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育教學論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育教學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
內容摘要: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素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因此結合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十分有必要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建議,希望可以明確小學語文教師培養方向,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使其能轉變成為卓越教師。
關鍵詞:卓越教師;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教學需求
20xx年,我國教育部在統籌分析當前教師培養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建議,認為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培養一批師德高尚、教育教學能力強、自我發展能力突出、專業基礎扎實的中小學教師,希望能夠改善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為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確保中小學教育質量得到不斷的提高。在此情況下,為了能夠讓中小學教師逐漸邁入到卓越教師的隊伍,就要結合各學科情況對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凸顯教師培育工作的綜合效果。在對小學語文教師實施教育培養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教育教學需求的重視,并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探索,爭取能夠全面提高教師培育工作的質量,打造高效卓越教師隊伍。
一、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
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下形成的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具有明顯的專業特征,并且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從多方面得到適當的體現,要想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首要工作就是對教師的`專業特征加以明確,聯系教師的專業特征對教育教學需求進行解析,為教師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的指導[1]。一般情況下,受到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主要從共同特征和專業核心特征兩個層次得到相應的體現。首先,從教師的共同專業特征看,卓越語文教師要具備強烈的職業動力、獨特的個人魅力、先進的教育理念、靈活多變的教學組織行為、高效的教學管理能力,并且在組織開展教學指導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和探究;構建復合性較強的知識結構,能夠將語文學科知識教學作為核心,對學生實施多層次教學指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自覺參與到科學研究活動中,通過科學探索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發展需求、發展趨勢等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進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組織規劃體系。其次,從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專業特征看,具體特色從精湛的教學指導能力角度表現出來,對其進行具體的研究,則可以發現,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具備個性鮮明的教學風格,能夠按照教學需求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指導,突出教學優勢;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處理,增強教學過程的詩意化程度,使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系統的發揮;要注意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全面教學評價,客觀認識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對學生實施專業性教學指導。對于卓越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只有全面彰顯出專業化教學特征,才能使卓越教師更好的為小學語文教育服務,促進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提高,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二、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
在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特征形成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的為教師提供教學指導,全面凸顯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就要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爭取形成對教師教育教學發展方向的正確認識,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活動的優化開展,切實彰顯教育實效[3]。下面就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的需求進行系統研究,明確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
(一)教師需要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基于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促進自身專業教育組織效能的提高,更好的為小學生群體提供語文教學指導服務,就要對先進的教育理念加以把握,并按照語文學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需求對教育實踐活動加以調整,確保可以全面凸顯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高效課堂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的教育觀等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組織活動的現實需求將先進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組織活動中,把握教育活動的本質、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的本質,對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形成更為科學明確的認識,進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在擁有先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成為卓越教師,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踐行和培育教育理念,確保能將教學實踐活動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對學生實施更為科學的教學指導,確保可以發揮出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功用,深化學生群體的思想認識,全面提高教學組織活動的效果[4]。唯有如此,在卓越教師培養工作中使小學語文教師學習和踐行先進教育理念的需求得到滿足,才能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和諧統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優勢也會逐步呈現,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逐步發展以及小學生培養工作的深入貫徹落實起到促進作用。
(二)教師需要提高教學組織能力
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下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發現教學組織能力的強化是教育教學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組織能力,才能為其成為卓越語文教師奠定基礎。因此要對教師教學組織能力進行分析,并探索相應的措施使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需求得到滿足,切實增強教師專業發展效能[5]。其一,要引導教師進行反思,主動反思教學現象、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復驗證,確保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彰顯教師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自發性,能夠不斷發現自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調整,在不斷改進中形成個性化的教學組織風格,向著卓越教師隊伍邁進。其二,教師要主動向同行學習,與同行共同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加以分享,并學習他人在組織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面的優勢,彌補自身不足,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使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的提高。在此過程中,普通小學語文教師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教師的卓越教育指導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教師要積極參與科研活動
參與科研活動是新時期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重要需求,只有不斷參與科研活動,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進而向著卓越教師隊伍邁進。同時,科學研究的自覺性也是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征,只有教師能結合自身專業發展需求不斷參與到科研探索中,才能掌握最先進的教育思想,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系統革新[6]。因此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影響下,應該為教師積極參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創造條件,在引導教師走向卓越的實踐探索活動中,使教師對科研工作行程全新的認識,不斷針對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做出實踐探索,促進教師實現內涵式發展,為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對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發育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生成長發育方面的引導作用也較為突出,因此應該正確認識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性,在組織開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過程中,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進而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師培養方案,確保教師可以更好的為小學生提供教育指導服務,凸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永菊。踐行“師退生進”的卓越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J]。科學咨詢,20xx(51):102—103。
[2]趙海紅。卓越小學教師職前教育語文方向系列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以綿陽師范學院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xx,36(3):77—80。
[3]秦艷。調控教學節奏成就卓越課堂——淺談小學語文調控課堂教學節奏的策略[J]。新課程(上),20xx(6):67—67。
[4]張建英。需求分析教學改進學校發展——記重慶第二十三中學校本研修之路[J]。重慶與世界,20xx(33):72—73。
[5]徐兆洋。追求卓越的職前小學教師實踐教學的變革[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2(5):104—108。
[6]陳茜,張藝。卓越小學教師藝術素養教育需求及發展路徑[J]。藝術教育,20xx(2):281—282。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2
摘要:21世紀的管理者和青年教必須轉化觀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強化職業能力,才能適應警官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要求,才能促使警官職業學院類學校的教學工作科學平衡、協調、永續發展。
關鍵詞: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一、引言
司法警官職業院校是隨著司法行政工作、監獄管理、勞教工作的快速發展,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組建的。教師主要來源于非師范類本科院校,師資隊伍具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青年教師偏多,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這一特點更為明顯。為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承擔教學的重擔,成為教學的骨干,促使學院教學工作科學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一只觀念新、能力強,既有較強職業精神,又有一定基層經驗,既懂教育學,又會管理的“雙師型”優秀青年教師隊伍,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辦好學院的任務,歷史地落到了青年教師的身上,青年教師該如何承擔歷史賦予的這一重擔?師資隊伍建設涉及多方主體,涉及主管部門,涉及學校管理層,涉及每一個教師。青年教師的成長,一是取決于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文化修養、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取決于教師自身的努力和不斷自我完善。二是取決于良好的人際氛圍、學術環境、工作環境、教學環境和領導者的心胸和氣魄。不搞小集團,要搞五湖四海。三是取決于教學實踐和生活實踐。
四是取決于師生關系的好壞。五是取決于黨和政府的重視程度。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要站在這樣的角度,每個與師資隊伍建設有關的人都能做到公平、公正、客觀、包容、寬容,人才成長、團隊建設、合力倍增等等才會卓有成效。
二、對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初淺思考
(一)管理者和教師都要樹立新的人才培養理念
人的觀念決定人的行為。狹隘和擁有、榨取的人才觀念,只會限制人才的成長和發揮作用;將人才作為擺設,害怕后浪超前浪,勢必培養出心胸狹隘、自私自利、畏首畏尾的“人才”。所以,要下大力氣,更新人才觀念,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全責備,尊重個性,發揮專長,揚長避短,營造寬松、良好的人才成長和工作環境,才能使青年教師成為心胸寬廣,基礎扎實,能力一流,思維活躍,思路開闊,高瞻遠矚,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的高級專家。
