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精選6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對論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 篇1
摘要:
思維能力是一種對課程的理解能力,而科學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十分的重要,所以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該文通過科學課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引導,從而達到通過實踐探索出可以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
培養;初中科學;思維能力;
科學思維是一種重要的核心素養,這種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在實驗和檢驗中探索真理,從而達到對于科學知識進行掌握的目的。在求證真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以嚴謹的態度進行探索,還需要具有條理清晰、邏輯縝密,學會運用科學思維對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
科學思維能力,是人的大腦對所接受到的信息,以科學的認知方式進行加工和處理的一種途徑。這種途徑,主要是通過科學的方式,將各種獨立的思維方法進行合理的統一。通過這種科學是思維加工途徑,可以讓人更加科學的觀察問題,從而對問題進行全面的思考,達到找尋最優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1、培養初中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1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是科學課學習的重要基礎
初中的學生,在應試教育的傳統教育模式之下,已經習慣了用固定的思想和思維方式對教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學習。這種學習方式只是讓學生將教師的思維方式復制粘貼進了自己的腦海之中,并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思維形式。在這種時間的固化思維的學習模式之下,學生在遇到新的問題之后,依然會不知所措,對于解決問題也無從落手。這是因為學生的思維已經固定成了一種不正確的模式,并沒有根據時代的變化而進行改革。但是,初中科學課在對自然科學進行探索與學習的過程,正是需要學生運用獨立的思維進行創新和探索的過程。所以,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是保證學生順利進行科學課學習的重要基礎。
1.2科學課自身特點對于科學思維能力的要求
知識與能力是一種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這一點在科學課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生所能接收到的信息也越來越多。在猶如大海的龐大知識信息的沖擊之下,若學生不能對這些知識信息進行科學的、系統的處理,也將難以消化吸收,更加難以進行靈活的應用。所以,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之中的基礎。學生只有擁有了科學思維的能力,才能在信息時代掌握合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科學課中,培訓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是科學教師的首要任務。
1.3初中生習慣于單一思維,缺乏發散思維能力
初中學生因為能力的限制,思維方式過于單一、固定,還沒有養成多方向、全方位思考的習慣。同時,也沒有形成運用多種途徑找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這種固化的思維方式,不僅缺乏靈活性與創新性,還會讓學生在學習中遇到諸多困難,并難以突破。
2、初中科學課中培養科學思維能力的探索
培養學生發散式的科學思維能力。發散思維,是一種在遇到問題時,對問題進行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的思維方式。學生通過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打破傳統的固化思維,不再局限于片面、單一的思想之中,對問題進行靈活的思考解決。
3、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機會
在科學課教學中,學生并非不去思考,而是由于受到課程時間及課程設計的安排,學生還沒有來得及對一個問題思考,就被教師引導到另一個問題,學生只能忙于“跟著”教師步伐,哪里有時間和機會思考?
3.1留足時間思考
在課堂上,要首先保證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我們不能將大量的時間給了重復的練習題,這樣做只能是禁錮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打擊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教師要認識到有質量的思考比大量的練習和拓展延伸更有效。
3.2提供機會思考
給學生思考的機會,我們要像教材一樣留白,不是簡單地按照教學流程,照本宣科式地學習,要給學生提供積極思考的機會,思考事物、實驗要素之間的聯系,探究本質和規律。
例如,在《能力的轉化與守恒》這一章節中,學生可能會難以理解轉化與守恒之間的平衡。如果學生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從能量的整體進行思考,僅僅只是從能量的自身來分析,就會對勢能的概念產生誤解。這明明是一種矛盾的狀態,既然已經轉化了,又如何守恒呢?
