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論文15篇[優秀]
在學習和工作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論文1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國家越來越注重對教育的管理力度。在人們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今天,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出行上對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我國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家庭教育也開始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家庭教育對于小學生而言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性格、習性、品行、氣質,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但是,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產生著負面的影響,成為了人生課堂中的一門負面教材,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來改變這樣的現狀。
一、現狀分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甚重,家庭是孩子生長的搖籃,對其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孩子童年生活的質量。尤其是時代發展迅速,家庭教育對于教育本身而言的重要性與日俱增,人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也越來越顯著,對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小學正是處在一個向未來邁進的過渡時期,也是打好人生基礎的重要時期,所以家庭教育對于農村小學教育而言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隔輩教育
當下,很多農村的家長去城里打工維持生計,把孩子交給自己的長輩代為看管。在農村,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教育孩子的家庭數量很多,他們普遍過分溺愛孩子、嬌慣孩子,最后導致管不住孩子,放任孩子跟隨自己的意愿生活,使孩子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
(二)重書本、輕道德
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中,農村家庭往往會犯一個很普遍性的錯誤,就是注重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性格、道德的培養。大量的農村家庭都存在著這個傳統的思想,希望自己的子女未來出人頭地,不像自己一樣過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農民生活,渴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他們身為農民,深深地知道農民的苦與累,所以對自己的子女紛紛給予厚望,要求孩子們好好學習,未來有出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有的家長甚至想,只要孩子努力學習,怎么都行。只要學習好,孩子身上存在的任何缺點都不算什么大事,學習好勝過一切。因為學習好就是有出息,學習好會光宗耀祖,跟鄉里鄉親聊天的時候談及自己的子女特別有面子。這種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其他方面教育的教育模式對小學生而言非常不利的。
三、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優化措施
(一)改變錯誤教育觀念
農村小學家庭教育必須改變錯誤的教育觀念,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要過于教條去一味地注重書本教育,輕視其他教育。教育是多方面的,要培養孩子既有才又有德,使孩子成為一個智商和情商都優秀的人。不要被當今應試教育過分腦,要注重農村小學生全面發展。
(二)與學校和老師及時溝通
及時與學校取得聯系,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情況。通過與學校教師的溝通,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發現孩子身上更多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品質。通過家長與老師的聯系,不但可以加深家長和老師之間的相互理解,也使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教育相輔相成,便于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在農村小學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父母應該做到言傳身教,在生活中注重每個細節,為孩子做好的榜樣,使孩子生活在一個健康舒適的家庭環境之中。小學時期是充滿著朝氣和陽光的,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庭環境中,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涵養,豐富自己的知識內涵,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教育管理方案,在為孩子樹立榜樣的過程中做孩子學習生活上的后備力量。
教育論文2
摘要:
玩沙游戲是我園課程活動的組織形式之一。不定性的流沙讓孩子們時刻期盼著走進沙池。他們在塑造、構建、挖掘、填充、染繪等活動中感受著沙子獨有的特性,學習玩沙多類型的技能。源于生活的操作材料往往更具有探索的價值,為此,在原有活動的基礎上,我們結合課程開展了與主題相關的一系列玩沙活動,這對孩子們來說更是一種新的嘗試、新的體驗。科學課程與玩沙活動的完美融合同樣體現出孩子們高度的自主游戲精神。
關鍵詞:
課程、自主、玩沙、體現
一、自主探索,尋找沙子特性
有趣的主題“小問號”來自《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的大班下冊,小小的問號要求孩子們常思考、擅發問,激發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結合小問號強烈的疑問性,為進一步了解沙子的特性,我們設疑提問:“沙子是什么樣的?”孩子們根據問題自主探索尋求答案。有的孩子用手輕輕地觸摸,把沙子放在手心里搓一搓、揉一揉;使用沙漏漏沙的孩子則靜靜地觀察著沙子慢慢地流動;還有來回提水的孩子也在仔細發現著什么。他們根據內心所想,運用自己的方法找尋著沙子的特性。
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探索才是更深刻的。用眼直接觀察的孩子得出了沙子是小小的顆粒,放在手心里揉搓時會發出微妙的聲音;沙漏工具的操作者知道了沙子很難抓緊,一不留神淘氣的沙子就會從指縫間溜走,原來是因為沙子有著高度的流動性;以水為中介觀察干沙與濕沙的孩子發現了同種性質的材料在不同狀態下特性也會發生改變:干沙的流動性強卻缺乏塑造性,而濕沙則恰恰相反,強大的塑造力取代了流動性。課程開始簡單地設疑,讓沙子的特性逐漸浮出水面,直接告知沙子的特性或過多干預孩子探索的過程都不利于他們更好地觀察和思考,探索的道路自由而隨性、坎坷而堅定,只要能圍繞問題出發,自主試驗探究,答案終會有揭曉!
二、自主比較選擇合適材料
隨著陽春三月腳步的邁進,結合主題“我們在春天里”,我們開始了春季植物沙畫制作活動,孩子們習慣性地拿起剪刀和雙面膠操作起來,他們艱難地把雙面膠剪成長條和小圓形狀,雙面膠的粘性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難度。雙面膠旁邊的膠水卻無人問津,這種現象也是我意料之內的,全新的操作材料孩子當然顯得比較陌生,因為不清楚膠水可以用來干什么?怎么用?于是,我輕輕地提點說:“可以嘗試用膠水制作!”結果有孩子放下了手中的剪刀和雙面膠,拿起了棉簽和膠水,但拿在手中遲遲不敢動手。見狀我詢問:“你們覺得今天老師提供的膠水有什么用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其中一孩子說膠水也可以用來做沙畫。“如何用膠水做沙畫呢?”緊接著的提問又引起了一番討論,一個女孩說:“老師,我看到這里有包棉簽,可能是用棉簽蘸膠水做的。”接著女孩的回答我簡單地進行了引導:“寶貝真聰明,就是這樣,把棉簽當畫筆,膠水當顏料,畫出柳樹,點上桃花,撒上相應顏色的彩沙。”孩子們聽了老師的引導趕忙嘗試,大部分孩子快速地完成了沙畫的制作。活動結束前我詢問孩子:“通過比較你們覺得制作柳條和點綴桃花時使用什么材料比較合適呢?”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應該使用棉簽和膠水。一貫的思維定式和斥新的心理反映讓孩子在活動的一開始選擇了雙面膠,但是后來根據教師的兩個提問,孩子們能積極、熱烈地討論,并進行大膽的嘗試,通過自主比較他們明白了膠水在制作小面積的柳條和桃花瓣時更為合適!
三、自主分析,完成壘高任務
玩沙與課程的結合,讓小小的建筑師也走進了沙池。建筑師厲害是因為能造出高樓房,所以在沙池里的小建筑師同樣需要有建構高樓房的本領。為建構樓房我們準備了三個大小不同的楷體板切割而成的模型,孩子需利用模板嘗試壘高。
樓房構建需要大量的沙子和時間,聰明的孩子選擇分工合作,團結的力量下最大的楷體板模型很快就填滿了沙子,正當他們把第二塊模型放上去時,剛制作好的底部沙子即刻潰散。孩子們納悶了,站著不動了。我指了指已做好的樓房(活動之前老師事先做好的范本)暗示他們去觀察,他們來回幾次觀察后,小林好像發現了什么,他說:“老師做得好緊的,中間都沒有洞洞。”“是啊是啊,連縫隙都沒有。”有孩子附和道。“我們這次要把沙子拍得結實些。”他們再次行動起來,這次所耗時間明顯久于之前那次,一次次的拍實終于穩固了底層的奠基。孩子們細心地觀察和嚴格的態度讓壘高的二層建構成功了。他們拿起第三個楷體板模型放在二層沙上繼續壘,悲劇發生了,“刷”一下二層樓全倒塌了,其他孩子看著那男孩手中拿的楷體板模型,他們立刻就明白了:男孩拿的楷體板模型比二層的大,沒有按照大、中、小的順序排列,無序亂壘當然會倒塌。再次調整后,他們終于在第三次嘗試中成功了,順利地完成了壘高任務,出色地建構出三層的樓房。雖然孩子失敗已有兩次,但是他們不氣餒,他們從失敗中自主分析,找尋原因,合理調整,終而取得成功!
四、自主裝飾,彰顯創新思維
針對大班孩子即將離開幼兒園升入小學的現象,我們結合主題《離別時刻》,在玩沙中也特意開展了留名念園的活動。孩子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用沙子制作自己的`姓名了。在裝飾環節,因為有范畫,孩子們的思維受到限制,很多孩子模仿著范畫,雖然裝飾線條種類較范畫變多了,但是裝飾形式卻沒有太大變化。“老師,我不要拿修正液裝飾。”婷婷說道。“可以的,用你自己的方法裝飾。”我回答道。婷婷進入了她的裝飾環節,裝飾完畢后婷婷拿著作品過來給我看,她的名字沙畫讓我眼前一亮,她完全脫離了范畫的裝飾,她沒有用到修正液,整幅沙畫全用彩色沙子制作,她在名字周圍用相近顏色的彩沙繪畫上花邊,制作得既美觀又富有藝術氣息,遠看似三朵花,仔細看會發現內藏著姓名。婷婷的操作完全出于自己的想法,想法付諸實踐后,效果也意外驚人。這讓教師充分認識到范畫的毀滅性,無形中剝奪了孩子自主思維、自由想象的機會。
玩沙活動與科學課程的有機整合使得幼兒在獲得廣泛科學知識的基礎上,更協調了幼兒身體的各部位,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程背景下的玩沙活動中,孩子的自主性必須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要時刻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的角色,適時提醒,正確引導,做一個有技巧的輔助者!
