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教學論文精選【14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業教育教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1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所需的職業技能型人才也在不斷增加。而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此類人才的教育基地,因此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模也越來越大。其中,在高等職業教育中,除了理論知識的學習外,實踐教學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培養職業應用型人才目標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手段。所以,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必須結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需要,實事求是地探索并建立起適合自己學校以及企業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畢業以后能夠迅速勝任就業崗位,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但就目前來看,在職業學校的教學中還必須加強實踐性教育課程的革新和探索,形成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一體化的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性課程訓練體系。
一 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的場地和硬件設備不足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和層次,它根據一定崗位群的業務活動范圍要求,培養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就需要實地的操作設備和場地以供學生鍛煉職業技能。但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實踐實訓的場地不充足,實踐性設備數量也比較短缺。造成此結果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一些高職學校的資金比較短缺,不能滿足逐漸擴大的教學規模。另一方面,現在實訓設備的不斷更新發展太快,使得一些落伍設備不能滿足現在工業技術的操作要求。
2.實踐教學的時間短
現在,學生在實踐課程中的實際訓練時間較短。學生要想扎實掌握職業技能,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加強訓練。盡管現在多數的教學都已經是現場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授課,但也僅限于在課堂授課上。由于設備少、場地不開放等原因,學生實地進行實訓的鍛煉還比較受限。
3.實踐教學的內容及模式缺乏創新
盡管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上已做出了相應的改革,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還是被大多數教師采用。學生并沒有發揮出自主學習的潛能,實踐性教學要求學生必須自主創新、大膽提出問題、自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在分析和操作中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
4.缺乏對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
在高職理論教學過程中,各學校都已經建立起一系列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但在實踐的教學體系中評價指標還沒有完備的建立。評價缺乏規范性和準確性,使得實踐教學的質量得不到評價,教師按照自己的教學規劃教學,實踐教學質量肯定受到極大的影響。
二 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的建議
1.加大實踐教學的條件建設
實踐教學的基礎設施建設是實踐教學的基本保證,學校既要加強實驗室教學樓的建設,也要重視校內校外的實地場地建設。比如,在學校內部建立專門的實訓基地,使實踐基地實用性強、綜合性高、與時俱進。學校還可以和企業聯合,不斷改善實踐教學的課堂場地,利用企業的實體廠房,讓學生操作練習,掌握各種技術。學生畢業后可以直接到合作的企業工作,減少企業對新職員的培訓時間,實現兩者的`雙贏。而且學校的實驗場地可以延長開放時間,使學生在理論學習之余可以到具體實驗場地練習提高。
2.改革傳統的實踐教學內容
高職實踐教學的內容必須與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相符,實踐教學應參考職業技能和職業標準,學校可以學習企業新開發的技術和引進市場操作的先進設備,和企業一起共同研發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依據實踐教學的理論,結合教學實際情況,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實踐教學,不斷培養實踐課程應規范標準,教學應突出學術與應用一體化的高職教育特點,明確高職的教學目標、技能目標、職業素質目標,使理論與實踐和諧并進。
3.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和評價體系
高職實踐教學應改變以前傳統的期末考核形式,加強評價體系的建設,注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形成。比如,考核評價的主體應該多元化,不僅有任課教師的評價,還可以加入學生的自我評價。考核的內容不應只是理論知識的考核,還應強調學生的職業能力考核。其中包括實際操作技能、職業素質、創新能力等綜合考核。摒棄考核形式的單一化,可采取筆試加口試的考核,在實踐基地布置任務,并在規定時間內看學生在完成任務時的技能掌握情況。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是一個整體性的工程。實踐性教學的主要核心是提高學生的職業技巧能力。在實踐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夯實理論知識,還要熟練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學校可以創造更多的訓練條件,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聯合等一系列有利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性的政策。通過這些實踐性強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適應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培剛.職業教育的實踐教學策略探究[J].高考(綜合版),20xx(9)
[2]張巖巖.高職會展實踐教學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5)
[3]王淑云.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管理績效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xx(30)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2
隨著社會進步、科技創新和經濟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我國對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斷擴大,高等職業教育的高規格人才培養顯得尤其重要。社會上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需要善于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方能為公司贏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面臨新教育態勢的壓力,面對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如何在有限教學期限內快速提升高職數學課的教學品質,成為高職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焦點。
一、高等職業教育數學課教學現狀與分析
經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學生學情調研和教師座談研討,可以將目前高等職業教育數學課教學現狀歸因為課程特點、教師和學生三個方面。
1.數學課的特點。數學是一門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系的科學語言和基礎的自然學科,其形式極為抽象。學生學到數學概念、方法和結論,并未掌握數學學科精髓,未使數學成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利器。
2.教師方面。課堂上,教師賣力的教授“有用”的理論和方法,但學生學得吃力且效果不佳。現在,部分教師將實際生活中的鮮活例子融入數學課的教授,打破了數學教學體系和內容自我封閉的僵局,但有些教師將“數學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阻礙為抽象、深奧的課程,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學生方面。就高職生學情而言,生源大多來自高考第五批等錄取批次,普遍不曉得數學理性思維對人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高職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學習動力不足。此外,面對大量抽象符號和邏輯推理,形象思維強的高職生極易產生抵觸心理。上述分析表明,要想實現“數學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素質教育,數學的教學不能完全和外部世界隔離開來”,就需要改變數學教育按部就班的靜態教學現狀,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方能形成生動、活潑、有趣的數學課堂。
二、數學建模在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意義和作用
從公元前3世紀的歐幾里得幾何,開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大規律到近代的流體力學等重要方程,數學建模的悠久歷史可見一斑。
1.數學建模的橋梁作用。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大量數據爆炸性的涌入銀行、超市、賓館、機場的計算機系統,都需要進行歸納整理、去偽存真、分析和匯總。因此,需要在實際問題和數學方法兩者之間架設一個橋梁,這個橋梁就是數學模型。
2.數學建模思想融入高職數學課堂的意義。鑒于高等職業教育數學課教學現狀與分析,結合數學建模進入高等院校數學課堂時機的日漸成熟,以及高等職業教育旨在培養高職生如何“用數學”而非“算數學”的目標,將數學建模思想融入高職數學課堂有著積極肯定的意義。
(1)時機成熟。隨著大型快速計算機技術及數學軟件的快速發展,早期大型水壩的應力計算、航空發動機的渦輪葉片設計等數學模型中的數學問題迎刃而解,數學建模與科學計算的完美結合成為數學科學技術轉化的主要途徑。計量經濟學、人口控制論等新興的交叉學科為數學建模提供了廣闊的應用新天地。
(2)目標明確。數學建模的切入搭建了數學和外部世界的橋梁,解開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困境,讓高職生以數學為工具去分析、解決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目標切實可行。面對工程技術、經濟管理和社會生活等領域中的實際問題,擁有敏銳洞察力的高職生面對現實問題的挑戰,主動好奇的參與到資料收集、調查研究過程中來,能夠擺脫慣性思維模式,敢于向傳統知識挑戰,嘗試多樣解題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習動機,提升了數學知識水平,更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讓其在體會數學建模魅力和實用性的同時,滲透數學應用能力。
三、數學建模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無形中會利用數學建模思想來解決實際問題。那么,如何有效的將數學建模“植入”高數課程教學,則需要一系列科學合理有序的教學改革方可取得成效。
(1)融入數學建模思想的高職特色教材。作為教學載體,高職數學教材應從應用性職業崗位需求出發,以專業為服務對象,以實踐操作為重點,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素質培養為目的撰寫情境式案例驅動的高職特色教材。
(2)構建服務專業的高職數學教學模式。以學校專業需求為服務出發點,制定專業特色鮮明的數學課程教學新體系,搭建課程的“公有”模塊和“選學”模塊,加強專業針對性。與服務專業類似,對于不同年級、不同數學基礎學生的需求,提供個性化、分層化、系列化的教學內容,顯得尤為關鍵。
(3)培養數學應用意識的案例教學方法。歷屆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參賽數量和規模的擴張使我們懂得:以熱點案例出發,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求解過程中自然引出系列數學知識點,通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品味數學樂趣,趣化學習過程,強化數學知識應用意識,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并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
(4)營造數學應用意識的數學實驗氛圍。利用數學軟件,通過寥寥數行代碼解決曾經無從下手的復雜問題,必會吸引學生從耗費時間的復雜計算轉移到數學建模思想、數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培養以數學和計算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應用意識。
(5)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歷屆數學建模競賽從內容到形式,都是一場與真實工作環境接近的'真刀真槍的歷練,要求學生團隊綜合運用數學及其他學科知識、使用計算機技術通過數學建模來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從“乘公交,看奧運”、“世博會影響力的定量評估”到“SARS的傳播”、“飲酒駕車”,這些開放、挑戰性問題,必然會提高學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和協作精神。
