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育教學論文15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提高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論文1
摘要:近年來,家庭教育在我國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同時我國的家庭教育也走入一大誤區,即“重智輕德”,過度關注孩子的知識學習,而輕視了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是我國傳統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社會下家教觀念存在怎樣的問題?在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如何認識家庭德育面臨的新問題?怎樣讓家庭德育更具有實效性?從而使良好的家庭德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繼而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
關鍵詞:問題;因素;對策
一、當前家教觀念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觀傾斜人才觀傾斜是進入商品社會后所普遍發生的人的世界觀危機最為明顯的體現。人才觀,是指關于人才的本質及其發展成長規律的基本觀點,這里我們主要指家長在子女成才問題上的價值取向。當前社會受聲頻經濟運作規律的制約,越來越多的家長在學習方向的選擇上出現了偏差,具體表現為什么東西“奇貨可居”,具有未來的“賣點”,就對什么東西趨之若鶩,此等選擇的背后隱藏了多少不愿示人的商業動機。從整體情況來看,“崇尚”知識和技能性人才的家長數量與日俱增,但這些家長中又有多少是真正出于對科學本身的熱愛,僅僅是出于因為某職業有發跡成為未來“賣點”的可能,于是不斷地激勵子女在此領域拼一短長。持此觀念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在理性思維方面有特異的發展,而忽視了對道德情懷的培養。同時,在這種人才觀影響下,往往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使孩子出現強烈的學習抵觸,甚至身心大受摧殘。
(二)兒童觀與親子觀的偏頗
家長的兒童觀和親子觀突出表現在家長對孩子所處地位及對孩子自身發展的態度上。當今社會,正確的兒童觀已經越來越被家長所接受,正在形成普遍共識,但仍然存在一些偏頗傾向。
二、當代家庭德育面臨的問題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日益廣泛而深刻的變化,西方文化沖擊著我國幾千年來的封閉心態和文化氛圍,文化和經濟碰撞極大地豐富了家庭德育的內涵,同時也使我國的家庭德育面臨更多新問題。
(一)社會道德取向發生的新變化
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市場經濟逐步深化,人們的思想分化也越來越表現出多形式。從整體上看,人們的道德面貌從封閉到開放、單一到多元、依賴順從到獨立性轉變。然而,在整個社會轉型過程中,西方的各種倫理思想與我國的傳統思想發生了激烈的碰撞。傳統道德的一些積極因素正在逐漸被淡忘,各種不正常的道德現象顯現出來,比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這些道德問題很大程度影響著正處于道德社會化關鍵期的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同時,家長一方面帶著自身對得失、是非等基本道德觀念的困惑面對子女教育,往往權威性大大減弱;另一方面,對德育內容真理性心存疑慮,也難免將相互矛盾的思想皮革灌輸于子女。
(二)道德社會化環境的新變化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多媒體作為教育者進入廣大家庭。少年兒童不斷地從電視,收音機,網絡中獲取信息和知識,同時多媒體也向他們傳播著社會價值觀。再者,多媒體還是孩子社會學習中的無形指導教師,多媒體的廣泛介入,削弱了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親子關系疏遠。
(三)家長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觀念及方法對家庭德育的影響
首先,家長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起著三大作用:認同作用、示范作用、導向作用。家長思想道德的品質直接決定家庭德育的方向,但目前家長們對自身在家庭德育中的重要位置以及提高自身道德素質等問題的`認識還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家長的教育觀念(人才觀、親子觀、兒童觀、教子觀等)在家庭教育中,直接制約和指導著整個培養計劃的方向以及家長的教育行為,也是影響家庭教育質量的決定。再次,家長的教育方式也是影響家庭德育的重要因素。通過對“中國城市獨生子女人格狀況與教育調查”資料進行因子分析,把家庭教育分為六類:溺愛型、否定型、民主型、過分保護型、放任型、干涉型。此等教育方式中,民主型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其他類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最后,良好的家庭環境可以促使孩子從小打好成才的基礎,不良的家庭環境則有相反的效果。不管是居住條件、家庭經濟狀況等客觀因素,還是家庭成員的品德情操、行為習慣等,都會對孩子產生無形的影響。
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一)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權利
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民主型的,親子之間相親相愛、民主平等的關系。在我國家庭教育意識中,蘊含的意識比較多,家長專制武斷的意識比較強烈。因此,家長們應該從人性出發,把孩子作為一個跟成人具有相同人格尊嚴的人來看待,幫助孩子成長成熟,實現他們的作為一個人的價值。無論教師還是父母都沒有特權凌駕于孩子頭上去“管制”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情感世界也逐漸豐富,自我意識和自尊意識不斷增強,在這時期,父母了解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二)孩子應孝敬父母
孝道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和基石,是中華民族影響最為持久、最為深淵的傳統道德之一,在整個中華文明的形成于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首屬群體”,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構成孩子最初的社會經驗和對社會中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初概念與感情。從家庭開始,教育他們孝敬父母,建設新型的良好親子關系,對培養他們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基礎性工程的意義。
(三)培養孩子學會自立
“自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社會人才的基本素質;也是當前我國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薄弱環節。一般來說,我國孩子的獨立性較差,對父母的依賴性較強,這反映了我國傳統家庭代際關系的特點和傳統家庭教育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
至今,許多家庭衡量好孩子的首要標準仍是強調孩子聽家長的話,而不是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與能力。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庭德育更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在家庭德育中,我們提倡獨立自主,摒棄相互依賴,保障人的平等、自由與人權,反對權力崇拜與權威崇拜,強調信守諾言,尊重個人,強調為信念而生存,為理想而奮斗。
參考文獻:
1.馮林,《中國家長批判》[M],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2.孫云曉,《教育的秘訣是真愛》[M],新華出版社,20023.孟育群,《中小學生親子關系與家庭德育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4.羅曉云,《成都鐵中初中學生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5.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人民出版社,20056.繆建東,《家庭教育社會學》[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教育教學論文2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在學生沒上語文課之前,對于漢語已經有了具體的應用,也有了一些詞句的積累。所以,對于語文的教學要考慮到這種情況,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也是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母語。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具體表現為聽說讀寫四個方面。
一、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學習語文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漢語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用文字服務于社會。理解語言,淺顯地說就是能夠明白文字信息的含義。而人獲取信息的方法就是通過耳朵和嘴來實現,也就是通過“聽”“讀”來獲取。而我們如果想要傳達信息的話,則需要通過“說”“寫”來表達。說就是我們日常的口語表達,而寫就是一種書面表達形式,也就是我們平時的寫作。如果“聽、說、讀、寫”的能力不被重視,不僅影響語文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到學生今后的生活———別人說的話聽不懂,自己的意思表達不出來,寫的東西不成句。因此,這些能力對于每個學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尤其重視對學生這幾種能力的培養。
在小學期間學習一篇課文時,對于課文后的生字、生詞,老師會帶領學生先讀、再寫,一些詞語要學會運用———自己造句,最后還會不定期地默寫。因此,學生對于字詞的掌握也比較牢固。而到了初中階段,老師們往往不再把注意力放在生字詞上,很多時候就是讓學生抄寫幾遍而已,這樣蜻蜓點水的學習,根本達不到讓學生會讀、會運用的目的。這就導致了學生的詞匯量不僅沒有擴大,反而依賴著小學的那點基礎,甚至錯別字也逐漸增多。發生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初中階段的老師對于字詞學習這個環節的忽視。漢語的字詞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基礎,一些常用、經典的字詞如果不能熟練掌握,會給以后的閱讀、寫作帶來極大的困難。所以不僅學生要重視新字詞的學習,教師也要加強對這個環節的引導。對于課后的生字詞,不僅讓學生學會寫,還要會讀,會運用。
二、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1.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學生聽的能力人從牙牙學語階段開始,就是先聽后說。一個人如果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那么讀說寫的能力也不會很高。教師在課堂上,要吸引學生主動聽。這就要求老師的語言具有感染力,語言表達要生動,從而達到激發學生聽的興趣的目的。利用聽,讓學生汲取知識,進行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另外,還可以采取老師說,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的方法。比如,老師可以朗讀一些語言精彩生動的詩詞、散文等?,也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以此鍛煉學生的記憶力。中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篇幅雖然長但內容比較簡單,可以作為訓練的素材。教師朗讀課文后,可以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來概括出主要內容,讓其他同學聽聽是否準確。聽的訓練不是一個短期工程,需要老師懂得一些技巧,更需要一些耐心。
2.重視學生口頭表達的能力,讓學生敢“說”在當今社會,優秀的表達能力也是一種素質,可以讓人更好地適應工作、交往等方面的需要。同時,口頭表達能力不僅能鍛煉初中生的思維反應能力,也能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
在課堂上,首先要讓學生敢說,愿意說。進入初中后,有的學生因為生理、心理的原因,變得不愛說話,時間長了發展成了不敢說話;有的學生課下說話流利,回答問題時卻成了小結巴或者聲音小得聽不見。這些情況都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對那些不愛說話的`同學要提問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讓他們愿意說;而對那些聲音小或者人多結巴的同學要多進行鼓勵和表揚,讓他們對回答問題有成就感。還有一些學生寫作能力很好,但是并不健談;有的同學成績不錯,但是對于回答問題非常不積極。
針對這樣的學生,老師也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癥下藥,找出問題所在,幫助他們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除了在課上對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在課后,老師可以針對某些話題搞些辯論會、演講比賽等,通過這些活動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此外,老師要鼓勵學生多多參加社會實踐,在實際生活中積累語言,鍛煉自己說話的勇氣。
3.讓學生愛上“讀”
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閱讀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是顯而易見的。語文成績好的學生一定不是那些死記硬背語文書本上內容的學生,而是那些讀書廣泛又善于思考的學生。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其各方面的知識,還可以提高一個人的鑒賞能力,從而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
教師在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時,可以不拘體裁,可以是古詩詞、古文、散文、名言警句,還可以是一些語言極其精彩的小說片段。除了老師選擇的材料外,也可以讓學生們自己推薦他們喜愛的讀物,并說出推薦理由。這不僅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借鑒閱讀優秀著作,也在無意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除了老師推薦、學生自主選擇一些課外讀物外,老師還要引導學生背誦一些優秀的段落甚至整篇文章,對于那些精彩的文章要讓學生理解透徹,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語文課堂上,老師還要給學生留出朗讀的時間。朗讀有助于學生積累口頭語言,豐富自己的口頭語言。老師可以先進行示范朗讀,再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體驗作者的情感。
4.讓學生養成勤于動手寫的習慣
寫作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表現,它既考驗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也能從中看出小作者的思維能力。學生如果平時閱讀廣泛、思維敏捷,那么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會有自己獨特的看法,這些都可以讓學生通過作文的形式表達出來。作文教學的目標需要學生具備審題能力、立意能力、選材布局能力等等,要具備這些能力除了平時寫作課的訓練外,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老師要多鼓勵學生對遇到的運用得好的詞句、段落進行摘抄,多朗讀,多記憶,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比如在學習了《春》,可以讓學生寫寫其他三個季節。(2)平時還要讓學生養成勤于動筆的習慣,不一定天天都要寫日記,可以是看過某本書后的讀后感,也可以是某天經歷的有趣的事,以此讓學生保持動筆寫的興趣。(3)學生有了興趣,老師還要指導學生怎樣寫作。對語文教材中不同體裁的文章教師要詳細進行分析,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的幾要素講解清楚,讓學生掌握這幾種文體的框架;指導學生審題、立意、布局,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作文。議論文要做到論點準確、新穎,論據要有充分的依據,邏輯性強;記敘文要做到能突出主要的人或事,語言活潑、生動;說明文則要簡潔、扼要,說明的順序跟事物本身一致。