首先,教師自身要打牢基礎理論基本功和教書育人的技能、水平,持之以恒,多讀書,讀好書;邊讀書,邊提高、完善、塑造自己。投機取巧,走捷徑,只做有好處的短平快事情,不做有益于長遠發展和團隊成長的努力,即使很快成功,終究是要付出代價的。一個合格的教師,邏輯思維能力強,動手能力強,口頭表述能力突出(當然最好是標準普通話),最重要的是書面寫作能力,讀書,不是死讀書,是研讀,研讀一本書,結合現實和自己的理論基礎,可以產生很多理論成果,而不是為了職稱東拼西湊搞論文、搞所謂的課題。
其次,管理者和教師都要重視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實現途徑是實戰訓練。要根據新時期司法實際工作對人才的要求,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政治業務素質、邏輯能力、語言能力(口頭和書面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疏導和調節能力、開拓進取能力、提高職業能力建設這一主線,充分認識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牢固確立人才培養貼近實戰、實用、警學合作教育的理念,調整教學模式,把對學生的培養從單純學習知識,向學會應用、提高職業能力轉變。此乃青年教師成長和成熟的重要步驟。
再次,管理者和教師都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強化優質服務意識。應該進一步牢固樹立“今天的工作要比昨天做的更好”和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平等、公正、客觀地熱愛、尊重、關心、愛護學生,不斷改善師生關系,做學生的貼心朋友,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認真負責地做好教學工作。教師對學生要著眼于發展,著眼于未來,不要求全責備,而管理者和老教師要為青年教師營造良好的學術、教學、育人、成長環境,也要甘為人梯,也要著眼于師資隊伍的永續發展,對青年教師同樣重在幫扶,重在發展,亦不能求全責備,對青年教師可以批評教育,但不能嫉妒和打擊青年教師的成長。
最后,管理者和教師都要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參加學院的各項活動,盡早融入集體,把自己當成學院的主人,增強責任心、使命感;把工作當做責任、事業來對待,具體做到三個發展和三個善待:發展個人專業,發展個人事業,發展學校事業;善待自己的職業,善待自己的學生,善待自己。
(二)管理者和教師都要不斷加強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是師德師風的核心。青年教師要按照《高校教師崗位職責》的要求,結合學院的工作目標任務,以“構建和諧校園,培養政治業務素質高的應用型技能人才”為目標,認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公民道德實施綱要》、《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及《人民警察職業道德規范》,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通過向先進人物學習,向老教師學習等活動,增強依法執教、以德修己、以德執教、以德育人的思想觀念,強化“忠誠、為民、公正、奉獻、廉潔”的人民警察職業精神,形成“積極主動、服務學生、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樂于奉獻”崇高師德風尚。
(三)管理者和教師都要不斷提高知識智能水平
知識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紐帶。任何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絕不限于某一專業領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的,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必須掌握、懂得、運用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管理學、職業技能教育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學生身心活動和發展規律。過去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
今天,教師不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不斷更新的水,這就需要青年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具有較強的持續的學習能力,才能適應崗位的要求。
知識和能力,是教師在教育舞臺上賴以立足的兩根支柱。政法院校招錄體制改革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和接受教育的主動性,要求把實踐教學作為素質教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來抓,要求重視學生職業能力(基本技能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教師的智能因素,是實現開發學生智能和出色完成教育任務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青年教師必須提高以下幾方面的能力:(1)提高組織教學的能力。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業務能力,教師具有這種業務能力,才能把教與學兩方面積極性有機地統一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因素。(2)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是教師用以向學生進行教學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師語言的優劣,口頭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在現代教學條件下,對教師的語言要求更高了,因此,青年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語言。如果教師語言同時具備了學者、演說家、教育家的特色,準確、精練、生動、具體、富有感染力,他就具有了吸引學生和感動學生的巨大魅力,他的教育努力也更容易取得成效。(3)提高創新能力。教學就是一種創新,具體體現在教學設計即教材重組和教材的二次創新上。新的教學改革倡導的理念是:要求教師注重對學生思維方式、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為此,教師在講授時必須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才能做到既緊扣教材又超越教材,從而盡量避免簡單復制教材現象的發生。對于青年教師而言,是否具備敏銳的教材重組與二次創新能力,是青年教師由教學的新手逐步走向成熟,形成教學風格,成為優秀教學能手的必經之路,基于此,青年教師需通過“老帶新”、錄像觀摩、優秀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等途徑,比較分析,不斷培養自己的備課能力。(4)增強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許多青年教師大多是獨生子女,部分人從小在優越的條件和贊揚聲中長大,對現實和未來的變化了解、估計不足,普遍具有環境適應能力弱、抗挫能力差的情況。為此,青年教師要克服“自我設防”的心理障礙,積極進取,增強自信心,確立正確的成功觀,盡快適應新環境,既要有當好“螺絲釘”的精神,又不要當永遠只停留在一個水平上的“螺絲釘”,不斷提升自己的適應能力和抗挫能力。
(四)管理者和教師要不斷強化專業實踐能力和水平
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構建和諧社會目標的確定,對司法警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培養能迅速適應司法行政工作和監管改造崗位第一線工作的應用性技能型的高等司法職業人才成為警官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要求他們必須具備扎實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能,具有較強的業務能力,能夠適應新時期司法行政工作、監獄管理、勞教工作的需要。這種改變同時要求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教師的角色也要發生相應的轉變,而“雙師型”教師就是這種適應高等司法職業教育特色需要的多角色的教師。所以,要使學生具有出色的實踐技能,就必須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為此,青年教師須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通過學歷提升、培訓考察、掛職鍛煉、課題開發與研究等形式,到知名高校、到司法職能部門、監獄、勞教單位去學習、鍛煉與調研,獲得前沿技術信息和先進的教學方法,把握司法行政工作新動態、新思路,掌握第一手資料,積累經驗,從而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和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積極參加全國統一開考的各種專業技術職務資格考試,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職稱,如心理咨詢師、就業指導師、律師等各種職業資格證書,爭取成為專業基礎扎實、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或操作技能而且熟悉本行業情況的行家里手,使自己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專業技能訓練的教學、指導;既能進行科學研究,又能從事專業技術開發及應用。
青年強則國強,青年智則國智,對于未來的警官職業教育事業也是如此。新的歷史時期,是司法行政工作大發展,人才大比拼的時期。因此,除青年教師自身不斷努力外,各院校還要高度重視,從政治上、思想上、業務上、生活上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解決他們的困難,盡快培養出一大批優秀教師適應警官職業教育事業和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師擔賦起歷史的重任。
參考文獻:
[1]劉永華.淺談青年教師隊伍建設[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xx,(01).
[2]童曉明,方竹根.目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xx,(08).
[3]黃穎.關于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Z].文教資料,20xx,(36).
[4]郝廣智.淺談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xx,(04).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3
【摘要】眾所周知,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要想使教學效果邁入新的天地,不僅需要對學生提出全新的要求,同時也要強調對教師教學上的管理。本文以初中教師教學管理為例,從初中教師在教學能力上現存的問題和提高教師教學管理對策兩個方面簡進行了簡要的探析,提出了幾點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教師教學管理能力對策
傳統的初中教育總是停留在對學生進行單向管理的層面,仿佛一個班級整體學習水平和思想素質的高低全部集中在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管理,而校方領導對初中各年級教師的教學管理卻尚有所忽視,不排除校方領導忽視了對教師在教學上的管理也能使學生間接性受益的可能性。總之,無論校方實行任何管理措施,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學生在日后能收獲光明的未來,學校只有把握了各個教育層級管理上的環環相扣,才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能最大程度的得到發揮。
一、初中教師在教學能力上尚存的問題
(一)教師個人研究意識淡薄
很多初中教師對于教學的理解都停留在膚淺的層面上,認為教師只要是滿足“傳道授業解惑”就算是大功告成了,對自己所教學的領域卻乏研究。當然造成這個現象也不排除其中絕大多數教師將個人教學研究視作為教學上額外的、不必要的負擔,以及將個人教學研究的行為視作晉升的砝碼,于是教師在安于現狀的狀態下,便沒有了展開教學研究的積極性。
(二)缺乏教師師資培訓機制
即便日復一日的對學生展開同樣內容的教學,也并不意味著教師的教學水平能一直維持在巔峰狀態,能力的退化是眾多領域的工作者都繞不開的瓶頸。如一個筆力超群的作家,也會在寫作過程中時常出現皓首窮經的窘況,因此需要以接觸新知識、閱讀書籍的方式為自己充電,初中教師自然也是一樣。如果只是一味的開展教學工作,卻在自己教學能力的鍛造上有所怠慢,同樣會出現教學研究能力下降的狀況。因此校方需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師資培訓。而縱觀當今的'中學校園,雖然有對教師的培訓,但次數較少不說,內容也缺乏系統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顯而易見,校方并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培訓機制。
(三)學校針對教師的激勵機制不夠
校方一般會以學生整體的成績以及升入重點高中的升學率作為教師工資的考量標準,無論是對教師的精神激勵還是物質激勵其考量標準有很多。即便如此,這也并不能肯定初中各年級的各科教師因為這些物質和精神相結合的激勵能將其作為自己在教研工作上的“助力”,校方的激勵由于總是停留在籠統的層面上,比方說各科教師在各年級組的會議上對教學問題的提出、對教學研究新型教學方法的積極表現并不給予任何激勵。長此以往,教師的教研熱情也跟著冷卻下來,因此有必要制定出較之于過去更偏重于細節的激勵機制。
二、提高初中教師教學管理能力上的對策
針對提高初中教師教學管理能力對策這一問題,可以從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把握創新理念兩個層面入手。
(一)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
教師應該承擔著教授者和管理者兩個角色的任務。所謂教學管理要求每一位教師不僅需要科學完善的向學生講授課程內容、組織考察學生水平的測驗、檢查學生作業等。還需要承擔管理學生、教學設備、積極開展個人教學研究等更偏向管理的工作。老師能在教授之余還不忘承擔管理者的工作,這無疑是一種精神素養上的升華,是衡量一個優秀教師必不可少的標準,對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素質而言也至關重要。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學組織和調動老師參與教學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使各年級教師加入針對教學管理改革提供意見的隊伍中,都是校方領導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
(二)把握創新理念
1、人性化管理是指教師的教學管理堅持“以人為本”,將尊重學生、發展學生、不放棄學生作為自己展開管理工作的信念,構建以人文關懷管理為基礎的有效管理組織體系。只有在以上條件都滿足了的情況下,才能為學生塑建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了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教師與學生應該在朋友和師生兩種關系之間適時轉換。
2、民主管理。傳統的課堂基本上都是老師發揮帶頭管理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學生受教師管理的影響都停留在表象,老師一旦離開或疏忽管理,學生便依然延續著不端的行為。現實經驗告訴我們如果只是教師握住管理一個班級的命脈,根本不能改善學生缺乏自覺性的現狀。民主化管理則是指老師在班級里創建一支展開班級管理的隊伍,發揮學生的模范帶頭作用,相比于不能時時刻刻顧及每個班級的教師,這些由學生創建起來的管理隊伍更容易察覺到班級里還存在的問題,并及時向教師報告。不僅分擔了老師的工作,還能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
3、過程化管理。改變過去疏忽過程,僅僅以結果為重的教學管理思想。在過去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對由于管理不善所發生的問題很少評價。不僅如此,評價的方式也比較偏向被動式,通常都采取的是自上而下、以他評為主的管理方式。教育改革下的初中教師教學管理要求教師強調學生成長進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成績和道德素養應該雙重并重。
4、多元化管理。教師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是沿用同樣的管理手段,根據學生不同的特征,在軟性管理和剛性管理之間切換自如。一般來說帶給教師印象最為深刻的學生一般停留在兩個極端,要不就是成績最好的學生,要不就是成績排名倒數的學生,成績屬于中間階段的學生卻常常被老師忽視。但這類學生往往發展潛力最大,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加耐心開導、私底下找時間談心等。總之,教師針對學習水平處于不同層級的水平應運用不同的管理手段。
