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通用7篇)
國際金融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如何在教學中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這一轉型要求,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和探索,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 篇1
摘要: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專向大眾化方向發展,國內很多高校積極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轉型。作為應用型高校金融本科專業的必修和核心課程《國際金融》,必然要適應這一趨勢的改革。但目前該課程在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教學設施、教學考核和教學實踐等諸多環節均存在著不足,本文從上述幾方面提出了《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改革建議,以順應時代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國際金融》;實踐能力
一、應用型高校《國際金融》教學的現狀
(一)教材內容過時,無法與日新月異的現實接軌,不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內改革的深入,國際金融領域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實踐的豐富與多變決定了《國際金融》課程的發展性和動態性,但由于編寫、修改、定稿、印刷、發行等諸多環節的限制,《國際金融》課程教材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即“昨天”發生的事情往往不可能寫進教材中去,如2017年1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的新政及其政策走向無疑對國際金融市場和全球經濟治理造成劇烈沖擊,甚至影響2017年全球資產價格的表現。這些最新變化及對世界經濟造成的影響顯然還沒有寫進教材。如果一位教師不思進取,不能很快地汲取最新鮮活的知識與海量的信息,并進行快速有效的加工,通過分析判斷形成自己的思路與觀點,恐怕講課只能照本宣科,毫無新意,與現實脫節。學生也只能在無奈與無趣中度過一節節課,時間長了,只能對學習喪失興趣而厭學,這實在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背道而馳。
(二)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陳舊,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
由于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依賴以及慣性,許多學生習慣于以教師為主導,把自己定位于知識的被動接受者,總體表現為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而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也單一地“滿堂灌”,不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只是一味地給出結論與答案,缺乏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設施落后,忽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國際金融》是一門集實踐性與應用性為一體的課程,外匯市場雙向報價、各幣種外匯交易的買賣、套算匯率的計算、國際收支平衡表的編制、外匯衍生產品交易及外匯風險的防范等諸多內容,都強調學生理論知識與實際動手能力的結合。但目前很多高校開設的《國際金融》課程都缺乏實驗環節,忽視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而且這種教學模式顯然也與實際瞬息萬變的國際金融市場相背離。
(四)教學考核不科學,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當前很多高校的《國際金融》課程考試內容試卷筆試的占比過高,過于強調書本知識與記憶性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學科的思維能力和探索與創新能力的考核。試題答案是標準的甚至是唯一的、僵化的,極少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索創新的余地。這種教學考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不會理論聯系實際,更沒有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也無法甄別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教學實踐環節薄弱,學生缺乏實踐能力與就業能力
近年來由于實踐教學改革的深入,很多高校建立了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但由于金融專業的特殊性,在安排校外實習上實習內容趨于形式化,尤其是商業銀行的投資部、風控部、外匯資金部、會計部等核心部門和科室不會讓學生接觸,很多實習的學生或者是在銀行機關做前臺做接待服務或者在銀行大堂做打雜或者做推銷業務。這不僅使學生覺得實習意義不大,也使很多早已揭牌的實習基地形同虛設。如何找準校企之間合作的契合點,以及通過校外實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也需進一步探索。
二、應用型高校《國際金融》教學的改革
(一)與時俱進,充實和更新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際之間金融領域的聯系愈加密切,國際金融事件也日新月異,《國際金融》教學內容不僅要體現金融發展和運作的基本規律,而且還要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特征,突破教材內容的相對滯后性,使教學內容能充分吸納國內外金融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真實反映金融學發展的最新動態,這就對教師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教師要及時了解和掌握本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及時將最新的前沿問題轉化為現實的課堂教學,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及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如在講授“國際收支”一章時,由于學生對中國的宏觀經濟發展狀況相對熟悉和感興趣,教師可把今年以及近10年來我國國際收支情況作為主線貫穿于國際收支平衡表、平衡表各賬戶余額的分析、國際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和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等章節中,在授課內容中融會貫通,激發他們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就給學生提供了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內容會生動而有說服力。
(二)多元化教學手段和多種教學方法并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當今信息化時代下,教育領域的教學活動已經不局限于校園和課堂,學生學習和師生互動交流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課件、視頻、音頻資料、網絡資源教學甚至充分利用社交工具QQ、微信搭建教學交流平臺;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采取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造性,提高教學效果。以案例式教學法為例,在講解金融衍生工具的雙刃性時,教師完全可以撇開國外1995年巴林銀行的倒閉的案例,向學生講授身邊近年發生的鮮活實例與教訓:如2008年7月海生果汁與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進行人民幣與美元外匯掉期合約交易最終賠償700萬美元的訴訟案以及中國國航、東方航空及上海航空等多家央企金融衍生品業務巨虧案等等,通過將這些最新的案例引入《國際金融》的教學中,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增強學生對中國金融衍生市場發展的迫切性的理解與思考。
(三)加強教學軟硬件設施投入,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
學校應加強教學軟硬件設施投入,建立現代化的金融實驗室,來檢驗學生所學國際金融的理論與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業務操作能力。以外匯市場為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全球外匯市場已經發展成為24小時不間斷交易的市場,分分秒秒匯率都在發生變化,幾分幾秒的差遲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盈利或損失。如果學生能夠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親自體驗,在實驗室完成相關模擬交易,把原本抽象與枯燥的課本知識變得生動和具體起來,既增強了學生對外匯交易以及國際金融實務的感性認識、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也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并拉進與現實工作的距離,也培養了學生未來工作的適應能力,有效杜絕了學生是國際金融理論的巨人而是現實中是侏儒。
(四)制定科學的考核機制,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為了使考核能夠真正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進行全面測試和評價,就要制定科學的考核機制,實施多樣化的考核辦法,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5]。如加強對學生平時過程學習的考核以及考核形式除了考勤、作業等常規內容外,主要還應包括課堂討論參與度、針對熱點問題的課程小論文以及實驗操作成績等。全程化全覆蓋的考核形式,可以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具體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平時過程學習的考核。考核形式除了考勤、作業等常規內容外,主要還應包括課堂討論參與度、針對熱點問題的課程小論文以及實驗操作成績等。全程化全覆蓋的考核形式,可以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國際金融期末總成績可設計為:國際金融期末成績=日常考勤(不低于四次)×10%+平時學習參與度(質疑、提問、發言情況)×10%+平時課堂測試(不低于二次)×10%+課程小論文(不低于兩次)×10%+課堂討論(不低于兩次)×20%+實驗操作×20%+期末筆試考試×20%。當然,《國際金融》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一方面需要授課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與投入,也需要學校在相關成績計算的政策上做相應調整與配合支持,還需要學生轉變思想觀念,順應新的考核模式,采取更加積極、自主、有效的學習方法。
(五)加強校企合作,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與就業能力
實踐教學基地是提高教學教育質量、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多元化、復合型、應用性人才的重要場所。參加社會實踐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了解工作崗位的實際操作,促進專業水平與技能的提高,為將來畢業后盡快進入角色奠定基礎。在校企合作中,高校應充分挖掘和滿足雙方合作需求的契合點,不僅應借助校外企業豐富的資源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還應利用高校的科研優勢,主動為企業提供產品研發、員工培訓、技術與產品推廣以及信息咨詢等全方位服務。學校可以通過“引校進企”、“引企入校”、“企校合一”等深度合作模式,拓展合作育人的途徑和方式,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穩定機制。
參考文獻
[1]劉新,郭可為,朱妮.評論:特朗普新政將對我國外貿產生負面影響[N].第一財經日報,2017-01-23(02).