總之,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寫作的提高,而寫作則離不開聽、說、讀的積累。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擇適合學生自己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育教學論文3
一、高校教育學專業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材內容重疊,缺乏有效的教學時間
相對其它學科而言,教育學的興起時間比較晚,近幾年國內的教育學才發展得比較迅速,出現了一個專業教材不斷誕生的高潮,隨之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第一、很多教育學專業教材的內容都相差不大,沒有自己的觀點,缺乏創新性;第二、與教育學專業的分支學科相匹配的教材出現內容大同小異的現象,如教育學和教育哲學這兩門課程中很多內容都是重疊的。有些內容的重疊是因為知識的相關性,是必要的,但這就要求各學科之間要進行良好的教學溝通,杜絕課程內容的相互重疊。
(二)功利性取向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由于當今社會就業難的問題,所以很多學生從一進入大學就在擔憂畢業后的工作問題,因此,很多學生還沒有開始真正接觸教育學的專業知識,就已經在擔憂畢業后是否能成為教師,除了當教師還有沒有其他的就業機會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很多人就在思考,如果畢業后不能成為教師,那現在學的專業知識以后就排不上任何用場。學生這種功利性的心態會為其日后的學習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學生在入學之初便為畢業后的就業問題而擔憂,這是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所致,本無可厚非,但如果學生處理不好這種情緒,功利心太過嚴重,則會處于迷茫無助的狀態,更嚴重的則會喪失學習的激情和熱情,這必然會給課堂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如果教師也有同樣的疑惑,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單純地看作是安身立命的手段,那么基于教師和學生的雙重功利性,課堂教學必然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三)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離不開優秀的專業教師,教師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目前,各高校教育學專業的教師都有比較高的學歷,研究生學歷的教師占很大的比重。但受到當前社會風氣的影響,很多教師把學歷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科研項目的進展等一系列與個人經濟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放到了第一位,致使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成果。
二、針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見
(一)重新設置課堂教學內容
從社會需求而言,教育學專業需要培養具備高新知識體系的優秀人才,從教育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而言,其培養出的人才應該是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寬廣的專業面的全能型人才。學校對于專業課程的調整應該緊緊圍繞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進行,要脫離傳統課程所遺留的影響,勇于突破傳統課程的束縛,敢于創新。在依據本校實際教學情況的基礎上,對傳統課程進行適當地修訂,選擇有助于夯實學生專業基礎,拓寬學生知識面的典型課程。學校設置課程時,不能簡單地只考慮學科安排這一角度,還要結合課程目標、內容、體系等因素。學校科學的課程設置是教育學專業課堂教學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二)精煉學科內容,增加有效課堂時間
學校應該舍棄傳統的教學方式,結合本校的課程資源,把握整個教學體系,精煉每個分支學科的教學內容,從眾多的教學內容中為學生選取精辟的教學課程,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了防止各個分支學科教學內容的相互重復,學校除了要對課程進行精煉外,還應該組織教育學專業的`相關教師進行課前的集體備課,共同研究各自的課堂內容,確定各自課程的教學重點,這不僅能有效避免各學科之間的重復,增加有效的課堂時間,還能保證學生所學內容的系統性及關聯性。除此之外,教育學專業應該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這不僅能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專業課程的學習中。
(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由于教育學專業的特殊性,其對教師具有較高的要求,教師的綜合素質會對學生產生深厚的影響。因此,學校應該向專業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的優秀教師,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小結
綜上所述,教育學專業不管是對于高校而言,還是對于我國的教育事業而言都十分重要,因此,各高校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盡快解決各種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問題。
教育教學論文4
一、從課堂教學中的空間分配情況看教育公平
從目前的學校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座位的安排往往不是以學生的身高、視力等生理因素來進行的,而常常是把那些教師平時比較喜歡的、學習成績好的或者是與教師有特殊社會關系的學生排在前排或中間等比較容易與教師交流的位置。而把那些平時上課愛搗蛋、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排在后排或是兩邊,這樣的安排就具有明顯的偏見性,從這點也能看出優勢學生與劣勢學生在學校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坐在前排及中間的學生有了更多的與教師交流的機會,而坐在后排或者是兩邊的學生就成了課堂教學中的“看客”,處于課堂教學的邊緣。也有學者研究認為,即使學生的座位是按照學生的身高、視力等因素來進行安排,也會存在一些不公平現象。按身髙排列座位從形式上看起來是比較公平的,但是事實上,那些中等個子的學生常常占據了課堂的優勢位置,而個子比較高的學生則往往處于課堂的邊緣位置,這往往是導致教師疏遠學生、忽視學生的一個原因。座位客觀上存在中心與邊緣之分,所以,往往處于中心位置的“好座位”就成了一種稀缺資源,有了這種稀缺資源,就必然存在競爭。而這種所謂的“好座位”往往不是學生自己能夠選擇的,選擇權在教師手中。而我們知道,教師如何去安排學生的座位往往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而這套標準往往不是那么公平的。
通過訪談,筆者的內心很有感觸。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圍著“公平”(包括座位安排的公平)在絞盡腦汁進行“合理”設計盡可能“客觀地”創造出平等環境的時候,真的顯得有點多余或者說太過于斤斤計較。和受訪者的交流,讓筆者感到了人性的美的一面。充分信任并尊重每一個個體,給予每一個個體積極的充分關注,其實座位的前后、優劣已經不是很重要了。這使筆者想起了很多學生設計的座位排布方式,馬蹄式、圓桌式等看似比較公平合理的座位安排布局,卻在中小學課堂幾乎從未被采納。為什么如此看似合理的設計不被采納?并不是老師們不接受,相反沒有人覺得不合理,而是現實的可能性太低。既然如此,那種被專家們稱作“插秧式”的座位安排必然有其很理性、現實性的一面。而今,通過對這位老師的訪談,讓我們又一次回歸到教育的“人本”的一面。真的,“尊重”“信任”“坦誠”富含著人性美,不是一切表象上看似客觀或者人為制造的客觀所能解決的,這是更深層次、更為本真的“公平”。
二、從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看教育公平
從教師教學方面來說,不公平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第一,重教法輕學法,教學方法單調。重視教法,而忽視學法的探討,使學生的“學習權”受到了侵犯,不能真正地參與課堂,這使課堂教學首先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基礎。單一的教學方法在促進一部分學生發展的同時,也限制了一部分學生的發展。單一的教學方法對于具有不同個性、不同資質的學生實際上是一種不公,“因材施教”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在應試教育下這種理論往往是流于形式。第二,師生互動不公,主要在互動對象、互動內容、互動評價不公等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往往采取的是選擇性交往。這種選擇性往往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選擇互動的對象往往是那些成績比較好,或者是在班上比較有優勢地位的,比如說班干部或者家庭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學生。而那些成績一般,在班上沒有什么特殊優勢的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頻率是較少的。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目標的限制,教與學往往就是知識的傳授與接受,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學內容不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這也間接造成了課堂教學的不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存在不公平的現象。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其評價是不同的,對于前者,教師評價是積極的、肯定的,而對于后者教師的評價則不夠積極,有時甚至不做評價。在談到課堂教學中的公平問題的時候,被訪者的自信、從容給了筆者太多的震撼。說實在的,僅用“震撼”一詞真的都不足以形容筆者當時的感受。被訪者看似一個極其普通甚至柔弱的一個人,但是他的話語卻非常有力。他好像不屑于很多人對于課堂不公平的質疑和鞭撻,而他的課堂不刻意追求公平,卻更顯得自然而然的公平。當許多人在大力批判課堂教學的`不公平性,大力斥責現在教育的功利性的時候,可否有過這樣的思考:只有批判能促進公平嗎?只有細枝末節上為公正平等而制造出(請原諒我用制造這一詞)時時、事事、處處都能達到的教育公平的理論或者說叫條條框框的時候,再看看這位教師——他的課堂甚至忘記所謂的公平或者不公平。對此,“自然而然,和諧成長”,是筆者對公平的重新定義。作為研究者、觀察者甚至局外人在一定程度上真的是考慮得太多了,事實上世間真的沒有時時事事處處的公平,關鍵在于“心”的公平。
三、從學生參與學的機會看教育公平
在課堂教學中,不同的學生所獲得的學習機會不等,是由教師的不公平分配造成的。這主要體現在課堂中的提問、討論、演示中。在這些教學活動中教師偏向于把機會分配給成績好的學生,因為在教學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只有這樣做才能完成教學任務。有研究發現,在我國小學課堂教學中,10%左右的所謂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次數只是成績好的學生的1/4。而教師往往將課內3/4的問題讓班級中的活躍者或是成績好的學生來答。除此之外,教師給予學生理解知識的時間也是分配不均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更多的學習機會、思考時間留給了那些自己喜歡的學生,而給不喜歡的學生留的時間很少。回顧許多專家們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度進行的批評,在這位被訪者的眼里卻顯得無足輕重。事實上,那些統計出諸如“10%左右的所謂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課堂上的發言次數只是成績好的學生的1/4,而教師往往將課內3/4的問題讓班級中的活躍者或是成績好的學生來答”,“教師把更多的學習機會、思考時間留給了那些自己喜歡的學生,留給不喜歡的學生的時間很少”等等這樣的評判,在這位被訪者面前就真的太過于較真和教條了。難道一節課中對每一位同學的提問次數都一樣就公平嗎?難道成績好的學生提問次數多就不公平嗎?反思我們的教學,筆者倒是覺得對于優生來說,回答問題的機會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給“差生”以楷模和示范引領作用。機會的均等在一定意義上是需要與先天資質、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匹配的。那種只圖形式上的所謂的公平平等只能貽誤不同學生的成長。
四、從教學評價標準看教育公平
教學評價的單一也是造成課堂教學不公的一個主要方面。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使得教學評價依然比較單一。無論是社會、學校、家長還是教師,更多關注的仍然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這就造成了那些分數高的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而那些分數不高的學生就處在了邊緣位置,這就造成了很多機會的傾斜,從而造成教學的不公。一般來說,更多的人一味批判單一的課堂教學評價、批判應試教育僅僅對學生的學業成績的關注,甚至從社會角度、學校角度、家長角度,對一線教師給予更多的指責,卻很少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學校教育、課堂教學。至于“那些分數高的學生成了課堂的主角,而那些分數不高的學生就處在了邊緣位置,這就造成了很多機會的傾斜,從而造成教學的不公。”這樣的判斷并不能給予教育公平以積極的正能量。試圖通過批判構建出一些理想化的評價標準是徒勞的。被訪者的言談舉止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空間,值得我們深思。結束語課堂教學公平是實現教育過程公平的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隨著宏觀教育公平問題逐漸得以解決,微觀上實質性的教學公平問題逐漸成為教育者關注的焦點。作為研究者在微觀層面考察教育公平的同時應該更多從生態課堂角度去思考“公平”,而不是盲目批判和構建細枝末節上的所謂不切實際的“教育公平”體系。事實上教育是一件復雜工作,如果一線教師都如本文被訪者那樣用“心”去教育,而不是埋怨不公或者又過于追求公平,那么公平自在人心。當為人師者真正沉醉于教育工作的時候,公平已經無形中刻在你我的腦海里,它,不喜不悲,因為,大愛無聲。
教育教學論文5
作為一名剛剛踏入教學隊伍的新教師,我很榮幸地成為xx縣教師隊伍中的一員。xx縣教育局的領導們為了使我們新教師盡快適應新的教學工作,特地對我們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崗前培訓。這幾天培訓的時光,我收獲頗豐,深深體會到,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項最偉大的事業,值得我用一生的時間和精力去耕耘、去鉆研、去開拓。
在培訓期間,我們除了學習《教師職業道德》、《如何備課》,還學習了《如何管理班級》、《如何聽課評課、批改作業》、《如何上好一節課》以及《信息技術運用》,除了獲得教學上的相關知識,也對相關的政策法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五天的培訓,對于一個新教師來說遠遠不夠。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在對學生的管理和教學中,我將學以致用,不斷完善自我走向成熟,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本人作為一名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教師,即將從事中學教學工作,自己覺得雖然本專業理論的掌握能夠滿足教學的需求,但在運用教學方法、掌握學生學習心理方面欠缺得很多。通過這次崗前培訓,學習了優秀教師的必備技能課程,彌補了我的不足,專業理論和教學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得到提高,對以后的教學工作充滿信心。