結束語
為提升教學效果,針對初中教師教學管理上的現狀,校方領導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從提高教師自身教學管理意識、把握創新理念兩個層面入手,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管理的有效開展,促進學生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晶晶.初中教師課堂管理方式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D].石河子大學,20xx.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4
摘要:今天,現代信息技術已走入了幼兒教育,它為我們開辟家園共育新形式帶來了契機。文章從四方面入手就現代信息技術對幼兒教育教學的影響進行了探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教育;教育教學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打破了傳統的家訪形式、家長會、幼兒開放日、電話聯系等家園聯系和溝通方式,為家園合作交流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為家園共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要積極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家園和諧溝通的途徑和策略,努力實現新型的家園網絡互動,促進家園共育新渠道的開發與整合。
一、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幼兒園教師的思想理念
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了教師的思想理念。首先,教師從陳舊的教學觀念中走了出來,樹立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確立了現代人才觀和科學教育質量觀,在教學中尊重幼兒個體差異,訓練幼兒的創新思維,從而取得了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師掌握了基本的現代信息技術,學會了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學會了制作網頁,建立網站,撰寫自己的博客等,并具備在教育教學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熟練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包括多媒體課件的制作、網上操作能力等。再次,教師學會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彌補教學中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二、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家園交流的方式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人們變得越來越繁忙,特別是一些年輕的家長很少親自接送孩子,他們與幼兒園、教師的溝通非常少,這會影響家園正常的交流。幼兒園不能及時讓家長掌握對孩子在幼兒園的一些表現情況,同樣家長也不能把一些好的.建議和意見反饋給幼兒園和教師。在這種情況下,現代信息技術平臺的建構為家園合作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為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交流提供了便利,使家園交流更方便,更省時、省事,受到了家長和教師的歡迎。在平時的家園互動中,家長能及時掌握孩子一天在園的表現,了解當今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師也能從家長那兒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經驗,為日常工作提供了許多幫助。如教師在每一個主題活動的開展、每一次半日開放活動前后,都可向家長征求意見和建議,以使活動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意義。現在幼兒園都有自己的網站,在網站上不但能宣傳本園的教育理念、教育資訊,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教育,而且為家長學習提供了網絡資源。家長則可以在這個網站上瀏覽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下載幼兒喜歡的視頻、音像、圖文等,非常便利。還有的班主任建立了各種班級群。如大多數班級都會建立QQ群。QQ群具有同步性與異步性的特點,為教師與家長的雙向溝通、交流與探討提供了同步和異步接受信息的選擇,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交流平臺。我們可把家長的QQ號加入到由自己管理的班級QQ群中。通過QQ群的“群聊”功能,家長可以和老師以及其他家長進行實時的溝通;通過“群空間”功能,教師和家長既可以在論壇里發表觀點,也可以自由上傳或下載有價值的資源、信息等,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家園協同教育的目的。
三、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形象、生動、鮮明地展現教學內容。其傳輸信息的方式,打破了傳統的幼兒教育教學方式,優化了課堂教學,能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形象,將教師難以用語言解釋的詞匯、現象生動地演示出來,從而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他們獲得情感的愉悅。在幼兒教育中,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合理的、科學的、適當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如在進行《化蝶》這一音樂游戲課時,可以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和網絡優勢,把音樂、舞蹈、圖片等教學資源巧妙地融于一體,描繪出蝴蝶飛舞的場景,使幼兒產生鮮明直觀的感知。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術只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并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四、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的學習環境
網絡豐富的資源和龐大的體系,為教師學習提供了便利。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選擇學習時間,在網上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教學心得,互相學習、討論、探究。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如電腦等,收集課堂上需要的教學資料,豐富自己的教學知識。同時,學校對教師進行培訓時也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傳統的培訓方式主要以開會為主,這種培訓方式需要固定的地點,并且整個過程比較復雜。現在,通過信息技術就可以直接對教師進行培訓,如遠程視頻、YY等,這就為教師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總之,現代信息技術的構建改變了幼兒園教師的思想理念,不僅使家園合作更具時代特征,為每個幼兒的發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催化作用,還進一步激活了家園互動、家家互動,以更快、更廣的方式豐富了家園間的聯絡形態,實現了快速雙向互動的家園共育,開創了家園共育新局面,也為教師繼續學習提供了新的天地。
參考文獻:
[1]徐華勇。現代教育技術對幼兒教師教學思想的影響[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2)。
[2]梁晶晶。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沖擊及影響[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xx(4)。
[3]宋照紅。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幼兒教育教學[J]。廣東科技,20xx(11)。
[4]吳秀梅。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芻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9)。
[5]武愛紅。現代教育技術與幼兒教育改革初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xx(20)。
[6]范麗娜。現代教育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9)。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5
論文關鍵詞:高職 商務英語 教學能力 途徑
論文摘要: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高低是決定高職畢業生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基于高職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學特點,本文從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出發,結合他們的教學現狀,提出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一些途徑。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劇,國際商貿活動日益頻繁,特別是中國加人WTO之后,我們亞需培養大批熟練掌握英語、通曉商務知識、熟悉國際商務環境、具有商務實際操作技能的國際性復合型的人才。為了適應這一形勢的需要,在過去的這十幾年間,我國許多高校和高職高專都紛紛開設了商務英語專業。在我國高職商務英語專業起步較晚、發展快,且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未能與時俱進的情況下,商務英語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也未能與高職教育的規模同步協調發展。這也是我國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畢業生實踐能力不強的棘手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從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出發,結合教學現狀,提出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水平的一些方法。
一、高職商務英語教學的特點
高職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通常定位為培養“英語十商務”的復合型人才。其商務英語教學的特點是既包括普通英語的內容,又包含商務知識的特定內容。與普通英語相同的是掌握商務英語必須具備聽、說、讀、寫、譯的.基本能力;不同的是商務英語還涉及相當廣泛的專業詞匯和知識,如貿易知識、金融知識、財務知識、會計知識、法律知識、管理知識等。商務英語教學有著明顯的職業教育特征,強調職業能力的培養,它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高等技能應用型人才為宗旨,因此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外事商務行業,為商貿、外事等企事業單位培養具有較強英語語言功底和較強商務貿易能力,能在特定的經濟社會、行業經濟一線使用英語進行相關商務洽談、生產經營、外事接待工作的高等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過程必須堅持語言與商務、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體現實際、實踐、實用的特點。可以說,高職院校商務英語專業培養的是跨學科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計劃中的課程設置在側重加強英語語言學習,熟練掌握英語語言運用技能的基礎上開設與國際商務工作領域或行業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與技能方面的課程。即以英語語言學習為基礎,使之成為一門工具為學生所掌握,并借助這種工具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國際商務知識和操作技能,使其能夠勝任在英語語言環境下的商務活動。
二、高職商務英語教師能力的要求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特點提出了對教師能力的要求。
1知識能力
專業課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必須具有復合型應用型特征。合格的高職商務英語教師不僅要有堅實的英語功底,而且要有豐富的商務知識和技能。現從事商務英語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從單純語言教學的教師轉型而來,商務知識貧乏,缺乏具體的商務工作經驗,在授課過程中,無法深人、透徹地講授商務專業知識或傳授商務技能,造成學生難以真正掌握商務英語知識,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2.職業教育能力
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許多教師職業教育觀念模糊,對突然開設的商務英語職業教育的發展認識不足,缺少信心,對職業人才的培養途徑的研究甚少,對商務英語專業的課程教學理念和采用的教學方法同原有的英語教育專業的方法沒有多大區別。有些教師還是憑借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加一張嘴以“滿堂灌”的方式講下來,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3.素質能力
專業課教師要將職業文化素質的教育融人課堂。高職的素質教育更加關注職業素質的培養,職業教育家黃炎培曾說:“職業教育將使教育者各得一技之長,以從事于社會生產事業。”高職教育注重“職業”教育,培養的是“職業人”,而非“教育家”,所以除了職業能力,教師還要在課堂中加強對高職商務英語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定位、職業實踐、職業道德、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吃苦精神等文化素質的教育。要讓學生樹立“能力本位”的觀念,并能以誠信的態度對待工作和伙伴。 三、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辦法
基于以上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應具備的教學能力,結合職業院校目前的教學狀況,筆者提出以下三條途徑來提高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
1.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部在高職教育評價標準討論稿中,提出了“雙師素質”教師的概念,并對“雙師素質”教師的任職資格條件進行了較為明確的規定。規定“雙師素質’,教師是指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教師:①具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能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具有講師(或以上)的教師職稱;②既有講師及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及以上職稱;③主持(或主要參與)兩項(或以上)應用性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會企事業單位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或社會效益。應該看到,教育部高職教育評價標準討論稿對教師任職資格條件的規定,在體現“雙師素質”教師概念的內涵特征方面還不盡完善,個別提法也有待商榷。因此各地區高職院校在此規定精神的指導下,結合本地區本院校的實際,都分別制定了各自的認定標準。但每一套標準都強調專業教師行業的經驗、經歷和能力。
為實現“雙素質”,從學校方面來講,學校可利用寒暑假組織教師培訓。一方面可以邀請一些在經濟、管理、外貿、金融及營銷等方面的專家給教師講授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可將教師直接送到企業從事相關的技術和管理工作,提供給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機會,這樣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結合具體案例會更加的形象、生動、立體。從教師個人來講,應加強自身的學習。對于商務英語專業的教師來講,考取外貿行業的從業資格證書是必不可少的,這些證書包括報關員、報檢員、國際貨代員、單證員、外銷員、國際商務師等,教師可根據自己教授的課程從中選取。