四、數學建模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效果
自20xx伊始,將數學建模和數學實驗引入高職數學課程教學中以來,學生主動學習意愿增強,學習效果顯著提升。效果主要表現實際問題求解的多樣性和開放性使得學生思維得以激活和解放,解題的自由使得互聯網應用達到最優化。學院連續多年組織學生參加北京市高職高專大學生數學競賽多次獲得一、二、三等獎,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獲得多項北京市一等獎,近兩年獲得國家二等獎2項、國家一等獎1項的佳績。經過共同努力,應用數學基礎獲批為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需要強調三點:首先,案例教學中要科學合理的訓練學生的“雙向翻譯”能力,要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語言把實際問題翻譯為明確的數學問題,再把數學問題的解翻譯成常人能理解的語言。其次,所有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并且離不開教師煞費苦心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因為數學建模、指導數學實驗和輔導學生參加競賽需要教師掌握算法、優化、統計、數學軟件、計算機編程等綜合能力,因而教師尤為關鍵。再者,學院領導對數學建模、數學實驗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要有清晰充分的認識,才會有力度的支持數學教學改革。
五、結語
將數學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育教學改革理念,是提升高職數學教學品質的關鍵,需要廣大教師踏踏實實的鉆研和工作,真正講好每一個案例,為培養具備數學應用意識的高規格人才而努力。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3
一、當前職業教育角度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多個院校還沒有建立起與教學質量監督的考核方式,對于實踐教學的監控也顯得非常落后。因為缺少標準的原因,令學校方面不能公允的評價教師們的實踐教學水平。在這樣影響下,其教學質量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另外,高校教師們一般比較輕視對實踐教學成果的評價工作,因此出現了與實踐教學地位不相稱的現象。
二、對于當前我國工商管理教學弊端的改進措施
1.顛覆以往教學模式,提升學生核心地位
教師們在對學生進行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在根本上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加以全面突出,并使用“互動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活動。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令學生在發現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強化學生的團結合作以及溝通能力。在此模式下,教師們起到了指導性作用,在根本上將自身特點發揮出來,并積極的參與進去,在進行分析問題的過程之中,進行組織和分工并采取行動,最終得出解決的'辦法,在最后依照科學的目標來將解決問題的方式進行評價。
2.建立起“雙師”教師團隊
要想在根本上將教學質量提升一個檔次,就要建立起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們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作為基礎,還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在工商管理教師隊伍中,應該講在具有實踐工作經驗教師的比例進行擴大。并定期安排教師們到企業中取參加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豐富自身工作經歷。同時將實踐教學的能力在根本上加以提升。與此同時學校方面也要聘請一些具有行業則個的管理人員來到學校擔任教師,擴充兼職教師隊伍,在根本上形成實踐技能課程由具有資質兼職教師講授的相關機制。
3.創建實踐教育基地
要想在根本上將工商管理追暗夜的教學目標加以實現,就必須做好相關事件基地建設工作。實踐基地的件事兒主要分為校內與校外兩個實習部分。在學校內的實踐工作一般是為學生們進行模擬教學與訓練來使用。是一種培養新型人才的場所。校內的實訓基地應該將對學生技能訓練放在首要位置,令學生在相對真實得分情況下得到相關技能訓練,使學生在學習到相關理論的同時擁有專業的技能。在根本上減少從業之后的工作壓力。
4.向教師和學生提供相對充裕的文獻資料
學校方面應該盡快的建立起圖書館,并在其中配備大量的資料,方便教師和學生進行查閱,在進行資料準備工作的時候,不但要向學生們提供理論方面的資料,在管理案例上也應該多加思考。
5.對以往的考核方式進行全面創新
學校方面可以將以往的考核方法進行全面轉變,可以采用筆試與口試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相關工作,理論與實踐操作考試應該與之相結合,在答辯現場應該利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對于基礎性課程的考核,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對于知識理解能力上,在根本上做好教學質量的監測工作。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工商管理專業相關課程的改革工作任重而道遠。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在根本上將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全面認識,并結合我國職業教育的相關特點,將教學方面的新思路進行全面總總結,令相關教學工作變得更加貼近實際,為企業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4
[論文摘要]據對筆者所在學校電子商務專業學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入校后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所學專業要學什么知識、畢業前應考取何種相應證書的學生比例非常高,在此比例中尤其以來自縣城和農村的學生居多。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教育,明確其所學專業的學習要求,告知學生社會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及要求,并引導學生科學地選擇學習內容,有意識地培養專業技能,積極主動地去考取相應的證書,這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就業觀,營造濃郁的校園學習氛圍都是十分有利的。
[論文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就業教育;教學
一、廣西電子商務的發展環境
電子商務在全球范圍的興起和迅猛發展,快速改變了全球原有的經濟格局以及傳統的經濟運行模式。電子商務在催生新經濟和推動經濟全球化中所表現出的巨大能量,以及使其成為評價一國經濟發展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
廣西屬于西部落后地區,選擇怎樣的一種適合自己區情的電子商務發展道路,乃是眾多人關注的焦點。首先,這方面的人才在我國資源稀缺,特別是隨著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更突顯了這一矛盾。廣西由于自然、社會和經濟等諸多劣勢因素,對人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這就必然導致人才的匱乏和流失。其次,企業管理水平落后,商務觀念和信息意識依然薄弱。廣西許多企業的管理尚處于主管隨意的經濟管理階段,而管理程序化、科學化是實現電子商務的.基本要求。中國電子商務是有主導信息技術的IT業界推動的,在發展之初就帶有濃厚的技術傾向,“重技術、輕商務”的現象比比皆是,廣西的商務觀念和信息意識尤其薄弱。這顯然對電子商務的應用和發展極為不利。
二、以職教特性為依據,提倡就業教育
正確認識職業教育的特性,明白職業教育的宗旨,教學才能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增強推進面向市場以及學校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一)從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看。在職業學校學習技術技能,以博得企業的青睞,獲得職業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職業教育也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
(二)從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上看。職業教育應該面向實際、面向社會,適應具體職業培養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
具備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實用性人才。
(三)從職業教育的培養對象來看。就讀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基本上是成績相對較低,相當一部分學生家庭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雖然這些家庭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愿望,但由于歷史的與現實的原因,家庭的境況和子女學習狀態、健康狀況或出于某種無奈等種種因素,大多數能比較理智地選擇職業學校,通過求學,進而就業,在社會上獲得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我們以職業教育特性為依據,中等職業教育必須提倡就業教育。學校要與市場保持零距離,要高度關注產業結構調整的動態,就業市場的變化,相關政策的調整,及時研究應對措施,根據市場需求確定培養目標、人才規格、知識技能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學習成績評估等,把學校改革發展成受社會歡迎的中等職業學校。
三、以就業為導向,轉變思想觀念
(一)轉變學生觀念
我們要積極地面對學生現狀,由于生源文化程度的參差不齊和整體素質的下降,教師所面對的一部分學生學習現狀:1.文化基礎薄弱又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2.渴望一技之長又缺乏刻苦精神。3.興趣愛好廣泛又表現消極、懶散的墮性。4.樂于接受信息又厭倦踏實學習。這與學校的培養目標存在著很大的反差。
潤物細無聲的教師,首先要懂得學生的真正需要,要理解學生。并且在教學中要關注和正視學生間存在的認知差異,如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潛在興趣、學習態度,乃至道德水平的差異,從而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在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與教務、學生等管理部門一起實施有效的管教管導,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健康咨詢,給予學生不同的啟發、誘導和教化,使學生轉變錯誤的價值觀念,糾正不良的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班風和校風。
我們要開展學生觀的研究,要把教育的基點放在全面開發學生的潛能上,將職業指導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樹立每一個學生未來都可能在某一個領域成為佼佼者的觀念。
(二)轉變教學觀念
1.就業教育與人生規劃教育相結合
如果我們把就業教育看成是幫助學生實現“短期目標”,那么人生規劃教育就是意在幫助學生樹立“長遠目標”。開展就業教育有利于通過讓學生明確就業取向,認識社會用人要求,從而激勵學生要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知識、培養專業技能,為實現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2.就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結合
就業教育不僅僅是就業部門的工作和任務,各個科任老師也應該主動參與到就業教育當中來。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學習到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能夠在今后找工作的時候,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能在工作當中更好地運用所的知識服務于社會,提升自己。
3.就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教師面對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城市經濟產業結構調整,職業教育的改革變化,要加強在教學理念、教育心理等等的教學思想準備,使學生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1)強化中職電子商業專業基本技能訓練是突出中職學生電子商務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 ;
(2)適應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特點,也應強化基本技能訓練 ;
(3)要提高中職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適應能力,也應強化基本技能訓練 。
四、以就業為導向,實現教學改革
(一)體現中職特點,實現教學改革
1.制度創新。樹立服務意識,探索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制度。
2.專業開發。主動適應社會需求,從實現學校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出發,優化具有崗位性和靈活性的專業設置。
3.課程改革。課程改革要適應社會人才的培養需求,增強課程的實用性和應用性、適應性和實踐性。
4.探索文化基礎教育的能力培養。文化基礎課以“必需”和“夠用”為度,文化基礎教育中更加注重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的培養.
