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教育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論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創新教育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創新教育論文1
【摘要】藥學教育涉及的內容錯綜復雜,且不容疏忽,現代接受藥學教育的人才通常將學習的目標局限于藥學的領會上,只能照搬照抄,將現有的藥理內容全盤套用到合適的機會上,達到藥學的對應性利用,藥學中大量的中西組分,對于藥學教育人才來說,已經倍感頭疼,藥學教育目標的狹隘使得藥學人才的創新素質停滯不前,現階段的藥學教育應緊跟時代潮流,不斷優化教育內容,拓展教育要求,激發藥學人才的創新思維意識,為我國的藥學事業添磚加瓦。
【關鍵詞】藥學教育;人才;創新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R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ISSN.20xx-6681.20xx.8..01
創新是一個民族不竭的生產動力,是我國文明進步與社會科技進步必須的要素,同理在藥學的教育中,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將會決定我國的藥學行業持續性蒸蒸日上,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五谷雜糧的飲食習性得到了拓展,因此一些多見的生活疾病頻發,使得藥學教育難以固步自封的沿用傳統理論施展用武之地,藥學只有經過不斷的研究、不斷的發展、不斷的創新,才能夠對癥下藥的為患者解決病痛,縮減藥物對人體的傷害,提高藥物的有效性,使得人們在生活生產的路上掃清障礙,以健康的身心迎接新時期的挑戰,促進我國的社會的和諧發展。
1規劃教育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的萌芽需要在教育中,首當其沖的以身作則,樹立教育者本身對于創新的向往,從而潛移默化的傳遞到藥學專業的學生身上,讓學生真切的意識到,他們是國家的藥學創新新成長起來的人才,需要他們改變藥學在國家的地位,從宏觀的意義上來講,這是報效祖國最直接的方式,從個人的利益來說,藥學的創新不僅是一個時代的進步,也使得學生終身受益,成為藥學行業的標桿,對于學生自身的職業生涯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推進作用,學生面臨就業,對于未來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向往,但藥學本身的發展空間有限,創新即是藥學教育本身的創新,也是學生職業規劃的創新途徑,尤其對于一些藥學興趣較濃、專業素質較強、基本功十分扎實的學生來說,教育中可結合職業生涯發展規劃講座,將學生自身對于藥學的水平狀況利用SWOT分析法或者新型的`軟件測評等形式,幫助一些對自身認知模棱兩可的學生確定藥學的創新方向,比如一些學生在藥學教育中凸顯出記憶牢固的優勢,那么在創新中就可以鼓勵學生塑造腦海全面的藥學結構模型,從中提取出相似與相逆的元素,為創新提供靈感,學生意識到自身在創新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就可以揚長避短在主觀意識上加深對創新的理解,樹立創新信心,規避創新能力發展中的誤區,影響創新積極性。
2提高創新隊伍建設力度
創新型人才的培育需要創新人才教育隊伍的建設,現階段制約學生創新能力的內容很多,師資力量的素質提升,是激勵學生創新參與的源動力,教育從業者本身應當具備一定的創新認知,以個人魅力使得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過于守舊的觀念,無法為學生提供創新的點撥,反而會讓藥學專業的學生懷疑自身的創新思維是否偏頗,搖擺不定的態度對于需要專心致志創新的人才來說,將會造成嚴重的思維掣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組間教師隊伍藥學創新論壇,集思廣益拓展教師在創新教育方面的認識,啟迪教師開辟新型的創新教育空間,在實際教育中師生共同參與創新的小型模擬實驗,調動教育的創新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活躍度。
3轉換創新教育評價體系
創新需要鼓勵,需要不斷的幫助創新人才明確創新意圖,破除創新疑問,教學評價體系的新型構建,應針對學生在創新方面的認識與表現,提出對應性的評價意見,切實指導學生取長補短,認識到自己的創新問題,教師可研究或引進關于學生藥學創新結果評測的軟件設備,以數字化的反饋了解學生創新方面需要改進的部分,評價中既要凸顯出對學生的認可,又要定位到誤區為學生指明創新道路。
4搭建學生創新實踐平臺
創新并非一紙空談,教師應基于現有的藥學教育環境,積極為學生搭建創新的啟蒙與發展平臺,讓學生將創新的思路落實于實踐,真正領會創新內涵,感受創新帶來的榮譽感,可同組之間針對藥學的典型命題,舉辦創新實驗比賽,學校專業聯合共同推進比賽進程,為比賽中創新能力突出的小組提供實踐的更多機會,為其獎勵創新實踐儀器等,鼓勵其持續創新發展,同時校企聯合,與我國較大的藥學行業達成共識,獲得有關藥學部門的支持,帶領學生深入到藥學制品的第一線感受藥學教材中的真實畫面,為學生提供創新載體,了解市場上關于藥學創新的成功案例,教育中添加觀摩與培訓環節,讓學生充分的明確藥學創新中潛在的風險以及預防方式,幫助學生減輕創新壓力,強化創新動力。
5結束語
總而言之,藥學教育應著眼于社會的未來發展,積極為培育創新型人才做好前期準備,激發學生的創新潛意識,以自身的創新探究調動學生的創新積極性,為藥學的前進與發展培育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 高曉杰,曹勝利.創新創業教育――培養新時代事業的開拓者[J].中國高教研究,20xx,20(7):91-93.
[2] 教育部關于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的通知[Z].北京,20xx:1.
創新教育論文2
一、以賽促訓,提升實踐能力
“以賽促訓”是與“以展促學”同時進行的,兩者相輔相成。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竟賽活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地學習、訓練,讓學生由“被動實踐”向“主動實踐”轉變,注重提升實踐能力。如,以“海南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導向,課程設置著重以技能訓練為主。其中,教育教學技能中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評價技能的訓練同樣要目標明確,訓練得法。這類訓練采用以“技能測試”為中心、設計和制作并重的考核模式。考核形式是對學生課內實訓項目和課程設計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兩個項目成績各占50%。采用此種考核形式,旨在培養學生在相關課程范圍內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同時考核學生綜合運用和拓展提高的能力。
二、以訓促技,提升專業能力
“以訓促技”就是通過“以展促學、以賽促訓”的模式,打破單一的室內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形式多樣、靈活生動、直觀易懂、實踐實驗性強、富有開放性的教學方式,把課堂搬到戶外、展覽館、研討會場、交流中心、實驗實訓基地等地方,高效完成相關課程的技能訓練。把學生的技能訓練融入整個教學過程,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更好的條件,極大地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完成了由“以賽促訓”向“以訓促技”的轉變,提升了學生的專業能力,為培養一專多能的綜合型技能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以技促教,提升教育能力
“以技促教”就是通過強化美術技能學習,促進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樣就可以一改以往只重視培養學生的美術專業技能而輕視培養學生的教師職業技能的弊端,重視對學生的繪畫技能與實踐技能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向職業技能轉化,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通過運用專業實踐、對外交流、項目導向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手段,強化學生教學技能訓練。而教師在輔導學生參加美術展賽的過程中,自身的專業技能也將得到有效的提升,還能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感受到教育教學的成就感。更為重要的是,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通過強化“兒童手工制作和兒童美術”“簡筆畫”“漢字書寫”和“教師口語”等教師技能訓練,能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踐課和獨立的實踐教學環節構建“校內實訓、校外實踐”的教學職業技能訓練模式。此外,基于美術教育專業的教學要求,教師應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外出寫生實訓,豐富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教育教學創新能力。
四、以技促業,提升服務能力
“以技促業”就是通過專業技能的訓練促進就業服務能力的提高。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專業技能竟賽,爭取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專業技能竟賽和藝術創作大賽中有出色的表現。此外,還應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行業服務活動。學生通過組織和參與各種層次的比賽活動和社會文藝交流活動,在竟賽比拼中進步,在行業服務中成長。這也能促進美術教育專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進一步發揮美術教育專業的獨特優勢。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通過對美術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讓畢業生在專業技能水平和教師職業素養方面獲得了社會的高度認可,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創新教育論文3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席卷了各行各業,計算機教育專業也在信息化的推動下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是,作為培養計算機專業人才場所之一的中職院校,其計算機教育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嚴重制約著計算機教育的效果。本文就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育現狀進行簡要分析,旨在提出計算機教育改革的相關策略。
1中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專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設備配置不完善。基礎設施配置薄弱是“硬傷”,大部分中職計算機教育專業教學設備陳舊落后,在經濟不發達地區,網絡覆蓋欠缺,以致出現“有硬件沒軟件”“,有電腦沒網絡”的問題。即便有電腦,往往也是配置及其陳舊,還不如中等城市家庭用手機的上網速度,更不用說跟上信息時代高速的發展的步伐了。計算機實驗室往往層次也比較低,即便發達地區擁有功能完善的多媒體教室也是屈指可數的,致使中職計算機教師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
(2)計算機專業教師整體水平偏低。我國現在有很多中職教師學歷較低,相當多的'中職教師為大專學歷,甚至更低,師資力量整體文化水平偏低。因此,為有效提中職計算機教育專業水平,必需培養和提高計算機教師的整體水平,才能為名師出高徒奠定扎實的基礎。
(3)學生對計算機學習過程不夠重視。由于中職學生沒有高考的壓力,就讀門檻低,中職學生學習主動性往普遍偏低,課程上學生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甚至有些學生在實踐課程中上網聊天、玩游戲,玩手機等。因此,要提高中職學生對計算機教育的重視度。
(4)教學模式落后,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模式普遍采用演示、操作和講解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上學生上課不集中,一堂課下來根本不知道老師講了什么,無法了掌握和運用計算機知識內容。在以老師講授為主的課堂環境下,無法做到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老師也不知道自己的授課效果如何,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
2計算機教學改革創新相關策略
(1)轉變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是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過程,該過程造成學生往往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熱情,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師必須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充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欲望。首先,做好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信息時代,學生接觸的網絡信息越來越多,往往對網上的新聞興趣極大,教師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譬如新課講授“如何進行圖像處理”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做好課前備課,選用網絡上熱門的新聞點及其照片,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的有效導入中來,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探討分析他們感興趣的網絡熱點話題,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就網絡上虛假圖片嘗試問學生“這些圖片是怎么弄出來的“”如果是你,你如何去判斷圖片的真假”等,通過這些熱點問題成功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課教學中來。其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應當借助多媒體,將豐富的圖片信息和多樣化的視頻資料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從而把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提高計算機教學效果。
(2)以社會為導向,提高教學實用性。現有社會計算機知識應用主要涉及平面設計、辦公文秘、網頁制作、三維動畫和軟件開發等。中職計算機教育要緊密以社會為導向,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教學實用性,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廣大中職計算機教學應當重新編排課程設置,以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能為根本,選擇符合社會需要的相關課程。譬如平面設計和廣告專業,后期工作過程中必須具備熟練使用Photoshop軟件和AutoCAD等相關軟件,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針對性地對這些專業所涉及的知識技能進行重點講解,提高計算機教學的社會實用性。另一方面,中職院校還應做好社會調查,及時掌握社會需求變化和社會趨勢,以便及時調整計算機教學方向,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學的實用性。
(3)加強計算機師資隊伍建設。中職院校應該實施公開招聘制度,注入新鮮“血液”,引進部分既具有企事業單位實踐經驗,又有一定教學經驗的高級技術人才,讓這些“新血液”影響、推進原有教師的教學技能和技術水平,最終把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推向一個新臺階。同時適量組建兼職教師隊伍,由于兼職教師接觸不同學校,往往會給學校新穎的教學方法。除此之外,中職院校還要切實加強教師考核制度,依據本校教學需求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職稱及論文發表數量進行考核,讓教師產生一定的壓力;對于教學創新、成績顯著的教師,應當從物質和精神上給予一定的獎勵,以便充分調動教師創新的積極性,定期對教師隊伍進行繼續教育,提高院校師資隊伍水平。
(4)加大教學設備資金投入。加大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為學生打造良好的硬件和軟件教學環境,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育設施的更新換代,讓計算機教學配備緊跟信息時代的發展步伐。