2.推動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
堅實的英語語言功底、行業的從業經歷和相關職業資格證書只是“雙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雙師”,還要能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方向應為:以能力(含智能和職業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學習掌握職業技能為重心,以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媒體,個性化的、綜合包容性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模式。實現職業教育由理論性、封閉性、單一性、師生偏離性向實踐性、開放性、系統性、師生互動性的模式轉變。教師在教學中可采用“任務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符合新型高職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并利用網絡平臺、安裝專業實習軟件、創設虛擬的貿易空間等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和語言應用到實踐中,并在實踐中得到深化,從而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職業能力。
3.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教育能力
高職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能力,還包括培養學生恰當的職業道德和文化素質的能力。優秀的高職畢業生不僅要具備高技能,而且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開拓創新精神、沉著應變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敬業精神等。許多職業已向就業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能結合校內外的大量實例啟發學生對職業品質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提高學生人際交往、組織能力、平衡心態、處理沖突等多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師開展職業素質培養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通曉大量的商務禮儀、企業文化、人格教育等知識,并能在課堂上展現自己的職業風采。
高職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教學能力的全面提高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任務。各位教師應在學院的支持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語言知識、專業知識、專業技能、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職業素質等各方面武裝自己以提高自身職業教育的能力。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6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筆者認為,趣味教學的核心問題是: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做中學,學中用,從而激發興趣,學得主動,提高效率。由于教師的素質不相同,教學對象不同,使用教材不同,因而進行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但趣味教學所探討的這些方面和所要追求的效果是相同的。本文愿就此談點拙見,以期引起同仁的興趣,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來推動中學英語教學。
一、和諧、融洽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 “愛屋及鳥”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
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 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始終處于消極、被動的 學習地位,沒有什么輕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無興趣可談。即使那些認真學習的學生,也無非把自己當作知識的記憶器,為分數不得已而為之。但就多數而言,由于不感興趣也就逐漸放棄英語學習,從而導至“兩極分 化”,教學質量不佳。
課堂環境如何,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極大,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師要以滿腔的熱情,全心地投入課堂教學,儀表要灑脫,精神要保滿,表情要輕松愉快,目光要親切,態度要和藹,舉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簡潔,語言要純正、地道、流利,書法要規范、漂亮, 版面設計要合理醒目等。
為了淡化傳統教學給人們的印象。要“寓教于樂”“動靜結合”“學用結合”“師生配合”。
課前,可根據教學內容,由教師用學生聽懂和大致聽懂的英語講一個幽默笑話,一則諺語,或由學生進行課前三分鐘英語會話練習,自由演講,自由談,集體唱一首英語歌曲。從而活躍氣氛,激發學生興趣。完成教學前的預熱活動。
三、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充滿情趣
單一的教學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保持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如初學、鞏固、和復習,就不能用一樣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地探索,不斷地追求。在教學中,這應該是教師大有作為的地方。
比如教字母,26個字母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教得快、教得準、教得好,讓學生學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師都能這樣做的。有人照本宣科,每次幾個字母,依次教完就過去了。可有人把字母做成卡片讓學生做字母排隊游戲,分組進行字母排隊比賽,教唱字母歌。這樣做學生學得快而好,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反應靈敏能力,集體觀念。兩種做法,兩種效果,前者索然無味,后者樂融融。開始教單詞,我們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比如教Foot ball,我們指著足球:“What‘s this?It’s a football.football、football再重復一下,足球的音形意深深印在學生腦子里,以后看到足球就會脫口而出football,football,而不需要漢語翻譯作中介;教詞匯也在教思維。如果進行詞匯復習,我們可進行“Guess”比如復習bell,football,pen, book,car,jeep等名詞。我們便可把準備好的小實物、圖片、模型放在講臺上,先讓學生看一下,然后放到講臺下,密秘放地把一件比如book放在一個準備好的大袋子里,然后拿出,用學生已學過的句型問:T:What‘s in my bag?學生猜后回答然后再換一件繼續進行。如此等等,既復習了單詞,也熟悉了句型,既練了聽,也練了說,而且學生不以學為苦,而是興趣濃厚地參于。
教句子開始可進行聽力比賽,看誰最先說出所聽的句子,看誰讀得好。進而進行單詞組句比賽等等,都可提高學生興趣,比老師一遍一遍地講,學生一遍一遍地讀,效果好得多。
教課文,可根據不同體裁和內容在不同階段上,可采用模擬對話,扮演角色,講故事,述大意、改變人稱,變對話為敘述,變敘述為對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這樣就會把死教材活用,學生學得興趣濃,用的機會多,效果必然好。
四、課內外相結合
英語教學應主要放在課內,向45分鐘要質量。但要學好英語光靠每周幾次英語課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還要大力開展課外教學活動。但這種話動,不應是課內教學的繼續,也不應是無組織的放任自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愛好的同學,進行適當地組織。比如,有目地的培養骨干,開展英語 游戲、開演唱會、朗誦會,講演比賽,識詞默寫比賽,作文比賽,聽力比賽,等等,既可各班進行,也可同年級、全校進行。其目的是活躍學生課外生活,鞏固課內學的知識,創造英語的氣氛,培養學生學英語興趣,使課內外結合,相得益彰。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7
【摘要】筆者以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系統研究在二語習得理論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研究表明,在高職英語教育中實行該模式,不僅可以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而且還可以促進中外教師自身的發展,最終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育 中外教師 合作教學
20xx年,《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信息的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20xx年,教育部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聘請國外學者和專家來華從事專業課程和雙語教學工作”的建議。我校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于20xx年開始聘請外國專家承擔英語教學工作,積極探索高職英語教育中外教師合作教學之路。
一研究背景
1.理論背景
在有關二語習得的理論研究中,克拉申的語言習得理論最具影響力,其理論體系的核心為“習得—學得區別假說”,這一理論為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理論基礎。“習得—學得區別假說”提出,習得是潛意識的過程,它是注意的是自然結果。而學得則是有意識的過程,即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有目的、有計劃地系統講授,再加上有意識地進行聯系和記憶等輔助性活動,從而使學生掌握和了解語言的過程。克拉申指出,習得可以直接促進學習者發展其第二語言的能力,而學得則可以在其語言運用中發揮監控作用。習得和學得兩者若能協調好,就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在高職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注重學生系統的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意學生英語交流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高職英語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造“習得”英語的自然環境,激發學生的英語交流欲望,讓學生在交流的語境中自然地習得英語。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能將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的“習得”和“學得”有效整合,中外教師利用自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方面的優勢,為學生創設立體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有效“學得”的同時,通過無意識的“習得”過程提高其英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合作教學是指由兩名或兩名以上的教師協同擔任統一群組學生的教學任務。合作教學通常有6中模式:
(1)一個教,另一個觀察;
(2)一個教,另一個巡視;
(3)站點教學;
(4)平行教學;
(5)交替教學;
(6)小組教學。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是在高等學院大量引入外籍教師參與大學英語教學的背景下產生的,這種教學模式就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中方教師和以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共同合作,完成一定教學內容的形式。
2.實踐背景
我校作為新興的高職院校,自20xx年9月引進第一名外籍教師至今共引進了14名外籍教師,現在共有6名外教同時任教,她們分別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外籍教師授課的班級集中在教育學院、旅游學院和工商學院,主要教授的對象為各學院大一新生,主要教授的課程為職業英語。在職業英語的教學中我校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為平行關系模式,即每周的職業英語課時由我校英語教師和外籍教師各承擔一半,我校英語教師主要負責英語語法知識的講授以及英語等級考試的培訓,外籍教師主要負責對學生進行英語聽說訓練。學生英語成績的評定采取兩位教師的評定結果相結合的方式,其中我校英語教師的評定結果占70%,外籍教師的評定結果占30%。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校教師和外籍教師之間除了教學對象相同以外,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幾乎沒有交流和合作,各自為政。外籍教師由于對中國學生的性格、學習方式、習慣、需求不了解,對中國英語教學現狀不了解,對中國的語言文化不了解,因此很難在教學過程中把握重點、難點,只能一味地依照自己的習慣進行教學,隨意性比較強。我校是高職院校,職業英語課程應該是為學生將來在本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服務。《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規定高職高專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實用性人才,英語教學應貫徹“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方針。外籍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我校教師的引導,很難把握這一尺度。這樣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充分發揮外教資源優勢,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我校外教資源,提高高職英語的教學質量呢?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研究過程
1.實驗前提
在實驗中,筆者為了研究中外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先假設:我校教師比外籍教師更了解我校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和具體學習情況,但外籍教師則要比我校教師在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英語文化的了解方面更勝一籌。因此,高職英語教育中外教師合作模式研究就在于尋找中方教師和外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最佳結合點。傳統的職業英語課堂,大多是教師滔滔不絕,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形式,教學過程按部就班,課堂氛圍單調。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外籍教師的參與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英語教學的單一模式,中外教師同時深入英語課堂教學,能夠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語言交流與互動,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外兩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語語言教學方法的交融。