通過主講教師的生動講解和對問題的探討,我學到了很多新的理念和研究問題的方法,不論是在教學方面還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都受益匪淺。首先,在教學方面:即將為人師,既欣喜又不安,因為自己在校時學的是美術,畢業距今已兩年多,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沒有得到實踐,對于專業知識和教課技能已經很生疏了。通過這次的培訓,讓我領悟到,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必須增強使命感,樹立好榜樣。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擁有扎實系統精神的專業知識,廣泛深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全面深刻的心理知識。就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學習,多向有成功經驗的資深教師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本著對每一位學生負責的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認認真真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工作任務。
“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身上肩負著很多崇高而艱巨的職責。對于“好教師”的理解,人各有異,我作為一名初次參加學校教學工作的新教師,感到既興奮又緊張。這種復雜的心情來自于對實現職業理想的欣喜,同時還包含著對能否勝任這份工作的擔憂。在培訓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敬業、責任心”這幾個字。捫心自問,我相信自己能做到愛學生、負責任、認真對待工作這幾點,于是,懸著的心中有了一絲坦然,相信通過努力,自己能成為一名好老師。
教師是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也正是這個意思,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一種認同感;同時學生受教育的過程是人格完善的過程,教師的人格力量是無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教師要有較強的組織領導、管理協調能力,才能使教學更有效率,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一各教師,要富有成效有“愛心”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無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對待孩子,所以我們說教師是父母。并且,教師還要善于發現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發展需要。所謂“良師益友”,就是強調教師和學生要“交心”,師生之間的融洽度、親和力要達到知心朋友一樣。教師還是學生的心理輔導者。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等,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心理困惑、心理壓力等,以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排解,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一個教師成功的標志就是有一套自己的教學風格,所以我定的第三年的目標,便是探索自己的教學風格,能熟練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夠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達到優秀的教學成績,在學生中有較高的.威信,這個目標是十分艱巨的,但我會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去努力,并付諸實際的行動!前面只是自己的一個短暫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以后漫長的教師之路,我還又一個更遠的理想,就是做一個讓學生愿意與你交心的老師。他不管在學習或生活上有困難,都愿意和你說讓你去幫助他;他有高興地事情也喜歡與你分享,我希望自己在孩子們心里撒下的不僅是知識的種子,還有陽光,有對生活的熱愛。也許這個理想很難實現,但我會一直為之努力,一生都去追尋!此次培訓為我即將面臨的實際工作提供了許多方法和策略。在培訓中,幾位從事教育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給我們介紹了一些當好教師的要點和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談到教師的發展問題上,幾位領導及老教師都強調了適時調整和更新自身知識結構、終身學習的做法;在談到面對困難如何克服的問題上,各位老師們還提出了如何加強教師之間團結合作的方法;在教學教法經驗方面,劉明彰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繪聲繪色的教學技能講座,通過這次課,我們認識到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
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我將不斷開拓進取,腳踏實地,以一名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深入調查研究。
總結。
規律,把握特點,形成新的工作思路,用自己的熱情,良好的師德,進取的心態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教育教學論文6
一、基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目的下小學科學教學的具體實現途徑
(1)利用課程特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利用課程特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體現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需要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第一目標。借助于學生天生的好奇、好動的特點,適當的引導學生親自去體驗、感受,盡可能的滿足學生在實際動手能力上的好奇心理。可以適當的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鳥語花香、灌叢草木、蟲魚鳥獸,親自感受到生命的韻味。在經過這種切實體驗的基礎上,通過特別的方式讓學生將心內的感觸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這種身臨其境體驗之后形成的濃厚興趣,勢必會增強學生后期寫作、表達上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2)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合作能力首先需要將觀察作為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明確的觀察目標,然后結合學生的特點針對性的制定一個觀察記錄的方法,保障學生能夠切身體驗到整個觀察過程中的樂趣所在。另外,教學還需要注重學生在觀察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而非僅僅將觀察本身作為一種目的。通過這種長期的鍛煉,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思維創新水平。
(3)鼓勵學生質疑,讓其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鼓勵學生質疑,讓其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對所產生疑問的分析、認識、理解能力。充分發揮出問題機制在學生積極探究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體現出學生認知水平的能力。為此,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學需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對問題的質疑,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善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出學生問題意識的養成,全面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
(4)規范學生的操作,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生在科學教學活動中應該與教師、同學之間建立一個親密合作的關系。在強調學生參與活動的豐富多彩性的同時,需要將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教學原則落實到實踐中去。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創造出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切身參與到探究性活動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另外,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按照規范性的操作進行,提升實驗教學的效率,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以及應用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養嚴謹的科學素養。
二、結語
探究性學習是小學科學課程的重要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也是學生必須要兼備的一種學習品質。另外,在我國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給小學科學教學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為此,本文從小學科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出發,對基于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目的下小學科學教學的具體實現途徑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涵蓋了利用課程特點,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與合作能力、鼓勵學生質疑,讓其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等等幾個方面,希望為今后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奠定一個參考基礎條件。
作者:劉冰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市中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
教育教學論文7
論文關鍵詞:建筑力學課程 素質教育 教學內容 采用措施
論文摘要:建筑力學課程是高職院校建筑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為適應高職院校經常采用的“2+1”教學模式,要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專業教學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目的,以此達到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變應試教學為素質教學;轉變教學指導思想,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傳統考試方法,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
一、轉變教學指導思想,變應試教學為素質教學
建筑力學是高職工民建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建筑力學課程學的如何,直接關系到其它專業課程(如建筑結構、建筑施工等課程)的學習。在建筑力學課程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工程概念,培養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創新精神,變應試教學為素質教學,適應“2+1”教學模式。所謂“2+1”教學模式就是2年在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1年頂崗就業實習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應突出理論聯系實際的特點,廣泛聯系實際工程,如塔式起重機上平衡鐵重的確定等,使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力學在實際工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激發學生學習力學的積極性,做到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對拓寬學生的工程知識面,增強他們的適應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改革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素質
傳統建筑力學課堂教學是根據專業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學時,依據確定的教材編制授課計劃,明確教學內容。由于職業教育的現實性,決定了高職力學課程是動態的,但教材往往滯后于現實需要。再加上現行教材仍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系統性與完善性,導致教師在力學課堂教學中仍跳不出“知識本位”教學,甚至出現所傳授知識“無效”的現象。因此,教師必須按照“實用、實效”的原則來精選課堂教學內容,減少或刪除部分理論推導及相關知識,加強應用計算方面內容,補充課外實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傳統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結構進行重新整合,解決與課程中有關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重復問題,還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避免簡單重復,盡量多講工程實例和教學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綜合歸納能力和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專業的性質、特點,結合工程實例進行分析,同時讓他們親手操作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處理數據,自己提出問題,直至作出結論。這對于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是相當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課堂教學理念,適應職教形勢發展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根本途徑,課堂教學理念則是其理論基礎,也是原始起點。有什么樣的課堂理念,便會形成什么樣的課堂教學。在現代建筑力學教學中,應樹立以下基本理念。
1.學生發展本位的教學價值觀
這種理念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智力,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發展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加以關注。這種教學理念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指明方向并積極創造出支持開放性探究學習的氛圍,把一切教學行為定位于支持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堅持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往、交流、共勉、溝通、啟發、補充與構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時時交換彼此的感情、體驗與觀點,以豐富教學內容,獲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學習的潛能。
