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家庭教育論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庭教育論文1
摘要: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的質量優與差直接影響到學校教育。因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補充。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迅速的發展,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教育聯系更加離不開信息技術,而在各種信息技術中,“校訊通”被廣泛運用。學校可以通過“校訊通”聯系家長、通知作業等。確實給家校之間的聯系帶來了便利。解決了一線教師與家長溝通難的問題,保證了學校和家庭教育同步進行。
關鍵詞:校訊通家校教育家庭教育
內容:
一、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家長的言行舉止都在有意無意的影響著孩子。學校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成果的一種方式和途徑,學校教育是使孩子學會更好的融入群體與社會當中,使他們學會與人行處和學習。這兩種方式的教育都在不同程度對人的一生產生影響,二者雖然方式、途徑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所以學校與家庭,必須密切配合,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校訊通”是家校聯系的重要途徑。
“校訊通”是一套集先進的計算機技術和無線通信技術于一體的信息交流系統。它能夠有效解決老師和家長之間溝通,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通過“校訊通”這個信息平臺,可以讓家長每天都能了解到孩子自己在學校的情況,也可以讓家長隨時、隨地的向老師提出建議或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現。它充分利用了教育資源,為學校、家庭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和諧共育的局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以前我們和家長的溝通不外乎就是家訪或家長會,后來有了電話,但是這樣的溝通方式存在弊端。家訪有可能遇到家長不在家,打電話有的不能及時接聽,這樣學校和學生的家庭溝通就存在了斷層,就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而校訊通就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老師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將孩子在校的情況及時的發送給家長,將班級的一些重要通知、家庭作業、考試情況發送給家長。以前,我班總幾個孩子總抄不明白作業,后來我利用“校訊通”每天發送作業,從那以后,家長打電話詢問的少了,作業質量也有較大的提高。
三、利用校訊通的短信平臺,有效開展班主任工作
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能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方式、內容和要求,使家長能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配合學校開展教育,保持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從而使班主任工作順利展開。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容易忘事,因此每次學校進行重大的集體活動,班主任都會通過短信平臺把學校要求通知家長,在家長的配合和幫助下,各班的學生每次活動都表現很好。如學校開展活動要求學生穿校服,并且7:00到校,學生沒有一個遲到的。所以校訊通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減輕了班主任的工作負擔。
四、利用校訊通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家庭情況,提高教育效果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祖輩的心肝寶貝,常常出現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的現象,大人事事包辦代替,對孩子寵愛有加,常使孩子養成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也有一些家長學歷不高,缺少正確的教子方法,對孩子放任自流、粗暴打罵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我經常通過校訊通與家長聯系,在反饋孩子在校表現的同時詢問孩子在家的情況。我班有個叫孫X的同學,很聰明但經常不完成作業,通過溝通了解到他母親常年患病,父親在外面打工,他在家既要做飯還要照顧母親。于是,在班上我開始經常表揚他的獨立生活能力,同時在學習上多給予他幫助,慢慢等他的成績就有了進步,而且學習積極性也提高了。利用校訊通進行溝通使我更加深入了解學生,可以更加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因材施教,提高了教育效果。
“校訊通”的使用無論對于學校還是家庭都是有較大益處的。它已經承擔起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雙向互動職責,構建了兩位一體的協同教育模式,逐漸成為學校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最重要的手段,架起了學生、老師、家長的新橋。
家庭教育論文2
四川民族地區農民工與留守兒童的語言交際能力總體上較弱。美國語言學家海姆斯認為,語言的交際能力是從語言的外部考慮的,是指說話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或社會關系下,如何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的能力⑤。調研發現,四川民族地區農民工與留守兒童的語言交際能力較弱。第一,農民工往往通過命令式和叮囑式語氣來開展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并未適時地考慮這種語氣對方是否愿意接受和理解,這種方式很可能一開始就會讓對方產生反感,不利于雙方的持續交流。第二,農民工父母在溝通中較少介紹自己的狀況,而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生活、學習、健康等等固定話題,他們認為孩子不需要知道父母在外面干什么,有沒有遇到生活的困難、需不需要關心。顯然,溝通的內容是單一的、重復性的。留守兒童會由于不知道父母的任何情況,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在外面的艱難,也很難真正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第三,雙方對話題的深入和持續能力較弱。調研發現,農民工與留守兒童每次通話的平均時間在5分鐘以下的占31.8%,每次10分鐘以下的占65%,這種短暫的交流時間很難保證話題的深入。另外,農民工與留守子女的語言溝通除了通常進行的固化的語言交際模式外,很少會遠離這種模式進入另外的話題。比如,農民工很少主動了解留守子女近段時間的心情怎么樣,和同學相處得好不好,對父母有沒有期待和看法。這些話題對留守子女來說,是他們更為喜歡、更容易深入進行的語言交際內容。由此可見,遠在異地的農民工為了生存,為了給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環境,忍受著異地對他們的排斥,這種心情并沒有在雙方交流中被留守子女理解和同情。同樣,遠離了父母,缺少內心關懷與愛護的留守子女,心理的孤獨也很難被父母所切身體會。
四川民族地區農民工與留守兒童交流時往往忽視語境化的要求。交際語言學中的語境化理論認為,言語內容及言語行為除了受到語言表述方法的內部規則影響以外,還受到外部規則的影響,這種外部規則包括社會背景、家庭環境、社會結構等因素,即語境化的環境⑥。語境化理論是將宏觀因素與微觀因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分析交際行為的語言現象,既從宏觀的社會背景因素審視具體的語言現象,又從微觀的人際交流中探析具體的語言現象。這樣,便于將具體的言語內容放在一個整體中進行分析,找出話語交際出現的問題及原因。根據這一理論,農民工父母經常和留守子女進行語言交際,從話語表面看似乎是關心孩子想關心的、談論孩子想談論的。但是,從語境化要求看,不僅要考慮到在什么樣的情景下該跟孩子進行哪方面的語言溝通,還要考慮孩子所生活的背景、教育環境的影響,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父母應該了解孩子最想了解什么,最不想了解什么。本調查發現,過半的四川民族地區農民工父母與留守兒童交流時,對家庭教育的期望非常高,孩子的學習、考試、在家是否聽話等話題是每次都一定要涉及的;而對留守兒童的心情狀況、人際交往狀況、青春期問題交流很少。從交流內容頻率的極高值和極低值的比較來看,農民工父母對留守子女的學習成績最為關心,對孩子的心情狀況最不關心。與此相對應,50.2%的留守兒童對父母詢問自己的學習和成績表現產生反感情緒,37.2%的留守兒童厭煩父母經常詢問自己“是否聽大人的話”,而這兩個話題是農民工與孩子通話時最喜歡詢問的。事實上,頻繁的交流某些固定話題,明顯違反了語境化要求,這種固定化的模式通常容易引起孩子的矛盾心理,既期望接到父母的電話,又心存害怕,因為父母經常重復性地詢問自己的學習、考試情況,這容易使留守兒童心存的一點期待被打破而顯得失落,甚至對父母談論的內容產生反感情緒。
以上調查研究發現,四川民族地區農民工與留守兒童在語言使用上欠缺一定的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和得體原則,以致會話古板、簡單,很難達到家庭教育的交際效果;雙方的語言交際能力較弱,導致溝通內容單一、溝通深度和持續性欠缺;農民工父母不太注意語境化的要求和相應的會話策略,容易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反感情緒。以上問題都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雙方交流的效果,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在溝通頻率與方式上,四川民族地區農民工父母應該增加同留守兒童的溝通頻率,采用不同的溝通方式,以奠定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基礎。也就是說,父母要積極主動地騰出時間與留守子女進行語言溝通,不能因為工作忙或是沒空作為理由減少對留守子女語言溝通的次數。只有在保證一定溝通次數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保證溝通的效果。在此基礎上,農民工與留守子女需要提升各自的溝通策略和技巧。在一個互動的人際關系中,語言交際雙方需要共同提升自己的交際策略,掌握和使用一定的交際技巧,使得整個語言交際順利完成,并達到預期的語言交際的效果⑦。農民工父母與留守子女進行語言溝通時需要注意自身的語氣,盡量以平和、尊重的語氣和對方通話;留守兒童與父母進行溝通時,應該避免采取回避或拒絕的方式,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使得父母能夠多談論一些自己感興趣或是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這樣才能讓溝通持續下去,并達到好的家庭教育效果。當然,雙方運用電話進行語言溝通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也可以嘗試使用寫信等方式,以增加溝通的親情因素。
在溝通內容上,農民工父母應該適當突破當前的路徑依賴,關注留守兒童的學習方法、心情狀態等,并適當向孩子介紹自身的工作及生活情況。調研發現,四川民族地區農民工與留守子女在語言溝通中較多地涉及學習成績、是否聽話等方面,這些話題是雙方溝通中幾乎每次必談的內容,久而久之便形成語言交流的一種固定路徑,雙方每次都依賴這種路徑將談話內容進行下去。留守子女對這些內容在心理上存有反感情緒,也就是說,這種固定的路徑依賴不能達到很好的溝通效果,不利于家庭教育的開展。所以,雙方需要突破日常交流中的這種依賴路徑。調查發現,留守子女期望與農民工父母溝通的內容涉及心情狀況、學習方法、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及時的表揚和鼓勵等等方面。由此,農民工在與留守子女進行日常語言交流時,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多關注孩子的心情,幫助解決孩子感覺困惑的問題,多與孩子討論關于學習的方法,以自身的經驗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留守子女和自己的父母進行日常的語言溝通時,主動積極地了解父母的工作情況、生活情況,感知父母在外務工的艱辛;積極地在父母面前表露自己的心情狀況,當自己在學校或生活中受到挫折和困難時,主動向父母求助,聽取積極的建議,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溝通。
農民工父母應重視溝通情景,盡量多使用贊賞、表揚和鼓勵的態度,針對不同話題和情境,使用不同語言和語氣與子女交流。在與子女交流時,農民工父母應弱化原有的高低差距,以平等的姿態與孩子談心,避免給彼此一種壓抑感。農民工父母應該以一種平等友好的姿態與留守子女談心,讓整個交流的氛圍顯得愉快而和諧。不能否認的是,農民工和留守子女是兩種不同的個體,什么樣的語境下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和語言,在溝通之前需要雙方考慮妥當。在兩個不同的角色扮演中,雙方應該回避固有的高低差距。由于外出務工的父母缺乏對留守兒童的直接照料,所以在日常溝通中更應該多使用積極的語氣,對留守子女做的正確的事情給以一定的表揚和鼓勵,讓留守子女的內心有一種滿足感;哪怕是針對留守兒童的錯誤,也盡量要使用委婉的、引導式的教育語言。
協助留守兒童強化日常生活中的“聯結點”,以促進家庭教育質量的提升。聯結就是聯系渠道的多維結點,是圍繞在社會個體的微觀生活環境中的支撐點。具體到留守兒童而言,其聯結的對象主要是生活照料者。調查顯示,爺爺、奶奶、未外出打工的母親以及兄弟姐妹,與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一起,這些人員可視為留守兒童日常生活中的“聯結點”,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產生影響。調查也發現,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和照料者,除了給孩子提供基礎的生活照料之外,很少能夠對其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農民工父母在與留守兒童保持溝通的同時,要多與留守兒童的共同生活者保持聯系,經常從爺爺、奶奶等家庭成員中獲取關于留守子女的具體信息;也要多與這些家庭成員談論關于采取何種方式照料、教育留守子女,并與之探討如何和留守子女保持良好的關系。