[2]陳靖.國際金融衍生產品監管及其對我國立法的啟示[N].光明日報,2014-11-15(05).
[3]金仁淑.信息化時代高校《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微[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44-245.
[4]谷鈺,李輝,牛汝良等.推動實習基地建設,提高實踐教學水平[J].實驗室科學,2010.13:170-172.
[5]李善鋒.建立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現狀與解決措施[J].科技經濟導刊,2016,(33):247.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 篇2
摘要:
房地產金融對房地產業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國對房地產金融的研究起步較晚,房地產金融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嚴重不足。根據多年從事房地產金融的教學與實踐體驗,提出了在能力本位教學思想下,通過引入“學生主體參與教學”和案例教學法、完善教學環節,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等教學改革思路與實踐,并對進一步完善該課程的設置及教學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培養適合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
房地產金融;教學改革;實踐
1、樹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把教育目標定位于學生本人以及他們內部心理和外部行為將要發生的變化,不但強調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是學生必備的素質,同時也強調由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所形成的素質結構受主體職業情境和工作角色的影響,主張加強對后者的培養。正是基于這樣的教育思想,在房地產金融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實現兩個轉變:
1.1 由以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主
房地產金融學習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房地產金融這門課程應立足于微觀經濟行為分析。授課過程中,積極引進“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通過采用情境教學法,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2 由單純知識傳授轉變為綜合素質提高
房地產金融是以金融學基本原理為基礎,借助管理學、技術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等相關課程及其他相關學科的支持,主要研究住房抵押貸款、住房資金融通、抵押貸款證券化和住房金融政策等內容。為了使學生能全面掌握房地產金融的相關知識,重點加強了金融創新等內容的教學。
2、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性
多年以來,我們的教育一直老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能處于完全被動地位,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已越來越不適應今日高等教育的需要。教師的主要職能應是交給學生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教師不再主要是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非塑造他們。
2.1 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
(1)改進課程教學方法,實施全過程案例教學法。
所謂全過程案例教學,是將房地產金融案例教學的思想觀點方法手段綜合應用于教學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和環節,使之聯結為一個有機而完整的教學過程體系。
(2)采用啟發式的新型教學模式。
啟發式教學思維模式在講解過程中,讓教師做導演,學生當主角,教師通過不斷的提問、引導、啟迪,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獨立思考,闡述其獨特見解,這種教與學相結合的啟發式思維模式在房地產金融課程及其它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已被經常運用,且取得了較為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3)結合房地產業界流行觀點組織小組討論。
結合現實,組織學生對業界流行觀點進行討論,討論過程中教師并不評判觀念的`“對”與“錯”,而重在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重過程而非結果”是這種課堂討論的特點,以此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獨立思考或創新能力。
2.2 改革考試形式,綜合考評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此課程教學改革中,明確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本課程改變了一張試卷定成績的考核方法,根據考試、作業、討論、專題小論文、專題小設計等綜合評定成績,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以學生為中心,與學生交朋友,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以學生為中心”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刻地認識到只有經常與學生溝通,充分理解學生,及時發現和彌補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才能使教學順利地進行,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中教師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課堂上,教師堅持微笑教學,給學生營造一個愉快輕松的學習空間。對于某些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一些不應有的現象,不是一味的嚴肅批評,而是視情況不同,分別對待。通常情況下,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時還來點幽默的調侃,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既照顧了學生的面子,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時,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 要注重發揮容易與學生溝通的優勢,用課間休息的時間,與學生交談,同他們交朋友,傾聽他們對課程內容安排的要求、對教學方法改進的建議等,了解他們真正關心或者想學的東西,在必要時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此外,在課程結束時讓學生寫學習總結,要求他們也對教師的教學給予中肯的評價,使教師了解自己的優、缺點,為今后教學工作的提高創造條件。
由于比較關注同學生的感情溝通,很多學生不僅課后愿意和教師聊天、交友;更重要的是他們很喜歡聽課,態度認真,課堂效果好;同時他們學習有疑問也愿意同教師討論,請教,這樣對提高教學質量大有好處。
4、幾點建議
4.1 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尤其應為教師創造更多的參加實踐的機會
教師在教學中發揮著主導作用,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效仿的主體,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對教學活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高等學校中講授房地產金融的教師大多數人沒有直接參與過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的實踐,講起課來難免有脫離實際之嫌。因此,除應加強教師理論素養的培養外,應為教師創造更多的參加實踐的機會。
4.2 請房地產業界人士介入教學,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可以邀請房地產業界各個方面的資深人士到學校講學,增加學生對房地產及房地產業的感性認識,并可感受真正企業家所應具備的企業家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業精神。
4.3 提供有利的教學質量保證計劃
開課時間應選擇在三年級上半學期。學生先修過經濟學、金融市場學、財務管理學等相關課程后再學習本課程,將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開課班級人數一般應控制在40人左右。
4.4 有關部門提供更多的現代化教學工具
投影儀多媒體、電化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加直觀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城市土地級別圖、樓盤實景圖以及有關房地產金融的科教片、電視片等都不失為好的教具。另外,建立模擬市場研究、房地產金融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成本較低的研究、實踐機會。
參考文獻
[1]沈周延.利用案例教學促進隱形知識的流動和共享[J].科技咨詢,2006,(1):64.