(5)提高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重視。提高學生思想認識,讓學生知道當今社會拼的就是信息,誰獲得了一手的信息,誰就掌握著時代車輪的“方向盤”。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學生創新,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發現新方法和新規律,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課堂交還給學生,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通過老師問題式教學引導,調動學生探索科學知識的積極性。
(6)加強學生實踐經驗。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學生理論知識水平,還應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與校外企事業單位建立長久的人才輸送機制,定期將學生送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提升學生行業實踐操作能力,通過了解企業真實工作流程,讓所學專業知識得以充分發揮、運用,以實踐檢驗理論,從而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技能。
3結語
信息技術不斷發展,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教學設備不完善,師資水平弱,教學模式落后,學生不重視等問題都嚴重制約著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水平和效果的提升。為此,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對計算機教學相關問題進行創新,從設置教學課程、提高教學實用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出發,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應用水平,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質量。
創新教育論文4
摘要:不斷提高創新人文精神的水平,加大力度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全能型人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高校思政課教學在創新教育理念的渲染之下,不斷的提高了思政課教學的水平,完善了思政課教學的體系。
關鍵詞:教育理念;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模式
為了大幅度的去提高高等學校的思政課教育質量,需要進一步的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進行改革,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許多高校都對思政課的實踐體系進行了改革,就目前的改革階段來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不小的成就。傳統的思政課實踐教學隨意性過強、形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低,對于以上問題通過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有效地區抓住高校思政課改革的突破口。
1創新教育理念對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在現代教育階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得到了廣泛的推行,許多學校對思政課進行了新的改革。就目前的改革成果來看,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仔細的去分析課程的整體教學,發現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這些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整體過程當中,學生缺少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大多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學術性比較強,在講課的過程當中說教氣息非常濃厚,所講解的內容具有非常強的理論性。在整體的教學方式當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經常會感覺到疲勞,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有抵觸情緒,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的作用完全沒有發揮出來。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國際上的各種思想進行文化碰撞,多元化的文化在進行融合,在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思想文化發展的更加多元和多變。當代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廣泛,并且年輕人的思維非常的活躍,自我的個性意識非常強,對于現下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也具有自己不同的觀點。在這個文化多元化的社會當中,言論自由受到了年輕人的追捧,當代的大學生非常喜歡說出自己對于問題的想法,這些都和傳統枯燥的思政理論課相悖。在傳統的教學理念當中,教師一直是機械式的傳授知識,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收知識。如果一直沿用這種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那么勢必會嚴重影響學生對于思政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思政教師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教育形式,不斷的去提高自己對于課程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此外還需要創新教學模式,緊跟時代創新和改革的大潮流。培養學生創新人文精神,在對思政課程進行講解的過程當中融入時代的特色,多采取學生的意見,增強教學整體的時效性。
2創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目標及定位
高校思政課在創新教育的理念之下,主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人們精神,不斷的去強化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實踐目的。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樹立較為健全的創新思維人格,提高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培養創新意識
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會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并且通過這點相應的措施去解決問題,這種思維方式就是創新意識。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潛能,是創新意識當中培養的心理取向,在高校的思政課程當中包含許多領域的知識,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方法非常豐富。在思政課教學活動當中,通過學習一些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可以不斷的去激發自身創新意識的養成。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整體過程當中,每一個學生所存在的學習差異都需要被尊重,在處理問題之前需要從多元化的角度去分析問題。在思政課程當中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由教師引領學生正確的去認識社會的發展規律,分析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通過學習真正的意識到自身存在的社會價值。
2.2培養創新能力
創新感知力、創新記憶力、創新思維力、創新注意力、創新實踐力、創新想象力,這些都屬于創新能力,由此可見,創新能力是一種涉及范圍非常廣的綜合能力。當學生具備了信息加工能力以及對待問題的分析能力時,這就說明這個學生已經具備了創新能力,獨特的思維方法可以幫助創新思維的養成,通過實踐可以將創新的成果進行完整的表達。思想政治課程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通過具體的行為,來檢驗自己對于掌握的理論知識程度。在不斷的實踐中去肯定自己以及否定自己,這樣才可以不斷的去推翻舊的理論產生新的理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可以辯證的看待理論。
2.3培養創新人格
高校思政課對創新人格的培養,主要是使學生具有創新人文精神,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的過程當中,對于自身的創新人文精神也會在不斷的健全和發展。通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也可以完善自身,培養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未來面對問題的時候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斷地去健全自己的人格,培養自己堅韌頑強的性格。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整體過程當中,教師要激發學生對于知識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循序漸進的去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而去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獨立性。在面對問題時首先要養成獨立解決的性格,用理論去驗證問題根源,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念,真正的去踐行馬克思主義。
3創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模式改革
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以單項性知識傳授為主,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同的教育方式就是研究式教學模式,研究式教學模式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整體過程當中,為了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相關學者充分的感受到了研究式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去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組織學生進行自由學習,讓學生自主的去學習知識點,有效地提高了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3.1喚醒學生主體意識,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現代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應該把自己定位于課堂的主體,而是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地去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逐漸的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對于內容和知識進行質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歡迎各種觀點和見解,在理論的講解過程當中去分享積累的研究體驗,和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激發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2設置具有開放性和前瞻性的課程內容
總結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經驗,提高學生對于理論這是方便的掌握,設置具有開放性和前瞻性的思想政治課程內容。教師應該對理論知識進行夯實的掌握,這樣在講解的過程當中,才會給學生樹立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教室應該積極的去和學生分享和溝通當下的社會熱點問題,不斷的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當中。在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室應該系統性的對思想政治課程的理論進行介紹,然后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迅速地將學生帶入到思想政治課堂當中。學生們集思廣益會說出對于問題的不同觀點,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質疑,對于問題一定要建立新思維,不要拘泥于傳統的思維模式當中。培養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分析問題,用馬克思主義來解決實際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這個實踐和理論融合的過程當中,才可以更好地去學習馬克思主義。
3.3建立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小組
在思想政治課程開展的過程當中,對于學生要進行分組,小組之間進行學習和競賽才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充分發揮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的重要性,加大力度去開展育人德育實踐,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積極的去提供一些解決困難的指導性建議。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室應該引入立意深刻、涉及范圍廣泛的思想政治研究課題,學生們會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以及學習興趣,對問題所需要的資料進行廣泛的收集。通過制定相應的小組探究計劃,可以更加順利的開展較為規范性的研究,收集資料同學們可以利用一些課余的時間,在課下也可以互相進行思考和交流。除此之外,小組課下還可以進行一些調研,為問題的討論做好基礎工作,最后還可以準備充分的思想政治課程理論報告。
3.4開展豐富的課外創新實踐活動
傳統的思想政治實踐教學模式過于枯燥,教學的形式也非常單一,為了調動起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需要開展豐富的課外創新實踐活動。在研究式教學模式的背景之下,學生通過小組學習可以主動的提出問題,對于問題通過小組之間的合作可以進行解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資料已經不局限于學校的教材,學生可以通過上網查詢、詢問老師、社會調查以及社會實踐來獲得。學習小組還會開展豐富的社會調查和社會實踐,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主題教育活動當中,深刻的去感受到思想政治對于生活的影響。通過開展豐富的課外創新實踐活動,可以有效的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研究模式的思想政治課程包含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還有形式多樣的創新實踐活動。知識競賽、專題報告、志愿服務、參觀革命圣地、校園文化活動、工廠農村調查研究、社會實踐活動,這些都是思想政治課創新實踐活動。
4結語
為了大幅度的去提高高等學校的思政課教育質量,許多高校都對思政課的實踐體系進行了改革,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多數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學術性比較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當代的大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廣泛。思政教師必須要結合當前的教育形式,緊跟時代創新和改革的大潮流,培養學生的創新人們精神,強化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實踐目的。
參考文獻:
[1]程晉寬.當代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新思潮論析[J].比較教育研究,20xx(01).
