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儒家、道家傳統養生思想之簡單對比論文
摘要:儒、道思想中的養生思想是這兩大傳統思想中的奇葩,是我國傳統養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國現代養生保健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博大精深的理論淵源,為我國現代體育養生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儒家;道家;傳統養生;對比
一、儒家、道家養生思想概述
我國古代養生思想萌芽于商周時代,形成于“百家爭鳴”時期,因由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而逐步完善。儒、道養生思想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漢唐時期得到大力發展和推廣,宋明時期得以充實和完善,五四以來又經歷了失落與回歸,其形成、發展和演變與生產力發展、社會關系變革、階級斗爭等方面密切相關。儒家養生,以入世為前提,致用為旨趣,是為實現修、齊、治、平的宏志,主張處事謙和淡定的“中庸”之道,“以仁為本”“身心并修”的養生理念。道家養生,以遁世為方式,隱逸為自守,是為達到順應天道泊然、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愿,強調人性自然和諧的“無為”境界,“順應自然”“形神兼養”的養生哲學。其思想相反但又相成,都重感情、求和諧,含有促進人的健康長壽的'積極作用,都是我國傳統養生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儒家、道家養生思想中的飲食養生
1.儒家“飲食有度、有法”的飲食養生觀儒家飲食養生講究“飲食有度、有法”,反對暴飲暴食,提倡飲食要恰到好處以利于脾胃的保養。孔子非常講究飲食衛生和烹飪技藝,《論語》中孔子說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指食物要加工精細,烹飪得法,要營養豐富易于吸收。又提出“:食殪而,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這幾個“不食”對食物的新鮮與否、加工精細與否、作料添加適度與否和進食時間合適與否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強調了飲食衛生。儒家思想還對飲食禮儀非常重視,這種觀念由“食不語”《(論語·鄉黨》)可體現出來,即:吃飯時不要大聲說話,不要談天論地,要集中精力、細嚼慢咽,以尊重他人,并利于自身的消化吸收。
2.道家“飲食自然”的飲食養生觀老子在“飲食”上強調“輔萬物之自然”的原則,將飲食置于自然生態中,置于社會體系的活動境遇中來談,認為飲食是個體、自然、社會和諧一體的一個重要環節。他認為,人們雖然會“甘其食”,但是更應該堅持“味無味”的自然原則。莊子更提出,“財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來,飲食取足而不知其所從,此謂德人之容”,強調人類的飲食要合乎于自然。酒和茶是道家飲食養生的代表物。道家看重酒的養生功效,例如調節陰陽平衡的“鼎酒”,又名“自然鼎”,就是古代道家弟子在深山修行,為了抵御風寒、調養身體、增進內功而發明的。此外還有返老還童之功效的“長生酒”,有美容潤膚之功效的“紅顏酒”等等,都是道家在“飲食自然”的養生觀下發明創造的。道家以茶養生,以栽茶、品茶為生活樂趣。
三、儒家、道家養生思想中的體育養生
1.儒家“動靜結合”的體育養生思想孔子認為:“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主張智、仁、勇齊備的全面教育,強調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孔子所推崇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指射箭,“御”指馬車,“射”和“御”均屬于體育的范疇。孔子本人也是愛好廣泛,興趣多樣,十分重視身體鍛煉。據《禮記·射義》記載:孔子愛好射箭,經常射箭且技藝高超。孔子還常與弟子一起郊游,游覽自然風光。《論語·子罕》載:“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謂孔子登山的寫照。荀子提出“養備而動時”的動養思想,指養生既要營養充足,又要方法完備,其中的“動”就是指運動,要進行身體活動,這樣才不會生病,不會“寒暑未薄而疾,襖怪(自然災害)未至而兇”。注重身體鍛煉的“動養”較之單純的“靜養”,在養生健體方面有著更積極的作用,是我國古代養生思想中的精華。
2.道家“形神共養”的體育養生原則以養生和武術為代表的中國傳統體育在其形成過程中吸取了道家的許多智慧和精華。《老子》講道:“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即靜以養神,去除雜念,保精守氣,保持身心健康。莊子《刻意》:“吹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為壽而已矣。”是指通過肢體的運動,配合呼吸,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動以養形,靜以養神,動靜相兼,形神共養,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導引、行氣和存思等形式是道家思想影響養生體育的典范。道家另一個突出的體育養生運動是武術。“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核心,認為道生萬物,萬物歸根于道,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也。指出“道”是玄妙的,是可感知但不可言傳的,這形成了武術招式之外即武術意境、神韻的指導思想,只有去體會道家思想中的陰陽、動靜、剛柔、虛實的種種之“道”,才能領悟武術的精微之處,得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四、小結
儒、道兩家都重視養生,重視生命的價值。儒家推崇“中庸”之道,講究“仁愛多壽”、“以仁為本”;飲食上講究“有法、有度”,提倡食物新鮮,制作精細,反對暴飲暴食;體育養生中重倫理規范,提倡動靜結合、身心兼修。道家強調“無為”的養生哲學“,順應自然“形神兼養”的養生思想;飲食上講究自然,借重酒和飲茶;體育養生中提倡“形神共養”“保精守氣”。兩者從養生思想上相反相成,到飲食養生中相輔相成,再到體育養生中的互滲互融,兩者相互碰撞和滲透,才構成了中國養生文化中的主流,對現代人們的養生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鑒和指導。
參考文獻:
[1]曹莉.儒家養生思想的演進及其特征[J].體育文化導刊,2008,5:126-128[2]陳忠.儒家養生理論對我國傳統養生學的影響[J].體育學刊,2002,3:56-58[3]樂愛國.孟子論“氣”與儒家養生學[J].錦州醫學院學報,2005,2:50-53
【對儒家、道家傳統養生思想之簡單對比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