[2]牛三平.高等管理教育的案例教學法及“課堂討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2): 99.
[3]顧小麟.對案例教學法與舉例說明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6,(2):111.
[4]葉劍平.2003年我國房地產市場特點[J].建筑經濟,2003,(2):42.
[5]馮新力.專家學者研討金融學課程體系建設[N].中國教育報,2002,(6):17.
[6]王廣謙,張亦春.金融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 篇3
摘要:
針對當前國際金融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更新趨勢,提出應該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語言、實踐教學和考核方式重新構建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體系。
關鍵詞: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
一、教學目標改革
當前,金融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核心和樞紐。
國際金融作為國際貿易、跨國資本流動、國際技術合作和交流、國際勞務輸出入的結算和融資手段,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尤其是我國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經濟交往日益頻繁,這就決定了今后經濟領域對國際金融人才的需求將更加突出,國際金融人才的競爭也將日益激烈。而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高等院校在金融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側重于宏觀金融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成熟和發展,政府干預行為逐漸減少,宏觀金融人才早已供過于求。因此,要不斷改革和修正教學目標,在國際金融人才培養上突出時代特色,要側重于國際金融技術管理人才的培養,著重于人才的適用性、可塑性,尤其在當前國際金融交易電子化趨勢下,更應該突出這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內容改革
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全球性的開放經濟。當今國際間的一切經濟交往都與國際收支、匯率決定、匯率制度、外匯儲備、外匯風險管理、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國際貨幣制度等國際金融活動息息相關,這些問題也是國際金融學的核心內容。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參與世界經濟的程度不斷提高。而國際金融形勢的不斷變化,國際金融理論與實踐創新更是層出不窮。這些都要求我們對國際金融的.教學內容做出與時俱進的改革。
在國際金融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主要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首先是做好教材的選擇工作。
當前,我國國內國際金融教材版本很多、內容更新較快,基本上克服了過去國際金融教材內容陳舊或生搬硬套國外相關理論的現狀。所以在選擇國際金融教材時,在充分借鑒和參考國內外成熟和規范的國際金融教材的基礎上,要按照不同學校、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分別甄選。其次要做好配套教學輔助材料的編寫工作。作為一名合格的國際金融教師,應將所教授的國際金融理論置身于與世界經濟和國際金融接軌的國際化教學之中。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密切關注國際金融發展的動態前沿,不斷充實最新的信息。因此,任課教師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認真編寫國際金融課外閱讀材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了解國際金融前瞻性的理論知識和最新的資訊;二是編寫國際金融優秀論文集。通過收集最新的國際金融優秀論文并編寫成優秀論文集,使學生對國際金融的理論知識有更深入地理解,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論文寫作水平,為學生將來做好畢業論文打好基礎;三是編寫國際金融英語閱讀材料。較高的英語水平是國際金融學科人才的內在要求,在培養學生國際金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更要注意加強外語能力的培養,將學生打造成具備過硬專業知識和較高外語水平的復合型人才。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堂教學,可以使同學系統、全面的掌握國際金融的理論知識。國際金融的課堂教學,我們應著力改變過去傳統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這種教學方法,注意將理論知識學習、實踐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和開拓創新意識培養結合起來。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重視運用現代教育理念與技術提高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在國際金融課程教學中,應注重以下幾種方式的結合:
1、啟發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于核心概念、基本理論以及分析問題所使用的主要方法等均設計出分層次的、逐步深入的甚至是具有學科前沿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打破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在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式教學。對于已經發生的金融危機、匯率波動等實踐性問題主要運用案例式教學,通過有針對性的案例分析來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到國際資本流動與國際金融危機這一章時,我們可以結合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作為典型案例,分析國際投機資本與國際金融危機的關系,評價和分析危機發生國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與教訓。
3、研究式教學。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科研活動,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指導學生利用學習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來研究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
4、小組式教學。諸如中國的國際收支問題、人民幣匯率問題、國際儲備適度規模及構成等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形成作業,并在各個小組內進行詳細分工,綜合形成PPT結論,由小組代表在課堂上講解分析結果并回答其他同學的提問,最終達到在討論中完成該部分學習內容的深入分析。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考察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水平,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鞏固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果。
四、教學語言改革
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和實踐,以及當今國際金融理論前沿均產生于西方,很多經典的國際金融理論文獻也是以英文的形式存在的。因此,雙語教學應該是國際金融課程的內在要求。通過雙語教學,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國際金融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對專業術語、基本知識能規范表達,同時能夠靈活運用英語進行專業理論闡述,并通過各種媒體獲取國際金融的最新知識和時事動態,從而提高學生國際金融的業務操作能力。
五、實踐教學改革
學生實踐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已成為用人單位和教育部門的共識,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是高等教育中最為基本的實踐要求。因此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 篇4
摘要:
為滿足當前金融市場對應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為實現培養創新型現代金融人才的目標,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快高校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建設和改革已勢在必行。本文在深入分析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從金融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校內金融實驗室實訓教學、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國外金融企業陸續進駐,市場對高級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面對金融和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培養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的創新型現代金融人才,已成為金融學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學科建設的發展方向。因此,加強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建設和改革,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應用型高級金融人才和金融學科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開展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回顧中國金融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金融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的界限日趨模糊,企業和民眾的融資渠道越來越多,金融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涌現,金融創新產品層出不窮,跨國金融機構大量涌現,國際資本對一國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這樣的金融市場必然需要大批高層次復合型金融人才,同時也對金融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滿足市場需求,培養綜合素質強、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金融人才,就成為了各高校金融學專業本科的培養目標。要實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光靠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理論知識是不夠的,實踐教學成為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學環節。隨著金融產品的不斷創新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業務操作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通過案例分析、課程實驗以及通過金融實驗室對學生進行模擬實訓,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金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學習金融學科各門課程的熱情和興趣。另外,學生在校外實習基地實習和參加社會調研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對于社會、金融背景和用人單位的認識,使學生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市場需求情況和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從而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就業前所需掌握的實際業務操作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由此可見,對金融學本科開展實踐教學建設和改革,是金融市場發展的要求,是現代金融學科建設的要求,是實現金融本科學生培養目標、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的重要環節。