[2]侯秀芳,張福莊.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效性的基本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20xx(123).
[3]王雪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創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12).
[4]黃文艷.“研究性學習”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文教資料,20xx(12).
[5]林崇德.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xx(01).
[6]王喜云,劉云輝,李淑華.基于創新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20xx.
創新教育論文5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誤區
在現階段,大多數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在指導學生怎樣創辦企業,以及培養學生在創辦企業時必備的一系列素質和能力,其中存在著幾個誤區:
(1)創新創業教育僅僅是就業教育的一部分。
許多高校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通常是對政策與形式的分析,對創業中最重要的創業精神、創業能力和創業意識還沒有足夠的重視,沒有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
(2)創新創業教育只針對那些想開公司的學生。
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中,一般都是以講座、規劃大賽和社團的形式展開的,參加的也一直是一批對創業非常有熱情的學生。但真正創新創業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但只有極少數人的參加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教育效果并不樂觀。
(3)創新創業教育是教學生怎么賺錢,與他的專業背景無關。
在我國,很多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校級公選課,統一進行授課,無論什么專業的學生講述的內容都是一樣的,缺乏針對性,沒有將學生所學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不明所以,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在以后也不會對自己有什么幫助。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要使創新創業教育真正的對學生起到作用,必須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
(1)專業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
大學生一般都是以自己專業知識為基礎開始的創業之路,在需要人才的社會,大學生也深深認識到專業知識才可以幫助自己發展事業,這樣更有利于他們創業的成功。所以將專業教育作為基礎,讓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在一起,從而加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2)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是高等院校改革發展的趨勢。
隨著近年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看到了現有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只有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出更多有利于社會的人才。
三、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路徑探究
(1)培養專業課教師的創新創業思維。
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過程中起著重要銜接作用的是教師,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大部分的知識都來源于教師,對于教師布置的任務也會認真對待并及時完成。然而由于很多專業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缺乏認同感,使得本專業學生也對此了解不多,只有商學院、管理學院等商務應用性較強專業的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有一定程度上的認同。所以要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將專業知識與創業知識相結合,找到兩者切合點,適當的.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中,并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對待。
(2)建立培養人才新方案。
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屬于新興課程,屬于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很多學生和教師都感覺陌生,在學校的根基比較薄弱,不易得到關注。因此,要及時為創新創業教育建立規章制度,設立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有傾斜的新育人方案。
(3)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中去,在未來尋求發展,這也是高等院校最主要的目的。所以學校應多舉辦與創業有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進企業、走進社會。如與企業簽訂實習合同,到崗位上得到鍛煉。圍繞專業知識,舉辦創業大賽,進行學術交流與辯論。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門單獨的學科進行教育,改變原來的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教學的模式。
四、總結
馬云的成功為杭州師范大學帶來了諸多榮譽和價值,學校的發展影響著學生,學生的發展又能反哺學校,對于高等院校來說更是如此。高校教育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不僅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學校未來發展著想。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結合并不是簡單的將兩者進行相加,而是將兩者進行銜接,在恰當的位置讓兩者互相滲透,讓學生對專業知識與創業實踐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創新教育論文6
摘要: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我國學前舞蹈教育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所以,必須加大學前舞蹈教育教學實踐改革研究的力度,才能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學前舞蹈教育教學開展的途徑,為我國學前舞蹈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主要是就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研究
1引言
合理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學習舞蹈的理論知識,同時也為學前教育舞蹈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探索出一條適合學前教育舞蹈教學效率提升的方法,是目前教育部門所關注的主要問題。
2課堂教學內容的優化有助于專業知識的掌握
舞蹈課堂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的言傳身教為主,然后輔以影像、情景、實踐等不同的教學手段,通過教師準確的肢體語言向學生傳授舞蹈專業的技能。教師在舞蹈課堂教學過程中,采取提問、觀摩等多種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主動思考、提問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舞蹈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存在的差異,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才能在促進舞蹈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升的基礎上,將學生的舞蹈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充分地激發出來,從而為學生舞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礎。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求學生時刻保持優美的體態,才能促進學生音樂感、節奏感的不斷提升,為舞蹈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3專業實用性突出的課堂教學模式創新
3.1教學理念創新
舞蹈教師在舞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學科內外課程的緊密融合予以充分的重視,才能在進一步優化學生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將學前教育舞蹈專業教學的優勢充分地發揮出來,為后期舞蹈專業技能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教師在舞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專業技能課程教學與幼兒園音樂活動、舞蹈游戲等相關內容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為舞蹈專業技能的教學營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圍,對于舞蹈專業技能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全面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3.2教學環節創新
注重舞蹈教學法的應用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堂教學最大的特點。這種以課堂教學環節為切入點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有助于學前教育舞蹈專業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時將幼兒舞蹈專業技能課堂教學與舞蹈有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僅有助于幼兒自信心的迅速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幼兒舞蹈藝術表現力與肢體協調能力的不斷提升。
3.3教學方法創新
將模仿探索是教學、游戲互動式教學、親子情感式教學等全新的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理念與舞蹈教學環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僅充分激發出了幼兒的舞蹈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同時也達到了促進幼兒表現力和自信心的不斷提升,為學前教育舞蹈專業教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4幼兒舞蹈教學目標以及各年齡段幼兒教學目的的明確
小班:針對小班幼兒的舞蹈教學,主要以解決幼兒上下肢單一律動練習為主,通過肢體動作的練習,促進幼兒節奏感的增加。這種有規律有節奏的單一肢體動作練習,是幼兒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班:針對中班幼兒的舞蹈教學,主要是解決幼兒身體各個部位復雜律動的練習,以確保幼兒在音樂節奏、內容變化的過程中,產生一種與音樂節奏相適應的自然情感,然后通過幼兒有節奏的肢體動作將其表現出來。另外,在中班學前教育舞蹈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幼兒兒歌的表演練習主要是為了使幼兒通過歌曲內容和音樂形象,促進其舞蹈動作記憶力、想象力、表現力的有效提升,為其進一步的舞蹈技藝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大班:針對大班幼兒的舞蹈教學,主要是通過幼兒舞蹈表演的練習,促進幼兒學習、欣賞、參與舞蹈活動興趣的有效提升。幼兒在欣賞和參與舞蹈表演的過程中,不僅自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同時也為幼兒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素養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教學與實踐必須突出專業特色
4.1專業技巧教學
學生藝術鑒賞力以及參與力是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舞蹈教學不僅使學生切身感受到舞蹈意識的魅力,加深了對舞蹈藝術空間、力度的等各方面特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促進了幼兒身體動態感應力和敏感性的有效提升,為幼兒舞蹈專業技能學習效率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2舞蹈文化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舞蹈藝術已不再是以往的簡單的四肢動作表演。同時隨著我國舞蹈藝術的不斷發展,舞蹈文化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舞蹈教學必須根據學前教育的特點和要求,在學生完成專業技能訓練的同時,還應該加大舞蹈文化教育的力度,才能使學生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特點,從而為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基礎。
4.3學習方法教學
舞蹈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方法創新研究的同時,還應該加大多學生自身藝術潛能開發的力度,以達到確保學生迅速掌握專業訓練方法的目的。另外,教師在專業技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采取的靈活多變的授課方式,對于學生專業潛能的激發也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5結束語
總之,舞蹈教學作為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必須根據幼兒教學的特點,加大教學模式改革和創新的力度,才能確保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順利進行。專業技能課堂教學與實踐鍛煉的緊密結合,不僅有助于幼兒舞蹈藝術技能的全面提升,同時也滿足了學前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劉蕓.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幾個問題[J].藝術研究,20xx,(4).
[2]岳娜.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實踐與改革研究[J].勞動保障世界,20xx,(29):49-51.
