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克思消費思想的雙重意蘊進行研究論文
馬克思消費思想的形成不是簡單的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他先是在哲學的視野內審視資本主義的異化消費,形成其消費思想的哲學意蘊。然后用其哲學思想審視政治經濟學家的消費思想和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主導下的消費,形成了他消費思想中的政治經濟學意蘊。馬克思消費思想的哲學意蘊和政治經濟學意蘊共同構成馬克思消費思想的豐富內涵。一、哲學意蘊:消費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其實也是人的一種社會存在狀態,而消費是維持人的生命存在的前提和實現人的發展的必要條件。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大部分人連維持最基本生存的消費都無法自由獲取,揭露造成這種社會現實的根本原因,探索打破這種現狀的根本途徑,使人獲得消費自由,進而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是馬克思消費思想的核心內涵。
1.消費是人本質的確證在 《穆勒評注》 中,馬克思對穆勒的消費思想展開了哲學的批判,批判的過程也是展現他消費觀的過程,消費自由和人本質的關系思想就是重點。首先,馬克思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因生產異化而導致的消費異化,人的本質沒有得到確證。生產與消費本是維持人生命的社會活動,消費是生產的目的,生產是實現消費的手段,二者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的需要。但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不是為了消費,生產的目的就是占有,不是占有產品,而是為了通過交換占有剩余價值,這樣,生產、消費和滿足需要彼此分離。所以馬克思說,“我們中間沒有一個人作為人同另一個人的產品有消費關系”。
其次,馬克思闡述了消費與需要關系的異化。消費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但在私有制條件下,人的需要不但沒有成為人本質的確證和實現,反而成為資本奴役人的要挾物,人因為必須消費反而成為人必須被奴役的原因。人的需要對社會生產出來的產品而言是軟弱無力的,從產品到消費品的轉化被資本控制了,勞動者生產出來的產品并不能自動成為自己的消費品。馬克思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消費異化的同時,也構想和描述了體現人的本質的消費。馬克思認為生產與享受都是人的類活動和類精神,“社會本質不是一種同單個人相對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個單個人的本質,是他自己的活動,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他自己的財富”。
這里已經蘊含著馬克思對消費的最初思考,不過他使用的是享受一詞,他已經將人的消費視為人的本質的確證,而且他還特意指出社會本質不是抽象的,而是與每一個人的具體消費息息相關,就是每一個人的生產活動和消費行為。馬克思還進一步設想,假如我們作為人生產,那么人的消費應該是什么樣的。假如人作為人進行生產和消費,人就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雙重地肯定了自己和另外一個人,人的本質和社會的本質都得了確證。
2.消費是人自由能力的體現自由消費的實現有賴于消費主體的自由和消費主體素質的提高,“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須有享受的能力”。同時,消費能力是個人才能的發展,消費越自由,人越能自由全面地發展。早在 《摩澤爾記者的辯護》 中,馬克思就揭示出,生活貧困者連在報刊表達自己生活貧困的自由也沒有,“一方面這種求助的呼聲被指責為不講道理,而對貧困本身的描述又被認為過分夸大,并帶有圖謀私利的惡劣動機,另一方面處于這種貧困境地的人們提出的申訴和請求則被理解為‘對國家法律的無理的、有失恭敬的指責’”。在馬克思看來,自由表達權是人最基本的權利,而維持人的生存是無可爭議的天賦人權,貧困生活者因為貧困連這些最基本的權利也會受到政府的指責和干涉。這件事極大地觸動了馬克思,馬克思希望從政治經濟學中找到事情的根本原因。
3.消費與人的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關系馬克思在闡述其唯物史觀時就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而“在吃喝這一種消費形式中,人生產自己的身體,這是明顯的事”。所以說,人每天的消費需要是人進行生產的目的和動力,這樣的生產和消費構成歷史發展的基本內容,并推動歷史和人自身的發展。在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 中,馬克思在論述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交換帶來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新形態時提出了人類社會發展三個形態理論,資本主義社會之前的人類社會是以人的地緣或血緣為紐帶構成人的依賴關系階段,資本主義社會由于交換的發達,產品的豐富,人的發展以及人與人的關系以物紐帶形成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而未來社會將在物質豐富的基礎上取消交換形成人的個性自由發展階段。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就是生產與消費的分離,交換不是為了消費,“商業的目的不是直接消費,而是謀取貨幣,謀取交換價值”。這樣的變化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的發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但是這種變化本身蘊含著導致其再發生變化的矛盾,導致其向更高的人類社會演進,人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人的個性自由發展。
二、經濟學意蘊:資本主導下的生產與消費研究馬克思消費思想的最重要文本是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 導言》 (以下簡稱《導言》),在這篇文獻中,馬克思集中論述了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而在馬克思的其他文本中再也沒有這樣如此集中地論述過消費與生產的關系,研究馬克思的消費思想不能不認真深入地分析這篇文獻。目前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這篇文獻的第二部分“生產與分配、交換、消費的一般關系”的第二節“生產和消費”,這部分主要論述了生產和消費的同一性關系,于是很自然地,學界將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性原理視為馬克思的主要消費觀點,并認為這體現了馬克思也非常重視消費。但這無法解釋,既然馬克思如此重視消費,那為什么在其后來的經濟學著作中反而沒有專門論述消費呢?其實聯系這篇文獻的其他部分和馬克思之后寫的政治經濟學著作和手稿,會發現馬克思闡述生產與消費的同一性原理是為了提出“消費是生產的一個內在要素”觀點,這才是馬克思最重要的消費觀點。這個觀點也可以用來解釋馬克思后來為什么專注于研究資本主義的生產。
馬克思在 《導言》 中是如何引入消費研究的呢?“在進一步分析生產之前,必須考察一下經濟學家拿來與生產并列的幾個項目”,經濟學家拿來與生產并列的幾個項目是分配、交換和消費。這句話包含這樣幾個意思:一是表明馬克思還要進一步分析生產,結合上一節的論述,可知馬克思要進一步分析資本主義的生產。二是馬克思要對經濟學家的整體研究框架進行分析和批判,當時流行的研究框架是“生產、分配、消費”三分法和“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分法,顯然馬克思沒有按照這樣的方法研究,他要在這里給出解釋。三是解釋經濟學家拿來與生產并列的項目為什么不能并列。馬克思在這部分的主要觀點就是經濟學家拿來與生產并列的幾個項目不能并列研究,它們都是生產的一個要素,應該以生產為研究對象,在研究生產中研究分配、交換和消費。這也是馬克思為什么后來沒有專門章節研究消費的原因,他在研究資本主義生產中研究了消費。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這部分要分析的是生產與分配、交換、消費的一般關系,而不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特定關系。
【對馬克思消費思想的雙重意蘊進行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老子無為思想的低碳意蘊論文02-26
儒家“慎獨”思想的倫理意蘊02-24
淺析儒家“慎獨”思想的倫理意蘊03-10
論馬克思實踐觀的人學意蘊03-05
中醫哲學的原創思維意蘊論文02-13
墨子的消費倫理思想11-16
倫理思想的內在意蘊和價值意義11-18
試析馬克思財富觀的歷史唯物主義意蘊11-17
文學論文:試析普通詞語的中華意蘊11-26
對現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研究論文03-15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