教育論文3
班主任是學生班集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也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既是聯系各科教師及學生之間的紐帶,同時也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的橋梁。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職業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教育形式,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務實高效地開展班主任工作,旨使班集體建設卓有成效,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
一、重視專業思想教育
在我國,職業教育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營養不足”和后天的“發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認同度準心的偏移。而家長在指導學生進行專業選擇時,又往往因認識的局限表現出各種不理性的舉措。以致學生在進校后情緒波動大,思想不穩定,極易掉進“職高無用論”的怪圈,及早并及時進行專業思想教育尤為重要。
專業思想教育應以集中教育為主,滲透于學科教學的全過程,并結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職業道德教育同時進行。首先要給學生講清楚國家教育結構的調整,使學生了解有關職業教育的政策與發展動態,懂得職高與普高是同一層次的兩種不同類型的學校。其次要講明職業教育在科教興國、振興經濟、提高全民素質中的重要性,使學生走出認識上的誤區,懂得讀職高一樣有前途的道理。再次,結合市場人才需求現狀和專業發展的前景、優勢,使學生盡快地了解并熟悉本專業概況及人才需求規格,以便調整自己認識和行動上的偏差。同時,還應結合專業特點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并參與社會實踐,或者請已經就業的優秀畢業生作專題報告會,以喚起學生的自信和激發其專業興趣。也可就各種媒體上出現的與專業相關素材作針對性的點評和舉辦專題知識講座,使學生能把思維面和認識面拓寬到課堂之外。
二、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的目標定位
由于受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應試教育”傾向的影響,無論是社會、家庭,抑或是學校、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能力和心理素質的培養,片面地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主要或唯一標準。如此基調和環境,也就促成了學生目標定位的不科學性。部分學生雖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沒有一天對自己滿意過;雖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終還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喪失貽盡,留下的只有對自己的不滿意和不愉快。
因此,我們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優點、缺點所在;明白自己的興趣、愛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該做,哪些事該馬上做,該怎樣做;思考自己的過去,審視自己的現在,設計自己的將來。其次,目標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實際,注意目標定位的多向性和績效性。再次,要求學生在做到學習上進步的同時,還應加強自身能力和特長的培養,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保持嚴謹的生活作風,這是具有現代意義的勞動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注重過程,強化管理
職業中學教師所從事的是把人力轉化為智力,把智力轉化為生產力的勞動,是把職校生培養成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新型勞動者的職業。因此,我們首先應加強常規管理工作,從嚴要求并正確引導學生,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其次,要把握正確的.心理導向,使之形成正確的消費觀、成才觀和價值觀;再次,應同步地把行業規范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為今后的就業奠定基礎和做好鋪墊;此外,開展好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多加強指導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動中的教育因子,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受競爭真實的存在,使學生在活動中去認真地玩味發展和表現自我的成功喜悅,以激發學生不斷開拓、不斷進取和敢于創新的頑強精神。
四、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學生
學生們往往很在乎老師的評價,在意老師能否公平、公正,實事求是,一視同仁。有鑒于此,班主任必須正確看待和理性評價學生。
一是學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從學生所處的角度、位置、環境去看待、理解和處理事情,領悟學生的所思所感所為,給與學生同等的關注。
二是學會欣賞和信任學生。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發現,發現他們的可愛之處和閃光點,盡量給與鼓勵和熱切的期待。
三是不吝惜愛心的投入。多與學生交心談心,使之覺得老師在乎他、關心他和信任他,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變學生被動接受管理為主動自我管理。
四是因勢利導、以情動人。用真誠和鼓勵,喚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長、感受進步,走出自卑的陰影,去玩味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愉悅和幸福。
教育論文4
摘要:學校不僅僅是學習文化的場所,更是育人的陣地。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教育力量,對學生的行為有著非強制性的導向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并且學校對學生的藝術教育直接影響著校園文化的建設,本文就以鋼琴藝術為代表,淺析鋼琴藝術教育在大學生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意義。學校通過鋼琴藝術教育,提升校園文化的品位,陶冶學生情操,鑄造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鋼琴藝術教育;校園文化
一、鋼琴藝術教育與校園文化的提升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校園文化包含了學校的校風、學風、人際關系等。校園文化是學校本身形成和發展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包括物質層面、制度層面、活動層面和精神層面。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而校園文化的形成是校園中每個個體的價值觀和人文精神的總和體現,這就需要提高每個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內在修養,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本文以鋼琴藝術為例,通過學生對鋼琴藝術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價值觀,陶冶學生情操,從而創造一個優良的育人環境。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不能單靠專業知識的灌輸,還要借助于藝術教育的長期熏陶。學生鋼琴藝術的學習能夠直接加強校園精神文化的建設。社會文化的參差不齊對大學生的德育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學校通過完善藝術教育,比如大學生鋼琴課程的開展,來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鋼琴藝術的學習能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辨明不同的校園文化中所蘊含的不同價值觀念和人生信條,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校園文化的深層含義,并使其積淀為大學生深層的世界觀基礎。鋼琴藝術教育的意義就是通過這種精神文化來引導、規范和激勵大學生的行為。從人們的實踐來看,鋼琴藝術的學習對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導向功能。校園文化除了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外,一般不具有強制性,它只是一種無形的、道德范疇類的約束力。生活在鋼琴藝術熏陶的良好的校園文化中,會使心靈得到凈化、品質得到優化、人格得到美化、意志得到強化、情感得到深化。鋼琴藝術的學習對于校園文化的建設有凝聚功能。美好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系,很大程度上可以進一步增強學校凝聚力與向心力,更大層面上地激發師生員工的創造精神和工作學習熱情。良好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管理工作正常運行的有效保證,是學校教學工作高效運作的有力保證,是辦學質量穩步提高的重要保證。除此之外,生活在鋼琴藝術熏陶的良好的校園文化中,能有效地促進師生向更高層次的思想道德境界進取,對人的教育和影響它不僅具有即時價值而且具有延時價值,它甚至對人的一生的成長發生著深刻影響,因此它具有全面性、長效性。這樣的校園文化對人的教育和影響往往是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發生的,它對人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乃至人的品格具有潛在的影響。
二、鋼琴藝術教育有效提升校園文化的措施
校園文化建設的涵蓋面極廣,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而鋼琴藝術課程的教學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提升方面也需要遵循整合原則,在實踐方面要作宏觀思考,實際教學中要做到微觀切入。首先教學的物質方面需要根據學校財力合理計劃行事,教學制度上要制定相應的實施制度,學生對于鋼琴藝術教育的思想接受則通過學習、教育、熏陶、內化,來逐步實現,不可操之過急。人們必須培養學生的興趣,抓住核心問題、綜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物質提供要滿足精神建設需求。如前所說,校園文化是由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方面組成,兩者缺一不可,它們互相作用、互相影響。實踐證明,藝術教育是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的可靠保證。保證每個學生的參與是主體性的要求,在參與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教育與提升,只有學校的積極性和制度以及教學計劃的制定而沒有保證全體學生參與的校園文化建設是難以持久,收效甚微的。鋼琴藝術教育做到了大學生藝術教育的高品位原則。校園文化建設要從培養高素質的、能參與國際競爭的一流人才的高度上來認識,立意要高,而它的實現必須要充分注意物質建設的'教育性、藝術性,給人以美的熏陶,以美輔德、以美益德。
三、鋼琴作品的賞析和與德育教育
鋼琴藝術作品的賞析是在大學生德育教學中有重要的意義,能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水平,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鋼琴藝術是人類中相對古老和具有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符,用于表達演奏者內心感情,與聽眾進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鋼琴藝術在人類的精神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向學生展示國內外經典的鋼琴藝術作品同時也是在通過音樂的熏陶、知識傳授等教育過程,將這種藝術內化為學生的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氣質修養。鋼琴作品的賞析教育教學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感受到對命運的悲憤和對生命熱情的火焰和不屈于命運的精神,聽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讓學生感受到曲子蘊含的氣勢磅礴的精神,聽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很多經典的鋼琴作品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這就是鋼琴作品的教育對學生的教化作用。在每一部優秀的鋼琴曲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意義。在鋼琴的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他們通過對鋼琴曲的創作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通過學會賞析這些優秀的鋼琴曲來培養自己的愛國精神。學生對于鋼琴作品的賞析能力體現了學生的文化修養和藝術修養。而一個人的文化藝術的修養又直接影響著他的音樂欣賞的能力和水平。學生的欣賞水平層次不齊,對同一個作品的欣賞也因人而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鋼琴作品的欣賞,不僅僅受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還要受到學生的藝術修養和生活閱歷的影響。因此,教師通過挖掘經典作品背后的意義,并將其傳授給學生。學校通過營造文化氛圍,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加大對學生的鋼琴教育,從而達到建設優秀校園文化,形成正確校園輿論導向的目標。
四、大學生鋼琴演奏學習與思維培養
鋼琴音樂教育也是藝術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調動學生的感官,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方面有很重要的意義。鋼琴演奏是一個創造性的過程,并不是機械地完成樂譜上的每個符號,真正的音樂精神是無法記錄的,因為作曲家在創作的作品中包含了無限的精神和豐富的感情,演奏鋼琴的價值在于最大限度地再現作曲的精神和情懷。大學生在鋼琴的演奏中能影響思維活動,并通過動腦筋和用感情出發掘隱藏在樂譜行間的內容,使樂譜中的每個符號真正復活。對于鋼琴曲的演奏是個人感知到再現的過程,這一過程需要演奏背者具有敏銳的內心洞察力,而且具有表達作曲家內心世界的演奏技巧。從科學的角度講,在學生學習演奏的過程中,通過改變神經沖動頻率的方式來調節肌肉的收縮速度,反復的練習指法可以提高大腦皮質的機能,從而加強神經對肌肉的支配作用,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達到高度協調統一。隨著鋼琴演奏的不斷深入學習,就能逐漸掌握技巧,熟練手指動作和力度.增強手指的敏感度,這能讓大學生對空間事物微小變化的分辨力會逐漸提高,為保持與演奏所需要的相應的興奮程度,神經系統建立響應的調控功能,從而使人腦思維更加敏銳、反應更加靈敏。總而言之,鋼琴藝術教育能促進人的思維發展,尤其有利于創造思維的發展。按心理學、教育學的觀點,人的創造思維有兩種思維在起作用,一是聚合思維,二是擴敞思維,而學生的擴散思維是關鍵。心理學家認為,擴散思維的特點是流暢、變通、獨特。這種思維正好與聚合思維相反,它需要離開問題的中心然后向多方向擴展,以便從多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不受已有知識的束縛,也不受傳統舭念和思維方式的制約,因此,在大學生學習鋼琴演奏的同時,要不斷更新、不斷豐富、不斷發現,從而提出新的認識和思想,并以此來鍛煉自己的思維。音樂活動的審美過程,如一位偉大作曲家的音樂作品的欣賞,正是一個從中不斷發現、不斷創新,認識不斷深入的過程。
五、大學生鋼琴藝術學習與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
近幾年來,大學生由于生活圈子的限制,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差,尤其是在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后,適應性差,適應周期長,不利于創新能力和開拓型人才的培養。而大學生的鋼琴藝術的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其實踐能力。鋼琴作為樂器之王,在其演奏和欣賞中理解并學習音樂,通過作品的理解、對作者人性在精神上的觸摸,更能使得大學生理解并包容他人的感情,并用合理和諧的方式融入自己的感情,使得在交流的過程中更能讓他人或自己接受對方的想法,這對將要步入社會的大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有著極大的影響,對校園團體生活的和諧健康的進行也有著極大幫助。藝術普及、鋼琴教育促進著大學生的情商提升,也有利于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及大學生社團活動的健康開展。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必然發展趨勢,高校音樂教育及鋼琴教學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要明確鋼琴教學對創新能力培養的現實意義,有效解決大學生實踐能力差的問題。
六、結束語
鋼琴藝術教育通過學生對經典鋼琴曲的學習和鑒賞,讓大學生接觸到優秀的鋼琴作品,從而達到促進學生的審美素質和德育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學生培養正確的審美觀。總之,通過學校對鋼琴藝術課程學習的加強,能夠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越來越多的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已經認識到校園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巨大能量。
參考文獻:
[1]張國圣.論藝術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藝術教育的審美教育作用[J].科技展,20xx(21).