2.實驗對象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酒店管理專業、會展策劃專業、國際商務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20xx級新生,共13個班,639人。3.實驗時間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4.實驗內容以二語習得理論為指導,構建高職職業英語教學中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我校教師負責英語語言知識的系統輸入,外籍教師負責英語語言技能的操練輸出。中外教師就合作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形式進行協商,最終達成一致。采用中外教師交替授課的方式,即我校教師授課(每周四節)講授教材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和語法,而外籍教師(每周兩節)以口語課的形式,介紹教材中每單元內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及與專業相關使用的英語口語。同時建立中外教師共同評估的教學反饋機制,中外教師共同對合作教學的課堂進行觀察和巡視,測評課堂教學效果。實驗具體實施如下:
(1)中外教師合作備課。中外教師基于所教學生的特點及專業的需求,根據教學目標確定每周的重點、難點以及教學上的具體分工。
(2)中外教室合作上課。在職業英語課堂教學中,中外教師主要采取平行教學、一個教另外一個觀察、一個教另外一個巡視這三種合作方法進行教學。在合作教學中,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主要采用的是平行教學的模式。通過合作備課,我校教師主要負責講授每個單元的語言知識點和語法要點,外籍教師則主要負責對每單元的文化背景進行講解,并對與課文內容和專業相關的主題進行口語訓練。同時在平行教學的過程中,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還穿插采用一個教另外一個觀察、一個教另外一個巡視的教學合作模式,即當一位教師在講課時,另一位教師在教室后聽課,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教師的授課情況,并且在不影響教師講授和學生聽課的前提下,在教室中巡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
(3)中外教師合作答疑。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定期同時為學生輔導答疑,為學生解決英語語言知識及英語文化方面的疑問。
(4)中外教師合作課后拓展。我校教師與外籍教師課后及時溝通,定期開展教研活動,討論課堂教學效果,建立即時教學反饋機制,共同主持與參與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為學生營造豐富的'英語實踐環境。
(5)中外教師合作評價。學生的職業英語課程評價最終由我校教師和外籍教師在學生的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根據其課堂參與情況、作業匯報情況、口試成績以及筆試成績共同評定。
5.實驗結果
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由于涉及到兩個不同國家的教師,受教育理念、認知及文化背景差異的影響,中外教師合作教學質量評估難度加大。因此,本次實驗沒有采用量化的指標,即學生的英語考試成績來判斷中外教師合作教學班級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否提高。而是采用了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對學生在英語學習積極性和英語應用能力方面進行評定。筆者隨機選取了實驗對象中的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生是否喜歡職業英語教學中現行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二是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是否有明顯提高,三是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是否有明顯提高。調查問卷結果表明,有98%的學生表示喜歡現行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90%的學生表示在中外合作教學模式下,外籍教師的參與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語言環境輕松自然,他們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也有了明顯的提高;92%的學生反饋其一年來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方面。
三研究結論
在二語習得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既能夠充分發揮外籍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又能夠發揮中方教師在英語語言教學中的優勢,使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角色和中外教師的主導作用有機結合,這種高職英語教育中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提高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效果,提高高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1.合作教學可以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
中外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特點和教學方法,在二語習得理論的基礎上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可以彌補中外教師之間的教學差異,實現中外教師的優勢互補。首先,中方教師長期在國內執教,非常熟悉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特點,了解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和薄弱環節,因此,中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滿足國內學生的實際需求,深入淺出地對學生的英語學習進行指導。在中方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系統有序地學習英語語言知識,從而保證了語言輸入的質量。其次,外籍教師更了解英語語言文化和歷史,熟悉各種環境下的英語日常用語,英語語言的駕馭能力強,因此能夠更好地進行英語口語教學,從而提高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
2.合作教學可以促進中外教師的自身發展
一方面,合作教學可以提高中外教師的教學水平。就中方教師而言,可以學習外籍教師從學生角度出發,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思考,發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教育理念;就外籍教師而言,可以學習中方教師對細致處理教材和明確規劃教學進度的方法,使教學更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另一方面,合作教學可以提高中外教師的語言水平。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中外教師互動機會增多,在合作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中方教師可以學習到外籍教師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純正的英語語音,這有利于中方教師提高自身的英語語言水平。中方教師也可以幫助外籍教師提高其漢語水平。
3.合作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
根據語言習得理論,人們習得語言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信息的理解,即理解性的信息輸入和理解性的信息輸出。在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下,中外教師發揮各自的優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系統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同時也能增強其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在合作教學的課堂上,外籍教師可以很自然地把語言知識的教學與語言文化本身結合在一起,課堂氛圍輕松愉悅,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比較多,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同時,外籍教師幽默而又極具鼓勵性的課堂語言,能幫助學生克服英語學習中的焦慮、缺少自信心等負性心理情緒,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學生以自信、愉悅的情緒參與到合作課堂中來,必定能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總的說來,在二語習得理論下構建的中外教師合作教學模式,可以為高職英語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理念和視野的國際化,最終提高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xx
[2]柏樺、牟宜武、LydianneLoredo.中外教師合作教學對學生和教師能力發展的作用研究[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xx(4)
[3]朱金花.發揮中外教師特長提升外語綜合素質——上海大學中外教師合作外語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探索[J].外語界,20xx(5)
[4]朱勇.海外環境下中外教師的合作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xx(3)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8
期末考試剛剛結束,可是我的心情卻十分沉重,不是因為成績不好,不是學生的表現差,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好。面對我那群勤奮、好學的學生,我有種深深的歉意。
期末的復習工作,緊張而辛苦。歷經近20天的復習,對學生進行了各方面的訓練,各種技能都得到了很多程度的提高。自認為復習的很全面,很細致,沒有任何遺漏的地方。可是 ,當我拿到期末考試卷仔細看過以后,我的心一下子就變得沉重了,像是掉進了萬丈深淵,卷子的最后一道題是看圖寫話。我對寫話的理解是,能用書面的語言把圖的主要內容表達得清楚即可。特別是剛入學幾個月的學生,這樣的要求已經不算低的。于是平時也是這樣要求學生的,沒有更細致地去寫。這次考試的`看圖寫話的內容是一匹馬、兩頭牛、三只羊在山坡上吃草。要求學生看圖寫幾句通順連貫的話。注意寫清每種動物的數量,它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由于平時沒有特別要求學生用上數量詞。多數學生只是寫:“小牛、小馬、小羊在山上吃青草。它們吃得可香了!”等等。所以,全班有30幾個學生被扣去了1分。許多本可以打100分的同學就差在了這道題上。雖然只是1分而已,可是那是老師的失誤,卻讓孩子承擔。看著他們平時那樣努力,考試的時候書寫那樣工整,答題那樣認真,我的心真不是滋味。
孩子,你知道老師的心有多不安嗎?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9
【摘要】教育力是教師特有的綜合素質,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而且有助于教師實現生長性發展。當下教學場域中,存在教師教學橫向前進、師生角色脫節、理論脫離課堂等教師“失力”和對學習內容淺嘗輒止、缺乏精神饑餓感的學生“無力”現象。緣于此,在教學場域中構建教師教育力,凸顯問題導向,加強意義追尋,形成學習力、經驗力、人際力、創造力“四點鼎立”的堅實力量。
【關鍵詞】教學場域;教師教育力;構建
日本教育學者齋藤孝在《教育力》一書中指出:教育力是傳遞夢想的力量。[1]教師教育力問題的提出是當下教育發展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的表現,也是對傳統教師教學能力的突破,針對實際教學中學生無力、教師乏力等課堂教學問題,需要教師教育力承擔起呼喚力量的責任。教育力到底是什么,當下對教師教育力的研究力度并不夠。教師教育力的解讀應該定位于它所在的教學場域,在這個場域中教師發揮教育力的指向性、穩定性、效能性等特征,引領學生學習力、經驗力、人際力、創造力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同充滿力量,實現教學相長。
一、教師教育力意蘊解讀
建構“教師教育力”概念,不僅關涉理論研究,而且是在實際教學中所必須具有的認知框架。布迪厄認為社會空間中有各種各樣的場域,他用場域概念取代社會概念,認為“在高度分化的社會里,社會世界是由大量具有相對自主性的社會小世界構成的,這些社會小世界就是具有自身邏輯和必然性的客觀關系的空間,而這些小世界自身特有的邏輯和必然性也不可化約成支配其他場域運作的那些邏輯和必然性。教學場域則是作為一個社會小世界而存在的,它是通過教師、學生及其他參與物以知識、情感方法等為中介,以達到培養人為目的而形成的客觀關系網絡,并以此來區別藝術場域、經濟場域等其他場域。[2]布迪厄反對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的“二元對立”,強調社會的雙重性,主張把對立雙方納入同一個體系中進行雙重解讀。“場域”概念所要表達的主要是在某一個社會空間中,由特定的行動者相互關系網絡所表現的各種社會力量和因素的綜合體。[3]用場域理論對教師教育力研究則是對教學場域中各種關系的研究,教學場域中教師教育力則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重建構。所謂力,是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是使物體獲得加速度和發生形變的外因。力有三個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4]。教師教育力的作用點、大小和方向不是唯一固定不變的,它不僅取決于自身,而且也取決于學生和整個教學場域下的有關因素。在教學場域中教師所起的是一個磁場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輻射性,教師教育力不是針對個別學生,而是針對場域中的每個學生,是一種廣泛的影響力;二是相互性,教師教育力不是單方向的作用,而是具有一種相互作用性,存在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三是方向性,教師教育力使教學場域中的關系體具有方向性,為了達成某一目的而進行努力,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教學場域下的教師教育力是指:為了推動教學的真實運作和促進師生之間的融洽發展,教師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綜合素質。
二、教師教育力特點分析
指向性,即堅定的方向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知識的學習,規劃雜亂的知識系統性,明確重點和難點,以及如何去解決疑惑之處;二是對技能的掌握,怎樣學是對學好所學內容的保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是“打魚”人,更是培養“打魚”人之人;三是態度的確立,學生具有向師性,而教師自身的方向性和引導性,直接影響具體情境中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處理問題的方式。穩定性,在教師教育力的作用下,教學場域是一個穩定的磁場,只有教學循序漸進,師生才能穩步發展。穩定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對學生了解,教師越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教學方法的應用就越靈活,教學目標就越明確,教學成果就越有效,教學則越容易進行;二是自我的否定,肯定是建立在不斷否定的基礎之上的,教育力的穩定性是自我否定的結果,這種否定不是對自身的不信任,而是對過去的批判和反思,教師是反思性實踐者,沒有完全有效的方法,只有不斷嘗試地改進。效能性,指所達到的作用,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所努力進行的選擇得到的`結果能夠達成或者有關問題能夠得到驗證。效能性是指對目標實現和問題的解決的效度,教學場域下的教師教育力滲透在平時的教學當中,能夠帶給師生傳遞或創造某種技能和態度的共同推動力。這種效能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促進一般發展,即學生對共同知識的掌握,從本質上說是達到學生這一角色合格的標準;二是促進特殊發展,即喚起學生的潛能,共同發展中孕育著自由發展,促進個性的全面發展。
三、教師教育力的現狀
(一)教師“失力”