創新教育論文7
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年來隨著高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思維,通過學校、企業以及社會等方面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當前很多高校雖然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但是這些學校或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或是缺乏系統的指導體系和規劃,沒有進行有效的耦合研究。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彼此聯系,將它們從機制上進行有效耦合,對培養國家建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耦合基礎
(一)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異同點
創新的含義是建立一種新型的思維方式,創業則代表一種新事業的產生,創業需要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的程度直接影響創業的成敗,二者之間息息相關。創業教育只有建立在創新教育的基礎上才有發展的條件,創新教育需要通過創業教育來達成教育目標。
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創新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創新教育前期教學可能傾向于理論教學,后期則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創業能力,幫助學生盡可能地將所學的知識融入實踐中。創業教育是時代發展下本科院校調整教育模式的必然選擇。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幫助學生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開創事業。從創業教育角度來分析,學生創業能力的強弱集中體現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方面,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均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創新型人才。
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本質是相同的。創業教育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需求,個人創業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物質與精神財富,這些又為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幫助。從內容來看,兩種教育都涉及學生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從目的來看,創新教育重視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創業教育的根基在于實踐性,兩者的目的均是為了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雖然有很多的共同點,但也存在不同之處。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和挖掘個人的潛力,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創業教育的內容更加真實化和物質化,是創新教育在現實的延伸。對于教學應用型高校而言,無論是創新精神還是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旦脫離創業元素就失去了意義,因此有必要轉變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來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從功能上看,創業教育不能代替創新教育,創業教育不僅是一種創新或者是教育理念行為,而且是實現創新教育的有效載體。從實現途徑來看,創新教育不僅是一門學科,而且是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得以實現。
(二)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耦合的條件分析
耦合的實質是系統及其運動方式之間的共生互動。耦合不只是系統特性、功能和過程的簡單疊加,耦合后,系統的整體功能將超過每個組成部分的單獨效應。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耦合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兩都具有實現耦合效應的基本條件。
1.耦合的內驅分析
具有創新精神是創業的基本條件,也是創業的本質原因。創新教育實現的過程,是將自身的創新價值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而這個實現的過程就是創業。創業者本身也許不是創新者,但是創業者必須具有敢于創新的精神。創新者本身并不一定要成為創業者,而是把自身的創新精神或創新成果轉化成為真實的價值,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貢獻力量。創新和創業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為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耦合提供了內驅力。
盡管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有著各自明確的邊界,但是兩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融合的。創業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創業教育的前提是創新教育,也就是說創業教育可以看作創新教育在實踐上的一種延伸。
創新教育需要通過創業才能實現價值,創業教育通過創業的過程來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素質。[1]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之間的辯證關系為兩者的耦合提供了有力的驅動。
2.耦合的外因分析
政府的高度重視是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耦合的有效促進方式。目前,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人數不到畢業生總數的1%,[2]這表明我國高校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耦合存在一些問題。從教育氛圍方面來看,學生、高校以及社會對創新的認識普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耦合。目前一些應用型本科院校還沒有開展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教師在教學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沒有正確認識二者耦合的必要性。我國要實現建立創新型社會的目的,需要靠教育來培養更多的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的優秀人才。因此,我國的`大學尤其是應用型大學要重視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耦合,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加大扶植力度。
二、高校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耦合的實踐路徑
當前高校要實現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耦合,必須摒棄原先的教學理念,分析和修正現有的培養目標、培養途徑等,逐漸形成比較完善的教育培養體系,從而滿足創新、創業的需求。
(一)教育主體層面的耦合
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耦合涉及學校層面、學生層面和社會層面。從學校層面來看,高校要提出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具體目標、類型、專業等,與專業教育、素質教育等相結合,明確辦學目標,形成較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要及時、準確地將社會需求反饋給學生,提高教育水平,鼓勵學生深入了解自身的優缺點,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從學生層面來看,學生是耦合機制的主體。高校應引導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了解社會需求以及自身存在的不足,抓住機遇不斷提高創業素質與創新能力。從社會層面來看,高校應及時地了解社會不斷變化的人才需求,引導學生調整學習計劃,為學生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與適應能力。
(二)教育體系層面的耦合
從教育體系層面來看,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耦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課程安排、社會實踐以及校園文化等方面。從教育目標來看,高校要把創新理念與創業理念相融合,并使之融入學校課堂教學、教育管理中,使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更加多樣化,從而建立課堂教育、實踐教育以及校園教育相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3].從課程教學來看,高校要注重滲透,實行層次化教學,在專業理論課程教學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開設相應的選修課、專題講座,條件比較成熟的高校可以開設相應的必修課。教學內容設計要能夠保證學生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學習,幫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業技能。除了傳統的課程教學,教學應用型高校還要不斷發展第二課堂教育,結合專業教育、創新教育以及實踐教育,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創業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從社會實踐來看,高校要充分利用實踐活動等載體,注重教育活動的多樣性與層次性。例如在開展創新創業講座、輔導與訓練中,學生的創新思維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高校可以制訂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實踐中,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從校園文化來看,高校要注重文化引領,形成統一的校園文化理念,并使之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重點關注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具體內容,組織學生參與更多的相關教育活動,為耦合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此外,高校要重視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時俱進,充分了解社會的需求,推進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耦合,以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
創新教育論文8
摘要:信息素質,國內外學術界盡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觀點是:信息素質是指一個人的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處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養。培養人才信息素質的最佳途徑就是進行信息素質的培訓與教育。信息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信息能力的綜合培養,不僅要讓他們學會基本的信息檢索與利用方法,還要通過信息理論的指導,使他們能自主地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和傳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學會利用信息。
關鍵詞:信息、教育、培養、創新人才
在信息社會中,創新型人才所需具備的諸多素質中,信息素質是其中的基本層面。什么是信息素質,國內外學術界盡管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一致的觀點是:信息素質是指一個人的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處理以及信息道德等方面的基本素養。培養人才信息素質的最佳途徑就是進行信息素質的培訓與教育,即培養學生了解信息知識、識別信息需求、檢索信息資源、分析信息含量、評價信息價值、有效利用信息、遵守信息道德規范的教育活動。
信息素質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信息素質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之間的關系,可以使信息素質教育更有針對性,更富實效性。
一、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是信息素質的不斷完善過程。
創新教育的一切活動都是以信息為中介而進行的,沒有信息,創新教育就無法實施。培養創新人才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發現信息、利用信息的過程。
1、創新意識發源于信息意識。創新意識是人類意識活動中一種積極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現形式,是人們進行創造活動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創新意識的內容從廣義來看,應該包括發現意識和發明意識兩個方面。發現意識就是有意識地發現新事物新問題,發明意識是指自覺地進行創造新的事物,創造新的技術或方法的心理活動。而這兩種意識活動都源于信息意識。
信息意識是人們對信息的感知和需求的能動反映,包括捕捉判斷信息,并及時抓住有用信息的敏感力。一個具有敏銳信息感受力的人,可以從大量司空見慣的、甚至微不足道的事物和現象中捕捉到可利用的有價值的信息,這就是所謂的發現意識;同時,他還會將所獲取的信息重新整合,使之產生新的價值,這就是所謂的發明意識。
創新意識是創新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的人,才有可能在貌似平凡的事物中迸發出靈感的火花,產生新的觀念和想法。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信息意識是其感知的來源。因為缺乏信息意識的.人,就缺乏獲取知識的意識和能力,就不可能吸取新知識充實自己,也就不可能有多種知識的積累,更不可能出現新知識的火花和新觀念的創新。
2、創新思維的訓練要依靠信息源的指導。創新人才不僅具有創新意識、還應具有創造性思維。知識不是完全通過教師講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通過一定的訓練,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包括圖書、期刊、音像材料以及從因特網上獲取的各種信息、數據庫等)而獲得。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學生要學會并自覺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和探索,反對教師對學生的單向灌輸,反對迷信書本、迷信權威。自主的學習方式必須依靠正確的信息源的指導,學生只有具備了對信息資源的鑒別和選擇能力,才能不拘泥于課堂的講授,通過自主尋找學習材料,了解更多知識,發現更多值得思考的內容。
3、信息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創新能力是指人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并提出新設想、創造新事物、開拓新生活的能力。它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包括信息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信息技術利用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信息傳播能力等。