政府部門應該鼓勵并資助相關教育培訓組織,利用農民工返鄉等機會,開展農民工交流技巧和教育能力培訓,以避免因溝通不足、溝通能力較弱等因素導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時,各級學校應該多關注留守兒童,指導其采取恰當的方法與父母交流。教師應主動向在外務工的農民工父母反饋留守兒童的在校表現,選擇合適的時機,通過家訪等方式對留守兒童的家庭生活情況進行了解。由此,發揮留守子女與進城務工父母溝通的“黏合劑”的作用,促進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開展。
家庭教育論文3
一、我國當前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存在的問題和現狀
(一)缺乏正確的兒童觀,兒童還不被作為獨立的個體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權威型家長和家長制的作風受到了推崇,在進行家庭教育的過程中,以父母或是家長的想法來對兒童進行教育,以此來達到高教育的目標,這也使孩子成為家長意愿的替代品、孩子體現的是家長的自身愿望、孩子教育的結構成為了家長強制出的產品,這也是最為傳統的親子觀。就現在而言,現代的家庭教育觀念中的和諧、民主、平等的親子觀念也逐漸形成。雖然傳統的家長制家庭教育觀念也逐漸的消失了,當先占據主導地位的是平等、和諧的親子觀念,但是很多幼兒家長的兒童觀尚不完善,認為兒童還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二)幼兒家長對有些問題的重要性認識不到
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普遍運用的教育方法是灌輸式、教育目標也不是子女的實際想法,教育的內容也重智輕德,對于這些來說,現代的教育觀將教育非萬能論作為基礎,對教育的有效性、教育的原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之間的作用更加的重視,在對教育方法、教育任務、教育目標進行設立的過程中,也更加的突出了以兒童為本、以兒童的健康發展為本這些理念。出了幼兒在教育觀形成的時期所能表現出積極的傾向之外,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教育觀,所以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三)幼兒家長對家庭教育觀念的全面性認識不深
兒童觀與兒童發展觀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彼此之間互為基礎。兒童觀必須要在對兒童的本質特點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對兒童身心的發展規律和特點進行分析,遵循以兒童為本的基本原則,堅持將對兒童的發展進行有效地促進為原則作為基礎來形成的。兒童發展觀要將兒童觀作為基礎,還必須要滿足三個要求:第一,對兒童的發展主體性尊重并且承認;第二,對兒童的發展潛能尊重并承認;第三,對兒童的發展差異性尊重并承認。在我國傳統家庭教育觀念中,受到一些錯誤兒童觀的影響,兒童發展觀就容易變為以家長的愿望為基礎,以家長的意愿為主體。
二、對我國當前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進行有效的改善
當前,對家長的教育觀念進行引導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專業的機構,而是圖書出版商以及電視傳媒。必須要承認的是,與家庭教育有關的圖書以及電視節目對我國家長的教育觀念進行改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對家長的教育觀念進行正確的培養只依靠這兩種力量的作用是不可能完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下面兩個方面,第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在對圖書的選擇上以及收看電視節目上存在非常明顯的隨意性和隨機性,無法為家長提供系統、穩定的指導;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家庭教育的圖書市場中出版商有較大的'差異,雖然有一部分家庭教育的指導產品質量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部分不科學、觀點較為偏激的讀物,這些讀物具有一定的誤導性。所以說,相關的機構必須要進行恰當的引導。
(一)構建國家級的家庭教育指導機構
當前,我國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的結構主要以婦聯組織以及部分專業的學會為中心,對各種資源并沒有進行有效的整合。政府需要對學術資源、行政力量以及資金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進行協同同坐,構建一個中國的家庭教育指導的權威性機構,主要負責對全國的親子教育方案進行推行、研發、指導以及評估,以此來對親子教育的實踐工作進行引導。
(二)對圖書和電視等傳媒子單元進行規范和引導
當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學習的主要方式仍然還是要通過報紙、圖書以及電視。所以,政府可以采取一定的方式,使得傳統媒體對親子教育方面的內容的系統性和科學性進行有效的提高,對網絡等現代化的媒體進行充分的利用,以此來使親子教育的受眾面和覆蓋面都得到提升。
(三)鼓勵幼兒園開展親子教育課程
幼兒園是對家長培訓活動進行開展的另一個渠道。當前,幼兒園由于受到自身資源的限制,在開展家庭教育活動的時候對外部的資源過度的依賴,也就是對校外的專家依賴過大。幼兒園由于對一些專家教授進行邀請過于的重視,而進行家庭教育活動所講的主體也是由這些專家和教育隨意決定的,這也就導致了學校全部家長的教育內容隨意性較強,沒有自主性、計劃性以及系統性。為了使幼兒園的家庭教育指導的針對性和系統性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就必須要將幼兒園中具有實際經驗的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將外部專家作為顧問進行指導,讓外部專家能夠給予主講教師一定幫助,讓教師能夠對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不斷的進行完善,建設出親子教育的體系。
三、結語
家庭教育觀念在當前是一個新的概念,具有非常明顯的時代性特點,對兒童的發展來說,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對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家庭教育觀念的現狀和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同時提出了對家庭教育觀念進行更新和改善的具體方法,希望能夠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家庭教育論文4
【摘要】學前的家庭教育是我國整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的一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在學前的家庭教育中出現了偏差,那么就會超出兒童的生理與心理負荷,對幼兒的全面發展造成影響。筆者就從提高人的基本素質及自由個性的開發兩方面對學前家庭教育對人的一生的影響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家庭教育;全面發展
幼兒階段是人身體、智力的快速發展時期,是心理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幼兒時期的心理健康的狀況會對人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與社會環境、學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有密切關系,其中學前的家庭教育是影響幼兒階段心理健康的關鍵。一個人的全面發展涉及了道德及心理素質、自由發展的個性、創造能力等多個方面,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又離不開教。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學前家庭教育提高人的基本素質
人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道德、心理、智力和體質這四個方面,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四個方面的基本素質都需要具備。學前的家庭教育是培養人的基本素質的基礎,成功的學前家庭教育可以促使人的基本素質提高,使人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強健的體格和智力開發潛能。
1.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人一生的基礎,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不僅需要學校、社會的輔助,更需要家庭的努力,學前的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是子女接觸時間最長的環境,與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家庭教育更具有親和性。在學前階段,幼兒的價值觀、是非觀、人生觀等都會受到家庭的影響。學前的家庭教育與家庭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家庭成員的道德觀念會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影響幼兒的情感、認知和行為。學前的家庭教育雖然是幼兒期的`教育方式,但是其影響力卻不僅僅存在于兒童的青少年時期,對人的一生都有奠基作用。學前的家庭教育影響具有深刻性,使人成長過程中無法忽視的重要一環。良好的學前家庭教育科研促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積極健康發展。
1.2強健的體格。強健的體格是人生存的基礎保障,然而擁有強健的體格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學前家庭教育可以有助于人形成強健的體格。在學前階段,人無法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需要其他人的幫助才可以正常生活,這時家庭教育的作用就突顯出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問題時,父母應給予其正確及時的引導,從而排除其思想上的困惑,促使其形成強健的體格,全面健康發展。
1.3開發智力潛能。科學研究表明,人在五歲以前是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而這一階段人主要的生活環境就在家庭,家庭教育對人的早期智力啟蒙具有重要作用,對人后期的智力開發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學前的家庭教育就成了開發人智力的關鍵環節。父母盡早地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可以快速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這樣父母就可以更好地掌握孩子在記憶、思維、觀察、想象以及判斷等方面的優勢和不足,從而在后期培養中著重彌補孩子在某一方面的不足,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孩子的優勢。通過學前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智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同時培養孩子學習新事物的興趣,使孩子逐漸發現自己的興趣,為后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科學的學前家庭教育可以使人的智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挖掘,使人的智力潛能被發現、被激活。
1.4促進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在學前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孩子的心理素質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一旦孩子進入學校,那么他們大多數的時間就會在校園的集體環境中,在這樣的集體環境中,孩子不可能時刻受到關注,長期下去就會形成孤僻的性格,因此在學前教育中,家長就需要在這個方面進行正確引導,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避免在進入校園后形成不良心理。因此,學前的家庭教育對人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人們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充實豐富。
2、自由個性的發展
2.1人的創造能力的培養。創造能力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是任何人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學前階段是孩子形成創造性思維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家庭教育對創造能力的培養也具有積極作用。在學前階段,孩子與家長的接觸最多,在與兒童的長期接觸中,家長對其創造能力的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通過參與各種趣味游戲,激發兒童創造性能力的形成,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不是直接告訴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給予其正確的引導,使其自己通過思考解決問題,這樣在未來的生活中,兒童就可以形成運用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這樣人的創造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2.2促進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學前的家庭教育對人的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學前階段,人主要的生活環境就在家庭中,個人的社會關系也是通過家長所建立的。同時學前階段,孩子的行為會模仿父母做事的方式處理問題,這就需要家長起到正確的模范作用。一個家庭中父母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會直接影響到兒童的思想意識,在處理個人人際關系時會在無意識中受到家庭的影響。因此,科學合理的學前家庭教育會對孩子未來人際關系的和諧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學前階段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其生活環境主要是在家庭,因此學前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具有重要影響。科學合理的學前家庭教育可以促使兒童形成良好的素質以及自由個性的發展,這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學前的家庭教育需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積極發揮家庭教育在全面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兒童在學前道德品質、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個性等方面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鑰匙[M].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xx