橫向前進,視教學過程為一場通關游戲。聽過很多教師的抱怨“一年又一年、年復一年干著同樣的事情,真的很枯燥無聊”,這是一種常見的教師“失力”現象,把教學視為一場闖關游戲,每次游戲只是在前進中遇到的障礙不同,其他的并無區別,很顯然教師是操縱者,學生是執行者,不管過程如何,其目的是最后的通關勝利。發力的主體并非操縱著受力者,受力者理應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教師只是“力”的一部分,“力”是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教師的單獨實施,這種“失力”的原因是過于掌握教學的主動權,教師在這場游戲中變得越來越被動,于是把教學進程完全依賴于進度,橫向前進的過程忽略了縱深發展,教學按照相同的步子進行,最終變得單一枯燥,教師開始厭倦這場游戲,導致兩種相同性質的結果,游戲者被淘汰,或者游戲本身被淘汰。角色鮮明,視師生關系為權威與服從。“教師”和“學生”始終是兩個存在等級的概念,傳統的“尊師重道”帶著權威與服從的印記,倡導師生關系平等的呼聲只是蜻蜓點水式的掠過。平等并不意味著不尊重,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不是迫于外力的壓迫,但是好像離了外力強制教師便無法控制課堂,這正是教師“失力”的表現。教師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教學場域之外的角色難免會對“傳道授業解惑”這個角色產生影響,在教學之外并沒有太多的時間投入學習,而且課程之外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其他手段獲得,故教師常會有一種自身知識已經飽和的錯覺。教師教育力是帶有新鮮感的影響力,教師不僅要懂得如何教,而且還要知道怎樣學,為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如果停止學習或者僅是對新知識淺嘗輒止,一些隱藏的問題便會暴露出來。齋藤孝指出:“后期的教學就像顧客坐在餐廳里等廚藝精湛的廚師來上菜,權威服務的一方與期待被服務的一方,各自的立場鮮明而絕對,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5]并不否認,教師已擁有相對豐富的知識,但是如何達到有效教學,學生得到最優發展,仍然需要教師發力。脫離課堂,理論與實踐無法對接。“深入淺出”是對教師教學的評價,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就要把知識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事例、語言。但是一些教師的公開課或者專題講座,會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堂課或者這個講座太高深莫測,完全聽不懂。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個:一是一線教師為了顯示出自己的“專業”,進而對一些知識進行加工,出口成章的專業名詞讓旁聽者很難理解;二是一些學者學富五車,但是不怎么會講課教學,缺少知識的恰當轉換能力。“如果老師肚子里的墨水能夠在課程的最后讓學生發出驚訝的贊嘆,便是我心目中教學的王道了。”[6]這種贊嘆不僅是對教師所擁有知識的嘆為觀止,更多的是對于心中疑惑的如夢初醒,對接下來內容的如饑似渴,絕不是似懂非懂,不知所云。
(二)學生“無力”
羅杰斯認為教學過程從本質上說是旨在創造一種無威脅性的融洽氣氛,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積極交往,充分合作,共同承擔責任及分享權力,從此形成一種課堂的“群體動力”。故教學的真正目的是師生的協同發展,而不是僅著眼于單向的發展。教師教育力缺失會直接導致學生“無力”,這種“無力”即指學生學力的喪失,“作為學習能力的學力,從結構上來說應當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學生的實際學力,即學生已經達到了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的水平;二是學生的潛在學力,即學生學習的潛能,接受能力,經過教育和訓練可達到的水平及創造性的水平”。[7]對學習內容淺嘗輒止。新知識與學生的相遇需要經過孕育期、初創期、理解期、發展期、成型期、創造期。孕育期是剛開始的碰撞,學生對知識只是接受,而不知如何理解;初創期是學生對知識剛開始接觸理解;理解期是消化和掌握的過程;發展期是同已有知識相聯系的過程;成型期是自成系統,掌握如何運用;創造期是自我建構和新知識的產生或者促進新知識的學習。教學場域中學生“無力”學習,與知識的對話只限于第一個時期和第二個時期,本著“差不多就行”的原則來應付考試,對學習內容淺嘗輒止。學習絕對不是基于表面的泛泛而談,長期的“點到即可”式學習,終將培養出一批什么都了解卻什么都不會的“未來人才”。缺乏精神饑餓感。學習是一種投入感情和意志的活動,需要主動追求和真誠熱愛。教學場域下的學生需要一種精神饑餓感來擁有這種情感并進行這種活動,學生“無力”是一種精神力的缺失,教學場域是一個有教有學的地方,精神饑餓是對知識的渴求和對真理的探索。學生精神饑餓的缺失折射出教師動力的不足,教師在這個場域中扮演著引領者的角色,教師淵博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它指引著一個方向,而不是一個終點,帶領著學生去探索,去追尋更寬更廣的領域。學生缺乏精神饑餓感,是教師精神困倦的反應,在教學中開始變得保守,不愿意繼續新的領域和拒絕嘗新。這種情況下的教育力缺失會使學生對學習的熱情發生游離,長此以往,容易形成一種“悠閑”的教學氛圍,師生之間互不干擾,只是按照任務去完成教學,學生安靜地坐在教室里,按照要求記下所掌握的內容,但是停止了思考。
四、構建教學場域中教師的教育力
教師“得力”帶動學生“有力”,教學場域是教師教育力發揮作用的關鍵領域,教師教育力的構建不是一些零星的發力點,它與力的多寡無關,而是要形成一個普遍的力場。
(一)學習力是教育力構建的關鍵點
教育力總是在傳遞著一定的價值,代表一定的價值取向,而價值的內涵總是在不斷地更新、變革,持續發展,教學場域下的教師需要前進,前進不僅包括量的方面,而且還包括質的方面,不斷學習是保障不斷前進的關鍵。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麥克揚提出未來的課程理論應該包括把學習和新知識生產的問題置于首要地位。終身學習的觀念是挖掘學習潛力的催化劑,“樂知”的教師可以更新自身的“血液”,消除職業倦怠,增加人格魅力和學術影響。知識本身具有其復雜性,而且每天都在迅速增長,教師擔負著增加教學場域知識豐富性的職責,有時候直接經驗并不能保證復雜知識達到實用性的影響,需要通過教師選擇、整合、反思后的教學來進行。其次,要提供有效學習的環境。學習需要一個合適的氛圍,這種氛圍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學習,而是每個人都自愿學習。齋藤孝指出:“提供一個適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可以靈感如泉涌,并且接受相關的刺激,這也是老師的責任之一。”[8]師生之間應相互交流,沒有絕對的服從,都有發言的自由,知識的創生最容易產生在思維碰撞之時。最后,要從知識的機械掌握到對意義的主動追尋。教學不僅在于寬度與進度,更在于深度。所謂深度,便是對意義的追尋,單純的識記與掌握,未免會使學習變得枯燥無聊,而這也絕非是教育的目的。“教育具有兩個重要的目的,其他一切都必須服從它們,其中一個目的是增長知識,另一個目的是養成熱愛真理和憎恨謬誤的習慣。”[9]對知識的掌握應該是徹底的理解,教師應帶動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這種研究不是教師單獨的控制,而是引領建構師生共同體。
(二)經驗力是教育力構建的基礎點
教育從經驗開始,理想的教學是教師不斷對已有經驗的超越,理想的學習是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未知經驗的一種渴求。經驗力應發揮經驗的作用,而不是把教師的經驗奉為準則。杜威曾指出,“相信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來自經驗的,這并不表明一切經驗都具有真正的或同樣的教育的性質”[10]。這就表明不僅要學會利用經驗,而且要學會選擇經驗。一方面,學生經驗是一種潛在的資源,學生在進入教學場域之前,并不是一塊白板,擁有已經獲得的經驗,這些經驗是可以利用或者有待開發的資源。另一方面,教師利用已有的經驗走在教學前面,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指出,教學要走在學生的前面。一是做好領導者,教師應發揮經驗的作用,適當“超額”教學,對教學做好恰當的計劃和預設工作,同時還要預見將會產生的問題,走在學生前面的教師并不是全方位的控制,教學場域的存在是為了避免學生毫無方向感的自我學習。二是教師做好塑造者,塑造是指對學生行為的塑造,利用教師的經驗塑造對自己和他人有利的行為。三是做好激起者,激起學生對原有經驗的回憶,加深學生體驗,激起學習的興趣使其發生主動學習的行為。
(三)人際力是教育力構建的保障點
教學場域中每個獨立的個體構成一個共同的群體,群體的發展需要群體的共同合力。其一,與學生溝通的能力。一般而言,學生很少去找教師進行溝通,但是若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饋,有礙于教學的有效進行,在師生交流方面,教師應自覺掌握主動權,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要掌握溝通的藝術,找到有效的切入點,否則就很難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溝通的語言,以對話的形式進行溝通,不僅僅是指單獨的溝通或者少數學生之間的溝通,而且還包括教學進行中與學生的對話及課堂互動,讓學生參與進來才會讓主體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其二,促進集體的合作能力。教育對人才的培養不是一枝獨秀,而是百花齊放,培養學習上的合作能力,避免課堂教學“冷漠”,增強課堂師生交往的互動性。其三,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學生背負著看不見的“行李”,上面貼著來自周圍不同期望的標簽,他們帶著這些“行李”來到教學場域中,教師必須做好迎接這些學生的準備,學生自身受著不同的沖擊,必須擁有化解這些沖擊的能力以及具有處理這些問題的意識。
(四)創造力是教育力構建的動力點
教學場域的復雜性以及教學對象的多樣性和教學效果的不可預測性決定了教育力絕不是單一的作用力,創造力是教育力建構的動力。理想的教學需要有一個理想的藍圖,需要教師對自己進行不斷的重新定義,教師應具有不斷更新與超越自我的夢想與自信。同時,師生精神饑餓感的形成不是因為匱乏的物質條件,而是缺乏一個孕育對新知識追求的環境。教學場域下過多地存在著一種交換價值,知識和成績之間的互換讓教師應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如何教學。
【參考文獻】
[1][日]齋藤孝.教育力[M].張雅梅,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法]皮埃爾布迪厄,[美]華康德.實踐與反思———反思社會學導引[M].李猛,李康,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xx.
[3]高宣揚.布迪厄的社會理論[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xx.
[4]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
[5]范曉玲.教學評價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xx.
[6][英]托亨赫胥黎.科學與教育[M].單中慧,平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7][美]約翰杜威.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M].姜文閔,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0
一、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
在生態學中,花盆效應又被稱之為局部生境效應。從這一名詞的字面就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發展中的花盆效應指的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局限性,這種局限性往往是由校園組織文化所造成的。
首先,校園中存在的個人主義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其他教師并沒有聯系,在這種發展環境中,教師只能在狹小的時空中將自身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課堂事務以及教學事務當中。這種組織文化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主要體現為教師之間欠缺溝通,不會對自身所面臨的教學困境進行交流,也不會對他人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實踐問題作出反思與探討,因此教師解決教學實踐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對于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強化教師之間的關系,重視在教師之間進行經常性的溝通與交流。如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定期開展座談會、報告會等,要求教師將自身在教學實踐中面臨的困境、難題表達出來,并在教師的共同研討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其次,“物種”單一性也會導致花盆效應的出現。無論是在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還是培訓工作中,一些學校都忽略了不同教師所具有的個性差異和需求差異,對生命多樣性的忽視導致了“物種”單一性的出現,而這種“物種”單一性的現象又會不可避免地讓教師隊伍建設出現花盆現象。
如在教師培訓工作中,統一的培訓內容、標準化的培訓評價體系只能夠培養出標準化的教師,在這種教師發展文化氛圍中,教師容易失去個性走向大眾化。針對這一問題,學校要重視對教師多元化個性以及需求做出調查,同時有必要對陳舊的教師培訓模式做出改革,豐富培訓內容,從而適應不同教師的不同成長需求和心理特點。
另外,教師的培訓工作不能被封閉在教育系統中,而應當重視與教學實踐和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避免坐而論道情況的出現,從而有效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并切實提升教育教學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二、教學時空環境的`超耐度失衡
在自然生態中,生物的生存需要依賴于綜合環境,如果綜合環境中的某一因子具有過多的量或者出現不足,則會導致物種的生存環境出現惡化甚至導致生物的滅絕。
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教師作為社會個體在生存和發展方面所具有的生態耐受度與承受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教師所承受的壓力超過限值或者沒有達到限值,則會導致教師工作倦怠以及難以形成有效激勵的問題出現。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師耐受度與承受力的主要因素體現為教學時間和班級規模。雖然我國的教育行政部門對班級人數做出了明確限制,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班級規模較大的情況是普遍存在的,而這種情況的存在則會增加教師的工作負荷。較大的班級規模會增加師生心理壓力,在產生煩躁情緒的基礎上也容易導致班級沖突,這不僅會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導致教師產生教學低效感。
另外,教學時間也是教學時空環境中重要的構成要素,這種要素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順序安排以及開展進程,同時也影響著教師與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心理。不同的學生學習需求、學習興趣、學習動機都具有差異,而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不得不將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學工作上。同時,教師還需要負責組織班級課外活動以及學生輔導。雖然教師的工作時間較長,但是大部分時間都用于事務性的工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師創造力的提升,從而對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從教育生態學角度來看,影響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學校校長作風、學校管理風格、學校組織文化以及教師的教學時空環境承受能力,在對這些影響因素做出分析的基礎上,各級學校應當以提升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為出發點,對傳統的學校決策制度、教師評價制度、教師培訓制度、校園組織文化以及教學時空安排等做出優化,從而確保教師具備一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1
現在的孩子難教——這是許多老師的共識。是啊,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教育也在變革,我們如果還是用昨天的教育理念和單一的方法來解決今天教育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新問題,勢必會造成當今的學生越來越難管、越來越難教,而且不知道怎么管、怎么教。近二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我:要教育好學生,首先就得了解和研究學生。班主任工作是否有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學生的了解是否全面、深入、客觀。只有掌握了學生的思想動態,個性特點,才能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我經常采取如下方法:
一、觀察。