信息獲取能力是指個體能根據自己的需求有效地收集各種資料與信息,能熟練地通過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的方法。信息處理能力是指人們對于信息的閱讀、存儲和加工能力。信息技術的利用指的是對于網絡、多媒體計算機、通信技術等現代信息存儲與處理技術的掌握。信息整合和信息傳播能力指信息主體通過對信息的分析與加工,重新生成新的信息,并將這些具有創新意義的信息傳播給其他用戶的能力。
上述因素都是創新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與素質。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網絡給我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科學研究與數據分析更多地依賴于各種系統軟件的處理。從自然科學領域到社會科學領域,各門學科的研究都不同程度上地依賴于人們對于信息處理的綜合能力。很難想象,一個連起碼的信息技術都不會利用、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無所適從的人,能在科學研究上提出具有創新意義的理論和觀點。因此,思維敏捷、頭腦靈活、在學習或工作中有創新精神的人,其信息處理的綜合能力顯然會更勝一籌。
二、信息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能力是培養信息素質的目標。創新與一個人的信息素質是分不開的。在信息社會里,誰的技術創新能力強,誰擁有創新型人才,誰就能贏得發展優勢,誰就能在競爭中取勝。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必須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
1、素質教育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創新型人才,而作為素質教育重要部分的信息素質教育當然也應該服務于這個總體目標。大學生素質教育,是以高尚的人格主體精神為核心,身心健康為前提,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為兩翼,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種全面教育,目的要使每個學生形成符合社會各類專門人才要求的素質結構,成為人格完善、和諧發展的專門人才,從而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因此,素質教育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創新人才。 素質教育的內涵十分豐富,它不只是科學素質、技術素質、工程素質等方面,同時還必須包括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政治素質、信息素質、文化素質等。信息素質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方面,應當著眼于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培養創新型人才。
2、信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對學生講授基本的信息理論、認識各種信息源的特點及搜集方法、讓學生學會隨時按照自己的興趣或研究方向,進行相應資料信息的采集、獲取、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
實現知識的擴展和學科間的交叉,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發展和學科間的聯系,具有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創造力。信息素質教育不僅是培養用戶的文獻信息檢索技能和計算機應用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用戶對現代信息環境的理解能力、應變能力以及運用信息的自覺性、主動性、預見性和獨立性。也就是說,從信息素質教育的本質內容來看,它是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的教育活動,其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并在此過程中實現創新的能力。
三、信息素質教育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
信息素質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具備良好信息素養的人也是善于自主學習的人,而獨立自主地學習正是創新人才所具有的基本素質。
信息社會要求人們不斷地對付和處理各種新的挑戰與危機,信息量的增加要求人們必須學會對信息進行選擇和判斷,以掌握新的知識。信息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學習階段和工作階段的劃分成為歷史,學習成為貫穿一個人一生的事情。這意味著學習將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要。
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和信息資源急劇擴張的情況下,知識老化周期加速,一個大學生無論他所學的專業知識多么現代化,多年以后,都會碰到相對應用領域而言的專業知識過時問題。據美國工程教育協會統計:美國大學畢業的科技人員所具有的知識,只有12、5%是在大學階段獲得的,而87、5%則來自工作實踐中。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應主動地獲取知識。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更需要主動地、獨立地、個性化地獲取信息,所以要求學生在信息時代的新學習模式中,必須注意培養和提高自己獨立學習的能力,即從“學會”轉向“會學”。大學生只有通過信息素質教育,才能夠主動地去獲取各種信息,才能夠不受時空的限制,順利達到終身教育的目的,才能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四、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能使信息素質教育取得長足發展。
我國的信息素質教育起步比西方國家晚了近十年,真正把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作為問題來研究和看待是從九十年代后期才開始的。在很多高校,對作為信息素質教育重要課程之一的“文獻檢索課”重視程度很不夠,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選課學生人數偏少、課程安排缺乏連續性、課程的投入與實驗設施不能滿足課程發展的需求。在部分高校實行的課程改革中,受沖擊最大、壓縮學時最多的公共選修課就是文獻檢索課。有些高校甚至根本就沒有開設“文獻檢索課”。另一方面,由于受到總學分數、與其他專業和基礎課程沖突的影響,許多學生雖然對文獻檢索課的重要性有所認識,但最終仍只能放棄學習的機會。由此可見,我國信息素質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
要改變這種現狀,必須進一步完善信息素質教育的理論體系,改革相應的課程內容,重視對現代信息資源的介紹與利用,明確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將信息素質教育放在培養創新人才的高度來把握。
信息素質教育必須加強對學生信息能力的綜合培養,不僅要讓他們學會基本的信息檢索與利用方法,還要通過信息理論的指導,使他們能自主地發現信息、分析信息和傳播信息。更重要的是學會利用信息,針對大學生的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階段,要設置不同的信息素質教育課程,隨著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不斷變化而修改課程內容,使學生掌握最新的信息獲取、評價和存儲利用等能力,通過信息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全力造就學生強烈的信息意識和創新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時代的變化和要求,成為信息時代真正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 趙建明、信息時代的學習執照——談高校圖書館與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教育[J]、高校圖書館工作,20xx,4 (26) : 30—34、
[2] 劉 育、信息素質與創新人才能力培養芻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xx,3 (31) :34—36、
[3] 徐恩芹,劉美鳳等、創新型人才的核心特征[J]、人才開發,20xx,9 (10) :54—56、
創新教育論文9
【摘要】
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完善眾創生態理論、空間、運行模式來打造多途徑創業路徑,希望可以更好地推動國內高校眾創空間的發展。
【關鍵詞】
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實踐
1高校眾創空間的運營模式及其特征
1.1政府主導型的眾創空間
政府主導型。一般為地方政府主體投資的創業服務中心、孵化器和創意園,投資主體和運營管理主體是政府,內部空間功能比較明確,有專職的運營管理團隊。
1.2企業主導型的眾創空間
企業主導型。企業為主要的投資主體,運營管理由企業自主運營管理或委托第三方團隊運營管理,其管理結構清晰明了,服務分工明確且齊全,對入駐孵化企業創客及團隊提供鏈條式的專業全程化服務。
1.3高校主導型的眾創空間
高校主導型。高校作為投資主體和運營主體,在運營管理上相對其他兩種眾創空間管理人員多為兼職,后續支持服務要相對差點,其主要運營模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基于學校創業孵化基地開展的創客培訓、教育、信息交流的知識傳播型眾創空間。
2高校眾創空間存在的問題
2.1眾創空間運行模式單一,缺乏整體布局
國內高校眾創空間的數量目前雖呈現“井噴式”增長,但運營模式較為單一。絕大部分高校成立眾創空間只是行政行為,其自身并未意識到眾創空間對提升校內創新創業教育的重大意義。還有小部分院校尚未成立眾創空間,即使成立眾創空間的高校也主要以自建為主,依托校外主體和校內院系發展的眾創空間較少。從運營模式上來說,高校眾創空間以聯合辦公空間模式為主,以基于餐飲的創業咖啡模式為輔,真正能夠提供全方位孵化服務的新型孵化器、致力于打造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創客空間類型較少。
2.2眾創空間運營管理員少,缺乏管理制度
高校眾創空間的管理和運營涉及政策咨詢、財務管理、風險管控等多個方面,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程。只有建立完善的平臺管理制度,才能保障眾創空間平穩、有序地運轉。眾創空間運營人員專業化能力的不足和數量的缺乏,是造成眾創空間運營模式具有局限性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大部分高校沒有專職的眾創空間管理機構和人員,眾創空間的日常管理工作是由教師兼任,甚至個別學校是由學生組織管理,在眾創空間運營中會出現很多問題,難以為學生創業者提供良好的服務與支持;另一方面,入駐眾創空間的項目存在科技含量低、質量參差不齊、缺乏項目特色等情況,大部分企業尚處于前期發展階段,存在資金缺少及市場開拓緩慢等問題。對于入駐孵化基地的企業,前期配備了創業指導老師,但導師基本來源于高校,缺乏實踐創業經驗,行業專家和企業管理者占比較少。
2.3眾創空間團隊活力不足,缺乏聯動機制
高校眾創空間依托學校自身資源可以解決硬實力方面的問題,但軟實力的各種配套服務并沒有跟上。大部分高校眾創空間動輒一棟樓或幾層樓,這種空間設計顯然增加了空間內創業者的交流成本。此外,很多高校創新創業起步較晚氛圍不夠濃厚,高校眾創空間內部缺乏聯動機制,眾創空間團隊活力也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數高校眾創空間是屬于聯合辦公,學生創業者之間的交流不多,關系僅限于在一起辦公而已。雖然受很多學生需要上課學習專業課程在眾創空間工作的時間少等方面客觀因素影響,但也不能忽視眾創空間對社群活力的影響。
2.4眾創空間項目特色不突出,與產業結合不夠緊密
國家對“眾創空間”的發展提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但是目前只有少部分高校“眾創空間”在發展過程中能夠與當地產業經濟結合起來。高校眾創空間要在入孵項目的遴選和培育方面都著力尋求與當地特色產業經濟相結合,重點培育有利于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產業,但由于眾創空間平臺成立的時間較短,資源匱乏,導致當前入駐眾創空間的企業主要將運營模式及利潤作為重要考察依據,所選擇的項目基本集中于較為傳統的領域,與當前國內眾創聚焦的互聯網+、科技金融、大數據、文化創意等領域銜接不多,對當地產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顯著。
3國外高校眾創空間發展實踐及啟示
3.1美國:實踐為導向的創新創業保障體系
美國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創客空間在統一、系統的設計思維方法論的指導下,旨在建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場所。以實踐為導向的創業保障機制是該校設計學院創客空間最大的特色。在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方面,創造性地打破學科之間的界線,通過開展多學科、多專業相互滲透融合的方式,建立文化教學和職業教育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在創業實踐方面,該校以設計學院創客空間為平臺,積極開展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計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有關人類社會在科技、教育、醫療、公益等方面的創新活動中。
3.2美國:統籌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
美國社區大學創客空間高校+社區模式非常注重創新性和開放性的結合,除了服務于本校師生創客之外,還服務于具有無限創意的社區創客。社會創新創業群體是社區創客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千上萬社區創客加入到高校創客空間,有效地增加了高校創客空間的人氣,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創客空間的發展活力,不斷增加了高校創客空間的社會影響力和輻射力。如休斯頓社區大學打造了大規模的創客空間,將學校的教育、科研和人才等資源與社區的資金、企業和商業等市場化資源整合,利用聚合效應與資源整合來提高大學生和社區創客的創業能力,從而形成多主體參與協作發展的創客空間體系。
3.3以色列:構建市場化的成果轉化方式
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大學是以色列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大學,也是創新創業領域的佼佼者。該校在創新創業方面最大的成就就是在把學科優勢和專業特色相結合的基礎上,通過校企合作等方式構建了創新成果與科研成果市場化轉化的'方式。
一是建立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的科研成果基地,使學生了解世界最前沿的科研動態,擁有最先進的科技研發實驗室,享受最完善的科研成果。特拉維夫大學還與當地世界頂尖的科技企業展開深度合作,在激發學生的創業夢想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到企業進行學習交流,從根本上提升了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二是建立科研成果轉化機構。高校深入探索“高校+企業+產業+創新”的成果轉化模式,實現學生創新創業成果從項目培育到市場孵化到商業盈利的成功轉變。
3.4德國:建立完善的實踐課程體系
依托多方資源圍繞學校創新創業教育開設實踐課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創新創業課程會通過校園內的校友之家、校友會等平臺增加在校學生之間的接觸和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們自由尋找最佳創意合作伙伴和團隊。此外,以高校眾創空間為主體,聯合社會組織機構和銀行等機構共同定期舉行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勝的創業項目擁有社會組織、校友會等提供的項目培育機會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資助,經過數年的創業實踐發展,從大賽中產生了數百家創業企業,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數萬個工作崗位。
參考資料
[1]賈天明,雷良海.眾創空間的內涵、類型及盈利模式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xx(06).