[2]陳卓.家庭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和建議[J].教育導刊(下半月),20xx(11)
家庭教育論文5
家庭教育是嬰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健康成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對獨生兒女進行家庭教育,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溶理智、情感和耐心于一體
1、要處理好理智和感情的關系。人們常常是感情勝過理智。做父母的也懂得教育孩子的道理,但有時卻不肯在自己孩子身上施行。比如,父母知道孩子不應該挑吃、挑穿,但又怕“虧”了孩子,因此,在家里父母總是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給孩子買許多衣服,孩子只愛新的,不肯穿舊的;吃飯不認真、挑揀飯菜,把好吃的菜擺在自己跟前,不許別人吃父母也遷就,這樣沒有理智的去寵愛孩子的情感,只會把孩子寵壞。
2、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或學會一種技能,都要有耐性,需要一定的時間。不能希望一兩次就會成功。要耐心堅持下去反復訓練,才能學會。可是有些年青父母卻缺少這種耐心,如2—3歲的幼兒可以獨立吃飯了,父母怕臟了衣服,又嫌孩子吃得慢,就索性喂孩子;孩子做的不好當即訓斥一頓。因此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還有的個別父母對孩子高興時百般戲逗,而孩子哭鬧時,則不耐煩了,又喊又叫,甚至又罵又打,而不是耐心哄教,嚴重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好奇心,如:“這是什么?”,“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了?”要以簡而易懂的語言耐心回答,以滿足孩子的正確欲望。
3、父母對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要靈活處理。父母不能只憑著經驗辦事,必須考慮孩子的具體情況,要因時、因事、因環境而宜。可是有的家長缺乏這種靈活性,如孩子打破了東西,父母也嬌寵;媽媽說:“沒關系,打破了買新的”;也有的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地打罵一頓;自己的孩子和別人打架;可能是別人欺侮他,他要反擊,也可能是他欺侮別人而引起對方的不滿,但無論如何,父母切不可不問緣由地痛罵或護短,應當仔細分析具體情況,妥善處理。
二、家庭教育要寬嚴相濟,有張有馳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無原則的溺愛孩子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不良的后果,并影響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正確的做法是寬嚴相濟,既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的意志是堅定的,又要讓孩子意識到父母所堅持的原則和要求是是不容違背的。父母如果只是一味的無原則地遷就孩子不合理的做法和要求,并以此來換取孩子的愛,其結果是愛的'虛無、表面。當父母的如不能滿足他們的某些要求的時候,他們不僅不理解你,反而會更恨你。如果整天板著面孔,粗聲粗氣的對待孩子,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的慈愛和溫暖,則使孩子覺得父母可敬而不可親,和父母疏遠。有時還會發展到說謊,欺騙,用一套虛偽的態度和表現來應付父母。所以,只有寬嚴相濟,才能使孩子覺得父母既可親,又可敬。
對孩子的生活要合理安排,有張有弛。生活安排過緊,任務布置太多,限制過嚴,會使孩子覺得緊張得透不過氣來,逐漸使孩子喪失了生氣勃勃的生活情趣。太松弛了,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會使孩子缺乏豐富的生活內容,懶懶散散,感受不到生活節奏的意義和樂趣。
所以,家庭教育要講究藝術。
家庭教育論文6
摘要: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語文是所有學科當中最重要的一門基礎教學學科,是集人文、實踐及道德修養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標準。新課改實施后,對小學語文教學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學校方面要進行教育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而且還要求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良好培養。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將詳細探討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綜合性教育;學習習慣;家庭教育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新課改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較大挑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進行良好結合,并在這一過程中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交流,成為學校教育良好的輔助力量。由于家長沒有經驗,很多方面不知道如何配合學校,多少有些盲目,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作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為教育工作者及家長獻計獻策,為提升小學生語文教學水平提供更多的幫助。
一、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1.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
與其他小學課堂教學不同,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明顯的人文性特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對學生的人文素養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最明顯的表現形式就是小學語文課堂中幾乎全部都是關于我國五千年文明傳承下來的人文知識以及文化素養,通過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傳遞,一代代相傳下去,影響著我們每一代人,也成為我們生活中的衡量標準。我們擁有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僅僅通過簡短的課堂時間根本無法很好地傳達,也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再加上有很多知識看上去是比較抽象化的,需要學生經過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思考過程,這樣才能很好地掌握其重要知識。為了給學生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和時間,家庭教育為此成為重要載體,為學生還原更真實的課堂知識內容,使生活與實踐教學達到有效的結合。同時,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更加深遠,比如,家庭的家風、家規,父母以及長輩們的為人處世、勤儉持家、道德情操都會成為小學生效仿的對象,對小學生的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逐漸加強,尤其是社會各界組織全民閱讀活動,喚醒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之士,開始逐漸重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全民閱讀不僅使家長成為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榜樣力量,影響小學生認識閱讀學習存在于生活中的時時刻刻、點點滴滴中,要養成合理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小學生熱愛讀書、熱愛學習,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學生。同時,家長通過全民閱讀活動,自身的文化素質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正所謂讀書使人明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家長要以身作則,成為小學生學習的榜樣,與小學生一同學習、一同進步,使學習成為一個家庭的良好風氣,指引著每個家庭世世代代相傳下去。
2.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課程內容的拓展
與其他小學課堂教學不同,小學語文教學具有明顯的綜合性特點。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涉及的面相當廣泛,比如,語言、歷史、文學、建筑、美學、音樂、科學等各種領域應有盡有。新課改標準實施后,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衡量標準,單靠教師的一臂之力顯得微不足道,所以要結合各方力量,共同為社會培養更多合格的人才作出貢獻。小學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受到年齡的限制,可能思想和行為不太容易受到自己的控制,可能容易出現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狀況。而且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中度過,比如,周末、寒暑假等。在這段時間內,家長完全可以培養學生某種特殊的興趣愛好,培養學生探索未知的世界,使小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例如,家長可以帶領小學生參觀博物館、游樂園、看電影等活動,然后針對一天的活動進行感受的描述,這就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提供了依據,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寫作素材,避免了小學生出現無從說起的情況。同時,也使得小學生認識到語文教學知識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都可以學到新的知識,從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小學生在課堂上就會全神貫注地傾聽教師講解,進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家庭輔助教育內容淺探
1.語文求知欲的培養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語文教學的輔助作用就是培養小學生的求知欲望,類似于十萬個為什么。要培養的就是小學生遇到問題、想要解決問題及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針對以上家庭教育的培養內容,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求知欲進行詳細的探究。其實培養的方法有很多,比如,結合小學生年齡小的情況、思想尚未成熟,可以以故事手段作為一個良好的開門磚,將知識融入小學生特別熟悉的自然現象等其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及求知欲望。但是,家長還要考慮小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對知識的引入不宜太過科學性、復雜性,最好是簡單、易懂的。比如,一些簡單的科學技術也可以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比如,飛機如何飛起來的、火車是如何發動跑起來的等。
2.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家庭教育對小學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小學生是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多小學生通過家庭教育的熏陶,養成了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好素養。家庭教育重點是對小學生學習態度、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以及學習方法的培養。家長要從四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學習態度的培養,從小培養學生學習要專心致志、一心不可二用等教育觀念,寫字要工整、簡潔明了,今日事今日畢的行為習慣,也要有不怕困難,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的決心和勇氣。其次,要培養學生放學自覺完成作業的良好習慣,作業中遇到不會的題型要及時解決,不要放任不會的問題。再次,要培養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在保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時間的利用率。最后,培養學生綜合性的能力。比如,小學生的記憶能力、思考能力、寫作能力及預習水平、復習能力等。
3.家庭作文的輔導
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是家庭教育中最好管理的一部分知識內容。家庭輔助教育中對輔導小學生的作文內容要結合小學生年齡,太小的小學生寫作能力主要靠口述,家長要引導小學生對教材內容理解透徹,然后再幫助小學生積累寫作案例。大一點的小學生可以對寫作的學習更加細化,對字、詞的積累更多,將寫作的內容一點點涉獵到文字中。再高一點的小學生家長是引導小學生閱讀更多的書籍,從書籍中找到重點思想,學會分析文章脈絡,不斷拓展文章內容。通過分段管理、培養,對小學生作文能力的指導提供了可能性。綜上所述,為了更好提高小學語文教育質量,家庭式教育是典型的案例,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和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鄭娜.淺議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J].教育管理,20xx.
