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教學環境改革研探究論文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是一門即時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它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教學重點,在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現代中職院校的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教育中存在較多問題,很多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僅僅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學生實踐性能的提高,這種教學方法違背了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的教學初衷,必須進行改革。
1目前中職院校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觀念落后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很多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把知識灌輸給學生,在講課時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可能上提不起興趣,使課程變得枯燥、單調,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1.2 理論與實踐脫軌計算機組裝與維修開設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實際操作技能,為社會輸送應用型計算機人才。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不重視實踐環節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教落后。導致學生實踐落后于理論。
1.3 教學內容滯后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教材內容是引導教師教學的重要保障。可是,計算機維修與組裝教材內容與我國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嚴重不符,導致教學內容與市場實際需求存在背離。比如,目前我國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仍然沿用幾年前的教材,而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教材內容嚴重滯后于實際發展,制約中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2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教學環境改革措施
2.1 改革教學方法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僅僅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在課程改革中教師要合理的設置課堂教學,利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故障檢測與維修的教學中,教師講課時可以結合生活中計算機經常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什么出現這種故障?怎樣解決這種故障?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轉變教學活動的認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步驟的合理化,以避免學生產生機械地進行模仿、照搬行為。故而,組合教學的優勢是在讓學生較快地掌握操作思路和理解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而指引學生創新作品。整個教學過程呈現出“做中學,學中做”,反復循環的狀態,從而幫助學生完成專業技能的學習。
在照片處理的學習項目中講解完美化人物照片的任務時,精心準備案例照片,具體講授時首先展示處理前、后不同的照片,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結合具體操作講解色相/飽和度、通道、蒙板等概念,讓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后,再選擇適當的練習進行擴展鞏固,強化認知。項目與案例組合教學法,可極大優化課堂教學。表現在課堂民主氛圍濃厚,師生互動水平質量高。在問題討論、分析作品、作業點評等教學活動中,極大拓展了學生學習空間,學生的思維、想象、操作等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通過優化組合教學,學生在努力學習課堂內容基礎上,還會主動走進圖書館、互聯網、企業等場所,多渠道地進行自主學習,創新學習,從而極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度,獲得較好教學效果。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當認真思考高職技術課程的教學優化,結合所教學科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大膽的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將現代教學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結合起來,取長補短,掌握課程教學的精髓,發揮其功能優勢,以培養技術應用人才為目標,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增強學生職業能力,使知識從書本釋放出來并轉化為專業技能。
3結束語
項目與案例教學法的優化組合,對于技能操作性與應用實踐性較強的高職技術課程具有較大優勢。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優選教學案例、進行科學的設計與合理的組織,是完成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另外,方法的靈活運用,教學時空分配得合理,恰當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只有這樣,項目與案例教學法的優化組合,才能在促進高職技術課程教學上發揮最大作用.
【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教學環境改革研探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