這個例子,充分證明了解決問題需要從多種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不能只從個體或者整體進行單一的思考,應該從個體與整體同時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并在最后進行思維的整合。所以,在科學課中,科學教師可以利用看似矛盾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3.3培養學生想象式的思維能力
想象式思維能力,是一種科學化、理想化的思維方式。在科學課的實驗研究之中,會出現一些超出現實驗條件,而在現實之中難以對進行實驗操作的科學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學生對所研究的實驗對象進行排他性的實驗建模,從而建立出理想化的實驗模型。
例如,在對于勢能的學習中,學生的理解就存在著一定的困難。他們可以理解水燒開時這種強烈的、可以感覺到的熱能,但是對于比如彈性勢能和重力勢能等抽象化、無法感知的能量,就難以進行理解。在對于這種抽象化的勢能的理解中,就需要學生運用想象式的思維方式。所以,教師在這個時候需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將抽象化的概念,通過科學的、合理的想象進行轉化式的理解。從而達到引導學生掌握概念的目的。
3.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1)獨立思考,是學生所有學習能力的前提條件。只有學生能做到自己主動的思考和分析問題,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引導。只有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為學生養成科學思維能力打下基礎。所以,在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培養的時候,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思維的培養。
(2)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步驟。例如,在初中科學教材中,單元《空氣與生命》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翻閱教材,來找尋“空氣與氧氣”關系。而之后,不論學生得到的答案是“空氣等同于氧氣”還是“空氣包含氧氣”,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即使學生的發言是錯誤的,又或者是與提問毫不相關,教師都不應該進行批評。這樣,在充分滿足了學生的自尊心的同時,對學生的自信心進行了提升。學生在更勇敢的進行發言的同時,也更愿意進行積極的思考。另外,對學生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5科學思維的方式
科學思維步驟。例如,在進行“鋁、鐵、鋅與稀硫酸反應”的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觀察。看看幾種金屬在與稀硫酸反應的時候,會出現什么樣的現象。同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比如哪一種金屬的反應速度快,并引導學生根據元素周期表來進行分析和歸納總結。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3種金屬的化學反應過程進行比較,然后進行歸納,最終得出“同一個實驗,在觀察的目的不同的時候,得出的結論也不同”的結果。初中科學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逐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運用科學思維的方式,通過分析、比較等靈活方式進行解題。
3.6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1)邏輯思維,是一種厘清思路、清晰條例的思維能力。這種思維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更加的得心應手。教師可以加強對于學生規律性知識的培養,強化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和對立能力。從而達到讓學生在問題中更好地運用科學思維能力的目的。
(2)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例如,在初中科學教師在講解《電與磁》這一單元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指南針為什么能指方向”這一課中,需要為學生重點講解“地理南極”與“地磁南極”的不同。在讓學生明白,“地理的南極”與“地磁的北極”意義與關系之后,教師可以拓展思維,讓學生思考“當指南針在某一個地磁強烈的地點,還能否發揮作用”。這樣可以讓學生明白,指南針指的是地磁的方向,而地理方向則是為了讓人更加容易記憶。
4、結語
在對科學課中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了分析之后,筆者通過實踐對學生進行了多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對學生進行了獨立思考以及科學思維方式的培養。筆者在實踐中總結出了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一些有效方法,并今后的教學中以此為基礎,繼續進行探索于創新。
5、參考文獻
[1]董菲菲.初中科學概念教學范式創新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34):95.
[2]張春榮.初中科學概念教學的思考[J].東方教育,2012(11):13.
[3]鮑峰.以構建概念為橋梁發展學生的科學思維[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5(7):115-116.
[4]王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提升學生思維能力[J].數理化解題研究:初中版,2017(5):95.