2.注重全面發展,承認個體差異的教學過程觀
這種觀念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潛力,其潛力各不一樣,興趣也各不相同,學生的這種潛力需要合適的教育加以開發。傳統的建筑力學課堂教學理念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教學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飽”、“吃不了”、“吃不好”的現象隨處可見。要扭轉這種教學的被動局面,教學必須正視課堂群體教學與學生個體差異之間的矛盾,打破傳統力學課堂教學的一統模式,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實施“差異教學(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最大程度的掌握知識。
3.著眼于學生成長的教學質量關
作為建筑力學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推進建筑力學課堂教學的“質”與“量”的改革。“量”即減少學生負擔,減少學習時間;“質”即采用適當的課堂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厭學”變為“樂學”。高職教育的建筑力學教學課堂作為現代課堂中的一種,既存在共性,又有獨立的個性。這種個性是建筑力學教學課堂自身內在的規律,課堂理念與之符合,可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與之不符合,職業技術教育就會停滯不前。
四、改革教學方法、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建筑力學課程有很強的工程背景,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很難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情景環境,難以體會到實際應用的樂趣,不能激發學習信心和熱情。因此,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改革,變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為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變靜態封閉的教學過程為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變傳統的“填鴨式”傳授為現代的“研究性學習法”。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工程實例通過屏幕生動展現,著力幫助學生解決力學模型建立的問題。用動畫將抽象難懂的內容形象地表達出來,化抽象為形象,以化解教學難點、縮短認知過程。同時,多媒體教學的新穎性、趣味性和多樣性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不僅形象生動、賞心悅目,而且可以突破時空局限,形象客觀地再現具體事物,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給他們提供自由想象和發揮的空間。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學生基本上能消化該節課的內容,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黑板和粉筆也有其他媒體不可替代的優勢,特別是在推證力學原理和公式的'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另外,實際模型具有形象、生動、真實感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采用。
五、改革傳統考試方法,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形勢
考試內容、考試方法不改革,考試的導向性就不能根本扭轉。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原有的考試模式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嚴重制約著力學教學改革的發展。近年來,在建筑力學教學改革的深入實踐中,我們對成績考核與考試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嘗試與探索。
首先,在考試內容上減少以再現書本知識為主的考試內容,加強對學生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特別是綜合性、創造性地應用知識能力的考核。考試內容改革是考試改革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關鍵所在。因此,卷面主要出一些靈活性大、知識面寬、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強的題目。改革標準答案式的成績評價方法,注重考查學生的解題思路和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考試易活躍學生思維,更易激發創新意識,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避免了考前突擊、死記硬背、考時抄襲等不良現象,從而使考試真正成為進一步深化學習的重要教學環節,不再被學生視為沉重的負擔。
其次,在考核方式、方法上,應該有利于識別學生的創造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而不是只考他們的記憶力。應改革單一的閉卷筆試,分別采用開卷筆試、大作業、讀書報告、課堂提問、實驗操作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符合課程內容特點的考試方法,不僅減少了作弊現象的概率,還起到了促進他們學習的作用。
為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考核形式上應改革一次性結課考試的做法,采用多種形式以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考核與督促,并增強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重。平時的考核可以采用作業、課堂提問、討論、報告、實驗操作,以及階段性測驗等多種形式。這種變一次性、終結性考試為學習全過程的考核形式,有利于課程分階段目標的實現,可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減少學習的功利性,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長期制約學風、考風建設的狀況,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也可適當分散學生的學習壓力,并且能較為準確地考察學生在每個階段掌握知識的實際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映出一個學生的真實成績和綜合能力。為此,學生學習后的成績評定應采取平時成績(包括上課考勤及專心程度、提問回答情況、作業情況、讀書報告、階段測驗、大作業和實驗成績等)占50%,期末考試成績占50%的分階段的全程性的考核方法。
總之,建筑力學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面對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指導方針。為了使我國教育事業與國際接軌,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改革,并在改革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都本偉.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xx.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改革與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于天罡.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與素質[J].職業技術教育,20xx,(22).
教育教學論文8
摘要:在課程整合理論指導下,對長期分科教學的醫學留學生漢語和中國文化課進行有效的整合研究。優化文化課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規范文化課主題教學和教學管理。教學實踐證明,課程整合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教師合作和創新意識大有益處。
關鍵詞:課程整合;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體驗課
一、背景
近幾年,來華學歷留學生增長速度令人矚目。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xx—20xx年間,學歷留學生從107,432人,發展到184,799人,增長率達到41.87%。其中,醫學留學生占學歷留學生總數的40%,其巨大的貢獻率無容置疑。這一龐大群體不僅是擴大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的直接感受者,而且是我國發展民間外交、培養“知華友華”使者的重要戰略資源。充分發揮中國文化教育教學在這方面的作用,是使命感的召喚,更是責任感的要求。進入21世紀,各國開始探索實踐層面的課程整合。可是,醫學留學生的課程整合研究還相對滯后。通過知網文獻檢索,輸入主題“課程整合”,并含“醫學留學生”,查詢結果為“0”。這可能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經過多年的培訓,講授醫學專業課的教師已經積累了應有的分科教學經驗,他們習慣現有的模式,不喜歡變化帶來的挑戰;二是授課教師不直屬于國際教育學院,而是分屬于各二級學院,如果進行課程整合,其難度可想而知。而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課程整合不僅易于開展,而且十分必要。首先,漢語作為貫穿來華醫學留學教育的始終。在《暫行規定》和《草案》中均有表述,足見其重要性。其次,漢語和中國文化密不可分。課程整合不僅符合學科規律,而且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第三,漢語水平考試四級中很多中國文化元素,課程整合是“臨床實習前漢語能力必須達到‘漢語水平考試(HSK)’四級”的必要保障。第四,課程整合的突破將對醫學留學教育起到示范作用。
二、課程整合理論
廣義上講,課程整合是指把各種技術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課程中,超越不同知識體系,以共同要素為核心安排教學活動。狹義上講,課程整合是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課程融合成一門課程組織教學,以期形成合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超越原課程設置目標。
三、整合課程,建立科學完善的課程體系
醫學院校現有的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課程體系是分科形式,即漢語課下設基礎漢語和醫學漢語;中國文化課只設在一個學期,共計32學時,由英語專業教師進行全英文授課。整合后的課程體系將在現有的基礎上開設主題文化課,由中國文化專職教師授課,采用雙語教學模式,課時根據具體主題確定。其中,主題文化課與漢語課緊密聯系,形成相互促進的統一體;同時又與文化理論課互為補充,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聯系。整合課程將彌補文化課時的不足,平衡漢語課和文化課的比例;整合課程將避免傳統分科教學造成的語言課和文化課教學內容的交叉重疊;整合課程將實現“理論與實踐、語言與文化”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為臨床實習打好基礎。主題文化課程建設遵循三個原則:第一,規范中國文化理論課(英文授課)的內容,避免與漢語課內容的重疊。第二,規范漢語課中的文化主題,將具有實踐探究意義的文化元素納入主題文化課上,漢語課上不做贅述。第三,創建主題文化課程,將漢語課中具有實踐探究意義的中國文化元素設為主題,開展體驗式教學,增加實踐環節、合作環節、探究環節和展示環節。
四、整合課程,激發教師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課程整合要求漢語教師和文化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各自為政、互不通氣”,而是要加強協商合作,共同確定文化主題。主題可以是取自教材的文化內容,也可以是社會熱點問題。如:中國節日、中國藝術、中國服飾、中國飲食、中國風俗、“雙十一”、大學生驢友等。主題必須兼顧實踐性、合作性、內涵性、展示性等特點。主題確定后,文化教師應發揮創新精神,根據不同主題撰寫教學計劃,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時數、評價體系及評價手段、研究性問題等。另外,每學期末要進行教學反思,體現在教學計劃的備注中,為以后教學的不斷完善提供建設性意見。
五、整合課程,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
“意識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就是個人對外界刺激總體性的、獨特的反應”。文化自覺意識就是個體對文化客體具有主觀敏感性、文化對比能力和文化包容態度。文化自覺意識一方面表現為確認本文化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時也確認他文化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奉行文化交流、文化共處,不搞文化獨尊、文化強權。文化主題課既能為留學生提供中國文化主題的實踐探索環節,同時也能為留學生提供展示環節,包括中國文化作品展示和PPT展示,在PPT展示中,對于挖掘文化主題內涵、探討本族文化與其不同、進行文化符號創新的展示給予高度評價,為不同生源國留學生提供文化交流平臺,充分培養留學生的文化自覺意識。
六、整合課程,創新教學模式
整合后的文化主題課采取“三三制”教學模式,即講授占三分之一,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占三分之一,學生匯報占三分之一。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同時也促進教和學雙主體的和諧發展。“三三制”教學模式集中體現出學生為中心的特點:第一,文化主題確定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文化主題由學生敲定,教師只提供可選擇主題。第二,文化體驗過程中學生是任務執行者、問題解決者,教師只是引導者和鼓勵者。第三,主題匯報環節中學生是任務的`歸納總結者,教師是欣賞者。“三三制”教學模式注重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前期準備時,教師應有意識地引進相同主題的不同民族表達方式和文化內涵,通過比較和探究,擴大學生視野,提升文化融合能力。
七、整合課程,提高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課程整合后的課程體系更加符合教育發展規律,更有利于提高留學生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HSK水平考試作為廣義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國際漢語能力標準化考試,能客觀考查漢語為非第一語言的考生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運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鑒于HSK的權威性和成熟性,我們以此對兩個年級的164名學生進行了兩次HSK四級測試,兩次試卷對照篩選后,保留153份有效試卷。第一次考試是在文化主題課開課前,第二次是文化主題課開課一個學期(16學時)后。分析發現,第二次考試成績高分段和中分段人數明顯增加,分別增加了35.85%和33.33%。低分段人數明顯減少,減少了40.23%。這充分證明,整合后的課程體系有利于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于提高中國文化教育教學質量。
八、結論
課程整合是提高醫學留學生中國文化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整合后的文化主題課既能與漢語課形成有效的呼應,又能避免傳統文化課和漢語課因交叉重疊造成的不必要浪費,因而實現了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的效果。隨著來華醫學留學教育的不斷發展、來華醫學留學生人文素養的不斷提高,中國文化課教學只有不斷探索,才能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完善評價手段,才能實現來華醫學留學生戰略資源的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來華留學生醫學本科教育(英語授課)質量控制標準暫行規定[DB/OL].20xx,
[2]周愛軍.課程整合理論的啟示[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3):65-66.