(二)突出專業特點,強調技能培訓
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質量觀,首先,我們要明確學校的培養目標,就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其次,我們要明確教學的定位,要根據社會經濟的變化,瞄準行業企業的就業崗位需求,堅持以能力為本位,改革學校教學的課程、改革教材及改革教學實施過程,實現教學與職業資格證書掛勾,走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再次,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標準,不能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教育質量的唯一標準,而是把用人單位滿意不滿意、學生滿意不滿意、學生家庭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學校職業教育質量的最終標準。
1.加強實踐教學。在教學中努力實現學生到企業實習,有利于學生技能發展和實現就業。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探索與試行:
(1)課堂實訓與專業教學相適應。
(2)教學內容與職業資格標準相適應。
2.完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可以用綜合作業、學科課堂教學實訓、調查報告、實習報告、模擬招聘等方法,改進考試考核方法,重視考察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5
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未來職校生走出校門將承擔起實現中國工業由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重大轉型的重任,在中國工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職校生需要精于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本文從職業中等教育電類專業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相關措施建議。
中職院校專業課作為中職院校學生今后就業發展的基礎課程,其內容涵蓋面廣,包含大量的專業知識,并且概念相對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存在難度。但是專業課直接決定學生今后的就業前途,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在中職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專業課的教學效果與以往相比并沒有顯著提高,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和掌握并沒有實質進展。
一、中職院校專業課教學發展遇到的問題
1.電類專業課與實訓課配合不緊密
中職院校普遍采用的是專業課加實訓課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加強學生實操訓練,但是也存在實訓課與專業課內容聯系不緊密,兩者教學內容脫節的情況。許多院校實訓課內容或者偏離專業課,或者與專業課教學進度相差較大,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難以通過有效的實訓來進行強化。這樣會使學生很快忘記所學內容,或者對所學知識淺嘗輒止,停留在知識表面,難以有更深入的突破。
2.電類專業教材編寫對學生程度估計過高
中職院校學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許多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初興趣盎然,對課本的內容和知識點勉強能夠理解,基本可以做到專心聽講。但是,當遇到數學公式推導和證明時,就會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開始抵觸新知識,進而導致厭學。時間一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被打消,本來燃起的一點學習興趣也被澆滅了。隨著時間推移,學生會感覺課本知識點越來越難,漸漸地他會發現看課本猶如看天書,完全摸不到頭腦。
3.校園文化建設與電類專業課教學結合不緊密
目前,中職院校普遍存在對校園文化重視不夠,校園文化建設不足等現象。校園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些積極因素在專業課教學中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專業課教學具有很大幫助。
二、改善專業課教學效果的措施
1.電類專業課與實訓課相互配合,教學進度緊密結合
專業課不能脫離實訓教學。實訓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實驗現象和原理,更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后,輔以內容緊密結合的實訓教學,及時通過實訓教學來強化這一知識,有助于學生知識遷移。專業課與實訓課兩者相輔相成,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弱化電類專業課數學知識的使用
教學中許多學生對專業課興趣的喪失,來源于課本中數學公式的推導、證明。中職學生本身數學知識薄弱,在面對課本中繁雜的數學推導時就會犯怵,嚴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弱化專業課中數學公式推導,拋開以往通過數學推導來證明公式的繁雜過程,盡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傳授知識。把側重點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方面,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新知識。
3.強化多媒體在電類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渠道,又可以彌補課本教學的不足。它通常以精練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動畫為特點,通過靈活多變、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展現知識脈絡。多媒體課件制作重點突出,結構分明,使學生更加容易領會老師的教學思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設有專業特色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所院校的靈魂所在。當學生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時,他們也會了解學校并不一定是枯燥乏味的,還有可能是生動活潑的、多姿多彩的.。讓學生接觸一些具有本專業特色的校園文化,從課余時光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興趣。我們既可以聘請本專業的成功人士來校講座,傳授他們的成功經驗和人生信條,還可以建立起優秀畢業生信息庫,請一些本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回母校與學生代表交流經驗,鼓勵在校學生拼搏進取,奮發向上。
5.充分利用第二課堂
目前,各類中職院校都十分重視第二課堂。第二課堂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所開課程都是豐富多彩,花樣繁多。學校可以借學生對第二課堂的興趣,增加與專業相關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從本專業有趣的實驗現象著手,積極引導學生鞏固知識,探索真理。
綜上所述,針對中職院校學生文化底子薄,對待學習有始無終的特點。教師要從學生自身興趣入手,豐富教學形式,拓展校園文化,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明白對待知識不要一知半解、淺嘗輒止,堅持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才會有所收獲。未來我國制造行業的振興之路,全部寄托在這批年輕人身上。只有他們成為祖國建設的中流砥柱,中國工業才能走出一條精品之路。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6
高等職業教育側重于學生的“職業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職業型專業人才。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存在教育形式單一、辦學特色不突出、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在專業設置上以市場需要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對高等職業教育模式改革有重要意義。
一、高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側重于學生的“職業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職業型專業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教育職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其培養目標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一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側重于學生崗位技能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操作技能的教學,理論課程相對簡單,更加偏重實驗課程的教學、學生的實習指導以及實訓實操的開展;二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更加有針對性,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與本科高校有著本質的區別,本科高校的課程體系設計通常從學科的角度出發,往往帶有一定的理論研究性質,而高等職業院校的課程設計更多的是從職業崗位需求的角度出發,以社會需求為課程體系設計的導向;三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實踐教學更加突出,對就業市場的需求更加敏感,其教育教學中往往以培養生產型、服務型一線人才為核心目標。
二、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育形式單一;二是辦學特色不突出;三是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這三個方面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快速發展。
(一)教育形式單一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是承接九年義務教育而展開的。進入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主要有這樣幾個途徑:1.小學—初中—高中—高職(大專);2.小學—初中—中職—高職(大專)。從上面來看,高等職業教育結束后大部分學生就為自己的學生生涯畫上了句號,很難繼續深造。高等職業教育形式的單一在很大程度上給想繼續深造的學生帶來了很多困難。
(二)辦學特色不突出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人才培養目標與高等本科教育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當前不少高等職業院校存在辦學特色不突出的情況,甚至直接照搬照套本科院校的辦學模式,偏離了高等職業院校為社會培養職業型人才的辦學宗旨。
(三)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
當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還存在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的問題。不少高職院校將高職教育與普高教育的辦學混作一團,過度強調高職院校的“大學性”,忽視了高職院校的“職業性”;過度強調高職院校的“學術性”,忽視了高職院校的`“實踐性”以及對重點特色專業的建設。
三、高等職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為:一是人才培養目標與實踐教學脫節;二是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三是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重視度不夠。
(一)實踐教學與人才培養目標脫節
高等職業教育中人才培養目標與實踐教學的脫節是造成當前高等職業院校辦學特色不突出、辦學理念模糊、職業定位不準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都是圍繞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的。同時,不少高職院校的實訓課以及實習課的開展并未深入分析課程中學生必須掌握哪些技能,需要哪些設備,實踐教學的開展與人才培養目標出現嚴重的脫節現象。教師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進行實訓課程的教學,結果學生走上社會后發現在學校學的東西根本沒有用,企業生產技術早就更新了。
(二)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脫節同樣是制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實踐教學是對理論教學的補充,理論教學是對實踐教學的支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部分高職院校追求所謂的“學術”發展,重理論、輕實踐,造成了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的脫節。
(三)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重視度不夠
當前,高職院校在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上僅僅局限于單一職業的崗位技術能力培養,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培養重視度不夠。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職業技術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職業技術不斷更新。某一職業的相關技能與知識體系并非是一成不變的,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多只接受了單一職業的崗位技術能力培養,不具備綜合職業能力,進入社會以后很難適應這種變化。
四、高等視野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實踐
(一)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開展應當正確處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兩者不可偏廢。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可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應當逐步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與比重,實現實踐教育與理論教學之間的互補以及合理搭配。與此同時,實踐教學薄弱的高職院校應當注重教師實踐能力的提升,加強實踐教學師資力量的建設,不斷完善校內實訓基地的配套條件,更新實訓設備,提高院校實訓基地綜合實力,真正重視高職院校實踐教學工作。