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 篇2
摘要:
《初中科學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科學課程應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也是初中科學教學質量提升的基礎。本文從科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價值,科學教學的現狀分析入手,結合筆者自身教學經驗,從夯實知識基礎、創設問題情景、布置實驗任務、引入課堂討論、創設生活情境、組織實踐活動等方面對其培養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初中科學;科學思維能力;重要價值;有效策略
引言
隨著科學學科教學改革進程的推進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成為了科學教學中的重要培養目標。而對培養科學思維能力的教學進行研究,是為了使科學教學成為發展學生創新性思維、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的重要途徑,以此不斷優化初中科學學科的教學模式,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出于以上目的,接下來將對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價值和策略進行探究。
一、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重要價值
在當前的教學中,科學思維能力成為了學生在科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無論是對學生本身,還是對科學學科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提升科學學科教學質量
相比于其他學科來說,科學課程更加注重知識與能力的交互轉換,對于學生的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養,所以科學教學僅僅停留在表面階段。但是在培養科學思維能力的教學中,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加強自己的引導教育,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所以課堂環境會更加具有活力,而在這種環境中,科學教學目標也能得到實現,所以說科學的教學質量也會得到明顯的提升[1]。
2.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受到傳統教育思想以及中考制度的影響,科學課程處在邊緣地位,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注重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轉化,所以他們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仍然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對科學知識進行灌輸式講解和分解式解讀,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就逐漸形成了固化的思維形式。但是在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教學中,教師會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多元化發展,所以他們會逐漸打破自己的固化思維,向發散性思維方向發展。
二、當前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現狀
雖然新課改的教育理念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普及,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明顯的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得當。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沒有明顯的提升,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以更加具有趣味化、活躍性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但是教師卻忽視了初中生的特性,仍舊采用單向講解式的教學方法,所以當前科學教學的效果也不容樂觀;其次,在評價機制方面,學校和教師通常都會采用考試和隨堂測試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考察和評價,沒有將思維發展、學習態度、科學精神等納入評價內容,所以學生在評價中無法獲得正確的反饋,也就很難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2]。
三、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為了激發出科學課程的教育價值,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和素養的多重發展,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為目標,開展科學教學活動。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夯實知識基礎,奠定學生科學思維基礎
基礎理論知識是實現思維發展、能力提升的關鍵,只有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才能為后續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初中科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基礎知識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材的具體課程內容,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結構,讓他們對基礎知識有整體上的把控和理解,并認識到知識間的聯系,以便在解決問題時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調取腦中的知識,從而實現思維的高速發展[3]。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以及《耳和聽覺》這兩節的內容聯系在一起,構建起系統化的知識脈絡,認識到聲音傳播過程中耳發揮的作用以及耳的結構之間的關系,以此來明確耳是聲音傳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將不同章節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并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及時調取腦內的知識儲備,以更加條理化、科學化的方式解決問題,從而奠定他們的思維基礎,為后續的學習和探究打好基礎。
2.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意識
問題是學生理解知識、調動知識的途徑,而提出問題則是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關鍵措施。因此,在初中科學的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景,以問題作為學生的任務驅動,讓他們帶著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發展思維能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依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在備課階段設計符合學生認知力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以驅動性任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從而讓他們開展探究活動,以此提升他們的發散思維、邏輯思維等。例如,在《光的傳播》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階段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思考一下,在你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能夠自行發光呢?”學生回答:“太陽,電燈,螢火蟲”,待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繼續追問:“那么還有哪些物體,雖然看起來能夠發光,但是卻不是它自身發的光呢?”學生在一番思考之后,可能會回答:“月亮、鏡子”,教師在這時就可以引入光源的含義,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光的傳播過程和路徑。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自主思考中探究科學問題,所以他們的科學思維意識也就會逐漸萌芽和發展。
3.布置實驗任務,推動學生科學思維實踐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讓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既能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又能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將實驗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是必要的教學措施,教師可以依據實際內容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為學生布置實驗任務,讓他們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完成設計實驗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分析得出結論等環節,加深對科學理論的理解,推動他們的科學思維發展。例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學中,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利用科學思維看待平面鏡問題,可以為學生布置“平面鏡成像規律”實驗,為他們準備白紙、玻璃板、兩只蠟燭,讓他們在桌子上鋪上白紙,將玻璃板豎立在白紙上,并在紙上畫出玻璃板的實際位置,這時點燃一支蠟燭,將其放置在玻璃板前,記錄是否有蠟燭的成像,并拿出沒有點燃的蠟燭,將其放在玻璃板的背面進行移動,記錄其移動軌跡,最終將其與點燃蠟燭的像融合在一起。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會在實際操作中理解和明確科學知識的概念,以此推動他們的思維發展。