開學初,我就留心觀察全班同學,了解哪個學生勤快,哪個學生懶散;哪個學生上進心強,哪個學生學習缺乏自覺性;哪個學生活潑開朗,哪個學生郁郁寡歡……發現有情緒低落的同學,及時查找原因,及時引導。例如:吳妍同學本來性格內向,開學報名時我要求家長必須帶孩子一起報名,其他學生家長都來了,唯獨她一人背著書包來到我的面前,當我問及其父母情況時,她兩眼通紅,低聲告訴我父母都出去打工了。開學來我有意識地多關心她,但她還是郁郁寡歡,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究其原因是因為她太想父母。不能讓這種情感影響到她的學習,因此,我找她談心,告訴她如果你想父母了可以打電話或寫信來向父母表達,為何憋在心里使自己難受呢?當天晚上我就布置學生回家寫一篇日記,內容為:父母不在家的日子,我該怎么做?果然她的日記滿滿的都是對父母親的思念,但卻忘了我要求寫的“我該怎么做?”,除了思念還是思念,我就在她的日記中寫下這樣的話:父母出門在外是為了什么?是希望你有一個好的學習條件。你應該從思念他們中振作起來,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當你學有所成之際也是你媽媽喜悅歸來之時,耐心等待吧!一段熱情洋溢的話激發了孩子求知的欲望,她不再沉溺于念念不忘當中,情感得到了歸宿。這正是我的觀察與引導使學生走出困惑,走向堅強。
二、談話。
談話是溝通的極好方法,談話時注意傾聽學生說話,邊聽邊思考;談話后聯系學生一貫的.思想言行和平時的觀察印象,綜合分析,公正認真地得出結論,然后根據結論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如我班的童欣健同學,頭腦機靈,課堂上喜歡積極發言,課堂作業完成得非常好,但家庭作業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且有拖欠現象。因此我就有意識地與他聊天,了解到原來是爺爺奶奶對他過分寵愛,覺得他現在還小,每天在校很辛苦,放學回家就該先放松放松。吃好飯再寫作業又說遲了,要休息了,不然會影響長身體……結合我平時對他的觀察,我斷定他沒有說謊,因此我雙管齊下,繼續找童欣健聊天,讓他知道他爺爺奶奶的做法是出于對他的關心,但同時讓他明白爺爺奶奶的做法不夠正確,學生應該以學習為重,不可因為爺爺奶奶而影響自己;另一方面我進行了一次家訪,與他爺爺奶奶進行了一番溝通。從那以后,他作業基本能按時完成。
三、調查訪問。
我經常向家長、同事們調查了解,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保證學生健康成長。我班的程穎同學,頭腦反應快,課堂回答問題非常積極,在學校她是不容置疑的好學生,可放學一回到家她就把學習丟在一邊,家庭作業基本沒有完成的時候。我多次打電話給她父母(父母親都在屯溪打工,但平時極少回家,她隨外公外婆生活。)她們都說程穎就是懶,再說每天又不在一起,她們也拿女兒沒辦法。父母沒辦法,作為她的班主任我不能放棄不管,因此我又詢問她的外公外婆,從與他們的談話中我看得出外公對她還是很關心的,但外婆的言語中透露出更多的是不耐煩,甚至是厭惡。程穎也是家里的獨生女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后來我通過向與她同村的學生家長了解到:原來程穎在家確實很不聽話,每天放學回家自行車騎得飛起來,而且玩得很遲都不回家,外公外婆每天做事回家還要到處去找她,每當問起作業她都說做好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聽之任之。了解了她的情況,為培養她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專門來到她家當著她面向她外婆匯報了她在學校的優秀表現,她外婆聽了感到些許安慰,而后我悄悄告訴她外婆小孩子不能一味地批評,當她表現有進步時還應給予適當的鼓勵。第二天,我與程穎進行了一次長談,她說她外婆不喜歡她,老叫她回山里奶奶那去讀書,不要呆在她家,她不喜歡外婆,所以放學回家她也不愿呆在家里。聽了她的敘述,我告訴她外婆這么說的原因,并毫不掩蓋地指出她的缺點,要求她馬上改正。我讓她擔任學習組長協助我檢查其他同學的作業。也許是她感受到存在的價值,開始寫家庭作業了,但還不能按時完成,我卻佯裝不知,我知道事情的發展總是有一個過程的,不能急。幾天后,課代表把她的作業本拿給我看,我裝作吃驚的樣子說“我一向對她非常放心,她沒做作業可能有什么特殊情況。不過我很傷心。”我瞥了她一眼,只見低她著頭,滿臉通紅。從那以后,她學習倍加努力,外婆也不再嫌棄她,現在已成為班內的優等生了。
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聰明,思想越來越復雜,孩子的內心世界對于老師來說,就像一個未知宇宙一樣,是個神秘的世界,只有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全部,因人施教才能成為可能,德育工作也才能落到實處。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2
摘要:新課程實施以來,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轉變,學生參與的機會和實踐活動大大增加。本文主要介紹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體會的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教師的行為轉變。
關鍵詞:新課程;自主學習;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3315(20xx)3-013-001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深刻感受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參與的機會和實踐活動大大增加。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應更新觀念,不斷學習,充實提高,在生物課堂中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適應新課程課堂教學,并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下是自己在新課 程理念下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習體會的作為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行為轉變。
一、真正落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關注教,忽略學生的學,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課堂成為講堂,沒有留給學生進行充分思考、探究的時間。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責任主要不是“教”,而是指導學生“學”,提高學生終身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我們學校,對這一點非常重視,教學的重點放在如何促進學生“學”上,變教學為導學,教師在課前應精心設計導學案,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和培養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少講、精講,對有些問題稍加點撥,啟發誘導,不要反復說,反復解釋,占用過多的寶貴的課堂時 ,要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供充分的時間。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給學生參與的機會。 通過一年多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有了明顯的改善 在自主學習中教師處于輔助、引導的地位,幫助學生完成既定目標,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知識交流主體。而在接受學習中,教師是知識、真理的化身和代表,是知識傳授、技能養成、品德規范的執行者和監督者,與學生形成從屬關系。提倡促進自主學習并不等于自學,完全靠學生自學,學生是很難理解和掌握相對抽象的概念和觀點等基本知識的。自主學習也不是完全拋棄接受性學習,而是改變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中,教師的角色是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教師要肯定學生在學習中所做的努力思考,肯定學生在課堂中的探討、創新等參與活動,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動機,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逐漸擺脫對教師的依賴,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二、努力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保證。師生關系的質量和水平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以往是教師怎樣說,學生就得怎樣做,師生間缺乏溝通的師生關系,嚴重制約了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贊賞、關注每一個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會得到最好的發揮,自主學習會得到切實有效的開展和提高。如 教師用輕輕地拍手提示學生坐端正,用輕輕地鼓掌來鼓勵學生,呈現出濃濃的和諧師生關系。
三、營造良好的學習生物課的環境
,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環境氣氛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對于生物教學更應大加利用。例如講到“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這一節時,我把含糖類和脂質豐富的食物的一些圖片打在投影儀上,學生一看,就對這節本來枯燥的糖類和脂質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提高了學習主動性。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這種創設情境要有針對性、啟發性,讓學生產生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學生就會提出問題,進行思考。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1)精心設計問題。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面向全體學生。
(2)提出的問題應能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3)要注意問題的難易程度,太難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也答不出來,這沒有效果。因此既不能使學生都答不出來,也不能特別簡單。再有,教師要帶著激情走進課堂,建立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輕松和愉快,從而給整節生物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老師的心 情和表情在整節課中起主導作用,對整個課堂氣氛的調動至關重要。教師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將會使教師的語言本身具有感染力。教師情 緒飽滿,富有激情,以教師的情感帶動了學生的情感,教師用良好的形象吸引、感染學生,展示教學的魅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用貼心 的交流走近學生,營造民主的`課堂氣氛。
四、科學評價
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所以教師的評價必須科學,必須為學生的發展服務,要通過評價激發 學生努力上進的情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評價時,不要只是檢查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也要關注 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與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通過這種科學的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促進學生 的自主學習。在新課程的課堂中,學生有了更多的參與機會,更多的參與提問、回答、分析、討論和探究的實踐,因而在課堂中建立實施有 的獎勵機制,對于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
五、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激發學習興趣現代教育技術如多媒體課件可以呈現生動的畫面和色彩,適當地解說,能激發興趣,并使學 記憶深刻。例如,在學習“DNA分子的復制”“、細胞增殖”等內容時,由于內容抽象,再加上有很多新的名詞概念,學生比較難理解DNA的空間結構及復制情況、細胞增殖中染色體的變化情況。但通過配合使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結合觀看課件進行學習、分析和討論,利于學生理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設法真正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條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愛學、學好生物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王金霞.有效課堂教學的事實與策略[2]孔凡哲.課堂教學技能知與行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3
摘要:新教師是學校的新鮮血液,我們迫切需要新教師的迅速成長。新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應該注意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同時要善于利用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為了使新教師少走彎路,提高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力,本文就新教師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成長歷程談了幾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新教師 多媒體輔助教學 成長歷程 積累 反思 大忌
在學校的教師隊伍中,新教師以其知識面廣,觀念新,可塑性強等優勢給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發揮了其積極的作用。然而,新教師更需要的是在學校這片沃土中迅速成長為符合現代教育發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師。在這一成長過程中,新教師都會經歷一個由求知到實踐到反思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尤其現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普及,新教師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方面應注意哪些方面,作為一名經歷過此過程的青年教師,我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根據新老師的優點和缺點,我把新老師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過程分為三步:前期──積累、中期──反思、后期──忌
一、前期: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學期
對一個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老師,剛上課就想用多媒體課件,我認為有些太急促了。很多新老師為了展現自己的計算機方面的“才能”,過于頻繁使用多媒體,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新老師應把精力放在傳統教學上,改善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管理能力,如果這些都沒做好的話,你課件做得再好,自己卻沒有能力發揮課件的優勢出來,更致命的是因為自己的水平不高影響了學生的成績。
當然也不能丟掉多媒體,那應該干些什么呢?兩個字──積累;
學習如何多媒體課件制作的一些原則,積累制作經驗;
學習課件制作軟件,如PowerPoint,Author ware,Flash,幾何畫板(強烈推薦數學、物理老師學習),積累使用技巧;
課件制作軟件比較熟練的可以先上課再做課件,把做出的課件與上網下載的資深老師的課件比較一下,積累制作技巧。
同時,按照課本的目錄超前地去網上下載這些資源,分門別類,去劣存優,以便以后自己使用,積累素材。
二、中期:參加工作的第二學期
經過一個學期的傳統教學和多媒體課件的積累,相信你能操刀上陣了,但我認為還不宜頻繁使用多媒體課件,應該在部分使用:在課堂教學的某個環節使用或者在某節課使用;這時候新老師應該多注意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怎樣才能很好地與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這就要求我們要多多反思:
