處理符合國標。使校園內形成一個清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學習、生活環境.
創新:景觀規劃上考慮以人為本,體現個性化。為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渴望,各種空間中設施的設置、材料質感的應用,景觀的創造充分考慮人們鐘情于自然的心理需求。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9
1、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三網融合”徹底打破了電視的壟斷局面,電視業務及其發展模式將面臨較大的沖擊。
多年的積累使電視產業擁有了豐富的內容資源、相對低廉的服務資源、一大批專業的制作團隊,以及相關牌照的發放權。
在融合發展的環境下,電視媒體要想有所作為,就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揚長避短,積極制定一系列應對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研究電視產業面臨的生存現狀,探究其尋求發展的路徑,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2、國內外研究現狀(文獻綜述):
由于“三網融合”對我國電視產業有重大影響,所以相關的研究比較多,綜合起來主要是對“三網融合”
背景下我國電視產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應對策略進行了論述。
一、對“三網融合”背景下電視產業所面臨挑戰的研究
在“三網融合”環境下,掌握業務優勢和渠道優勢的電信運營商逐步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向媒體行業滲透,
這必將打破現有的'媒體競爭格局,將給電視媒體帶來巨大的挑戰,因此把此項內容作為研究對象的人也比較多。
舒芳的《機遇與挑戰——論三網融合對電視發展的影響》一文中指出:由于電信的業務能力大大增強,電視用戶資源將受到較大沖擊,
同時電視業的廣告市場會受到很大挑戰,傳統傳輸渠道的價值和地位降低,傳統電視業務必將受到影響。
張海軍在《談三網融合給電視帶來的影響》一文中說:各部門之間的競爭不僅有體制上的競爭,還有巨大的商業利益上的競爭,
原本在傳統媒體格局中處于較為有利地位的電視媒體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體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新的增長點。
崔杰在《解讀三網融合下電視業運行體制》中指出:“三網融合”直接威脅廣電企業的核心電視業務,使其在三網融合的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其次,電視傳媒缺少相應的市場化運作經驗,絕大多數企業仍處于轉型過程中。
此外,電視網絡的整和程度較低,這增添了電視在
三網融合后市場化運營體制改革的障礙。
二、對“三網融合”背景下電視產業所面臨機遇及對策研究
“三網融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電視業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揚長避短,積極制定一系列應對政策,來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且以此作為研究對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網融合系列舉措推出將引發電視系統變動》中認為,電視業可借勢完成全網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戶的基礎上,
各地的電視運營商將有可能在統一的平臺上運營數字電視增值業務,乃至開展基礎電信業務。
其次,電視行業投資力度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帶來機會。
再次,電視將有機會在電信業務上大展手腳。
值三網融合之際,電視系統企業除可以繼續做互聯網接入外,還有可能提供IDC業務、網元出租業務以及VoIP業務,電視業有機會在電信業務上大展手腳。
黃升民在《三網融合下電視產業的發展》中說:我國電視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加快自身網絡整合,并轉變運營模式,
高度重視媒體內容集成和運營,建立完善電視媒體內容集成、分發和運營平臺,
努力打造數字媒體內容基地,建立內容合作運營機制,逐步從網絡管理向媒體內容業務管理過渡,向綜合內容提供商的方向發展。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10
一、課題界定
“學生文學修養”主要包括學生的文學理論素養、對文學作品的感悟鑒賞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一定的文學創作能力。“學校教育”側重于農村學校品德和行為教育。
二、省內外研究狀況述評
本研究主要從語文教師修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學生文學素養等方面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主要有《教師文學修養與作文教學的研究》、《論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秋實)。這類研究是針對語文教師的研究,以提高學生作文成績為歸宿點,忽略了學生自主閱讀和寫作能力和文學素養的培養,是應試教育的附屬品。此外還有一些研究,如《語文教師功利思想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影響》(項成波)、《提高學生文學素養,發展學生綜合素質》(馬龍)這類研究雖然關注了學生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沒有著眼于對學校整體發展的影響,研究成果具有局限性,沒有起到本質性的推動教育發展作用。
三、選題意義及研究價值
面對農村學校的教育現狀,應試教育的后遺癥日漸凸顯,學生求知欲日漸衰退,行為渙散,道德素質低下。家庭、社會不良現象的負面影響,使農村學校教育如履薄冰。此課題研究意義在于從提高學生文學修養和寫作能力為突破口,繼而提高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為教育主管部門和農村學校提供技術支持。
1、在新形勢下,對處在低谷的農村學校教育提供有效的發展策略,為一線教師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2、不斷完善新課程寫作教學理論,摸索科學、高效的寫作教學之路,從而從根本上轉變農村學生文學寫作水平不高,少量的書籍閱讀,非常低劣的文學素養狀態。
四、研究目標