4.引入課堂討論,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發展
課堂交流是構建活力課堂的重要途徑,學生在思維活躍的前提下,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使他們的思維在良好的氛圍中實現碰撞,以此迸發出更多的創新靈感。因此,在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引入課堂討論,為學生創造自主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以此達到活躍課堂氛圍、構建活力課堂的目的。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在重難點教學時,讓學生展開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深入學生內部,觀察他們的討論過程,聽取他們的討論結果,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及時點撥。例如,在《重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提煉出教學的重難點,即“重力與質量的關系”“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心的確定”,然后為學生提供一個物品,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確定該物品的重心,從而引導他們將理論知識和科學思維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以此促進他們科學思維的發展。
5.創設生活情境,提升學生科學思維能力
生活情境是將科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重要途徑,也是發展學生生活化思維的關鍵形式。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利用熟悉的生活場景認識知識、解釋概念,并能在學習過后利用科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以此深化他們的知識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而在創設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緊密結合課程內容,避免使二者出現脫節現象[5]。例如,在《牛頓第一定律》之《慣性》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裝滿了胡椒粉的罐子,讓學生在常見的生活元素中,感受“慣性”的具體內涵。在課堂中教師為學生演示灑胡椒粉的動作,并邀請學生試驗,在這個過程中融入慣性的概念,讓他們在生活物品中明確“慣性”的概念,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提升學生的生活科學思維能力。
6.組織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科學思維水平
初中階段的科學教學,其重要內容是引導學生探索自然規律和物質的結構變化,而科學的這種特性就決定了它的教學無法脫離實踐活動。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教師可以組織實踐活動,以實際的課程內容為主題,展開專項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戶外環境中探索大自然的奧妙以及世間萬物的科學屬性。例如,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學中,為了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具體場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賞湖泊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湖泊水岸上觀察一天中不同光線下人在水中的倒影,讓學生明確光線對折射和反射的影響。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的主動性不僅能夠得到明顯的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也能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初中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已經成為了重要的發展目標,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科學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也能夠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因此,教師也應該樹立科學的思維意識,通過夯實知識基礎、設計問題情景、布置實驗任務等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他們科學思維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燕.初中科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對策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4(2):17.
[2]劉愛華.淺析初中科學課程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1):169.
[3]夏月.淺析初中科學課程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2):169-170.
[4]王首春.初中科學課堂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0,(8):17-18.
[5]鄒園園.如何在初中科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神州,2017,(12):59.
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 篇3
伴隨我國教育制度變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目標設定了更高的標準。課堂教學的中心從教師身上轉移到了學生身上,民主教學受到更多教師的歡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成了教學的重點內容。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探究相應的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路徑,加強對初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業已成為初中語文實踐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隨著素質教育程度地深入,初中語文在教學過程中逐漸舍棄了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成為教學的中心,語文教師實施教學,采用引導為主的辦法,開始著重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合適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生保持積極的互動。如此,不但能夠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力,顯著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下文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路徑進行分析: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良好的環境能夠讓人保持心情舒暢,從而促進記憶力的提升和能力的強化。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從而明顯地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1]從教學實踐過程中分析,營造并充分利用輕松的課堂氛圍,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語文教師要依據課程設定的目標,分清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為學生營造適合的教學情境,打造好的課堂環境,以及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讓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苦下功夫,為學生設計優質的課堂環節,吸引學生對教學知識的興趣。首先,教師要保持教學過程中師生的平等,這是課堂環境活躍的首要條件;其次,教師要保持課堂的民主。用科學、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面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第三,教師要激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他們能夠勇敢地發表自己的意見,勇于創新,不畏懼權威,從而構成良好的讓所有學生都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氛圍;第四,教師要正視學生的提問。我國古代教育專家就提出“學貴質疑”,也就是說,在求學的過程中,敢于質疑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產生疑問,才能夠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才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而取得進步。作為一名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提問,要善于找出學生思維之中的閃光之處,并就勢加以指點。最后,教師要積極營造問題情境。保持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在開放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預設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之后通過教學活動的推進,逐步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而通過對答案的探尋,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思維能力獲得提升,從而達到一個理想的教學目標。
