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論文
國外曾有位學者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約公式是: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是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反思對一個師的成長是多么的重要。作為青年思想品德課教師,我們也必須提高認識,“吾日三省吾身”,不斷地反思教學中的經驗與不足,不斷地審視自己,發現自己,升華自己,完善自己。那么,在教學方面到底要反思些什么內容呢?本文針對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反思是否堅持正面教育
堅持正面教育,是完成教學目標,提升思想品德課教育實效性的重要前提。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個人經歷和認識水平有所不同,這是自然的。“但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就必須將自己的思想統一到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上來,與國家和人民同心同德。”為此,我們要忠實體現黨和人民的意志,堅定的站在社會主義價值觀一方,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統一思想,提高自己的思維品質,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把好方向。
二、反思是否優化課堂教學情境
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設計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無疑對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主動性,積極性,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有著極好的鋪墊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優化好以下兩個方面的情境:
1、反思是否優化物的情境
即教師將部分抽象的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以較為直觀的教學手段,如音像、實物、圖片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來拓展教學內容的空間,活躍課堂氣氛。課改后的教材,十分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應利用好教材中已有的好的教學情境,同時努力創設適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的情境。
例如,我在九年級第十課《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第三框《確保人民共享經濟繁榮成果》教學活動中,在學習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是扶貧濟困的內容時,我主要創設了以下情境:播放歌曲《愛的奉獻》來渲染情境;播放同學們紛紛為汶川災區捐款的錄像場面再現情境;運用“希望工程”資助山區孩子們的圖畫展現情境;運用“手拉手”、從非等典型的獻愛心的感人故事描述情境。通過這些物化情境的創設,在情感上吸引了學生,使學生產生廣泛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2、反思是否優化人的情境
即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中人的相互作用的情境。具體包括以下內容:①以飽滿的工作激情,一絲不茍的教學態度,科學嚴禁的教學手段激勵起學生渴求新知的熱情。②盡量采用情感親近和寬容民主、平等自由的態度和方法,在這種自由精神的鼓勵下,讓創新的種子找到沃土。③盡量增加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互相學習,讓學生彼此敞開心扉,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他人分享,同時又在不斷吸收不同的思想觀點。這樣不僅有利于開闊自己的視野,而且學習站在他人的立場看待問題,增加了解他人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在互動中加強情感上的溝通與交融,有利于形成友愛、積極、互助的集體,提高創新的整體效應。
三、反思是否做到課堂精講精練
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從學生實際出發,用精練的語言,準確地揭示教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突出教材的重點,教給學生認識規律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做到“精講”。同時,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精選少而精的、有層次性的例題、習題,指導各層次學生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積極、主動地訓練活動,使之深入地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第十課《走共同富裕道路》第二框《多種分配方式并存》中我國的分配制度這一內容時,我是這樣做的:1、精選認知結構基于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從已知自己的家庭收入情況到未知國家的分配制度,且應以精講啟發為特點,于是我采用了“自學—精講—理解”的認知結構;2、精講教學重點基于我國分配方式是這一框的教學重點,因此我無論是在布置預習、引導分析、組織講評、選擇練習,還是在板書設計、課堂提問等環節中都突出的精講。3、精選例題習題根據教學目標,我充分利用教材中“李明一家的收入”,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幫助學生學習理解我國的分配制度,另外選擇少而精,且有層次的習題,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練。4、精在及時反饋對學生的板演和練習中的情況,做到反饋及時,處理果斷。實踐證明,精講精煉提高了課堂內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四、反思是否指導學生探究
即教師幫助指導學生由主動的探究新知代替被動的接受知識,讓學生在動態開放的教學環境中自主探究學習。在指導教學中,教師具體要注意以下兩點:
1、反思設置的探究題目是否科學合理
教師所出示的問題必須符合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即要縮小探究范圍,又必須降低難度,還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同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具有挑戰性、激勵性的問題和結論不一致性的問題供學生探究。
例如,在學習九年級第十課《走共同富裕道路》第二框我國的分配制度這部分內容中,我結合課文中的材料,設置了一系列的探究題目:
①談談李明一家的收入是通過哪些分配方式獲得的?
②什么是按勞分配?
③其他非按勞分配是怎樣分配收入的?
④談談李明家的收入中有哪些是非勞動收入?如何看待人們的非勞動收入? ⑤說說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這些題目的設置,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2、反思探究的時空是否充分保障
在整個探究的學習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自由探究的時間,使學生在體驗和探究的過程中尋求樂趣,主動學習。同時,教師要多聽、多看、多感受,及時鼓勵那些“與眾不同”、“標新立異”的學生的探究行為,并適時向全體學生暗示,在必要時給予支持和鼓勵。另外,在探究活動中,當學生陷入混亂或無謂的爭論時,教師應當機立斷,將探究引入正題,避免探究活動誤入歧途。
五、反思是否堅持課堂學法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和指導,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能在學習過程中靈活運用,最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具有持續學習能力的人。為此,教師要反思是否做到以下兩點:
1、反思是否學習掌握指導方法
只有教師先熟練地掌握學習方法,才有可能指導學生來掌握。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說發展智力的方法:
①觀察法②記憶方法③想象方法④思維方法;再比如說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如閱讀方法、聽課方法、預習方法、復習方法、解題方法等。
再如,做主觀題的方法是:
①認真閱讀。讀出材料的關鍵詞和中心觀點,即捕捉提煉有效信息。
②認真審題。揣測出題意圖,弄清題意要求。
③回歸教材。找準教材中的知識點,確定知識范圍。
④整理思路,組織答題。對知識點進行篩選和提煉。
⑤回顧檢查,查漏補缺,完善答案。
2、反思是否選用恰當的指導方法
教師在實施學法指導時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類型差異,對不同知識基礎、不同個性的學生,分別施以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層次的指導,使他們易于掌握,學以致用。同時要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還必須進行方法訓練,使其達到自動化、技能化的程度。另外還要做到點面結合,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效地進行學法指導。
六、反思是否堅持教學評價激勵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要運用新的教育評價理念,對學生的各個方面進行客觀的綜合性評定,并對評定的結果進行分析,形成操行評語及資料檔案。評價應更多地著眼于未來,教育性、發展性成為其屬性。教師反思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反思評價是否具有開放性
對學生的評價不僅是最后的學習成績,而且要發展和發現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如道德品質,學習的努力程度,交往與合作,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對部分可采用模糊數值,如“A、B、C”或“優、良、合格”來表示。
2、反思評價是否體現靈活性
評價要采取多樣性的方式,如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自我評價相結合,并且加大自評的分量,提供反思的機會,使學生學會自省,逐步提高自省意識,形成自我評價——調整規劃——自我監控——不斷發展的良性循環。
3、反思評價的語言是否具有激勵性
評價的語言表述必須客觀、公正、中肯。如對所取得的成績要加以贊揚,給予肯定;說明存在的問題時,語氣要平緩,把握好措詞的分寸;提希望或建議時,應多用富有激勵性、鼓動性的語言。
以上,是本人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從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措施的角度,對教學反思內容的闡釋。“教學是一門永遠存在缺憾的藝術”,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夠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提升,在反思中不斷成長。
【讓思想品德課教師在反思中成長論文】相關文章:
在探索中領悟反思中成長論文04-02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教育論文03-14
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自主參與論文04-01
四步教學模式在思想品德課中活用的體會論文02-12
信息技術在思想品德課的應用論文03-16
試探中學思想品德課中的美育教育12-04
淺議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目標的落實論文03-01
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中探究活動的開展11-1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