(一)反思是否妨礙了正常教學:很多時候,某些知識點或者某節課采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可能會更好,但同時我們要想到,如果你沒有提前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備好課,臨時想做課件,是否有相關的素材,相關素材是否適用,如果沒有相關素材的話,自己制作的難度有多大,需要多長時間,千萬不要貪一時使用之快,而妨礙正常教學;
(二)反思如何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前面說了,某些知識點采用多媒體課件,效果可能會更好,這只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想法。在使用過程中,我們卻往往無法發揮課件的優勢,這時要想想究竟是課件的設計出了問題,還是我們駕馭課件不當導致效果不理想,及時改進,提高自己課件制作水平或駕馭課件的能力;
(三)反思是否形式地表演:新老師由于剛參加工作,不可避免地要上匯報課、公開課之類的課,而匯報課、公開課很多學校都要求使用多媒體課件。新老師生怕自己因為沒有用課件而得不到“好”的評價。當然,這也與聽課者的評價有關。實際上,我們應該看到,不管什么課,只要教學媒體運用恰當,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創造能力的效果,提高了學習效率,就是一堂好課。
三、后期:參加工作的第三學期
經過中期的“課件”試用,新老師在課件的制作和駕馭上應該有比較大的提高,這時可以嘗試經常使用課件。
但同時對課件的質量要求更加高了,課件如何設計、師生如何互動等等,這里要注意幾個大忌:
(一)忌失去重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使課堂上的信息量大大增加,使老師免去了許多板書,使課堂結構也更緊湊,課堂信息容量也更大,與此同時,就給學生的理解增加了難度,學生們抓不住課堂的重點,顧此失彼。因此課件制作時,要注意重點突出,不要面面俱到。
(二)忌失去靈活性:因為多媒體課件在課前已經制作好了,課堂教學組織條理清楚,結構緊湊,有利于掌握教學和學習進度。但課堂上就缺乏一些靈活性。如某一例題,課件中只有一種解題方法,而學生卻有另一種解題思路,這樣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性的培養。必要時可使用板書來加以補充,同時也要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上下一番功夫,增強課件的交互性、參與性。
(三)忌失去交互和參與:課件制作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課件做得多了,我們就會有一種惰性,很多情況下的課件是直線型設計,缺乏交互。當前最常見的是將文字、公式和一些相關的靜態圖片輸入電腦,然后由教師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控制這些媒體的播放順序。這種做法實質上是一種高級的幻燈片,這樣既沒有了交互性、參與性,而且此類課件也束縛了新教師的教學思維,影響新教師的課堂發揮。
同時,教師切記不要站在屏幕前不動,可走到學生當中,拉近師生距離。最好能夠給學生參與的機會,大部分學生表示如果數學教師想請一位同學上講臺用電腦演示一個實驗過程的時候愿意去操作。因此,教師可以考慮讓學生上臺進行簡單的操作過程,一方面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課堂學習的氣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新教師上課只是一個勁的點鼠標,而缺少與學生的交流。
不管怎樣說,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無論是對新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有益的。新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對于如何把傳統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仍然存在著不少困難。只要新老師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注意有關問題想出補救的辦法,一定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事半功倍。而且,多媒體走進課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新老師要大膽去實踐,認真地探索,找到最它們之間最佳結合點,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陳維國,《“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優缺點對比》,20xx年,網絡資源
[2] 王莉丹,《關于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冷思考》, 20xx年,網絡資源
[3] 馮 波,《求知、實踐、反思──淺談新教師的成長》, 20xx年,網絡資源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4
一、研究背景
1、普通高校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建設是高校教學基本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的教學團隊在人才培養工作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引導高校推進教學團隊建設,其目的就是希望通過建立教學團隊的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教學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開發優質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隊伍的老中青結合,加強青年教師培養,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學團隊,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最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虛擬教學團隊
電大系統近年來組建了不同層級的專業和課程教學團隊。實施基于網絡、手機短信等各種平臺的異地實時與非實時教學與教研,在低投入的基礎上,實現了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優勢互補、相互配合、協同一致開展教學。
二、研究設計
1、樣本選擇數據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方式獲得,問卷發放主要采取現場發放及E-mail兩種形式。依據方便抽樣原則,本次調查的`樣本主要來源于西安地區教學團隊教師,共發出問卷100份,回收99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或不可供分析的無效問卷13份后,實際有效可供分析的問卷為84份。其中傳統團隊的樣本40份,占47.6%,虛擬團隊的樣本44份占52.3%,兩者所占比率基本相同,問卷能夠有效反映研究需求。
2、問卷設計
為便于分析,除了基本資料外,問卷設計采用是非性答案,即答案從是、否中二選一。問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團隊成員組成問卷中涉及團隊組成的問題主要包括團隊成員的基本資料(年齡,學歷,畢業院校,專業,現工作單位、從事的專業等)。其中虛擬團隊,以中央電大09年組成的首批全國電大教學團隊為例:包括1名首席主持、12名核心成員、20名左右的骨干成員,其中有教授4名、副教授9名,其余為講師或助教。(2)團隊任務完成情況不管是普通高校教學團隊還是遠程教育虛擬團隊都有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但是完成過程卻是有區別的。問卷中涉及任務完成情況的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團隊成員能否保質保量的完成團隊工作”“團隊工作任務是否和你的日常工作密切相關”等。
三、研究結果分析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1.0進行數據的處理分析。計數資料均用卡方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1、團隊成員組成
通過卡方檢驗,除了年齡相關問題,關于學歷和職稱P<0.05,均有統計學差異,說明遠程教育團隊成員高學歷高職稱的比例均不如普通高校。
2、團隊任務完成情況
關于團隊成員任務完成情況,雖然兩教學團隊均能完成相應教學教研任務,但在“團隊工作任務是否和你的日常工作密切相關”在普通高校教學團隊和虛擬團隊間存在明顯差異,這主要能夠反映任務完成的困難情況。通過卡方檢驗,P<0.05,有統計學差異,說明遠程教育團隊成員相當一部分工作和團隊無關,而普通高校教學團隊的工作基本就是一項團隊工作任務。
四、討論和結論
我們的研究發現在遠程教育團隊建設初期與普通高校教師之間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具有高學歷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不如普通高校教學團隊教師高,這也和電大專職教師本身學歷層次與普通高校存在一定差距有關。調查也反映出,由于電大教師工作內容包含多個方面,所以在完成團隊工作的困難程度上還是與普通高校教學團隊存在一定區別的,盡管如此,我們仍樂于在團隊工作中奉獻自己綿薄之力。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
【摘 要】
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繁雜的任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采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推動中學階段作文教學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決。
【關鍵詞】
中學 作文教學 低效理由 教學策略
在中學階段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學低效的理由出現在以下幾個部分:教學目標方面、教學內容方面、教學策略方面、教學對象方面。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從理論部分以及實踐部分著手解決教學低效理由。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中學生對寫作產生了懼怕心理,并且將寫作訓練看成了一項很難完成的任務,這就導致了教師布置的作文訓練題目學生通常需要幾小時去構思。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理由就在于學生寫作態度不夠端正,將每一次作文訓練當作是“完成任務”,致使學生走了許多彎路。因而,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表達想法,從而摸索到正確的寫作策略。布置寫作題目時,需要對題目、題材、字數等要求適度放寬。
例如,在學習了《聽故事講故事》這一內容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寫作題目“我聽的一個故事”,描述手法以及字數都沒有規定,寫作訓練開始時,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都聽過哪些有趣的故事呢,老師喜歡的'故事有神話故事、童話故事,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探究理由,若是這個故事我沒看明白或者認為故事沒有到結尾的時候,我會讓同學們把故事講完。”教師在布置作文訓練題目時,未給學生明確字數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學生心理壓力,但是,在無形之中也給學生提出了更高寫作要求,即將故事寫完整。站在學生角度來看,學生并不清楚教師意圖,甚至會認為老師要求并沒有太多限制,因而,也就更愿意去寫故事。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采用,寫作效率會有進一步提高。
2.教給學生寫作技巧
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覺得無法對事件進行具體描述,有部分學生即使做到了將事件完整的描述下來,然而,事件描述卻不夠生動、形象。之所以產生這種現象的理由就在于學生未能掌握寫作技巧。
例如,在學習了《培養良好習慣》這一內容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掌握寫作習慣的基礎上培養寫作技巧。可以通過讓學生讀課外書籍、堅持寫日記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習慣,若是學生能夠堅持閱讀課外書本或者是寫日記,寫作水平能會有所提升。
3.引導學生進行思維交流
教師在學生寫作情況中能夠發現學生思維被束縛,若是不能快速突破這個“瓶頸”,學生就會感到學習的壓力,使得寫作積極性大大降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站在學生角度深思理由,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寫作經驗,從而做到不斷反思總結。
例如,在學習了《大作家的小老師》這一內容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寫作題目“我眼中的語文老師”,全體同學都寫這個作文題目,寫作訓練完成之后再進行成果交流。教師選取的寫作素材學生都很熟悉,并且描寫的都是同一個對象,因而,在進行成果交流時,學生能夠從自身觀察角度以及其他同學觀察角度進行對比分析,教師組織全班同學相互閱讀作文,并且交流心得體驗,推動學生思維“瓶頸”的突破。
4.作文素材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
中學階段作文訓練出現套話、假話現象的理由就在于作文素材選取與學生實際生活脫離。因而,教師在進行作文選題時,應當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要讓學生有事情可寫。
例如,教師給學生布置“描寫春天景象”的作文題目時,可以組織學生到公園參觀或者是在學校游覽,通過切身觀察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春天美景。通過這種教學策略的采用,使得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話可寫,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如,在中學階段教科書中,安排了一個“綜合學習”章節,涉及到的內容有“讀讀背背”“口語表達” “我的小筆頭”。其中“我的小筆頭”布置的寫作素材與課文內容相近,并且與兒童實際生活密切聯系。例如,“長大我想成為……”“我的小動物朋友”“童年樂事”等。
5.對學生進行鼓勵表揚
給人帶來愉悅感覺的事物通常能夠使得興趣大大增加,因而,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評閱作文時應當不斷對學生激勵表揚,從而樹立學生自信心。
例如, 體作文水平不高,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亮點詞句。教師應當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通過評語或者是口頭表揚等形式激勵學生。優秀作文可以在班級后面的墻壁上張貼,若是有機會也可以向中學生刊物推薦發表。通過這種方式的采用,使得學生能夠在寫作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對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會產生較大影響。同時,還應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看實物、看圖片,通過帶學生游覽、參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學會留意觀察周圍事物,養好良好的習慣。
中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是一項系統、繁雜的任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采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形成科學的教學理念,教育教學行為應做到嚴謹,盡最大努力克服無關干擾。同時,站在教育行政部門的角度來說,應當為語文教師營造和諧、 的教學氛圍,使得教師安心于課堂,推動中學階段作文教學低效理由得到有效解決。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02-13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通用]07-21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15篇[優]07-21
教師教育教學論文精華(15篇)07-22
教師教學團隊遠程教育的論文02-27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1-03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的論文02-20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07-28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論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