二、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
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方式各種各樣,下面我們挑選幾個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方式進行具體分析:
(1)觀察法
觀察是讓學生具備思維能力的基礎。比較常見的觀察法包含順序觀察法和對比觀察法。通常情況下,觀察與思考是聯系在一起的,兩者相互促進,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推動著初中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不少的作品都是經過作者細致觀察之后得來的。[2]通過這些作品的教學,教師可以教授給學生不少的觀察方法。如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這些內容列為重點,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作者進行觀察的技巧,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鍛煉,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聯想法
聯想和想象,均屬于一種創新過程,是頭腦對現有表象的再次改造,[3]同時也是一個由此到彼的過程。此一方式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有比較理想的效果。
比如,教師在進行《天上的街市》的教學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此種方式讓學生充分地體會到“天上的街市”是一種什么樣的景象。作者采用比較輕快流暢的筆調描摹出天上的街市,而學生通過聯想在頭腦之中繪制出屬于自己的天上的街市。作者通過天上的街市表達內心美好的情感,而學生通過聯想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如此,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得到明顯的提升。
三、依托一系列鍛煉,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只有以高品質的思維作為基礎,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有可能真正得到提升。思維品質包含思維的靈巧性、深刻性與批判性等。初中教育階段,學生的思維與小學的時候相比已經有了極大的改變。他們開始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且具象思維能力有了進一步地提高。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依托“單元整體教學法”,進行一整套的鍛煉,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思維的靈巧性
這一特征決定了學生是不是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遷移,讓大腦表現得更為活躍。在教授《錢塘湖春行》時,教師可以設定特定的時間,讓學生在限定的周期內,使用聯想法,想象錢塘湖的春天草長鶯飛的景象并進行描述。經過這樣的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會有一定程度地提升,同時其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鍛煉。
(二)思維的深刻性
之前,對于需要背誦的內容,教師通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讓學生掌握。現今,教師必須要調整這一方式,可以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通過加深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來幫助學生完成識記。教師可以通過提問方式,讓學生多進行思考,只有多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其次,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劃分小組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探討和交流,利用初中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讓他們積極地找到問題、分析問題并確定問題的答案,讓學生能夠深刻研究所學習的知識,改善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安排課堂延伸寫作等作業或者讓學生歸納心得體會等途徑,深化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三)思維的批判性
所謂思維的批判性,指的是學生對自身思維活動的檢查,需要對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消化,從而培養學生的研究精神。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思維批判性的提升,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公開自己的意見,讓學生逐漸具備質疑權威的能力。
四、重視課堂互動,注重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社會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思考活動有比較明顯的影響。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優質的課堂氛圍與互動能夠極大地改善課堂教學的局面。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課堂氛圍的營造,在教學活動中,與學生科學地互動。比如,在教學開始之初,教師可以騰出幾分鐘的時間,利用一個引人入勝的導入環節來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可以順利地集中到教學活動中來。[4]在課堂的展開中,應根據學生能力的不同,“因生制宜”地設置提問難度,給予每個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此外,在教學活動接近尾聲之際,教師還可以保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課堂整合和反思。如此,學生可以及時消化所學的知識。針對不同試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以剖析歸納,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同時,教師還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它與智力因素的區別在于其與心理活動相關,涵蓋的卻是人的情感、思想和個性等因素。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情感與價值觀成為語文教學的標準之一。由此得知,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也比較明顯,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中的位置非常關鍵。在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關注學生的個性,通過挖掘他們的愛好來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個性,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比如,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盡可能地挖掘學生作文的閃光之處,從作文的立意、情感脈絡、描寫角度等方面展開深層剖析,引導學生逐步提升非智力因素的水平,讓學生具備更強的思維能力。
總結
語文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將初中語文教學和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聯系在一起,能夠幫助學生在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明顯地提升。這是新課改初中語文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教師教學任務的重點。初中教師應該認清這一點,積極地拓展有效路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素質得到明顯地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晉會.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6).