創新教育論文10
摘要:教育事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國家較為重視的方面,近年來,教育改革的范圍不斷擴大,要求也越來越高。高中化學教育長久以來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課程講解的過程中不能靈活開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性。要分析高中化學教育當中的創新型思維培養的問題,旨在為促進高中化學教育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育;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教學效率
由于我國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綜合性人才的需求量逐漸上升。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更多地展現自身的創新型能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因此,為了能夠培養更多的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也為了學生在未來步入社會的時候能夠體現自身價值,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多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創新思維能力的開發和培養。
一、高中化學教育概述
高中化學的課堂教學具備自身的特殊性,其中主要表現在其漸序性以及開放性等。首先,化學課本本身在編排上就呈現著十分明顯的漸序性特點。相對以前的高中化學教材,現在的教材在知識的銜接上更加明確,且形成一定的體系。除此之外,改革之后的化學教材更加注重其和初中的連接性,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更加簡單和順利。其次,高中化學課堂教育還呈現了明顯的開放性。化學課程需要涉及到一些化學實驗,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化學學科相對其他的學科來說更加具有開放性。
二、高中化學教育的現狀
(一)教學方式不當
高中化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主要在課堂上體現,因此,化學課堂上的教學方式是關系到整個學科教學的重要一點。但是,當前很多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不相符,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都十分不利。首先,很多高中化學教師依舊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植入式教學的方式導致很多學生對于化學學科失去學習興趣。其次,化學學科自身存在著一定的特點,實驗的過程是化學學科學習的重要一點。但是,很多教師在引導學生展開實驗的過程中,不能適當進行調節和安排,節節實驗課。再次,很大部分的化學教師不能擺脫原先的固有教學思路,注重邏輯思維推理,教學方式十分刻板,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
(二)教師整合能力不足
在高中化學課程的學習中,需要增加一部分的復習課堂,主要目的是進行化學知識的整合。但是,很多高中化學教師在幫助學生知識整合的時候,出現能力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首先,教師不能將課堂上的化學知識有效轉化成為實際性的化學教學內容,這和教師的專業知識以及教育理念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其次,這還與學生日常的學習過程有關,教師沒有實際掌握本班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的教學步驟不能與學生的學習相協調。
三、高中化學教育中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創造合適的教學情境
要想成功實現高中化學教育中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當中為學生創造培養創新思維和能力的機會和情境。良好的教學氛圍和情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出創造性的思維和想法。例如,在學習有關硝酸強氧化性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啟發學生的思維。問題可以是:硝酸能夠和很多種金屬發生相應的反應,產生氫氣,但是,為什么在實際制備氫氣的時候,使用的是稀硫酸或者是鹽酸進行制備?這個問題提出之后,學生能夠形成思考的趨勢,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努力引導學生思維的方向。
(二)教學模式多樣化
當前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各種網絡媒介以及多媒體的設備等都是現代化的工具,能夠為實現教學模式的多樣化提供輔助作用。高中化學課本中,有一些知識偏向抽象化,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借助信息化的工具來實現知識的具體化發展,幫助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將知識具體化,在腦海中形成一定的影像。例如,教師在進行有關氨氣的制作和提取的實驗教授的時候,可以在網上搜索和下載一些視頻和音頻,這個視頻可以有效對實驗意義進行解讀。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學習注意力能夠有效集中起來,并且針對一些疑問進行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能夠逐漸產生創新性的思維和能力,日積月累之后,形成的思維習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出現能夠為學校教育帶來極大的便利,教師在掌握新的教學方式的同時,還應當學會使用各種現代化工具,為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提供指導。因此,高中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較為重要的一個階段,面臨著高考的壓力,他們在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及時指導,培養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和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輕松。
(三)靈活運用化學實驗
化學實驗課程是高中化學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高中化學教師應該重點利用化學實驗課程,在實驗中開發學生創新思維以及能力。高中階段對于學生來說壓力較大,即將面臨高考的挑戰,這對于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影響。高中化學作為一門能夠考驗學生動手和思維等能力的學科,在趣味性以及科學性上都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另外,化學實驗課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直觀感受,更加能夠刺激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例如,在學習水和鈉反應過程的時候,教師與學生觀察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實際發現酚酞溶液出現變紅以及鈉在水面上游動的情況。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注意這些變化,并且幫助他們確定思考的方向,逐漸進行引導,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能力和思維。
四、結語
高中階段教和學對于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學習和教學的壓力都會給教學過程帶來壓力。在新課改之后,教育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對于如何引導學生建立創新性的思維習慣的問題都非常重視,并且提出了一些實用的方案。本文針對高中化學教學出現的問題以及如何培養學生建立創新性思維和習慣展開論述,以期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釗.淺談高中化學教育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電子制作,20xx,(12).
[2]申寧萍.淺談高中化學教育中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xx,(12).
[3]王秀娟.試論高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xx,(24).
[4]孫霞.試論高中化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20xx,(04).
創新教育論文11
國務院辦公廳新近印發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要充分激發各個高校的內生動力,同時尊重和充分挖掘基層首創,以一些試點經驗、模式,引領和推進高等學校整體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高校作為一個大基層,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需要把握“四個關鍵”:
第一個關鍵,是加快理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體制和機制。體制機制的突破是改革創新的重要前提。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教務、團委、學工、商學院等多個部門,牽涉多個校領導分工。如何在體制機制上有效整合校內資源、聚合校外資源,形成相互有效支撐、分工協作的機制,對于推動改革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上海交通大學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早在20xx年經學校常委會決策成立了創業學院這一創新平臺。創業學院在學校有機構代碼,“有戶口”;院班子配備齊整,學校黨委副書記擔任院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任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學工、團委、教務處、研究生院、經管學院、大學科技園負責人任副院長,落實責任主體、明確考核目標;創業學院招收的學員不涉及學籍和院系調整,和其他學院是深度合作的“雙贏”關系。創業學院“無形學院、有形運作”的特色,充分發揮了組織優勢和平臺作用,實現了校內外資源的`高效整合。
第二個關鍵,是構建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重點開設創新創業教育通識課,培養學生善于思考、敏于發現、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挑戰自我、承受挫折、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善于合作的職業操守,以及創造價值、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著重避免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割裂、“兩張皮”的做法,建立健全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緊密結合的教學體系,在專業教學中更加自覺培養學生勇于創新,善于發現創業機會、敢于進行創業實踐的能力。
第三個關鍵,是搭建分層和多樣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學校要著力建設覆蓋校內各主要學科方向的學生科技類社團、創新興趣小組、學生自發組織的科技創新沙龍與學術論壇,使有興趣的學生從進入大學校門伊始,就能夠找到與個人興趣相結合的“科創小組”。各科創工作室、實驗室、工程訓練中心等都應面向全校開放,學生可以進行跨學科的選擇。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競賽,以賽帶訓,增強創業教育的實踐性和現場感。此外,以環大學圈為重點,聯合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打造新業態的孵化器,以上海交大“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為例,除了提供免費場地、工商服務、資金外,還能形成有效人才集聚,完全符合創業者起步階段對“人才、場地和資金”的需求。
第四個關鍵,是組建多元化、“三師制”為特色的師資隊伍。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內優秀師資和海外資深學者,杰出校友以及產業界領袖和創新創業實踐者,共同組建一支學術與實務相結合、創新與創業相結合、本土與國際相結合的課程教授和創業導師、創投導師團隊,建設“創業教師”、“創業導師”和“創投導師”三支隊伍,促進校內外、海內外、專兼職、學界和產業界在創業教育與實踐的結合,推進協同創新培養創業人才。
創新教育論文12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存在著很大的不足與空缺。由于教育思維范式的僵化與滯后,一些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想象力,難以突破思維定式,維持著現有的淺顯化、盲目式、非實踐性的教育狀態而無法前進。本文首先分析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梳理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探討;其次闡述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從核心內涵、目標、體系、策略和模式等方面進行重點分析;最后針對創業教育現狀提出相關發展意見。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教育;教育模式
在新時期全球化背景下,高校要對當前國內的創業教育進行反思,面對全球化下新的科技以及經濟模式的沖擊,必須及時對現有教育思維進行反思,以更好地開展工作。大學生創業作為經濟發展中的新銳力量,做好大學生創新教育,為其就業提供有效建議和方案,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養和能力,激發其社會潛能,為社會創造價值,進而實現自身價值。
一、國內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現狀
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主要從課程設置、人才培養以及教育評價等方面來開展相關研究。在課程設置方面:Noll認為創業課程應該包括商業計劃書,以及企業家職能教育、客觀評價、創新想法、創業實踐、政策環境;庫里斯基則認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應該從利用資源、機會發現、組織運營方面設置;英國德比大學David教授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應以團隊合作為出發點,創業機會為中心,重點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教學模式方面:日本高校率先采用“工業試驗室”和“官產學一體化”的教育模式,通過各種開創性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評價方面:麥克馬倫直接采用課程結果對比來驗證效果;McMullanLong提出基于經濟、社會的影響力來衡量創新創業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盡管創業教育在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得天獨厚的成功,但是仍有學者看到問題:辛格和麻吉擔心越來越多創新人才得到社會認可,這必然導致對創新教育教學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更多優質教師隊伍來勝任該職位。除此之外,創業教育相關教材質量參差不齊,面臨版權、質量等諸多問題。
2.國內研究現狀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勢頭一片大好,伴隨著新興產業,創業浪潮的興起,創新創業教育依然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焦點。我國創業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創業人才培養計劃,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等研究。在教育方法方面:劉洋提出構建創業教育體系,優化教育資源并同步改革教學評估等觀點。同時,在普通教學中可以灌輸創業思想,內容上對創新教育進行拓展。在培養模式方面:李秀娟提出基于課內教學結合課外實踐,組織更多創新活動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王亞偉從人才培養目標和需求出發,構建基于工科學生的創業培養方案。在教育體系方面:李世佼提出了多平臺多模塊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國內外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從多個方向開展了研究,但是大都是從理論研究角度著手,沒有切實結合實際進行分析,同時沒有考慮到新全球化下經濟文化變革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帶來的挑戰,并且已有的相關研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維反思不夠深刻,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任務不能進行全面指導。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研究內容
1.創業教育內涵研究
創業教育的內涵就是從全方位打造培養創業者,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實干精神、承擔風險的能力,以及樂觀的態度,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及創業本領,使大學生能適應創業的艱苦環境。創業包括“廣義”和“狹義”兩個范疇,廣義創業是成就一番事業,狹義創業是創建公司。創業教育培養創業者的創業精神、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畢業能夠有自己的想法,并通過自主創業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創業教育是一種提高學生創業素質的實踐教學。學生通過參與其中更多掌握創業基本技能,能夠激發創業潛能,其核心本質是創新教育,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2.創業教育目標研究
目標作為創業教育實踐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校可以基于目標制定系列創業教育內容和相關評價指標。學者從諸多方面對創業教育的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創業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應付復雜環境從容的樂觀態度,樹立正確的創業觀,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目標是以培養創新人才為根本,創業能力,創新精神為目標;創新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的全面的綜合素質,以適應創業的復雜的社會環境,提升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創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學生學習和積累社會經驗的能力,獨特的意識,敢于為天下先的敢闖敢干的精神;創業教育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立業思維、創業品質,使學生掌握創業途徑和方法,在未來職位上更能夠積極主動。可見,目前創業教育的目的不盡相同,未來創業教育的目標仍需要深度探討和優化。
3.創業教育的體系研究