[2]齊霞.校園文化建設中音樂藝術教育的作用[J].魅力中國,20xx(33).
[3]梁慶東.淺談音樂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音樂大觀,20xx(11).
教育論文5
一、少兒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少兒音樂教育有助于其綜合能力提升
人的綜合能力以能夠熟悉及適應環境為基礎,音樂則能夠幫助少兒更快更好地熟悉及適應環境。少兒在幼兒園階段的學習主要以簡單的音樂和肢體動作為主,并以此感知旋律,一方面不自覺中培養了對音樂的直覺,另一方面有助于其克服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對少兒的音樂教育內容以興趣教育為主,著重引起少兒的喜歡與參與,進而提升其綜合能力。
(二)少兒音樂教育有助于其智力發展
相關研究表明,少兒的智力水平與其身體運動有密切的聯系,通常年齡越小身體運動對智力的影響就越大。人從出生以來不斷成長,從最初的四肢運動,到翻身坐起,后來的蹣跚學步,運動的能力越來越高,智力水平也在不斷成長。人的成長進步以模仿為基礎,音樂是可供少兒進行模仿的好選擇,從簡單的節奏,到易學的曲調,少兒在習慣中感知,隨音樂而模仿、運動,進而促進其智力發展。
(三)少兒音樂教育有助于其個性養成
少兒音樂教育與運動息息相關,而運動又可以帶給人諸多好處,使人心情愉悅、精力充沛,而少兒時期的運動更是有助于其個性的養成。少兒的自我概念受其運動能力影響,通常其運動能力越好便越自信,反之,運動能力弱則易引發自卑心理。久而久之,由運動能力的不同少兒的個性也拉開差距。少兒音樂教育能較為有效地提升少兒的運動能力,有助于少兒養成堅毅、樂觀、有創造力等正面個性。
二、家長在少兒音樂教育中的作用
(一)家長在少兒音樂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少兒對音樂的學習需要其主觀上的興趣,還需要學校和家庭客觀上的輔助。學校主要是教授少兒音樂相關的知識,并為少兒創設適合的學習氛圍。而家長同時也是學校的助手。家長可與少兒一同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能與少兒共同感知,也能很好地督促少兒在此方面的學習。少兒音樂教育會有課堂作業,這是音樂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在完成作業中能夠更好地掌握音樂知識。少兒年齡偏小,自覺意識較差,在作業方面需要家長合理的鼓勵,這也有助于其良好習慣的養成。少兒音樂教育需要家長為少兒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前者包括學習的機會,學習用具及學習的花費;后者則很寬泛,氛圍既包含家庭外界環境所營造出的氛圍,又包含家長的審美、知識、情趣等對少兒產生的影響。
(二)家長在少兒音樂教育中的負面作用
凡事皆有合適的度,只有掌握好分寸才更容易獲取成功。在少兒音樂教育中,家長也有著需要把持尺度,避免過多的干涉,也避免不聞不問。家長的負面作用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盲目型、高壓型及應考型。盲目型家長通常根據個人興趣來要求其孩子,不考慮孩子是否適合,是否喜歡,使孩子被動接受而并非主觀意愿的學習音樂知識。往往,這類家長會給孩子報很多興趣愛好班,使孩子在忙碌中難以分清主次,沒有興趣的學習極易轉于應付,使學習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高壓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給孩子過高的壓力,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急切的希望孩子取得成績,而沒有順應孩子自然的成長和學習規律,使孩子承受過高的壓力,易造成孩子行為的機械化,大大降低了孩子的創造力,拔苗助長而起到負面作用。應考型家長主要以考級或有利于升學為讓孩子學習音樂的主要目的,通常是突擊學習,強化訓練,帶有過多的功利目的,使孩子處于疲憊的狀態,并不利于其成長和學習。
三、如何促進家長在少兒音樂教育中的正面作用
首先,家長應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切勿起到上述反面作用。其次,音樂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少兒音樂教育的成功離不開家長的參與,一個人在音樂上的成功也通常與其家長有緊密的關系,家長對音樂有所了解并熱愛,將有助于其子女在音樂上的提高。音樂并非是死板的,而是活躍的,是建立在懂得的基礎上的,而父母對音樂的熱愛和了解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氛圍,增深其子女的樂感。同時,家長應掌握與少兒心理學相關的知識,能夠以少兒容易接受的方式鼓勵其學習,使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結語
音樂是靈動的,有著神韻之美,音樂素養涉及諸多方面,各方面相互聯系與促進,構成統一的整體。音樂能夠幫助少兒更快更好地熟悉及適應環境,感知旋律,在習慣中感知,隨音樂而模仿、運動,進而促進其智力發展。少兒對音樂的學習需要其主觀上的興趣,還需要學校和家庭客觀上的輔助。學校和家長均應以最積極和科學的態度來助力少兒的音樂教育與學習,使少兒身心健康地成長。
教育論文6
摘要: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它具有不確定性、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使人們用豐富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來理解音樂,為音樂的再創造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音樂藝術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開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提高其音樂素養和豐富人格素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應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對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塑造其完美人格,使學生能夠放飛想象的翅膀,回歸音樂。
關鍵詞:小學音樂;培養;學習興趣
前言
小學音樂教育是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多元化的作用和重要意義。而興趣則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緊密相連,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條件。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轉化為學習動機時,教師才能引導學生走進音樂的殿堂,回歸音樂,感受音樂之美。《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要把情感體驗、態度與價值觀放在首位,突出情感體驗,強調對音樂興趣、審美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的培養”。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發展規律,將音樂情感體驗作為載體,運用有效地教學策略、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以及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來豐富學生對音樂情感的審美體驗,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完善人格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1.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和教學環境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激發和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與教學環境和氛圍是緊密相連的。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和氛圍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條件。良好的音樂氛圍可以使學生沉醉在音樂美的熏陶中,教室的環境優美,藝術氛圍濃厚有利于學生進行交流和活動,使學生時刻感受到藝術美。例如:教師可以在課間或者課余時間,為小學生播放優秀的音樂作品;定期舉辦講座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在教室的布置上體現溫馨、優雅和藝術氣息,可以運用樂器、歌片、圖片等創造良好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受到熏陶,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2.創設音樂情境,啟發想象力
人們在欣賞、演奏或演唱音樂作品時,往往通過音樂想象來理解音樂形象,從而更加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審美的目的。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生理聽覺為基礎,以心理想象為出發點,有思考地欣賞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做到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相協調,巧妙地運用各種暗示,如優美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形象的肢體表演等,啟發學生的情感因素,感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和震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想象中來,從而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行音樂學習。
創設音樂情境,是激發學生想象力,插上音樂翅膀的重要手段。當音樂結束后,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管是歌曲欣賞還是演奏歌唱,我都會讓學生對音樂作品有所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例如:在蘇少版新課本音樂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七個小兄弟》一課的教學中,先放伴奏音樂,教師與學生一起跟隨音樂律動身體,之后讓學生表達聽過歌曲及身體律動后對歌曲情緒的感受。然后讓學生分別扮演七個音符,一邊聽賞,一邊表演,使學生得到直觀、感性的認識,由聲音感知到動作感知,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力得到很大提高。在學生學會歌曲之后,鼓勵和幫助學生創造其他“樂器”給歌曲進行伴奏,達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有的學生選擇了一個瓷碗,用筷子敲出清脆的聲音,有的串起一串酒瓶蓋,搖出一片輕松的唰唰聲;也的是把小石子裝進易拉罐,搖動時沙沙作響,清脆入耳。學生用自制的樂器進行合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在課堂中學有所得,體驗到創造的成功與愉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了學習興趣。
3.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習興趣
新課程改革強調音樂教學的活動性和實踐性,教師要改變以往單一乏味的教學方式,就要創造多姿多彩、趣味無窮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必須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不能墨守陳規,重點、難點要合理搭配,靈活多變,還要設計別具一格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我在教《我的家鄉在日喀則》這首歌曲時,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美麗的草原風光,帶領學生走進歌曲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和體驗音樂的特色,激發學習興趣。在歌曲學習之后,根據這首歌的歌譜,以《我的家鄉》為歌名開展填詞游戲,然后通過投票的方式選出填的最受歡迎的。用此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家鄉是同學們最熟悉的地方,每個人都能通過歌詞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很快地完成歌詞的創作,對最佳作品進行表揚并讓全體同學進行集體演唱。通過這種游戲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媒體和游戲法的教學手段,更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這個主體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身體動起來,思維更要動起來,在主動參與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情感和審美能力,充分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