[2]羅可松.論初中語文教學中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3,(36).
[3]董潔.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研究[J].學周刊,2015,(9)
[4]余建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9).
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 篇4
【摘要】
由于教育體制的創新與改革,在新課標的影響下,教學目標也發生了一定改變,對于學生的教學不僅僅要求學生能夠掌握最基本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作為一門較為傳統的科目,對其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創新思維能力;學生
一、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特征進行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這門學科的特征比較多樣化,比如在其中包括了諸如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等,但同時其也是一門獨立存在的學科,在對初中思想品德這門學科進行學習時,學生要制定學習規劃,可以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中心,以我國的相關系統思想作為指導方針,讓學生在學習思想道德知識的過程中建立規范化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除此之外,因為思想道德這門課程包含了思想以及現實兩方面的內容,因為指導人們行為的就是思想,通過對思想道德這門學科的學習,學生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而且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思想還不是很成熟,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也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提升其綜合素養。還有一點,思想道德這門課程與學生的成長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聯系,因為初中的課程主要是通過實際生活中的相關事例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
二、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進行概括
1.為學生提供交流學習的互動平臺,及時解決學生的疑惑
雖然說初中思想品德所學習的知識都是理論性的,但是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對于事物存在較強的好奇心,對于課本中所提到的知識還有一些疑問,老師此時就要引導學生將其內心的疑問提出來,因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老師講、學生聽,這樣學生不能及時提出自己內心的疑問,逐漸失去了對于思想品德這一學科的興趣,但是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課堂以學生為主題體,在課堂上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并對學生進行鼓勵,然后為學生解答內心的疑惑,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2.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有趣的教學活動
老師在其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更要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感悟,所以老師可以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圍繞教學內容組織有趣的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保護家園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圍繞資源回收利用、塑料袋的使用等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生活中的常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教學內容融入到這一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可以積極的參與到其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可以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首先就要以課本教學內容為主線,因為課本教學內容中會涉及到部分具有鍛煉性的欄目,而這些欄目都會為學生提升創造性思維提供一定的空間。但是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都會忽略對于這些欄目的實施,要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老師就可以以這些為基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些欄目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思考、探究和交流。除此之外,老師還要學會鼓勵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展示,比如初中思想道德課程中經常會涉及到一些時事、政治等方面的討論,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身邊的事多觀察,然后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也可以與同學老師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通過這些方式可以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4.將實例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會涉及到關于公民權利與義務這一教學內容,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讓學生對自己所要履行的義務以及享受的相關權利進行概括,作為未成年人,如果權力受到損害,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去維護自身的權利等。然后老師就可以創設相關的情境進行舉例,如九年義務教育期間國家對這一階段的學雜費等進行了免除,而未成年人有受教育的權利等,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可以深入理解權利與義務的區別與聯系。
三、總結語
本文首先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其次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進行概括,如
①為學生提供交流學習的互動平臺,及時的解決學生的疑惑;
②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圍繞教學內容進行有趣的教學活動的開展;
③實施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④將實例教學法應用到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進行充分的引導,讓學生可以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思維,通過一定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熊湘江.初中思想品德課學生案例分析能力的培養[D].魯東大學,2014.