二、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我國各高校金融專業開展實踐教學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以案例教學為主的課堂教學實踐;二是建立金融實驗室,開展校內金融業務模擬實訓;三是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到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企事業單位的相關部門等實習單位進行業務實習。
(一)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普遍不夠科學
科學合理的金融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學生培養目標的可靠保證。從教學內容上看,金融實踐教學應單項課程實踐與綜合實踐相結合,從教學方式上看,應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因此,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不僅包括在專業理論課程中引入案例教學、在操作性較強的專業課程中引入課程實驗,而且還包括專門開設的培養職業操作能力的校內實訓課程、社會調研以及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實習。
從整體上看,大多數高校在進行理論教學時能引入典型案例進行講解和討論,提高了一定的理論學習效果。但是,由于講授理論課的教師大多缺乏實踐經驗,要求老師及時掌握各類金融活動的最新動態有一定難度,因此很難將最新金融動態引入到教學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最新形勢的掌握。
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金融實驗課程開設得較少,課程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合理。目前,各高校普遍開設的實踐課程有“商業銀行模擬業務實訓”、“股票模擬操作實訓”、“社會實踐調查”以及“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對于期權、期貨、外匯和保險等方面的實驗課程則很少開設,這顯然不能滿足創新產品日益繁多的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降低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此外,在實踐教學的課時安排上,有些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學時安排上不盡合理。有的課程理論教學學時過少,理論知識得不到全面講解;有的課程實驗課時過少,知識的領會不夠深入,操作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實踐教學資源缺乏,配置不夠完善
連續多年的高校擴招政策使得高等教育成為大眾化教育,也使得高校的資源進入緊缺狀態,導致實踐教學經費嚴重不足。從校內實踐教學角度看,雖然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都順應金融形勢發展的需要設立了金融實訓模擬實驗室,但是在硬件設施上整體設備仍不齊全,只能開展較為簡單的商業銀行柜臺模擬交易和證券模擬交易。從軟件配套上看,大多數高校的金融實驗室配備了股票、期貨和外匯模擬交易系統和行情分析系統,但對銀行、保險和其他衍生品的模擬軟件則很少涉足。另外,大多數的實訓教學缺乏配套的實驗教材,即使能夠見到少數一些實驗教材,也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金融學科實驗教材體系。實驗教材建設的落后,使得有些實驗課無法開設,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實驗教學的教學效果。從校外實踐教學角度看,校外實習基地的實踐教學不足。由于企事業單位與學校追求的目標不同,同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期貨公司等實習單位的相關金融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真刀真槍”的畢業實習難以進行,再加上實踐教學經費的短缺,校外實習效果進一步被削弱了。
(三)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專業的實踐教學隊伍是順利開展實踐教學的基本保障。目前,各高校對實踐教學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重視,在課程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在校內模擬實訓中挑選一些在職教師擔任主講,在校外實習中聘請企業相關人員擔任指導老師。雖然這些做法可以開展實踐教學,但是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驗室建設經費短缺,實踐教學工作繁瑣,導致一部分教師表現出畏難情緒;二是實踐教學缺乏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實踐教學業績評價還未與薪金掛勾,也未與教師職稱評定掛勾,也就是說,學校對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影響了教師開展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金融實踐教學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較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有待提高。實踐教學不僅要求教師精通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其具備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但多數高校實踐教學的教師往往要么缺乏實踐經驗,要么不熟悉理論知識,不能做到實驗教學有的放矢,不能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金融學本科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實踐教學質量
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是保障實踐教學質量的前提。各高校在制定實踐教學培養方案時應盡可能考慮金融學專業發展方向和學生的特點,設置的方案既有可操作性,又能保證實施的效果。
首先,從教學模式上看,應構建課程實驗、綜合實訓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驗教學模式。現實經濟中,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創新不斷,這就要求金融實踐教學不能光靠課堂上的案例教學、單項的課程實驗或者是在金融實驗室的綜合實訓來完成,還必須要與金融實際業務部門密切合作,增加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其次,從教學內容上看,應以專業為基礎構建科學的金融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并設計相應的實驗內容和實驗項目。目前大多數高校的金融學科包含金融理財、金融工程、保險等專業,這些專業的實務操作性很強,對實踐技能要求較高。因此,應根據各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要求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體系,強化專業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優化金融實驗室軟硬件資源,提高校內實訓教學水平
現代金融實驗室建設是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高校已經建立了金融模擬實驗室,在承擔金融課程課內實驗教學和校內實訓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金融學科的發展趨勢來看,現階段多數金融實驗室的建設水平較低,硬件配套不先進,軟件配套不全面。因此,應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實驗室的建設力度,配備技術含量高的硬件設施,不斷更新功能強大的數據分析軟件和內容全面的教學實驗軟件,使實驗室不僅能滿足商業銀行經營業務、證券行情分析和交易、期貨期權交易、外匯買賣和保險業務等課程的實驗教學要求,而且還能瀏覽國內外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的實時行情,跟蹤了解國內外金融業的變化,實時地將行業或專業領域最新發展動態引入教學。這樣,通過實訓教學,不僅使學生能夠通過模擬操作熟練掌握基本技能,而且還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
校外實習基地是金融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金融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金融學科的教育必須將專業知識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起來,把學生置于真實的金融經濟環境中,去感受金融業發展的脈搏,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掌握實際業務操作技能。為此,學校應該結合金融專業的特點,在市場中廣泛尋求合作伙伴,與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咨詢公司等金融機構和企業簽訂協議,使之成為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加大與上述實習基地的合作力度,發展業界與學校的良性互動關系,有利于充分發揮實習基地的行業和企業的資源優勢,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更好的實踐條件,提高學生的金融業務操作能力。
(四)建設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影響金融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金融實踐教學的專業性很強,要求教師有深厚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學校應該加強業務培訓,創造條件讓實踐課教師到實際工作部門調研或學習,努力提高現有教學人員的實踐教學水平。另外,學校還應該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學校還可以從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企事業單位聘請有實踐經驗的人士到高校任教或兼職,充實實踐教學隊伍,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使金融學實踐教學建設和改革取得成效。
參考文獻:
[1]邢天才,劉麗巍.金融學科建設中的實驗教學改革問題探討[J].航海教育研究,2009,(01).