(二)在專業設置上以市場需要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
以企業對人才需求為導向設置專業,是高職學院大力培養企業亟需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服務企業和社會、促進學生良性就業和學院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學院應從高職教育的本質特征出發,建立通過勞動力市場需求分析,人才預測,吸引行業企業專業人員參與,合理開發和確定專業的專業設置新機制,真正做到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緩解學校辦學和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
(三)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
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側重于學生崗位技能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操作技能的教學,同時理論課程相對簡單,更加偏重實驗課程的教學、學生的實習指導以及實訓實操的開展。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有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部分就業問題的解決。這一條循環的合作鏈是高等職業院校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機制的重要基礎。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7
論文關鍵詞:中職教育 計算機專業 教學定位
論文摘要:社會在高速發展,技術也跟隨著時代的腳步而進步。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一種常態。本文通過對目前中職教育中計算機教學現狀分析以及市場就業對人才的需求等方面進行探討,試圖幫助中職教育找到計算機教學的準確定位。
現今社會,最激烈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趨向于那些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創新意識、較高的專業素養和責任感的人。中職教育就是以培養工作在第一線、具有較高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為目標。計算機在迅速的發展過程中,給中職計算機教育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然而,人們對于計算機專業的關注程度卻隨著社會的進步在逐漸高漲。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定,應該致力于培養專業技術過硬、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一、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近幾年,隨著中等職業教育市場進程的不斷發展,在高等院校擴招分散生源的情況下,中等職業教育入學門檻逐漸降低,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在校生員數量及質量都大幅度的下降。加之部分中職學校審批不嚴格,盲目擴充,致使計算機專業招生生源的專業基礎差且認識不足,學校的硬件設施較落后,教師的教學水平良莠不齊,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又存在著一些不合理,因此造成了許多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就業率逐漸降低。
二、計算機專業教學定位
中等職業教育中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應該如何定位,歸根結底在于計算機專業課程應該如何設置。因為專業課程的設定決定了教學定位,從而決定了學生的就業去向。
1.重視基礎知識和實踐教學
計算機專業課程應該從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原理開始教授,只有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夠觸類旁通,較快地接受新的計算機技術。雖然,中職教育旨在培養企業工作服務第一線的人才,但計算機的專業理論和基本原理對于學員更熟練地掌握計算機專業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能夠適應社會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不僅僅只需要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專業知識的復合性和可持續性才更具有市場競爭力。
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理論知識薄弱、思維能力及邏輯推理分析能力較差的問題,導致在專業課的學習和實踐中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計算機專業的教學中,不僅要強調理論和實踐同等重要,而且要刻意強調將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應用于專業實踐技能中,更應該通過所學的技能,思考探索自身掌握的專業技術應該到工作中如何能夠更有效地發揮自我的價值,讓自己在人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要培養主動學習,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并且敢于探索求新善于思考的專業技術人才。
2.以就業為導向設置計算機專業課程
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首要應該以中職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就業為導向。在中職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置時,應該對應往屆的畢業生就職去向做好全面的調查,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在崗位中的工作表現評價,了解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招聘市場在各種渠道上發布的招聘信息,以及往屆畢業生對就業情況的反饋。從調查中綜合分析總結就業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中職計算機專業人才,學校目前培養的學生與企業需求的人才存在哪些差距,根據這些情況分析設置出合理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這樣學生才能在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學習中學到真本事。
在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安排上,應該分配較多的課時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盡量減少教師理論知識的單向講授而脫離實踐。由于在較多計算機類的工作中,例如速錄、編程等都需要工作人員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因此,這類的計算機專業實踐課程應該趨向于實踐應用方面。當前市場經濟快速發展,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偏向于應用型人才,這里的“用”,指的是實用。這就要求各大中職學校在設置學生的學習課程時,必須以市場的發展為依據,進行課程的調整安排。課程的教學均應突出實用性,只有在實戰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精髓。現階段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教學,以訓練學生軟件技術的應用技巧為主,積極追求“活學活用”的教學效果,但值得強調的是,在計算機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何種軟件以及訓練什么樣的專業技能,這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的市場就業競爭力。當前的計算機軟件層出不窮,學生畢業后,在學校學習使用的軟件有可能被市場淘汰,為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在選擇計算機教學軟件時,必須充分做好市場的調查,緊盯市場需求的變化,重點將“實用”原則貫穿于計算機專業教學的全過程中,為市場輸送更多應用型人才。 計算機專業定位方向應該由社會就業需求方向決定。中職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找到自信和自我在社會中存在的價值,學會專業技能在社會競爭中能夠憑借一技之長獲得企業的青睞。因此,中職學校在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定過程中,應該多加考慮學生在就業后,能夠實際應用到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學生步入市場后,將會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力,“一證多牌”是學生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的途徑之一。對于中等職業教育而言,學生的市場競爭力如同其生命線,而學校的生產產品是學生,只有合格的學生才能為學校獲取更大的'市場競爭力。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除了要與同層次的畢業生進行競爭外,還要和高等院校的高學歷的本科、專科畢業生競爭,就業壓力十分重大,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市場競爭力是當前職業學校的重要任務。我認為,“一證多牌”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證”是指畢業證,而“多牌”則是指多種技能牌證,例如勞動局頒發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合格證、二級合格證以及會計電算化合格證等,中職學校可采取強制性方法,規定學生必須拿到至少一張技能牌證才給予頒發畢業證書。總之,對于學生而言,多一張技能牌證,就能夠為自身多鋪設一條就業路、為自身贏得更多的市場競爭力,十分有利于畢業過后的就業。此外,中職教育還應在政府的支持下,與社會中企業聯動,定向地培養企業所需要的專門人才,以便在保證學生在中職教育后具備應有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保證學生的就業率。
三、改善中職計算機專業教學現狀
改善中職計算機專業的教學現狀應該從這樣的幾個方面做起:首先,應該明確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定位主要以就業為導向。中職學校要重視學生的基礎知識教育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在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后根據社會市場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制定。其次,中職學校選拔計算機專業教師應該嚴格,要注重加強計算機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教師的執教水平,還要高度重視對計算機專業教師的在職培訓和考核,確保教師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教學水平。在現階段,計算機專業課程的知識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這就需要教師也要自覺更新知識。以往,多數中職學校的計算機教師僅僅是學習了公共教育理論,表面形式較多,并未針對專業發展的需求來嚴格要求自己。現今計算機的發展日新月異,計算機教師要跟上行業的發展趨勢,必須不斷地自學或是積極到高等院校不斷充實自己,掌握更多新的計算機理論以及新軟件的使用,增強自身的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更有針對性地施教,使學生在第一時間內真正掌握計算機專業最新知識與技能,這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是十分有利的。最后,中職學校應確保計算機專業教學設施的完善,及時更新計算機教學需要的軟件及硬件設施,重視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實踐應用。
總之,中職教學中計算機專業定位,應該注意計算機是一種生活和工作中必備的工具,專業課程的設置應該根據生源、市場需求以及師資教學設施情況設置。目前,社會各方面對于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普遍認同,中職的學生就業定位方向就是工作在企業第一線的勞動者,這就要求中職教育計算機專業應該主要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動手操作能力,重點培養綜合素質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春芽,《淺析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的定位》[J],《大眾科技》,20xx
2.潘蘭慧.,《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xx
3.劉文君,《電子技術應用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現代企業教育》,20xx.
4.劉玲,《淺談職業學校中的計算機教學》[J],《成才之路》,20xx
5.趙蕾,《淺談職業學校計算機教學定位》[J],《福建電腦》,20xx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8
【摘要】現代舞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流行在高師的校園之內。隨著時間的發展,現代舞教育教學已經成為了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代舞的發展規模加快,高師培養現代化人才就要從多個角度入手,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和改善學生的學習習慣,增加其學習的主動性。高師現代舞教學是結合音樂、舞蹈、生活習慣、文化等眾多元素為一體的教學新途徑。本文將從現代舞的教學出發,研究現代舞教學的創新途徑及多元化教學方法,為當前的現代舞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師;現代舞;舞蹈。
眾所周知,現代舞以其不拘泥于固定的舞蹈形式,能夠充分的展現時代的特征而流行。所以,現代舞的教育教學則顯得更加重要。縱觀國內大部分教學方法,都屬于“學院派”的教學方式,缺少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培養;缺少對學生自我體會與自我感受的培養。因此,高師舞蹈教師在舞蹈教學上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和創新,總結出一套能夠讓學生快速接受、快速了解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尤為重要。本文將在以下方面做出對多元化教學的方法進行闡述。