[2]陳艷.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同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銜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
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 篇5
隨著新課程教育不斷的革新,社會要求學生在具備理論知識的同時,還需要具備創新思維能力。由此,需要教師從小對學生培養創新意識,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那么,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就尤其重要了,它來源于生活的創新性學科,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意義,探討了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創新思維能力是指在已知的范圍,構建新的天地,創新原知識的應變能力和創造能力。它既可以是自我能動性的體現,也可以是思維能力的發展。如某位著名教育家也曾說過:“學習不是家庭作業,學習就像在曠野或森林里找到回家的路。”也就是說,學習是日積月累的提升,而不是一蹴而就。由此,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如此,它需要有一定的培養時間,長期下來形成習慣。一旦形成了習慣后,遇到問題動腦思考,就會成為本能反應。而小學科學是一門需要不斷思考、實踐的課程,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但是在農村的小學科學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和學生并不看重這類的教學體驗,更別提實踐活動的開展。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注重科學發展的國家,科學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及,已成為信息化時代發展的重要體現,人們對于科學素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那么,如何提升人們的科學素養?要從小開展科學教學,為今后創新思維能力的使用奠定有力的基礎。新課程科學學科的建立,也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科學素養是創新思維的條件。由此,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新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意識,在日常的科學教學中,創新科學教學內容、活動,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而且,學生有了創新意識,會在創新意識的帶領下,不斷地利用已知知識,創新新事物,從而具備創新思維能力。目前,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對于科學類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加。對此,人才在完善理論知識的學習時,還需要不斷地提升科學素養。然而,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才能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對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有效地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及創造能力,是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的關鍵,尤其是在農村小學科學教育中。因此,在基礎科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認識和理解,還可以實現科學教育與創新教育的共同發展。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
由于小學生比較天真、活潑,不夠成熟,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于是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對初中后期、高中乃至大學階段的創新能力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是屬于比較依附類的思維意識,但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學生依附類思維意識逐漸變成具體形象性思維,尤其是到了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會對事物進行獨立批判、思考。由此,在學生思維最薄弱的時候培養創新意識,可以形成思維習慣,伴隨學生成長。農村小學生的思維,沒有深受城市電子產品及信息化的影響,更容易培養。那么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呢?如在農村小學科學課堂上,首先,教師要打造一個創新性思維的學習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對于科學的好奇心、動手能力,培養其主觀能動性。如學習“三角形能旋轉嗎?”學生通過旋轉三角形,明白旋轉的奧妙。其次,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對于事物敢于想象,在想象中大膽創造,如結合現房屋結構的特點,讓學生想象、創造新型房屋。最后,由于農村的局限性,新事物的接觸面也沒有城市廣泛,教師應結合多媒體資源,引導學生對于新事物進行了解,鼓勵學生對于新事物進行想象創新,從而促進學生思考的行為,養成良好的創新思維習慣。
2.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科學
創新發明的想法常常隱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仔細觀察細節往往能引出許多好主意,更重要的是,這些細節可能就是某些發明的源頭。許多著名的發明家都是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的,比如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善于在生活中發現科學,如空調在城市中顯而易見,但在農村教室、家庭中,還是以吊扇為主。對此,布滿灰塵的吊扇難以清洗,清洗時,需要把它的風葉拆下來清洗,洗干凈后再重新裝上去,工序煩瑣,更不是人人都具備這組裝能力,可是不清潔它吧,一不衛生,二不雅觀,三會縮短它的使用壽命。那么如何清潔呢?根據這些實際情況,我讓學生大膽設想,最后設計了簡約式吊扇清潔器:學生在圓柱木棍上裝了兩把小刷子,兩把小刷子相對而立,可同時清潔吊扇風葉上、下兩面的灰塵。圓柱形木棍既抓得牢,又舒服貼心;其次,兩把小刷子同時清潔風葉上、下兩面的灰塵,省時又方便,兩把小刷子同時清潔;最后,指導學生在刷子下面還加裝了一個環形承托盤,它可使上面清掃下來的灰塵直接掉到承托盤上。如此一來,學生在使用時,就不會被掉下來的灰塵弄到眼睛,也不會掉到地上,弄臟地面,造成二次污染。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成為對生活感興趣的人,使他們能夠發現生活中看似平凡的魔力。
3.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究的結合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重要環節
科學課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門課程。它能在實踐中論證理論,在理論中思考實踐內容,在思考實踐的過程中,大腦思維不斷地轉動,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形成。由此,要實現科學,就必須有足夠的理論知識作為基本條件。學生不僅需要充實的科學知識庫,還需要完全掌握了解,并運用知識。因此,科學教師在理論知識的講解上,可以提供一些實踐中論證理論的實驗,引導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思考、實踐,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探索,掌握理論知識的使用,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理論。對此,也可以開放式教學,把課堂搬出教室,引導學生在社會與大自然中實踐科學,鼓勵學生將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于實踐活動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
4.多樣化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
向學生展示優秀的創新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進學生的動手能力,尤其是農村小學生,他們本身就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只是欠缺專業知識的引導。因此,教師在展示優秀創新作品時,邊講解作品必不可少的原理作用,邊鼓勵學生在原理上創新作品,并指導他們參加多樣化的競賽活動。如:科技創意與發明大賽、小小科學家競賽、國際創新邀請賽等。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這類的競賽活動,不僅可以拓展農村小學生對于科學的認知,還鼓勵了學生的創新行為,加強其創新的自信心。
三、結語