4.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在課后采用各種方式積極拓展課外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能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雖然課堂教學是小學生獲得音樂的主要渠道,但音樂課堂并不是音樂教學的唯一途徑。隨著科技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及信息技術的應用來開展音樂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音樂融入到學生的課外生活之中,充分利用網絡等其他音樂資源,將音樂課堂延伸到每個角落,以豐富、生動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并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課外活動時間邀請知名音樂藝術家開展講座、成立學校
合唱團、藝術社團、創辦學校音樂網站,定期舉辦文藝匯演、進行校園好聲音選拔賽等一系列音樂活動。在音樂教學中,還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力和人格的全面發展。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到養老院、孤兒院等社會福利場所進行慰問演出,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實踐之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敢于展示自我,大膽實踐,塑造全新形象,為他人帶去歡樂。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不僅能夠享受音樂的快樂,還能培養學生熱愛公益,幫助他人的高尚品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達到教學育人的最終目的。
結論
音樂是所有教育中最富感染力的一門有聲藝術。音樂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認知規律和音樂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義,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合理的教學策略,給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并抓住學生渴望學習音樂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狀態下,參與學習,體驗情感。給學生足夠的想象空間,放飛想象的翅膀,回歸音樂,真正做到通過音樂教育,讓學生感悟藝術之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對美的愛好和追求,塑造健全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進其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嬌.以學生為主體的音樂教學實施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____0(12):58-60
[2]王艷芝.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大眾文藝,____(02):45-46
[3]周啟琴.小學音樂新課堂教學淺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____3(10):23-25
教育論文7
1、鄂西南農村中小學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現狀及分析
1、1中小學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行為態度
通過對中小學學生體育活動參與情況的調查分析發現:鄂西南農村中小學的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到體育的本質功能,但對目前體育課的滿意度較低,不愿意上有教師指導的體育課;在體育參與的態度方面,主動參與型人數較少,被動、消極參與型的人數居多,同時對教材、教法的認同度和滿意度也不高。原因是從小學到中學,體育課的內容及組織形式單一,一直沿用傳統的授課模式。
1、2體育活動項目、時間、頻度
鄂西南農村中小學的大多數學生喜歡球類項目,但不經常參加,對健美操、體育舞蹈等塑造形體、陶冶情操的體育項目,也沒有興趣去學習;學生們的課外活動的時間與國家陽光體育所倡導的時間差之甚遠,沒有形成固定的課外體育鍛煉時間;學生每周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頻度也不足三次。這些都是由于受場地器材缺乏、課時多、學習壓力大等因素造成的。
1、3學生的課外鍛煉缺乏理論性指導,參與性差
學生充分認識到了體育信息的重要性,渴求獲得科學的訓練知識與方法來指導自己的課外鍛煉,但由于獲取體育知識的途徑少,不能滿足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和維護自身健康的需要,致使其參與性較差。
2、阻礙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因素
2、1學校體育資源匱乏,體育經費少
由于鄂西南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國家或地方對學校體育的投入經費少,造成學校的體育設施陳舊,器材缺乏。學校體育設施陳舊、落后會直接影響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積極性。體育的趣味性多半是來自對體育器材的.操控,單調乏味的走、跑、跳、投等動作的重復難以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
2、2學校不重視體育活動,只注重最終的成績考核
在“分數第一”、“升學第一”等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鄂西南地區的農村學校忽視了體育活動的健身及其他的功能。對學生的體育考核多采取技術評定的方法,這種體育教學評價的一致性,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檢驗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自我,從中獲得激勵,不斷鼓舞自己向新的目標努力。體育成績的評定方式不僅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也間接影響著學生體育行為的形成。
2、3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整體化狀況堪憂
在經濟不發達及市場經濟的影響下,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由于經費緊缺、人員緊張等原因,無法進行正常的進修及培訓,教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等不能滿足當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需要,必然會阻礙學生體育行為參與的積極性。
3、提高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策略
3、1加強思想、理論教育,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體育工作者應強化“教書育人”的理念,加強“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力度,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意識,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主動性和鍛煉的興趣。只有不斷加強思想、理論教育,才可能樹立正確、遠大的目標,促進學生體育參與意識和行為的形成。
3、2加強溝通,充分發揮現有器材的作用
體育教研室應加強與學校領導的溝通,爭取獲得更多支持,以加大學校體育設施的建設。學校各級領導也應重視并努力改善學校體育的設施條件,促進學校體育改革與調整的實現。在現有體育場地設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作用,為學生體育參與行為的有效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3、3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開設地方特色體育項目
依據學校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對現有體育教師進行培訓,加強體育教研組間的交流、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體育教師可根據各地的經濟及地理條件,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并利用現有的體育資源,進行有效地改革,緩解學校場地器材不足的現狀,為學生體育行為的多樣性發展奠定基礎。
教育論文8
內容摘要: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的情況下,音樂教育也應受到必要的重視,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被教育者的情商、審美能力、創造能力,也有助于智力的開發,能夠全面提升被教育者的綜合素質,是對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和突出影響,我國有大量人口和學生集中在農村,對農村高中的音樂教育進行分析,有利于指導下一步工作。
關鍵詞:農村;高中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在我國農村高中教育中,音樂教育目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技巧輕文化的特點,也面臨著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器材不足等問題,而且由于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無論學校還是學生對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均是不足的,這不利于素質教育的落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會帶來一定不利影響,應在下一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加以解決。
一。農村高中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影響
農村高中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素質教育的要求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農村高中音樂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情商,也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和審美能力的提升,換言之,其可以相對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教育要求下的本質是通過教育培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也是教育的核心所在,音樂教育可以使學生在緊張學習過后得到身心的放松,思想漸漸沉淀,在優美音樂的環境中,情商得到顯著提高,情商的提高則使學生在交際中更懂得審美。音樂對大腦右半部分的刺激,也可以使大腦的開發利用程度得到提升,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最終使學生獲得學習、生活各方面的綜合提升[1]。
二。農村高中音樂教育的特點
1。重理論輕實踐
農村高中音樂教育的特點之一是重視理論教育,輕視實踐教育,集中表現是只有課堂內容,沒有課外內容。比如教師會在課堂上講解舞蹈家的創作歷程、不同舞蹈的特色、創作背景等,也會教授包括一些舞蹈的跳法、舞臺演出等,但基本僅限于課堂,離開課堂后,教師通常不會布置作業,也不會帶領學生進行課外的實踐等活動,使理論教育的結果大打折扣。
2。重技巧輕文化
哲學上講,想透徹了解某個事物,要遵循基本的三步原則,即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目前的農村高中音樂教育主要停留在是什么階段,對為什么、怎么辦并不重視,這體現了其教育重技巧輕文化的特點。比如在課堂上,教師會教授舞蹈,并將跳舞的技巧教給學生,但很少觸及舞蹈的歷史發展、文化底蘊,使音樂教育無法做到全面,也無法充分發揮音樂開發學生智力、培育情商的作用。
三。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
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師資力量薄弱,二是教學設施不完善。師資力量方面,由于農村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待遇水平也相對較低,因此部分教師不愿意到農村任教,其中也包括音樂教師,造成音樂教師不足的局面,這是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學設施方面,農村高中與城市高中相比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由于音樂教學本身受重視程度不高,使有限的資源很少顧及到音樂教育,進一步加劇了音樂教學設施不足的`問題。
四。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問題的解決辦法
針對農村高中音樂教育面臨師資力量薄弱和教學設施不完善的問題,可行的包括提升農村教師待遇水平,加大財政投入兩個措施。待遇水平的提升主要針對現有音樂教師,應根據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工資水平進行合理調整,首先確保不低于其他教師,其次可以根據工齡緩慢增長,拉近城鄉教師工資水平。加大財政投入,是指更合理的分配資源,在不影響其他教學工作的同時,將資金等向音樂教育方面傾斜,使教學的基本設備更加完善、音樂教育得以更好的進行。