[2]成常貴.新課改語境下小學語文家庭輔助教育內容淺探[J].新課程導學,20xx.
家庭教育論文7
論文導讀::但卻常忽視了對幼兒健康成長的殺手锏~~~家庭教育。家庭教育。
論文關鍵詞:家庭教育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增長的同時,尊重人才,重視教育已也生入人心。近幾年來我國經濟迅猛增長,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要求也更為迫切。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不至于落在起跑線上,這個也是早期教育受到廣泛關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這也是新時期新社會對學前教育的要求。
隨著政府對早期教育關注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資金的投入,學前教育來到了生機勃勃的春天。這不僅僅是對學校老師的挑戰同時也是對家庭教育的挑戰。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也是家長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這是在我見習的期間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兒園見習,我所在的班級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發現有兩個孩子在爭吵甚至還動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況,原來是明明想借圓圓的玩具,明明不肯,圓圓就動手搶了他的玩具,所以兩人就了打起來。
我和帶班老師鐘老師聊到這一現象時深有感觸:現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深受老人的寵愛,有些家長因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給老一輩的人幼兒教育論文,這種現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帶著一絲驕縱和自私。爸爸媽媽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有什么好吃的也讓著孩子,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事,筱筱的爸爸媽媽每天都忙與做生意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開了一個小店,沒有太多的時間照顧筱筱,筱筱沒天都一個人呆在家里,沒有人和她說話,陪伴她的就只有一個玩具娃娃。。在學校筱筱也不愛說話,和小朋友們的關系也很差,從不和小朋友們一起玩,總是獨來獨往。
我想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有些家長甚至存在著這樣的教育誤區: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師的責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種永恒的責任與義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兒進入社會的橋梁,是兒童進入社會的起點中國。父母的愛好、言行、行為習慣對幼兒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樣家長的期望,愛撫,教育態度對幼兒的行為,性格的養成也是至關重要的。
針對這些現象我認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改善家庭教育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學校方面
1、家園合作。促進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糾正家長的教育誤區,形成正確的、科學的教育觀,如請家長來園參觀了解幼兒的這一天的學習生活,在園表現,讓家長觀看幼兒在學校的游戲、活動,了解幼兒學到的知識和經驗。
2、舉辦親子游戲促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二、家庭方面
1、尊重幼兒。幼兒是有意識的、有思想的,獨立、單一的個體,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更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應該得到尊重。父母應重視對現有階段的教育,即促進幼兒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發展。以幼兒的興趣為第一導向,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父母通過仔細觀察幼兒潛在的天賦信號就能發現幼兒的天賦,并進行開發使其得到發展。
2、提升父母的知識結構和內容,不少父母認為自己的知識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對幼兒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為父母的職責僅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義務,只負責幼兒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觸孩子最多的`人。
3、理智地對待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父母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想妥善的處理并解決這些問題幼兒教育論文,就必須運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當父母心情不好,有事在忙或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難以啟齒時父母往往會說:去去去小孩子家的問那么多干嘛或者是沒看見我在忙嗎等等,諸如此類的回答只會挫傷幼兒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再比如當父母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難以做出回答時父母往往會做出模棱兩可或者錯誤的回答,這不僅僅使幼兒失去一個觀察事物的好機會也可能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知,在這個時候父母可以直接說出媽媽不會,但是我們可以一起查查書本或者電腦,不僅僅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還可以促進父母與幼兒之間的感情,這又有什么不可為的呢。
4、讓孩子學會愛。在當今社會,大多數的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故而孩子受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等學許許多多親人得愛,幼兒無時無刻不被愛所包圍,可是他們卻不懂得用愛來回報他人,認為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并不會感到珍惜,這是十分可悲的事。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用故事,兒歌等一些幼兒喜歡的形式或言傳身教的方法讓幼兒學會關愛他人,幫助他們形成真、善、美的概念,培養幼兒的美好情操。
幼兒時期的孩子,成長更多的是一種健康心智的發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得使用正確得當的方法為孩子打造一個良好的能激發幼兒的興趣的環境。
家庭教育論文8
一、早期家庭教育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家庭教養方式指父母在撫養、教育兒童的活動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征概括,是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行為風格。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心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幼兒個性的影響,家庭教養方式直接影響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和個性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個性是決定人的獨特行為和思想的個人內部的身心系統的動力組織。帕金森把家庭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廠,直接影響兒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有必要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策略。
二、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策略
為進一步提高早期家庭教育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在了解早期家庭教育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下文將逐一進行分析:
1.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
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是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策略之一。幼兒心理健康狀況關系到幼兒的健康成長,早期家庭教育尤其要重視幼兒心理健康狀況,在了解幼兒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遵循幼兒的個體差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兒表現為情緒安定、積極向上。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表現出來的。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判斷幼兒心理健康的標準較多,如充沛的精力、性格開朗、態度積極、樂于承擔責任等,家長根據幼兒的實際表現情況,了解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這樣才能客觀、準確地把握幼兒的心理脈絡,對癥下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
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關鍵。早期家庭教育對家長而言,過分溺愛將會阻礙幼兒的正常的心理發展,應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用科學的教養方式指導幼兒教養行為,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心理。從幼兒的心理發展方面來看,幼兒由于受自身年齡特點的影響,在心理特征上往往表現為自信心差、成就感低、自卑怯弱,無法適應,形成緊張焦慮的情緒,養成不良的心理品質。對此,家長應發揮家庭教養的主觀能動性,采取科學的教養方式,幫助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
3.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對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幼兒往往好模仿、易受感染和暗示,早期家庭教育應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使幼兒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中成長,進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具體做法上,由于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很容易成為幼兒的模仿對象,父母樂觀、自信,孩子則會變得活潑、開朗;父母暴躁緊張,孩子可能急躁焦慮。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談舉止、情感態度都應對孩子起著示范和指導作用。
4.合理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
合理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是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環節。積極、樂觀、向上的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的外在表現,壓力過大、過多會損害身體健康。早期家庭教育中,幼兒的心理壓力也是幼兒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首先需要家長滿足幼兒的合理需要,如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可以使幼兒情緒飽滿、愉快。與此同時,幼兒在成長過程中,也會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面對遭受挫折處在良情緒中的幼兒,家長可用轉移注意的方法讓幼兒忘掉不愉快,以減輕幼兒心理的壓力,獲得心理上的平衡。
5.鼓勵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幼兒期是個體性角色形成的關鍵期。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還應注重鼓勵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益于幼兒精神飽滿,情緒穩定。對幼兒而言,良好習慣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基礎知識,即需要幼兒掌握一定的基本的生活技能作基礎,如會自己穿衣、吃飯,會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會獨自入睡,知道危險并能躲避危險等。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家長應加強對幼兒的指導,指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孩子在兒童世界里身心健康地成長。
三、結語
總之,早期家庭教育與幼兒心理健康緊密聯系,利用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具有長期性和復雜性。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要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意識,發揮早期家庭教育的作用,必須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氣氛、合理減輕幼兒的心理壓力、鼓勵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積極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