創新教育體系是整個創業規劃過程中各種教學元素的有機組合。有學者提出:以課程體系為中心,協同創業實踐、創業知識和創業意識,共同構建整個創業教育體系,還應包括實踐體系、組織體系、資金等體系。有學者提出以政府提供保障,以創業教育為主體,共同構建校企合作的創業教育體系;有學者提出構建省級扶持的校企的創業教育平臺,在平臺中增加課程、體驗、實踐等教育板塊,在教學內容上擴展創業業務領域知識,從全方位打造創業教育模式升級;有學者提出構建多資源合作的創業教育體系,政府牽頭,社會導向,學校教育,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由此可見,研究者們教育體系各有己見,不盡相同,仍需要同化統一的教育體系。
4.創業教育內容研究
創業教育內容作為大學生最早接觸的創業知識,對大學生未來的職業及創業生涯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在內容設置方面,有學者認為可以從信念、勞動、創新、挫折等方面合理設置內容;有學者以創業意識為培養重點,主要包括合作意識、自主創業意識、艱苦奮斗意識和創新的創業意識;有學者認為從創業知識結構、心理品質與能力、意識方面進行教學內容設置,作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最有效的創業知識傳遞載體,創業意識是通過各類學科的綜合作用的結果,領導、組織、管理、協作等能力共同組成創業者的綜合素質;有學者認為可以從體驗、知識、創業能力、創業意識方面設計創業教育內容。
5.創業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高校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大體上可以分為:課堂——實踐——管理的“三位一體”模式,即課堂保證理論基礎,以實踐為導向,管理服務為保障,強化創業技能,全面服務大學生創業之路;孵化模式,該模式針對大學生不同階段的知識和能力,設置配套的培養方案,通過階段性調整,最終走向創業;多層次——多平臺模式,普及和提升等多層創業教育相結合,同時借助多課堂聯動教學平臺和多元實踐平臺培養大學創業能力。
6.創業教育的策略研究
大學創業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必然所趨,創業教育也是促成大學生創業落地的重要途徑,如何落實創業教育是關鍵所在。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要符合國家政策,同時要與社會現實需求相結合,不能偏離現實好高騖遠;有學者認為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開設實踐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共建創業的'良好氛圍;有學者認為加強校企的有機結合,深化教育內容和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同時開展創業指導,加強師資力量,加速創新成果落地;有學者認為創業教育應與社會發展高度同步,了解當前國際大環境及國家政策,完善相應創業課程,提供更多有利于創業的便利條件和政策,提供更多的實訓和孵化器。
三、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反思
本文闡述的對“新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思維的反思性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四個方面:1.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在社會創業孵化的地位及其影響作用的新探索。通過實際開展調查調研,分析創新創業教育在社會的地位,以及創新創業教育是否對社會發展起到推進作用,仍需要對大學教育進行新探索。2.創新創業教育普及化與專業化關系處理重新探究與定位。專業教育是學生畢業的基本考核要求,學生能夠探索創業和專業教育之間的承輔關系,利用創業思維,最大化專業價值。因此,探討創新創業教育普及化、教師隊伍與課程體系的專業化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的重要性。3.創新創業教育者水平與結構問題反思與解決路徑分析。剖析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師資隊伍結構,反思教育者水平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途徑。4.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社會現狀及未來出路。通過調研分析當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現狀,闡述目前存在嚴重的問題,并就調查分析結果,結合現有的創業教育體系,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性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建議和可行方案。
參考文獻:
[1]李長熙,張偉偉,李健楠.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構建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xx
[2]王麗娟,呂際云.學習借鑒熊彼特創新創業思想的中國路徑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xx
[3]李洪雄.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xx
[4]王雪雙.構建政府引導的全社會層面的國家創新體系——英國《創新國家白皮書》解析[J].中國高校科技,20xx
[5]周小丁.德國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模式及其借鑒[J].德國研究,20xx
[6]豐子義.全球性與現代性[J].哲學研究,20xx
[7]任平.新全球化時代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挑戰和應答[J].江蘇社會科學,20xx
[8]李德順.全球化中的價值沖突與我們的戰略[J].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xx
創新教育論文13
1當前農機教育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對農機教育培訓的設置缺失
一是教育培訓體系缺失。存在著教育培訓體系不規范、不系統等問題;二是教育培訓師資缺失。主要體現在培訓從業教師少、師資力量薄弱,許多老師是“兼職老師”,許多老師靠經驗吃飯。參與教育培訓的老師們往往存在著專業知識較單一,動手能力較差、實踐經驗不足、專業知識老化等問題,很不適應新機具、新技術培訓工作的要求;三是教育培訓教材缺失。目前教育培訓的教材,往往內容陳舊,甚至缺乏教材,僅靠“說明書教學”或是“經驗教學”,很不適應新機具、新技術的培訓需要。
1.2對農機教育培訓的動力不足
一是不少駕駛員認為農機駕駛操作很簡單,沒有必要參加培訓,所以在思想上就對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二是不少農機管理人員認為農機駕駛培訓老套,所以對農機教育培訓的重視不夠,流于形式;三是當下農機監理手段疲軟,有死角,造成監理缺失,客觀上引發一部分駕駛員心存僥幸,認為不參加培訓、無駕駛操作證也照樣能夠參加農機作業,因此對參加農機培訓的動力不夠。
1.3對農機教育培訓的方法守舊
目前,我國農機教育培訓絕大多數停留在機手培訓上,而且培訓形式呆板,手段單一,內容單薄,造成培訓內涵膚淺,從而培訓效果欠佳。
2當前農機教育培訓的思路與對策
2.1從提高思想認識入手,狠抓營造氛圍到位
各級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機教育培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納入日常工作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加強農機教育培訓的各項措施和激勵機制,推動農機教育培訓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建設一支技術過硬、作風正派、服務優質的基層農機人員隊伍。
2.2從提高培訓人員入手,狠抓師資力量到位
提高教育培訓人員素質,是提高教育培訓質量的根本保障。教育培訓人員要嚴格準入標準,必須適應教育培訓工作在新時期、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面前對新知識的需求。因此,教育培訓人員要不斷創新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要組織他們參加各級學習班進修,強化業務知識,熟悉農機方面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熟練掌握新型農業機械的相關知識和操作要領,及時掌握農機新技術發展的最新動態和前沿科學知識。在農機教育培訓人員的使用機制上,要創新使用方法,引入競爭機制,按需設崗,競爭上崗,以崗定酬,動態管理,做到培訓人員能上能下,人員待遇能高能低,人員使用能進能出,努力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環境。要采取“社會招聘”“、契約管理”、“職業運作”等方式,探索建立“聘用制”、“派遣制”、“項目制”等多種形式的用人機制,從而解決教育培訓人才不足、知識老化、人才隊伍參差不齊等問題。
2.3從提高支持力度入手,狠抓政策傾斜到位
政策傾斜對農機教育培訓至關重要,傾斜要體現在資金支持上。目前政策傾斜力度不夠,各級有關部門支持資金甚少,很不適應農機教育培訓工作需要,直接影響到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各級有關部門在農機工作的統籌安排部署上,要加強對農機隊伍建設的領導,要出臺政策性的文件和措施,要明確農機隊伍建設的制度保障,要向政府的財政部門下發操作性強的具體文件,使農機隊伍建設經費真正納入到地方財政預算,從而建立起農機教育培訓經費保障長效機制,為農機教育培訓工作奠定堅實的經費保障基礎。
2.4從提高教學手段入手,狠抓培訓質量到位
2.4.1在培訓時間安排上更加靈活要結合季節農時特點,采取長訓與短訓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田間實踐相結合等多種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開展教育培訓活動。
2.4.2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更加合理要把理論培訓和實踐操作相結合,模具教學與上機操作相結合。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提高教育培訓對象的學習興趣,促進教育培訓質量的不斷提高。
2.4.3在師資力量搭配上更加優化要聘請培訓基地和培訓機構的老師授課,同時要聘請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講學,形成各層次兼有的培訓知識體系,從而進一步提高受訓者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專業操作技能水平。
2.5從加強基礎設施入手,狠抓基地保障到位
良好的教育培訓環境是教育培訓的基礎保障。目前,各級教育培訓基地少,而且簡陋,是教育培訓工作難于開展的癥結所在,很不適應正在加快發展的農機化事業新形勢的需要。要采取多種形式優化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為農機教育培訓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平臺。
2.5.1要做好改造升級工作對現有的教育培訓基地的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使之適應新時期農機教育培訓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的工作需要。
2.5.2多種渠道融資興辦教育培訓基地采取農機合作社融資、社會融資等方法,為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籌集資金。采取“誰投資,誰受益”的方法,調動社會投入教育培訓資金的積極性,挖掘教育培訓投入的潛力,為創辦更多合格的教育培訓基地,提供充足的資金需求保障,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新形勢的需要。
創新教育論文14
摘要:隨著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及終身學習體系目標的提出,教育領域的現代化改革發展成為必然趨勢,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是促進學生個人素質提升,滿足社會進步發展的重要內容。分析現階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并論述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在關系,旨在促進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發展。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融合途徑
隨著社會經濟及生產力的不斷進步發展,高等院校畢業人數逐年增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問題。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理念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主要體現在組織協調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途徑有著重要價值和意義。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現實意義
1.現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間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基于政治多極化的背景下,各國間為應對激烈競爭,加大了對文化教育事業的資金與技術投入。培養新時期所需的人才是現階段社會教育轉型發展的主要趨勢,而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是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現代化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不僅能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滿足學生現代化與個性化的學習需求,與此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繼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創新發展。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創新發展成為實現經濟轉型發展的主要途徑,“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發展理念應運而生。通過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現創新性國家及學習型社會的建設目標。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性發展是實現現代教育改革與社會進步的重要環節。
2.學生全面發展的現實需求
高校創業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首先,創新創業教育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并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引導其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中,能有效開發學生的基本潛能,幫助其建立將理論知識與學習經驗轉換為技術、管理及實踐的能力。并且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及展現機會,繼而實現學生在學習工程中的主體地位及獨立性。其次,現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將包含眾多與國家政策和時代發展相關的教學內容,高等院校與各大企事業單位有關于人才發展的人才相關合作,落實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是滿足大學生全年發展的必然需求。因此,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對學生思想品質有著重要的培養作用,并且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及能力提升有著重要意義[1]。
3.解決就業問題的戰略途徑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競爭力,解決就業困難問題的有效戰略途徑。首先,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進步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有了大幅提升,因此,現階段的發展重心逐漸向教育領域轉移。建設學習型社會及重視教育體系的發展理念成為主要趨勢,繼而高等院校的畢業學生數量逐年增多。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實力及整體競爭力,幫助其尋找適合創業的項目與方向,從而,分擔其就業的壓力。其次,就業壓力大的內部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現階段學生的能力與素質無法滿足現代化社會的發展的需求[2]。隨著“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發展理念的提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及能力,還能有效地解決就業壓力,緩解學生的生活及就業壓力。
二、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關系
1.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具有統一性
大學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標便是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實踐能力,幫助其將大學階段的理論知識學習轉換成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個人發展及價值實踐,提升社會整體素質及發展生產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學生道德素質、意志品質、心理素質及政治修養的重要方式,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二者之間存在著內在聯系,在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中二者具備相同屬性,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來看,二者之間具有內在統一性。基于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目標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兩者的教育目標皆為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將高校思政教育結合至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可為學生的創新創業觀樹立提供方向指引以及精神支撐,且能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及競爭力。
2.思政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