[2]葛開明.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的探索[J].黑龍江教育,2009,(01,02).
[3]劉波,曲春青.高等院校金融學科實驗教學建設與改革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9,(18).
[4]吳清秀,韓武光.提高開放實踐教學質量的研究與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9,(15).
[5]宋智娟.構建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的幾點思考[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6).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 篇5
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經濟體系不斷完善,金融行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作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金融行業的發展,這方面的人才的需要量也大增,在新形勢下,對金融行業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學生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以面對各種問題。國內很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問題進行了研究。曹伊(2015)從民辦高校金融學專業的角度對金融學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分析了民辦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發展現狀,指出了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從民辦高校金融學專業的角度提出了實踐教學改革對策。任鑫鵬,苗閆(2015)從應用型本科金融學專業的角度對其實踐教學進行了研究,他分析了實踐教學對應用型本科金融人才培養的意義,并且指出了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六個途徑,最后,對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保障措施進行了闡述。裝東慧(2016)分析了新形勢下金融學專業教學所面臨的挑戰,并且從優化課程設置,提升課程的國際化、重視理論實踐結合的教學、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優勢與資源等三個方面提出了金融學專業教學改革。
1、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專業培養方案實踐教學課程設置不科學
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重視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問題,在專業培養方案中也有實踐性課程,但這種實踐教學環節系統性和連續性不強。一些課程所設置的實驗或實踐課程依附于理論課程,一門課程教師講授完理論課程一節課或兩節課后,再講授一節實踐性課程或實驗性課程,這種實踐性課程或實驗性課程大都在“電腦+軟件”的機房完成,實踐教學課程也沒有根據每個學生的意向、興趣或者特長來設計,專業實踐基本上流于形式,并沒有根據金融行業發展需要而開設實踐課程,以致學生很難在實踐性課堂上學到馬上應用的金融知識。
1.2專業教師團隊能力不足
擔任金融學專業的教課教師絕大部分是博士研究生或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就到高校直接從事教學工作,這些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比較強,但沒有在銀行、證券或保險等金融部門工作過,他們的'金融實踐能力表現不足。有些高等院校也會到金融部門或其它高等院校請些專業人士,但這些外聘教師的責任感方面不強,在實踐教學積極性方面也表現不強,經常是講授完課程后就離開學校,很少有機會和學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接觸,并且,他們對本校的教學環節和教學管理等方面不如專任教師熟悉,以致,很難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3實訓基地建設較為薄弱
有的普通高校金融學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不夠完善,沒有先進的專業實驗室,并且,有些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學專業實踐設施與學生人數比例失衡,以致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很難滿足所有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實踐需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外的金融實訓或實習基地形同虛設,所聯系的單位有些是從事業務工作、有的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學生很難接觸到金融實際操作業務,致使學生的校外實踐興趣不高。更多學生自行聯系實習單位,很多工作是專業不對口,只是為了完成學校實習任務,這種情況很不利于學生的專業技能學習和提升。
2、提高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的建議
2.1完善金融學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金融學專業課程主要包括投資業務、銀行業務和保險業務三個方面。普通高等院校金融專業要按這三大類業務進行分類操作,最終形式證券投資基礎技能訓練、證券投資綜合技能訓練、理財業務操作訓練、銀行業務流程操作訓練、保險業務流程操作訓練以及金融風險管理訓練等方面專項課程,讓學生全面掌握這些實訓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項。并且,高等院校還要強化校內外實訓平臺建設,為學生提供比較完備的校內實訓環境。同時,還要對《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以及《保險學》等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可以將專題討論、案例教學、微信課堂等教學方式應用到課堂上,并且教課教師可以利用視頻和網絡等資源,組織學生對金融或經濟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探討,調動學生課堂參與性,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有用性。任課教師還可以通過社會調查等形式,讓學生參與專項科研項目,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2.2加強專業教師團隊建設
首先,要讓教師參加金融行業的相關培訓,考取金融行業的一些相關資格證書,使專業教師具備“雙師”資格,這樣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實踐操作。其次,要定期、有計劃地聘請一些金融行業專家到學校進行專題培訓,這樣專業教師能夠更熟悉金融行業,以提高專業教師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專業素養。當然,學校也可以聘任一些金融行業實踐經驗豐富的兼職教師,讓這些兼職專業指導金融專業實踐操作,本樣專業教師隨堂聽課,慢慢學習,使專業教師整體素質提高,而且,聘任兼職教師也是改善學校師資力量結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有效途徑。再次,要廣泛利用與金融機構、企業建立的校企合作平臺,定期地派送金融學專業骨干教師到這些金融機構或企業進行學習,使專業教師熟悉行業的最新動態,熟練掌握證券、銀行及保險等行業的相關業務操作流程和操作技能,這樣就加強了專業教師的實踐經驗。最后,要派送金融學專業骨干教師參加金融實踐教學相關的研討會,與會交流,可以吸取兄弟院校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經驗。
2.3加強和重視校內外實踐教學建設
學校要從制度和資金方面重視金融學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加強實踐教學軟硬件備和實驗室管理人員等方面建設。金融學專業實驗室主要包括:證券模擬交易實驗室、外匯模擬交易實驗室、期貨模擬交易實驗室以及模擬銀行和模擬保險公司等,建立了這些金融學專業實驗室,基本能夠滿足金融學專業學生在證券、期貨、外匯、銀行業務以及保險業務等方面的實踐操作要求,以提升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學校還要加強金融學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多渠道、多方面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理財公司、銀行以及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并且簽訂的協議合作時間要長,使這些合作單位成為金融學專業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在保證金融安全和學生安全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分派學生去各個校企合作基地學習,這些單位指派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給學生進行演示和講解,讓學生盡快熟悉行業要求和技能要求。
【參考文獻】
[1]曹伊.民辦高校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學理論,2015.