一、以“情感”誘導的方式,使學生認識舞蹈的內涵
就現代舞的主要特征之一的,即“主張人的肢體解放并依此使得肉體與靈魂結合,肉體動作須發展為靈魂的自然語言”。這是一種真誠的、自然的感情流露。所以情感是舞蹈的靈魂所在,沒有情感做支撐的舞蹈就像是簡單優美的動作,但也僅僅是肢體動作,就好像提線木偶,沒有情感,只有空洞的節拍動作。舞蹈是一種傳遞情感的方式。沒有人天生就會對舞蹈的內涵有所理解。所以我們需要對學生在以藝術角度出發的層面上,引導學生去對舞蹈產生自己的理解,并與之產生共鳴。使之成為自己的一種情感領悟。并將之抒發在自己的舞蹈之中。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只拘泥于理論教學,更多的是對于情感抒發的講解與對之的賞析。在舞蹈實踐教學中也不單一的是形體指導,而是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舞蹈動作是為抒發怎樣的情感而產生的做出講解,使學生自己對于動作上的舒展等有了自身體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這樣空泛的動作就會注入舞者的靈魂。而且此時的學生本身心智就趨于成熟,對于情感領悟有所提升。這樣的時候更應該借由音樂等其他途徑,將這種由情感而引發舞蹈,并借助舞蹈形式抒發出來的`藝術表達形式教予學生。在學生情感逐漸豐滿的這個時期,利用眾多方式培養學生的舞蹈情感,使身心統一,才是使舞蹈藝術有所提升的方式。
二、以賞析的交流方式,使學生在交流中激發學習興趣
在舞蹈教學中,開設欣賞課程是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是一種正向積極的引導方式。因為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收獲到一些新的知識。并且將自身的情感升華。在這個鑒賞過程中,學生會取其精華,將之作為自身的舞蹈基礎進行夯實。這樣的鑒賞,不光是學習肢體上的動作,也可以使學生對舞蹈的深層次領悟。
例如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外的現代舞作品讓學生欣賞,教師除了首先初步的講解關于作品的名稱、編導之外,更應該讓學生相互交流,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及表達的含義。這樣學生在自己的創作中才會學會如何將情感和舞蹈動作相結合的表現出來。
三、學會解放肢體,在解放中尋找舞蹈的自由
現代舞主張人的肢體解放,充分發揮人體運動的可能。主張舞蹈者“必須使肉體與靈魂結合,肉體動作必須發展為靈魂的自然語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拋棄關于舞蹈動作美與丑的概念,學會“肆無忌憚”的用肢體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現代舞理論之父,魯道夫·馮·拉班被稱為舞蹈界的“愛因斯坦”,揭示了人體世界小宇宙的秘密。拉班對人體動作的研究所作出的一個著名公式是:人體動作=動作內容+動作形式,創造性地提出了具有重力、時間、空間和流暢度四種基本要素的力效。
舞蹈課堂上以鄧肯的舞蹈學習法則和拉班的人體動作理論為基礎的肢體解放思想,
引導學生去嘗試那些不是“舞蹈動作”的動作,來創造一些新的舞蹈動作。學生們不在關注舞蹈動作的美與丑,而是從突破自己出發,就會新奇的發現出現了很多以往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新動作。
肢體解放思想使學生不斷為自己的創意所激動,學生的自身能力得到開發。思想引導肢體,使學生被自己的真誠感動,突出舞蹈者的內心感受,當兩者合二為一時,現代舞教育的宗旨才會體現。這將促使學生在舞蹈中更積極的投入,釋放出更大的激情,有助于實現現代舞的更大意義。
四、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德智體美相融合
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把德育、體育、美育,有機地融入智育之中,要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舞者是將靈魂深處的情感表現給大眾的媒介,所以她們的言行都是有著影響力的。其次,舞蹈只是單一方式,要借助更多的藝術形式,加以表現,所以學生對其他領域的藝術形式也要有所了解。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9
一、國際經驗本土化推進中的問題分析
任何一個理論的產生都有其歷史文化根源,有其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基礎,而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產生更需要對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而這些都與國家自身發展現狀有極大關系。跨文化因素在國際經驗本土化實施過程中是否會“水土不服”?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國引進國際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實踐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對于國際先進理論或成功方法的引進的確存在本土化的問題。
(一)引進先進經驗缺乏科學性、計劃性
在職業教育國際經驗引進和借鑒方面,在國家層面上沒有進行論證和設計,而是由各地方政府和各職業院校自主決定,因而在我國幾乎相同時段出現世界眾多國家的教學理論和模式的引進。優點在于多樣化的嫁接,各種理論或模式的適應性如何可以進行比較,缺點在于各說各話,各種水土不服,沒有進行適應性論證的引進,造成教育資源浪費,使得原本就缺乏理論指導的教學實踐更加陷于“表面熱鬧”的狀況,缺乏對教學改革指導的實效性,對西方現代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同一層次上闡述同一個問題。
(二)缺乏吸收國際經驗的理論基礎
我國雖然是教育大國,但缺乏成體系的教學理論,理論的研究落后于教學實踐。魯潔在1993年發表的《試論教育學的本土化》文章中指出:“80年代以來,……在中國教育學的`學術領域,對來自外國的教育學的思潮、理論和各種科學成果,不作具體分析的簡單移植,一種全盤西化的現象也還存在”[3],而時至今日這種拿來主義還是存在。因此,在對教學改革實踐中,用國外的理論解釋國內的實踐結果,一定程度上是回避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中的現實問題,滿足于沒有現實生存可能性的“教學開發與設計”。
(三)缺乏國際經驗本土化借鑒的制度環境
有效教學理論的實施必須建立在一定的制度環境基礎上。每一種理論都有它產生的背景和實踐基礎,縱觀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化工程,往往是由國家層面統領的各界協商、論證制定的,對職業教育發展有著極大的制約或促進作用。我國教育主管部門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相關的一些制度正在討論中。
(四)缺乏國際經驗本土化實踐的教學環境
目前一些國際經驗在我國無法大規模推廣,就是由于引進和實踐都是在特殊情境下進行的,而在普通中高職教學實踐中受到諸多限制。從微觀層面來看,以學科課程邏輯編寫的教材自然無法適應工作導向的課程開發,沒有職業經驗的教師更難以完成對典型工作任務的解析和學生學習的引領,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難以承擔實踐能力培養的任務,尤其是以招生和升學為主要任務的許多學校無法把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落到實處。
二、構建本土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的建議
通過對30年來國際職業教育教學經驗引進和推廣的總結,以及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大而不強”現狀的反思,結合我國國情構建本土職業教育教學理論勢在必行。同時我國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整合前期的實踐經驗,分析國際經驗本土化路徑,解決套用國外教學方法帶來的問題,提高借鑒的實效性。我們不必要追逐在國際教育經驗的背后,忙著生吞活剝的硬消化和糾結于學得“像不像”的問題,更應該立足于自己的需求,對成功經驗兼收并蓄。
(一)開展對國際職教教學理論的遷移適應性研究,整合試點經驗
由職業教育主管行政部門牽頭,對中高職國際教學經驗引進與實踐經驗進行整合提煉,同時開展對源職教教學理論的基礎研究。對源職教理論的研究,要考慮該理論形成的歷史原因和文化根源,尤其充分考慮該理論產生的經濟背景,教學理論往往涉及到關于人性、人的發展和教育功能的思考。在對試點單位進行經驗考察和整合時,要注意地域的差異,以及實施中遇到的問題,要走進課堂、走進企業。
(二)開展對技術性人才成長規律的研究,制定科學統一的職業標準
我國目前職業資格標準和考試的主管部門是勞動人事部門,但職業教育的主管部門是教育部門,在職業院校學生職業技能國家級大賽中使用的是教育部門制定的標準,二者之間存在差距,這也給中高職院校在教學上造成困擾。以職業適應力和勝任力科學制定各類職業崗位的職業標準,在對我國產業發展升級預測的基礎上,研究從新手到專家型人才的發展歷程,找出有影響力的關鍵事件,以及人格因素,研究培養和培訓的路徑。
(三)開展職業教育教學的系統設計,開發相關教學文件
組成由各界相關人士構成的工作組,開發國家標準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大綱,教科書和教學資源庫,并且不斷完善網絡資源庫,以利于社會性學習。這些教學文件的開發必須要在充分的市場調研、工作崗位的分析和應用性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進行,必須體現職業技術教育的價值追求,注重實踐,體現實踐性智慧的培養。同時鼓勵各類院校根據地區差異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和教學資源。
(四)開展教師專業培訓,以教學標準引領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改革中任何舉措最終都由教學來完成,教師隊伍的質量是完成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根據目前職教教師隊伍的來源構成,在培訓中主要應該注重兩方面,一是企業實訓,二是課程開發和專業教學法。這二者在職教師資個人素質中都屬于“缺失”部分,但又是職教師資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在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的基礎上,能否進行專業課程自主開發,根據國家標準進行教學內容構建,并熟練掌握和使用教學法,是對各合格職教教師的基本要求。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10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方式應該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繼承傳統的教學方式的優點,摒棄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構建實現高職教育教學目標及教學要求需要的新型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論文關鍵詞:高職學生,學習特點,高職教學目標,高職教學要求,教學方式
黑龍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教學相長和師生互動為特色的課堂教學方式改革研究》課題組的全體成員對我院20xx、20xx級在校學生進行了歷時近兩年的學生學習心理、學習方式、學習行為特點及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等內容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的專業學生,包括廣告、市場營銷、工商企業管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焊接技術及自動化等專業,研究方式主要采取現場觀察、問卷抽樣調查、心理訪談、集體座談、個別談話、主題討論等形式。調查樣本批量達到了90%以上。此次調查研究,力圖通過對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方式的現狀分析,尋找有效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特點
高職院校是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與傳統專科教育院校,以接收高中以上層次,面向國家經濟建設一線工作崗位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育機構,具有鮮明的職業教育特色。其生源結構主要為來自普通高考招收的、高科分數不及國家本科錄取分數段的普通高中畢業生,還有部分是來自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他們具有較為鮮明的學習特點。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智力類型特征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論表明,學習個體身上獨立存在著與特定認知領域或知識范疇相聯系的七種以上智能,包括邏輯、數理智能;言語、語言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動覺智能;交流、交往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等。每一個學習個體由此組成的智能結構并因此而呈現的智力類型是不同的,存在著極大的差異,影響其學習行為。教育心理學理論研究表明,從總體上來看,可將個體所具有的智力類型大致分為兩大類:一是抽象思維,一是形象思維。通過學習、教育與培養,智力類型為抽象思維者可以成為研究型、學術性、設計型的專家,而智力類型主要為形象思維者則可成為技術型、技能型、技藝型的專家。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情緒、學習態度等內容的問卷調查發現,他們的智力類型80%以上屬于形象思維類型,對能為感官所感知的圖形、圖象、圖式和形象性的符號比較敏感,具有較強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對問題的分析大多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喜歡體驗操作式的學習方式,比較善于接受經驗型和策略性的知識,數理推斷、邏輯思維能力較差。
(二)高職院校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
首先,高職教育屬于專科層次的教育,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在與普通高校無緣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無奈選擇,再加之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誤解,以及就業的相對困難,許多高職學生總覺得低人一等,對自身的前途感到渺茫,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其次,高職學生的學習情緒化較強,常常出現興奮與悲觀兩極情緒的頻繁波動,而恒定性與韌性較差,對困難的處理能力較弱。高職學生把高職院校的學習片面理解為技能學習,追求實用,片面重視實踐操作,忽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致使理論課的學習情緒低迷,而在操作中遇到理論問題又感到難以擴展和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較弱,常常產生悲觀情緒。