高校思政教育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內容與重要保障。由于我國的教學事業起步較晚,在針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中相對于西方先進國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具體的實踐環節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保證學生總體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并且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都相對完備,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至創新創業教育中,對學生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實踐價值,并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更多重要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經驗。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解決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偏差性。基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起步時間較晚,在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和針對性,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培養全面型的人才。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至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能有效解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中的偏差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繼而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和有效性。
三、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和的`現狀
1.教學理念存在認知偏差
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中存在認知上的偏差,并對其重要性的認知只停留在表面現象中。首先,普遍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不夠密切,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對創新創業教育重要的影響作用。基于全社會大力倡導創新創業發展教育的背景,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相互融合力度有待加強。其次,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普遍認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工作是完成對學生創新創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并且教學內容多為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并未結合國家政策、社會發展現狀及學生的個人主觀需求進行創新個拓展。因此,在實際教學環節中存在過分重視傳承缺乏創新精神、重視理論知識缺少實踐環節的教學問題。
2.教學途徑及方式單一
根據對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分析發現,現階段的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至創新創業教育的方式和途徑傳統單一,因此,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興趣和熱情較低,直接影響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率。首先,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方式較為單一。在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中仍以課程教學和專題講座為主,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并且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并且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由于學生能力以及學習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而理論化的教學模式無法給予學生教學中相應的人文關懷,因此,教學活動更多是流于形式[3]。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實踐方面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以講座、比賽及合作等形式,無法真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興趣愛好,繼而對學生學習的效率提升效果不佳。
3.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
針對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研以及參考資料結果顯示,現階段的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教學中教學內容缺少針對性。首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過于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甚至將其作為創新創業教育中的教學主要內容,缺少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知識學習及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目標定位缺乏針對性,認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工作,忽視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育人功能,在教學目標設定中缺少針對性。其次,由于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起步較晚,因此,其教學內容及教育機制的發展并不完善。現階段,雖然我國出臺了關于高等院校普及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法律,但多數高校并未真正將高校思政教育結合至教育體系中,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缺少規范性和針對性,過于重視對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的培養,忽視了其能力及素質的提升。
4.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脫節
現階段,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活動中,過分重視理論知識教育,忽視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激發學習興趣及主觀能動性。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教學中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體性無法得到切實保障,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效率較低,無法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其次,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的創新創業教育在課堂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課后復習任務更多的是要求學生寫一份論文視作教學活動檢驗結果。但論文理論性較強并且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并無實效性的幫助,因此,要根據社會的發展現狀及實際需求,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
四、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途徑
1.加強思政教育的導向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教育內容中的基礎內容,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及心理素質的培養有重要意義。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結合,能有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包容性,可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知識的構建。首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導向作用需要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及教育能力。現階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及創新創業教育中專業素質有待加強。因此,高校應增大對師資隊伍建設的資金投入,定期組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及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提升。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使用的教材更多是外國教材進行本土翻譯而成,教材中的內容理念并不完全符合我國學生的思想狀況及社會發展的現實情況,因此,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加強思想政治的導向作用是完善師資隊伍的建設,針對我國學生的思想狀況及社會的現實情況編寫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材,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教學的有效性。
2.拓展教育內容及教學途徑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和學習變得更加方便和快捷,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中應更多的使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平臺,結合教育內容、教學途徑,豐富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首先,互聯網平臺的教學資源具有海量和多樣的特點,教師的教學過程,以及學生課后復習的過程,可借助互聯網平臺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豐富和拓展,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針對性及內容的實效性。其次,將現代化的教學技術結合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觀能動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結合。
3.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的結合
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途徑,需重視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的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實踐能力。基于社會發展現狀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環節中將面臨更多的壓力和挑戰,對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及道德素質有更高的要求。首先,理論基礎知識是保證教學活動有效性的基礎內容,因此,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應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教學。并對理論知識不斷進行創新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更多地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企業資源,為學生的實踐和實習尋找機遇,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整體能力的提升。
五、結語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大學生面臨著就業困難的問題,因此,現階段如何在保證學習型社會與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長效可持續性發展基礎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成為我國教育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就業競爭力,并可有效緩解現階段的就業壓力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玉,趙丹,馮志強.思政教育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路徑探究[J].中國市場,20xx(3).
[2]王康.大學生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契合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xx,6(17).
[3]廖若宇.探究思政教育與就業指導教育的融合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xx,10(4).
創新教育論文15
創新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為主,把人的基本素質充分發展起來。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同時還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問題、發現規律,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創新能力是創造型人才必須具備的品質。那么,在生物教學中如何開展創新教育呢?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談到創新,學生往往會有一種神秘感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懼怕心理,認為那是科學家的事,自己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去創新。其實,人人都有創新的潛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以挖掘,從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創新意識。如在講解“種子萌發”時,課前向學生提出問題:種子萌發時是否需要光和氧氣?萌發時是先發芽,還是先生根?學生平時并沒有注意到這些現象,對此問題并不清楚。教師在設疑的同時,布置學生設置幾個種子萌發的對比實驗,仔細觀察并做好記錄,以促進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每一種實驗方法產生的結果,評定出設置最佳者。通過設疑,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學會質疑。在教師的帶動下讓學生自己質疑,這既是學生積極思維的內驅力,又是創造性活動過程。如講“家兔”一節時,可請有飼養家兔經驗的學生講述家兔的生活習性和飼養、管理方法。隨后提出問題:家兔可當成寵物飼養嗎?家兔資源如何利用?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相互啟發,破解疑難。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讓學生根據語言描述或示意,在大腦中再造相應的新形象。如講述“光合作用”時,可聯系實際提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如“魚缸中為什么常放一些新鮮的水草?”“如果沒有這些水草,結果會如何?”這些有趣、新穎的.問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中,還應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讓學生的思維全方位展開。第二課堂強調讓學生動手、動腦,在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如在教學《花的結構》一課后,讓學生準備幾種花,粘在紙上做“貼花”。將所有的貼花放在一起,歸類總結哪些是完全花、不完全花、單性花、兩性花以及花序,并說出理由。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又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滲透科學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觀,讓學生不要人云亦云,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鼓勵學生提出疑問,敢于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要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力。教材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例子,教學中教師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實驗結束后,學生往往會得出一些與課本不同的結果,而多數學生一般都會對此置之不理,而把課本上的正確結論寫進實驗報告。教師應鼓勵學生針對實驗結果敢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想一想產生不同結果及實驗失敗的原因,是否有改進的方法。當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幫助學生分析解答,不要指責學生操作方法上的差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同樣的結論。如在做“制作并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時,有的學生根本無法觀察到細胞,要讓他們再重新做一次,嘗試把洋蔥鱗片葉內表皮撕厚或撕薄,撕大、撕小或適中,內表皮展平與不展平等。學生經過重新對比操作,終于觀察到了植物細胞,并從中總結出影響觀察的因素:
(1)撕取的內表皮一定要薄,不能帶葉肉,大小要適中;
(2)內表皮不能重疊,一定要展開;
(3)蓋蓋玻片時,先讓蓋玻片的一邊接觸水滴的邊緣,再緩緩放下蓋玻片,避免氣泡產生。教學中,只有不斷“設疑—動手—觀察—討論—解疑”,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需要轉變思想,也需要改變觀念。要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去創造。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善于啟發,積極推動引導,就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讓他們在激烈競爭的當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創新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創新創業教育論文03-01
語文創新教育論文03-19
哲學教育創新的思考論文10-09
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創新的論文03-23
高校體育創新教育論文03-16
創新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03-06
創新教育的路徑與舉措探析論文12-02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02-17
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論文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