五。農村高中音樂教育對素質教育的推進作用
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尤其是高中教育,由于高中生學習壓力較之大學生、初中生、小學生大了許多,教育改革的內容往往無法得到充分的貫徹落實,而音樂教育則一定程度上使素質教育得到了實現。目前我國各級教育中,都在強調素質教育,但由于傳統觀念沒有根本扭轉,家長、學校、社會以及學生本身面臨激烈競爭和升學壓力,均將重點放在主科文化類學習上,素質教育的推行面對重重阻力,農村的學習、競爭壓力相對較小,音樂教育有一定的實現空間,以農村音樂教育經驗作為參考,并將其推而廣之,有利于城市高中在未來工作中更加重視音樂教育,使素質教育得到進一步的落實和推進。農村高中音樂教育較之城市,相對更為完善,受重視程度也較高,這是對素質教育的貫徹和落實,有利于下一步教育改革工作的推進,也有利于學生本身的發展,針對農村高中教育中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備相對不足的局面,也應通過提升教師待遇水平、加強財政投入等方式解決,使農村高中音樂教育得到進一步完善,并為其他地區高中教育以及各級教育提供經驗參考。
有關素質教育論文
教育論文9
【摘要】 自從有人類社會,就有殘疾兒童的存在。有殘疾兒童就有特殊教育,由于中國的特殊教育起步較晚,各級各類特殊教育機構數量還有限。實踐證明,提高殘疾人自身素質,讓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根本在于教育,特別是殘疾兒童的早期教育。特殊教育的老師雖然可以在教學中掌握學生的不同需要,并提供盡可能多的幫助,但父母卻是與子女相處最長也是最了解子女的人,故此特殊兒童的成長,家長擔任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關鍵詞】 特殊教育 家長教育
家有特殊兒童對父母來說,是很復雜的心情,包括了罪惡感,焦慮,否定,依賴…等。首先,當父母知道自己有個特殊兒童時,會顯得悲哀和傷痛,可能會持續一年以上,才慢慢的接受這個事實。
孩子有任何方面的障礙,對父母而言都是震撼的,但是父母卻是接觸身心障礙兒童時間最多,最了解特殊兒童的人.因此在幫助殘障兒童成長的過程中,家長的地位及重要性絕不亞于教師或相關專業人員,父母的角色與任務也不是他人所能取代的。
以下有幾點,提供父母親們參考:
1.家長與教師不斷地探討適合的教學方法與教育思想,提供合乎孩子特殊需求之教學內容,雙管齊下,發揮孩子的潛能。
2.家長需讓孩子盡早接受專業的治療與安排,以提早進行學習與補救,并配合學校的教學活動,融入居家生活中的一部份。
3.積極的人生觀重新學習以不同的眼光看人論事,珍惜最可貴的生命,以及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4.推廣融合教育,融合教育乃未來特殊教育之趨勢,家長對融合教育應該有正向的態度,并了解其重要性.普通生家長會懷疑將特殊兒童融入普通班中,則特殊兒童與普通兒童顯得差異太大,教師如何在課程,作息環境,活動安排及教室管理上同時滿足普通與特殊兒童的需求。 因此必須教育普通生家長相信融合教育對他們的孩子并不會造成學習落后,反而能培養出體貼他人的同理心,尊重個別差異,并認同自我價值。
特殊的孩子并不是他前世犯了什么罪,今世才得到報應,也不是他的父母做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連累他的'孩子,他也是個生命體,獨一無二的個體,只是他比一般所謂的“正常人”需要額外的幫助,才能學會生活的基本技能,而且有越來越多發現,證明殘障的人雖然在某方面有缺陷,卻往往在另方面比一般人靈巧。例如,失聰的人視覺特別敏銳,失明的人觸覺和聽覺特別敏銳,自閉兒有的在數理方面具有資優的表現。由此可見,重視特殊教育并不是浪費,而是人才投資。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每個家庭都能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特殊兒童,給他們良好的教育,讓他們在社會上也能享有平等立足的空間。
教育論文10
摘要:
近年來我國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中職學生的數量也日漸增加,校園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因此如何加強中職學生的安全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本文基于這一背景,對中職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進行論述,并探究目前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使中職學生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能夠自救,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
關鍵詞:
中職學生;安全教育;問題;措施
1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國家對于中等職業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安全教育問題也成了越來越多人關注的話題。進行學校安全教育,使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在發生緊急事件的時候進行自救,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自己的成長,也有助于社會的和諧發展與穩定。
2校園安全教育的重要意義
2.1接受安全教育是法律對公民的基本要求:
一個符合社會要求的勞動者不僅具備專業的技能,還必具備較高的安全意識和處理安全事件的能力。使其在工作的過程中能夠按照工作要求進行安全的操作,并且在工作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著安全意識,減少安全問題的發生。
2.2中職學生的特點:
第一點、中職學生缺乏社會經驗。
中職學生的年齡普遍較低,一般在15周歲到18周歲之間,絕大多數的中職學生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他們擁有的社會經驗比較少,為人單純,對人沒有防范意識,缺乏安全知識,因而成為各類安全事件的受害者。有的學生在食堂吃飯,用自己的手包占座、在宿舍貴重物品亂放、面對小偷行竊、歹徒搶劫等不知如何進行處理。
第二點、中職的生源層次參差不齊。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中等職業招生成為一個大問題,面對越來越少的生源、為了能夠順利招生,不得不一再降低招生門檻,這也就出現了中職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有的學生是通過中考進入中職的,也有的學生在社會上闖蕩兩三年后,被家長強制送進學校,這些在社會上闖蕩過的同學難免沾染了社會的不良風氣。
中職生源的多樣化,也使得學校進行安全教育分外重要。
第三點、心理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中的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中考選拔的。這些學生或者在中考中發揮失利、或者文化基礎比較差,因此他們在進入中職以后,內心難免有不服氣或者自卑的情緒,這樣的負面情緒可能使的他們玩世不恭、不認真學習、或者自暴自棄,無心向學,最終導致一些侵害案件的發生。
3中職學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3.1安全教育的方式簡單、效果不佳:
目前雖然越來越多的中職負責人開始重視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仍然停留在表面,通常是掛掛條幅、開開會,但是這些方式都比較敷衍,并不能夠對學生產生太大的影響,學生在看到條幅的時候也是一笑而過,并不會往心里去。安全教育涉及的內容比較多,進行交通、醫學類的安全教育對專業性要求比較高,但是在中職中負責安全教育的通常都是本校的教師,教師也是現學現賣,因此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比較少,安全教育的效果比較低。最后安全教育對實踐有很高的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后再進行實踐訓練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目前中職只有理論課程,而缺乏實踐課程,因此安全教育的效果差強人意。
3.2學生對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中職學生的年齡偏小,社會經驗偏少,遭遇過的犯罪事件、災害事件幾乎為零,因此在面對學校進行的安全教育的時候,總是認為那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自己身邊不存在類似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中職學生的范防意識比較低。經常會出現學生離開宿舍不鎖門而丟失貴重物品的情況。中職學生的對他人盲目的信任也是出現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例如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回家途中遇到一個看似慈祥的人,與其進行熱情的交談,最后被其以介紹工作的借口,拐騙到貧困地區。
4加強安全教育的主要措施
4.1領導重視是安全教育的關鍵:
學校領導是學校工作的決策者,學校領導的安全意識會對學校管理產生重要的影響,會影響學校教師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因此首先應該加強對學校領導的安全意識的培養,使學校領導人在領導學校發展的過程中能夠高度重視安全教育,能夠督促有關人員將安全教育落實到實處,從而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減少安全事件的發生。
4.2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課程,把安全教育貫穿到各專業課程教學中:
針對目前中職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該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課程,雖然目前我國并沒有編制統一的'安全教育的教材,但是各省根據本省的特點編制一些教材,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邀請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講解,例如在進行法律方面的講解的時候,學校可以邀請專業的律師幫助學校進行講解;其次設置實踐課程,在講解了理論知識之后,應該配置相應的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及時檢驗自己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借助于實踐課程使自己能夠更好的把握有關知識,例如在講解了如何在火災中逃生之后,可以使同學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幾種滅火器進行操作,幫助學生自制工具逃生和利用安全通道逃生,使學生能夠有效掌握火災逃生知識。
4.3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加強中職學生安全意識培養勢在必行。首先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安全意識,安全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而說教式的安全意識教育又可能引起學生的反感,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偶爾插入一些關于安全意識的話題,不僅能夠近期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其次教師與學生進行座談會,教師與學生進行座談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還可以使教師的講解內容深入人心,因此教師可以舉辦關于安全教育的座談會,與學生面對面的談安全問題,通過一些安全事件的講解,使學生能夠發現社會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凡,黎艷.淺談中職學生心理咨詢中的安全環境創設[J].新課程(下),2015(06)
[2]王磊.淺談中職學生管理中的情感教育[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5)
[3]羅麗靜.試論新形勢下的中職學生安全教育[J].科技信息[J].2013(05)
[4]劉遠全.淺談中職學生的安全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01)
[5]龔少東.學校的職業健康與安全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5(09)
教育論文11
古埃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由于過早地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她為人們留下豐碩人類遺產的同時也為后代人留下了許多至今無法用科學解釋的謎團。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民族不僅是建筑的高手還是化學世界的探索者,他們在冶金、釀酒、醫藥、制陶工藝、染料制作、香水制造、玻璃加工以及木乃伊制作等方面所掌握的知識,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遺產。