家庭教育論文9
【摘 要】
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它是和親子教育相對的一種概念。這種教育方式,使已有養育孩子經驗的祖輩能夠在各方面將孩子照顧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帶來的問題會越來越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它對兒童的成長、發育等帶來很多負面影響。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給兒童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隔代教育;問題;對策。
一、隔代教育及其形式。
隔代教育是指祖輩對孫輩的撫養和教育,它是和親子教育相對的一種概念,它是一種家庭教育。由于工作壓力、社會競爭等因素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把孩子交給父輩養育,使隔代教養已成了家庭幼兒教育中的一種很自然、普遍的現象。社會上對隔代教育的關注也就越來越多,該種教育形式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可以充分利用祖輩的社會經驗,既發揮祖輩余熱,又解放年輕父母。但是,隔代教育的弊端也不容忽視。在本文里,筆者主要分析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提出可行的對策以期逐步解決這個問題。
隔代教育可以分為完全隔代教育和不完全隔代教育。完全隔代教育,指父母親長期與孩子分離,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完全由祖輩承擔。這種形式以農村為主,因為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只好由祖輩來撫養;不完全隔代教育是指父母親和孩子短暫分開,例如城市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暫時由老人來照料孩子,或者祖輩與父輩住在一起共同教養孩子,這時候,祖輩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在某些方面也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稱之為不完全隔代教育。
二、隔代教育帶來的弊端。
誠然,隔代教育有其合理的一面,如老人養育小孩的經驗豐富,有助于縮小“代溝”的差距,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等。但筆者認為,隔代教育的弊病很多,主要有如下表現:
(一)易導致過分溺愛兒童。
祖輩會比父輩更加溺愛孩子,他們不辭勞苦地為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對于孩子所提出的過分的要求,老人們千方百計會滿足,這種過分的溺愛會引起很多問題。
1.生活方面:
生活中所有的問題祖輩都已經幫忙安排好,孩子不需要考慮任何問題,等待享受即可,導致其生活常識少,自理能力差;對孩子物質需求的過分滿足,營養的過分吸入,體質差,鍛煉少,使孩子的身體素質較差,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越來越認識到身體素質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的影響。
2.能力方面:一方面,孩子受挫能力差,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由于孩子已經習慣于祖輩家長凡事都聽從自己的意見,走出家門后,當面對他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他們往往不知所措,怨天尤人,而不會去動腦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另一方面,溺愛導致兒童獨立性差,兒童的所有事情由祖輩承包,自己無需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一旦需要他們獨自面對問題時,他們就會變得束手無措。
3.性格方面:性格孤傲,以我為中心。
由于在家庭中,兒童就是中心,祖輩圍繞他轉,一旦離開家庭,走入社會,發現自己并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之后,容易導致情緒失落,甚至走上邪路;另外,溺愛導致自私,兒童習慣于被照顧,根本就沒有關心照顧他人的概念,所以,雖然老人們為孩子付出了很多甚至是自己的全部,到頭來很有可能是養了一個“白眼狼”。
(二)阻滯兒童智能的開發。
對于接受過較高教育的老人而言,這方面的負面影響可能會小一些。而對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人來說,教育孩子的任務就有些力所不能及了。因為他們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節奏,對現代社會人才標準和要求缺乏了解,缺乏超前意識,早教觀念不強,對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缺乏科學的認識,憑陳舊思想觀念與過時套路來教育孫輩,在教育過程中以經驗代替科學,不能正確、及時、有效地開發孩子的智力,導致對兒童的教育質量下降。
最為突出的是,兒童此時正是處于好奇心最強的時候,他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比如生活常識還好解決,但當孩子問及科學知識或其他知識的時候(如十萬個為什么中的一些問題),老人有可能由于知識面狹窄而回答不出來,而此時如果他們不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或者粗暴地批評孩子不要問這么多問題,又或者自己編造一些答案來敷衍、誤導孩子,很有可能就導致孩子的積極性降低,不再對知識有渴求欲,不再對世界有好奇心,不再對事物有創新的精神,不再想探究這個世界的秘密,這就扼殺了孩子的天性,阻滯了兒童智能的發展,對于孩子的將來也是有很深遠的影響的,而一旦錯過最佳教育期,孩子所呈現的很多問題就較難解決了。
(三)易養成兒童不良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這就說明了家長的一言一行、生活方式、行為習慣以及價值取向等會對孩子的生活習慣,勞動習慣,道德習慣產生很深刻的影響。
兒童處于生命之初,可塑性強,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年齡,但這年齡段兒童自控能力差,如果家長不重視培養,極易染上不良行為習慣,對其以后健康成長產生難以彌補的缺憾。而隔代教養中,祖輩家長對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喜憂參半。
很多祖輩家長們,尤其是沒有接受過較高教育的老人,在這方面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是是令人擔憂。例如有些老人個人衛生做不好,有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等不良行為,而這些行為很有可能被孩子記在心里,而孩子的模仿意識正是最強的時候,很有可能就把這些行為作為自己的學習對象了,這就給孩子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僅是生活習慣方面的影響,更為嚴重的是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等方面的負面影響,有可能會影響兒童終生。
(四)易引起家庭教育沖突。
祖輩家長由于有著長期的工作經歷、豐富的人生經驗、大量的社會閱歷,以及大量的教育子女的經驗,確實有著教育孫輩的一定的優勢,而父輩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要高,思想觀念更為現代化,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理論知識。
祖輩和父輩由于社會閱歷、教育程度、時代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差異,存在著上文所提到的不同,這就使祖輩和父輩家庭教育的理論和內容、標準、重心以及具體方式方法等方面多有分歧和差異,若在缺乏有效溝通的情況下,易導致家庭教育沖突,在進行家庭教育時大家各行其事、各自為政,不能有統一的教育方法,這樣孩子也無所適從,進而形成雙重人格或分裂人格。
三、解決對策。
由于兒童期對于人的一生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如果不能較好地對兒童進行家庭教育,對于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自我意識和道德意識及行為,都會產生很大影響。為了更好地發揮隔代教養的作用,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筆者認為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決問題。 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祖輩這一方面。對此,筆者就祖輩應該如何進行隔代教育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轉變溺愛的教養方式,理智地愛孩子。
祖輩家長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愛和溺愛的界限,要愛得適度,正確的愛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對其生活、性格方面會有積極的影響;要明白放手等于愛的觀念,讓兒童學會獨立,學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決問題,這比一味幫助兒童解決所有問題更有利于兒童適應社會;加強對兒童的社會化教育,常帶其外出去認識周圍世界,而不是只讓其做溫室里的、不見陽光的花朵;適度地開展逆境教育,這也是矯正隔代教育缺陷的有效措施。
(二)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
祖輩們應該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兒童觀、世界觀,將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有機結合,盡量用現代科學知識撫養、教育孩子,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正確地引導兒童,并與兒童一起成長。
切記不可對好奇心很強的兒童所提出的問題橫加指責、言詞粗暴,而要細心、耐心地進行正確的引導。另外,要了解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在養育時遵循這種規律性,根據兒童的需要,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及時進行各個方面的教育,以免錯過最佳教育期。
(三)提高素質,做好表率。
因為孩子良好的品德和是非觀念等,不是通過說教完成的,而是通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完成的。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祖輩家長應提高自身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識,注意自己的榜樣示范作用;祖輩們的行為要自慎,處處做孩子的表率;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用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引導教育孩子,而且要特別注意生活中的細節,這也是隔代教養中應該給予重視的一個方面。
(四)創建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深刻性,這就不僅要求祖輩們之間要和諧交流,還要求祖輩多與孩子父輩討論育兒心得,揚長避短,相得益彰,尋求教育的最大合力;另外應積極創造機會讓孩子和其父母多接觸,疏通親子感情,只有父輩與祖輩協調一致,相互理解與支持,才能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歡樂、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在互補中給子女較為完善的教育。
(五)統一思想、標準。
兒童的祖輩應與父輩在對兒童在教養目標上求得一致,在方法上走向趨同,在兒童不在場的情況下,提前作出統一的決策,做到不將分歧呈現在孩子的面前,不能一個要求兒童這樣做,而另一個要求兒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這樣容易會出現兒童面對各個家長的要求不一樣而不知所措,不知道到底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不對的,結果使得孩子的教養力量抵消,容易養成兩面性格。
(六)以民主平等的心態與兒童交流
祖輩應與兒童多溝通,傾聽其內心的想法,關心其心理世界。祖輩家長不能以自己的經驗多、閱歷廣來限制孩子的發言權,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愿望代替兒童作出決定或者選擇,但也不能一味聽從孩子的意愿,而應該多與兒童交流,把雙方的觀點同時表達出來,平等協商后作出適合兒童的最佳決策。當兒童犯了錯誤時,不能一味地批評或縱容,要向孩子說清楚錯在哪里,正確的應該是怎樣做,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錯在哪里。這樣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而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影響兒童的思維、智力的開發;另一方面又避免了兒童的自我中心性格的養成,也使兒童更接受祖輩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黃姍,陳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xx(2): 63-65.
[2]李妍。隔代教養問題的社會工作視角分析[J].井岡山學院學報, 20xx(7): 121-122.
[3]李晴霞。試論幼兒教育中的隔代教養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 20xx(3): 16-17.
[4]劉虹。幼兒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甘肅教育, 20xx(5): 11.
[5]李賜平。當前隔代教育問題探析[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 20xx(8): 137-139.
[6]陳蕓,路世麗。隔代教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J].網絡科技時代, 20xx(16): 26-27.
[7]劉薇。合力打造新式“隔代教育”[ J].教學與管理,20xx(12): 29-31.