[2]任鑫鵬,苗閆.應用型本科金融學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時代金融,2015.
[3]裝東慧.淺談新形勢下金融學專業教學面臨的挑戰與改革[J].企業導報,2016.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 篇6
隨著金融學科發展,微觀金融在金融學專業課程中的比例將不斷提升,但國內金融學專業課程設置體系仍側重于宏觀金融部分,微觀金融部分則相對較少。
在金融學科體系中處于基礎和展示微觀金融的分析框架的地位,因此需要加強金融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工作,根據財政金融經濟學的基本框架、核心內容和課程特色,針對北京林業大學《金融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情況,提出課程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
1、金融經濟學的核心內容與課程建設情況
金融經濟學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隨后理論界開始不斷地運用經濟學理論研究金融學中的均衡與套利、單期風險配置以及跨期風險配置、最優投資組合、最優消費與投資、證券估值與定價等,逐漸形成并發展起來的一門嶄新的經濟學與金融學交叉性的學科。在20世紀50年代前,金融學作為經濟學二級學科,其學科體系層次是單薄的,其內容主要是貨幣銀行與經濟的關系及其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即我們現在所說的宏觀金融學,其研究方法論與當時研究實質經濟的方法論相同,以定性的思維推理和描述分析為主,數理與計量分析均以實質產品為研究對象,還未涉及到金融服務與產品,這與當時的經濟和金融實踐是相符的。以哈里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為標志,現代金融研究在內容上從宏觀進入到微觀,金融產品本身成為研究對象,方法也上引進了數理分析工具,此后金融學科層次內容和分析方法漸漸豐富發展起來,到20世紀90年代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三位金融經濟學家,這表明金融經濟學作為一門學科具有重要的地位。
金融經濟學是現代金融的理論核心,主要研究微觀經濟主體(個人與公司)在不確定性條件下的金融決策行為及其結果,是一門分析金融市場均衡機制的具有較強理論性的金融學專業基礎課。金融經濟學中最重要的是無套利假設和一般經濟均衡框架,所研究的中心問題是在不確定的金融市場環境下對金融資產定價,其核心理論包括資產定價基本定理,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期權定價理論、市場有效性理論、利率期限結構等都是這一框架中的組成部分。根據金融經濟學的理論框架,其研究的核心內容是金融市場的均衡機制,除了研究傳統的一般經濟均衡框架(競爭均衡機制)外, 金融經濟學更注重研究無套利均衡機制,這是金融市場特有的均衡機制,因此《金融經濟學》既包含一般均衡定價機制的內容,也包含金融市場的特殊均衡機制即無風險套利均衡機制的內容。由此,可以學習和研究金融市場資產定價的兩種基本方法:均衡定價法和套利定價法。
金融經濟學屬于理論經濟學,是微觀金融的基礎理論課,為其它相關課程提供分析方法、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是對學生有關微觀金融運行邏輯和方法的培訓。鑒于金融經濟學所涉及內容在微觀金融中對金融市場均衡及資產定價研究的方法論、邏輯思維和基本模型的重要性,在金融市場、證券投資和金融工程等專業本科和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中,目前國內外大學均將《金融經濟學》作為研究生的一門重要的主干課程進行設置,國外如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斯坦福大學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學院等非常重視此課程的教學。國內的一些重點大學如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也在本科和研究生的培養中引進《金融經濟學》課程。目前,現代金融理論與實踐發展已形成兩條主線,一是針對實質經濟運行,主要研究金融與經濟增長和發展關系的宏觀金融,另外就是針對虛擬經濟以金融產品和金融投融資為研究對象的微觀金融,這二者之間有很深的緊密關系,但二者的運行機制越來越呈現差異,因而研究的方法也越來越具有相對獨立性。對宏觀金融和微觀金融運行機制的研究,需要在理論上確立二者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并對其加以比較,以深刻了解和把握現代金融經濟的實際運行。這種對現代金融經濟運行分析方法和分析框架的培訓和教育,完全應該也可以在本科教育中就開始進行。因此,經過幾年的努力和精心準備, 《金融經濟學》課程正式納入北京林業大學金融學專業培養方案,作為金融本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
2、金融經濟學的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分析
北京林業大學于2009年在金融學本科正式開設《金融經濟學》課程,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金融經濟學》課程內容引起同學們較大的關注和興趣。在這一年的課程教學實踐中有諸多體會與感受:第一,《金融經濟學》課程涉及很多金融定量分析模型的教學內容,如金融資產定價和金融風險識別與計量等, 在教學方法上,除了課堂上的理論介紹外,在教學內容注重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證研究能力培養,這不僅是本課程應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并且這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對傳統金融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一種有益的補充。可以使定性的思維和定量的分析有機統一,同時也使得數理思維方法與經濟學、金融學的教學和研究有機結合起來,系統地可操作性地解決金融問題。第二,本科生階段《金融經濟學》涉及大量的數理和計量金融,同學們接受能力欠佳,其中原因之一就是此前缺少有關《金融經濟學》基本方法和邏輯的訓練和培養,在微觀經濟學中涉及的數學模型方面的知識較少,特別是部分文科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學習金融經濟學時較為困難;第三,由于用很多時間講授應在此前學習的內容,而占用了本科生本應該學習的更深入的金融經濟學的內容;第四,現有課程體系中,微觀金融方面僅開設了金融經濟學和公司理財兩門課程,金融工程、風險管理等微觀課程尚未開設,金融經濟學難以與其它微觀課程形成良性互動,金融經濟學作為基礎課程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未能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為全面分析教學中的問題,總結教學經驗和評估教學效果,我們針對2007級金融專業70名本科生進行了教學情況問卷調查。通過問卷分析,我們了解這一課程對本科層次學生的教學信息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的接受能力、教師的教學水平等,以此評估整體的教學效果,具體情況如下:第一,學生普遍認為授課教師的學術水平與專業知識比較高,認為“較好”或“很好”的超過95%以上。第二,學生普遍認為教師授課方式較好。超過90%的學生認為教師在 “明確的`教學目標,并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安排和組織教學”方面“較好”或“很好”;92%的學生認為教師在“與學生進行交流”方面“較好”或“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根據教學情況,主動有效地調節課堂節奏方面“較好”或“很好”;第三,學生普遍認為授課教師的授課水平較高。94%的學生認為“較好”或“很好”;第四,學生普遍認為教師的教學手段較好;第五,學生普遍認為教師上課表現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是否情緒飽滿, 注意調動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這方面“較好”或“很好”;98%的學生認為教師上課時的儀表和教學態度“較好”或“很好”;96%的學生認為教師在上課時" 聲音洪亮、口齒清楚"方面“較好”或“很好”;第六,學生對授課內容的理解一般。約有45%的學生認為能夠很好理解所學內容,33%的學生認為能夠較好理解,17%的學生認為只能一般理解,還有5%的學生認為理解不了;第七,學生肯定教師在課前準備和授課內容安排上所作的努力。96%的學生認為教師備課情況“較好”或“很好”;93%的學生認為在授課內容充實方面為“較好”或“很好”。