1扎實的冶金技術有一種說法,化學的英文單詞chemistry就是起源于古埃及語“黑化”,拉丁譯音為“Khem”,是古埃及煉金術的第一步工序。由此可見,古埃及人很早就發現并開始使用金屬制品[1~3]。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已經掌握了有關銅礦的知識,并且掌握了提煉金屬銅的技術。古埃及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從銅礦中提煉銅的國家。他們將銅礦與炭粉在鼓風設備的協助下,在坩堝內高溫加熱,從而提煉出金屬銅。青銅,一種金屬銅和金屬錫為主形成的合金。早在公元前20xx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經普遍使用青銅器具。他們將進口的錫礦石(主要成分SnO2)和銅礦石或粗銅與炭粉一同放在鍋爐中加熱,得到青銅合金,由于合金的硬度要高于金屬銅,因此在工具和武器的制造上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圖坦卡門(公元前1341-1323年)的墓中還發現大量的青銅和銅質器具。古埃及人還利用炭粉,從硫鉛礦(PbS)和白鉛礦(PbCO3)中提煉出了單質鉛,化學反應如下:2PbS+3O2+C→2Pb+2SO2+CO2黃金最早是含金的石英砂被沖上河灘,因為這類沙子密度較大被滯留在河岸,經過河水的沖刷逐漸顯露出金的光澤而被人們發現。隨著技術的發展,古埃及人將含有雜質的黃金與鉛鹽在一起鑄熔,去除雜質后得到更純的黃金。古埃及的金匠也是手藝非凡,其中最杰出的作品當屬法老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金匠們在厚厚的金板上鑲上各類寶石,并精心敲打出人臉的造型,這些即使是現代機器工藝也難以復制。由于金屬的所有權直接關系到皇室及神權的統治,自公元前2500年起,古埃及的法老們就已經控制了金屬冶煉和金屬礦石的采集及管理,并聯系古埃及的神廟在實驗室里開始進行化學研究。
2神秘的木乃伊提到古埃及的木乃伊(mummy),很多人會覺得毛骨悚然,但是在古埃及人看來人在死后生命還會延續,靈魂會依附在尸體或者雕像上。所以他們把尸體制成木乃伊,使其保存完整,與生前一樣給予同樣的關切,因此古埃及人十分重視木乃伊的制作。木乃伊的制作過程中同樣滲透了很多化學道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死以后將會用蘇打水(Na2CO3溶液)洗凈,送到被稱為“美麗之地”的培爾?那非爾完成后續的防腐工作。尸體的面部采用涂抹大量松脂的方法防止過快干燥,以保護面部形象。身體內臟會被取出,但保留作為智慧象征的心臟。將身體的軀干部分在大量的泡堿粉末(Na2CO3?10H2O)中浸泡40天,達到完全脫水的目的。軀體水分吸干以后將在腹腔內填充大量碾碎的香料布包,包括末藥、桂皮、泡堿、鋸末等,再將切口縫合。為了保持皮膚的柔軟度,還會在身體上涂抹牛奶、葡萄酒、香料、蜂蠟、松脂和柏油的混合物。尸體在經過上述處理后還會再涂上一層松脂來達到防潮防腐的目的,最后再用白色亞麻布將軀體包裹起來。當然這種昂貴的待遇一般只有法老、達官貴人以及富翁才能夠享受。3金字塔建構材料“建造金字塔的材料是怎么運送的?”“普通的石頭怎么可能建造出那樣龐大的建筑?”這樣的疑問一直困擾著很多人。直到20xx年法國航天研究院(ONERA)的材料物理學家吉勒?于格(GillesHug)和美國費城德科賽爾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教授米歇爾?巴爾蘇姆(MichelBar-soun)的文章中指出:古埃及金字塔群的一部分石塊是合成石灰石。金字塔建材為混凝土石方的傳言才得到有力證實。他們通過將胡夫金字塔頂部的石料樣品與附近采石場石料對比發現,胡夫金字塔的石材成分要比后者復雜得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也顯示,金字塔頂部石塊中的某些顯微部分帶有快速化學反應的痕跡,因為一旦反應過快,這些顯微部分未能自然結晶。
4傳統的釀酒工藝古埃及人很早就開始釀造美味的葡萄酒和啤酒了。他們將葡萄在大盆中踩碎,汁液就會被擠壓出來。收集來的葡萄汁液首先在大木桶里靜置發酵,然后再將其倒入雙耳細頸瓶中進一步發酵,過程中細頸瓶的瓶口要用泥塞塞緊,為了讓發酵過程中的二氧化碳(CO2)釋放出來,還特別在泥塞上戳上幾個小孔。古埃及的葡萄酒種類繁多,其中以甜酒“Mareotis”最為著名。古埃及的啤酒廠多建造在面包房附近,因為古埃及人是用圓面包來釀造啤酒的。他們用棗來培養發酵啤酒所用的酵母菌,大致過程為:將面包切碎,加水和棗制成糊狀放在很大的容器里,待汁液從紗布中流出后就成了美味的啤酒。為了加強啤酒的香味,他們還會在里面添加很多草藥,其中“zythus”啤酒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5備受喜愛的黑色眼影古埃及王室使用黑色眼部化妝品,不僅變得更加美麗迷人,據稱,這種“魔力”化妝品使用后會受到埃及太陽神的保護,避免感染某些疾病。科學家研究發現,這些黑色眼影的主要成分是含鉛化合物PbS和Sb2S3,可促進人體皮膚細胞多形成240%的NO,NO恰恰是人體內一種重要物質,可促進人體免疫系統預防疾病。這項最新研究完全支持古埃及人的觀點———“魔力”眼部化妝品可預防疾病,但事實上這種保護作用并非是埃及太陽神所賜予的,而是基于化妝品中的成分。
6多彩的顏料古埃及法老以及達官貴人墓穴中的壁畫經歷幾千年的時光,依然保留著當初的神采。其中的秘訣在于繪畫的顏料都是采用有色的無機化合物,主要的有色顏料見表1。古埃及人除了擅長使用天然的有色化合物以外,他們還利用化學反應積極創造新的色彩[4]。例如埃及藍,主要成分為CaCuSi4O10,是一種鈣銅硅酸鹽,它是由石英砂、碳酸鈣、銅的化合物以及少量的堿在高溫下加熱產生的,主要反應見下:Cu2CO3(OH)2+8SiO2+2CaCO3→2CaCuSi4O10+3CO2+H2O7染料的提取古埃及是一個十分擅長印染的民族,他們很早就已經利用明礬(KAl(SO4)2?12H2O)印染布料。因為明礬中會摻雜部分鐵元素,在印染過程中常常達不到想要的顏色,而古埃及人利用重結晶的操作方法,將明礬凈化較好地避免了這樣的困惑。除了礦石染料,古埃及人還利用蔬菜汁作為染料使用。他們從茜草中提取紅色物質1,2-二羥基蒽酮,即茜草素作為紅色染料,從靛藍植物和菘藍中,利用揉碎發酵的方法提取出其中的靛藍色素,作為藍色染料。最高貴的顏色當屬泰爾紅紫即皇紫,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種二溴靛青類化合物。古埃及人還遠赴地中海捕獲一種有殼生物并從其體內提取出一種無色的物質,作為染料的前身,當這種物質經過陽光的照射以后,高貴的紫色就顯現出來了。古埃及人在化學工藝的發展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沒有高深的理論知識支撐,他們確實利用化學不斷地改善著自己的生活。
教育論文12
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所持態度的心理反應。愉悅的情感體驗可以使人感知敏銳、記憶增強、想象豐富、思想活躍,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是否重視情感因素,會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
古人說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們知道,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雙邊活動。心理學揭示的規律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在心理上從來不是單向流動的,在這個流通過程中,教師的教育態度一經轉化為學生的情感體驗,那么學生就會產生相應的態度來對待教師;而教師又根據學生的反應態度加以判斷,表現出進一步的態度,如此循環往復就不斷影響著、加深著互相之間的情感交流,由此逐漸形成并調節著各種形式的師生關系。教師一旦與學生之間有了情感的溝通,就會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對接受教育的反感就會被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老師是值得親近的,信任的朋友,這就為學生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礎。許多成功的教師,既不體罰學生,又不訓斥學生,卻在學生中有極高的威望,言如“圣旨”,學生對他崇拜得“五體投地”。因此,良好的情感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梁,它溝通師生之間的關系。這也正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
情感還直接影響教育的效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態度可以引出學生的情感體驗,而這種情感體驗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比如,當一位教師大聲訓斥犯錯誤的學生時,學生可能口服而心不服.并再次犯同樣的錯誤,甚至在心理上產生反感或排斥。因此,教師呵斥,已經使得師生情感“分離”。學生在這時往往不易接受教師的教育,教育效果也適得其反。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如果教師把教學過程作為向學生傾注愛的主渠道,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傳遞鼓勵、信任的情感信息,在這種情意融融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接受教育就有了情感基礎,他們就會在一種自覺和不自覺中去看、去聽、去說、去學習、去感受。這樣學生不僅接受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的情感的體驗,這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前提。反之,處于冷漠、猜疑、埋怨等消極情感狀態時,由于情感上的相悖,學生就往往把教師的要求視作惡意或刁難,從而產生抵觸情緒和對抗行為,導致教育失敗。
那么,怎樣與學生建立融洽的情感關系呢?筆者就此談談以下兩點認識。
第一,師生之間相互信任是建立情感的先決條件。
因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教師“作用”的對象,又隨時顯示出一種“反作用”,這種反作用表現在:教師的教導和要求都要經過學生情感的過濾和催化。如果沒有信任就達不到教育者所期望的預期效果。當教師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學生的信任后,學生即會把老師看成一個可以親近的朋友或慈愛的長輩,他們會確信老師講的話的真實性和正確性,容易把老師的要求轉變為自覺的實際行動。如:在與后進生談話時,教師應將“與人為善”的愛心傾注給后進生,給他們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入,使他們知道老師對他們并沒有放棄,感到老師的可信性,這樣就為轉變他們取得了主動權,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給予熱情鼓勵,給他們克服缺點的勇氣和信心,相信他們一定能改好,久而久之在他們的意識里,就會形成好學生的自我形象,這對其學生自己的成長,對于教師的施教都是十分有利的。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學生,他的缺點很多,若要批評,天天批評都不過份。但是,這樣做只能打擊他的自信心,解決不了實際問題。我想他不缺少批評,缺少的是鼓勵,缺少的是別人幫助他找到長處,缺少的是老師對他的信任。一次,我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不少的優點呀!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樣吧,我限你兩天內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真的要批評你了。”第二天,他很緊張,滿面通紅.極不好意思的告訴我:他心腸好,力氣大,反應迅速,畢業后想當兵。我聽了,以完全信任他的語氣對他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你這種人,到哪里都喜歡你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衛祖國,是很光榮的事情,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科學文化知識,軍事現代化、武器現代化、管理現代化,更需要真才實學的人。”他聽了高興極了。我第一次看到了他那自信的笑臉。這以后,他心地更善良,更愿意幫助別人,更愿意為班集體做好事,勞動起來積極肯干,學習也漸漸認真了。在班干部改選中,全班同學都不約而同地推選他擔任班上的勞動委員,他激動地說:“謝謝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信任,既然大家看得起我,我決不辜負大家的期望。”此后,他果然做到了。現在是一名優秀的消防軍人,當他拿到優秀士兵的那一天,他把獎狀給我看了,充滿了自豪和驕傲。
第二,愛是教師與學生建立情感的橋梁。
對學生要愛字當頭。不論是怎樣的學生,我們都要“愛”。要愛學生,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各方面,不論是學習上,家庭上,還是個人成長方面。通過這些細微工作,我們就會發現學生有許多閃光點。就是平時在我們眼里那些“一無是處”、“無可救藥”者也有可取之處。如他們中大多數能正確認識自己,制定努力方向和奮斗目標。各方面暫時還跟不上的學生,有不少是社會、家庭等方面原因所造成。如:性情孤僻,言語偏激的學生,多數是父母離異或不和睦家庭的子女;一些對班集體的榮辱,對學校的活動漠不關心,視而不見,自卑感強,心理負擔重的,大多數是家庭生活環境較差或父母地位較低的;而有一些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想做,喜歡高談闊論的則多來自家庭經濟條件好的。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都要愛宇當頭,從生活、學習、思想、情感上給予關心。讓他們從老師處得到師愛,在班集體中得到溫暖,用人間真情去激起他們希望的浪花,幫助他們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樹立競爭意識,多為他們營造參與競爭的機會,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自己在班集體中的形象;用愛心去洗凈那些傲慢者的傲氣,教育他們學會尊重別人、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學會從小事做起,力爭把小事做好,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只要教師向學生傾注了足夠的愛,還怕師生情感建立不起來嗎?
