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研究論文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已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資本、技術創新被看作拉動經濟增長的四大馬車。隨著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越來越顯著,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低,經濟增長是否主要靠技術創新能力來拉動等問題目前已成為研究的熱點。
二、研究方法、指標選取
20世紀50年代中期,美國著名經濟學家Solow提出solow余值法,其基本表達式為:Ga=y-ɑk-βl。其中:Ga為科技進步的年平均增長速度,y為產出的年平均增長速度,一般用國內生產總值來計算,k為資金的年平均增長速度,l為勞動者的年平均增長速度,ɑ、β分別為資本和勞動力的產出彈性系數。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創新被稱為經濟增長的三要素,根據solow余值法,筆者選定的研究指標分別為:產出(Y)、資本投入(K)、勞動投入(L)。
三、基于solow余值法的數據處理
自《中國統計年鑒》中收集2004~2013年的各指標數據,如表1所示。(表1)1、回歸分析。采用SPSS-回歸分析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得出R=0.991,R2=0.983,回歸方程:ln(Q/L)=1.025+1.298ln(K/L)。ɑ的估計值為0.06,β的估計值為1.298。solow余值法模型為:GA=GQ-0.06GK-1.298GL。2、solow余值法分析。分離技術創新、資本、勞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其中,GDP增長速度(GQ)、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GK)、全社會從業人員增長速度(GL)、乘以彈性系數后的資本增長速度(aGK)、乘以彈性系數后的勞動增長速度(bGL)、技術創新增長速度(Ga)、經濟增長中技術創新貢獻率(Ea)、經濟增長中資本貢獻率(Ek)、經濟增長中勞動力貢獻率(El)。各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①Ga=GQ-0.06GK-1.298GL
②Ea=Ga/GQ×100%
③Ek=aKG/GQ×100%
④El=bGL/GQ×100%可以看出技術創新的貢獻率一直處在一個較高水平,但時有波動。從2004年的85.77%,一直緩慢上升至90.87%,自2007年開始下降,到2008年降至73.68%,2009年達到最高點93.25%,此后又緩慢下降,2012年為82.95%。各年的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波動幅度較大,穩定性差。年平均貢獻率約為10.12%,略高于勞動投入貢獻率。勞動力投入年平均貢獻率是3.71%,水平較低,波動較大。2007年以前一直在不斷下降,至最低點2.31%,2009年開始快速上升并在2011年基本持平。由此可見,勞動力投入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因素中作用力最小。
四、結論
通過用solow余值法對技術創新、資本、勞動這三大指標進行分析,求出各個指標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并比較它們之間的大小,發現在2004~2012年間,技術創新對我國的經濟增長貢獻率最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大成果,因此我國在加大對資本、勞動力投入的同時,也應進一步提高對技術的投入,重視人才,培養人才,保留優秀人才,尤其是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技術型人才,從而提高我國的技術創新能力,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技術創新對經濟增長貢獻分析論文02-20
研究旅游業的發展與經濟增長的聯系大學論文02-12
城鎮化區域經濟增長質量影響研究論文01-06
航空運輸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論文03-09
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作用論文06-03
土地流轉實現農村經濟的快速增長論文11-23
經濟研究論文格式03-17
工程建筑經濟現狀的研究論文02-17
經濟學研究論文致謝詞12-11
市場經濟歸檔問題研究論文03-0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