再次,在學習動機上,或盲目最求高分,或片面追求“實用”—滿足就業所需技能,或盲目追隨,或放任迷茫。普遍存在缺少宏大的目標,大多指向眼前的具體的對象,帶有濃厚的功利色彩,缺乏遠大的理想和宏偉的目標,學習動機表層化、庸俗化。
最后,在學習興趣與學習態度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極情緒與厭學情緒,缺少學習主動性,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而不是專業能力需要,課后學習僅限于教師交代的學習任務,而拓展性的自主學習比例較低。
(三)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行為特征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學習方式分為四種類型:1.互動學習型,即習慣于諸如網絡學習、交流討論等交互方式;2.行動學習型,即習慣于諸如實際操作、動手嘗試等實踐方式;3.聽覺學習型,即習慣于諸如朗讀背誦、口頭解釋等聽覺方式;4.視覺學習型,即習慣于諸如資料默讀、圖形自繪等視覺方式。”1〕【1】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欠缺學習方法,從與教師和學生的座談以及調查看,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許多學生的學習不具有計劃性,沒有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和之間的關聯性來進行學習;學習手段也顯得陳舊老套,基本上是被動上課、聽課,被動地應付、機械操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課后完成作業。許多學生難以體會學習的樂趣,也激發不了學習的熱情,缺乏對學科的整體把握,知識尤其是專業知識難以拓展,學習的深度、以及所能達到的高度受到限制。
二、傳統教學方式的利弊
(一)教學方式的含義
教學方式是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內容,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法和形式的總稱。教學方式不同于教學方法,但與教學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系。教學方法是教學方式呈現的具體辦法和措施,教學方式是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形式,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由一系列的教學方法組成,教學方式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方式服務的,教學方式是抽象的,而教學方法是具體的。傳統教學是指教師在講臺黑板上講解并輔以黑板板書,學生在座位上聽講與練習的教學方式。它的主要活動是教師依據教學進度,把課本內容依序講解給全體學生聽;學生則經由上課專心聽講、練習和課后的`溫習來熟練課本與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內容,必要時教師補充教材或經由考試增加練習的機會。
(三)傳統教學方式的優點
1.有利于教師向學生傳遞情感
這正是傳統教學最大的優勢所在。課堂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的過程,而且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的情感表達是顯性的,教師可以直接地傳遞思想、表達情感。
2.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學習方式是以教材為本,而教材的組織和安排是非常有序的,一般都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所以,傳統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頭腦中的新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在《教育心理學:一種認知觀》中談道:學習是否有意義,主要取決于新知識與己有知識之間是否建立了聯系。系統化了的知識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理解周圍世界的復雜聯系和關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運用越來越復雜的知識,理解復雜事物現象的能力得到了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深入、聯系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習慣。
3.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情況的把握
由于傳統教學方式下,教師掌控空間較大,教師在講授時可以根據學生接受的情況對教學內容和方法隨時做出相應的調整,由教師來掌控課堂節奏。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控制課堂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情緒、教學的進度等。
4.有利于學生建立明確的認知結構
傳統教學方式是一種接受學習的方式,接受學習的目的是建立起相應的認知結構。它有利于學生將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己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聯系,可以提高學生對新的符號或符號代表的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表象、己經有意義的符號、概念或命題聯系的效率。同時,有利于教師對信息進行整體控制,并將信息同時傳遞給盡量多的人。
(四)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
1..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方式下,學生以聽為主,很少積極主動思考,缺少獨立思考的余地,即使是動手操作也是學生按照教師事先布置的操作步驟來模仿完成。這種傳統的學習方式主要以灌輸知識為主,學生學習沒有主動性,無法與自己的活動、生活經驗等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獲取知識,使知識與實際脫節,學生問題的思考局限于教師的思維,很難形成自己的獨立見解,學生很少有批判和質疑精神,作為潛能存在的學生的獨立性和個性得不到尊重和發展,束縛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2.不利于學生的創造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追求將教師講解的知識完整而系統地接受,過分強調接受和掌握,忽略了發現和探究,使學生的學習變成僅僅是直接接受知識,學生學習成了被動地接受、記憶的過程。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了抑制,學習主體地位被剝奪,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進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差,與之相適應的創造能力、獨立思維能力、操作能力、與人協作及組織管理能力未得到鍛煉,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并與實踐脫節。
3.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抽象思維智力類型學生的學習,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明顯的優勢,但優秀人才的標準確更加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如優良的道德品質,僅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宣講是難以實現培養目標的,只有身臨其境的耳濡目染和言行一致的千錘百煉,才能使學生受到心靈的熏陶和震撼。再如,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是一項復雜的艱辛的腦力勞動,學生需要經過大量的學習活動、體驗,才能達到智育的要求真正理解掌握。
4.不利于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既要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要能開展專業實踐;既要能引導學生人格價值、又要能指導學生獲得與個人個性匹配的職業的“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要求必須具備教師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又必須凸現行業職業能力和素養。傳統教學的手段單一,對教師的素質相對要求較低,對全面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不利的。
三、基于實現職業教育目標的教學方式要求
研究高職院校的教學方式必須從高職教育的職業教育目標出發。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從事相關專業實際工作的綜合職業能力,適應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級技能型人才。基于高等職業教育目標,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高職教育教學的要求主要有:
1.教學方式要體現職業性的教學目標,重視綜合素質培養
高職教育的教學是為學生從事某一職業提供的職業準備教育,其目標是形成學生的職業能力,促進學生的職業化。這種職業能力不僅是操作技能,而是職業能力和其他相關能力的綜合,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態度等為完成職業任務、勝任崗位資格所需要的全面素質。同時,還需要使學生獲得對職業崗位變動的良好適應性和可持續學習的基礎。技術型人才往往是現場工作群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因而他們所應具有的能力構成中,合作、公關、組織、協調、創新及風險承受等能力及良好的品行和職業道德修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所以,高職教育教學方式要實現以下目標: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強調以能力為本位、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
2.教學內容要理論技術和經驗技術相結合
技術型人才的總體特征是理論技術與經驗技術相結合,理論技術為基礎。因此,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考慮學生掌握理論技術所必需的理論基礎以及相應的應用能力。但是,理論技術并不排斥經驗技術,而是多以經驗技術為基礎的,同時,理論技術的應用還會伴隨出現新的經驗因素。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考慮理論技術的操作含量,應強化學生的操作動機。
3.教學方式要使學生處于最佳投入狀態
課堂中學生的投入狀態指學生自覺學習的程度,它主要包括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與實際參與學習的程度。一般說來,主動投入學習的效果優于被動投入;實際參與學習的程度指學生參與學習的水平與實際掌握的程度,一般說來,深層參與學習的效果優于表層參與。無數研究實驗表明,學生主動參與思考并進行討論的課堂教學效果優于教師主講學生聽講的被動參與學習狀態。有效地課堂教學應當激發并保護學生主動的學習動機,課堂教學結束后又能保持學生繼續學習和探究的愿望。
4.教學形式靈活,體現師生互動的原則
有效的教學既有賴于教師的優教,又有賴于學生的優學,兩者和諧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學生的學需要教師教的幫助,只有兩者和諧平衡,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再有有效教學要求教師專業成長與學生發展的和諧平衡。有效的教學過程不但要求學生學有收獲,學有發展,而且也要求教師大膽探索教學互促的教學思路,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不斷提升專業成長水平。由于教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和教學體系的“能力為本位”,必然要求高職教學內容必須做到實用性、針對性,必須根據就業需要去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內容,恰當處理好近期的就業“必需夠用”和將來的發展“遷移可用”的關系,科學構建針對性強、能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的課程結構。
5.課堂管理科學有序
良好的課堂管理具有兩個特性。一是指科學性。二是指有序性。科學性,一般而言指課堂內的有效時間。它是指教師能緊湊而富有節奏地安排學生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有效參與課堂,同時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課堂干擾,形成課堂內的有效時間,從而維持課堂秩序,保證課堂進程的時效性。6.教學方法注重實踐性。要培養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就必須強調教學方法的實踐性,這既是高職教育的教學特色所在,也是培養技術技能性人才的基本保證。
基于以上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方式,應轉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主動思考、主動參與、學生真實操作體驗、理論技能并重、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新型高職教學方式。
【1】《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姜大源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04
【2】《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及教育對策探討》儲爭流安徽廣播影視職業技術學院教科研項目20xx.10.30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11
摘要:目前,我國教育事業迅速發展,中職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也受到很大影響。從當前發展來看,電子類專業在社會中的缺口比較大,這方面教育工作面臨很大困境。單片機應用技術是電子類專業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特點,開展理論與實踐的相互結合,是促進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對職業教育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中職教育;理實一體;單片機;教學改革;課程教學
1引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漸深入,專業課程的設置與學習必須滿足市場發展需求,開展符合崗位能力、學習任務的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形成有效的教學指導思想,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2職業教育單片機課程教學現象狀