除了上述幾方面以外,學生認為該課程知識量和信息量較多,希望能結合一定的實例進行深入講解,對于涉及到數學模型的內容,希望能夠有機房提供在電腦上模擬的機會,建議在大二下學期開設此課程,并希望能夠加強微觀經濟學教學深度,尤其是在數學模型和理論框架方面,以此為金融經濟學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同學們也充分肯定了該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認為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微觀金融的知識體系和理論方法。
3、金融經濟學課程的建設目標及主要任務
金融經濟學本科課程的開設為研究生階段金融學經濟課程開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開展此課程建設和研究,特別是在這一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在教學上力求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形成一套既規范合理又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在今后的幾年中,《金融經濟學》課程建設的主要目標和后續任務是:
第一,明確課程性質和定位,界定課程教學主要內容。如何更好地開設本科生的《金融經濟學》,明確本科生《金融經濟學》課程性質和定位。對這個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進行專門研究,以此確定本科生《金融經濟學》的教學目的和指導思想,界定《金融經濟學》的教學內容。鑒于本科階段《金融經濟學》教學的基礎性,現階段可以將本科課程內容定位于金融經濟學基礎理論介紹分析,重點突出本課程教學的目的性,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操作性和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
第二,做好教學自評和考核工作,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每學期對課程進行自評,以便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總結分析,查找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問題,對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做出總結分析并不斷改進,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增加課堂教學信息量,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以提高教學效果。一是加大案例課程的比例,通過對各類典型案例的分析與講解,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的理解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切身體會,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應對、解決各種錯綜復雜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任課教師提高參與業務實踐的自覺性;二是增加專項問題研討,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課堂上可以采取教師引導與師生討論、學生自問自答相結合的方式,課堂下教師以引出問題、提示思路、激發興趣、指導查閱參考書目等為主要手段,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強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第三,編寫金融經濟學課程教材,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選擇和使用高質量的教材是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培育目標的重要步驟,目前還沒有適合本科層次使用的《金融經濟學》教材。我們按照選用教材、自編講義、編寫教材的步驟完成該課程的教材建設。隨著高校對微觀金融教學的重視,《金融經濟學》的國內版教材和引進教材很多,一些投資學和金融工程教材也有大量的內容與金融經濟學相關,這些教材或多或少有些作為本科生教材不適合的地方,如編排體例沒有照顧本科生教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問題和基本邏輯的分明和突出,對金融經濟學的整體框架和分析方法的介紹不夠等。因此,在未來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使用和課件教案使用情況做出分析,將有益的心得、經驗和學生所提有價值的建議在編寫教材中體現出來。總之,在選擇和使用教材上我們應堅持教材編寫內容與金融實踐的變革同步,并具有超前性,注意不斷更新,以保持教材的先進性。
第四,加強課程資源庫建設力度,增加學習的廣度和深度。由于金融經濟學課程的理論性與復雜性,需要建立豐富的資源庫供學生學習參考,比如講義、課件PPT、案例庫、習題庫、論文素材庫、名師講解視頻庫等。通過對案例匯編成集,一方面可供教室上課講解之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于課堂討論和學生自學,擴大知識面與實踐能力;習題庫里的習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難度適中,可以作為教師檢驗教學成果、學生復習備考之用;論文素材庫中的資料作為學生寫論文和研究報告的參考,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理論素養及寫作能力。總之,課程資源庫的建設,不但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擴大了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也為學生課外自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 篇7
前言
廣大投資者認識證券投資一般是從我國的股市開始的,股市的起起落落蘊含著經濟規律,也蘊含著無窮的魅力,這使得在股市在經歷了多年的風雨彩虹后,在今年又重回大眾的視線,滬深主板、創業板、新三板均迎來牛市行情,用“全民炒股”形容當前證券市場的火爆場景也不為過。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實是,在眾多投資者中,青年投資者仍是投資者中的少數派,并且系統學習過證券投資理論知識的更加微不足道。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金融市場不斷進步與完善,以及金融改革的持續深化,證券投資的應用愈發廣泛,因此對于各個專業的學生,學習和掌握好這門課程的意義重大,無論從個人投資、就業還是繼續深造的角度,證券投資學都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大有裨益。證券投資學是以多門學科為基礎,專門研究金融資產的投資活動及其規律的應用性的科學,是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而產生的,在現代金融學學科體系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金融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的基礎課程[1]。傳統的證券投資學更注重對于金融理論與模型的講解,但對于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與應用能力,使其能夠學以致用。那么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進行教學改革,如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必須要研究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實踐教學環節不足
