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下語文教學方法
導語: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計算機、手機等多媒體設備基本實現完全的普及,教師可以將這一情況利用起來,在課下時間利用媒體設備和學生之間建立互動。
摘要:
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有了較大的可能,本章將就信息技術環境下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淺析,淺析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優勢實現語文教學的自主合作、多維交互模式。
關鍵詞:
課前;課中;課后;通訊媒體
引言:
將信息技術和現代教學相結合是我國現階段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探索,如何利用好通訊網絡、媒體網絡的信息資源優勢,實現課程容量的提高;通過網絡媒體的載體的通訊優勢,實現課堂的擴充和延伸;發展信息載體形式的課堂,建立學生之間的自由合作、多維交互式教學模式。具體來說可以分為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通過信息技術的載入和應用,逐步實現“自主合作、多維交互”教學模式改革。
1課前準備階段
課前時間是學生掌握教學動態,提前對課程內容進行理解的環節,同時也是建立互動的良好時機。
1.1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
語文、英語等語言類教學不同于數學、自然等科目的教學之處在于其不僅僅局限于“技術”,在教學中要求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寫作技巧和語言表達技巧,還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建立充分的理解,甚至有些時候內容的理解比技術手法的理解更加重要,這是受到語文教學內容特點限制。語文教學內容選用的課文大多具有其遠超于寫作技巧、語言技巧的更深層次意義,經典之所以稱為經典,必然有其理由,這也是很多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難以理解教學內容,無法體會語文魅力的原因所在。將教學內容資料的收集作為教學的一環,學生就會自發地利用網絡媒體搜尋與教學內容相關資料,并且在搜尋資料的同時對教學內容形成自身獨到的見解,而建立“自主合作、多維互動”教學模式的基礎就是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
1.2利用網絡媒體,實行教學引入:
現代信息技術的普及,計算機、手機等多媒體設備基本實現完全的普及,教師可以將這一情況利用起來,在課下時間利用媒體設備和學生之間建立互動。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建立QQ群、微信群等作為常用媒體通訊平臺,學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進行學習感受交流,這也是多維互動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些平臺開展教學,可以利用現在流行的“微課”形式,將一些經典的或是名師的語文教學視頻片段共享在網絡平臺上,用5-8分鐘的視頻實現45分鐘標準課時的教學容量的教學,可以在實際教學中起到輔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實現多次教學或循環復習的,已達到更高的教學效率;此外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布置一些問題,通過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或復習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課堂教學階段
隨著我國科教文衛事業的高速發展,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小、初、高學校已經建立了設備齊全、功能完備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在這些多媒體設施的支持下,將傳統課堂改造為傳統的多維課堂已經不再是一種教學改革設想。
2.1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多維教學:
根據教學經驗和普查可以得到一個結果,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專注力普遍較低,一方面是由于教學內容有時略顯枯燥,教師的教學方法又相對單一,因此學生很容易在這種傳統語文課堂上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可以利用學生容易接受新奇事物的特性,利用多媒體設備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具體形式有:(1)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微課教學。微課是5-8分鐘的視頻,其本質上是通過壓縮課堂的方式,將諸多課程內容壓縮在短暫的視頻教學之中,學生也樂于通過這種形式獲取知識,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教學效率。教師在視頻播放過程中可以通過話外音的形式進行解說,引導學生有側重、有針對地從視頻中獲取有效信息。(2)多媒體課件教學,課件的使用已經相對普遍,課件使用有以下幾種優勢:課件可以多次使用,從而可以減少教師在備課環節的工作,轉而有更多精力專注于課堂氣氛的維持和教學效率的提高;課件中不僅僅有文字內容,還可以插入圖片、視頻、音頻等內容,通過不同表現形式能夠突出課程重心,從而提高教學針對性。
2.2重視課堂互動環節:
自主互動學習是一種長期的學習習慣養成,并非一蹴而就的學習模式。這是由于現階段的教學相對封閉,考察學生的方式相對單一造成的結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重視理解和記憶而輕視互動。教師能夠做的工作有:1鼓勵學生進行課上提問和回答,這是師生課堂互動的一種重要形式,也是教師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途徑。2.課上安排自主討論時間,給學生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交流學習情況,通過這種思維的交互,加深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理解,而這種思想的交換往往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課后階段
課堂的結束并非教學的結束,真正的教學應當是貫穿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將三個階段的學習連貫起來,形成“大課堂”教學模式。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網絡媒體設備的普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突破了傳統的時空限制,這給語文教學課后合作學習小組建立提供了可能。首先在課堂上將學生依據社交關系或生活空間距離劃分小組,將學生劃為5-8人一組的合作學習小組;然后,在課堂結束之前布置小組討論課題,為了完成這些課題,同一合作學習小組的學生會主動進行討論,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和教師布置的課后問題;最后,教師在下次教學結束之前對上一次的小組課題討論進行考評,通過肯定的方式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和課后討論,通過指出不足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正確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黃偉.自主利用信息技術,合作、探究語文之美.《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
[2]葉書文.利用信息技術提高農村學生語文學習合作能力.《黑河教育》.2015.
[3]王芙蓉,劉悅.信息技術環境下基于合作學習理念的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以高中語文第三冊《山居秋暝》為例.《電子制作》.2015.
[4]黃少華.信息技術下聾生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探究.《西部素質教育》.2016
【信息技術下語文教學方法】相關文章: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文化教學方法的探究12-07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實踐的思考11-22
探索信息技術學科有效的教學方法12-12
淺談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11-18
信息技術對教學方法改革的作用分析論文05-26
新課標理念下如何優化聾校數學教學方法11-24
以興趣為導向的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法研究11-22
信息化條件下英語教學方法探究11-2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