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對農業經濟的推動作用探討論文
摘 要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時代正式來臨,在這種局勢下,“互聯網+農業”逐漸興起,并且發展效果顯著。本文分析探討“互聯網+”時代對農業經濟的推動作用,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正確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 “互聯網+” 農業經濟 影響
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農業經濟也得到了有效發展,農民對土地的利用率要求發生改變,既要滿足溫飽供給,還要提升農業產品質量及產量,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筆者分別從“互聯網+”時代研究、“互聯網+”時代對農業經濟的影響兩個方面來闡述。
一、“互聯網+”時代研究
所謂“互聯網+”是指依托互聯網技術實現技術升級、信息挖掘、信息與技術應用,通過“互聯網+”可提升傳統產業的生產力,使國家財富逐漸增加。而“互聯網+農業”則是建立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將信息技術貫穿到農產品的生產與銷售等環節中,“+”并非指農業與互聯網的相互融合,而是通過與互聯網通信技術的結合來實現互聯網與農業的全面融合,促進農產品要素的合理優化,為農業生產及運營提供有效支撐,使農產品迅速更新換代。總之,“互聯網+農業”是傳統農業朝互聯網方式發展的有效管理方式,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互聯網+農業”主要有三種管理模式。
(一)基于生產領域
在農產品生產領域,將物聯網技術應用其中,拓展智慧農業模式覆蓋范圍,提升農產品生產的精確化,減少勞動力浪費,為農民爭取更多經濟效益。
(二)基于流通領域
在農產品流通領域,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農業電商模式,拓寬農產品流通渠道,從線下單一渠道向線上線下共同流通渠道轉變,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率。
(三)在產業鏈方面
基于產業鏈方面,通過農業與互聯網的有效融合,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農業產業鏈中,可獲取更多農產品信息,如農產品市場銷售信息、農產品生產技術信息等,并不斷完善融資服務和法律服務,促進“互聯網+農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二、“互聯網+”時代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農業生產逐漸朝規模化發展,促進我國農業更好地發展,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業生產逐漸規模化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流轉機制的完善,集約化生產局面逐漸形成。在土地流轉機制規范后,我國農業生產逐漸向規模化趨勢發展。就現階段來看,我國在農業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農業規模化程度不高,粗放管理現象極為嚴重。尤其在資金周轉、農資產品采購方面,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基于這種情況,應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當中,但因其缺乏完善的經營模式,導致互聯網實施力度嚴重不足。
(二)實現農村網絡普及化
隨著我國網絡技術的逐漸普及,許多居民家中均配備了完善的信息設備,如寬帶進村等。此外,我國農業經濟產業將各種互聯網技術貫穿其中,使原本技術荒漠朝新興技術發展,我國農業經濟水平極速提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加劇了網絡工具的創新速度,提升了我國農業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融合的速度,通過線上線下的互通,促進我國農業經濟有效發展。據相關報告顯示,農村地區逐漸成為網民數量最大的地帶,隨著未來互聯網在農村地區進一步普及,“互聯網+農業”將擁有更堅實的實踐基礎。
三、“互聯網+”時代下農業經濟創新發展的主要實踐路徑
“互聯網+”時代下,為實現農業經濟創新發展,還應采取有效的管理途徑,如擴大產品生產經營產業鏈經濟、加大農業信息化管理投入力度、創建并完善農業電子商務、培養農業信息化管理人才。詳情如下:
(一)擴大產品生產經營產業鏈經濟
在傳統農業產品的銷售模式上,多以出售原農產品為主,在這樣的銷售環境中,農戶的收入低,加上受到自然環境與農貿交易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農民的經濟收益更是得不到保障。有關部門應結合地區農業發展特點,擴大農產品生產經營產業鏈,完善集生產、經營、加工于一體的農產品經營產業鏈。有關部門還應為擴大農產品產業鏈對農戶的'收益影響,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增加對農產品的加工和經營環節。
一方面,在農副產品加工環節中,集合農業生產與工業加工,并經再次加工和生產后,將原始農產品加工成為現代市場需要的產品。經加工后的原始農產品提升了自身附加值,并且產品質量有了保證。所以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進程中,農產品的再加工被普遍使用。
另一方面,在農產品的經營環節上,有關部門應結合目前正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經濟和交通運輸服務的優點,突破地域條件限制,擴大農產品銷售區域,增加農產品經營收益。
(二)加大農業信息化管理投入力度
在農業經濟管理當中,對信息技術的使用非常普遍。首先,在農業經濟管理的市場調研方面,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收集與整理市場信息,然后根據收集的數據分析市場動向。其次,在經濟管理中的農業資金分配上,需要掌握并分析每一個生產環節的生產信息,然后確定農業生產資金的分配方向與具體的分配方式。最后,對于農業生產技術如種植技術、飼養技術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查詢和學習相關的技術資料,并且運用到實踐中。所以對于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發展而言,需要設備的支撐、人員的駕馭以及技術的基礎。
(三)創建并完善農業電子商務
為促進我國農業創新發展,應進一步完善農業電子商務,這也是農業電商最直接的表現。實際上,農業電商的完善并非只是幫助農民買賣農產品,而是通過明確農民消費導向,使其了解市場實際需求。從中也不難發現,農業電商的創建及完善的目的在于促進農業傳統經營觀念的轉變,形成互聯網思維。就目前來看,我國部分農村已著手構建農村電商生態體系,試圖通過網購來促進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規避農產品買賣信息的不對稱風險,提高農產品網絡信息的利用率。
(四)培養農業信息化管理人才
人才培養是每一個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要培養農業信息化管理人才,不僅要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專業素質,同時還要為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儲備好人才,力求將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技術熟練地運用到農業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中,積極引進和培養農業信息化技術,以及經濟和管理類型人才,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素質夠高的農業經濟管理團隊。同時,還可以鼓勵農民群眾多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并參與到基礎信息化技術的學習中,努力提高其文化水平,要以能力為主、學歷為輔,保證高素質、高修養的管理人才投入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當中,這樣才有利于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長遠發展。
四、結語
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結構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近年,由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放寬,我國的農業經濟也隨之得到發展,信息技術的應用加快了我國農業經濟水平的發展。“互聯網+”時代下,為促進農業經濟的創新發展,筆者分別從擴大產品生產經營產業鏈經濟、創建并完善農業電子商務兩個方面進行了研究,旨在促進我國農業事業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為賓陽縣賓州鎮農業技術推廣站)
參考文獻
[1]徐瑛楠.“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通訊世界,2017(19):30-31.
[2]郭浩.“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農民致富之友,2017(10):9-10.
[3]郭佳妮.“互聯網+”時代下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J].中國集體經濟,2017(0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