證券投資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但目前“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仍然存在,授課過程中仍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主要包括證券市場運作、投資工具、證券交易、證券投資分析、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等內容。對于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更要注重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因此培養過程必須增加實踐教學內容,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手段和方法單一
傳統的教學方式多為老師講、學生聽,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強,課堂氣氛沉悶。在教學手段方面,雖然目前絕大多數教師都能應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講授,但也僅僅是將書本知識展示出來,這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有一定幫助,但從實踐的角度仍有不足。授課過程中要使學生從投資者角度了解和掌握證券市場的相關知識,包括K線、各項技術分析指標、公司財報、大盤走勢等各類圖表,因此教師對于多媒體的使用不應僅局限于多媒體課件,更應該結合互聯網上的財經新聞、行業研究報告及各類財經軟件進行模擬投資分析與操作,讓學生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同時也為實踐教學環節中的上機模擬炒股奠定基礎。
(三)教材缺乏時效性
國外教材的內容主要圍繞證券投資學基本理論展開,結合數量分析方法介紹各類模型與投資分析方法,但部分理論顯得“水土不服”。而我國教材雖立足本土證券市場,但內容更新速度遠不及市場發展,如QFII、ETF、LOF、股指期貨、融資融券、中小板市場、新三板等內容在教材中很少體現,另外,近兩年各項金融改革措施不斷推出,包括利率市場化、注冊制改革、滬港通、滬港基金互認等,這些內容在教材中更是很少涉及。除此之外,無論國內還是國外教材,絕大多數都是面向金融專業的學生,多注重理論知識與模型構建,對于實踐操作方面的介紹非常少,這使得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沒有相關教材可以參考,不利于非金融專業學生學習課程與實踐操作。
二、實踐教學改革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將針對非金融專業的特點,制定適合其學生發展的證券投資學實踐教學改革方案。
(一)培養目標
課程系統介紹證券投資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力求反映證券投資領域的最新實踐和理論研究成果。對于投資環境的變化、投資工具和投資市場的創新進行講解,通過專家講座、案例討論等方式對國內外理論界和實務界廣泛關注的投資問題進行討論和闡述,同時結合模擬炒股等實踐環節對我國證券市場進行進一步的探究。課程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使學生在掌握證券投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了解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中主要投資工具的風險與收益特征,熟悉投資工具發行和交易市場的基本運作和交易機制,掌握證券投資分析方法,能夠對證券市場進行解讀分析進而做出合理的投資計劃。以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突出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
(二)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1.教學方面對于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的講授不僅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注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因此應逐步轉變以教師主講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基于這一點認識,課程實行“理論講授+案例分析+專家講座+模擬實踐”的教學體系。理論講授部分主要由教師在課堂上完成,并引入證券市場中廣泛關注的事件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同時,課堂中利用證券模擬軟件分析滬深兩市的實時行情,分析大盤和個股走勢,講解技術分析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學以致用。此外,課程還聘請具有豐富經驗的投資人士進行講座,主要講授我國當前金融市場中主要投資工具的收益和風險特點,及其自身的投資經驗,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當前金融市場的現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在實驗室進行上機模擬炒股實踐,實現從開戶、交易、結算等全過程操作,熟悉市場交易規則和市場運行機制,培養對市場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2.教材方面一門課程的教學,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師對于教材的選擇以及教材內容的處理。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課程選取了理論和實踐兩套教材,選取國內證券投資學教材介紹理論基礎,以及股票實際操作的相關書籍介紹實踐操作,同時利用互聯網資源收集豐富的教學資料,并結合時事新聞及自身投資經驗,形成與各章節內容相配套的教學內容及案例。我國的證券市場越來越呈現國際化的趨勢,因此課程也選擇了國外的經典原版教材作為輔導閱讀材料,將教材電子版發到課程的公共郵箱中,鼓勵學生閱讀原版書籍并分享閱讀經驗。
3.考核方面為了考察學生對于證券投資相關內容的掌握情況,本課程采用創新的“理論+實踐”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理論考核有別于傳統考試,而是讓學生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類型做一份投資計劃書。給定模擬情景,假設每人有一定的資金進行投資活動,學生可以選擇市場上現有的投資工具,并結合自身的風險偏好特點做出證券投資分析,包括基本面分析,即對目前市場的宏觀經濟環境、行業情況、公司運營情況進行分析,同時也可以采用技術分析方法,如參考某只股票的K線圖和其他技術指標等。實踐考核主要考察學生上機模擬炒股的操盤業績,同時注重動態的操盤過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更全面的考察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同時,“理論+實踐”的考核方式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實際應用能力。
4.課外擴展方面為學生推薦熱門的財經書籍和網站作為課外擴展閱讀材料,使學生擴大視野,把眼光著眼于國內外金融市場,更全面理解證券投資。同時,每節課前讓學生分享近期學習心得或最近關注的國內外經濟新聞,并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增強學生對于課程的興趣。并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培養學生關注財經事件的習慣,使證券投資學這門課程真正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為今后的個人與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金融教學的改革分析與建議】相關文章:
高校化學教學改革問題和對策分析08-03
分析高校古代文學誦讀教學考試改革05-21
電力市場改革下的電力營銷分析08-06
高校運動解剖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分析06-12
高校體育專業足球課程改革分析論文08-23
談高職應用型外語翻譯教學改革建議08-04
高職高專計算機實驗室教學改革分析08-03
高職高專計算機實驗室教學改革分析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