單片機技術與應用課程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中包含軟件、硬件知識的應用,注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培養,逐漸成為機電教學中非常專業的一門課程。從目前來看,單片機課程教學存在很多問題,其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首先,教學觀念陳舊,缺乏現代化課程理念與創新意識,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處于兩個不同的部分,由于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有所不同,教學形式偏離了理實一體的概念。其次,理實一體教材缺乏,當前職業教育單片機教材主要為學科教材的壓縮版,對其中復雜、艱深的內容進行刪減,但是并沒有帶來本質上的變化,教材主要有教師編寫,仍舊以理論知識為主,忽略了實例的融入,不適合理實一體教學的有效發展。另外,學校教學制度存在問題,采取理實一體化課程需要大量的課前準備用作,課堂實施經驗不足,課堂秩序難以進行把控,阻礙了理實一體教學的發展。與此同時,一些學生對此沒有足夠的認識,長期處于被動教學狀態,逐漸對單片機課程失去興趣,導致課堂有效性的下降。
3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理實一體化教學是職業教育深入改革的必然趨勢,對于一些專業能力強、實操能力要求高的專業而言,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教學,能夠將虛擬仿真與實踐操作有效的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路資源具有的優勢,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常情況下,理實一體化教學可以分為虛擬訓練與實操兩個部分,在虛擬訓練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了解裝置、設備、工藝流程等理論知識,而在實際操作中鞏固自身的技術能力,提高操作技能水平,從而滿足現代化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傳統的理實一體化教學中,雖然學生職業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但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無法滿足全部學生的操作要求,對于一些理解能力慢、操作不熟練的學生,很難通過課堂教學而提升自身的整體水平。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理論結合實踐逐漸向著理虛實一體化發展,這也預示著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的進步,通過這種虛擬與現實技術的相互融合,提高教學效率,解決傳統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訓的局限性,減少學生操作錯誤導致機器損壞和人身傷害的可能性,種種優勢都預示著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的不斷發展。
4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4.1合理應用創設情景
教師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分析,采用特定的情景教學方法,通過演示進行教學。演示教學是理實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責任,進行示范性試驗及操作,讓學生在觀察中了解實驗的流程、注意事項,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具體、清晰、生動、形象的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愛好,為后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保障。比如:創設小舞臺情景教學,在按鍵控制彩燈顯示的項目中,通過提前構建好的電路及簡單操作,實現豐富多彩的顯示效果,吸引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懂得思考和實踐操作。
4.2創新課程設計
理實一體教學策略,主要通過學習內容、學習任務以崗位能力為基礎,結合工作崗位的實際情況,開展理論知識學習,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以課本教材為基礎劃分為多個不同的任務模塊,在逐個的學習中更好地掌握理實一體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課堂教學設計開展教學工作,其對于課堂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有著直接影響。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設計,應該打破傳統知識點為主線的設計方法,以項目任務為主子其中融入理論知識點,通過形象的實例分析完成對理論知識的學習。
4.3有的放矢設計實訓項目,深化校企合作
開展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現代化人才,學校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科學設計實訓項目,深化校企合作,讓學生在模擬實驗與實踐操作中掌握、了解基礎知識內容。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教學重點,通過課題、模塊、任務體系的形式,在理論與指導的相互進行下,提升學生的操作水平。與此同時,職業教學主要目的是為了企業培養技術人才,為了促進理實一體的更好的發展,深化校企合作模式,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開展生產實踐的項目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虛擬環境下的學習效果,還能在企業的真實環境中感受崗位責任與工作環境,進一步深化理實一體的教學改革,為社會培養更加優秀的先進人才。
5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實踐中采取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各方面結果證明,理實一體單片機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單片機應用技術的教學水平,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愛好,并形成理論與實踐同步發展的課堂教學。在未來的發展中,教師應該重視理實一體單片機課程教學改革,充分發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作用,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應變能力與就業能力,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曾愛斌.基于任務驅動、理實一體的高職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126-129.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12
摘要:特殊教育學校將職業教育搭建為學校通往社會的橋梁,并將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特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突破口,充分認識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以培養學生生存技能,創建特色學校為目標,以職教課程為載體,多措并舉抓好特殊學生職業教育發展工作。
關鍵詞:特殊學校;職業教育;特殊學生
殘疾人職業教育是提高殘疾人自身素質的重要基礎,也是殘疾人融入社會、促進個體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是殘疾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有利于提高特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吉林省松原市特殊教育學校將職業教育搭建為學校通往社會的橋梁,并將職業教育作為促進特殊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突破口,充分認識在特殊教育學校開展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以培養學生生存技能,創建特色學校為目標,以職教課程為載體,多措并舉抓好特殊學生職業教育發展工作。
一、特教與職業融合的教學體系
融合發展觀強調職業教育的發展與特殊教育的發展密切結合,將職業教育的理念融入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去,同時在進行職業教育時將特殊教育的理念融入職業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從橫向和縱向實現雙向的'交融,達到職特融通狀態。
1、在義務教育階段九年制的課程中逐漸分層融入職業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技能。突出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全校性的職業技能訓練,按學生年齡特點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開設不同的職業教育課程,低年級開設生活適應課程,中年級上好勞動課,高年級重視職業技術課,實現學生職業教育的連貫性。
2、職業高中的課程將特殊教育的理念與知識技能等融入職業教育教學中,以就業為導向,以殘疾學生身心特點為基礎,根據市場需求和學校自身情況通過積極的市場調研,開設了家政、美發、美甲、計算機、串珠、編織、手工制作等課程。
3、職業教育注重學生的實踐性和操作性,充分利用學校的各種場地、設備為學生實際操作創造機會和場所。專用的家政、美發、美甲教室為學生的實操提供了場地和設備,學校的宿舍和食堂可以為清潔和家政課程提供實踐場地,學校還特別為學生開辟了開心農場種植園,以班級為單位組織學生種植各種蔬菜,校園內的綠化帶為學生提供園藝教學的場地,從而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
4、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經驗,開發校本教材,使學有所依,教有所據。學校組織相關教師通過長期的實踐教學和摸索,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編寫了串珠、絲帶繡、美甲、家政等校本教材,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了依據,使學校的職業教育有了更標準的教學體系。
5、學校申報了省級重點規劃課題《聾生職業及就業能力培養研究》、《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體系優化研究》,我們將嚴格執行課程計劃,開好職業教育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努力探索積累經驗,搞好職業教育課的課題研究,探索發展職業教育的新途徑。
二、特教與職教互動的基地建設
學校積極與殘聯和職業中專、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培訓基地聯系,建立合作關系,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市場需求,進行職業技能的專項培訓。
1、學校與殘聯充分發揮自各的優勢,形成合力,在學生職業教育就業培訓等方面進行了合作。學校與松原市殘疾人就業中心聯合辦學,成為松原市殘疾人培訓基地和殘疾人就業職業實訓基地。學生參加殘聯組織的美發美甲培訓,經過專家的精心指導,學生系統地掌握了美發美甲基本技能,培訓結束后,通過各種校內外實踐進行技術練習。
2、與高等職業院校合作辦學,選擇適合特殊學生發展的專業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培訓,組織學生和職業院校的學生一起實訓,在活動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適應主流社會的生活,為學生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3、組織學生到校外美發實訓基地進行實踐練習。學校與“我型我塑”美發店建立合作關系,學生定期到店里觀摩學習,并進行洗發、護發、造型等實踐操作。通過這種校外實踐活動,學生不但進一步學習了各種美發技巧,而且還掌握了個人禮儀,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具有了責任意識,提升了自身的職業素質,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
三、特教與企業聯合的辦學模式
學校積極推動校企聯合辦學模式的啟動工作,根據市場需要和學生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長期發展的技能,進行定單式培養,企業與學校的緊密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為學生的就業謀發展。
1、學生開辦了自己的手工作品微店“原上花開”。每完成一件作品都及時地上傳圖片,每收到一筆訂單都歡心雀躍,每一句溫馨的評價都是對學生們最好的鼓勵。通過這個小小的平臺,學生在展示著自我,在努力地實現著自我的價值。
2、學生制作的串珠、地毯繡掛毯、鉆石畫等手工作品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得到了到校視察的各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學生的手工作品成功進駐松原市殘疾人工藝品展銷店,學生們常把自己的小手工作品作為饋贈感恩的禮物回贈給社會各界的愛心團體和人士。
3、學校目前有家政、美發、美甲、手工制作等職業實訓教室,學校將加大資金投入,做好市場調研,以學生的就業為指導方向,開辦洗車廠、廣告設計、烘焙屋、手工作坊等職業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職業教育實踐場所,突出實訓實習這一重要環節,以方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使學生在學校真正能夠學到一技之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謀出路。
4、學校與仁和飲食公司聯合辦學開啟了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校企雙方緊密合作,開創職業教育的發展先河,為殘疾人就業打開一道成功之門,真正做到為殘疾人家庭分憂、為社會減輕負擔。
我們將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領域不斷摸索前行,不斷豐富符合特殊學生實際的職業教育專業課程,只有將職業教育發展同特殊教育的發展聯系起來,才能真正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培養出一批“自食其力,殘而有為,適應發展,一專多能”的特殊人才,才能走出一條符合社會要求、符合特殊教育學校發展和特殊學生發展需要的特殊教育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 戴家祥.職業教育特色初探[J].職業,20xx,14(11):14-15.
[2] 任健美,錢新平.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模式初探[J].現代特殊教育,1999(7):18-19.