[3]王啟康.論自我意識及其與自我之關系[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xx,(1):124-133.
[4]邱柏生.論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需要對待的若干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xx,(1):14-19.
[5]孔子學院總部.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教育教學論文9
摘 要:高中英語教育優生培養分析 摘要:英語學科是高中學習課程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在高中英語學習中不能一味依賴老師課堂的講授,需要創新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對于高中英語學習水平較強的優秀學生,更應該采用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育教學
英語學科是高中學習課程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在高中英語學習中不能一味依賴老師課堂的講授,需要創新方法,引導學生自己學習,對于高中英語學習水平較強的優秀學生,更應該采用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進一步發展。討論了關于高中英語教育中優生培養的主要方法和目的。更多英語教學論文相關范文盡在職稱論文發表網。
學校主要的教育對象應該是面向全體學生,但是由于在學校教學中,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水平都不一樣,教師為了教學工作全面發展和學生培養的均衡,總是更多的關注資質較差、成績較弱的學生,因為家長和老師普遍認為優秀學生自己足夠自覺,不需要過度關注。但事實上,資優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也是教學工作中的重點,以高中英語學科教學為例,資優生的培養應該是具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
一、高中英語的學科定位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英語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高中英語教學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全民性的國際化教學。我國英語教學普及范圍廣,但應用程度低,并且這種發展態勢呈現長久穩定的局面。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一味地死記硬背課本上的語法、單詞、詞組等死知識,缺少創新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不利于英語語言應用核心技能的把握。我國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接觸和掌握英語知識,能夠有效地處理語言應用方法的問題。關于英語本質上的語言文化,需要通過一定的情感體驗來獲得,要促進學生對一門國際通用語言的掌握必須強化其態度、心智和人文素養、道德價值觀方面的培養,需要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運用科學、文化和技術等手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英語素養,才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也是英語學科教學的基本課程定位。
二、英語優生的培養內容
(一)知識的掌握
優生對于課本知識和課堂上老師講解的內容能夠更加迅速、深刻地掌握,對于問題能夠全面把握、邏輯分析能力強。高中英語學科的優生對于英語學習具有充分的學習情趣和學習激情,對于新知識能夠隨時保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能夠自己主動尋找不同的學習方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夠批判性的看待既有的答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善于總結。從某些層面上來說,優生的學習已經不再是局限于對分數和名次的追求,更多的是對一個學科的愛好和投入,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優生對于知識把握能夠實行多向聯想、全面把控,善于對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構建和評價。
(二)情商、情緒的調節
由于優生本身的學習能力較強,又能夠對自己嚴格要求。因此,老師和家長都對他們寄予厚望,因而他們的社會壓力也較大。要時刻保持優異的成績,他們就需要不斷提高學習難度和學習強度,需要時時自我施壓,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優生要始終保持優秀的學習成績就需要不斷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在高三高壓的學習狀態下,也容易產生壓力過大導致的焦慮、緊張等情緒。這是資優生學習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也是優生慣有的一個學習現象。他們的情商水平較常人較高,能夠正確地把握學習情感和學習態度,但是由此產生的情緒上的調節問題,也需要引起老師關注。
(三)意志力、行為上的控制
事實上,學優生是一個頑強與脆弱的矛盾體,一方面,他們的學習意識比其他人要強,能夠堅定的朝著自己的學習目標努力,但是心理上由于自己對自己、老師家長對自己的期望很高,導致容易患得患失、情緒波動較大,難以忍受學習失敗、考試失利,心理脆弱。又由于優生將全部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學習上,對于其他活動就會忽視。高中生是成長的關鍵時期,要使德智體美勞綜合性的全面發展,就要能夠學、動結合,需要關心國家大事,需要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需要有道德責任意識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學習是資優生發展的優勢,但也容易成為發展的障礙。關于優秀學生學習的意志力方面,老師需要鼓勵和提倡,但是對于他們社會實踐參與不足、行動力欠缺的地方,也要能夠及時引導、糾正,引導學生學習走上正軌,促進全面發展。
三、高中英語教育優生的培養方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在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之后,學生學習壓力增大,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英語的學習已經不再是一門語言的了解和外文文化的學習了,它直接關系到學生最終的高考成績。并且英語學習中有大量的單詞、詞組和語法知識需要記憶,長期的機械性記憶之下,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要培養英語學科的優秀學生需要老師在英語教學課堂中借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創新教學手法,生動靈活的方式幫助學生學好英語,用好英語。老師可以通過學科之間的串聯,如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一中就有一篇課文《Theinternetandtelecommunications》,其中主要是通過一些THAT/WHICH/WHO引導的定于從句的`應用,幫助學生掌握新的語句運用知識。關于這篇文章的學習,老師可以借助一些網絡信息知識,讓學生了解一些網絡技術的應用優勢,能夠更加深刻的幫助學生了解文章描述的內容。知識與知識之間是可以相互連接和共享的,發散性思維的運用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英語課本中散文、詩歌等的學習,也可以結合音樂編曲,增加課文的生動性。
(二)情境式教學
高中英語課程內容一般是短片課文,除了少量科普文,大多是具有事件感和畫面性的,多是將知識點融入人物對話中。針對這些內容特點,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式模擬教學。例如,外研版高二英語中有一篇《Developinganddevelopedcountries》主要考察情態動詞的使用。根據文章內容特點,老師可以安排學生根據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不同的特點進行內容闡述,讓學生以不同國家身份模擬、扮演,對國家主要發展情況進行描述。主要是通過情境設計、模擬,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文章內容,同時自我表述,提高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要培養英語學科的優等生,主要內容就是培養他們英語語言使用的能力,幫助學生將英語學習變成活的學習。
(三)加強情感教育
高中生是大學生的預備人員,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預備人才,在高中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和社會責任意識,強調素養教育。英語學科的教學不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一門語言技巧,而是啟發他們運用這種語言識別能力進一步學習和關注國外先進文化和經驗,幫助學生能夠以全局化的眼光和思想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外研版高三英語必修五中有一篇課文《Animalsindanger》主要通過全球變暖、溫室效應這一事實,描述地球生物面臨的生存危機,向人們說明要關注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高中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主要室內培養他們的社會意識,強調關注人類、環境問題,學習的核心目的就是以自己的力量去成就人類社會中的每一件小事。“兩耳不聞窗外事”已經不適應當代教學要求,更多的是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關心生活。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才是培養真正優生的有效舉措。
四、結語
針對高中英語教育中的優生培養問題,對于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著重培養他們的社會情感和社會責任意識,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促進英語學科素養培養;對于具有優生潛質的其他學生,要積極創新英語教育教學的手法,把握好課堂節奏和課堂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參考文獻:
[1]史聯新.情感教育在高中英語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xx,(31):80.
[2]李靜.我國高中英語課程功能的定位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xx,(06):76-80.
[3]《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年總目錄[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03):120-168.
[4]李曼麗,康葉欽.資優生教育理念與實踐的國際比較:特色、問題與趨勢[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xx,(05):105-111.