1、通過教學改革,促進做人與文學的有機統一,即通過教師有意識引領帶動,促進學生道德素養和審美情趣的提高,促進個性特長發展健全人格的形成。
2、學生在掌握優秀文化,具有崇高的精神和較高的文化修養的情況下,提升了學校品位,促進了學校教育的發展。
五、研究內容
1、學生自主閱讀和創作習慣對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
2、教師的文學素養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響。
3、學生文學素養和學校教育的關系。
4、新課程理念下,農村學校應搭建文學交流平臺。
六、研究假設和創新
1、研究假設如果中小學生熱衷于文學閱讀和創作,進而提升人格品味。有品位的學生造就有品位的學校。有品位的學校育出有品位的學生。學校教育出現良性循環。
2、研究創新以往研究主要關心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和寫作能力以及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功利化,大多為應試教育服務。我們研究是的'是學生個體素養與學校育人相輔相成的關系,是素質教育領域的問題。
七、研究思路
到相關圖書館以及互聯網查詢和搜集相關資料,為本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通過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等,了解學生閱讀和寫作情況以及學校教育情況,為本課題研究提供事實依據。確定實驗班級,做好實驗記錄,寫出論文和材料;經過專家評審驗收后,推廣普及。
八、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大量資料的收集分析等,對課題進行全面的認識和理論鋪墊,形成理論部分。
2、調查研究法
了解學生和學校相關情況,為課題研究提供事實部分。
3、教育觀察法
在較為自然的條件下,通過感官在一定時間、一定空間的條件下進行有目的的、有計劃地考察并描述教育對象,及時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從而提供有效的指導。
4、實驗研究法
確定部分班級為實驗班,跟蹤記錄。
九、技術路線
為了使課題得以順利進行,具體技術路線設計為通過文獻研究法對有關理論做出解釋,提出課題研究總體框架;然后調查研究,尋求關于研究前期學生學校事實情況和過程調查,結果調查。再次,篩選實驗班級,實施研究方案,做好效果的檢驗。最后形成研究論文和研究總報告。
十、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制度保障:學校建立比較完善和嚴格的課題研究和考評制度完善,對研究時間、研究材料等都有詳細的規定。這些制度的建立,規范了教師的科研行為,為課題的推進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2、技術支持:除動員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中國教師文學網”的有關活動外,課題組擬著手建立校內專題網頁,并聘請電教老師參與管理和維護,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3、經費保障:為保證該課題的順利開展,學校擬撥課題專項經費予以支持。同時學校將添置相關圖書、征訂課題研究需要的雜志,保證課題組成員能從理論上進一步提升自己,力爭從理論的高度指導自己的課題研究實踐;學校將積極組織各級各類文學交流學習機會,讓課題組成員的文學修養得到長足的進步,以實現預期目標。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 篇11
1、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2、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預計可能遇到的困難,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本課題分為系統設計和數據庫設計與實現
系統設計:
目標設計
1.用戶登錄及身份要求
驗證用戶的信息
2.本系統銷售功能要求(面向用戶)
允許用戶瀏覽貨物的信息。
2.允許用戶查詢現存貨物的信息。
3.允許用戶對購物車的管理。
4.自動生成定單。
3.本系統銷售功能要求(面向管理員)
對用戶注冊信息的管理(添加,刪除,修改,模糊查詢)。
2.對供應商信息的管理(添加,刪除,修改,模糊查詢)。
3.對顧客的定單的管理(添加,刪除,修改,模糊查詢)。
4.向供應商定貨(添加,刪除,修改,模糊查詢)。 設計思想
1. Browser/Server結構
2. 銷售管理系統的特點就是利用Browser/Server結構,實現貨物的在線信息查找,在線銷售和進貨,以及對貨物庫存情況進行在線管理等功能。這種 結構的優勢在于系統簡單,功能強大,擴張能力良好以及能夠方便的跨地域操作等性能。
本系統的目標是要將貨物購買,售出方式由傳統的.商店柜臺銷售模式向在線銷售模式轉變,同時還要能對銷售和購買的 定單和貨物庫存狀況進行全面的管理
3. 三層
Brows結構的概念er/Server的多層結構的應用正是在對C/S結構總結的基礎上產生的,并且也已經擴展到了B/S應用開發領域即將應用層分為三層:用戶界面層,商業邏輯層,數據庫層。
用戶界面層負責處理用戶的輸入和向用戶輸出,這一層用前端工具ASP開發,用VBScript腳本語言實現ASP業面。
商業邏輯層是上下兩層的紐帶,他建立實際的數據庫連接,根據用戶的請求生成SQL語句檢索或更新數據庫,并把結果返回給客戶端,這一層通常動態鏈接庫的形式存在并注冊到服務器的注冊表中。數據庫層負責實際的數據存儲和檢索。
系統功能設計:
根據系統功能的要求銷售管理系統可以分成兩個功能層次:一個是顧客的購買貨物;另一個就是管理員對顧客定單及其他信息的管理及管理員進貨。整個系統 的業面設計正是在這個功能劃分的基礎上進行的。在用戶購物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購物車業面確定自己的購物需求,可以完成刪除,修改貨物數量等功能。在管理員的信息管理的各項中,可以對每個客戶,配送商,供應商的信息進行查找,修改,添加和刪除。對用戶開出的帳單也可以進行修改和分類查詢。
【大學生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論文開題報告06-30
口譯論文開題報告08-04
開題報告的格式及如何寫論文開題報告04-19
歷史專業論文開題報告08-04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9-19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06-28
廣告專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5-02
2013英語論文開題報告05-03
體育專業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