[8]夏為菊,王邦虎。一種非正規教育形式———“隔代教育”的初步研究[J].湖北經濟學論文" target="_blank">經濟學院學報, 20xx(3): 159-160
家庭教育論文10
一、我校流動兒童家庭教育狀況
(1)家庭教育觀念。在我們的調查中,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應當由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承擔。但也有6%的家長說不清楚,5%的家長認為是社會責任,10%的家長認為是學校責任,35%的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對流動兒童不太重要,但同時也有78%的家長認為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問題,79%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孩子也是為了國家。
(2)家庭教育行為。首先,我們從教育投入上分析。調查發現,家長在時間投入上并不多,有12%的家長因為工作太忙了,沒有時間有意識地與孩子在一起,有10%的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在4小時以上,分別有56%、34%的家長一天中與孩子有意識在一起的時間在1~2個小時和2~4個小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家長在教育費用的投入上要比時間多一些,有8%的家長認為,為了教育孩子花多少錢都值得,有12%的家長認為不是這樣,有80%的家長認為要看具體情況而定。36%的家長認為,孩子每學期的學雜費是家庭生活的負擔。62%的家長認為還可以,不至于成為家庭生活負擔,但絕大多數家庭沒有額外的教育費用支出,如購買課外書、參加各種興趣班、為增長知識而進行的娛樂活動等。其次,我們從教育的方法上來考察。有82%的家長認為,教育孩子要講究方式方法,但同時也有18%的家長認為,不一定或根本不用講究科學方法。當孩子有了進步或取得一定成績時,42%的家長表示主要給予精神獎勵,20%的家長主要給予物質獎勵,38%的家長表示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當孩子犯了錯誤,28%的家長會幫助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59%的家長會給予一定的處罰,如打罵、不給買東西等,也有3%的家長認為隨他去,孩子大了就自然懂事了。再次,從教育信息來源看。流動家庭的家長中有26%的家長能夠主動去學習教育孩子的相關知識,但是也有32%的家長表示不會去有意識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依次主要來源于以下渠道:家長學校、看電視書報、上網、上輩家庭教育經驗、向親朋好友請教等。可見,他們的教育知識的來源渠道還是比較寬的,關鍵還是家長本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
二、改善流動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措施
1.大力改善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環境
家庭環境對子女健康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必不可少的。(1)作為家長,要做到互敬互愛,互諒互讓,保持恩愛的夫妻關系。(2)父母與鄰里之間和平共處,互幫互助,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引導和鼓勵子女加強與同齡群體的交往,不要限制孩子外出,不要限制孩子接觸社區生活。(3)父母對子女要平等相待,多一份體貼,少一些訓斥;多一分愛護,少一些冷淡;多一份理解,少一些專橫。既不能動輒嚴厲懲罰,也不能過分溺愛和保護。(4)在流動人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要幫助父母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甚至生產勞動,如幫父母做飯、守攤點、值班等。針對此特點,家長可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教育,動員子女做好自己的事,幫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對父母的職業持正確的看法,明白父母就業過程中的艱辛。
2.廣泛開展宣傳,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在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方式,以及家長會、巡回報告團演講等形式,深入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傳播成功的教育方法和經驗,普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知識,形成一個全社會關心家教,重視家教,支持家教的良好氛圍。建立以家長學校為平臺的培訓機構,對家庭教育進行科學指導。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與子女的互動活動,家長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家教水平。因此,加強對家庭學校的管理,使家長能得到較為全面、系統、科學的家庭教育指導,對流動人口家庭教育特別重要。
3.推行協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聯系機制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割裂開來,要積極推行協同教育,具體采用以下方法:(1)建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機制。流動人口居住偏遠,工作時間長、不穩定。家庭與學校的聯系相對松散,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建立家庭與學校的定期聯系機制。在社區成立家長協會,由居委會主任兼任,學校方面由學校牽頭,定期召開家長會,討論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對個別存在的問題,以班主任為主,完善家校聯系制度,將學生在學校存在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或家長協會取得聯系,妥善有效地加以解決。(2)建立家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聯系機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口流動性進一步增大,建立家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聯系機制很有必要。以社區為單位,由退休教師、居委會干部及熱心教育事業的人士一道指導建立社區教育中心。主要職能:一是監護那些家庭教育缺位的孩子;二是為孩子提供集中學習活動的場所;三是協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關系。
家庭教育論文11
教育類的畢業生開始動手寫論文可以考慮家庭教育類的論文。這一選題不僅涉及面廣而且就在我們生活中,動筆比較好把握。下面具體根據論文的研究方法來說說都有哪些方面的論文可以寫:
1、文獻綜述法,材料搜集比較多,但是相對來說較為容易且穩妥的論文方法。你可以總結中國歷史家庭教育的變化,總結趨勢并探討為何會有這樣的改變;你也可以分析中西方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差異;你還可以對比不同國家的家庭教育理念,或者它們同屬于一個洲,或者是不同洲之間的對比。
2、調查法,選取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點,比如家庭教育的方式。調查在某個地區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比例如何,對于他們孩子的影響怎樣,進而得出怎樣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相對效果好的。比如農村和城市的家庭教育是否有差異,達到明顯。還可以只做某個學校的某個特殊群體,比如研究綜合素質較高的孩子他所處的家庭教育環境如何,給大家一個借鑒。如果想得出更為精準的結論,也可以跟綜合素質稍微差的學生家庭進行對比。
3、觀察法,很多的教育學家在進行自己教育理念或者教育方法時常喜歡用觀察法,而且是對自己的孩子。比如我國的陳鶴琴先生,比如國外的埃里克森先生,他們記錄自己孩子的點點成長,記錄自己對于孩子的某種教育方式后孩子的反應。
4、實驗法,實驗一般分實驗組和對比組,對某一群體實施某種家庭教育方法而對另一同質群體不用,在經過一個時間段后看兩個群體在某個可測行為上的差異。前后測不僅同個群體比較,兩個群體也要進行對比。
5、個案研究法,這個方法最好用。拿個孩子看看他所處的家庭環境、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可以追蹤,也可以換種方式看教育效果。
家庭教育的論文寫過的人也很多,找到個點之后上網看看是否有其他人也有寫過類似的。把人家的文章拿來看看,說不定看到某個點的時候又有新的想法。
家庭教育論文12
【摘要】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家庭教育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如何改善家庭教育情況,提高家庭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與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家庭教育發展現狀,探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指出解決家庭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徑,推動我國教育事業長久發展。
【關鍵詞】家庭教育;困境研究;解決對策
教育是國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戰略方針,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xx-2020)》文件中明確指出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加強家庭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點之重,實現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對青少年年健康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作為我國未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優秀人才,關愛和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家庭作為對青少年影響最深的場所,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營造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為青少年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一、家庭教育發展現狀研究
自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傳統教育模式發生重大變革,逐漸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類型轉變,但是受到升學考試壓力的影響,素質教育推廣和普及程度并不理想,一方面學校依舊注重學生考試成績,將學生考試成績作為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較高,十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在這種環境背景下,素質教育難以有效開展,因此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有效結合,但是當前家庭教育現狀并不理想,存在大量問題:第一,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位導師,家長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受我國國情的影響,大部分家庭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無法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家長將所有的教育希望寄托給學校,過于重視孩子考試成績,忽視孩子德育教育。第二,家庭生活水平提高。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大幅度提升,以互聯網為基礎的各種電子信息設備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如電腦、手機等,為孩子的家庭生活帶來巨大的變革,越來越多的人沉迷于虛擬網絡世界,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降低家庭教育的有效性。第三,家庭教育缺乏理論的指導。結合當前我國家庭教育整體情況來看,可以發現大多數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輔助者,即家長過于依賴學校教育,同時信奉教師的'教學理念,按照學校的教育規則建立家庭教育標準,很容易引起學生逆反心理,此外國內對家庭教育的研究相對較少,家庭教育依然處于探索階段。
二、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
家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基礎組成部分,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影響十分顯著,是影響我國整體教育水平的重要環節,當前我國家庭教育建設和發展并不理想,家庭教育中存在大量問題和弊端,如何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發揮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長中的積極作用,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出發:
1、改變傳統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受我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影響,家庭教育存在畸形教育理念,即孩子必須聽從父母的安排,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以人為本的核心觀點逐漸成為社會主流思想,孩子不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要求和父母進行平等的對話和溝通,這就要求家長要轉變落后的教育思想,主動學習先進的家庭教育方式,為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環境和氛圍,這就要求家長能夠積極聽取教育專家提出的建立和措施,正確認識自身對孩子教育的不足,認真聆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
2、正視家庭教育問題,尋求理性解決方案。想要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必須清楚的掌握當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相關的問題,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和改革,從而建立科學的家庭教育準則,為廣大家長提供科學理論的指導。一方面要了解青少年不同階段的心理變化和性格特征,及時發現孩子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做好提前預防和疏導工作,將可能出現的問題抑制在萌芽狀態;另一方面尋求多樣化的家庭教育手段,采取獎懲共同執行的原則,即對孩子優秀的表現給予肯定和表演,提高孩子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同時對孩子的錯誤行為及時進行糾正,幫助孩子認識自身的不良行為。
3、降低家長教育期望,明確家庭教育動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我國當前家庭教育的普遍現象,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只有上大學才會有出息,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視孩子學習成績,并將學習成績作為家庭教育的重點內容,時刻要求孩子進行學習,經常向孩子灌輸學習要求,這種教育模式下很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這就要求家長要適度降低對孩子的期望,主動關心孩子的心理和身體健康,經常性的和學生進行平等交流和溝通,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從而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形成積極的影響。
4、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協調家庭教育矛盾。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完善家庭教育功能,能夠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此平衡和協調家庭各方面教育功能,是當前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和視頻的重要途徑。如家庭需要為孩子提供各種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要求家長協調好孩子的精神和物質需求,既要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又要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實現孩子健康成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視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主動對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進行創新改革,家庭對青少年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家長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引者,為此提高家庭教育質量和水平,需要從家長自身做起,在先進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為青少年構建和諧、文明、溫馨的家庭生活環境,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提高青少年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洪明.當前我國家庭教育的焦點難點問題透視——基于600份家庭教育咨詢案例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xx(11).
