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和諧教育環境下的行走的教育論文
摘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規定、地方指導、學校開發和實施的必修課程,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三大部分。為保證有效地實施,我對此進行了一些探討和摸索,并逐步形成了開題課、方法指導課、過程指導課、結題課、展示課等幾種課型,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視野,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活動達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教師在不斷進步,學生也受益不少。學校天柱文學社對學生質量較高的研究報告的結集出版,更加激勵了學生用心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關鍵詞:
綜合實踐活動 和諧教育 環境 行走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八大學習領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三方面的內容。省教育廳2008年頒布的《山東省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施意見(試行)》中規定:研究性學習活動分別在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學期開設。為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我校更有效的實施,我進行了如下的探索和思考: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為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服務社會的意識而設置的。其目標有:
1、培養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態度
包括:關心、參與和進取。關心,主要是使學生對實踐活動的每一個環節能自覺地給予注意;參與,主要是讓學生能夠成為綜合實踐活動每一個環節的參加者;進取,是關心和參與的延伸。
2、培養學生的六種能力
包括: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人際交往與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領導和被領導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3、讓學生理解所學習的知識
指經親身體驗、親自嘗試而來的經驗總結,是淡化了學科界限的綜合知識。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的內容
1、研究性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等三種組織形式,小組合作研究是其主要組織形式。各研究小組一般由3—6名學生組成,并聘請具有一定專長的本校教師或校外人士為指導教師。
2、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動。內容包括:
(1)社會各行各業的體驗性活動,如學軍、學農、科技文化活動、志愿者活動、勤工儉學等。
(2)學校傳統活動,如科技節、體育節、藝術節、升旗儀式、成人儀式、讀書節、辯論賽、主題教育活動等等。
(3)學校社團活動。
(4)外出參觀、考察、調查、訪問或學生干部培訓、生存訓練、各種夏令營、冬令營等。
(5)家庭活動,如孝敬父母、外出旅游等。
3、社區服務
社區服務,是學生參加城市、街道、社區、學校內部等志愿性的義工服務。內容包括:
(1)社區科技文化活動,如敬老愛幼服務、社區科普活動宣傳、法制宣傳、社區文體活動。
(2)社區環境建設活動,如社區環境衛生、社區綠地領養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維護活動等。
(3)志愿者活動,如:為社區大型活動提供志愿者服務,參加助殘幫困活動、擁軍擁屬活動、各類義賣活動,捐錢物給災區或難民及身邊的不幸者,學雷鋒做好事活動、植樹節活動。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取得的成果
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經過研究和摸索,我逐漸形成了開題課、方法指導課、結題課、展示課等幾種成功的課型,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活動達到了以點帶面的效果,教師在進步,學生也提高了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為學生在大學以后的發展潛力做好了銜接。整個課程的開設實施得到了學校的肯定,校領導盡一切可能滿足了新課程上馬需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為激勵學生用心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性,我校的天柱文學社,將學生質量較高的研究報告結集出版,目前已出版了3期,極大地激勵了學生用心參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積極性,課題研究、項目活動設計的質量越來越高,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回顧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我對其進行探索和思考,只能說是一個開始,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這門課程所蘊含的教育資源與新世紀教育四個支柱(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相一致的不爭事實,使我看到了我們學校和諧教育環境下教育改革的希望,為我們的學生感到高興。
參考文獻
1、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普通高中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施意見》,2008。
2、劉啟迪論綜合課程的絕對性與相對性[j]。課程·教材·教法,1999,(6)。
3、杜佩屏普通高中綜合課程的評價[j]。課程·教材·教法,1998,(6)。
4、李臣之活動課程的再認識:問題、實質與目標[j]。課程·教材·教法,1999,(11)。
- 相關推薦