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任重而又道遠的過程,尤其是在農村小學科學教學中,不僅要奠定學生的科學基礎,還要采取多樣化的培養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小學科學的教學,本就在農村教學中,不被看重。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 篇6
【內容摘要】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已經深入到教學之中,各學科都積極地做出了變革和調整,旨在幫助學生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對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主體的樹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滿足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就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實現路徑進行探討。
【關鍵詞】
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學生主體;實現路徑
初中科學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其中,實驗教學是初中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各種實驗操作,能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少教師都缺乏有效的教學手段,同時過于注重對知識理論的傳授,忽視了學生主體的樹立,進而導致學生缺乏科學實驗的學習興趣,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此,教師需要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措施,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實踐操作,從而幫助學生實現全面發展。
一、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驗教學方法枯燥
在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部分教師對科學教學的重要性缺乏深入的了解,并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從而教學方法較為枯燥,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科學知識的灌輸,在進行實驗操作時,也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方法進行,嚴重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導致教學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影響了教學效果[1]。
2.缺乏深層次的剖析
初中科學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認知,認為實驗教學可有可無,而且還浪費了教學時間,從而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往往對學生進行口頭敘述,結果使得學生對實驗過程較為模糊,缺乏深入的理解,進而打消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影響了科學教學的質量,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3.缺少明確的實驗目標
在當前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部分教師缺乏明確實驗目標的設定,進行實驗教學也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的需求,對實驗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缺乏關注,并且很少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實驗操作,導致學生缺乏實踐操作機會,限制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限制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二、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實現路徑
1.轉變教學理念,發揮學生主體性
初中科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有著積極地作用,因此,初中科學教師需要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及時的轉變教學理念,真正的做到與時俱進,不斷的進行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人[2]。同時,教師與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鼓勵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和需求,從而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開展探究式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充分的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實驗的內容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實驗,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和實踐,逐步的理解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學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驗機會,鼓勵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大膽的猜想,設計實驗的步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3]。例如:在教學《地殼變動和火山地震》一課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教學內容自己準備實驗道具,如煮熟的雞蛋、一次性筷子、厚布塊等,學生通過設計探究性實驗能加強對地震、地殼變動等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索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開展分組合作,樹立學生主體
在進行科學實驗教學時,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互動交流、相互協作來完成實驗操作,并通過小組內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探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分組合作實驗過程中,能及時的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通過借鑒他人的優點來及時的進行彌補和改進,促進整體學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提升。例如:教學《二力平衡的條件》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運用實驗來對知識進行驗證,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結語
總之,初中科學實驗教學過程就是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過程,因此,教師需要充分的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出發,創新實驗教學的形式,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促使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葉能益.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3):130.
[2]周小鋒.以學生為主體的初中科學實驗教學實踐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31):99-100+102.
[3]季康林.初中科學實驗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實現路徑[J].學周刊,2017(13):149-150.
【初中科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意義與路徑論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混凝土機械設備管理的問題與提升路徑論文05-16
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思維能力的提升研究論文06-20
5G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內容與提升路徑論文03-09
大學美育教學路徑論文08-12
應用文寫作教育成效的提升路徑論文12-08
高中政治教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路徑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