家庭教育論文13
摘要:家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特別是我國農村地區的家庭教育脫節,嚴重影響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對我國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問題的解決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現狀;對策
家庭教育是人們受教育的起點,也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石,有學者曾經說過,“家庭教育是對一個孩子全部教育的最為核心的部分”。在我國,特別是農村地區,盡管進入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階段,卻依舊存在不少問題。隨著農村考入高校學子數量的增加,農村家庭教育的嚴重滯后性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1.當前我國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1嚴重的重智輕德的現象。很多農村家庭家長過于重視分數的高低,單純認為孩子的進步在于考試分數的提高,忽略德育方面的教育。有調查顯示,有62%的農村家長持有“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其他都不重要”的態度對孩子進行教育,因而除了成績,很少過問其他的表現。
1.2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方法。調查發現,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家庭采用物質刺激或直接打罵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或許在一次性的教育中能起到一定效果,但這卻是家長忽略精神關心教育的表現,特別是缺少了與孩子進行公平有效溝通的過程,嚴重的還會傷及孩子自尊。總之,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思想普遍存在于我國農村家長身上。
1.3優劣懸殊的家庭教育差距。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發展階段,農村地區存在了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包括經濟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各個家長自身的文化素質。不可否認,我國農村地區很多家長的思想和文化素質普遍偏低,有數據顯示[1],僅有26%的農村家長意識到教育責任并有能力履行,少數地區家長依舊存在重男輕女思想,也有部分農村獨生子女家庭出現過于溺愛的現象。
1.4家庭教育過于依賴學校教育。農村家庭的家長很多僅為孩子提供一些物質條件,缺乏精神上的支持,一些農村家長認為,家長需要做的,只是努力保證孩子吃飽穿暖,對孩子的教育責任主要在學校的教師和校長身上。
1.5存在大量留守孩子的現象。長期以來,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轉移,剩下很多留守孩子,據不完全調查,一些農村學校的留守孩子占據總人數的40%左右。
2.我國農村家庭教育問題存在的原因
2.1學歷價值觀的影響。學歷社會錯誤價值觀的影響不僅包括城市家庭,也大面積地覆蓋了農村家庭。我國改革開放以后,社會人才得到了極大的重視,卻也滋生出學歷社會的錯誤價值觀。另外,家長對德育思想不重視,無法拿捏智育與德育的平衡,將品德與學習的問題分割,認為孩子思想只要不存在大問題,就應該全力抓學習。
2.2農村家長文化素質偏低。我國農村地區家長大多出生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特殊歷史背景下,深受偏僻貧困的環境影響,自身接受的教育十分有限,落實到對孩子教育的責任上,很多家長無從下手,基本采用自己曾經的經歷與教育方式教育下一代,與社會發展與當代的形勢脫節,當代的農村家長的綜合素質也與現代教育理念發展不適應。此外,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觀念依舊存在于很多農村家長思想中,認為家長在教育中有絕對的權威,于是嚴重約束了教育行為。
3.我國農村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3.1全面提高村民素質,改變農村家長的教育觀與人才觀。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培養人才,提高全民素質,進而推動社會進步。新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家庭教育具有終身性與長期性的特點,任何家庭中,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很大程度上都包括了對其思想道德的熏陶與引導[2]。因此,首先應該利用好當前農村的教育資源,保證各地積極開展科技文化推廣活動,不斷提高農村家長的文化修養和道德水平,使其在平時的教育中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其次,不斷改變農村家長片面的人才觀與教育觀,將發展眼光放長遠,讓孩子全面發展,提高各方面素質。針對一些普遍存在的`根深蒂固的傳統價值觀轉變,需要得到政府和社會媒體的支持,通過各種渠道不斷灌輸教育價值觀,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
3.2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幫助農村家長掌握育人方式方法。教育界普遍認為,農村家長文化素質的提高,是家庭教育效果提高的前提,如何在農村家庭中提高家長的素質呢?各地的基層教育管理部門應利用多種媒體宣傳手段,多渠道開展教育講座,幫助家長掌握更多的科學教育方法。同時,結合農耕季節性規律,盡可能在閑暇期間利用學校的師資條件舉辦家長培訓,培養合格理性的家長。
3.3促進家校結合教育,建立農村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制度[3]。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等重要,兩者需要相互促進,密不可分。因此,要加強學校教師與家長之間關于孩子教育問題的溝通與探討,加深教師家長間的相互了解,讓家長意識到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協調的重要意義,積極走出去,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結合,共同致力孩子的教育工作。
3.4加強社會教育關注,營造社會關心留守孩子成長氛圍。目前,農村留守孩子的問題已經成為社會突出問題,全社會應通過各種形式加入到關心留守孩子成長的陣營中,不斷挖掘孩子們的生活興趣,培養生活愛好,尤其針對一些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社會要加強對留守孩子家庭和監護人的教育指導和培訓工作,給予農村留守孩子更多的溫暖與關愛。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與推進,農村家庭未來的繼承人必然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力,因此,我國農村家庭教育觀念需要跟隨時代的發展變化而轉變。
參考文獻:
[1]鄭曉生.我國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成因及其對策[J].福建工程學院學報,20xx,4(07):11-12.
[2]李夢明.農村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xx,11(12):22-23.
[3]王興勇.淺析農村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關于推進農村家庭教育和諧發展的思考[J].甘肅農業,20xx,12(02):17-19.
家庭教育論文14
摘 要:現如今,每個學前兒童都已經接受學前教育了,而家庭教育這一因素尚未很好地解決。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針對心理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兒童與身體方面有缺陷的特殊的兒童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研究改進家庭教育方法的問題。
關鍵詞:特殊兒童; 家庭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社會,對于學前兒童的發展十分重視,然而,在眾多無憂無慮充滿童真的兒童中,卻存在著這樣一些兒童,他們是特殊群體。特殊幼兒是指一群在心理和生理發展的某一方面或多個方面明顯地偏離普通兒童的發展水平,有特別的學習困難或適應困難,只有接受了特殊教育,才能充分發展的兒童。而家庭無疑是孩子成長道路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縱觀諸多家庭教育方式,仍有許多問題存在。在本次研究中,主要研究心理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兒童與身體方面有缺陷的特殊兒童與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研究改進家庭教育方法的問題。
二、研究方法
本文以觀察法為主,輔以案例分析法以及文獻法
三、問題的研究
特殊幼兒主要分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缺陷,筆者本次的研究主要是在生理方面體現的有身體疾病幼兒,以及心理疾病體現的內向以及攻擊性行為的幼兒。
案例呈現:
一、首先是有生理疾病的幼兒,本文以癲癇癥幼兒為主
在某個幼兒園中,幼兒明明(化名)在晨間活動中,表現為意識突然喪失,呼吸暫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開始為四肢的強直、握拳、兩眼上翻或偏斜一方,然后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陣攣性抽動,呼吸急促不整,舌咬傷,大小便失禁。發作持續1-5分鐘,發作后意識不清或嗜睡,經數小時清醒。后送往醫院搶救,診斷為小兒癲癇,但是很多幼兒得知后,竟嘲笑他,模仿他,令他的心理蒙受陰影。
二、其次是有心理疾病的幼兒,本文以內向的幼兒和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為主
1.內向的幼兒
幼兒和老師正在晨間鍛煉,小朕奶奶帶著孩子走過來。奶奶催促孩子“快叫老師早。”小朕沒有聲音,臉上沒有表情,呆呆地站在一邊。奶奶大聲地訓斥:“還不叫,快叫啊。這孩子,就是不響。不叫晚上不來接你了。”小朕聽了,哭了起來,兩手緊緊拉著奶奶的衣服。我連忙上前安慰孩子,“不要哭了,小朕穿衣服最快了,老師很喜歡你的。我們等一會向老師問好,好嗎?”小朕還是不說話。我接著說:“好的話點點頭。”小朕很勉強地點點頭。
2.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
早操,每個幼兒站在固定的小方格里邊聽音樂邊跟著老師鍛煉身體,只見揚揚突然雙手放在前面的小朋友身上,將其往前推去,前面的小朋友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這時前面的小朋友回過來朝他瞪了一眼,可是揚揚還是繼續去弄他,跟著雙腳往前踢到了前面幼兒的腿上,前面的幼兒轉過身用手推他的腳,他猛地起身,雙手張開向前撲去,前面的幼兒被推到在地上,他又笑又跳。
三、問題的分析與指導策略
首先關于家庭中如何教育幼兒對待生理疾病
1.首先在情感上同情他們。家長要耐心地向孩子講解殘疾人的生理缺陷是由遺傳或是疾病及事故造成的。
2.家長在人格上尊重他們。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參觀殘疾人福利工廠等場所,收看描寫殘疾人自強不息的電影、電視,觀看殘疾人運動會,講講殘疾人經過不懈努力,最終創造輝煌業績的故事,使孩子了解雖然自己生理上有缺陷,但是他們有勇于克服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他們在人格上與健康上是平等的,是值得人們尊重的。
其次關于如何教育內向的幼兒
對于內向性格的孩子,父母不妨嘗試以下一些做法:
1.幫孩子找個外向的小朋友
學齡前的孩子很容易因為愛玩相同的游戲而成為朋友。如果您的孩子內向,害羞,那就告訴他的幼兒園老師,讓老師多安排外向大膽的孩子和他一起玩,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漸漸改變。