教育教學論文10
從內涵層面看,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學習者的視唱練習與練耳訓練。所謂的“視”,乃是要求學習者應當對不同的音樂樂譜進行精準的識記與掌握,能夠區分出音域的差異,并且對不同的音符等要素所蘊含的意義加以掌握。學習者唯有具備良好的視譜能力,才能夠使自身的音樂樂譜識別能力得以切實地提升,進而為樂曲演奏奠定扎實的基礎;所謂的“唱”,乃是指學習者在具備音樂樂譜識譜能力的基礎之上,在演唱中實現對音準與樂曲節奏的精準把握,并且依托音樂演唱的方式,增進其音樂樂感,提升其藝術美感,同時能夠恰如其分地在音樂樂曲演奏過程中對音樂作品實現完美的詮釋,從而使聆聽者獲得美的熏陶;所謂的“聽”,乃是指學習者能夠在演奏過程中,依托自身的聽覺器官,對音程等內容做到精準地辨識,同時能夠在五線譜中將所聽到的音樂進行記錄。因此可以說,對于任何音樂的學習者而言,視唱練耳能力乃是重要的音樂學習基本功。
一、視唱練耳教學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重要意義
從學前教育整體的課程設置與課程定位來看,視聽練耳課程乃是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課程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系統的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具備日后從事音樂教學的基本技能,即識讀音樂樂譜的能力、敏銳的音樂辨析能力以及依托自身的聽覺器官對音樂樂譜的還原和再現能力等。前述能力關乎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否具備合格的幼兒教師從業素質。基于此種情形,視聽練耳課堂具有重要的教學地位。
(一)提高學生生識譜能力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是幼兒教師,成為合格的幼兒教師不僅要有愛心、有耐心、有細心,還應當具備多種才藝,比如,聲樂演唱能力、鋼琴伴奏能力、掌握基本樂理知識,以及一定的舞蹈創編能力,等等。而教唱兒歌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具備兒歌視唱能力,掌握這一能力的前提就是學會識譜,包括認識簡譜和五線譜。學前教育專業的視唱練耳教學包括“視唱”和“練耳”兩個部分,“視唱”是指看譜即唱,也就是讓學生拿到樂譜后,能夠正確地識別調式調性,并完整地唱奏樂譜。因此,通過視唱練耳教學,有助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識譜能力。
(二)提高學生視唱練耳素質
有一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沒有經歷過專業的音樂學習,對音樂方面的理論和技能知之甚少,視唱練耳是學前教育專業一門重要的音樂基礎課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訓練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不斷積累中增強音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并為其他音樂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視唱練耳教學能夠提高學生視唱練耳的能力,能為他們學習樂理、聲樂、鋼琴、舞蹈等課程提供一定的幫助,也能為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后,開展各項幼兒音樂教育活動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三)促進學生音樂感受力
從教學的實踐角度來看,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目的之一在于使學生的聽覺器官得以效度化的鍛煉,從而依托系統化的視唱練耳課程學習與訓練,使學生能夠實現對音樂旋律、節拍等內容的'精準識別,強化學生的樂譜記憶能力,進而使學生對音樂閱讀的識讀能力得以提升,最終全方位的實現對學生音樂樂感的培養。從課程教學方式來看,視唱練耳課程的授課通常為:教師遴選不同的音樂樂曲作為教學素材,依托對所遴選的樂曲的聆聽、演唱與識記的方式,強化學生對音樂樂曲的直觀感受能力,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實現對樂曲中的音高與節奏變化等諸多要素的學習,同時一并體會到音樂作品創作者通過音樂作品本身所表達出的美好情感。可以說,是否具備對音樂樂曲的良好樂感,不僅取決于學習者的先天條件,更在于后天的訓練與培養,而視唱練耳課程正是對學習者后天樂感養成的關鍵路徑所在。
二、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視唱練耳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教學中通常會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教學功利化、學生基礎技能薄弱、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陳舊、缺乏針對性、缺乏實踐性等。這些問題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師范生視唱練耳能力的培養。
(一)視唱練耳教學功利化
一些學前教育專業將視唱練耳工具化、功利化,作為學唱新歌和衡量、檢驗音樂才能的一種工具。在這樣功利化的視角下,視譜唱詞成為了視唱練耳的終極目標,過分強調視唱而忽略了練耳。此外,由于功利化的思想,對視唱練耳教學中文化精神的滲透不足,未能把視唱練耳中的文化因素進行充分的挖掘,僅僅把視唱練耳課程當作一門音樂技術手段而進行機械訓練,背離了視唱練耳的核心價值和本質屬性,導致視唱練耳教學困難重重。其實,視唱練耳課程的價值在于它能為學生提供系統培養音樂聽覺和能力的空間,能夠讓學生形成較為完備的音樂感知能力和正確完善的音樂審美能力。所以,這種視唱練耳功利化的教學理念偏離了視唱練耳本身的課程目標。
(二)學生基礎技能薄弱
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通常應當具備相應的音樂基礎方才能夠實現對相關音樂課程的優質學習。然而現實情況卻是,通常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入學考試時,招生院校一般的考核重點是文化課成績,而對于音樂基礎狀況的考核要求不高,特別在近些年高考擴招的直接影響之下,一些師范類院校的生源質量呈下降趨勢,具體表現為招生人數增加,生源的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卻不理想,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而師范類院校通常所采取的集體授課模式,使得學生在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之中難以滿足其個性化學習的需要,而教學大綱與課時安排的限制,又使得教師通常怯于對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這些問題均直接影響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音樂能力的提升。
(三)教學方法落后,教學手段陳舊
從現今國內師范類院校的視唱練耳課程授課方式來看,任課教師多遵循先前慣常采用的授課形式,課堂教學的主導權完全屬于教師,教師個人控制課堂教學進程與節奏,此種模式使學生因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未得到彰顯,因而難以對課程學習產生興趣,甚至極易導致學生對該課程產生抵觸心理,直接影響到其音樂素養的提升。
(四)缺乏針對性
學前教育專業與音樂專業必然會存在諸多的差異,因此視唱練耳教學也不可以普通的音樂專業為準。但是當前很多學前教育專業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時并沒有關注這一點,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視唱基礎和今后的就業方向,缺乏針對性,致使一些學生雖然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視唱練耳學習,卻提升并不明顯。
(五)缺乏實踐性
學前教育專業的師范生畢業之后直接會到各幼兒園任教,所以在短短的2-3年時間內,學生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和一定的實踐能力,才可順利完成從學生到幼兒老師身份的轉變,給幼兒更好的教育。但是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視唱練耳教學在實踐性方面的關注遠遠不足,一些學生雖然學會了視唱的相關技能,卻缺乏彈唱方面的經驗,尤其是幼兒歌曲彈唱能力遠遠不足。
三、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視唱練耳教學的改革創新
面對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視唱練耳教學中客觀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端正視唱練耳教學目標、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從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出發創新視唱練耳教學,培養幼兒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幼兒歌曲彈唱能力,使視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的視唱練耳教學效率最大化。
(一)端正視唱練耳教學目標
在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注重對課程教學目標的精準定位,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自主學習權限,如對于相對較為簡單的視唱音樂樂曲,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契機,從而使學生體悟到自主研習并獲得音樂知識的快感。此外,教師應該更全面地看待視唱練耳教學,摒除功利化的觀點,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視唱練耳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文化熏陶,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養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因材施教,循序漸進
部分學生因早年進行過音樂方面的學習,因而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而部分學生對音樂知識則是初窺門徑,還有部分學生的音樂基礎趨近于無,因此作為視唱練耳課程的任課教師,考慮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體學情的差異性,必須在任課的班級中采取分層教學模式,實施因材施教,以便使不同層級的學生均能實現音樂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前教育專業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視唱練耳素質條件的不同,進行相應的分層處理,對于視唱練耳素質較為優秀的同學,讓其進行真實的視唱訓練,完成一次才藝展示;對于視唱練耳素質相對較差的學生,就可以采用教師引導的方式進行訓練。除此之外,在諸如樂理、理論知識之類的教育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樂理與視唱練耳素質的不同,分為不同的小組進行訓練,充分保證學生參與視唱練耳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樂理與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然后,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的不同,進行相應培養目標的制定,對于視唱練耳素質相對較高的同學,將制定在能夠完善地完成一次視唱表現上,對于視唱練耳素質相對較低的同學,則制定為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視唱表演過程。
(三)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信息技術時代為公眾帶來了諸多的現代信息技術,因此視唱練耳課程的任課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
1.視唱練耳課程任課教師應當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如音樂軟件等,為學生創設多媒體音樂教室,這樣一來,既可以使教師通過現代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高效的音樂授課情境,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無需借助教師的指導,自行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輔助下實現課下自主性學習。此種模式使學生的音樂學習過程更具規范性與系統性,同時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學生自行盲目進行視唱練耳訓練而學習質量不高、學習效度較差以及學習目的性不強的誤區,從而使學生個性化的音樂樂理學習與技能提升成為了可能。
2.視唱練耳課程任課教師應當依托現代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題庫,進而提升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果。現今市面上的音樂創作類軟件類目較多,諸如音樂制作軟件Renoise、LMMS,音樂打譜軟件JP-Word、MuseScore以及視唱練耳軟件EarMaste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依托前述軟件為學生創設資源庫。如LMMS能夠實現對音樂樂曲內容的錄制,并且為使用者提供了音樂錄制中的音軌選擇等功能;打譜軟件MuseScore的操作界面較為簡潔友好,能夠實現對音樂樂譜的同步比對功能;視唱練耳軟件EarMaste則能夠使學生獲得交互式視唱練耳訓練契機,即該軟件在使用者的練習過程中,對使用者的練習情況進行即時反饋,從而使使用者能夠及時發現自身的紕漏與不足。通過對前述音樂創作類軟件的合理使用,教師能夠在授課之前為學生先期性制作好相關的練習內容,這樣一來,教師在授課過程之中,依托多媒體技術,將先期制作好的教學內容進行播放,使學生能夠獲得較好的學習體驗,進而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以增強。
(四)從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出發創新視唱練耳教學
考慮到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特殊性,即其對音樂與樂理知識的學習標準無需達到音樂專業學生的高度,只要使其具備幼兒音樂教育的標準即可。基于此種情況,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當注重對其視唱練耳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夯實,尤為關鍵的是,教師應當將幼兒音樂教育理念貫穿于日常教學活動之中,使學生習慣于在音樂演奏時能夠契合幼兒的視角及其音樂接受感知能力,進而為幼兒營造出能夠充分調動其學習熱情的音樂情境,使幼兒受到音樂的藝術熏陶。唯有如此,方能使學生在接受視唱練耳課程學習的同時,實現同幼兒音樂教育最大程度的結合,進而使學習的目的更為明確和更具目的性,從而提升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質量,保證教學效度,使學生能夠通過基礎知識的夯實,可以在日后從事幼兒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除此之外,在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設置方面,應當在第一學期的課程安排中以視唱練習為主,以便使學生的音樂識譜能力得以提升,從而為其后續的音樂知識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培養幼兒學前教育專業師范生幼兒歌曲彈唱能力
幼兒階段,律動的音樂既能夠伴隨著兒童快樂地成長,又能夠為兒童感受、理解、再現音樂打下堅實的基礎,增添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樂趣。而歌曲彈唱是人們對音樂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也最能反映教師視唱練耳的水平。因此,在現代素質教育體系中,需要幼兒教師提高兒童歌曲的彈唱能力,為幼兒園音樂活動提供更豐富的服務,增強幼兒的音樂興趣。視唱練耳教學中,學前教育專業對于師范生幼兒歌曲彈唱能力的培養應該牢牢抓住,在學生的入學時便為學生打好基礎,在校期間,學生要進行全面、系統的兒歌彈唱能力訓練,這就需要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進行檢驗,為學生提供一個兒歌彈唱能力的展示平臺,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鋼琴彈奏能力,挖掘其藝術潛力。要求學生要具備嫻熟的鋼琴技巧和能讓幼兒接受、喜歡的歌唱位置和音色,將幼兒歌曲的內容表達出來,在彈唱中讓幼兒能聽懂、喜愛。突出“彈”的效果,和“唱”的作用。
此外,學前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教師的綜合音樂能力,提升學生在歌曲彈唱方面的能力,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從而能更好地為今后的工作服務,而不是培養專業的音樂家,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面對視唱練耳,增強對兒歌彈唱的興趣,在日常練習中加強培養學生對幼兒歌曲彈唱的能力,使學生在學習視唱練耳的過程中可以增強對幼兒歌曲的了解與演繹,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所需要的技能。
四、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包括了視唱練耳、樂理、舞蹈與鋼琴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本文所介紹的視唱練耳教學是其中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它的目的在于通過對本課程的系統學習,牢固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斷積累音樂素材和音樂資料,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閱讀音樂材料的能力及演奏、演唱水平,增強感受和理解音樂的能力,開拓音樂視野,提高音樂素質,為其他音樂相關課程的進一步學習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但是視唱練耳教學目前尚且存在著一些誤區,本文對這些誤區和困難進行了研究,并一一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目的在于為廣大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提供參考,通過多種途徑來切實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視唱練耳能力,提升其教學技能,從而使我們的幼兒教育有更美好的明天。
教育教學論文11
摘要: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含義對于職業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自身為本,以學生的需求為本,以學生的成長成才為本,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