[3] 劉智平.淺談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改革[J].南京特教學院學報,20xx(1):8-12.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13
1研究背景
德國在全球制造業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德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強國,特別是機床制造業的頂尖國家,其發布該計劃對于我國大而不強的機床制造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xx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xx》,部署全面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新一輪的制造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工業革命與職業教育有著互動互融、互促互進、調適調整的深層關系,職業教育應在不斷適應工業革命的進程中更新理念、創新發展,實現自我價值。
2新趨勢下機械制造行業的新特征
工業4.0時代,產品和服務將借助于互聯網和其他網絡服務,通過軟件、電子及環境的結合,生產出全新的產品和服務,完全不同于傳統生產方式的智能制造模式。
(1)產品需求的個性化趨勢。在工業4.0時代,用戶至上是核心思維,用戶對資源配置、產品設計的影響力不斷上升,今后的終端客戶可以更加直接地參與產品工程及設計,產品甚至可以完全按照個人意愿進行生產,極端情況下將成為自動化、個性化的單件制造。
(2)生產平臺的標準化要求。工業4.0戰略的關鍵是建立一個人、機器、資源互聯互通的網絡化社會,各種終端設備、應用軟件之間的數據信息交換、識別、處理、維護等必須基于一套標準化的體系,開發出一套單一的共同標準,不同公司間的網絡連接和集成才會成為可能。工業4.0的標準化不僅涉及硬件標準的統一,還有諸多軟件的制定,要求機械、加工制造、自動化工程和軟件領域的企業協作并統一標準。
(3)生產方式的模塊化策略。為了能有效地管控產品的多樣性,企業特別需要以模塊化的方式進行生產,提高效率、減低成本。只有通過將產品個性化需求進行分類,以滿足最關鍵的共性需求,設置更小的生產單元,才能更經濟地滿足個性化需要。德國目前有很多企業和研究機構在共同開發新一代生產線,構成這種生產線的設備實現了模塊化,可以根據生產的產品種類自由更換設備模塊,而且設備模塊更換后可立即投入使用,以此推動產品設計的標準化和模塊化。
3新趨勢下機械制造專業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面對工業4.0與中國制造強國戰略,職業教育如何適應時代發展趨勢,對接產業、協同創新,是新時期賦予職業教育的命題。工業4.0的人才標準。基于新的生產系統和工業模式,工業4.0需要新的人才以及人才新的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這對社會和教育系統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從人才種類來看,工業4.0時代任何產品中包含了軟件和無線網絡的領域都明顯地缺乏優秀的機械、電子和計算機工匠。從人才的規格構成上看,普遍需要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以理解和掌握在智能制造時代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設備。
以從業人員的品質要求來看,將更加關注人的創新精神和全面發展。一是更強調人的能動性。隨著智能化生產,不僅熟練工種逐漸減少,能動性崗位會變多,而且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動性的人,才可以研發最好的產業產品、創造合適的生產機制,并可以時刻以清醒的頭腦和全局的眼光獨立、快速并正確地作出決定,這是推動工業4.0的關鍵。二是更強調跨學科能力和全局意識。目前企業使用的人,都是已經具有跨學科經驗,或者是曾挑選做過這樣的交替性工作。三是更強調自我組織和情緒管理能力。工業4.0工作模型的設計需要結合個人責任和分散領導下的自治管理方法,這種管理方法讓員工有更多的自由做決定,更多地參與和調節自己的工作負載,而同時也能夠靈活地安排工作。
4新形勢下機械制造專業職業教育改革的.實踐探索
(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上,為了達到順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需求,應該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培養方案的設計以符合社會對人才的知識和素質、能力的需求為原則,強化創新能力、實踐技能、綜合素質的課程體系特色,搭建保證專業基本規格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項目化訓練和創新創業教育的培養途徑。
(2)創新理論教學。對接產業,產教結合、科教融合,重建基于項目任務的教學內容。要注重機械制造專業學生的機械制圖、公差、機械原理等基礎學科的奠基教育,利用選修課的形式引導與鼓勵學生進行跨學科選修,打造復合型人才。教學內容與教學設備要與行業技術前沿接軌,引入激光焊接、3D打印、現代加工中心以及其他智能化機械加工設備與生產鏈。
(3)創新實踐教學。圍繞“能力強”的規格定位,著力加強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校企協同育人模式。圍繞行業技能,增設產品、項目的設計、開發和技能實訓,強化實踐能力訓練;圍繞執業能力,頂崗實習、加強實習規范化管理,著力提升實習質量。要建立一線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實習,參與企業的生產管理以及技術攻關,打造一支過硬的專業教師隊伍。
(4)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工業4.0以及制造強國,需要機械制造行業從業人員具有創新能力,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創造性的思維解決現場的實際問題。面對新形勢,職業教育應該以工作過程、行為為導向,選擇具有針對性、實踐性、代表性的教學案例以及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 篇14
一、前言
職業教育是指在職業院校中,教育者對受教者進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知識傳授及技能培訓的活動,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相對于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內涵比較豐富,包括技術教育、職業教育及職業培訓。
二、技術哲學理論觀點
技術哲學中的一對核心問題就是科學與技術的問題。這是一個比較具有爭議的問題,而且這種爭議也較嚴重的影響了職業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問題。要正確處理職業教育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首先要澄清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系。
(一)認識技術早于認識科學
科學理論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的,但是認識理論、發現理論卻是人的實踐活動,技術實踐更是人的實踐活動。科學理論的發現過程需要經過“觀察一總結一觀察一驗證”的過程,而技術則不需要。因此,我們可以說,對于科學的認識是理性認識,對于技術的認識是感性認識。那么,這兩者的發展到底孰先孰后呢?一種觀點認為,技術是對科學的應用,自然得出結論:先有科學,后又技術,即先理論,后實踐,遵循“理論一實踐一理論”的公式。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科學技術發展史中得到答案。加希特根據各個歷史時期占統治地位的技術不同,把技術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機會的技術;(2}工匠的技術;(3)工程科學的技術。沒有技術成熟的工匠,發明只是偶然的事情。正如先有燈泡的發明,后有歐姆定律一樣,即先有技術,后有科學的體現。另外,人的認識規律也是先有感性認識,后有理性認識,即先認識技術,后認識科學,先知其然,后知其所以然。因此,一個人對技術與科學的認識,應該是遵循“實踐一理論一實踐”的公式。
(二)科學與技術是相互依賴的
從概念上講,科學與技術看似是兩件毫無相關的事情。但在實際工作中,科學技術工作者要順利完成工作,必須既要懂科學,又要懂技術,即結合了科學與技術的意義。如果技術工作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技術不懂科學,技術不但得不到很好的表達與傳播,而且無法將技術改進與升華。科學工作者如果只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然,只會陷入“空想主義”境地,只會說空話而不會做。科學的目的是通過技術,發現目前尚未發現的客觀規律,技術的目的.是通過科學發明目前尚未存在的工藝及產品。由此可知,發明與發現,即科學與技術是相互依賴,協同發展的。
三、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構性關系
根據技術哲學的觀點,職業院校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要接受科學的指導,而實踐教學要接受技術理論的指導。
(一)共時性同構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無時無刻不存在彼此間的信息交換,即共時性同構。
1.互釋共時性同構。職業院校理論教育與實踐教學的共時性結構之一就是表現在它們的相互闡釋。實踐教學通過多種形式,如觀摩、參觀、校內實訓基地實習,頂崗實習等,驗證與鞏固所學理論,這體現為實踐對理論的闡釋。在此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理論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只有那些感性認識及模糊理論才需要。通過檢驗,不僅能檢驗及鞏固理論,還能發現理論存在的缺陷并發展理論。另一方面,理論闡釋實踐。首先,實踐教學屬于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所謂教學即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理論知識與掌握基本技能,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全面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人的活動。
2.互融共時性同構。所謂互融共時性同構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中必然存在理論教學,理論教學中必然存在實踐教學。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理論教學中一定會有對實踐或現實情況的闡述,在實踐教學中一定會設計理論背景及相關指導理論的描述。其次,在教學形式及教學方法方面,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需要聯系實際情況,利用演示,觀察及親身體驗等手段,并且學生還要通過操作,練習等方式來理解、鞏固與掌握理論知識;而實踐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需要理論指導學生實踐過程,并且在實踐后還要依據相關理論科學的解釋結果。
(二)歷時性同構
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不僅表現為共時性同構,而且表現為歷時性同構。
1.互動歷時性同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發展的歷時性同構,主要表現為教學實踐中的意義關系、權重關系及規則關系。所謂意義關系是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都是為了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這是它們兩者的共同基礎及最終指向;所謂權重關系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肯定會占用一定的教學資源與實踐,因此要合理分配其內容比例及權重關系;所謂辯證關系是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相互統一,不可分割的,但是這種關系是在一定規則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強加的。在此三種關系基礎之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才能實現“互動”。
2.互補歷時性同構。之所以會出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互補歷時性同構,是因為它們存在共同的指向與功能的部分交叉。在整個教學目標完成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同時服務于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各自完成自己的使命,實現其功能,但各自功能的實現不是通過排他方式實現的,而是交叉互補的方式。
3.同步歷時性同構。正是因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存在互融、互釋、互補等同構關系,決定了他們之間必須“同步”。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過程中,同時存在內容、層次與進度三個屬性,并且雙方必須同時保證三個屬性的同步和依賴。
四、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異質性關系
理論教學遵循是從實踐到理論的邏輯,是比較抽象的過程,而實踐教學則遵循從理論到實踐的邏輯,是具體化的過程。因此,兩者之間除了同構性之外,還包括異質性的存在。
(一)教學面向異質性
首先,理論教學是以客觀的“物”的運動為主題,面向客觀對象及其運動變化的領域。在該過程中,作為對象,人同時也是作為客體而物化,成為與物一樣的東西而存在。師生都是外在的觀察者與信息獲取者,教學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與對象的本質與規律。而實踐教學是以人的“行動”為主題,主要面向人類活動過程的目的、手段、行為與效果等。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同時作為教學的積極參與者及執行者,教學的目的是明確人的行動與策略。
(二)教學內容異質性
理論教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陳述性知識,是對外在世界規律體系的陳述,表現出普遍性與穩定性特征,其著眼點在于事物本體的內在聯系、相互關系、運動過程及發展趨勢,強調邏輯嚴謹及結構完整;而實踐教學則以傳授程序性知識為主,是指導人類行動的規則體系,表現出程序性與操作性特征,其著眼點在于工具操作、程序及方法,強調功能復合、資源整合及目標的統合。
(三)教學模式異質性
理論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師講解與傳授,學生消化吸收知識的過程,期間主要以教師言語表達為主,形象教學為輔的教學結構。該模式著眼于利用以文本為載體的知識解決認知問題,因此,教學自由性較大。而實踐教學整個過程都是以形象展示與操作為主,要求學生要反復演練與體驗,要求盡可能的創設與真實情境相一致或類似的教學活動情境。
(四)教學目標異質性
正如技術哲學觀點,科學與技術是人類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長期過程中沉淀的產物,兩者相依而生、相伴而行,正如我們職業院校中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理論教學立足于系統掌握學科知識,重點在于構建客觀世界的結構關系及對象世界的觀點體系。理論教學追求求真及知識與客觀世界的吻合;實踐教學立足于滿足人類服務的需求,著眼于應用知知識,以形成主體世界的行動策略,構建關于行動世界的方法體系。它以塑造個人綜合能力為主,以科學理性與價值理性的統一為宗旨。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07-28
職業教育論文11-17
職業教育模擬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3-09
關于情感因素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論文04-01
職業教育論文15篇06-01
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學論文范文12-04
淺談職業教育產業的生存與發展論文11-26
農村職業教育的文化傳播功能論文03-03
職業教育心理學論文范本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