2.害羞的孩子更需要鼓勵
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錯了事就算多說他幾句也沒問題。可批評害羞的孩子時,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辭。
3.讓孩子當“小司令”
您不妨找幾個年齡比孩子小的小孩,讓他們和您的孩子一起玩。您的孩子雖然害羞,但因為比其他孩子年齡大,游戲中他就會處于主動的位置。不管是玩什么游戲,出什么主意,他都會自然地成為孩子中的“小司令”。
三、關于如何教育攻擊性行為的孩子
首先,減少環境中易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幼兒提供較為寬敞的游戲空間;盡量避免提供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如玩具槍、刀等),都可以減少沖突的產生,從而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第二,啟發幼兒對攻擊性的理解和思考,以便從動機上改正其攻擊性傾向。幼兒一般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為此,我們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等途徑,讓孩子認識到他人對其攻擊性行為的不滿,從而使其對自己的攻擊性行為產生否定情緒。比如,通過講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給孩子呈現一個有攻擊性行為的兒童形象,與其講述這一兒童的表現及其危害,使其意識到這樣的兒童是不受人歡迎的。此外,要提請注意的是,過去曾有人主張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矯正采取宣泄法,如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讓其發泄憤怒情緒。大量研究表明,宣泄法不一定能減少兒童攻擊性行為,尤其是幼兒,有可能在宣泄后習得更多的攻擊技能,產生更加強烈的攻擊傾向,因此,是不宜提倡的。
綜合起來看,對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我們應更多地強調愛和平靜、溫和的教育,特別是要注意在平時培養他們的愛心和善良的品格。從這點出發,我們平時應更多地注意其非攻擊性表現,因為這類幼兒的成長中所缺乏的恰恰就是這些。
教育幼兒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這是我應該做的,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實現家園共育,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長。
家庭教育論文15
摘要:自我封閉式課堂教學體系已不能適應開放的素質教育要求, 創新教育必須敞開校門。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 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協調一致, 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的創造型人才。
關鍵詞:素質教育; 家庭教育; 智育; 創新教育;
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展開, 為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 新的教育觀念沖擊和蕩滌著教育的各個方面, 傳統的自我封閉式課堂教學體系已不能適應開放的素質教育要求, 創新教育必須敞開校門, 走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模式, 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關系協調一致, 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優的創造型人才, 對此, 教研課題組將本校學生作為樣本, 將家庭對學生發展的影響作為重要課題進行調查研究, 調查表明, 家長對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期望過高、引導不足
激烈的擇業競爭, 使一些家庭將改變生活現狀和決定孩子的命運寄托在將來孩子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據調查, 幾乎百分之百的家長認為, 最高興的事情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名次不斷進步或競賽獲獎, 而最煩惱的事是孩子學習跟不上, 成績差。
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 對學生將意味著怎樣的精神壓力?當有些家長發現孩子的思想違背自己的意志時, 就會以警告、恐嚇、揭短等方式對孩子實施精神壓力。有的甚至以經濟制裁 (不給或少給飯錢或零花錢) 或大打出手來制服孩子, 有的還有意貶低孩子的能力, 拿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自己孩子的不足。很多家長都認為這是對孩子的關心教育, 其實這種摧殘學生精神的教育, 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從小產生自卑意識, 形成缺乏自信、產生焦慮等心理疾病, 長大難以適應社會。
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如別人, 不顧孩子的實際, 一味施壓, 不分析孩子自身素質和閃光點進行引導, 認為學習不好就是愛玩, 為孩子制定許多禁令, 認為只有考試分數的上升才是孩子的進步和發展。還有一些父母出于美好的愿望為子女鋪設一條充滿陽光和鮮花的大道, 希望他們能從這里走向未來的錦繡前程, 不顧孩子自身的特點和興趣, 迫使孩子一舉一動成為父母“夢”的復印機, 但這樣往往事與愿違。
二、注重智育, 唯分數論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 父母對子女的嬌寵溺愛, 越來越多人的表現為包辦除學習之外的一切, 對他們的生活可謂無微不至, 有許多家長唯恐孩子住校學習生活無法自理, 母親放下家中的老人、農活, 到幾十里外的學校周圍租房照料孩子上學,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做其他任何事都是應該的, 唯有考試成績低才認為這是自己教育的失敗。有位學生母親和教師的談話中這樣說:“這孩子早上我早起做好飯, 才讓他起來吃, 放學也是進門就吃, 每一碗都得我給他送上, 從不讓他干其他事, 讓他一門心思學習, 咋就學不好呢?”父母苦心可見一斑, 但方法是否可取?據調查, 家長不管什么職業, 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讀點書, 他們的普遍心態是:與其讓孩子做其他事, 不如讓他們多做功課, 孩子做其他事, 家長不放心, 只有做作業家長才放心。對學校有時過重的課業負擔, 家長從不會有任何怨言, 在大多數家長的觀念中, 唯有分數論英雄, 能否升學論優劣, 過分關注智育和分數, 使學生失去了許多生活中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使他們的成長處在一個不正常的環境中, 這樣的學生將來就是分數高, 也未必就是人才。
三、與孩子的溝通少, 方法簡單
在家庭教育中, 有一個問題特別使家長們困惑, 就是教育孩子的辦法、招數太少, 隨著社會對知識觀念的轉變, 9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消費列為重中之重, 許多貧困家庭將供孩子上學作為自己外出打工的目的, 由于他們的一切都傾注在孩子的學習上, 一看孩子成績不如意, 就沖孩子大吼大叫, 而孩子則根本不當回事。還有的更為簡單粗暴, 平時不溝通, 不了解孩子, 考試后上看成績下看棍棒。有的家長為了能鎮住孩子, 樹立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尊嚴, 讓孩子怕自己, 在自己孩子面前總是板著面孔, 連句玩笑話都不說。這可能使孩子對他產生畏懼感, 拉大他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這種自認為有效的封建家長式的教育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封閉和逆反心理, 對家長、教師的話陽奉陰違, 考試不理想, 把卷子藏起來, 不跟家長講學校里的事, 同時會逐漸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 一旦成績不好, 就會厭學、逃學, 甚至與家長對立。據調查, 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利用這種強制、命令、警告、恐嚇式的教育, 這樣極不利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 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是一個父母與孩子和諧溝通的'心理過程, 是一場心理戰, 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把握好度, 標準不宜過高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目標過高, 孩子做不到。強人所難, 必然產生逼迫與逆反的矛盾沖突, 孩子壓抑, 家長煩惱, 適度的家庭教育目標, 孩子跳一跳可以夠得著, 會引導學生向健康的方向進步、發展。
二、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 多給孩子鍛煉機會, 樹立他們的自信心
家長在對孩子實施教育時, 要注意不要使孩子有過多的精神壓力, 不要把孩子一生的最大砝碼僅僅壓在學習成績上, 應注意孩子興趣、特長、愛好等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讓孩子在生活中動手、動腦、動口, 不管哪些方面, 只要比原來有進步, 就應給予肯定, 善于抓住他們的閃光點, 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 從而樹立“我行”“我能干”的自信心。
三、信任孩子, 多與他們溝通, 做孩子的朋友
與成人相比, 孩子更需要在溫暖可靠的信任中去學習, 去探索, 孩子在學習上進步, 家長都能給予信任和肯定, 但孩子學習上有退步和起伏想象時, 大多家長都會收起對孩子的信任, 大加責難, 這對孩子打擊很大。所以要提醒家長:信任是一種激勵, 信任中就包涵著允許失敗、允許錯誤的寬容, 當孩子有不正常的狀態時, 應多找機會與孩子溝通, 用溫暖、支持、鼓勵的態度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面對困境, 父母應成為孩子最知心的朋友。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獨特、完整的個體, 個體間的差異存在于興趣、愛好、性格、自信等方面, 而這些方面隨孩子的成長和閱歷、認識的提高都在不斷變化, 家長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初步掌握一些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知識, 及時了解孩子心理狀況, 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適應孩子身心發展, 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玉霞, 王秀麗.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吉林教育, 200 (7) :27.
[2]謝龍華.農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 , 20xx (6) :194-197.
【家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論文05-15
家庭教育學論文11-21
特殊兒童家庭教育論文11-16
家庭教育學論文題目11-11
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論文11-09
家庭教育論文(通用16篇)12-23
家庭教育論文15篇(通用)05-19
家庭教育中挫折教育研究的論文03-23
父母家庭教育的有效策略論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