教育學生,是一個艱巨的靈魂、性格的塑造工程,而情感存在于人身上,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良好的情感能轉化為學生積極向上的內部動力,使他們感到知識在他們手中變成了力量,這時的學生富有成就感,信心百倍,積極向上;相反,遭遇到教師厭棄的學生,則往往會從中感受到社會的否定和排斥,于是就會自暴自棄,消極悲觀,不求進取。當今中國,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其自我意識十分強烈。,如果我們的教育還只注重單純的說教,而忽視情感的因素,則只會事倍功半,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現代教育必須重視情感因素。人是有感情的,何況天真無邪的學生呢?我們作教師的,應該以真摯去換取學生的真心,以真摯去激發學生的真情。以傳授的真“理”去激發學生獲取真“知”,真正將情感感融于教育之中。
教育論文13
一、校園文化建設在大學生個性化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1.校園精神文化指導著大學生個性化教育。
一方面,高校校園的精神文化對學生個性化教育具有導向作用。對個性界定的不明確,難免在追求個性化的道路上有些時候不小心會誤入歧途。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通過熏陶、教育的功能,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精神土壤。另外,良好的校園精神文化尊重每位學生生命的獨特性,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立的人格特點和價值。
另一方面,高校精神文化對大學生具有激勵作用。校園精神文化的核心是圍繞通過學習的發展目標塑造共同的價值觀、共同的價值理念和價值觀,使每個校園人都能體驗到這種文化氛圍,產生一種自我增強的激勵機制,激勵大學生把自己培養成社會需要的人才而刻苦學習、不斷進取。
2.校園制度文化是大學生個性化培養的保障。
首先,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極大的提高學校的文化品位。制度文化是一所學校為了實現自身的價值指向而培育的一種規則性的文化,體現了一所高校的理念和精神,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管理思想和水平,能激勵學生積極進取、開拓創新、奮發圖強。
其次,良好的制度文化可以極大地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促使高校進行自主創新和觀念結構的深層變革,從而有效地提高學校的綜合競爭力。
最后,良好的制度文化培養學生獨立的人格和獨特的品質。人才的培養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還包括道德品行、科學精神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3.校園物質文化是大學生個性化培養的外在條件。
首先,優美和諧的校園環境對生活在學校的大學生具有陶冶情操和規劃自己行為的作用。美好的環境使學生受到感染,激發他們學習、去完善自我、追求美好自己我的內驅力。其次,美好的校園物質文化讓學生追求完美的人格,強化大學生的審美感受力。比如,學校的雕塑等人文景觀的設計,都體現了個性化的原則;學校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傳統,讓在校的學生領悟到校園個性美。
再次,校園物質文化具有啟動和自我約束的作用。在教育創新的今天,校園物質文化也成為了先進校園文化的前奏,隨處可見的節能環保語展示了學生綠色環保意識;櫥窗中的就業指南代表著學生不斷勇敢向前、積極追求自己理想的個性精神。
二、基于培養大學生個性化教育的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索
1.加強校園精神文化個性化建設。
一是發揮大學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的校園精神文化集中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宗旨,個性和精神面貌,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校園精神文化雖然是無形的,但是一旦形成,就建立起自身的行為準備,引導全校師生接受思想引導,情感熏陶和人格塑造,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是改變教育理念,樹立個性化的價值觀與學生觀。
一方面,要讓學生樹立個性化的教育價值觀,讓學生自己認識自己的差異性和獨特性,并根據自己的.差異性,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努力培養創新意識,把理論學習積極地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并在社會實踐中去繼續吸收學習。
另一方面,要讓管理者和教師樹立個性化的學生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特點,善于發現并重視其每個學生個性特點和差異,通過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發展。這就要求學校管理者和教師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學生,有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學會換位思考。同時,學生的可塑性較強、發展潛能很大,教師既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只有樹立起正確健康的個性化學生觀,師生的關系才會從之前的害怕教師到后面的亦師亦友。
三是加強學風建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設計人才培養方案之前,要讓學生了解自己所選的專業是什么,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么,要讓學生自己心里有數。
其次,學校和學院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再次,學校適當的進行優化課程結構體系,調整好課程與實踐的學時比例時間,積極鼓勵學生走出去學習,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自己的需要。
最后,要拓寬大學生知識面和視野,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和綜合運用能力,早日讓學生成長成才。
2.促進校園制度文化個性化建設。
首先,管理制度個性化。個性化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就是針對教學管理采取的個性化的教育,這種模式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大學生個性化,承認大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充分開發大學生的潛能。主要可從以下路徑去探索: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管理理念,變剛性管理為彈性管理,既有剛性也有柔性,剛柔結合,管理的效果才更佳;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關注大學生個性化的差異,對于大學生的特殊才能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培養,對于大學生不良的心理和行為問題,要幫助其矯正;幫助學生去不斷的自我認識,找到自己個性發展的獨特點。只有真正把學生個性化教育放在首位,尊重學生,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才有利于個性化教育的發展。
其次,優化課程結構設置。高校要有自己專業特色的課程,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交叉選課,既擴展了視野,又能修到分數;要把眼光看遠,可以考慮校外資源的共享,特別是網絡資源的共享,對于其他學校的省部級國家級優秀課程,要多學習參考;對于校級品牌課程,要估計有特色有個性的教師去教授,讓學生領略到大師的風范。
再次,改革教學評價體系。要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打破教師之前所接受的傳統的教育觀;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學習不僅僅是死記硬背,不僅僅是為了期末成績,也不僅僅是為了評獎評優,真正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創造性的思維;要建立多元化的評教體系,把對教師綜合能力的測量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加強師資力量隊伍的建設。
首先,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有個性。要敢于摒棄之前自己所接受的傳統教育,教師在授課時要將自己個性比如敢于挑戰和否定權威,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獨特看法,學生也會從教師身上感受到教師的魅力,教師切忌不可照本宣科,毫無想法。
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多地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摸清楚學生的個性特點,熟悉他們的成長背景環境,尊重學生個性特點的同時,也要正確地加以引導,引導學生多注意發現自己的潛能,并幫助學生有效地開發和運用自身的潛能,并為之奮斗。
4.加強社團活動和實踐活動。
首先,加強社團活動管理,充分給予學生個性張揚和發展的平臺。每個高校都有學生社團,社團是大家因為共同的愛好興趣特長而相聚在一起,個性與個性進行碰撞,個性得到張揚,碰出思想火花,這是一種青春的激情,社團是每個高校一道獨立的風景,他們充滿蓬勃朝氣。
其次,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校每學期都會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學校希望學生能夠將一學期在學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實踐中,理論聯系實踐,實踐豐富理論;另一方面,學校希望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后,能夠更加清楚的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繼續保持優點,同時要慢慢的改掉缺點,如果在校期間能夠發現自己喜歡的職業,并且該職業與自身的潛能有較大的聯系,這是一種幸福,為日后的職業規劃做好準備。
教育論文14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育人的陣地。而中職學校更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技能型勞動者的主陣地。職校畢業生大部分要從學校走向社會,走向各種工作崗位,就必須對他們進行擇業教育、創業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團結協作、互助友愛、無私奉獻的精神。因而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前提。
一、加強中職學校教育的必要性、緊迫性
(一)從中職學校學生現狀來看:由于目前中職學校的學生都是上世紀90年代初出生的,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在蜜缸里泡大的一代,經過了普通高中的層層篩選,來校就讀的學生在學習、能力、素質等方面普遍低于普通高中生。中小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是導致學生素質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學生把許多不良行為帶進校園:上課進進出出、吃東西,碰到老師熟視無睹、亂扔垃圾、說臟話、曠課、逃學、聚眾斗毆、違反規章制度等現象非常普遍。這給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增強了緊迫感。