關鍵詞:以人為本 高職院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隨著我國經濟時代的轉變,高職院校的大規模發展和學生人數的不斷擴大,政治教育如何能為社會提高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成為高職政治教學最為嚴峻的問題之一。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要堅持以學生的自身為本,以學生的需求為本,以學生的成長為本,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教育教學機制。
1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客觀環境削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價值。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和發展,人們的價值觀遭受著史無前例的沖擊,“金錢萬能論”的實用主義價值觀影響頗大。尤其對于高職學生,他們雖然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但由于思想意識還不夠成熟和完善,很容易被迷惑。
第二,高職院校教學目標的偏失。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在高職院校課程理論體系中作為公共基礎課程,當然必須遵循國家培養目標。但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有其獨特的.培養目標。高職院校更多地重視根據市場設置專業,大力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技能的培養。這種“現實”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作“插空”類可有可無、或多或少的課,淡化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
第三,教學內容的安排不符合學生的實際。鑒于高職院校與其他學校相比,更具有專業性和市場性,注重實踐和操作能力,所以在高職院校的政治教學內容上不能很好地把政治理論與學生實際專業緊密聯系起來,很多教師只能墨守甚至教條式地處理教材內容,僅僅充當黨和政府文件精神的宣傳者、傳播者,難免落入形式主義的俗套中,而脫離了學生的實際和整個社會大背景,這樣的教材內容學生往往感覺枯燥乏味,在情感上就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等同于開大會,說大話。
第四,教學手段方法缺乏對學生主體性的調動。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教學過程中中,雖然教師已經改變了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逐步使用幻燈片等多媒體設備。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不少教師雖然使用幻燈片時,但是只是將書本文字材料搬到了幻燈片上,講授內容也是照本宣科,結果仍然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形式仍然是“一言堂”,課程的大部分時間仍然是教師說、學生聽的格局,雖然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試圖讓學生發言、討論,但發言的往往就是那么個別學生,整體學生的積極性并未有效地調動,大部分同學充當地“要么聽老師講,要么聽同學講”的角色。
2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舉措
2.1教學目標必須貼近學生的專業實際20xx年《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宗旨,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專門人才”。我們不難看出高素質的是高職院校培養的首要目標,但是我們面對的卻是與政治理論不那么密切的高職學生,他們更愿意接受的是與其專業或創業有關了理論知識。因此,高職思想政治課在確立教學目標是應該將能力和情感作為首要目標,理論知識只作為基礎,從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運用能力以及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道德情操。
2.2教學內容必須貼近學生職業實際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多的帶有一定的專業性和職業性,他們更愿意接受與其職業相關的知識,幫助他們從理論中汲取精華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就理論談理論。教師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教育緊密結合,一方面可以升華各門學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以此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專業學科教學,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從而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幾個方面協調發展的有效方法。
2.3教學手段貼近學生身心實際
高職學生正處于青春萌動期,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但是對于他們已經知道或認可的東西卻很難引起興趣。十年的傳統手段的學習已經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高職教育有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高職產教結合、校企聯合的優勢,在實踐中讓學生認識政治理論的重要性,從而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強化“以人為本”理念,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效性,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是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非常重要的問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理念,是由教育的本質、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以及時代的要求所決定。要貫徹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就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方面,堅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理解學生,堅持把學生需求作為最終目的。
教育教學論文12
一、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這些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理論是學生以后走上社會進行獨立研究的法寶。純粹的介紹辯證唯物主義而脫離課堂教學,學生會感覺枯燥無味,無法達到實施的目的。大多數教師的教學總是脫離了這一指導思想,將辯證唯物主義和課堂教學相滲透,才能有效地實施這一觀點。如“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不斷運動變化的”,在學習機械運動時,就可以滲透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運動具有相對性和絕對性。在學習靜電現象時,可分析靜電現象對人類的利弊,這體現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的辯證觀點。通過物理教學,學生能夠掌握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并用該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物理學方法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實施科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尊重事實,按科學方法和規律辦事的`科學態度,也讓學生通過物理學史了解物理學規律的發展過程,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耐挫能力以及愈挫愈勇的精神。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現象中,可向學生介紹法拉第經過數十年的實踐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時,可讓學生充分體會伽利略的科學研究方法。
三、結語
總之,物理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教育功能,能夠以鮮活的事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而且能夠增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堅強的意志以及科學的價值觀和發展觀。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抓住時機,找準切入點,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能讓他們以正確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為社會建設服務。
教育教學論文13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教育教學逐漸變革。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教學的主題,發揮其試聽作用,在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以其獨特的優勢,促進教學更好的進行下去。多媒體不僅僅是教學手段,還是演示手段與交流手段,改變教學效果,變革教學內容。鑒于此,本文將分析多媒體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教育教學
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個領域都受到信息化與現代化的影響,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小學教育教學受到多媒體技術與新興教學手段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逐漸得到提高,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有效性逐漸提高。本文將分析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以及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一、多媒體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優勢
1.利用多媒體,可以掌握教學重難點。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子,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停留在具體思維與形象思維的階段上,難以理解抽象的知識,板書、口語的講解,不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學生在學習中,還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分散學習注意力,影響學習質量,難以理解知識,但是學生不能理解的知識往往是重點與難點,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方式難以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多媒體可以打破這種教學手段,在真實的情境中,試聽的情境下,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多媒體,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小學生的心理、認知、思維、還處于成型時期,不同學生有不同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要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實施因材施教,依據學生不同的理解能力與針對能力進行學習,采取多媒體的評價方式,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要掌握反饋信息,提升教學質量。
3.多媒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與思維特點。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一些抽象、的知識產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對知識進行全方位的理解,在感官上給與刺激,更加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4.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用用,教師的教學工作會更好地進行下去。利用多媒體進行備課,利用多媒體將講述的內容展示出來,下載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豐富教學內容,逐漸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可以將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具體,有效的展示學習內容,逐漸提升教學效率。
5.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多媒體可以更好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的.主導地位占據重要位置,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尊重多媒體教學,師生有共同使用多媒體的權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的學習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二、多媒體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1.利用多媒體,科學合理制作課件。小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科學合理的制作課件,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噶手學習規律。制作的課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制作的課件要達到相應的強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賬期,同時,多媒體課件中要具有差異,在課件的制作中,要加大課件背景的差異,突出需要感受的知識,還要將可以對比的知識放在一起讓學生感受,促進課件的系統化、整體化,提升課件的有效性。具體來說,多媒體課件需要滿足教學的需要,字體、花邊、顏色都要進行有效的搭配,課件的內容,需要緊緊扣住的文本的主題,不要離開、主題太遠,音頻視頻的選擇要注意時間長度,圖片的選擇要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樣才會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活動。
2.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教學情境是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感情氛圍,傳達知識與信心,利用多媒體課件特征,激發學生學習情境。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知識,對學生加以引導,將學生情感帶動起來,逐漸提升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對知識理解更加深刻,多媒體可以全方位的展示學習內容,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教學相長。
3.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是當今教學活動中最新的教學手段,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可以將聲音、圖片、文字綜合在一起,進行展示與延時,讓需要學習的知識轉化的更加抽象具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氛圍,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行更好地學習。
4.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師生之間的感情。多媒體技術是一種具有潛力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所有需要學習的內容,并且對學習內容進行適當的擴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懂得自己的疑問點在哪里,然后與教師進行溝通與交流。多媒體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良好的平臺,轉變教師角色,教師在學生學習中國發揮組織者與協調者的作用,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進教學工作有序進行下去。
5.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全面開展合作學習,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體現,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與合作能力。多媒體技術在推動學生合作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媒體與信息技術可以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平臺。在這種合作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搜索一些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具有重要的數學價值的問題,打破學生原有的認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與聯想能力,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氛圍。同時,教師在學生的合作學習中,要將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工,教師在大屏幕上將合作學習的目的、要求、任務呈現出來,促進合作學習過程更好的開展。同時,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組織,要不斷與學生加強交流與合作,保證教育教學活動的穩定與有效性,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適當的點播與引導,不斷提高學生進行合作的意識與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探究與探索,提高多媒體利用的有效性與實效性。
總而言之,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拓展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理清教學重點與難點,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提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春紅.淺談多媒體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5):35.