(二)從社會環境看:不良思想文化對學校德育工作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在改革開放中,由于受社會一些不良風氣的影響,西方資本主義腐朽糜爛的生活觀,通過影視或網絡傳入我國,像洪水猛獸般腐蝕著我們青少年的思想,使學生的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向,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等消極情緒時有存在,甚致有部分學生半夜爬圍墻出校門,到網吧通宵上網。加上社會上某些人的認識偏差,“職高無用”論使他們厭學情緒普遍高漲。因此,如何管好學生,使他們勤學、好學,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大課題。
(三)從家庭教育看:現在獨生子女家庭多,很多學生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跟爺爺奶奶生活,由于缺少父母的管束,加上隔代的溺愛,使孩子變得自私、缺乏同情心、大手大腳、好吃懶做、不思進取,怕苦怕累,經受不起大的挫折,缺乏獨立生活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也給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難度。
二、當前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誤區
(一)指導思想不端正,對德育教育的內涵理解片面。長期以來,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就業率的影響,只強調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掌握,卻忽視了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把智育當“硬件”來抓,德育當“軟件”可有可無,結果“軟件”真的軟了,“硬件”也沒有真正地“硬”起來。同時,對德育教育的內涵理解片面,一是把德育簡單地理解為紀律教育,造成學生們搞好衛生是為了保住流動紅旗,守紀律是為了維護集體榮譽的思想,給德育教育蒙上急功近利的色彩。二是把德育等同于思想教育,忽視了學生道德行為方面和個性心理素質及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勞動觀念、公民道德、堅毅勇敢品質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各方面欠缺。三是以智代德,一俊遮百丑,長期以來的“成圣成賢”的單一價值觀念濃厚,培養出來的學生是“高智低能”的“廢品”,有些甚至是“高智低德”的“危險品”。
(二)由于中職學校生源因素的原因,導致對學生的過分溺愛。多年以來,由于社會上新的“讀書無用論”的產生,及學生、家長對中職教育的認識不全面,再加上社會民辦職校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導致中職學校的生源嚴重不足。學校本著學生是“上帝”的觀念,過分溺愛、遷就學生,表現在對校規校紀的執行放松,對違紀違法的學生寬容。現在的學生思想走越來越開放,生活方式也越來越新潮怪異,中職生戀愛不僅蔚然成風,還的愈演愈烈之勢,學校對此只作輕微處理,目的是減少生源流失,對違紀嚴重的問題學生,學校作出的解釋也是:招生不易,正面教育為主吧……
(三)德育內容空洞枯燥,德育方法陳舊落后、簡單粗暴,理論脫離實際。學生為什么對德育感到枯燥乏味,主要是活動停留在“口號式”、“文件式”,學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反感。活動轟轟烈烈,學生表面積極參與,而心靈靜若止水,不能起到喚醒、激活與弘揚個體道德潛能中積極的、建設性的因素,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其結果只能是低效或者無效的。
三、加強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幾點建議
在新的形勢下,如何走出困境,增強德育工作的主動性、針對性、實效性,成為德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
1、根據中職學校學生思想道德現狀,改進思想道德建設格局。根據上述中職學校存在的問題,使我們明白,如果還是用概念化的空洞理論說教,運動式的一陣風的做法等“老傳統”“老經驗”來進行德育教育已經行不通了,或者是僅僅通過開設德育課程,僅僅依靠學生管理部門和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也還是不夠的。我們得改進學生思想道德建設格局,形成一個以書記校長為主的學生管理部門,班主任為骨干,科任老師和學校其他人員都參與的學校德育工作機制;形成一個以德育教學為主、各種活動為輔的德育工作渠道;形成以愛國主義教育、法紀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線的德育內容體系;形成以德育教育為主,各種活動潛移默化為輔的德育工作方法體系。通過構建一個全員參與、全程管理、全方位滲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針對性。
2、根據中職學生的專業特色,以專業社會實踐為契機,深化職業道德教育。中職學校學生有著很強的專業對口特色,從他們一進入職校的'大門起,就是為了某一些“專業”,而這一“專業”又和學生畢業后所要從事的“職業”有著密切的聯系,因而,在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體的某一職業的職業道德規范為入口,一方面在專業課程的課堂教學及實際操作中引導學生了解社會對該專業人員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強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在具體職業環境的氛圍中,進行思想道德教育,開展有針對性的德育工作,使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實效性。
3、根據中職學校學生心理特點,加強心理輔導咨詢工作,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現代的中職生生活在多元世界里,信息渠道廣泛,多維觀察社會,認識觀念上的意識較強,多了一些主見,多了一些個性。學校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疏通學生心理中的不滿、煩悶、逆反、嫉妒、自卑、焦慮、急躁等為良情緒,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拉近師生的距離,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4、強化師德建設,優化德育干部隊伍。師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關鍵,德育工作者應加強培訓和學習,了解德育的新動態,接收管理新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別是對年輕德育工作者采取以老帶新的結對子的方式,以提高他們的素質。
5、嚴肅校紀校規。學校只有嚴肅執行校紀校規,才能創造優良的校風、學風和班風,才能弘揚正氣,順利地實施德育教育,對嚴重違反校紀校規的學生,應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養奸,只有這樣,才能構建和諧校園。
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隨時代的發展而采取相適應的方式和措施,只有這樣,德育教育才能春風化雨,育人成才顯神效。
教育論文15
[摘要]本文探討了在美術教學中,如何改進老實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游戲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和掌握技能。
【關鍵詞】情景 角色 興趣 游戲規則 交流
改變以往的教育教學模式,在美術課的教學中,將“游戲”進行到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樂”,“樂”中“學”。應注意幾點:第一,教師的角色。課堂上學生是主角,把課堂還給學生。第二,設立一個游戲情景,讓學生融入游戲情景中,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心理。第三,開啟學生對作游戲的興趣。關鍵就是一個“趣”字。實現“課伊始,趣伊生”。第四,設定游戲規則,解決學習中的困難。第五,總結和交流游戲(也就是玩)。課堂是可以變成樂園的。讓每一個學生幸福得在“學”中“玩”,在“玩”中“學”。
1教師的角色
在課堂上,教師到底是在扮演什麼角色?教師一旦定位好在課堂上的角色,你就可以成為配合主角的任何角色。教師由講授者變成了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解答者。在美術欣賞課上,許多老師感嘆:欣賞課難上啊l有人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如果讓學生們暢所欲言,說感受、說見解、提問題、做補充,他們就會宛若一群藝術評論家。他們會在先說中得到滿足,在愉快的氣氛中學到知識,這不正是課堂要達到的目的嗎?學生的地位也得到了轉變,變教師唱獨角戲為師生共同參與。
2創造游戲的情景
優化課堂角色,設立一個有針對性的游戲情景。比如,在《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活動蘭中,讓學生設計制作一個家居小擺設時,先讓學生看一段短片:一個牛仔褲在一個漆黑雜亂的角落嗚……嗚……嗚……的哭,邊哭邊哽咽的說:“我又臟……又破……小主人不要我了”。這時一些小東西(針線、大頭針、曲別針、訂書器)跑過來,說:“你別著急,讓我們來幫助你,重新回到小主人的身邊”。從課一開始就切入短片,這樣會引起學生更大限度的關注、思考。學生會想如果是我,我要怎樣做才能讓牛仔褲變廢為寶,重獲新生,重新回到小主人的身邊呢?于是學生會自己主動的去想辦法,去主動的解決問題,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心理。
3開啟游戲的興趣
游戲是人類的.天性,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會很喜歡,怎樣才能在“玩”中“學”、“學”中“樂”。怎樣才能在課堂將游戲(也就是“玩”)進行到底呢?其中的關鍵字就是一個“趣”字上。還拿《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這一節課來說,這里的“趣”就應該是先動手把牛仔褲固有的外形毀掉再把它變成另外一個東西的“變”字里面了。那麼怎樣“變”,變成什麼樣子,都是學生的興趣所在。形成一種“課伊始,趣伊生”的效果。
4設定游戲規則
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每組拿出一個可執行性的方按,然后再討論在實踐中的具體操作和分工情況。讓他們在一定時間內完成,然后展示評比,設立獎項。比如:還拿《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活動三中,讓學生設計制作一個家居小擺設這一節課來說,教師適量的做出指導,演示一下,只用剪子把牛仔褲的固有形象剪開,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做成什麼,告訴他們你要頒設一個最佳創意獎和最佳巧手獎,然后分組制作。學生分組制作,要給他們制造一個激烈的競爭氛圍。激勵每個小組的學生互相合作,在其中使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得以滿足,個性得以發揮,相互取長補短,養成互相協作的團隊精神,使學生在制作的過程中,不以自己為中心,而要從集體的利益出發,讓他們明白一個成功的作品屬于自己也屬于集體。這樣收到的效果是你想不到的,孩子的想象力永遠比你想象得要高很多。有的組做出了地擦、收斂架、筆筒、板擦、裙子、筆套、小書包、CD架、CD包、帽子、傘套、錢袋、鞋托、微波爐用的手套、漂亮的蝴蝶結、沙發靠墊、手機套……給老師提供了更多了解學生學情的機會,學生成了課堂的真正主體。
5總結和交流游戲(也就是玩)中的不足
(1)它只對極少部分學生進行了片面的評價,大多數學生不能獲得發展性評價;(2)評價方式單一,權威性過強;(3)評價易脫離學生實際,易用成人的尺子去衡量學生;(4)強化了評價方式的甄別與選拔功能,打擊了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是可以變成樂園的。讓每一個學生放下思想包袱,幸福的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樂在其中,其樂無窮。將“游戲”進行到底!
參考文獻
【1】教育學心理學
【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09-29
教育論文05-22
美育教育論文06-10
【精選】教育教學論文06-16
關于教育論文11-09
小學教育論文05-20
小學教育的論文05-27
【精選】賞識教育的論文06-29
教育論文【優選】07-07
教育故事論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