[2]孫旭陽.在小學教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培養學生創新素質[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14):26-27.
[3]劉曉光.也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J].小學時代(教師),20xx(8):109.
[4]楊亞波.淺談小學數學因多媒體有效應用而絢麗多彩[J].關愛明天,20xx(3):416.
教育教學論文14
【論文關鍵詞】汽車專業課 教學改革 理論實踐 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汽車作為一個迅速發展的行業,并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中職學校在培養高技能汽車專業人才時要與時俱進,深度的優化和改革汽車專業教學。加快和完善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的進程。
一、引言
在世界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和引領下,我國的汽車行業也在蓬勃發展。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但我國仍是一個汽車發展中國家。在當今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機械、微電子技術、液壓傳動技術的高速發展,汽車行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汽車售后市場的快速發展使汽車維修與汽車運用的技術人才成為目前最為緊缺的技能型人才之一。全新的社會經濟形勢對汽車職業技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優化汽車專業的教學也就被提到職業教育的議程上。不斷進行汽車專業教學的改革,并且要與社會的需求接軌,就能適應汽車行業并且為汽車行業培養出優秀高技能的人才。推動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我校的汽車專業是國家示范性專業,就汽車專業課的.改革與優化,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二、推進中職學校汽車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優化
1.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
中等職業學校的對象是初中畢業生,是中考的落榜生或者是因某種原因如家庭困難或者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職學生的整體素質偏低。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文化基礎相對比較差、學習上缺乏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對學習缺乏足夠的信心。本來汽車專業的專業理論課比較抽象,尤其是汽車電控技術更加抽象,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利用動畫和視頻演示,加上教師詳細而生動的講解,出來的效果更加直觀,令學生們容易接受,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教學的難度,同時提高了學生興趣和對汽車專業知識的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有效的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演示,學生們通過觀看汽車各個部分的動畫和視頻以及汽車仿真教學軟件,提高了學生們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們對汽車的各個零部件的結構及工作原理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接受,從這些方面提高了學生們對汽車專業課興趣和積極主動性。利用多媒體講課,把學生們難以理解的抽象化轉變為了具體形象化,同時加深了學生們的印象,為以后的實踐也打下堅實的基礎。
2.穩步完善硬件設施
現在很大一部分中職學校汽車專業的硬件和軟件設施很落后,導致硬件和軟件的不協調發展,滿足不了現在汽車的檢測與維修。很多學校尤其缺少的汽車檢測診斷設備。隨著電控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目前汽車的檢測維修已非傳統意義的檢測維修,因此需要增加先進的檢測、診斷設備。與之配套的檢測、診斷設備也不斷更新,先進的發動機綜合診斷儀、解碼器、示波器等診斷設備和汽車性能檢測設備在汽車維修企業得到廣泛應用。學校應該增加專用的檢測、診斷和維修設備以改善教學效果。目前我們學校購進了幾百萬的檢測診斷設備,完全能夠完成現在汽車的檢測與維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也得到了很好的實踐。 3.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各個中職學校現在的汽車專業師資有一定的欠缺,汽車專業涉及的面比較廣,缺少雙師型教師,既需要一批有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業教師,又需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的并懂得教學規律的實訓指導教師。汽車行業在迅速發展,所以無論專業教師還是實訓指導教師若長期脫離生產實踐,必然會面臨著知識和技能落后,因此也需要強有力的師資隊伍保障。各個學校也在加強教師隊伍雙師結構建設,充分發揮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優勢,開展教師專業技能自主培訓,制定輪訓計劃,提高教師隊伍“雙師”素質;積極參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辦的各類師資培訓;定期選派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到汽車技術先進和職業教育發達的地區進修培訓,將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應用技術帶回來,引領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積極參與及組織同類學校間的校際交流,互相促進教研能力。與企業深度融合,積極開展教師與企業員工聯誼活動,在培訓、技術支持等方面互訪互助,提高教師與企業員工整體素質;各個學校可以通過這些方面提高師資力量,加快雙師結構的建設。
4.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根據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加強與汽車維修企業的合作,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還需與相關的企業建立深度的合作關系很快的建立起“廠中校、校中廠”辦學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在保證教學和安全的前提下實行“平行交換、崗位輪訓”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學校1+1+1+1+1+1(學期)的教學時段模式(即學生一個學期在校學習,一個學期到企業參加課程內實習)下,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實現生產性實訓占實踐性教學環節的80%以上。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離開學校就能立即達到企業的用人標準。學校和企業合作建立專項班,按照企業的標準,學校實施教學和培養。這些培養模式有的在我們學校實施已取得相當的積極反響。
5.教學和課程體系改革
陳舊的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已無法滿足企業的用人要求。在教學上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各個中職學校汽車專業可以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從而將理論課堂與實踐課堂緊密地結合為一體,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親自動手實踐,在實踐中領會、驗證理論知識。教學方式上采用任務驅動、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通過融“教、學、做”于一體的教學手段,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通過這些讓理論和實際緊密的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全面發展。根據學校的設備和企業的用人標準,專業課老師編寫符合自己教學的教材或者說是工作頁,這樣可以不選用其他的教材。同時也要和企業的技術人員交流共同開發出適合學校教學和企業用人的特色教材,這個層次需要有深層次的校企合作關系。學校與企業共同構建基于汽車維修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并與行業企業一線專家共同開發專業課程體系,制定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共同編寫工學結合的教材。
三、結論
中職學校的汽車專業的改革旨在培養適合汽車行業發展的高技能、高素質專業人才。在改革和優化中充分的利用多媒體技術,達到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目的是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增加動手的能力,以至于提高維修技能。還要和企業密切合作交流,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中職學校汽車專業教學改革還可借鑒高職院校的汽車專業教學。
參考文獻:
[1]王蘭群.汽車維修專業的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J].黃石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1
[2]傅筠,馮淵,馮建東,韓冰,黃捷.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教育教學論文15
摘要: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以其高效性,在教學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課堂上的有效提問不僅能夠實現即時的教學反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學生從小養成勤思考、多動腦的好習慣。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論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以其高效性,在教學策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課堂上的有效提問不僅能夠實現即時的教學反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讓學生從小養成勤思考、多動腦的好習慣。
一、有效提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促進師生溝通,實現及時反饋
小學課堂上可以觀察到,小學生大多是年幼的孩子,不會主動和老師交流自己的課堂感受,因此,老師很難了解到學生明白了什么、明白了多少、還有什么疑惑等問題。上課期間,教師向學生進行各方面知識的提問,以此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再實施下一步教學計劃,能夠使學習更加高效。
2、吸引學生注意,保持課堂活躍
作為7~12歲的兒童,讓學生認真連續聽課是困難的。學生往往很快就會對課堂失去興趣,尤其是在抽象而枯燥的數學課上,更會使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在具體的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提問這一有效手段,能夠將學生渙散的精神集中起來,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讓課堂時時刻刻處于一種老師認真講課、學生積極思考的良好氛圍中。
3、開發學生智力,培養思考習慣
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特別是處于小學階段的兒童,因此,讓他們愉快地進行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以此為基礎,能夠使孩子初步形成學習意識,同時也有利于后續教育的進行。難度適宜的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開動腦筋,這也是他們產生思考意識的第一步,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和智力的開發。
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提問的策略
1、把握提問時機,最大限度地保障提問效率
在課堂進行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課堂節奏,確定提問的.時機。要在知識點結束后及時提問,趁熱打鐵,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強度。同時,提問不應過于頻繁,使學生感到過于疲憊。例如,在進行“認識立體圖形”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首先進行立體圖形的介紹之后,可立即提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長方體、球體的?”學生思考觀察后即可輕松得出答案。有些學生可能會誤答出其他立體圖形的物體,此時,可繼續下一個立體圖形的介紹,并講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利用對比的手段,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問需要具有靈活性,抓住課堂情況,有效進行。
2、增強參與感,盡量給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
面對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教師應注意提問的難度,應適合大部分學生,給所有學生“努力思考就能得到答案”的感覺。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照顧每個學生的感受,不是說要為了基礎較差的學生放慢講課進度,而是要吸引學生加入目前的課堂,讓他們接受新的知識,讓每個孩子都有參與課堂的感覺。例如,在進行三年級的“年、月、日”教學時,由于本課的內容與之前的學習內容關聯不大,是一個吸引落后學生跟上課程進度的好機會。課堂上,教師可對日常生活中的計時單位進行提問,如“二月有多少天?”此類問題屬于常識類問題,任何學生都可以作答,并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今后學生可能會更加仔細地觀察生活中的細節,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3、提供思考時間,讓學生進行充分思考
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值得學生深入思考的問題。此時,教師應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讓他們發散思維,拓展自己的思考深度和寬度,形成更加有效的思考方式。例如,在“統計”一課的學習中,縱向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橫向復式統計圖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問題。教師在介紹完基礎概念之后,不妨向學生提問“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含義?為什么要采用這種形式?”提問后空余3~5分鐘讓學生用于思考,空余期間,可進行一些簡單的提示,如“從橫軸上的數字進行思考”“它的面積代表什么意思呢?”等,幫助學生找到切入角度,讓他們學會自主思考。
4、增加課堂末提問,給學生一個課下學習的契機
無論是課堂內容的延伸,還是新內容的學習,都可以通過一個提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愿意去思考、去讀書,以此滿足自己的求知欲。課堂末的提問是對課堂的延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隨時隨地思考的好習慣。例如,在進行完“加法的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率”的學習后,可以順勢提出問題“那么乘法是不是也會有相似的特性呢?請同學們課下思考。”以此來為下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鋪墊。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育需要靈活利用提問這一有效手段,提問不僅僅是一種教學策略,還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學問。合理有效的提問,可以提升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效率,與此同時,它對成長中的小學生還具有深遠影響。利用提問的手段,將使學生成長為邏輯完整、思路清晰的棟梁之材。
【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精選】教育教學論文06-16
教育教學論文06-13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1-03
小學教育教學論文01-25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的論文02-20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07-28
初中數學教學教育論文06-12
小學教學教育技術論文06-23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論文11-08
教育英語教學論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